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15509发布日期:2018-08-21 16:4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英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缩写:3GPP)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缩写:LTE)系统包括频分双工(英文: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缩写:FDD)和时分双工(英文:Time Division Duplexing,缩写:TDD)两种方式。其中,FDD系统在分离的两个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TDD系统在一个频率信道上发送和接收,但发送和接收在时间上分开,即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波的不同时隙。TDD系统支持不同的上下行时间配比,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调整上下行时间配比,以满足上下行非对称的业务需求。

3GPP LTE Rel10/11版本中,为了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于第四代通信技术的峰值数据速率要求引入了载波聚合(英文:Carrier Aggregation,缩写:CA)技术,也称频谱聚合(英文:Spectrum Aggregation)技术或者带宽扩展(英文:Bandwidth Extension)技术。载波聚合中,两个或更多的成员载波(英文:Component Carrier)的频谱被聚合在一起以得到更宽的传输带宽,各成员载波的频谱可以是相邻的连续频谱、也可以是同一频带内的不相邻频谱甚至是不同频带内的不连续频谱;LTE Rel-8/9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缩写:UE)只能接入其中一个成员载波进行数据收发,而LTE-A用户设备根据其能力和业务需求可以同时接入多个成员载波进行数据收发。

现有载波聚合系统都是同一个基站(英文:Evolved NodeB,缩写:eNB)下的载波进行聚合,或者有理想回程链路(英文:Backhaul)的宏小区和微小区下的载波聚合,比如宏小区和微小区通过光纤连接(此时微小区也可以是无线射频头)。现有CA系统中,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仅在主载波上发送。现有CA系统中,聚合的载波的双工方式相同,例如可以都为FDD或都为TDD。现有CA系统中,若载波的双工方式为FDD,则该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的内容按照FDD的方式确定,若载波的双工方式为TDD,则该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的内容按照TDD的方式确定。

在后续LTE系统中,载波聚合可能会演进为不同双工方式的聚合和/或基站间聚合,在不同双工方式的聚合和/或基站间聚合方式下,需要解决控制信息如:下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聚合方式下,如何传输控制信息。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所述DCI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包括: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T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情况下,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DD对应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且

所述用户设备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公共搜索空间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利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进行加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之后,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之前,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确定的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包括: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根据确定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TDD对应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且

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专用搜索空间USS。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格式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括: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TDD对应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所述用户设备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所述DCI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以下单元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T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情况下,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具体地用于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时,根据所述TDD对应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且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公共搜索空间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利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进行加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之后,所述发送模块根据确定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之前,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确定的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则根据所述TDD对应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且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专用搜索空间USS。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格式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时,根据所述TDD对应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且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承载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TDD;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给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均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TDD;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对于上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承载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TDD;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用户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给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均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TDD;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对于上述基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HARQ-ACK反馈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能够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在3GPP LTE Rel-8/9/10/11 TDD系统中,当一个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为1到6时,该载波对应的上行分配(UL grant,对应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0或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4)包括下行分配指示(英文: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缩写:DAI)域,该DAI域的值表示在上行子帧n对应的下行关联子帧集合中调度了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英文: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缩写:PDSCH)或发送了指示下行SPS释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英文: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缩写:PDCCH)的子帧的总个数。对于FDD载波对应的上行分配,该DAI域在DCI格式0或DCI格式4中不存在。

在3GPP LTE Rel-8/9/10/11 TDD系统中,当一个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为1到6时,该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1/1A/1B/1D/2/2A/2B/2C/2D中包括的DAI域,该DAI域的值表示基站在上行子帧n对应的下行关联子帧集合中调度了PDSCH或发送了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的子帧的累计(accumulative)个数。对于FDD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该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1/1A/1B/1D/2/2A/2B/2C/2D中不包括该下行分配指示域。

