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6175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环境问题给予注意,报告有采用LED作为光源的图像读取装置。采用LED作为光源时,例如报告有将多个LED在主扫描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图像读取装置。然而,在该图像读取装置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多个LED,所以有时在成本方面不利。对此,报告有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在主扫描方向的一端侧配置亮度高的LED,并且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由丙烯酸类或聚碳酸酯构成的棒状的导光部件。在该情况下,由于LED为一个(或二、三个)即可,所以在成本方面有利。然而,在上述具有导光部件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类型中,为了对原稿均匀地照射光线,需要包括与作为关联部件的反射部件的位置关系而高精度地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定位导光部件的图像读取装置。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上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发光部;端部与所述发光部相对配置的棒状的导光部件;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发光部及所述导光部件;和安装有所述保持部件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反光部;第一保持部,以光轴沿着主扫描方向的方式保持所述发光部; 第二保持部,以与所述反光部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定位所述导光部件,并且以所述导光部件的中心轴与所述光轴同轴的方式保持所述导光部件;第一被定位部,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和第二被定位部,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端侧,进一步所述框架具备第一定位部,与所述框架一体形成,供所述第一被定位部插入,并且限制被插入的所述第一被定位部向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第二定位部,与所述框架一体形成,供所述第二被定位部插入,并且限制被插入的所述第二被定位部向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涉及具备上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定位导光部件。


图1是用于说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I的各结构要素的配置的图。图2是组装于图像读取装置300的发光单元400的立体图。图3是从图2的状态拆卸盖部件31 Ib及盖部件31 Ic后的发光单元400的立体图。图4A是说明保持部件420被安装于第一框架311上的状态下的发光单元400的图。
图4B是说明保持部件420被安装于第一框架311上的状态下的发光单元400的图。图5是说明未安装保持部件420的状态下的发光单元400的图。图6是说明保持部件420的立体图。图7是说明导光部件340、保持部件420和第一框架311的位置关系的图。图8是保持导光部件340状态下的保持部件420的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保持部件420的板状部件427与LED基板430的定位结构的图。图10是导光部件340的立体图。图11是用于说明形成于保持部件420的基端侧孔状部423a与导光部件340的基端部之间定位结构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形成于保持部件420的板状部件427的前端侧孔状部423b与导光部件340的前端部之间定位结构的图。图13A是说明将保持部件420安装到第一框架311上的步骤的图。图13B是说明将保持部件420安装到第一框架311上的步骤的图。图13C是说明将保持部件420安装到第一框架311上的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配置等各要素并不限定发明的范围,不过是单纯的说明例。通过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I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I具备图像读取装置300,配置在上下方向Z的上方侧;和装置主体M,配置在上下方向Z的下方侧,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300读取的图像信息,在作为片状被转印材料的纸张T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另外,在复印机I的说明中,将副扫描方向X也称为复印机I的“左右方向”,将主扫描方向Y (贯穿图1的方向,参照图2)也称为复印机I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Z与副扫描方向X及主扫描方向Y正交。首先,说明图像读取装置300。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装置300具备读取部301,读取原稿G的图像;和原稿运送部70,配置在读取部301的上方侧,向读取部301运送原稿G。读取部301具备框体306、配置在框体306的上方侧的第一读取面302A及第二读取面302B。而且,读取部301在框体306的内部空间304中具备导光部件340,向第一读取面302A或第二读取面302B的原稿G照射从作为光源的发光部接收的光线;多个反射镜321,322及323 ;作为沿副扫描方向X移动的外壳的第一框架311及第二框架312 ;成像透镜357 ;作为读取装置的(XD358 ;以及CXD基板361,对通过(XD358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规定的处理,并将该图像信息输出至装置主体M侧。导光部件340及第一反射镜321收容于第一框架311内。第二反射镜322及第三反射镜323收容于第二框架312内。导光部件340和发光部通过组装于作为外壳的第一框架311上而作为发光单兀400 (参照图2)被单元化,安装于框体306上。
