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单体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471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音单体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喇叭结构,特别是用于高音音频的改良喇叭结构。
背景技术
喇叭在现今的社会中是个使用非常广泛的器材,不管是在消防或警察使用的大声公、家庭使用的音响器材、个人使用的笔记本电脑、甚至是人们最常使用的手机,几乎都可以在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看到,可见其应用非常广泛。参考图I,为现有喇叭单体内部的发声构造简易示意图。现有喇叭单体的发声原理是由一块磁铁与一上方的音膜,并藉由喇叭外部提供的电力而使磁铁与音膜产生共振后向上方发出各种不同频段的声音S。此种方式虽然实施简单并且被广泛应用,但也仅被那些不追求音质或是音效的一般普通大众所接受。至于某些对音乐以及音效等临场效果特别注重 的音乐爱好者而言,这种喇叭的实施方式就有所不足了,特别是在高音频的领域部分,无法达到声音饱满的境界。因此,一种可以增强高音音频输出声音的饱满度的喇叭结构,是值得人们投入时间进行改良开发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音单体的改良结构,该高音单体包括二底架,具有多个开口 ;二磁铁架,具有夹架槽,组设于该底架;二磁铁,装设于该二磁铁架的多个夹架槽;一音膜架,具有一音膜,夹设于该二磁铁架之间;一外套部,套设于上述各组件外使之合为一体。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解决单方向发声的喇叭单体的声音不够饱和的问题,而藉由以音膜为中心而上下对称各放置一组栅形磁铁,使上下二栅形磁铁能够同时与中心的音膜产生共振后将声音由上下二底架的多个长条开口穿出,以达成现有喇叭单体所达不到的声音饱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在于将该现有的磁铁改良为栅形磁铁,使得与音膜共振的声音能够更完整的往喇叭单体两侧发出,让聆听者能够接收到比现有喇叭单体更饱和的声首效果。

图I为显示现有喇机单体的发音结构示意图;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结构分解图;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发音结构示意图;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套设音盆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高音单体11 底架[0015]111 开口12磁铁架121夹架槽13 磁铁14音膜架141 音膜15外套部B 音盆S 声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考本案图式及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的了解。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音单体的改良结构,该高音单体I包括二底架11,具有多个开口 111 ;二磁铁架12,具有夹架槽121,该二磁铁架12分别组设于该二底架11 ;磁铁13,装设于该二磁铁架12的多个夹架槽121 音膜架14,具有一音膜141,夹设于该二磁铁架12之间;一外套部15,套设于上述各组件外使之合为一体。本实用新型改良了现有喇叭单体仅能单向发音的缺点,将具有音膜141的音膜架14设于本实用新型的中心,接着于音膜架14的上方与下方分别组设一组具有磁铁13的磁铁架12,该磁铁13是多个长条形状所组成的栅形磁铁,并且该栅形磁铁是装设于该磁铁架12的长条形的夹架槽121,并且装设后栅形磁铁间会有空隙以供声音通过。接着分别将上下二个底架11叠设于该磁铁架12上,并且该底架11上长条形状的开口 111的方向与该栅形磁铁的方向平行,以让声音S(如图3所示)能够不受阻碍地从开口 111穿出。最后将外套部15套于前述组设好的所有组件外侧,再以溶胶将各个组件黏着固定后即完成本实用新型。此处是以溶胶方式将各组件固定,但不以此为限,仍可以用其它方式如螺丝、螺母的组装方式等来将各组件结合固定。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简化示意图。其中,中心部分即为音膜架14上的音膜141,该音膜141的上方与下方的磁铁13为栅形磁铁,该栅形磁铁之间有一空隙,使磁铁13与音膜141共振发出的声音S从上方以及下方的磁铁13的空隙之间穿出。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两侧分别装上音盆B的示意图。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而使得声音S可以从上方与下方同时发出,因此于本实用新型上下两侧分别装上音盆B,再加上本实用新型本身的改良结构后能使喇叭的声音更饱和圆润。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高音单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高音单体包括二底架,具有多个开口 ;二磁铁架,具有一夹架槽,组设于该底架;二磁铁,装设于该二磁铁架的多个夹架槽;一音膜架,具有一音膜,夹设于 该二磁铁架之间;一外套部,套设于上述各组件外使之合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音单体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磁铁为栅形磁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音单体的改良结构,包括二底架,具有多个开口;二磁铁架,具有夹架槽,组设于该底架;磁铁,装设于该二磁铁架的多个夹架槽;一音膜架,具有一音膜,夹设于该二磁铁架之间;一外套部,套设于上述各组件外使之合为一体。藉由以音膜为中心而上下对称各放置一组栅形磁铁,使上下二栅形磁铁能够同时与中心的音膜产生共振后将声音由上下二底架的多个长条形开口穿出,以达成现有喇叭单体所达不到的声音饱和效果。
文档编号H04R9/02GK202679598SQ20122014793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邓克忠 申请人:邓克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