在3GPP LTE Rel-8/9/10/11 TDD系统中,一个TDD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1/1A/1B/1D/2/2A/2B/2C/2D中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英文: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缩写:HARQ)进程号(Process number)指示域对应4比特,一个FDD载波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1/1A/1B/1D/2/2A/2B/2C/2D中包括HARQ进程号指示域对应3比特。

在3GPP LTE系统中,为了支持混合自动重传,终端需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向基站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其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也可简单称为ACK(英文:Acknowledgment,缩写:确认应答)/NACK(英文: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缩写:否认应答)。因此,在后续LTE系统中,可能从两个方面进行演进:

演进一:不同双工方式的聚合,即聚合的载波的双工方式可以不同,例如一些载波的双工方式为FDD,另一些载波的双工方式为TDD。现有CA系统中,HARQ-ACK仅在主载波上发送。对于不同双工方式的聚合,主载波可以是FDD载波也可以是TDD载波。主载波为FDD时HARQ-ACK的反馈方式与主载波为TDD时HARQ-ACK的反馈方式不同。

演进二:基站间聚合,即聚合的载波部署在不同的基站下,且基站间是非理想回程线路(non-ideal backhaul),此场景下不同基站部署的载波的双工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处的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等,例如当聚合的载波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基站时,该场景也可称为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在该演进方向下,由于基站间是非理想回城线路,则聚合的部署在不同基站下的载波对应的HARQ-ACK只能在各自对应的上行载波上反馈,不能如现有CA系统一样仅在主载波上反馈。此时,若用户设备UE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发射能力,则一个子帧可利用多个PUCCH对HARQ-ACK进行反馈。若用户设备UE仅具有上行单发射能力,即UE在一个子帧仅能在一个小区对应的上行载波上发射,则UE需要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工作于不同的小区,从而对每个小区来说,一个无线帧仅有部分子帧用于上行传输,此时一个载波对应的HARQ-ACK也仅能在部分上行子帧上进行反馈。

在上述两个演进方向下,对于不同场景、不同能力的用户,反馈HARQ-ACK的机制可能不一样。在LTE版本R8/9/10/11系统中,FDD对应的DCI格式和TDD对应的DCI格式中的内容和大小可能不同,主要是由于FDD时HARQ-ACK的反馈方式与TDD时HARQ-ACK的反馈方式不同造成的,但通常一个载波的双工方式确定后,其对应的DCI格式也与双工方式对应,在TDD和FDD联合应用场景下,不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HARQ-ACK的反馈方式共同确定DCI格式,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实施例1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用户设备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所述DCI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给用户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或为用户设备服务的服务小区,或用户设备接入的服务小区。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可以包括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也可以指用户设备的成员载波,第一服务小区也可称为第一成员载波,第二服务小区也可称为第二成员载波。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英文: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缩写:EPDCCH)。其中,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为承载于该第一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该PDSCH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承载于该第一服务小区或其他服务小区上。此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还可以指承载于该第一服务小区上的用于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英文: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缩写:SPS)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可以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为FDD对应的DCI格式还是TDD对应的DCI格式,其中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可以指DCI格式1、DCI格式1A、DCI格式1B、DCI格式1D、DCI格式2A、DCI格式2B、DCI格式2C、DCI格式2D、DCI格式0和DCI格式4中的一个或多个。每个DCI格式在不同的双工方式下携带的内容不同。FDD对应的DCI格式可以指该DCI格式按照FDD情况确定该DCI格式携带的内容;TDD对应的DCI格式可以指该DCI格式按照TDD情况确定该DCI格式携带的内容。例如,TDD对应的DCI格式0和DCI格式4在该TDD载波的上下行配比为配比1到6时包括下行分配指示(DAI)域,该DAI域的值表示在上行子帧n对应的下行关联子帧集合中调度了PDSCH或发送了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的子帧的总个数,而FDD对应DCI格式0和DCI格式4不包括该下行分配指示DAI域。TDD对应的DCI格式1、DCI格式1A、DCI格式1B、DCI格式1D、DCI格式2A、DCI格式2B、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中包括DAI,该域的值表示基站在上行子帧n对应的下行关联子帧集合中调度了PDSCH或发送了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的子帧的累计(英文:accumulative)个数,而FDD对应的DCI格式1、DCI格式1A、DCI格式1B、DCI格式1D、DCI格式2A、DCI格式2B、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中不包括该DAI。TDD对应的DCI格式1、DCI格式1A、DCI格式1B、DCI格式1D、DCI格式2A、DCI格式2B、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中包括4比特HARQ进程指示域,而FDD对应的DCI格式1、DCI格式1A、DCI格式1B、DCI格式1D、DCI格式2A、DCI格式2B、DCI格式2C和DCI格式2D中包括3比特HARQ进程指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其中该下行控制信道的循环冗余校验(英文:Cyclic Redundancy Check,缩写:CRC)加扰可以利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英文: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缩写:C-RNTI)或半持续调度(SPS)C-RNTI进行加扰。