发光单元40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描述。原稿运送部70通过未图示的连结部能够开闭地连结在读取部301。原稿运送部70在上方侧具有原稿载置部71,在内部具有输送辊(未图示)。原稿运送部70具有保护读取部301的第一读取面302A及第二读取面302B的功能。第一读取面302A在读取由原稿运送部70运送的原稿G时使用。第一读取面302A形成于原稿G被运送的第一接触玻璃335A的上表面。第一读取面302A位于框体306中的左侧面附近。另外,图1所示的该位置也称为“第一读取位置”。第二读取面302B在不使用原稿运送部70而读取原稿G时使用。第二读取面302B形成于供载置原稿G的第二接触玻璃335B的上表面。第二读取面302B比第一读取面302A位于右侧,横跨读取部301的副扫描方向X的大部分区域。第一读取面302A及第二读取面302B在副扫描方向X及主扫描方向Y上扩展。载置于原稿载置部71的原稿G通过原稿运送部70运送。载置于原稿载置部71的原稿G通过设置在原稿运送部70内部的上述输送辊,向读取部301的第一读取面302A运送。此时,第一框架311及第二框架312配置在上述第一读取位置,且不移动。而且,原稿运送部70将原稿G以在第一读取面302A上滑动的方式运送,(XD358读取形成于原稿G的表面的图像。另一方面,打开原稿运送部70,原稿G载置于第二读取面302B上。此时,第一框架311及第二框架312分别在保持后述的光路H的长度(光路长度)固定的同时沿副扫描方向X移动。由此,读取载置于第二读取面302B上的原稿G的图像。在框体306的内部空间304中,多个反射镜321、322及323形成用于将来自原稿G的光线入射到成像镜357中的光路H。此外,由于第一框架311沿副扫描方向X以固定速度A移动,且第二框架312沿副扫描方向X以固定速度A / 2移动,因此在进行图像读取动作时,光路H的长度也保持固定。接下来,说明装置主体M。装置主体M具有图像形成部GK,基于规定的图像信息,在纸张T上形成规定的调色剂图像;和供排纸部KH,向图像形成部GK供给纸张T,并且排出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装置主体M的外形由作为框体的壳体BD构成。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GK具备作为像承载体(感光体)的感光鼓2a、2b、2c、2d ;带电部10a、10b、10c、IOd ;作为曝光单兀的激光扫描单兀4a、4b、4c、4d ;显影器16a、16b、16c、16d ;调色剂盒 5a、5b、5c、5d ;调色剂供给部 6a、6b、6c、6d ;鼓清洁部 lla、llb、llc、Ild ;除电器12a、12b、12c、12d ;中间转印带7 ;—次转印辊37a、37b、37c、37d ;二次转印辊8 ;对向辊18 ;以及定影部9。如图1所示,供排纸部KH具备供纸盒52、手动供纸部64、纸张T的运送路径L、阻力辊对80、第一排纸部50a以及第二排纸部50b。另外,运送路径L如后面所述,是第一运送路径L1、第二运送路径L2、第三运送路径L3、手动运送路径La、返回运送路径Lb和后处理运送路径Lc的集合体。下面,详细说明图像形成部 GK及供排纸部KH的各结构。在图像形成部GK中,沿着各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从上游侧到下游侧依次进行由带电部10a、10b、10c、10d进行的带电、由激光扫描单元4a、4b、4c、4d进行的曝光、由显影器16a、16b、16c、16d进行的显影、由中间转印带7及一次转印棍37a、37b、37c、37d进行的一次转印、由除电器12a、12b、12c、12d进行的除电以及由鼓清洁部lla、llb、llc、lld进
行的清洁。而且,在图像形成部GK中进行由中间转印带7、二次转印辊8及对向辊18进行的二次转印,并且进行由定影部9进行的定影。感光鼓2a、2b、2c、2d分别由圆筒状部件构成,配置为能够沿箭头方向旋转。各带电部10&、1013、10(3、10(1使各感光鼓2&、213、2(3、2(1的表面均匀地带负电(负极性)或带正电(正极性)。激光扫描单兀4a、4b、4c、4d与各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隔开配置。各激光扫描单兀4a、4b、4c、4d具有未图不的激光光源、多面镜、多面镜驱动用电机等而构成。各激光扫描单元4a、4b、4c、4d根据与由读取部301读取的图像相关的图像信息,扫描曝光各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各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的曝光部分的电荷被去除。由此,在各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各显影器16a、16b、16c、16d使各色调色剂附着于各感光鼓2a、2b、2c、2d,并在各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而且,各显影器16a、16b、16c、16d与
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这四种颜色对应。调色剂盒5a、5b、5c、5d分别收容黄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

各调色剂供给部6a、6b、6c、6d分别对应于调色剂盒5a、5b、5c、5d及显影器16a、16b、16c、16d而设置,将收容于各调色剂盒5a、5b、5c、5d的各色调色剂供给至各显影器16a、16b、16c、16d0中间转印带7挂设于从动辊35、由驱动辊构成的对向辊18和张力辊36等上。由于张力辊36从内侧向外侧对中间转印带7施力,因此在中间转印带7上施加有规定的张力。各一次转印辊37a、37b、37c、37d隔着中间转印带7相对配置在与感光鼓2a、2b、2c、2d相反的一侧。中间转印带7上的规定部分由各一次转印辊37a、37b、37c、37d和各感光鼓2a、2b、2c、2d相夹。该被相夹的规定部分按压在各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上。在各感光鼓2a、2b、2c、2d和各一次转印辊37a、37b、37c、37d之间分别形成一次转印辊隙Nla、Nib、Nlc、Nld0在各一次转印辊隙Nla、Nib、Nlc、Nld中,在各感光鼓2a、2b、2c、2d上显影的各色调色剂图像依次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未图示的一次转印偏压施加部,对各一次转印辊37a、37b、37c、37d施加用于使形成于各感光鼓2a、2b、2c、2d的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的一次转印偏压。