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51079发布日期:2018-07-31 17:0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中,上行数据发送都是单点对单点的发送,也就是一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的数据在获得了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ase,简称eNB)的上行调度后,仅仅由这么一个用户设备发送信息至演进型基站,其中这种通讯方式被我们称作单链路通讯。

在单链路通讯条件下,当用户设备与演进型基站之间的链路条件恶化时,演进型基站在调度到这个用户设备时,演进型基站只能采取更低阶的调制方式和低的编码速率来保证上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但是这样做就会影响上传数据的用户设备和整个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会使系统的利用率降低,增加了系统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能够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包括:

受益用户设备获取上行数据分流比例,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将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并将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所述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所述基站。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具体还包括:所述受益用户设备获取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上行导频信号;

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及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所述受益用户设备与所述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

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受益用户设备获取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包括:

获取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

根据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还包括: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当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缓存数据量超过预置的门限时,重新调整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任一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基站获取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获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结合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还包括:所述通过所述基站获取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包括:

所述受益用户设备设置配对密钥,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连接请求触发与所述基站的连接,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密钥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钥;

或者,

在无线广播中获取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发送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至所述基站,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携带在所述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包括:

支撑用户设备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将接收到的所述上行数据发送至所述基站。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上行导频信号,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上行导频信号及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二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任一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基站获取配对的受益用户设备;

获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支撑用户设备设置配对密钥,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连接请求触发与所述基站的连接,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密钥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匙;

或者,

在无线广播中发送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及在无线广播中接收到的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

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通过所述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上行数据,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具体还包括:

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

接收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将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发送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方面,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所述受益用户设备与所述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发送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的任一方法,具体还包括:

所述基站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及所述支撑用户设备重新配置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生成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重新配置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生成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发送所述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发送所述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基站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接收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并根据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和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根据携带在所述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基站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类型以及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位置,主动选择合适连接状态的支撑用户设备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配对。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受益用户设备,包括:

分流比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上行数据分流比例,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流比例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并将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所述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所述基站。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四方面,所述分流比例获取单元还包括:

导频子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上行导频信号;

第一接收子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导频子单元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及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四方面,所述分流比例获取单元还包括:

报告子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所述受益用户设备与所述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

第二接收子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报告子单元发送的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四方面,

所述分流比例获取单元还包括:

状态获取子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

分流比生成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状态获取子单元获取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生速率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分流比生成子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当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缓存数据量超过预置的门限时,重新调整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的任一受益用户设备,所述受益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一配对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基站获取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第一配置信息接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配对单元获取的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配对单元具体用于设置配对密钥,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连接请求触发与所述基站的连接,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密钥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钥;

或者,

用于在无线广播中获取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发送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至所述基站,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携带在所述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支撑用户设备,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数据转发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上行数据发送至所述基站。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五方面,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导频单元,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上行导频信号,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上行导频信号及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五方面,所述设备还包括:

状态参数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任一支撑用户设备,所述支撑用户设备还包括:

第二配对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基站获取配对的受益用户设备;

第二配置信息接收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配对单元获取的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配对单元具体用于设备设置配对密钥,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连接请求触发与所述基站的连接,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密钥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匙;

或者,

用于在无线广播中发送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及在无线广播中接收到的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通过所述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上行数据,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六方面具体包括: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接收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

所述基站还包括:分流比例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将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发送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六方面,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所述受益用户设备与所述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

所述分流比例生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发送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任一基站,所述基站还包括:

配对单元,用于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配置信息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对单元获取的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及所述支撑用户设备重新配置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生成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重新配置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生成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

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配对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接收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并根据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和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用于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根据携带在所述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类型以及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位置,主动选择合适连接状态的支撑用户设备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配对。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受益用户设备,包括:通过数据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连接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上行数据分流比例,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将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将对应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并将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所述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所述基站。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七方面具体还包括: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上行导频信号;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及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七方面,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向所述基站发送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所述受益用户设备与所述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接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七方面具体还包括: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获取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还用于根据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生速率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当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缓存数据量超过预置的门限时,重新调整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任一受益用户设备,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基站获取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获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设置配对密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密钥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钥;

