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1774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数据为采用Tcl/Tk对网关设备进行自动化测试中涉及的数据,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一XML文档模型;运行对该网关设备的自动化测试;将测试数据写入该XML文档模型中;接收用户的调取指令从该XML文档模型中调取与该调取指令相应的测试数据。本发明利用了Tcl/Tk是开源的特点,将XML集成到它里面,作为数据的类型,减少了读写的数据量,提高了效率。
【专利说明】 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测试流程的不断规范以及软件测试技术的进一步细化,软件测试自动化已经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Tcl/Tk凭借着其独特优势,在自动化测试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Tcl/Tk:Tcl是“工具控制语言(Tool Control Language) ”的缩写。Tk是Tcl “图形工具箱”的扩展,它提供各种标准的GUI接口项,以利于迅速进行高级应用程序开发。JohnK.0usterhout于1988年开始开发Tcl/Tk,然后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的一名教授继续对它进行开发。Tcl是以可扩展性、短的学习曲线和易于嵌入为特定目标而设计的。Tk的开发始于1989年,第一个版本于1991年问世。Ousterhout博士在他离开UCB之后继续开发Tcl/Tk,然后由于工作需要,他继续为Sun Microsystems公司工作。现在,也就是在写本文之时,他在Scriptics (它开发出Ajuba Solut1n,已由Interwoven收购)继续改进该语言,目前的稳定版本是8.3.2,在写本文的时候,8.4版本正在开发之中)。优势如下:开发快、图形化用户界面、跨平台、易学、成熟、扩展式、嵌入式、集成式、配置独特、软件和硬件测试的理想语、网络编程方便、强大Tcl用户群、免费(开源)目前研发的自动化测试基本都是由Tcl/Tk直接实现,其中产生的数据几乎没有类型,这是由Tcl/Tk语言本身造成的,因为其追求短小、可移植。它是一种几乎只用list (列表)作数据类型的语言,构造十分精巧,写起它的语法解释程序时很简单。但实现研发的自动化测试平台有以下缺点:
[0003]I)由于存储的信息没有数据类型,所读写的数据量增大,降低效率;
[0004]2)实现数据对外交互时,需要先按特定类型格式化数据,缺少一个权威的标准,对于标准化不利。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基于Tcl/Tk的自动化测试中产生的数据几乎没有类型、所读写的数据量增大、效率降低、在数据对外交互时需要先按特定类型格式化数据、缺少一个权威的标准对于标准化不利的缺陷,提供一种减少读写的数据量、提高效率、有利于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6]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7]—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点在于,该数据为采用Tcl/Tk对网关设备进行自动化测试中涉及的数据,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S1、建立一 XML (扩展标记语言)文档模型;
[0009]步骤S2、运行对该网关设备的自动化测试;
[0010]步骤S3、将测试数据写入该XML文档模型中;
[0011]步骤S4、接收用户的调取指令从该XML文档模型中调取与该调取指令相应的测试数据。
[0012]优选地,步骤S2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S21、选择测试脚本,每个测试脚本与一测试用例对应;
[0014]步骤S22、运行该测试脚本以进行该自动化测试;
[0015]步骤S23、输出该测试数据。
[0016]所谓的自动化测试,是将每一个用例编写成对应的测试脚本,然后根据测试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脚本,进行测试。测试对象为研发中的网关类产品。通过该自动化测试,确认其各项功能是否有效,并找出产品中软件的BUG(现在人们将在电脑系统或程序中,隐藏着的一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问题统称为bug,即漏洞)。
[0017]在自动化测试的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为XML格式,其中数据交互关系如下:
[0018]产生新的数据时,将产生的值打上标签,做成一个节点,然后插入到文档模型的合适位置;
[0019]需要读取数据时,从文档模型的合适位置读取到所需要的数据值;修改数据时,定位到文档模型中合适位置,然后经过判断并修改。优选地,步骤S3中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S31、判断该测试数据的节点是否存在于该XML文档模型中,若否,进入步骤S32 ;若是,进入步骤S37 ;
[0021]步骤S32、创建该测试数据的测试节点并将该测试数据写在该测试节点下;