各除电器12&、12以12(3、12(1通过对各感光鼓2&、213、2(3、2(1的表面照射光线,对一次转印进行后的各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进行除电(去除电荷)。各鼓清洁部11a、lib、11c、Ild去除残留在各感光鼓2a、2b、2c、2d的表面的调色剂或附着物,并且将被去除的调色剂等运送至规定的回收机构而回收。二次转印辊8使被一次转印于中间转印带7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T上。通过未图示的二次转印偏压施加部,对二次转印辊8施加用于使形成于中间转印带7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纸张T上的二次转印偏压。二次转印辊8构成为能够移动到与中间转印带7抵接的抵接位置和从中间转印带7分离的分离位置。详细而言,在将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T上时,二次转印辊8配置在抵接位置,在其他情况下配置在分离位置。中间转印带7上的规定部分由二次转印辊8和对向辊18相夹。而且,纸张T被按压到中间转印带7的外表面(一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面)上。在中间转印带7和二次转印辊8之间形成二次转印辊隙N2。在二次转印辊隙N2中,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T上。定影部9具备由加热器加热的加热旋转体9a和压接于加热旋转体9a的加压旋转体%。加热旋转体9a和加压旋转体9b将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夹入而加压并进行运送。通过以夹在加热旋转体9a和加压旋转体9b之间的状态运送纸张T,转印在纸张T上的调色剂熔融及被加压而 定影在纸张T上。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M的下部上下并排配置有收容纸张T的两个供纸盒52。供纸盒52构成为能够从装置主体M的框体沿水平方向拉出。纸张T以层积在载置板60上的状态被收容在供纸盒52中。载置在载置板60上的纸张T通过配置在供纸盒52中纸张送出侧的端部(图1中的左侧端部)的盒式供纸部51被送出至运送路径L。盒式供纸部51具备重送防止机构,该重送防止机构由用于取出载置板60上的纸张T的前送滚轮61和用于将纸张T逐张送出至运送路径L的供纸辊对63构成。在装置主体M的右侧面(图1中的右侧)设置有手动供纸部64。手动供纸部64主要是为了向装置主体M供给与放置于供纸盒52中的纸张T不同大小或种类的纸张T的目的而设置。手动供纸部64具备在关闭状态下构成装置主体M的右侧面的一部分的手动托盘65和供纸滚轮66。手动托盘65的下端转动自如(开闭自如)地安装于供纸滚轮66的附近的装置主体M上。供纸滚轮66向手动运送路径La供给打开状态的手动托盘65上载置的纸张T。在装置主体M的上方侧设置有第一排纸部50a及第二排纸部50b。第一排纸部50a及第二排纸部50b向装置主体M的外部排出纸张T。对于第一排纸部50a及第二排纸部50b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描述。运送纸张T的运送路径L具备从盒式供纸部51到二次转印辊隙N2的第一运送路径L1、从二次转印辊隙N2到定影部9的第二运送路径L2、从定影部9到第一排纸部50a的第三运送路径L3、使从手动供纸部64供给的纸张汇合至第一运送路径LI的手动运送路径La、使在第三运送路径L3中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运送的纸张正反面翻转后返回第一运送路径LI的返回运送路径Lb以及将在第三运送路径L3中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运送的纸张运送至与第二排纸部50b连接的后处理装置(未图示)的后处理运送路径Lc。此外,在第一运送路径LI的中途设置有第一汇合部Pl及第二汇合部P2。在第三运送路径L3的中途设置有第一分支部Q1。第一汇合部Pl是手动运送路径La与第一运送路径LI汇合的汇合部。第二汇合部P2是返回运送路径Lb与第一运送路径LI汇合的汇合部。第一分支部Ql是后处理运送路径Lc从第三运送路径L3分支的分支部。在第一分支部Ql设置有切换部件58。切换部件58使从定影部9送出的纸张T的运送方向切换为朝向第一排纸部50a的第三运送路径L3或朝向第二排纸部50b的后处理运送路径Lc。在第二汇合部P2和二次转印辊8之间配置有用于检测纸张T的传感器;和阻力辊对80,用于校正纸张T的歪斜(倾斜供纸)并使图像形成部GK中的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和纸张T的运送的定时相一致。传感器配置在纸张T的运送方向的阻力辊对80的正前方(运送方向的上游侧)。阻力辊对80是根据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信息进行上述校正和定时调整来运送纸张T的一对辊子。返回运送路径Lb使从第一分支部Ql向排纸部50侧运送的纸张T正反面翻转并返回第一运送路径LI,并被运送至配置在二次转印辊8的上游侧的阻力辊对80的上游侧。在通过返回运送路径Lb正反面翻转的纸张T上,在二次转印辊隙N2中规定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未打印面上。在第三运送路径L3的端部形成有第一排纸部50a。第一排纸部50a配置在装置主体M中的上方侧。第一排纸部50a向装置主体M的右侧(图1中的右侧,手动供纸部64侧)开口。第一排纸部50a将在第三运送路径L3中运送的纸张T排出至装置主体M的外部。在排纸部50a的开口侧形成有排纸集聚部Ml。排纸集聚部Ml的底面构成装置主体M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在排纸集聚部M l上层积并集聚形成有规定的调色剂图像且从排纸部50a排出的纸张T。在后处理运送路径Lc的端部形成有第二排纸部50b。第二排纸部50b配置在装置主体M中的上方侧。第二排纸部50b向装置主体M的左侧(图1中的左侧,连结后处理装置的一侧)开口。第二排纸部50b将在后处理运送路径Lc中运送的纸张T排出到装置主体M的外部。在第二排纸部50b的开口侧连结有后处理装置(未图示)。后处理装置是进行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纸张的后处理(装订、打孔等)的装置。另外,在各运送路径的规定位置配置有纸张检测用的传感器。