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7175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及其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保护套,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主板,所述移动终端背面或/和侧面设有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无线充电接口。所述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包括壳体和固定于壳体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一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接口适配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位于所述保护套的位置与所述无线充电接口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相对应。当保护套上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无线充电接口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时,由于移动终端的USB接口没有被占用,用户还可以同时利用USB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等操作,因此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专利说明】移动终端及其保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保护套。
【背景技术】
[0002]无线充电技术逐渐应用于移动终端,用户在充电时不再为凌乱的电线而烦恼,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由于无线充电装置的电路和耦合线圈面积较大、厚度较厚,设置于手机上会增加手机的厚度,严重影响手机外观。因此现有技术中将无线充电装置设于手机的保护套上,在保护手机的同时,既可以实现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又可以保持手机的轻薄化。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保护套,是利用手机的USB接口连接无线充电装置和手机主板,当用户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就不能利用USB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等手机功能。USB接口插拔不方便,导致保护套拆装较复杂,且USB接口通常仅位于手机底侧,保护套只能在底侧与其连接,致使保护套的种类受限,缩小了用户的选择范围。因此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保护套,提升用户利用保护套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时的用户体验。
[0005]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一主板,所述移动终端背面或/和侧面设有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无线充电接口。
[0006]优选地,所述主板上设有无线充电电路,该无线充电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口电连接。
[0007]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与上述移动终端配套使用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包括壳体和固定于壳体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一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接口适配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位于所述保护套的位置与所述无线充电接口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相对应。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器为弹片式连接器或顶针式连接器。
[0009]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感应线圈和与该感应线圈电连接的无线充电电路,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电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感应线圈,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连接器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接口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上的无线充电电路电连接。
[0011 ] 优选地,所述感应线圈背面具有隔磁片。
[0012]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保护套,通过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专门的无线充电接口,当保护套上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无线充电接口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时,由于移动终端的USB接口没有被占用,用户还可以同时利用USB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等操作。同时无线充电接口的位置可根据需要灵活变动,既可以设于移动终端侧面也可以设于移动终端背面,使得各种保护套都可以与其灵活匹配,扩大了用户的选择范围。利用顶针式连接器或弹片式连接器与无线充电接口连接,插拔方便,拆装保护套时方便快捷。因此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0014]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5]图3是本发明保护套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发明保护套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发明保护套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发明保护套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本发明保护套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是本发明保护套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22]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3]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以及与该移动终端配套的使用的保护套,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如图1、图2所示,所述保护套如图3-图8所示。所述移动终端100内部具有一主板(图未示),主板上具有充电电路(图未示),移动终端100背面或/和侧面设有与主板电连接的无线充电接口 110,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100的无线充电接口 110设于背面,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100的无线充电接口 110设于侧面,当然也可以在背面和侧面各设置一无线充电接口 110。