或者,

还用于在无线广播中获取支撑用户设备标识,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发送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至所述基站,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携带在所述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支撑用户设备,包括:通过数据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连接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将接收到的所述上行数据发送至所述基站。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八方面,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导频信号,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上行导频信号及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八方面,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发送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任一支撑用户设备,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基站获取配对的受益用户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获取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设置配对密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连接请求触发与所述基站的连接,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配对密钥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匙;

或者,

用于在无线广播中发送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及在无线广播中接收到的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通过数据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连接的至少一个通信端口,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所述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通过所述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上行数据,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九方面具体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接收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接收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将所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发送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九方面,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所述受益用户设备与所述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根据所述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发送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任一基站,具体包括: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及所述支撑用户设备重新配置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生成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重新配置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生成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所述受益用户设备;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发送所述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所述支撑用户设备。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以及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接收所述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并根据所述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和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还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接收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根据携带在所述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还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类型以及所述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位置,主动选择合适连接状态的支撑用户设备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配对。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支撑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及基站,

其中,所述受益用户设备为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受益用户设备,所述支撑用户设备为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支撑用户设备,所述基站为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基站;

或者,

所述受益用户设备为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受益用户设备,所述支撑用户设备为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支撑用户设备,所述基站为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基站。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益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受益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受益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受益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撑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益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智能手机基本都能同时支持短距离通信技术(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或蓝牙BlueTooth)和蜂窝通信技术(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第三代通用移动通信系统(3rd-Generation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简称3G UMTS)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第二代全球移动通讯系统(2nd-Generation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2G GSM),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简称WiMAX)等),以蜂窝技术为系统架构演进/长期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SAE/LTE),短距离通信技术为WiFi为例,在单网络节点且多用户之间的协作通信的场景,或者称为多用户协作通信(multiple UEs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简称MUCC)的场景下,当至少两个UE都具有同时支持WiFi和LTE的特点,为了增加可靠性和吞吐率,该至少两个UE之间可以建立一种MUCC的关系,即至少两个UE中的一个UE需要发送或接收数据,除该一个UE之外的其他UE可进行支撑,协助该一个UE进行通信。本发明中,将需要发送或接收数据的UE称为受益用户设备UE,将协助该一个UE进行通信的UE命名为支撑UE、服务UE或协助UE,上述UE的命名只是本发明举的一个例子,本发明中UE的命名包括并不限于上述命名的举例。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执行合成通信的实体,可以是接入网与核心网中的任意实体,比如LTE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ase简称eNB)、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简称S-GW)、包连接器(Packet Gateway,简称PGW)等,又比如UMTS的Node 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简称S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简称GGSN)等,在这里,我们以LTE中的基站为例,进行方案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在受益用户设备侧,参照图1所示,包括以下流程:

101、受益用户设备获取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其中,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Share User Equipment)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Support User Equipment)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102、受益用户设备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并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具体可以按照分流比例,用户设备将一部分根据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分配的上行数据放置在自身的缓存器buffer中,并等待基站调度后发送至基站;另一部分上行数据通过与支撑用户设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相应的合成承载的缓存器buffer中,然后通过基站调度支撑用户设备将这部分数据发送至基站。

在支撑用户设备侧,参照图2所示,包括以下流程:

201、支撑用户设备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

其中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202、支撑用户设备将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在基站侧,参照图3所示,包括以下流程:

301、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

302、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上行数据。

其中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这里在接收受益用户设备直接发送的数据和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数据时,基站的接收端根据数据包的标识分别判断数据流是属于支撑用户设备的还是属于受益用户设备的,对于支撑用户设备的数据直接支撑用户自身对应的无线承载RB(Radio Bear,简称RB)进行接收;对于受益用户设备的数据,如果是受益用户本身发送的,则直接使用受益用户对应的RB接收;如果是通过支撑用户的合成承载转发的,则需要先识别支撑用户的此个合成承载支撑的是受益用户的哪个RB,然后使用受益用户对应的RB进行接收。需要注意的是,在基站侧受益UE的数据在被受益用户对应RB接收之前,可能会先被支撑UE所对应的合成承载所接收,然后在合成层再转向受益UE对应的RB继续进行接收。