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M的左侧(图1中的左侧),主运送路径LI L3及返回运送路径Lb主要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并排。在装置主体M的左侧(图1中的左侧),以形成装置主体M的侧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有盖体40。盖体40在其下端部通过支点轴43连结于装置主体M。支点轴43配设在横穿主运送路径LI L3及返回运送路径Lb的方向上。盖体40构成为以支点轴43为中心在关闭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和打开位置(未图示)之间自如转动。盖体40由通过支点轴43转动自如地连结于装置主体M的第一盖部41和通过相同的支点轴43转动自如地连结于装置主体M的第二盖部42构成。第一盖部41与第二盖部42相比位于装置主体M的外侧。另外,在图1中,用左下方向的虚线做阴影处理的部分是第一盖部41,用右下方向的虚线做阴影处理的部分是第二盖部42。当在主运送路径LI L3中发生卡纸(JAM)时,使盖体40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未图示)而开放主运送路径LI L3,由此能够处理卡在主运送路径LI L3中的纸张。另一方面,在返回运送路径Lb中发生卡纸时,将盖体40转动至打开位置后,以支点轴43为中心使第二盖部42转动至装置主体M侧(图1中的右侧)而开放返回运送路径Lb,由此能够处理卡在返回运送路径Lb中的纸张。接下来,通过图2至图13B说明发光单元400及图像读取装置300。发光单元400具有作为发光部的LED410、导光部件340、保持部件420和收容保持部件420的第一框架311 (框架)。此外,发光单元400具有使保持部件420转动移动的调整机构60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框架311具备上部开口的大致盒状主体框311a和覆盖主体框311a的上部的开口的两个盖部件311b、311c。如图3所示,主体框311a具有在主扫描方向Y的两个外侧彼此相对配置的外侧壁部 3111、3112。保持部件420在通过定位部500被定位的状态下被保持在外侧壁部3111及外侧壁部3112的上面。主体框311a具有与该主体框311a—体形成的定位部500。定位部500保持并定位保持部件420。定位部500以限制向与主扫描方向Y交叉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对保持部件420进行定位。定位部500具有形成于外侧壁部3111侧的第一定位部500a和形成于外侧壁部3112侧的第二定位部500b。 第一定位部500a配置在主体框311a中保持部件420的插入方向K (参照图13A)的里侧。第二定位部500b配置在主体框311a中保持部件420的插入方向K的面前侧。第一定位部500a与外侧壁部3111的上部连续形成。第一定位部500a与主体框311a —体连续形成。具体地,第一定位部500a形成于延伸至外侧壁部3111的上方的支撑壁3111a上。第一定位部500a具有圆筒形状的内表面501a和由内表面501a形成的中空部502a (参照图4A)。第一定位部500a的圆筒形状的中空部502a的中心轴CS与第一被定位部510a被插入的状态下的导光部件340的光轴AX大致同轴(参照图4B)。S卩,内表面501a为以光轴AX为中心的圆筒状。此外,中空部502a为以光轴AX为中心的圆筒状。此外,第一定位部500a的内表面501a与后述的第一被定位部510a的圆筒形状的
外表面对应。后述的第一被定位部510a以嵌合的方式插入到第一定位部500a中。第一定位部500a限制插入于该第一定位部500a中的第一被定位部510a向与主扫描方向Y交叉的方向移动。例如,第一定位部500a限制第一被定位部510a向垂直于主扫描方向Y的方向移动。而且,高精度地定位保持部件420。第一定位部500a能够沿主扫描方向(光轴AX方向)移动地保持保持部件420。此外,第一定位部500a能够围绕光轴AX旋转地保持第一被定位部510a。
第二定位部500b与外侧壁部3112的上部侧连续形成。第二定位部500b与主体框311a —体连续形成。具体地,第二定位部500b形成于延伸至外侧壁部3112的上方的支撑壁3112a上。第二定位部500b具有圆筒形状的内表面501b和由内表面501b形成的中空部502b (参照图 13A)。第二定位部500b的圆筒形状的中空部502b的中心轴CS与第二被定位部510b被插入的状态下的导光部件340的光轴AX大致同轴。S卩,内表面501b为以光轴AX为中心的圆筒状。此外,中空部502b为以光轴AX为中心的圆筒状。第二定位部500b的内表面501b与后述的第二被定位部510b的圆筒形状的外表
面对应。后述的第二被定位部510b以嵌合的方式插入到第二定位部500b中。第二定位部500b限制插入于该第二定位部500b中的第二被定位部510b向与主扫描方向Y交叉的方向移动。例如,第二定位部500b限制第二被定位部510b向垂直于主扫描方向Y的方向移动。第二定位部500b限制第二被定位部510b向与主扫描方向Y交叉的方向移动,高精度地定位保持部件420。 第二定位部500b能够沿主扫描方向(光轴AX方向)移动地保持保持部件420。此外,第二定位部500b能够围绕光轴AX旋转地保持第二被定位部510b。在将保持部件420安装到主体框311a的过程中,第一被定位部510a贯穿第二定位部500b(参照图13A和图13B)。详细而言,第一被定位部510a贯穿第二定位部500b后,第二被定位部510b与第二定位部500b嵌合。即,第二定位部500b的内径构成为供第一被定位部510a能够贯穿,并且第二被定位部510b不贯穿而嵌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部500b的圆筒形状的中空部502b的内径大于第一定位部500a的圆筒形状的中空部502a的内径。第一定位部500a和第二定位部500b通过第一被定位部510a和第二被定位部510b以限制向与光轴AX交叉的反向移动的方式保持保持部件420。在此,第一定位部500a和第二定位部500b通过第一被定位部510a和第二被定位部510b保持保持部件420,使之能够向光轴AX (主扫描方向Y)方向移动。此外,第一定位部500a和第二定位部500b通过第一被定位部510a和第二被定位部510b保持保持部件420,使之能够围绕光轴AX转动。发光单元400 (图像读取装置300)在保持部件420安装在主体框311a上的状态下使保持部件420转动,以调整从导光部件340向原稿的光的照射角度(后述的照光部341的朝向)。保持部件420通过定位部500以定位于主体框311a的状态保持在主体框311a上。保持部件420通过定位部500以向与主扫描方向Y (光轴AX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保持在主体框311a上。