一种可基于多种制式无线接入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6147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基于多种制式无线接入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可基于多种制式无线接入网的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作为通信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手机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电话业务,来进行彼此通信沟通。这些电话业务基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电路域交换系统来建立。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交换系统可分为电路交换域和分组交换域。电路域交换系统具有传输速率有限,系统容量有限等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使得目前基于电路交换域的电话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高质量的 业务需求,尤其是高质量视频电话的业务需求。并且,随着手机屏幕分辨率的提高和屏幕尺寸的增大,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电路交换域的电话业务传输速率有限,系统容量有限等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基于多种制式无线接入网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优点在于该系统可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充足的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可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通信业务需求。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该通信系统可由多种不同制式的无线接入网组成,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制式网络资源。为了实现本发明这些和其它优点,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应用模块和核心服务系统。本系统涉及的移动终端应用模块包括逻辑处理单元,处理移动终端应用模块内部各种流程和逻辑状态;数据存储单元,存储移动终端应用模块相关数据信息和记录信息;鉴权验证单元,负责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进行彼此鉴权验证;加密/解密单元,具有加密/解密处理功能;通信单元,具有建立通信连接功能。本系统涉及的核心服务系统包括业务管理服务器,处理移动终端的各种通信业务的逻辑状态和业务过程;无线链路管理服务器,管理维护移动终端的无线链路状态和无线链路资源;业务交换服务器,为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业务数据提供路由交换服务;鉴权验证服务器,负责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彼此鉴权验证;注册归属服务器,存储移动终端注册信息、位置归属信息、移动终端身份信息、移动终端业务权限等数据信息。


图I所示本发明无线通信系统示意2所示是本发明移动终端应用模块结构示意3所示本发明核心服务系统示意4所示本发明会话邀请过程示意5所示本发明会话业务建立过程(核心服务系统与被叫移动终端之间未建立通信链路)示意6所示本发明会话业务建立过程(核心服务系统与被叫移动终端之间已建立通信链路)示意图 图7所示本发明接受会话邀请过程示意8所示本发明会话业务链路重配置过程示意9所示本发明多位参与者会话业务数据交换示意10所示本发明会话业务网间切换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接入网,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可为移动终端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无线通信网络。这些无线接入网可包括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Mobile Telecommnunication System)、长期演进网络(LTE, Long Term Evolution)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网络、无线局域网络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以及由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组成的网络,例如Wi-Fi (Wireless Fidelity),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蓝牙(Bluetooth)、红外数据传输(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紫蜂技术(ZigBee)、超宽带通信(UltraWideBand)、数字增强无绳通信(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射频识别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等技术,仅以此为例。本发明所涉及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仅涉及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组交换域的相关技术和系统。本发明所涉及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包括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和核心网(CN, Core Network,)。本发明所涉及公共无线通信网络是指目前普遍用于覆盖广阔区域的无线接入网络,例如UMTS系统,LTE系统等。本发明所涉及非公共无线通信网络是指仅覆盖小范围区域的无线接入网络,例如WLAN网络等。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终端可包括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数码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持游戏系统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固定电话、台式电脑等个人电子设备。本发明所涉及通信连接,包括无线通信连接和互联网通信连接。通信连接基于的技术规范可以是业界标准通信技术规范,也可以是未公开的私有通信技术。本发明所涉及通信链路,指的是两个设备之间具体的通信通道。通信通道可由多个设备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构成。