同样的,支撑用户设备分配对应的有两个合成承载协助上述受益用户设备上行数据的发送。在短距离链路上接收到受益用户的数据后,将数据在合成层进行区分并将数据发送至不同的合成承载对应的缓存器中缓存。当支撑用户设备转发数据至基站的时候,支撑用户设备也可以将属于自己的RB中要发送的数据和支撑的用户设备的RB中要发送的数据结合成一个数据包进行发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参照图4所示,包括以下流程:

401、受益用户设备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其中步骤401具体包括:

401a、受益用户设备设置配对密钥,向基站发送第一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基站根据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其中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钥。

或者,

401b、受益用户设备在无线广播中获取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发送支撑用户设备标识至所述基站,以便基站根据携带在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402、支撑用户设备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受益用户设备。

其中具体步骤402包括:

402a、支撑用户设备设置配对密钥,向基站发送第二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基站根据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其中第二连接请求包含配对密匙;

或者,

402b、支撑用户设备在无线广播中发送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以便基站根据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及在无线广播中接收到的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

403、基站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其中具体步骤403包括:

403a、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接收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其中第一连接请求包含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并根据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和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403b、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根据携带在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403c、基站根据获取到的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类型以及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位置,主动选择合适连接状态的支撑用户设备为受益用户设备配对。

404、基站根据受益用户设备及支撑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生成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重新配置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生成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这里第一、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消息的生成可以依据于以下任何一个或者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受益UE和支撑UE的配对情况,受益UE的业务类型,受益UE的签约类型,支撑UE的签约类型等等。

其中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含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含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这里基站在完成配对之后,为支撑用户设备配置合成承载以及合成层并生成对应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为受益用户设备配置合成层生成对应的第一RRC重配信息。

405、基站发送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受益用户设备。

其中基站发送至受益用户设备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是为受益用户设备配置合成层,在受益用户设备这一端假设有4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简称RB),其中两个需要支撑用户设备支撑,其中需要支撑的两个RB在合成层,按照基站的分流比例进行数据分流,数据量一部分放到用户设备自己的无线承载对应的缓存器中,另一部分通过WIFI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相应的合成承载的缓存器中。

406、基站发送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支撑用户设备。

其中基站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为支撑用户设备配置合成层和合成承载。

同样的对照步骤405的假设,支撑用户设备也分配对应的有两个合成承载协助上述受益用户设备上行数据的发送。在短距离链路上接收到受益用户的数据后,将数据在合成层进行区分并将数据发送至不同的合成承载对应的缓存器中缓存。当支撑用户设备转发数据至基站的时候,支撑用户设备也可以将属于自己的RB中要发送的数据和支撑用户设备的RB中要发送的数据结合成一个数据包进行发送,这样便为之后的数据传输提供了传输架构。

407、受益用户设备获取基站根据支撑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其中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408、支撑用户设备获取基站根据受益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其中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409、受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导频信号。

410、支撑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导频信号,以便基站根据第二上行导频信号及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这里,上行导频信号(sounding)是一种基站可以用于获得受益用户的上行信道特征的的信号。基站通过接收这种上行导频信号可以获得受益和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信道状况,依此,基站可以做出相应对数据上传要求的判断以便灵活控制对相应的信道上接收的用户设备或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比例。当然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可以是在上述步骤中建立的RRC连接中发送至用户设备或者在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发送至受益用户设备。

411、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

412、基站接收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

413、基站根据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和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发送至受益用户设备。

414、受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其中,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Share User Equipment)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Support User Equipment)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415、受益用户设备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并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具体可以按照分流比例,受益用户设备将一部分上行数据放置在自身的缓存器buffer中,并等待基站调度后发送至基站;另一部分上行数据通过与支撑用户设备建立的短距离通信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相应的合成承载的缓存器buffer中,然后通过基站调度支撑用户设备将这部分数据发送至基站。