此外,保持部件420如后所述,通过LED基板430定位LED410,并定位导光部件340。保持部件420具有形成在主扫描方向Y(光轴AX方向)的端部的被定位部510。被定位部510插入并嵌合到定位部500中。此外,保持部件420具有限制围绕光轴AX的转动移动的限制部550。被定位部510具有第一被定位部510a和第二被定位部510b。第一被定位部510a在保持部件420中形成在主扫描方向Y的第一定位部500a侧。第二被定位部510b在保持部件420中形成在主扫描方向Y的第二定位部500b侧。第一被定位部510a具有与第一定位部500a的内表面501a对应并以光轴AX为中心的圆筒形状的外表面511a。第一被定位部510a插入并嵌合到第一定位部500a中。第一被定位部510a插入到第一定位部500a的中空部502a中,外表面511a与内表面501a面接触。第一被定位部510a以被定位为圆筒形状的外表面511a的中心轴CS与导光部件340的光轴AX大致同轴的状态保持在第一定位部500a上。插入到第一定位部500a中的第一被定位部510a以向与主扫描方向Y交叉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被保持在第一定位部500a上。

第一被定位部510a向垂直于主扫描方向Y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此,第一被定位部510a能够围绕光轴AX旋转地被保持在第一定位部500a上。第二被定位部510b具有与第二定位部500a的内表面501b对应并以光轴AX为中心的圆筒形状的外表面511b。第二被定位部510b插入并嵌合到第二定位部500b中。第二被定位部510b插入到第二定位部500b的中空部502b中,并被配置为外表面511b与内表面501b面接触。第二被定位部510b以被定位为圆筒形状的外表面511b的中心轴CS与导光部件340的光轴AX大致同轴的状态保持在第二定位部500b上。插入到第二定位部500b中的第二被定位部510b以向与主扫描方向Y交叉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被保持在第二定位部500b上。第二被定位部510a向垂直于主扫描方向Y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在此,第二被定位部510b能够围绕光轴AX旋转地被保持在第二定位部500b上。在将保持部件420安装到主体框311a的过程中,第一被定位部510a贯穿第二定位部500b (参照图13A和图13B)。详细而言,第一被定位部510a贯穿第二定位部500b,并与第一定位部500a嵌合。S卩,第一被定位部510a的外径具有能够贯穿第二定位部500b并与第一定位部500a嵌合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定位部510a的圆筒形状的外表面511a的外径小于第二被定位部510b的圆筒形状的外表面511b的外径。由此,图像读取装置以第一被定位部510a侧作为前侧,插通于第二定位部500b并进一步向该插通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保持部件420高精度地定位并固定在主体框311a上。第一被定位部510a和第二被定位部510b通过第一定位部500a和第二定位部500b以限制向与光轴AX交叉的方向的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在此,第一被定位部510a和第二被定位部510b通过第一定位部500a和第二定位部500b能够向光轴AX (主扫描方向Y)移动地被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此外,第一被定位部510a和第二被定位部510b通过第一定位部500a和第二定位部500b能够以光轴AX为中心转动地被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如上所述,发光单元400(图像读取单元300)在保持部件420安装于主体框311a的状态下,使保持部件420转动,调整从导光部件340向原稿的光的照射角度(后述的照光部341的朝向)。限制部550限制围绕光轴AX的转动移动。限制部550形成在配置于保持部件420在第二被定位部侧的端部的板状部件427上。限制部550为在主扫描方向Y上形成于板状部件427的内侧面的肋条。限制部550与形成于外侧壁部3112的外侧的槽部551配合,限制围绕光轴AX的
旋转移动。在保持部件420中,如图8所示,导光部件340和LED基板430以规定的位置关系定位。保持部件420由于被定位保持在主体框311a上,定位在保持部件420上的导光部件340和LED410相对于主体框311a被定位。上述保持部件420具有第一保持部422、第二保持部423和反光部421。保持部件420通过第一保持部422保持LED410以使该LED410的光轴AX沿着主扫描方向Y。此外,通 过第二保持部423保持导光部件340以使该导光部件340的中心轴CS与光轴AX大致同轴。以下,对LED410、LED基板430、导光部件340和保持部件420进行详细描述。LED410是发挥发光部的功能的发光二极管(LED)。在本实施方式中,LED410为一个。LED410配置在导光部件340的前端340b侧。具体来说,LED410配置为发光面与导光部件340的前端340b的端面相对。LED410向前端340b的端面照射光线。LED410如图9所示,装配于LED基板430之上。LED基板430通过形成在保持部件420的一端侧的第一保持部422,被定位保持在保持部件420的规定的位置(规定的方向)。第一保持部422如图9所示,具有一对定位突起422a、422b。定位突起422a、422b突出地设置在板状部件427的外表面上。定位突起422a、422b嵌合到LED基板430的定位孔435a、435b中。定位突起422a、422b将装配于LED基板430的LED410的发光面定位为与后述的导光部件340的前端340b侧的端面在主扫描方向Y方向上相对。定位突起422a、422b(第一保持部422)通过LED基板430间接地定位保持LED410。如图2所示,导光部件340是沿主扫描方向Y配置的棒状的导光性部件。如图11和图12所示,导光部件340的剖面形状为大致多边形。导光部件340是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的导光性部件。导光部件340的两端由保持部件420定位保持。具体来说,前端340b由形成于保持部件420的第二保持部423 (前端侧孔状部423b)定位保持,基端340a由第二保持部423 (基端侧孔状部423a)定位保持,从而导光部件340被定位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导光部件340配置为前端340b侧的端面与LED410的发光面相对。导光部件340将从配置在前端340b侧的LED410照射的光线沿着该导光部件340的长度方向(主扫描方向)导光,并且导光至后述的照光部341。