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5779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便携式移动终端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具有全贴合触摸屏结构的手机等,因操作方便、功能丰富受到消费者喜爱。目前的手机设计中,随着手机外形小巧化的发展趋势,在屏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手机宽度尺寸难以缩小,不便于携带及使用,而且手机的外观宽度是重要的美感影响因素。现有技术中,手机的壳体部件内设置有触控屏部件,为避免触控屏组件与壳体部件的内壁刚性冲撞而导致触控屏组件损坏,通常将触控屏组件与壳体部件的距离设计得较远。这样,导致壳体部件宽度尺寸无法缩小,手机的外形尺寸大,不便于携带、使用,且影响产品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其产品外形尺寸小巧,便于携带、使用。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部件和触控屏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触控屏部件的腔体,所述触控屏部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触控屏部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周壁相向设置,所述壳体部件的内侧壁或/和所述触控屏部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缓冲件。结合上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部件包括围框,所述触控屏部件包括传感透明件和与所述传感透明件相贴的显示屏,所述传感透明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围框的内周壁相向设置,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围框的内周壁上且与所述传感透明件相对设置。结合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围框呈矩形框状,所述缓冲件环设于所述围框的内周壁,或者,所述缓冲件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围框内周壁相向的两侧。结合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缓冲件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于所述围框的内周壁上。结合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缓冲件粘接固定或卡接于所述围框的内周壁上。结合上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缓冲件由软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结合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缓冲件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结合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部件包括后壳和透光板,所述围框呈框状,所述透光板连接于所述围框,所述后壳连接于所述围框,所述围框、后壳和透光板合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触控屏部件的所述腔体。结合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八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围框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透光板的安装槽,所述透光板的一面贴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传感透明件与所述透光板的一面相贴;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缓冲件的容纳槽。结合上述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通过于壳体部件与触控屏部件之间设置用于避免触控屏部件与壳体部件内周壁产生刚性冲撞的缓冲件,其在对触控屏部件具有良好防护以保证触控屏部件可靠性的前提下,可以缩小触控屏部件与壳体部件内周壁之间的距离,从而缩小了产品的外形尺寸,更好地实现了产品的小巧化,便于产品的携带和使用,且产品的外观小巧美观,符合市场的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中围框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剖面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便携式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等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图1所示,上述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部件I和触控屏部件2。壳体部件I具有用于容纳触控屏部件2的腔体。壳体部件I可由多块分壳体拼装而成,其内还设置有主板等部件。触控屏部件2可为电容触控屏等合适类型的触控屏。触控屏部件2设置于腔体内,触控屏部件2的外周壁与壳体部件I的内周壁相向设置,壳体部件I的内侧壁或/和触控屏部件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缓冲件3,即壳体部件I内侧壁与触控屏部件2之间设置有缓冲件3,缓冲件3具有一定的弹性,可用于防止触控屏部件2与壳体部件I之间直接产生刚性冲击,更好地保护了触控屏部件2不会受到刚性冲撞而损伤,结构可靠性高。而且,通过设置缓冲件3,即使触控屏部件2与壳体部件I的内周壁距离较近,在手机受到外界的振动冲击时,由于增设了缓冲件3,从而避免了触控屏部件2受到刚性冲击而损坏,故可以将触控屏部件2与壳体部件I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设置为较小,也不会导致触控屏部件2受到刚性冲撞而损坏。这样,在屏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在保护触控屏部件2的同时,缩小了壳体部件I的外形尺寸,更好地实现了手机的外形小巧化,以使手机更便于携带、使用,产品外形精致、小巧、美观。[0024]具体应用中,缓冲件3可采用弹性或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热塑性聚氨酯弹性(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简称TPU)材料或娃胶、橡胶材料等。作为可选实施例,壳体部件I包括围框12,围框12作为壳体部件I的一部分,其可呈矩形框状。触控屏部件2包括传感透明件21和与传感透明件21相贴的显示屏22,其可为全贴合触摸屏结构。显示屏22可以为IX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简称IXD)或LED显示屏(light emitting diode panel)等。传感透明件21可为触控传感玻璃(touch panel sensor glass,简称TP sensor glass)。传感透明件21内设置有传感器件,以感应触摸点的位置。