416、支撑用户设备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

其中,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417、支撑用户设备将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418、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

419、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上行数据。

其中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这里在接收受益用户设备直接发送的数据和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数据时,基站的接收端根据数据包的标识分别判断数据流是属于支撑用户设备的还是属于受益用户设备的,对于支撑用户设备的数据直接支撑用户自身对应的无线承载RB(Radio Bear,简称RB)进行接收;对于受益用户设备的数据,如果是受益用户本身发送的,则直接使用受益用户对应的RB接收;如果是通过支撑用户的合成承载转发的,则需要先识别支撑用户的此个合成承载支撑的是受益用户的哪个RB,然后使用受益用户对应的RB进行接收。需要注意的是,在基站侧受益UE的数据在被受益用户对应RB接收之前,可能会先被支撑UE所对应的合成承载所接收,然后在合成层再转向受益UE对应的RB继续进行接收。

同样的,支撑用户设备分配对应的有两个合成承载协助上述受益用户设备上行数据的发送。在短距离链路上接收到受益用户的数据后,将数据在合成层进行区分并将数据发送至不同的合成承载对应的缓存器中缓存。当支撑用户设备转发数据至基站的时候,支撑用户设备也可以将属于自己的RB中要发送的数据和支撑的用户设备的RB中要发送的数据结合成一个数据包进行发送。

这样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在上传数据的过程中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这里由于各设备间的通讯链路状况会随实际环境(如用户设备的移动或者基站发射功率的调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对上行数据分流比例进行实时的更新,此时只需重复该实施例中的步骤409~419即可实现基站通过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实时更新的上行导频信号,对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配置更新后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受益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分配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同时受益用户设备在发送数据后会根据当时数据传输链路状况发送短距离链路状态报告至基站,以便基站实现对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的实时更新,这样就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并减轻了系统负担。

本发明提供又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参照图5所示,包括以下流程:

501、受益用户设备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其中步骤501具体包括:

501a、受益用户设备设置配对密钥,向基站发送第一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基站根据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其中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钥。

或者,

501b、受益用户设备在无线广播中获取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发送支撑用户设备标识至所述基站,以便基站根据携带在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502、支撑用户设备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受益用户设备。

其中具体步骤502包括:

502a、支撑用户设备设置配对密钥,向基站发送第二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基站根据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其中第二连接请求包含配对密匙;

或者,

502b、支撑用户设备在无线广播中发送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以便基站根据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及在无线广播中接收到的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

503、基站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其中具体步骤503包括:

503a、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接收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其中第一连接请求包含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并根据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和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503b、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根据携带在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503c、基站根据获取到的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类型以及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位置,主动选择合适连接状态的支撑用户设备为受益用户设备配对。

504、基站根据受益用户设备及支撑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生成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重新配置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生成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这里第一、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消息的生成可以依据于以下任何一个或者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受益UE和支撑UE的配对情况,受益UE的业务类型,受益UE的签约类型,支撑UE的签约类型等等。

其中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含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含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这里基站在完成配对之后,为支撑用户设备配置合成承载以及合成层并生成对应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为受益用户设备配置合成层生成对应的第一RRC重配信息。

505、基站发送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受益用户设备。

其中基站发送至受益用户设备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是为受益用户设备配置合成层,在受益用户设备这一端假设有4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简称RB),其中两个需要支撑用户设备支撑,其中需要支撑的两个RB在合成层,按照基站的分流比例进行数据分流,数据量一部分放到用户设备自己的无线承载对应的缓存器中,另一部分通过WIFI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相应的合成承载的缓存器中。

506、基站发送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支撑用户设备。

其中基站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为支撑用户设备配置合成层和合成承载。

同样的对照步骤505的假设,支撑用户设备也分配对应的有两个合成承载协助上述受益用户设备上行数据的发送。在短距离链路上接收到受益用户的数据后,将数据在合成层进行区分并将数据发送至不同的合成承载对应的缓存器中缓存。当支撑用户设备转发数据至基站的时候,支撑用户设备也可以将属于自己的RB中要发送的数据和支撑用户设备的RB中要发送的数据结合成一个数据包进行发送,这样便为之后的数据传输提供了传输架构。