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终端网络代码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唯一代表移动终端硬件设备的代码信息,例如电话号码(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或者是电子邮件帐户(Email Account)等帐户信息。每个移动终端仅拥有一个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且任意移动终端间的移动终端网络代码均不相同。本发明所涉及的移动终端标识码是可以唯一标识移动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它可以是移动终端硬件的标识信息,如移动终端硬件设备序列号、中央处理器产品序列号、通信网卡硬件序列号、网卡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信息、SIM卡(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号;或者是移动终端所安装软件的软件证书信息,如软件使用许可证信息、软件产品序列号、软件所拥有的数字证书信息;或者是移动终端所拥有的,经过授权使用的数字证书信息。每个移动终端仅拥有一个移动终端标识码,且任意移动 终端间的移动终端标识码均不相同。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会话业务,多位移动终端参与者可同时参与同一个会话业务。所述会话业务包括视频通信、语音通信、多方会议、远程界面共享、远程外接设备共孚等通彳目业务。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主叫移动终端是会话业务建立过程中,会话业务邀请的发起者。本发明中所涉及的被叫移动终端是会话业务建立过程中,会话业务的被邀请者。图I所示本发明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核心服务系统101与无线网络服务设备108通过网络107相连。无线接入网102和无线接入网服务设备共同构成无线接入网络系统。当无线接入网为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时,无线接入网服务设备为核心网(CoreNetwork)。当无线接入网为非UTRAN时,无线接入网服务设备是与无线接入网相连接,可构成无线接入系统的相关设备。移动终端103、104和105可独立与无线接入网建立通信连接106。移动终端可通过无线接入网,访问核心服务系统。多个移动终端可经过无线接入网和核心服务系统建立会话业务。参与同一会话业务的多个移动终端,可处于不同制式的无线接入网,这些无线接入网均与核心服务系统通过网络连接。主叫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输入被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来发起建立会话业务过程。图2所示是本发明移动终端应用模块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应用模块200可由软件和/或硬件构成,安装于移动终端。每个移动终端仅能安装一个移动终端应用模块。所示移动终端应用模块结构中,逻辑处理单元201负责处理各种进程和逻辑状态。鉴权验证单元202,负责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彼此鉴权验证。数据存储单元203,存储移动终端应用模块相关数据信息和记录信息。加密/解密单元204,具有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处理功能,可对发出/收到的消息进行加密/解密处理。通信单元205,具有建立通信连接功能当移动终端具有建立通信连接功能时,通信单元与移动终端软件/硬件接口衔接,建立通信连接;当移动终端不具有建立通信连接功能时,通信单元可为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每个移动终端应用模块都具有唯一的一个移动终端标识码。在核心服务系统中,每个移动终端标识码唯一的对应一个移动终端网络代码。移动终端应用模块仅存储移动终端标识码。图3所示本发明核心服务系统示意图。核心服务系统300由诸多不同功能和用途的服务器组成。注册归属服务器301,存储移动终端注册信息、登录归属信息、移动终端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业务权限信息等内容。注册归属服务器中存储所有已生产的,移动终端标识码信息、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信息,及移动终端标识码和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之间的对应关联关系彳目息移动终端网络代码和移动终端标识码具有彼此唯一的对应关联关系。业务管理服务器302,处理各种会话业务相关业务过程,以及各种逻辑状态和进程。无线链路管理服务器303,管理维护会话业务的无线链路状态和无线链路资源。业务交换服务器304,为建立会话业务提供会话业务数据流路由交换服务。鉴权验证服务器305,负责核心服务系统与移动终端之间彼此身份鉴别、权限验证等功能。图4所示本发明会话邀请过程示意图。会话邀请过程由主叫移动终端发起,向被叫移动终端发出会话邀请。步骤401主叫移动终端的会话邀请界面被打开,例如电话拨号界面。步骤402主叫移动终端与无线接入网建立通信连接,并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初始接入请求消息。步骤403主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进行相互鉴权验证。主叫移动终端通过鉴权验证来检验核心服务系统的合法性。核心服务系统通过鉴权验证,来检验主叫移动终端的身份合法性和权限合法性。步骤404,如果鉴权验证失败,则主叫移动终端无法发起 会话邀请。步骤405,如果鉴权验证通过,主叫移动终端可以发起会话邀请。步骤406,主叫移动终端使用者输入被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进行发起会话邀请操作。