传感透明件21在受到刚性冲撞时容易损坏,现有技术中均为通过将传感透明件21与围框12内壁之间的间隙设计得足够大,以避免传感透明件21与围框12碰撞,但是这样导致围框12的外形尺寸大。本实用新型所实施例中,缓冲件3设置于围框12的内周壁上且与传感透明件21相对设置,以避免传感透明件21与围框12侧壁直接碰撞,从而可以缩小围框12内壁与传感透明件21外壁之间的距离。当然,传感透明件21也可以与缓冲件3相贴设置。具体应用中,缓冲件3可呈闭环状套设于传感透明件21的外周壁或环设于围框12的内周壁。缓冲件3也可以设置为条状或块状,分别设置于传感透明件21左右两侧。若将缓冲件3设置为块状,其可设置有多块,各块状的缓冲件3间隔设置。可以理解地,缓冲件3还可以设置为其它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缓冲件3呈条状,其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围框12内周壁相向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呈条状,其设置有两个,两个缓冲件3分别设置于围框12内周壁的左右两侧,以缩小围框12的宽度尺寸。一般,产品在长度方向有较大余量,可以无需在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缓冲件3。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长度方向单独设置缓冲件3或在长度、宽度方向均设置缓冲件3,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作为可选实施例,缓冲件3通 过二次注塑成型或双色注塑成型于围框12的内周壁上,其生产效率高。当然,也可通过粘接、焊接或卡接等合适固定结构将缓冲件3固定于围框12的内周壁。作为可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壳体部件I包括后壳13和透光板11,透光板11可为触摸屏透光玻璃片(touch panel cover glass,简称TP cover glass)。围框12呈框状,围框12相当于前壳。透光板11连接于围框12,后壳13连接于围框12,围框12、后壳13和透光板11合围形成用于容纳触控屏部件2的腔体。可以理解地,壳体部件I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形式,例如围框12可一体成型,也可采用拼装式的结构。作为可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围框12开设有用于容置透光板11的安装槽121,透光板11的一面贴设于安装槽121,以便于固定透光板11。传感透明件21与透光板11的一面相贴;安装槽12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设置缓冲件3的容纳槽122,以减少缓冲件3占用的空间,利于更进一步缩小产品的外形尺寸。具体应用中,如图1所示,缓冲件3设置于容纳槽122可平齐于围框12的内周壁;也可以如图3所示,缓冲件3凸出于围框12的内周壁;或者如图4所示,缓冲件3也可不凸出于围框12的内周壁,以留出更大的空间安装传感透明件21。具体地,便携式移动终端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通过于壳体部件I与触控屏部件2之间设置用于避免触控屏部件2与壳体部件I内周壁产生刚性冲撞的缓冲件3,其在对触控屏部件2具有良好防护以保证触控屏部件2可靠性的前提下,可以缩小触控屏部件2与壳体部件I内周壁之间的距离,从而缩小了产品的外形尺寸,更好地实现了产品的小巧化,便于产品的携带和使用,且产品的外观小巧美观,符合市场的需求。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部件和触控屏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触控屏部件的腔体,所述触控屏部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触控屏部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周壁相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侧壁或/和所述触控屏部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缓冲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包括围框,所述触控屏部件包括传感透明件和与所述传感透明件相贴的显示屏,所述传感透明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围框的内周壁相向设置,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围框的内周壁上且与所述传感透明件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呈矩形框状,所述缓冲件环设于所述围框的内周壁,或者,所述缓冲件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围框内周壁相向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于所述围框的内周壁上。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粘接固定或卡接于所述围框的内周壁上。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由软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包括后壳和透光板,所述围框呈框状,所 述透光板连接于所述围框,所述后壳连接于所述围框,所述围框、后壳和透光板合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触控屏部件的所述腔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透光板的安装槽,所述透光板的一面贴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传感透明件与所述透光板的一面相贴;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设置所述缓冲件的容纳槽。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子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部件和触控屏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触控屏部件的腔体,所述触控屏部件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触控屏部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周壁相向设置,所述壳体部件的内侧壁或/和所述触控屏部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缓冲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通过于壳体部件与触控屏部件之间设置缓冲件,其在对触控屏部件具有良好防护以保证触控屏部件可靠性的前提下,可以缩小触控屏部件与壳体部件内周壁之间的距离,从而缩小了产品的外形尺寸,更好地实现了产品的小巧化,便于产品的携带和使用,且产品的外观小巧美观,符合市场的需求。
文档编号H04M1/02GK203167018SQ20132008768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陈斌 申请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