[0024]所述保护套200包括壳体210和固定于壳体210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感应线圈221、无线充电电路222和连接器223,壳体210与所述感应线圈221接触部分的材质为塑料、橡胶等绝缘材质,感应线圈221背面(即保护套200套合于移动终端100时感应线圈221靠近移动终端100的一面)设有隔磁片224 (图中仅以轮廓线表示),以提高充电效率。所述连接器223可以为弹片式连接器或顶针式连接器,连接器223与无线充电接口 110适配,可插拔的电连接于无线充电接口 110,连接器223位于保护套200的位置与无线充电接口 110位于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相对应。
[0025]如图3所示的用来保护移动终端100屏幕的保护套200,只能将连接器223设于保护套200的侧面,以与移动终端100侧面的无线充电接口 110连接。图4、图5所示的用来保护移动终端100后面和侧面的保护套200,既可以如图4所示将连接器223设于保护套200正面以与移动终端100背面的无线充电接口 110连接,也可以如图5所示将连接器223设于保护套200侧面以与移动终端100侧面的无线充电接口 110连接。图6-图8所示的同时覆盖移动终端100前后两面的保护套200,其壳体210包括前壳211和后壳212,无线充电装置既可以固定于前壳211,也可以固定于后壳212;当无线充电装置固定于前壳211时,就只能如图6所示将连接器223设于保护套200侧面(即前壳211与后壳212连接部);当无线充电装置固定于后壳212时,既可以如图7所示将连接器223设于保护套200侧面,也可以如图8所示将连接器223设于后壳212正面。上述连接器223或无线充电接口 110除了设于保护套200或移动终端100的左右两侧外,也可以设于上下两侧。
[0026]无线充电电路222也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100的主板上,且该无线充电电路222与无线充电接口 110电连接,此时保护套200的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如图4所示不设无线充电电路222,感应线圈221通过连接器223及无线充电接口 110与主板上的无线充电电路222电连接。连接器223与无线充电接口 110连接的触点可以是两个、四个或多个。
[0027]充电时,保护套200需要与无线充电发射机搭配使用。将保护套200套合于移动终端100,将连接器223插入无线充电接口 110,以使保护套200上的无线充电装置与移动终端100中的主板电连接。无线充电发射机发送电磁能,保护套200上的感应线圈221收到电磁能后产生感应电流,当无线充电电路222设于保护套200上时,感应电流流经无线充电电路222,由无线充电电路222进行整流和降压处理后转化为稳压的直流电流,直流电流通过连接器223和无线充电接口 110导入移动终端100的主板,流入主板上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100进行充电。此时的无线充电电路222的输入端接收来自感应线圈221的感应电流和来自移动终端100主板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处理后的稳压直流电流和无线充电检测信号。其中控制信号用来控制充电电路的开启和关闭;检测信号用于当无线充电系统与USB有线充电系统在主板上共用一条充电通路时,判断充电电流是来自无线充电系统还是来自USB有线充电系统,进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当无线充电系统与USB有线充电系统在主板上各使用一条充电通路时,就不需要检测信号。
[0028]当无线充电电路222设于移动终端100的主板上时,感应电流通过连接器223和无线充电接口 110导入移动终端100主板的无线充电电路222中,由无线充电电路222进行整流和降压处理后转化为稳压的直流电流,直流电流流入主板上的充电电路,对移动终端100进行充电。此时的无线充电电路222的输入端接收来自无线充电接口 110的感应电流和来自移动终端100主板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向充电电路输出处理后的稳压直流电流、向主板输出无线充电检测信号。
[0029]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200还包括固定于壳体210的无线充电接口(图未示)。所述固定于壳体210的无线充电接口(图未示)与设置于移动终端100背面或/和侧面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无线充电接口 110之间相互电性连接。这样设计的优点包括但不局限于在保护套200与移动终端100匹配使用(比如卡合使用)时,能够为移动终端100提供更多的充电途径。
[0030]据此,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及其保护套200,通过在移动终端100上设置专门的无线充电接口 100,当保护套200上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无线充电接口 110对移动终端100进行无线充电时,由于移动终端100的USB接口没有被占用,用户还可以同时利用USB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等操作。同时无线充电接口 110的位置可根据需要灵活变动,既可以设于移动终端100侧面也可以设于移动终端100背面,使得各种保护套200都可以与其灵活匹配,扩大了用户的选择范围。利用顶针式连接器或弹片式连接器与无线充电接口 110连接,插拔方便,拆装保护套200时方便快捷。因此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003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一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背面或/和侧面设有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无线充电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有无线充电电路,该无线充电电路与所述无线充电接口电连接。
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保护套,包括壳体和固定于壳体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一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接口适配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位于所述保护套的位置与所述无线充电接口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弹片式连接器或顶针式连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感应线圈和与该感应线圈电连接的无线充电电路,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感应线圈,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连接器通过所述无线充电接口与所述移动终端主板上的无线充电电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背面具有隔磁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背面具有隔磁片。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还包括固定于壳体的无线充电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于壳体的无线充电接口与设置于移动终端背面或/和侧面的无线充电接口之间相互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4M1/02GK103491215SQ201310445043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王均松 申请人: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