步骤407,主叫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业务建立请求消息。图5所示本发明会话业务建立过程(核心服务系统与被叫移动终端之间未建立通信链路)示意图。核心服务系统内部注册归属服务器会记录每一个与核心服务系统建立通信链路的移动终端信息。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的通信链路,可通过公共无线通信网络或者非公共无线通信网络建立。当主叫移动终端103的会话邀请界面被打开时,步骤501,主叫移动终端与无线接入网建立通信连接,并经过无线接入网,访问核心服务系统101。主叫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初始接入请求消息502,消息内容包括主叫移动终端标识码、所驻留网络信息等内容。步骤503核心服务系统与主叫移动终端之间进行鉴权验证。核心服务系统通过鉴权验证,检验主叫移动终端身份的合法性。主叫移动终端通过鉴权验证,检验其所访问的核心服务系统的合法性。当鉴权验证通过后,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初始接入响应消息504至主叫移动终端,消息中包括主叫移动终端标识码、初始接入结果等信息。步骤505,主叫移动终端用户输入被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步骤506,主叫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发起会话邀请操作,邀请被叫移动终端104建立会话业务。主叫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会话业务建立请求消息507,消息内容包括主叫移动终端标识码、被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邀请会话业务类型等内容。核心服务系统收到会话业务建立请求消息后,查询系统内部注册归属服务器。如果注册归属服务器中记录表明,被叫移动终端尚未与核心服务系统建立通信链路,或者记录中没有被叫移动终端相关的归属记录信息,核心服务系统向公共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网络服务设备108 (例如,UMTS系统中的核心网Core Network,或者LTE系统中的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发送寻呼请求消息508,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主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会话邀请ID、会话类型等信息。其中,被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和主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是无线网络服务设备可以识别的用户标识格式,例如电话号码(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格式,或者可转换为无线网络服务设备能够识别的用户标识格式。转换工作可由核心服务系统完成,或者由无线网络服务设备完成。无线网络服务设备通过公共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向被叫移动终端发送会话业务建立通知消息509,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主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会话邀请ID、会话类型等内容。消息可以通过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方式,或者多媒体消息服务(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方式发送给被叫移动终端。消息内容经过加密,消息的格式可以为文本格式、多媒体格式或者其它格式。被叫移动终端收到会话业务建立通知消息后,可通过公共无线通信网络或者非公共无线通信网络,建立与核心服务系统的通信链路,并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初始接入请求消息510,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所驻留网络信息等内容。步骤511被叫移动终端通过声音、振动、灯光、文字、图片等方式提醒使用者,收到会话建立邀请。被叫移动终端可通过图片、文字或者声音等方式,通知使用者,会话邀请发起者的移动终端网络代码、 身份等信息。步骤512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进行鉴权验证,以验证彼此身份的合法性。如果鉴权验证通过,核心服务系统向被叫移动终端发送初始接入响应消息513,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初始接入结果等信息。步骤514被叫移动终端使用者进行接受会话邀请的操作。被叫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寻呼响应消息515,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邀请ID、会话类型、接受会话邀请等信息。核心服务系统,根据寻呼响应消息内容,向主叫移动终端发送会话业务建立响应消息516,消息内容包括主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ID、会话类型、会话业务参数等信息。核心服务系统向被叫移动终端发送会话业务建立指示消息517,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ID、会话类型、会话业务参数等信息。主叫移动终端根据会话业务建立响应消息内容,建立会话业务,并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会话业务建立完成消息518,消息内容包括主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ID、会话建立结果等信息。主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会话业务链路520建立完成。会话业务链路具有可双向同时传输数据特性主叫移动终端发向核心服务系统的会话业务数据流,通过会话业务链路520传输;核心服务系统发向主叫移动终端的会话业务数据流,通过会话业务链路520传输。被叫移动终端根据业务建立指示消息内容,建立会话业务,并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会话业务建立完成消息519,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ID、会话建立结果等信息。