507、受益用户设备获取基站根据支撑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其中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508、支撑用户设备获取基站根据受益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其中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509、受益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

其中,该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受益用户设备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

510、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并根据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发送至受益用户设备。

短距离链路质量可以反映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之间通过WIFI建立的用于数据传输的信道状况,当短距离链路质量发生变化是通知基站可以使得基站根据短距离链路质量重新调整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511、受益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512、受益用户设备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并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其中受益用户设备将对应上行数据分流比例的上行数据储存至自身的缓存器中,等待基站调度发送。

通过受益用户设备对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的上传,受益用户设备在新一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新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上传数据至基站,这样有利于提高了传输速率,减小了系统负担。

513、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以及接收受益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上行数据。

这里支撑用户设备接收受益用户设备通过短距离链路发送的对应的上行数据,并缓存在对应合成承载的缓存器中;

根据基站的调度,支撑用户设备发送合成承载的缓存器中的上行数据。

这里由于各设备间的通讯链路状况会随实际环境(如用户设备的移动或者基站发射功率的调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对上行数据分流比例进行实时的更新,此时只需重复该实施例中的步骤509~513即可实现基站通过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实时更新的上行导频信号,对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配置更新后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当然这里对上行数据分流比例的更新机制也可以采用步骤409~419所述的方法进行更新,当然在上一个实施例中对上行数据分流比例的更新机制也可以采用该实施例中步骤509~513的方法进行更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受益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分配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同时受益用户设备在发送数据后会根据当时数据传输链路状况发送短距离链路状态报告至基站,以便基站实现对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的实时更新,这样就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并减轻了系统负担。

本发明提供再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参照图6所示,包括以下流程:

601、受益用户设备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其中具体步骤601包括:

601a、受益用户设备设置配对密钥,向基站发送第一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基站根据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其中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钥。

或者,

601b、受益用户设备在无线广播中获取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发送支撑用户设备标识至所述基站,以便基站根据携带在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602、支撑用户设备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受益用户设备。

其中具体步骤602包括:

602a、支撑用户设备设置配对密钥,向基站发送第二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基站根据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其中第二连接请求包含配对密匙;

或者,

602b、支撑用户设备在无线广播中发送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以便基站根据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及在无线广播中接收到的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

603、基站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其中具体步骤603包括:

603a、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接收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其中第一连接请求包含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并根据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和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603b、基站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根据携带在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603c、基站根据获取到的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类型以及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位置,主动选择合适连接状态的支撑用户设备为受益用户设备配对。

604、基站根据受益用户设备及支撑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生成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重新配置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生成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这里第一、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消息的生成可以依据于以下任何一个或者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受益UE和支撑UE的配对情况,受益UE的业务类型,受益UE的签约类型,支撑UE的签约类型等等。

其中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含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含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这里基站在完成配对之后,为支撑用户设备配置合成承载以及合成层并生成对应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为受益用户设备配置合成层生成对应的第一RRC重配信息。

605、基站发送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受益用户设备。

其中基站发送至受益用户设备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是为受益用户设备配置合成层,在受益用户设备这一端假设有4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简称RB),其中两个需要支撑用户设备支撑,其中需要支撑的两个RB在合成层,按照基站的分流比例进行数据分流,数据量一部分放到用户设备自己的无线承载对应的缓存器中,另一部分通过WIFI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相应的合成承载的缓存器中。

606、基站发送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支撑用户设备。

其中基站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为支撑用户设备配置合成层和合成承载。

同样的对照步骤605的假设,支撑用户设备也分配对应的有两个合成承载协助上述受益用户设备上行数据的发送。在短距离链路上接收到受益用户的数据后,将数据在合成层进行区分并将数据发送至不同的合成承载对应的缓存器中缓存。当支撑用户设备转发数据至基站的时候,支撑用户设备也可以将属于自己的RB中要发送的数据和支撑用户设备的RB中要发送的数据结合成一个数据包进行发送。

