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786519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终端及其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终端通过短信交流的增加,每天可能都会收到大量短消息,但现有实现方式是每次收到短消息都提示用户来查收,多次打扰用户,而且每次都只能显示一条短消息,操作很不方便。现有技术方案中国申请专利号为CN201110339517.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机未读短信的方法,但从实现上只支持文本的短消息显示,不支持彩信等如今智能手机新的发展,而且不能对多信息的提示做进一步处理。综上可知,现有的移动终端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信息的处理技术,在实际使用 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使终端在短时间内收到大量信息时,可避免多次打扰用户和一次显示相关所有消息,增强用户体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终端接收信息,并获取所述信息的特征数据;判断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是否匹配;若匹配,所述终端不做提示。根据本发明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所述特征数据包括发信人信息以及接收所述信息的时刻。根据本发明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所述步判断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步骤具体包括设置时间间隔阈值;获取所述信息与前一信息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终端接收到信息时,判断所述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是否大于所述间隔阈值;判断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是否相同;若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小于所述间隔阈值,且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相同时,则判定所述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匹配。根据本发明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将发信人相同且接收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间隔阈值的信息设为一组关联信息。根据本发明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信息查看命令;判断当前的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若是,则显示该组关联信息,否则继续判断下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获取模块,用于终端接收信息后获取所述信息的特征数据;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提示模块,用于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不匹配时,提示接收到新信息,或者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匹配时不做提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所述特征数据包括发信人信息以及接收所述信息的时刻。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包括 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时间间隔阈值;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终端接收到信息时,判断所述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是否大于所述间隔阈值;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是否相同;若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小于所述间隔阈值,且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相同时,则判定所述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匹配。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所述终端还包括关联模块,用于将发信人相同且接收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间隔阈值的信息设为一组关联信息。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信息查看命令;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的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若是则交由显示模块处理,否则继续判断下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具有未读属性的关联信息。本发明通过在终端接收到信息后获取信息的特征数据,比如发信人、接收到信息的时间等数据,当终端再次接收到另一信息时,可将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判断,若匹配则不对当前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提示,否则提示用户接收到新信息。借此,本发明使终端在短时间内收到大量信息时,可避免多次打扰用户和一次显示相关所有消息,增强了用户体验。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100包括获取模块10、第一判断模块20及提示模块30,其中获取模块10,用于在移动终端100接收到信息后获取信息的特征数据,具体的特征数据包括发信人及信息的接收时间。以短信为例,移动终端100接收到其它终端发来的短信息时,获取模块10即获取该短信的发信人以及移动终端100接收到该短信的时间,并将其交由第一判断模块20处理。第一判断模块20,用于移动终端100接收到信息时判断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是否匹配。具体的,第一判断模块20将当前信息的发信人及接收时间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及接收时间进行比较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交由提示模块30处理。提示模块30,用于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不匹配时,提示用户接收到新信息,若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匹配,则不提示。本发明通过在收到新信息时判断其与上一信息的间隔时间及信息的发信人,若
同一发信人在短时间内发送多个信息,如运营商每个月发过来的账户消息,被分割成几条在几秒内发过来的多条短消息,则移动终端100仅在收到该发信人的第一条信息时给出提示,后续的信息不作提示,借此提高用户体验。再结合图2,该实施例中,第一判断模块20包括设置子模块21、第一判断子模块22及第二判断子模块23,其中设置子模块21,用于设置时间间隔阈值。具体的,该时间间隔为移动终端100接收的相邻两条信息间的时间差,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100的参数修改页面修改相应的间隔阈值。第一判断子模块22,用于终端100接收到信息时,判断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间隔阈值。第二判断子模块23,用于判断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是否相同。若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小于间隔阈值,且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相同时,则判定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匹配,移动终端100对接收到的信息不作提示,否则判定为不匹配,提示模块30提示用户收到新信息。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关联模块40,用于将发信人相同且接收时间间隔小于预设的间隔阈值的信息设为一组关联信息,该关联信息可以为单条信息,也可以是由多条信息排列组合而成的队列信息,移动终端100中可以包括多组关联信息。接收模块50,用于接收用户的信息查看命令。用户通过移动终端100查看未读信息时,打开信息应用查看未读信息,接收模块50接收该信息后即交由第二判断模块60处理。第二判断模块60,用于判断当前的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若是则交由显示模块70处理,否则继续判断下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需要说明的,本发明中一组关联信息中,若没有未读信息,则该关联信息为已读属性,否则该关联信息为未读属性。显示模块70,用于显示具有未读属性的关联信息。若被查看的一组关联信息中即包括未读信息也包括已读信息,则移动终端100可以在相应的队列中对未读信息高亮显示,借此使用户能对关联信息中的未读信息更好的选择查看。当前的一组关联信息被查看完之后,移动终端100自动将该组关联信息标记为已读属性。