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会话业务链路521建立完成。会话业务链路具有双工特性,可双向同时传输数据核心服务系统发向被叫移动终端的会话业务数据流通过会话业务链路521传输;被叫移动终端发向核心服务系统的会话业务数据流通过会话业务链路521传输。步骤522核心服务系统中,数据交换服务器负责会话业务数据流的整合路由工作,将来自会话参与者的会话业务数据流整合,并路由至其他相关会话参与者。当有多名参与者参加会话业务时,基于以上过程,邀请新的参与者加入会话业务中。图6所示本发明会话业务建立过程(核心服务系统与被叫移动终端之间已建立通信链路)示意图。核心服务系统内部注册归属服务器会记录每一个与核心服务系统建立通信链路的移动终端信息。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的通信链路,可通过公共无线通信网络或者非公共无线通信网络建立。当主叫移动终端的会话邀请界面被打开时,步骤601,主叫移动终端103与无线接入网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无线接入网,访问核心服务系统101。主叫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初始接入请求消息602,消息内容包括主叫移动终端标识码、所驻留网络信息等内容。步骤603核心服务系统与主叫移动终端之间进行鉴权验证。核心服务系统通过鉴权验证,检验主叫移动终端身份的合法性。主叫移动终端通过鉴权验证,检验其所访问的核心服务系统的合法性。当鉴权验证通过后,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初始接入响应消息604至主叫移动终端,消息中包括主叫移动终端标识码、初始接入结果等信息。步骤605,主叫移动终端用户输入被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步骤606,主叫移动终端用户发起会话邀请,邀请被叫移动终端104建立会话业务。主叫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会话业务建立请求消息607,消息内容包括主叫移动终端标识码、被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邀请会话业务类型等信息。 当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建立通信链路之后,注册归属服务器中记录被叫移动终端相关归属登录信息。核心服务系统收到会话业务建立请求消息后,查询系统内部注册归属服务器,获取被叫移动终端归属信息。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已经建立通信链路情况下,核心服务系统可通过消息推送的方式,向被叫移动终端推送会话业务建立通知消息608,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主叫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会话邀请ID、会话类型等内容。消息内容经过加密。消息的格式可以为文本格式、多媒体格式或者其它格式。被叫移动终端收到会话业务建立通知消息后,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初始接入请求消息609,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所驻留网络信息等内容。步骤610被叫移动终端通过声音、振动、灯光、文字、图片等方式提醒使用者,收到会话建立邀请。被叫移动终端可通过图片、文字或者声音等方式,通知使用者,会话邀请发起者的移动终端网络代码、身份等信息。步骤611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进行鉴权验证,以验证彼此身份的合法性。如果鉴权验证通过,核心服务系统向被叫移动终端发送初始接入响应消息612,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初始接入结果等信息。步骤613被叫移动终端使用者进行接受会话邀请的操作。被叫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寻呼响应消息614,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邀请ID、会话类型、接受会话邀请等信息。核心服务系统,根据寻呼响应消息内容,向主叫移动终端发送会话业务建立响应消息615,消息内容包括主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ID、会话类型、会话业务参数等信息。核心服务系统向被叫移动终端发送会话业务建立指示消息616,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ID、会话类型、会话业务参数等信息。主叫移动终端根据会话业务建立响应消息内容,建立会话业务,并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会话业务建立完成消息617,消息内容包括主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ID、会话建立结果等信息。主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会话业务链路619建立完成。会话业务链路具有双向同时传输特性主叫移动终端发向核心服务系统的会话业务数据流,通过会话业务链路619传输;核心服务系统发向主叫移动终端的会话业务数据流,通过会话业务链路619传输。
被叫移动终端根据业务建立指示消息内容,建立会话业务,并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会话业务建立完成消息618,消息内容包括被叫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ID、会话建立结果等信息。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会话业务链路620建立完成。会话业务链路具有双向同时传输特性核心服务系统发向被叫移动终端的会话业务数据流通过会话业务链路620传输;被叫移动终端发向核心服务系统的会话业务数据流通过会话业务链路620传输。步骤621核心服务系统中,数据交换服务器负责会话业务数据流的整合路由工作,将来自会话参与者的会话业务数据流整合,并路由至其他相关会话参与者。当有多名参与者参加会话业务时,基于以上过程,邀请新的参与者加入会话业务中。图7所示本发明接受会话邀请过程示意图。步骤701被叫移动终端收到消息。消息的格式可能为文本格式、多媒体格式或者其它格式。 步骤702被叫移动终端对消息进行解密处理。