这里通过获得的配对信息基站向受益UE和支撑UE发送相对应合成层与合成层承载的配置信息,为之后的数据传输提供了传输架构。

607、受益用户设备获取基站根据支撑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其中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608、支撑用户设备获取基站根据受益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其中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609、支撑用户设备发送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至受益用户设备。

610、受益用户设备获取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

611、受益用户设备根据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这里受益用户设备要通过支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因此受益用户设备端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有通过WIFI连接支持的发送窗,当受益用户设备接收到支撑用户设备对成功发送至基站的数据的响应确认信号时,受益用户设备根据该响应确认信号确认数据发送速率,进而实现按照一定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至基站。

可选的,步骤611还可以包括:判断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当支撑用户设备的缓存数据量超过预置的额门限时,重新调整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同时可实现根据支撑用户设备当前缓存状况和数据发送速率动态的调节向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量,支撑用户设备的缓存器通过数据传输量设置传输门限,当支撑用户设备传输数据的缓存量超过传输门限时,支撑用户设备向受益用户设备上报这一情况,受益用户设备通过调整向支撑用户设备的上传数据量,使支撑用户设备正常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数据量,进而受益用户设备根据不同时刻的信道状况生成相对应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同时发送相对应的上传数据至支撑用户设备。

612、受益用户设备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并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同样的,受益用户设备将自己的要发送的上行数据一部分通过合成层经过短距离通信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然后经由支撑用户设备的不同缓存将不同的上行数据复用到一个支撑用户设备的MAC层用户分组数据单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MAC PDU)中进行发送;另一部分上行数据储存在受益用户设备的缓存器中通过基站调度发送。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步骤609~611的方法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409~419的方法或步骤509~513的方法相互替换,在基站对受益用户设备配置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及支撑用户设备配置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之后,步骤609~611中支撑用户设备通过与受益用户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完成上行数据分流的过程,进而受益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将对应的上行数据分别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和基站。

同样的在更新数据分流比例的过程中,即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中步骤420~424提到的更新数据分流比例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本实施例中步骤609~611的方法完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的更新并完成上行数据的传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受益用户设备在通过支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过程中通过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根据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同时实现了受益用户设备根据支撑用户设备的转发数据速率实时更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了系统利用率,减轻系统负担。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益用户设备7,参照图7所示,包括:分流比例获取单元71和收发单元72,其中,

分流比例获取单元71,用于获取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其中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收发单元72,用于根据该分流比例获取单元获取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并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受益用户设备,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进一步的,参照图8,图9和图10所示,受益用户设备7还包括:第一配对单元73和第一配置信息接收单元74,其中,

第一配对单元73,用于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第一配置信息接收单元74,用于获取基站根据该第一配对单元获取的支撑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其中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具体的,

第一配对单元73,用于设置配对密钥,向基站发送第一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基站根据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钥;

或者,

用于在无线广播中获取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发送支撑用户设备标识至基站,以便基站根据携带在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这里通过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间的配对,以及与基站建立的连接构建出了为后续上行数据传输的通讯数据传输构架。

可选的,参照图8所示,分流比例获取单元71还包括:导频子单元711和第一接收子单元712,其中,

导频子单元711,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导频信号;

第一接收子单元712,具体用于接收基站根据该导频子单元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及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这里,上行数据分流比可以是受益用户设备在基站侧获取。

可选的,参照图9所示,分流比例获取单元71还包括:报告子单元713和第二接收子单元714,其中,

报告子单元713,还用于向基站发送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该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受益用户设备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

第二接收子单元714,还用于接收基站根据该报告子单元发送的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这里受益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分配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同时受益用户设备在发送数据后会根据当时数据传输链路状况发送短距离链路状态报告至基站,以便基站实现对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的实时更新,这样就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并减轻了系统负担。

可选的,参照图10所示,分流比例获取单元71还包括:状态获取子单元715和分流比生成子单元716,其中:

状态获取子单元715,还用于获取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

分流比生成子单元716,具体用于根据该状态获取子单元获取该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生速率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进一步的,分流比生成子单元716,还用于判断该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当支撑用户设备的缓存数据量超过预置的门限时,重新调整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这里受益用户设备在通过支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过程中通过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根据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同时实现了受益用户设备根据支撑用户设备的转发数据速率实时更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了系统利用率,减轻系统负担。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用户设备8,参照图11所示,包括:数据接收单元81和数据转发单元82,其中,

数据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数据转发单元82,用于将该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用户设备,能够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轻系统负担。

进一步的,参照图12或图13所示,支撑用户设备8包括:第二配对单元83和第二配置信息接收单元84,其中,

第二配对单元83,用于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受益用户设备;

第二配置信息接收单元84,用于获取基站根据该第二配对单元获取的受益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其中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其中,第二配对单元83具体用于设备设置配对密钥,向基站发送第二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基站根据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第二连接请求包含配对密匙;

或者,

用于在无线广播中发送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以便基站根据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及在无线广播中接收到的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

这里通过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间的配对,以及与基站建立的连接构建出了为后续上行数据传输的通讯数据传输构架。

可选的,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用户设备8,参照图12所示,还包括:第二导频单元85,其中,

第二导频单元85,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导频信号,以便基站根据第二上行导频信号及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这里支撑用户设备通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可选的,参照图13所示,支撑用户设备8还包括:状态参数发送单元86,其中,

状态参数发送单元86,用于发送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至受益用户设备。

这里当受益用户设备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讯质量发生变化时,可以随时通知基站对上行数据分流比例进行实时更新,进而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9,参照图14所示,包括:接收单元91,其中,

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

接收单元91,还用于接收受益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上行数据,其中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能够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轻系统负担。

进一步的,参照图15所示,基站9还包括:配对单元92,配置信息生成单元93和发送单元94,其中,

配对单元92,用于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配置信息生成单元93,用于根据配对单元获取受益用户设备及支撑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生成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重新配置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生成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发送单元94,用于发送该配置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受益用户设备;

发送单元94,还用于发送该配置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支撑用户设备。

其中,配对单元92具体用于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接收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第一连接请求包含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所述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并根据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和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用于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根据携带在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类型以及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位置,主动选择合适连接状态的支撑用户设备为受益用户设备配对。

进一步的,参照图15所示,基站9还包括:分流比例生成单元95,其中:

接收单元91,还用于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还用于接收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

分流比例生成单元95,用于根据该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和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发送至受益用户设备。

可选的,接收单元91,还用于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该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受益用户设备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

分流比例生成单元95,还用于根据该接收单元接收的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发送至受益用户设备;

接收单元91,还用于接收受益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发送的上行数据及受益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上行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能够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同时受益用户设备在发送数据后会根据当时数据传输链路状况发送短距离链路状态报告至基站,以便基站实现对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的实时更新,这样就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并减轻了系统负担。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受益用户设备10,参照图16所示,该设备可以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比如:通用计算机、客户定制机、手机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该受益用户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通信端口1003和总线1004,该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通信接口1003通过总线100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10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该总线10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00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10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通信接口1003,主要用于实现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之间的通信。

其中,处理器1001,用于获取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处理器10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3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并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受益用户设备,能够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进一步的,处理器1001还用于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3获取基站根据支撑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其中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处理器1001还用于设置配对密钥,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3向基站发送第一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基站根据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第一连接请求包含所述配对密钥;

或者,

还用于在无线广播中获取支撑用户设备标识,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3发送支撑用户设备标识至基站,以便基站根据携带在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可选的,处理器10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3向基站发送第一上行导频信号;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3接收基站根据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及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这里,数据分流比可以是用户设备在基站侧获取。

可选的,处理器10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3向基站发送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该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受益用户设备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3接收基站根据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这里受益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分配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同时受益用户设备在发送数据后会根据当时数据传输链路状况发送短距离链路状态报告至基站,以便基站实现对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的实时更新,这样就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并减轻了系统负担。