[0022]步骤S33、判断该测试节点的父节点是否在该XML文档模型中,若是,进入步骤S34 ;若否,进入步骤S35;
[0023]步骤S34、将该测试节点挂载在其父节点下,并结束流程;
[0024]步骤S35、创建该测试节点的父节点;
[0025]步骤S36、将该测试节点挂载在其父节点下,该测试节点和其父节点形成一新节点,将该新节点更新为新的测试节点,并返回步骤S33 ;
[0026]步骤S37、更新该节点下的数据,并结束流程。
[0027]优选地,该测试数据包括:测试用例的配置数据、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数据和测试用例的统计信息。其中,当测试产品(例如网关设备)的某一项功能时,此功能会包含多个测试用例(此时就需要选择自动化测试所对应的脚本)。此处所说的配置数据,就是指所选择的脚本的文件名与路径信息。优选地,该测试用例的统计信息选自:被测设备编号、被测设备的软件版本、脚本描述和通过率。
[002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点在于,其采用如上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该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0029]一模型建立装置,用于建立该XML文档模型;
[0030]一 Tcl/Tk测试平台,用于运行对该网关设备的自动化测试;
[0031]一读写装置,用于将测试数据写入该XML文档模型中;
[0032]一调取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调取指令从该XML文档模型中调取与该调取指令相应的测试数据。
[0033]优选地,该Tcl/Tk测试平台还包括:
[0034]一选择装置,用于选择测试脚本,每个测试脚本与一测试用例对应;
[0035]一测试装置,用于运行该测试脚本以进行该自动化测试;
[0036]一输出装置,用于输出该测试数据。
[0037]优选地,该读写装置还包括:
[0038]一第一判断装置,用于判断该测试数据的节点是否存在于该XML文档模型中,若是,启用一第一更新装置;若否,启用一第一创建装置;
[0039]该第一创建装置用于创建该测试数据的测试节点并将该测试数据写在该测试节点下,及启用一第二判断装置;
[0040]该第二判断装置用于判断该测试节点的父节点是否在该XML文档模型中,若是,启用一记录装置;若否,启用一第二创建装置;
[0041]该记录装置用于将该测试节点挂载在其父节点下;
[0042]该第二创建装置用于创建该测试节点的父节点,以及启用一第二更新装置;
[0043]该第二更新装置用于将该测试节点挂载在其父节点下,该测试节点和其父节点形成一新节点,将该新节点更新为新的测试节点,并且再次启用该第二判断装置;
[0044]该第一更新装置用于更新该节点下的数据。
[0045]优选地,该测试数据包括:测试用例的配置数据、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数据和测试用例的统计信息。
[0046]优选地,该测试用例的统计信息选自:被测设备编号、被测设备的软件版本、脚本描述和通过率。
[0047]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48]1、本发明利用了 Tcl/Tk是开源的特点,将XML集成到它里面,作为数据的类型,减少了读写的数据量、提高了效率。
[0049]2、在数据对外交互时无需格式化数据,有利于标准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据为采用Tcl/Tk对网关设备进行自动化测试中涉及的数据,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一 XML文档模型;步骤S2、运行对该网关设备的自动化测试:步骤S3、将测试数据写入该XML文档模型中;步骤S4、接收用户的调取指令从该XML文档模型中调取与该调取指令相应的测试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选择测试脚本,每个测试脚本与一测试用例对应;步骤S22、运行该测试脚本以进行该自动化测试;步骤S23、输出该测试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判断该测试数据的节点是否存在于该XML文档模型中,若否,进入步骤S32 ;若是,进入步骤S37 ;步骤S32、创建该测试数据的测试节点并将该测试数据写在该测试节点下;步骤S33、判断该测试节点的父节点是否在该XML文档模型中,若是,进入步骤S34 ;若否,进入步骤S35 ;步骤S34、将该测试节点挂载在其父节点下,并结束流程;步骤S35、创建该测试节点的父节点;步骤S36、将该测试节点挂载在其父节点下,该测试节点和其父节点形成一新节点,将该新节点更新为新的测试节点,并返回步骤S33;步骤S37、更新该节点下的数据,并结束流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试数据包括:测试用例的配置数据、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数据和测试用例的统计信息。
【文档编号】H04L12/26GK104320299SQ201410581355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发明者】李 东 申请人:青岛金讯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