导光部件340具有沿主扫描方向Y形成在外周面的一部分上的照光部341。照光部341将在内部导光的光线向外部照射。照光部341在导光部件340通过保持部件420被保持在第一框架311上的状态下,以能够将光线照射于第一读取面302A或第二读取面302B的方式朝向规定的方向配置。此外,导光部件340如图10所示,在外周具有沿长度方向(主扫描方向Y)延伸的凸状部342、343、344。凸状部342、343、344是在将导光部件340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时,用于防止导光部件340朝向错误的方向安装的结构。如图11所示,凸状部342在外周面上形成于与照光部341为大致相反侧(相对的位置)。如图10至图12所示,凸状部342形成于导光部件340的长度方向上的全部区域。凸状部342的前端面342a是与凸状部342的突出方向(图11中的箭头Rl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凸状部343及凸状部344在外周面上形成于照光部341和凸状部342之间。凸状部343及凸状部344位于彼此相对的位置。凸状部343及凸状部344的突出方向如图11所示,是与凸状部342的突出方向(箭头Rl方向)正交的方向(箭头R2方向)。如图10所示,凸状部343、344形成于导光部件340的基端340a侧。具体来说,凸状部343、344以基端340a为起始端,只形成在规定的长度范围内,未形成至前端3401^则。而且,如图10所示,凸状部343、344分别为随着远离基端340a,向导光部件340的径向外方的突出长度逐渐减小的锥状隆起结构。此外,凸状部343、344的前端面343a、344a是与图11所示的突出方向(箭头R2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如图8所示,保持部件420具有反光部421、第一保持部422、第二保持部423和被定位部510 (第一被定位部510a、第二被定位部510b)。保持部件420将LED410及导光部件340定位保持于规定的位置及朝向。如图8所示,反光部421与照光部341相对,配置在导光部件340的外周面。反光部421相对于导光部件340配置在长度方向(主扫描方向Y)的全部区域上,与照光部341相对配置。反光部421具有与导光部件340的外周相对并反射光线的内表面。内表面将从导光部件340的外周面向内表面射出的光线(从导光部件340泄漏的光线)向导光部件340反射。内表面将从导光部件340泄漏的光线向与照光部341的光的射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反射,从而提高导光部件340的照射效率。如图9所示,第一保持部 422具有形成于板状部件427的一对定位突起422a、422b ο定位突起422a、422b嵌合到LED基板430的定位孔435a、435b中,从而定位保持LED 基板 430。定位突起422a、422b (第一保持部422)通过LED基板430,将装配于LED基板430的LED410以与导光部件340的前端340b侧的端面相对的状态定位保持。定位突起422a、422b (第一保持部422)以光轴AX沿着主扫描方向Y的方式保持LED410。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光轴AX称作所发光的光线的中心线(轴)。光轴AX例如沿着垂直于发光面的方向形成。光轴AX例如为从发光面的平面形状的重心点沿着垂直于发光面的方向延伸的线(轴)。光轴AX例如当发光面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时,是从对角线的交点沿垂直于发光面的方向延伸的线(轴)。此外,光轴AX例如当发光面的平面形状为圆形时,是从中心点沿垂直于发光面的方向延伸的线(轴)。保持部件420具有基端侧孔状部423a和前端侧孔状部423b。保持部件420通过导光部件340的基端340a嵌合到基端侧孔状部423a中且导光部件340的前端340b嵌合 到前端侧孔状部423b中来定位保持导光部件340。基端侧孔状部423a、前端侧孔状部423b (第二保持部423)以与反光部421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定位导光部件340,并以中心轴CS与光轴大致同轴的方式保持导光部件 340。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CS称作在导光部件34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轴)。中心轴CS例如为通过截面的中心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线(轴)。中心轴CS例如为通过导光部件340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平面中的截面形状的重心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线(轴)。中心轴CS例如当发光面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时,是通过对角线的交点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线(轴)。此外,中心轴CS例如当发光面的平面形状为圆形时,是通过中心点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线(轴)。如图11所示,基端侧孔状部423a是形成在保持部件420上的大致六边形的通孔。基端侧孔状部423a具备引导槽4231,沿主扫描方向Y可滑动地嵌合导光部件340的凸状部342 ;第一平坦边缘4232,与凸状部343的前端面343a沿主扫描方向Y可滑动地表面接触;第二平坦边缘4233,与凸状部344的前端面344a沿主扫描方向Y可滑动地表面接触;以及非接触边缘部4234,是在内周缘上的与引导槽4231相对的部分,与导光部件340的外周面不接触。基端侧孔状部423a通过引导槽4231和凸状部342的嵌合、第一平坦边缘4232和凸状部343的表面接触以及第二平坦边缘4233和凸状部344的表面接触,以限制旋转及在主扫描方向Y上的移动的状态定位导光部件340的基端340a。在此,引导槽4231引导导光部件340的移动,并且阻止导光部件340以与原本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旋转角度)插入。如图12所示,前端侧孔状部423b为形成在保持部件420的板状部件427上的大致四边形的通孔。前端侧孔状部423b具有引导槽4236,沿主扫描方向Y可滑动地嵌合导光部件340的凸状部342 ;第三平坦边缘4237,与形成导光部件340的外周的第一外周平面346沿主扫描方向Y可滑动地表面接触;第四平坦边缘4238,与和第一外周平面346相对的第二外周平面347沿主扫描方向Y可滑动地表面接触;以及非接触边缘部4239,与导光部件340的外周面不接触。