然后根据消息发送方的身份信息,以及对消息内容进行检验的结果,来判断此消息是否为会话邀请。只有消息发送方的身份正确,并且消息内容检验结果正确,才认为此消息为会话邀请。如果收到消息不是会话邀请消息,步骤703,被叫移动终端对此消息不作任何操作。步骤704如果此消息为会话邀请消息,被叫移动终端可通过公共无线通信网络或者非公共无线通信网络,建立与核心服务系统的通信链路。被叫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初始接入请求消息。步骤705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相互进行鉴权验证。如果鉴权验证未通过,步骤706被叫移动终端告之使用者,鉴权验证未通过。如果鉴权验证通过,步骤707,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建立通信链路。步骤708被叫移动终端通过声音、振动、灯光、文字、图片等方式提醒使用者,收到会话建立邀请。并且,被叫移动终端可通过图片、文字或者声音等方式,通知使用者,会话邀请发起者的移动终端网络代码、身份等信息。步骤709被叫移动终端使用者进行接受会话邀请操作。步骤710被叫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寻呼响应消息。步骤711被叫移动终端根据来自核心服务系统的会话业务建立指示消息,配置内部会话业务参数。步骤712被叫移动终端内部会话业务配置完成,被叫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本终端的会话业务数据流,并接收来自核心服务系统的会话业务数据流。图8所示本发明会话业务链路重配置过程示意图。会话业务承载于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的通信链路。当参与会话的移动终端对已经建立的会话业务相关参数(例如业务数据流传输速率等)进行调整,称之为会话业务链路重配置。移动终端103已经与核心服务系统101建立会话业务。步骤801,移动终端使用者进行会话业务调整操作。会话业务调整操作,可对单方向会话业务数据流做会话业务调整,也可以对双向业务数据流同时作调整。移动终端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会话业务调整请求消息802,消息内容包括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ID、会话调整请求信息等内容。步骤803核心服务系统收到请求消息后,判断调整请求是否可以被满足。如果业务调整请求可以被满足,核心服务系统根据调整请求,计算调整后的会话业务参数,并向移动终端发送会话业务调整反馈消息804,消息内容包括移动终端标识、会话ID、会话调整请求被允许,调整后的会话业务参数等信息。步骤805移动终端根据反馈消息,重配置内部会话业务。移动终端会话业务重配置完成后,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会话业务调整完成消息806,消息内容包括移动终端标识码、会话ID、会话调整配置完成信息等内容。步骤807如果会话业务调整完成消息中表明移动终端重配置会话业务成功,核心服务系统调整相关会话业务参数。调整后的会话业务链路808,承载移动终端和核心服务系统之间的会话业务数据流。图9所示本发明多位参与者会话业务数据交换示意图。当多名参与者参加共同的一个会话业务时,核心服务系统将来自每个参与者的会话业务数据流进行整合,再路由至其他参与者。通过核心服务系统的会话业务数据流整合,每个参与者收到的会话业务质量保持稳定,会话业务数据流速率保持稳定,不会随着会话业务参与者数目的变化,而导致会话业务质量、会话业务数据流速率受到影响。会话参与者发向核心服务系统的业务数据流,称之为上行业务数据流。上行业务数据流包括来自会话参与者移动终端,以及与移动终端连接的外部设备的数据。上行业务数据流的速率为Tuplink,业务质量指标为Quplink。核心服务系统发向会话参与者的业务数据流,称之为下行业务数据流。会话参与者下行业务数据流的速率为Tdownlink,业务质 量指标为QdownI ink。处于同一个会话业务中,每位会话业务参与者具有各自独立的Tuplink、Quplink、Tdownlink、Qdownlink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参数。A会话参与者901与B会话参与者902之间已经建立一个会话业务。核心服务系统内部业务交换服务器904负责会话业务数据流整合路由工作。A会话参与者以速率=Tuplink_a和质量指标=Quplink_a发送上行业务数据流905,并且以速率=Tdownlink_a和质量指标=Qdownlink_a接收经过核心服务系统业务交换,来自B会话参与者的下行业务数据流906。B会话参与者以速率=Tuplink_b和质量指标=Quplink_b发送上行业务数据流907,并且以速率=Tdownlink_b和质量指标=Qdownlink_b接收经过核心服务系统业务交换,来自A会话参与者的下行业务数据流908。步骤909,C会话参与者903加入会话。此时,会话的每位参与者将收到来自其它两个会话参与者的会话业务数据流。核心服务系统业务交换服务器将对来自A会话参与者、B会话参与者和C会话参与者的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并路由至相关会话参与者。C会话参与者以速率=Tuplink_c和质量指标=Quplink_c发送上行业务数据流910。经过核心服务系统交换服务器整合后,A会话参与者收到来自核心服务系统的会话业务数据流911仍为速率=Tdownl ink_a和质量指标=Qdownlink_a,数据流中包含来自B参与者的业务数据流907信息和C参与者的业务数据流910的信息。经过核心服务系统交换服务器整合后,B会话参与者收到来自核心服务系统的会话业务数据流912仍为速率=Tdownlink_b和质量指标=Qdownlink_b,数据流中包含来自A参与者的业务数据流905信息和C参与者的业务数据流910的信息。C会话参与者收到来自核心服务系统的会话业务数据流913为速率=Tdownlink_c和质量指标=Qdownlink_c,数据流中包含来自A参与者的业务数据流905信息和B参与者的业务数据流907的信息。当更多的参与者加入会话业务中,核心服务系统遵循以上的方式,将来自每个参与者的会话业务数据流整合路由至其他参与者。会话参与者可通过会话链路重配置的方式,重配置会话链路,以适应多参与者的会话业务。