在步骤101中,用户设备可以按照预先定义的不同场景采用的确定DCI格式的规则,确定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具体可以为: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

其中,根据不同的场景,预定义的规则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者多个:

场景一、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T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场景二、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场景三、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FDD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时,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DCI格式为FDD对应的DCI格式;或

场景四、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情况下,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场景五、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则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或

场景六、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TDD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时,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

步骤102、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下行控制信道。

例如:用户设备从确定的DCI格式中可以获取该DCI格式的大小,即该DCI格式承载的信息比特数,基于该DCI格式的大小对该下行控制信道进行译码,并基于该确定的DCI格式中包含的指示域对译码内容进行解析。

具体地,如果在步骤101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在步骤102中该用户设备根据该TDD对应的DCI格式检测该下行控制信道,且该用户设备不期望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公共搜索空间(英文:Common Search Space,缩写:CSS)检测到的该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或DCI格式0,且该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循环冗余校验(英文:Cyclic Redundancy Check,缩写: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可以指该下行控制信道的CSS。

此外,如果在步骤101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在步骤102中,该用户设备根据该TDD对应的DCI格式检测该下行控制信道,且当该用户设备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检测到的该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或DCI格式0,且该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的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时,该用户设备丢弃或忽略该下行控制信道指示的信息,或说该用户设备不按照该下行控制信道的指示进行PDSCH检测。

其中,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可以为多个用户设备进行服务,可能在该CSS传输的DCI格式包括DCI格式0、DCI格式1A、DCI格式3、DCI格式3A和DCI格式1C。其中,为了减小用户的盲检测次数,DCI格式0和DCI格式1A的负荷(英文:payload)拉齐,即可能会添加填充比特使得DCI格式0和DCI格式1A的负荷相同,或说使得DCI格式0和DCI格式1A对应的信息比特数相同,同理,DCI格式3和DCI格式3A的负荷大小与DCI格式0拉齐,即与DCI格式1A拉齐。其中,DCI格式3和DCI格式3A针对多个用户,即DCI格式3和DCI格式3A中承载的信息需要通知给多个用户,即多个用户需要按照一致的DCI格式3和DCI格式3A的负荷对该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检测。

在步骤102中,在某些场景下,该用户设备确定的DCI格式可能不是按照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来确定的。例如当步骤101中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时,该用户设备确定的DCI格式不是按照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FDD来确定的。但是对于不同的用户,可能按照步骤101确定的DCI格式不同,例如有些用户确定的DCI格式为FDD对应的DCI格式,有些用户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此时使得不同用户确定得DCI格式1A的大小不一致,从而不同用户检测DCI格式3和3A时,可以假设不同的DCI格式3和3A的大小对DCI格式为DCI格式3或DCI格式3A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检测,从而会导致一些用户不能正确检测该DCI格式为DCI格式3或DCI格式3A的下行控制信道。