可选的,处理器10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3获取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还用于根据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生速率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处理器1001还用于判断支撑用户设备的当前缓存状态,当支撑用户设备的缓存数据量超过预置的门限时,重新调整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这里受益用户设备在通过支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过程中通过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根据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同时实现了受益用户设备根据支撑用户设备的转发数据速率实时更新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了系统利用率,减轻系统负担。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用户设备11,参照图17所示,该设备可以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比如:通用计算机、客户定制机、手机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该支撑用户设备11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通信接口1103和总线1104,该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通信接口1003通过总线110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11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该总线11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10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11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通信接口1103,主要用于实现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之间的通信。

其中,处理器1101,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103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103将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发送至基站。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用户设备,能够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轻系统负担。

进一步的,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受益用户设备;

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基站获取配对的受益用户设备;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103获取基站根据受益用户设备生成的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其中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包括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信息。

其中,处理器1101,还用于设置配对密钥,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103向基站发送第二连接请求触发与基站的连接,以便基站根据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第二连接请求包含配对密匙;

或者,

用于在无线广播中发送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以便基站根据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及在无线广播中接收到的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支撑用户设备。

可选的,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103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导频信号,以便基站根据第二上行导频信号及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

这里支撑用户设备通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可选的,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103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导频信号。

处理器11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103发送当前缓存状态和数据发送速率至受益用户设备。

这里当受益用户设备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短距离通讯质量发生变化时,可以随时通知基站对上行数据分流比例进行实时更新,进而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这里通过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间的配对,以及与基站建立的连接构建出了为后续上行数据传输的通讯数据传输构架。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12,参照图18所示,该设备可以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比如:通用计算机、客户定制机、手机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该基站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通信接口1203和总线1204,该至少一个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通信接口1203通过总线120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12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该总线12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20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12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通信接口1203,主要用于实现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之间的通信。

其中,处理器1201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对应基站所占比例的上行数据;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接收受益用户设备根据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中支撑用户设备所占比例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的上行数据,其中上行数据分流比例为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基站的上行数据与受益用户设备发送至支撑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的比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能够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轻系统负担。

进一步的,处理器1201,还用于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根据受益用户设备及支撑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受益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生成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并重新配置支撑用户设备的合成层配置及合成层承载配置生成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

处理器12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发送第一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受益用户设备;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发送第二无线控制资源RRC重配信息至支撑用户设备。

进一步的,处理器12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以及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接收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第一连接请求包含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第二连接请求包含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并根据受益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和支撑用户设备的配对密钥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根据携带在无线广播中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和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支撑用户设备标识为受益用户设备选择配对的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

还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类型以及受益用户设备和支撑用户设备的位置,主动选择合适连接状态的支撑用户设备为所述受益用户设备配对。

进一步的,处理器12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号;接收支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导频信号;还用于根据第一上行导频信号和第二上行导频信号生成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将上行数据分流比例通过通信接口1203发送至受益用户设备。

可选的,处理器1201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接收受益用户设备发送的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该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包含受益用户设备与支撑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状态信息;还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03根据短距离链路质量报告生成的上行数据分流比例并发送至受益用户设备。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能够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同时受益用户设备在发送数据后会根据当时数据传输链路状况发送短距离链路状态报告至基站,以便基站实现对该上行数据分流比例的实时更新,这样就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并减轻了系统负担。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13,参照图19所示,包括:基站1301,受益用户设备1302和支撑用户设备1303,其中:基站1301为图14、或15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站,受益用户设备1302为图7、8、9或10对应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受益用户设备,支撑用户设备1303为图11、12或13对应任一实施例所述支撑用户设备;

或者,基站1301为图18对应实施例所述的基站;

受益用户设备1302为图16对应的实施例所述受益用户设备;

支撑用户设备1303为图17对应的实施例所述支撑用户设备。

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可以参照上述的方法及设备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能够通过支撑用户设备转发受益用户设备的部分上行数据至基站,使得受益用户设备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与基站的数据传输,提高系统利用率,减小系统负担。

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受益用户设备,支撑用户设备和基站,可以用于对应执行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对于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已经描述的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