前端侧孔状部423b通过引导槽4236和凸状部342的嵌合、第三平坦边缘4237和第一外周平面346的表面接触以及第四平坦边缘4238和第二外周平面347的表面接触,以限制旋转及在主扫描方向Y上的移动的状态定位导光部件340的前端340b。如上所述,导光部件340的主扫描方向Y上的两端部通过第二保持部423被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被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的导光部件340以与反光部421分离的状态被定位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导光部件340的两端与保持部件420接触,导光部件340的中间部维持在与保持部件420分离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导光部件340由于热膨胀等而变形的情况下,也抑制导光部件340与反光部421接触。由此抑制由于导光部件340的热膨胀而引起的反光部421的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LED410通过第一保持部422且借助于LED基板430被定位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此外,导光部件340通过第二保持部423被定位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即,保持部件420定位保持LED410及导光部件340。而且,保持部件420被定位保持在主体框架311a (第一框架311)上。由此,能够获得以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定位LED410及导光部件340的图像读取装置300 (发光单元400)。进一步,发光单元400 (图像读取装置300)具备能够在组装之后调整照光部341(光线朝向)的调整机构60 0 (参照图7)。调整机构600使保持部件420转动以使导光部件340围绕光轴AX旋转。调整机构600与保持部件420直接或间接连接,使保持部件420转动以使导光部件340围绕光轴AX旋转。调整机构600构成为能够对保持部件420施加围绕光轴AX的圆周方向(箭头W方向)的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420以圆筒形状的被定位部510插入到内表面为圆筒形状的定位部500中的状态安装在主体框311a上。因此,当通过调整机构600对保持部件420沿围绕光轴AX的圆周方向施加规定的力时,被定位部510相对定位部500旋转滑动。g卩,由于通过调整机构600施加有规定的力的保持部件420围绕光轴AX转动,所以被定位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的LED410和导光部件340围绕光轴AX (中心轴CS)旋转。由此,LED410以光轴AX为中心旋转。此外,LED410以维持与导光部件340的位置关系的状态旋转。此外,由此而导光部件340围绕光轴AX以改变照光部341的朝向的方式旋转。如图7所示,调整机构600具有在外部露出配置的调整操作部610。调整操作部610配置为从主体框311a上形成的圆弧状的切口部615在外部露出,并且沿圆弧状的方向(箭头W方向)移动(被引导)。调整操作部610由未图示的传导机构与保持部件420连接。作为传导机构,例如可以使用包含凸轮、齿轮或螺丝的机构。此外,传导机构也可以是直接连接保持部件420与调整操作部610的棒部件等。调整操作部610的移动(用户进行的操作)经由传导机构传导至保持部件420。S卩,当用户使调整操作部610移动时,保持部件420以光轴AX为中心旋转规定角度。由此,定位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的导光部件340以光轴AX为中心旋转,照光部341的朝向变化。在此,在传导机构由直接连接保持部件420与调整操作部610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下,调整操作部610构成为沿围绕光轴AX的圆周方向移动。此外,在该情况下,调整操作部610优选配置为与光轴AX分离规定距离。例如,调整操作部610配置为与光轴AX分离50mm以上、优选80mm以上、更优选IOOmm以上。其理由是因为能够进行导光部件340的旋转角度(照光部341的朝向)的微调整。接下来,说明发光单元400的组装步骤。首先,如图8所示,操作者以前端340b为前侧将导光部件340插入保持部件420的基端侧孔状部423a中。具体来说,操作者将凸状部342嵌入到引导槽4231中并将前端340b插入基端侧孔状部423a中。接下来,操作者沿箭头f 方向进一步插入导光部件340。然后,操作者使导光部件340的前端340b嵌合到前端侧孔状部423b中,并且使基端340a嵌合到基端侧孔状部423a中。

由此,导光部件340以与反光部421的位置关系和照光部341的朝向被调整的状态被定位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接下来,操作者将LED基板430安装到保持部件420上。具体来说,操作者通过使形成在LED基板430上的定位孔435a、435b与形成在保持部件420的定位突起422a、422b(第一保持部422)配合,从而将LED基板430安装于保持部件420上。由此,LED410借助于LED基板430保持在发光面与导光部件340的前端340b侧的端面相对的位置。接下来,操作者将保持LED410及导光部件340的保持部件420安装到主体框311a(第一框架311的构件)上。如图13A至图13C所示,操作者将保持部件420插入被定位部510的中空部,从而安装到主体框311a上。具体而言,如图13A和图13B所示,操作者首先使保持部件420的第一被定位部510a插通第二定位部500b (中空部502b)。而且,如图13C所示,操作者使保持部件420进一步向插入方向K移动,将第一被定位部510a插入第一定位部500a,并且将第二被定位部510b插入第二定位部500b。由此,保持部件420以定位在主体框311a (第一框架311的构件)上的状态被保持。详细而言,保持部件420以沿与主扫描方向Y交叉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保持在主体框311a上。接下来,如图2所示,操作者配置两个盖部件311b、311c以覆盖主体框311a的上部开口部。