进一步地,步骤102还可以包括:

如果在步骤101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且确定的DCI格式为FDD对应的DCI格式时,在步骤102中该用户设备根据该TDD对应的DCI格式检测该下行控制信道,且该用户设备不期望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检测到的该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或DCI格式0,且该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的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该公共搜索空间可以指该下行控制信道的CSS。或者,如果在步骤101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且确定的DCI格式为FDD对应的DCI格式时,在步骤102中该用户设备根据该TDD对应的DCI格式检测该下行控制信道,且当该用户设备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检测到的该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或DCI格式0,且该检测到的下行控制信道的CRCC-RNTI进行加扰时,该用户设备丢弃或忽略该下行控制信道指示的信息,或说该用户设备不按照该下行控制信道的指示进行PDSCH检测。优点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时限定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或格式0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HARQ-ACK反馈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能够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并且,当该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该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且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时(参见场景一),该DCI格式为时分双工TDD对应的DCI格式,通过重用TDD对应的DCI格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增加新的DCI格式,另一方面使得对该双工方式为FDD的第一服务小区下行分配指示域也可获得,从而使得用户设备能根据该下行分配指示域进行HARQ-ACK反馈,例如根据该下行分配指示域进行HARQ-ACK排序使得编码时HARQ-ACK比特能得到较均等的保护,从而提高HARQ-ACK的传输性能。

另外,当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时(参见场景五),该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为频分双工FDD对应的DCI格式,使得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无需传输冗余的DAI等指示域,从而减小了DCI格式的大小,提高了有用信息的传输性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限定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或格式0,且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不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里传输,从而避免产生不同用户对DCI格式3和3A的负荷理解不一样,导致部分用户不能正确检测DCI 3和DCI 3A的问题。当然,对该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通过限定DCI格式3和DCI格式3A传输按照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确定DCI格式0或DCI格式1A的负荷大小,从而确定DCI格式3荷DCI格式3A的负荷大小;或DCI格式3或DCI格式3A对应的多个用户都使用FDD对应的DCI格式或都使用TDD对应的DCI格式,即将使用FDD对应的DCI格式的用户分成一组,将使用TDD对应的DCI格式的用户分成一组。

实施例2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第一服务小区、第二服务小区、下行控制信道、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等相关的解释与示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场景一至场景六对应,基站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的具体场景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个或多个:

场景一、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场景二、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场景三、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FDD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时,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DCI格式为FDD对应的DCI格式;或

场景四、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或

场景五、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则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或

场景六、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TDD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时,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

其中,该高层信令除承载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的指示信息外,还可以承载将该第一服务小区配置给该用户设备的指示信息。

步骤203、基站根据确定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地,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时,基站根据TDD对应的DCI格式发送下行控制信道,且当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或DCI格式0,且下行控制信道的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时,该下行控制信道仅承载于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专用搜索空间(英文:UE-Specific Search Space,缩写:USS)。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该CSS可以指该下行控制信道的CSS。或者,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时,基站不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USS发送DCI格式为DCI格式1A或DCI格式0,且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

其中,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为多个用户设备进行服务,可能在该公共搜索空间传输的DCI格式包括DCI格式0、DCI格式1A、DCI格式3、DCI格式3A和DCI格式1C。其中,为了减小用户的盲检测次数,DCI格式0和DCI格式1A的负荷拉齐,即基站可能会添加填充比特使得DCI格式0和DCI格式1A的负荷相同,或说使得DCI格式0和DCI格式1A对应的信息比特数相同,同理,DCI格式3和DCI格式3A的负荷大小与DCI格式0拉齐,即与DCI格式1A拉齐。其中,DCI格式3和DCI格式3A针对多个用户,即DCI格式3和DCI格式3A中承载的信息需要通知给多个用户,即多个用户需要按照一致的DCI格式3和DCI格式3A的负荷对该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检测。该步骤203中,在某些场景下,该基站确定的DCI格式可能不是按照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来确定的,例如当步骤201中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步骤201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时,该基站确定的DCI格式不是按照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FDD来确定的。但是从用户的角度,不同的用户确定的DCI格式不同,例如有些用户确定的DCI格式为FDD对应的DCI格式,有些用户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此时使得不同用户确定得DCI格式1A的大小不一致,从而不同用户检测DCI格式3和3A时,会假设不同的DCI格式3和3A的大小对DCI格式为DCI格式3或DCI格式3A的下行控制信道进行检测,从而会导致一些用户不能正确检测该DCI格式为DCI格式3或DCI格式3A的下行控制信道。