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移动终端100的一个开机工作过程。用户开机,终端100初始化,读取保存在存储介质中关联消息的时间间隔阈值,如果读取时间间隔阈值非法,则使用终端的默认值,比如10秒。终端100再读取保存在存储介质中的接收到的所有信息,按关联信息的定义和时间间隔阈值,把所有消息组织成多组关联消息,若每组关联消息中有一条消息未读,则将该关联消息标记为未读属性,关联消息中所有信息都已读,则将该关联消息标记为已读属性。更好的,本发明为了避免用户间发送短信频率较快,而使得接收方误将多条短信定义为关联短信不提示,引起不便,还可以对接收的短信进行延迟提示。比如,A用户接收到B用户的某一信息后马上对B用户进行了回复,而B用户也同时对回复的信息进行了较快的回复,这使得A用户接收到B用户的两信息间隔时间较短,可能会将这两条信息定义为关联信息而未做提示。本发明可以预设一时间参数,当某信息超过该时间参数仍为未读状态时,则终端100进行信息提示。参见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其可以通过如图1或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实现,该方法包括 步骤S301,移动终端100接收信息时,通过获取模块10获取该信息的特征数据。具体的信息特征数据包括信息的发信人信息以及移动终端100接收到该信息的时间。步骤S302,第一判断模块20判断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是否匹配,并将判断结果交由提示模块30处理。具体的,用户可以预设时间间隔阈值,所述的时间间隔为两条相邻信息的接收时间之差。移动终端100接收到新信息后可以获取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并判断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是否大于预设的间隔阈值,同时,移动终端100还可以进一步判断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件人是否相同,若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小于所述间隔阈值,且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相同时,则判定所述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匹配,否则为不匹配。步骤S303,若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匹配,则不作提示,否则提示模块30提示用户接收到新信息。优选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以通过关联模块40将发信人相同且接收时间间隔不大于间隔阈值的信息设为一组关联信息,移动终端100的所有信息可组成多组不同的关联信息。需要说明的,本发明中一组关联信息中,若没有未读信息,则该关联信息为已读属性,否则该关联信息为未读属性。更好的是,步骤S303之后,移动终端100可以接收用户的信息查看命令,查看未读的关联信息。此时,第二判断模块60判断当前的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若是则直接交由显示模块70显示处理,否则判断下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直至将所有的关联信息判断完毕。借此,可直接显示一组未读属性的关联信息,方便用户的查看,提高用户的体验。进一步的,若移动终端100接收到一组关联信息,则其只进行一次信息提示,具体可以在接收到关联信息的第一条信息时进行提示,也可以在接收完该组关联信息之后进行提示。若是在接收完之后进行提示,则用户可以预设提示时间差,比如设置2s,则终端100在接收完关联信息后2s进行信息提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终端接收到信息后获取信息的特征数据,比如发信人、接收到信息的时间等数据,当终端再次接收到另一信息时,可将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判断,若匹配则不对当前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提示,否则提示用户接收到新信息。借此,本发明使终端在短时间内收到大量信息时,可避免多次打扰用户和一次显示相关所有消息,增强了用户体验。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终端接收信息,并获取所述信息的特征数据;判断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是否匹配;若匹配,所述终端不做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数据包括 发信人信息以及接收所述信息的时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判断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步骤具体包括设置时间间隔阈值;获取所述信息与前一信息接收时刻的时间间隔,终端接收到信息时,判断所述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是否大于所述间隔阈值;判断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是否相同;若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小于所述间隔阈值,且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相同时,则判定所述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发信人相同且接收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间隔阈值的信息设为一组关联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信息查看命令;判断当前的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若是,则显示该组关联信息,否则继续判断下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终端接收信息后获取所述信息的特征数据;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是否匹配;提示模块,用于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不匹配时,提示接收到新信息,或者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匹配时不做提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数据包括发信人信息以及接收所述信息的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包括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时间间隔阈值;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终端接收到信息时,判断所述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是否大于所述间隔阈值;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是否相同;若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接收的间隔时间小于所述间隔阈值,且所述当前信息与前一信息的发信人相同时,则判定所述当前信息的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关联模块,用于将发信人相同且接收时间间隔小于所述间隔阈值的信息设为一组关联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信息查看命令;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的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若是则交由显示模块处理,否则继续判断下一组关联信息是否为未读属性;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具·有未读属性的关联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终端信息接收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终端接收信息,并获取所述信息的特征数据;判断所述特征数据与前一信息的特征数据是否匹配;若匹配,所述终端不做提示。本发明还相应的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借此,本发明在短时间内收到的大量短消息时,避免了多次打扰用户和一次显示相关所有消息,增强了用户体验。
文档编号H04M1/725GK103002126SQ20121045124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陈涌 申请人: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