由此组装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单元400。此外,接下来,操作者确认从导光部件340照射的光线是否以规定角度照射。当从导光部件340照射的光线未以规定角度照射(未照射到规定位置)时,如图7所示,操作者使调整操作部610沿箭头W方向移动,调整从导光部件340照射的光线的照射角度。详细而言,当操作者使调整操作部610沿箭头W方向移动时,调整操作部610的移动经由传导机构(未图示)传递给保持部件420。由此,保持部件420以光轴AX为中心旋转。此外,由于由此而保持在保持部件420上的导光部件340以光轴AX为中心旋转,所以照光部341的朝向被调整。而且,由此而从导光部件340照射的光线的照射角度被调整。根据本实施方式,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定位导光部件。图像读取装置尤其高精度地限制向与主扫描方向Y交叉的方向(例如,上下左右方向)的移动。此外,由此而图像读取装置当定位固定保持部件420时,无需其他固定部件。由此,图像读取装置能够降低部件数目。此外,图像读取装置由于不使用另外的固定部件来定位固定保持部件,所以能够抑制因公差或制造误差的累积导致的安装精度的下降。以上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种类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片状的被转印材料不限于纸张,例如也可以是薄片。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第一定位部500a和第二定位部500b具有圆筒形状的中空部,但不限于此。例如,图像读取装置可以构成为仅第一定位部500a或第二定位部500b之一具有圆筒形状的中空部。例如,图像读取装置可以构成为仅第一定位部500a具有圆筒形状的中空部。此外,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第一定位部500a和第二定位部500b也可以具有并非完整的圆筒形状、局部开口的圆筒形状的内表面。例如,图像读取装置可以构成为第一定位部500a具有完整的圆筒形状的中空部,第二定位部500b具有局部开口的圆筒形状的中空部。在此,所谓局部开口例如为以中心轴CS为中心的开口角度不到180度、优选不到90度、更优选不到30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备发光部;端部与所述发光部相对配置的棒状的导光部件;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发光部及所述导光部件;和安装有所述保持部件的框架,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 反光部; 第一保持部,以光轴沿着主扫描方向的方式保持所述发光部; 第二保持部,以与所述反光部成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定位所述导光部件,并且以所述导光部件的中心轴与所述光轴同轴的方式保持所述导光部件; 第一被定位部,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件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一端侧;和 第二被定位部,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件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端侧, 所述框架具备 第一定位部,与所述框架一体形成,供所述第一被定位部插入,并且限制被插入的所述第一被定位部向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和 第二定位部,与所述框架一体形成,供所述第二被定位部插入,并且限制被插入的所述第二被定位部向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所述第一定位部配置在所述框架中的所述保持部件的插入方向的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所述第一定位部具备圆筒形状或局部开口的圆筒形状的内表面和由所述内表面形成的中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所述第一定位部形成为,在所述第一被定位部插入到所述第一定位部中的状态下,所述圆筒形状的中空部的中心轴与所述导光部件的光轴大致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所述第一被定位部的外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内表面对应的圆筒形状,所述第一被定位部嵌合到所述第一定位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所述第二定位部具有圆筒形状或局部开口的圆筒形状的内表面和由所述内表面形成的中空部, 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圆筒形状的所述中空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圆筒形状的所述中空部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通过所述第一被定位部和所述第二被定位部能够以所述光轴为中心转动地保持所述保持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限制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转动移动的限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进一步具备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使所述保持部件转动移动,以使所述导光部件以所述光轴为中心旋转移动。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发光部、导光部件、保持所述发光部及所述导光部件的保持部件和框架,保持部件具有第一保持部、第二保持部、第一被定位部和第二被定位部,框架具备限制第一被定位部的第一定位部和限制第二被定位部的第二定位部。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精度地定位导光部件。
文档编号H04N1/04GK103067642SQ20121036937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福间信宏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