其中,在步骤201和步骤203之间,还可以包括:步骤202、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确定的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基站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HARQ-ACK反馈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能够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并且,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用户设备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其中,基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UE的能力及HARQ-ACK反馈机制等配置FDD对应的DCI格式或TDD对应的DCI格式,灵活应用于各场景,且无需将所有可能使用不同DCI格式的场景都在标准协议里面进行描述,减小标准化努力。

另外,当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时(参见场景一),该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通过重用TDD对应的DCI格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增加新的DCI格式,另一方面使得对该双工方式为FDD的第一服务小区下行分配指示域也可获得,从而使得用户设备能根据该下行分配指示域进行HARQ-ACK反馈,例如根据该下行分配指示域进行HARQ-ACK排序使得编码时HARQ-ACK比特能得到较均等的保护,从而提高HARQ-ACK的传输性能。

另外,当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时(参见场景五),该DCI格式为FDD对应的DCI格式,使得下行控制信道传输时无需传输冗余的DAI等指示域,从而减小了DCI格式的大小,提高了有用信息的传输性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限定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或格式0,且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的下行控制信道不在该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里传输,从而避免产生不同用户对DCI格式3和3A的负荷理解不一样,导致部分用户不能正确检测DCI 3和DCI 3A的问题。当然,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通过限定DCI格式3和DCI格式3A传输按照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确定DCI格式0或DCI格式1A的负荷大小,从而确定DCI格式3荷DCI格式3A的负荷大小;或通过限定DCI格式3和DCI格式3A对应的一组用户使用的DCI格式一致,即基站对用户设备进行分组时,按照用户设备可能使用的DCI格式1A或DCI格式0来分组,例如将使用FDD对应的DCI格式的用户分成一组,将使用TDD对应的DCI格式的用户分成一组;或,DCI格式3或DCI格式3A对应的多个用户都使用FDD对应的DCI格式或都使用TDD对应的DCI格式。

实施例3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格式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第一服务小区、第二服务小区、下行控制信道、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等相关的解释与示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高层信令中包括的指示信息可以由基站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场景一至场景六的相关描述。

步骤302、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2及其相关描述。

本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用户设备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高层信令,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其中,基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UE的能力及HARQ-ACK反馈机制等配置FDD对应的DCI格式或TDD对应的DCI格式,灵活应用于各场景,且无需将所有可能使用不同DCI格式的场景都在标准协议里面进行描述,减小标准化努力。

实施例4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41,用于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所述DCI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检测模块42,用于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第一服务小区、第二服务小区、下行控制信道、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等相关的解释与示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4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41包括以下单元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

第一确定单元411,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T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一及其相关描述。

第二确定单元412,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二及其相关描述。

第三确定单元413,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情况下,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四及其相关描述。

第四确定单元414,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五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42具体地用于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时,根据所述TDD对应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且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公共搜索空间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利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进行加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102及其相关描述。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HARQ-ACK反馈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能够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实施例5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基站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51,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发送模块52,用于根据确定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第一服务小区、第二服务小区、下行控制信道、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等相关的解释与示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52还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51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之后,所述发送模块51根据确定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之前,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确定的DCI格式的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51可以包括以下单元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