图10所示为本发明会话业务网间切换过程示意图。会话业务数据流承载于移动终端与无线接入网之间的通信连接。在保持会话业务数据流不中断的前提下,移动终端与源无线接入网之间的通信连接,可切换至移动终端与目标无线接入网之间的通信连接,这一过程称之为网间切换。源无线接入网与目标无线接入网均与核心服务系统向连接。源无线接入网与目标无线接入网可以是相同的网络制式,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网络制式。移动终端103已经参与会话业务。当移动终端进入目标无线接入网覆盖范围时,移动终端可根据情况来决定是否将通信连接切换至目标无线接入网。如果移动终端决定将通信连接切换至目标无线接入网,步骤1001,移动终端与目标无线接入网建立通信连接。移动终端经过目标无线接入网,向核心服务系统101发送切换请求消息1002,消息内容包括移动终端标识码、源无线接入网信息、目标无线接入网信息等内容。步骤1003,核心服务系统与移动终端经过目标无线接入网,进行相互鉴权验证,验证彼此身份的合法性。如果鉴权验证通过,核心服务系统经过目标无线接入网,向移动终端发送切换重配置消息1004,消息内容包括移动终端标识码、目标无线接入网会话业务相关参数等内容。步骤1005,移动终端根据重配置消息内容,配置目标无线接入网会话业务的相关参数。移动终端经过源无线 接入网,向核心服务系统发送切换重配置完成消息1006,消息内容包括移动终端标识码、重配置结果等内容。步骤1007,移动终端将会话业务承载于移动终端与目标无线接入网的通信连接之上。步骤1008,移动终端终断与源无线接入网的通信连接。通过以上过程,移动终端可在保持会话业务的情况下,由源无线接入网切换至目标无线接入网。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做了详细阐述。本文采用递进形式描述,各实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可相互参见。以上阐述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系统,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发名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和应用范围可有所改变。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基于多种制式无线接入网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安装移动终端应用模块; 核心服务系统与无线接入网通过网络相连接; 主叫移动终端与无线接入网建立通信连接; 主叫移动终端发起会话邀请; 核心服务系统查询注册归属服务器中被叫移动终端的归属信息; 核心服务系统向被叫移动终端发送会话邀请; 被叫移动终端提醒使用者收到会话邀请; 被叫移动终端与无线接入网建立通信连接; 被叫移动终端接受会话邀请; 主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建立会话业务通信链路; 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建立会话业务通信链路; 核心服务系统将来自每位会话参与者的会话业务数据流整合,并路由至其他相关会话参与者; 一个会话业务可有多位会话参与者; 已建立会话业务的移动终端可进行无线接入网的网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核心服务系统可通过短消息服务、多媒体消息服务、或者消息推送等方式,将会话邀请发至被叫移动终端; 当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未建立通信链路,核心服务系统通过公共通信网络,以短消息服务方(Short Messaging Service)式,或者多媒体消息服务(MultimediaMessaging Service)方式,将会话邀请发至被叫移动终端; 当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已建立通信链路,核心服务系统以消息推送方式,将会话邀请发至被叫移动终端; 消息的格式可以为文本格式、多媒体格式或者其它格式。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被叫移动终端检测接收到的消息是否为会话邀请; 当收到的消息为非会话邀请,被叫移动终端不作后续操作; 当收到的消息为会话邀请,被叫移动终端通过声音、振动、灯光、文字、图片等方式提醒被叫移动终端使用者; 当收到的消息为会话邀请,被叫移动终端可选择通过公共通信网络或者非公共通信网络,建立与核心服务系统的通信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I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参与同一个会话的多位参与者可处于不同制式的无线接入网中; 会话邀请发起者可通过发送会话邀请的方式,邀请参与者加入会话; 参与会话的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建立会话业务链路; 会话业务链路可双向同时传输数据; 核心服务系统负责会话业务数据流的整合路由工作,将来自会话参与者的会话业务数据流整合,并路由至其他相关会话参与者;经过核心服务系统整合后,会话参与者接收的会话业务数据流可保持稳定,不受会话参与者数量变化的影响。
5.根据权利要求I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核心服务系统与移动终端进行相互鉴权验证; 核心服务系统通过鉴权验证,检验移动终端身份的合法性; 移动终端通过鉴权验证,检验其所访问的核心服务系统的合法性; 当鉴权验证通过后,核心服务系统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I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叫移动终端是会话业务建立过程中,会话业务邀请的发起者; 所述被叫移动终端是会话业务建立过程中,会话业务的被邀请者; 所述会话业务可有多位移动终端参与者; 所述会话业务包括视频通信、语音通信、多方会议、远程界面共享、远程外接设备共享等通信业务; 所述会话业务链路可进行重配置调整; 所述移动终端进行网间切换时,源无线接入网与目标无线接入网可以是相同的网络制式,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网络制式。
7.根据权利要求I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移动终端仅拥有唯一的一个移动终端标识码,且任意移动终端间的移动终端标识码均不相同; 所述每个移动终端仅拥有唯一的一个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且任意移动终端间的移动终端网络代码均不相同; 所述移动终端仅存储移动终端标识码; 所述移动终端网络代码和移动终端标识码,具有彼此唯一的一一对应关联关系;所述注册归属服务器中存储所有已生产的,移动终端标识码信息、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信息,及移动终端标识码和移动终端网络代码之间的对应关联关系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标识码是可以唯一标识移动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它可以是移动终端硬件的标识信息,如移动终端硬件设备序列号、中央处理器产品序列号、通信网卡硬件序列号、网卡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信息、SIM 