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9532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对于行政权力系统的建设尚未出台统一的标准规范,因此,全国各地的行政权力系统建设工作各有不同,不同承建商设计开发的数据结构不同,接口不同,在信息共享和数据对接时经常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基于这个现状,需要提供一种政务数据交换协议用于实现不同行政权力系统之间的通信,以便统一接口,规范信息传输格式,填补行政权力系统之间通信协议领域的空白。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接口不统一、信息传输格式不规范和使用不方便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政务数据交换系统,以实现接口统一、信息传输格式规范和使用方便的优点。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政务数据交换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包括用于提供数据的数据提供系统,用于接收数据的数据接收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数据提供系统和数据接收系统匹配设置、且用于所述数据提供系统和数据接收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第一数据通讯器和第二数据通讯器;所述数据提供系统、第一数据通讯器、第二数据通讯器和数据接收系统依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提供系统,包括用于按照预设协议格式对待提供数据进行封装打包的数据封装打包模块,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封装打包模块封装打包所得数据、并发送至第一数据通讯器的数据发送模块;所述数据封装打包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依次连接至第一数据通讯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数据通讯器,包括依次连接在所述数据发送模块与第二数据通讯器之间的数据监测模块、第一控制信息判断模块和政务数据交换模块,以及依次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判断模块连接的分发数据接收模块、分发数据处理模块和分发数据修改模块;所述第二数据通讯器还连接至分发数据接收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数据通讯器,包括依次连接在所述政务数据交换模块与数据接收系统之间的待处理数据接收模块、第二控制信息判断模块和数据修改模块,以及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判断模块与分发数据接收模块之间的反馈信息接收模块、定时监测及重写模块和数据分发模块;所述数据接收系统还连接至反馈信息接收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接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在所述数据修改模块和反馈信息接收模块之间的数据校验和业务处理模块、处理结果写入模块、以及反馈信息发送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提供系统、以及与所述数据提供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一数据通讯器的数量,包括多个;所述数据接收系统、以及与所述数据接收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二数据通讯器的数量,包括多个。同时,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以上所述的政务数据交换系统的政务数据交换方法,包括:作为数据提供方的数据提供系统,按预设协议格式F,将待提供数据进行封装打包,并发送至与该数据提供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一数据通讯器;所述第一数据通讯器,将数据提供系统发送来的数据,进行监测,并在控制信息的值CREATE_DATETIME不为空、且READ_DATETIME为空时,通过网络传送至与数据接收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二数据通讯器;所述第二数据通讯器,将第一数据通讯器发送来的数据,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后;并将经过该相关数据处理的数据,反馈至第一数据通讯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数据通讯器,将经过该相关数据处理的数据,反馈至第一数据通讯器的同时,还能够根据预设需求发送至与其他数据提供/接收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三数据通讯器;当所述第二数据通讯器将经过该相关数据处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三数据通讯器时,与该第三数据通讯器匹配设置的其他数据提供/接收系统,能够从第三数据通讯器中提取相应数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数据通讯器对第一数据通讯器发送来的数据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的操作,具体包括:所述第二数据通讯器,基于第一数据通讯器发送来的数据,判断控制信息SYNC_SIGN的值,将SYNC_SIGN为空的数据,修改为READ_DATETIME的值;与所述第二数据通讯器匹配设置的数据接收系统,将CREATE_DATETIME不为空、READ_DATETIME不为空、SYNC_SIGN为空的数据,进行数据校验和业务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写到控制信息SYNC_SIGN、SYNC_ERROR_DESC和UPDATE_DATETIME中,并反馈至第二数据通讯器;所述第二数据通讯器收到相应数据接收系统的反馈信息时,定时监测相应数据接收系统中的SYNC_SIGN不为空的数据,重写READ_DATETIME,并根据业务信息中的ORG_ID标志分发数据到与数据提供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一数据通讯器和与其他数据提供/接收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三数据通讯器;与数据提供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一数据通讯器和与其他数据提供/接收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三数据通讯器,根据READ_DATETIME、SYNC_SIGN、YNC_ERROR_DESC控制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且修改UPDATE_DATETIME控制信息为新值。