第一确定单元511,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传输,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一及其相关描述。

第二确定单元512,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在一个无线帧中的部分上行子帧反馈,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二及其相关描述。

第三确定单元513,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多个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在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子帧具有单上行发射能力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四及其相关描述。

第四确定单元514,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通过承载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的PUCCH传输,则将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确定为FDD对应的DCI格式。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场景五及其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52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则根据所述TDD对应的DCI格式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且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且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专用搜索空间USS。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203及其相关描述。

本实施例的基站,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可以根据双工方式和HARQ-ACK反馈方式确定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能够灵活应用于各场景。

并且,基站的发送模块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用户设备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其中,基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UE的能力及HARQ-ACK反馈机制等配置FDD对应的DCI格式或TDD对应的DCI格式,灵活应用于各场景,且无需将所有可能使用不同DCI格式的场景都在标准协议里面进行描述,减小标准化努力。

实施例6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61,用于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格式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检测模块62,用于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第一服务小区、第二服务小区、下行控制信道、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等相关的解释与示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62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FDD,且所述确定的DCI格式为TDD对应的DCI格式时,根据所述TDD对应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且不期望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CSS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为DCI格式1A,检测到的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CRC利用C-RNTI进行加扰。

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在采用不同载波聚合方式时,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到的高层信令,控制信道对应的DCI格式,其中,基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UE的能力及HARQ-ACK反馈机制等配置FDD对应的DCI格式或TDD对应的DCI格式,灵活应用于各场景,且无需将所有可能使用不同DCI格式的场景都在标准协议里面进行描述,减小标准化努力。

实施例7

图7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框图。所述控制信息传输设备1100可以是具备计算能力的主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PC、或者可携带的便携式计算机或终端等。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计算节点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所述控制信息传输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1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1120、存储器(memory)1130和总线1140。其中,处理器1110、通信接口1120、以及存储器1130通过总线11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1120用于与网络设备通信,其中网络设备包括例如虚拟机管理中心、共享存储等。

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程序。处理器1110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1130用于存放文件。存储器113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130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存储器1130还可能被分块,并且所述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程序可为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的程序代码。该程序具体可用于:

确定获取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控制信息DCI格式,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为与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所述DCI格式由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所述程序还可以用于:

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DCI格式的指示信息,所述DCI格式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和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对应的HARQ-ACK的反馈方式确定;

根据确定的DCI格式,检测所述下行控制信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各示例性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形式来实现,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针对特定的应用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如果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来实现所述功能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则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例如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是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的。该计算机软件产品通常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实施例8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对于不同双工方式聚合和/或基站间聚合的场景下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

该步骤中,用户设备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配置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PUCCH配置信息传输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该PUCCH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该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可以为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若对该用户设备来说,PUCCH仅在一个服务小区上传输,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与PUCCH仅在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可以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例如,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时,可以将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配置为该用户设备的双工方式为FDD的辅服务小区,由于FDD服务小区上上行子帧总是可以获得,一方面可以通过将上行控制信息在更多的上行子帧上传输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RTT(round trip time)延迟。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还可以配置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与用户设备的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一起传输该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例如此时该用户设备的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为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若该PUCCH配置信息配置了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则该用户设备将通过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与PUCCH仅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一方面可以不修改各服务小区的HARQ-ACK定时,另一方面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需要说明的是,此时若该PUCCH配置信息中不包括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则该用户设备将仅在主服务小区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

该PUCCH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若该PUCCH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通过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给用户设备配置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且承载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且可以不修改各服务小区的HARQ-ACK定时,并且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

该PUCCH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该PUCCH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当该用户设备有多个服务小区时,通过该指示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该指示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配置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服务小区,即配置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配置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服务小区。

该PUCCH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的指示信息,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可以为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和PUCCH格式3中的一种;该PUCCH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的指示信息,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格式可以为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和PUCCH格式3中的一种。