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客户识别模块)卡号,或者是移动终端所安装软件的软件证书信息,如软件使用许可证信息、软件产品序列号、软件所拥有的数字证书信息;或者是移动终端所拥有的,经过授权使用的数字证书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网络代码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唯一代表移动终端硬件设备的代码信息;移动终端网络代码可以是电话号码(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PSTNnumber),或者是电子邮件帐户(Email Account)等帐户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可包括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数码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持游戏系统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固定电话、台式电脑等个人电子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I项至8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通信连接,包括无线通信连接和互联网通信连接,通信连接基于的技术规范可以是业界标准通信技术规范,也可以是未公开的私有通信技术 所述通信链路,指的是两个设备之间具体的通信通道,通信通道可由多个设备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构成; 所述无线接入网,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可为移动终端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无线通信网络,这些无线接入网可包括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长期演进网络(LTE, Long Term Evolution)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网络、无线局域网络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以及由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组成的网络,例如Wi-Fi (Wireless Fidelity),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蓝牙(Bluetooth )、红外数据传输(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紫蜂技术(ZigBee)、超宽带通信(UltraWideBand)、数字增强无绳通信(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射频识别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等技术; 所述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仅涉及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分组交换域的相关技术和系统; 所述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包括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和核心网(CN, Core Network); 本发明所涉及公共无线通信网络是目前普遍用于覆盖广阔区域的无线接入网络; 本发明所涉及非公共无线通信网络是指仅覆盖小范围区域的无线接入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I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应用模块和核心服务系统; 所述每个移动终端仅能安装一个移动终端应用模块; 所述移动终端应用模块包括 逻辑处理单元,处理移动终端应用模块内部各种流程和逻辑状态; 数据存储单元,存储移动终端应用模块相关数据信息和记录信息; 鉴权验证单元,与核心服务系统之间进行彼此鉴权验证; 加密/解密单元,具有加密/解密处理功能; 通信单元,具有建立通信连接功能; 所述核心服务系统可与多种制式的无线接入网通过网络连接; 所述核心服务系统由诸多不同功能和用途的服务器组成,包括 业务管理服务器,处理移动终端的各种通信业务的逻辑状态和业务过程; 无线链路管理服务器,管理维护移动终端的无线链路状态和无线链路资源; 业务交换服务器,为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业务数据提供路由交换服务; 鉴权验证服务器,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彼此鉴权验证; 注册归属服务器,存储移动终端注册信息、位置归属信息、移动终端身份信息、移动终端业务权限等数据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公开了可基于多种制式无线接入网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应用模块和核心服务系统。主叫移动终端发起会话邀请;核心服务系统查询注册归属服务器中被叫移动终端的归属信息。核心服务系统向被叫移动终端发送会话邀请。被叫移动终端提醒使用者收到会话邀请。被叫移动终端与无线接入网建立通信连接。被叫移动终端接受会话邀请。主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建立会话业务通信链路。被叫移动终端与核心服务系统建立会话业务通信链路。核心服务系统将来自每位会话参与者的会话业务数据流整合,并路由至其他相关会话参与者。利用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多个移动终端之间可基于无线接入网建立会话业务。
文档编号H04W12/00GK102857910SQ20121036347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王鑫 申请人:王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