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协议格式F,包括协议信息F1和信息格式F2;协议信息F1包含控制信息F11和业务信息F12两种信息类型;控制信息F11主要包括CREATE_DATETIME、UPDATE_DATETIME、READ_DATETIME和SYNC_SIGN、SYNC_ERROR_DESC的信息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由于该系统包括用于提供数据的数据提供系统,用于接收数据的数据接收系统,以及分别与数据提供系统和数据接收系统匹配设置、且用于数据提供系统和数据接收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第一数据通讯器和第二数据通讯器;数据提供系统、第一数据通讯器、第二数据通讯器和数据接收系统依次连接;可以用于两个业务系统中的A系统和B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或者用于多个业务系统中的A系统、B系统和C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接口不统一、信息传输格式不规范和使用不方便的缺陷,以实现接口统一、信息传输格式规范和使用方便的优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政务数据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协议格式F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系统实施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包括用于提供数据的数据提供系统,用于接收数据的数据接收系统,以及分别与数据提供系统和数据接收系统匹配设置、且用于数据提供系统和数据接收系统之间数据交互的第一数据通讯器和第二数据通讯器;数据提供系统、第一数据通讯器、第二数据通讯器和数据接收系统依次连接。该数据提供系统、以及与数据提供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一数据通讯器的数量,包括多个;数据接收系统、以及与数据接收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二数据通讯器的数量,包括多个。其中,上述数据提供系统,包括用于按照预设协议格式对待提供数据进行封装打包的数据封装打包模块,以及用于接收数据封装打包模块封装打包所得数据、并发送至第一数据通讯器的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封装打包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依次连接至第一数据通讯器。上述第一数据通讯器,包括依次连接在数据发送模块与第二数据通讯器之间的数据监测模块、第一控制信息判断模块和政务数据交换模块,以及依次与第一控制信息判断模块连接的分发数据接收模块、分发数据处理模块和分发数据修改模块;第二数据通讯器还连接至分发数据接收模块。上述第二数据通讯器,包括依次连接在政务数据交换模块与数据接收系统之间的待处理数据接收模块、第二控制信息判断模块和数据修改模块,以及依次连接在第二控制信息判断模块与分发数据接收模块之间的反馈信息接收模块、定时监测及重写模块和数据分发模块;数据接收系统还连接至反馈信息接收模块。上述数据接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在数据修改模块和反馈信息接收模块之间的数据校验和业务处理模块、处理结果写入模块、以及反馈信息发送模块。方法实施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政务数据交换系统的政务数据交换方法,包括:作为数据提供方的数据提供系统,按预设协议格式F,将待提供数据进行封装打包,并发送至与该数据提供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一数据通讯器;该预设协议格式F,包括协议信息F1和信息格式F2;协议信息F1包含控制信息F11和业务信息F12两种信息类型;控制信息F11主要包括CREATE_DATETIME、UPDATE_DATETIME、READ_DATETIME和SYNC_SIGN、SYNC_ERROR_DESC的信息项;第一数据通讯器,将数据提供系统发送来的数据,进行监测,并在控制信息的值CREATE_DATETIME不为空、且READ_DATETIME为空时,通过网络传送至与数据接收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二数据通讯器;第二数据通讯器,将第一数据通讯器发送来的数据,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后;并将经过该相关数据处理的数据,反馈至第一数据通讯器;第二数据通讯器,将经过该相关数据处理的数据,反馈至第一数据通讯器的同时,还能够根据预设需求发送至与其他数据提供/接收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三数据通讯器;当第二数据通讯器将经过该相关数据处理的数据,发送至第三数据通讯器时,与该第三数据通讯器匹配设置的其他数据提供/接收系统,能够从第三数据通讯器中提取相应数据。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数据通讯器对第一数据通讯器发送来的数据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的操作,具体包括:第二数据通讯器,基于第一数据通讯器发送来的数据,判断控制信息SYNC_SIGN的值,将SYNC_SIGN为空的数据,修改为READ_DATETIME的值;与第二数据通讯器匹配设置的数据接收系统,将CREATE_DATETIME不为空、READ_DATETIME不为空、SYNC_SIGN为空的数据,进行数据校验和业务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写到控制信息SYNC_SIGN、SYNC_ERROR_DESC和UPDATE_DATETIME中,并反馈至第二数据通讯器;第二数据通讯器收到相应数据接收系统的反馈信息时,定时监测相应数据接收系统中的SYNC_SIGN不为空的数据,重写READ_DATETIME,并根据业务信息中的ORG_ID标志分发数据到与数据提供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一数据通讯器和与其他数据提供/接收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三数据通讯器;与数据提供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一数据通讯器和与其他数据提供/接收系统匹配设置的第三数据通讯器,根据READ_DATETIME、SYNC_SIGN、YNC_ERROR_DESC控制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且修改UPDATE_DATETIME控制信息为新值。