步骤802、用户设备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该步骤中,用户设备根据步骤801中收到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具体,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进一步可以为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该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有益效果如步骤801,此处不再赘述。

该步骤,用户设备还可以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进一步可以为用户设备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有益效果如步骤80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803、用户设备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该步骤,用户设备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此时,PUCCH仅在一个服务小区上传输。

该步骤还可以为用户设备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用户设备在主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此时,PUCCH可以用户设备得主服务小区和一个辅服务小区上发送。此时,若该PUCCH配置信息配置了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则用户设备在该配置的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在承载于主服务小区上的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有益效果如步骤801,此处不再赘述。

若步骤802为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则该步骤还可以为用户设备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和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划分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可以为频分双工FDD,该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可以为时分双工TDD;或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该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该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或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和该第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中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可以为混合子动重传请求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调度请求SR等。其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解决了不同双工方式聚合和/或基站间聚合的场景下上行控制信息怎么传输的问题。若PUCCH仅在一个服务小区上传输,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与PUCCH仅在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可以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例如,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时,可以将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配置为该用户设备的双工方式为FDD的辅服务小区,由于FDD服务小区上上行子帧总是可以获得,一方面可以通过将上行控制信息在更多的上行子帧上传输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RTT(round trip time)延迟。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还可以配置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与用户设备的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一起传输该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例如此时该用户设备的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为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若该PUCCH配置信息配置了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则该用户设备将通过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与PUCCH仅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一方面可以不修改各服务小区的HARQ-ACK定时,另一方面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需要说明的是,此时若该PUCCH配置信息中不包括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则该用户设备将仅在主服务小区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通过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给用户设备配置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且承载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且可以不修改各服务小区的HARQ-ACK定时,并且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

实施例9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对于不同双工方式聚合和/或基站间聚合的场景下的上行控制信息传输,该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该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该步骤中,基站给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使得用户设备能够根据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该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该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该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该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该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均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该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对该PUCCH配置信息的其他解释如上述实施例的步骤80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902、基站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该步骤,基站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此时,PUCCH仅在一个服务小区上传输。

进一步,该步骤还可以为基站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该步骤还可以为基站在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该步骤中,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该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且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该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对于该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和该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其他解释上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解决了不同双工方式聚合和/或基站间聚合的场景下上行控制信息怎么传输的问题。若PUCCH仅在一个服务小区上传输,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与PUCCH仅在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可以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例如,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TDD时,可以将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配置为该用户设备的双工方式为FDD的辅服务小区,由于FDD服务小区上上行子帧总是可以获得,一方面可以通过将上行控制信息在更多的上行子帧上传输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RTT(round trip time)延迟。通过该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还可以配置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与用户设备的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一起传输该用户设备的上行控制信息,例如此时该用户设备的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为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若该PUCCH配置信息配置了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则该用户设备将通过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与PUCCH仅在该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传输相比,一方面可以不修改各服务小区的HARQ-ACK定时,另一方面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需要说明的是,此时若该PUCCH配置信息中不包括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则该用户设备将仅在主服务小区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通过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可以给用户设备配置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且承载该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该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且可以不修改各服务小区的HARQ-ACK定时,并且可以适用于基站间的聚合。

实施例10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模块81、确定模块82和发送模块83。

其中,接收模块81用于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模块82用于根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发送模块83,用于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确定模块8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承载第一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83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通过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8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所述发送模块83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通过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发送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确定模块82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821,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第二确定单元822,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TDD;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82,还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物理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823,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第四确定单元824,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确定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包括的服务小区。

实施例11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91,用于给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接收模块92,用于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92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上在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和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和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均为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接收模块92具体用于:

在所述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在所述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上在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所述指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指示信息为承载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且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至少包含一个不属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频分双工FDD,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双工方式为时分双工TDD;或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理想回程链路,所述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间的回程链路为非理想回程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和所述第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集合中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