上述各实施例的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可以用作行政权力政务数据交换协议,该行政权力政务数据交换协议是一种基于行政权力业务的标准化的政务数据交换协议,用于两个业务系统中的A系统和B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或者用于多个业务系统中的A系统、B系统和C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具体使用时,作为数据提供方的A系统,按协议规定的格式(F)将数据进行打包发送到数据通讯器①,数据通讯器①将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通讯器②,数据通讯器②接受到数据之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P),将处理之后的数据返回数据通讯器①,并可以根据需要发送到C系统的数据通讯器③,C系统从数据通讯器③提取数据使用,实现多业务系统的政务数据交换过程。其中,上述数据通讯器②接受到数据之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P)的操作中,政务数据交换的动态流程(P)的处理过程说明如下:⑴A系统将数据按照协议格式业务信息进行封装打包,提交给数据通讯器①;⑵数据通讯器①监测A系统的数据包,判断控制信息CREATE_DATETIME和READ_DATETIME的值,若CREATE_DATETIME不为空、READ_DATETIME为空,则将政务数据交换到数据通讯器②;⑶数据通讯器②接受到需要处理的数据,判断控制信息SYNC_SIGN的值,将SYNC_SIGN为空的数据修改READ_DATETIME值;⑷系统B将CREATE_DATETIME不为空、READ_DATETIME不为空、SYNC_SIGN为空的数据,进行数据校验和业务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写到控制信息SYNC_SIGN、SYNC_ERROR_DESC和UPDATE_DATETIME中告知数据通讯器②。⑸数据通讯器②定时监测系统B中的SYNC_SIGN不为空的数据,重写READ_DATETIME,并根据业务信息中的ORG_ID标志分发数据到数据通讯器①和数据通讯器③。⑹、⑺数据通讯器①和③根据READ_DATETIME、SYNC_SIGN、YNC_ERROR_DESC控制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且修改UPDATE_DATETIME控制信息为新值。其中,协议格式F从协议信息F1、信息格式F2方面进行说明,参见图3。协议信息F1包含控制信息F11和业务信息F12两种信息类型。控制信息F11主要包括CREATE_DATETIME、UPDATE_DATETIME、READ_DATETIME和SYNC_SIGN、SYNC_ERROR_DESC等信息项。具体见下面的表1。表1业务信息F12则根据不同类型行政权力设置不同的信息项。行政许可类型和除行政处罚以外的其他权力类型的业务信息如下面的表2。表2行政处罚类型的权力类型的业务信息如下面的表3。表3信息格式F2说明如下:⑴日期与时间格式:日期格式统一为yyyy-MM-dd;时间格式统一为yyyy-MM-ddHH:mm:ss。⑵字段类型,为相应数据库的字符串类型,括号后的数字表示长度。⑶字符串长度:在数据库中,每个中文字符及全角符号占两位,英文字符及半角符号占一位。⑷数字类型,为相应数据库的数字类型,括号后表示长度或者精度。⑸大字段型,为相应数据库的大字段类型。⑹部门编码和权力编码均参照全市统一编码。⑺办件表格XML信息。将办件表格中的关键数据抽取出来并组成XML信息,格式如下:<?XMLVERSION="1.0"ENCODING="GBK"?><FORMDATA><DATA><KEY>KEY1</KEY><NAME>NAME1</NAME><VALUE>VALUE1</VALUE></DATA>…</FORMDATA>在FORMDATA中,办件表格中的每项数据都应组成一个DATA,因此DATA应有一个或多个,其中KEY代表了该数据的英文名称,NAME代表了该数据的中文名称,VALUE代表了该数据的值。⑻文书信息,格式如下:<?XMLVERSION="1.0"ENCODING="GBK"?><DOCUMENTDATA><DOCUMENT><DOCUMENT_ID>documentid</DOCUMENT_ID><DOCUMENT_NAME>documentname</DOCUMENT_NAME><FILE_NAME>filename</FILE_NAME><FILE_CONTENT>CDATA[…]</FILE_CONTENT></DOCUMENT>…</DOCUMENTDATA>在DOCUMENTDATA中,每个文书都是一个DOCUMENT。其中DOCUMENT_ID代表了该文书的编号,如:许可证编号、批复文件编号等;DOCUMENT_NAME代表了该文书的名称,如:规划许可证、立项批复等;FILE_NAME代表了该文书的文件名,文件后缀名应准确说明该文件的格式类型,如:DOC、PDF、JPG、TXT、ZIP等;FILE_CONTENT中,应将文书的原文件内容以base64进行编码,放入CDATA的中括号中,原文件应采用通用文件格式,图片文件使用jpg或gif等压缩格式。原则上每个文书文件不应超过2M,而每个文书信息的xml不应超过10M。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的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采用统一的协议格式实现异构行政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形成业界统一接口规范。该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可以作为基于行政权力业务的标准化的政务数据交换协议,用于两个业务系统A系统和B系统或多个业务系统A系统、B系统和C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数据提供方A系统按协议规定的格式(F)将数据进行打包发送到数据通讯器①,数据通讯器①将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通讯器②,数据通讯器②接受到数据之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P),将处理之后的数据返回数据通讯器①,并可以根据需要发送到C系统的数据通讯器③,C系统从数据通讯器③提取数据使用,实现多业务系统的政务数据交换过程。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