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节点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18895发布日期:2019-06-26 01:0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节点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节点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终端通常可以接入多个不同的无线网络(例如: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TD-LTE,TD-LongTermEvolution),具有与多个不同网络对应的接口。当终端处于多个无线网络嵌套式重叠覆盖的区域内时,通常存在多个可用的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如图1所示,无线接入技术(RAT,RadioAcessTechnology)1接入点(AP,AccessPoint)和RAT2AP为异构无线网络的接入点,RAT1AP的覆盖范围与RAT2AP的覆盖范围重叠,终端在重叠的覆盖范围内,可以与RAT1AP和RAT2AP分别建立网络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当存在多个可以接入的无线网络时,终端中的操作系统通常选择其中一个无线网络作为默认无线网络,所有的业务数据均通过该默认无线网络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导致当该无线网络发生故障或者性能下降时,无法保证业务数据的传输,降低的了无线网络的使用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节点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使用默认无线网络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无线网络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当需要为控制节点中的应用数据流和发送应用数据流所通过的网络接口进行匹配时,确定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的指标值,其中,所述预设网络指标包括: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和/或表征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的指标;根据所述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所述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指标的指标值,确定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将确定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发送给受控节点,并通过确定的网络接口与所述受控节点传输与所述确定的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通过更新的网络接口传输与所述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节点,包括:指标值确定模块,用于当需要为控制节点中的应用数据流和发送应用数据流所通过的网络接口进行匹配时,确定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的指标值,其中,所述预设网络指标包括: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和/或表征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的指标;匹配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所述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指标的指标值,确定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确定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发送给受控节点,并通过确定的网络接口与所述受控节点传输与所述确定的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控节点,包括:信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业务数据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更新的网络接口传输与所述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上述的控制节点,以及上述的受控节点。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节点及系统,当需要为控制节点中的应用数据流和发送应用数据流所通过的网络接口进行匹配时,确定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服务品质(QoS,QualityofService)的指标的指标值,其中,预设网络指标包括: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和/或表征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的指标;根据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指标的指标值,确定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通过确定的网络接口传输与确定的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当存在多个可以接入的无线网络时,控制节点可以根据当前网络接口以及网络的状态、应用的Qos指标,为需要发送的应用数据流匹配合适的网络接口,将更新的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对应关系发送给受控节点,并通过网络接口与受控节点传输与该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与现有技术中所有应用的数据流均通过默认无线网络传输相比,根据实际需要为应用匹配对应的网络接口,提高的无线网络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
背景技术
提供的异构无线接入网络嵌套式重叠覆盖的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控制节点侧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受控节点侧的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控制节点侧的流程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确定各网络接口对应用数据流是否可用的流程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流切换匹配更新消息FBU消息格式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通过匹配的网络接口发送需要发送的应用数据流的流程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将应用数据流发送给应用数据流所属的应用的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受控节点侧的流程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控制节点和受控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节点及系统,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控制节点侧,如图2所示,包括:S201、当需要为控制节点中的应用数据流和发送应用数据流所通过的网络接口进行匹配时,确定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的指标值,其中,预设网络指标包括: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和/或表征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的指标。S202、根据S201中确定的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指标的指标值,确定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S203、将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发送给受控节点,并通过确定的网络接口与所述受控节点传输与该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与上述图2所示方法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受控节点侧,如图3所示,包括:S301、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S302、通过S301中接收的更新的网络接口传输与该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由控制节点在需要为控制节点中的应用数据流和发送应用数据流所通过的网络接口进行匹配时,更新控制节点中网络接口以及应用数据流的匹配关系,并将更新的匹配关系发送给受控节点,控制节点和受控节点依据更新的匹配关系进行应用数据流的传输。进一步地,在多网络嵌套重叠覆盖场景中,通常存在多个同时可用的稳定的无线接口,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并通过网络接口传输匹配的应用数据流的机制称为数据流切换机制,本发明提供的数据流切换机制保证高层的每个应用数据流总是被分配到最匹配的网络接口上进行传输;当网络状态或无线链路状态变化时,数据流切换机制在保证应用数据流不间断的前提下进行应用数据流的重新匹配操作。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假设预先存在如下前提:作为控制节点或者受控节点的移动节点和网络实体支持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v6,InternetProtocolversion6)及其扩展的移动(Mobile)IPv6协议;作为控制节点或者受控节点的移动终端在网络重叠覆盖区域具备多条无线网络连接,当某个无线接口探测到相应的网络覆盖时,会自动完成无线网络附着、接入、认证和地址配置等功能;作为控制节点或者受控节点的多模移动节点具备对多接入能力的检测和性能感知能力,用以辅助网络层进行软切换的判决和控制;应用层业务功能存在专门的应用编程接口(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用来向相关模块通告其对QoS参数的需求。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相关设备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控制节点侧,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401、当需要为控制节点中的应用数据流和发送应用数据流所通过的网络接口进行匹配时,确定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的指标值,其中,预设网络指标包括: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和/或表征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的指标。进一步地,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可以包括如下指标的一个或多个:带宽指标、抖动指标、时延指标、以及丢包率指标;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可以包括如下指标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属性指标、待发送报文队列长度指标、时延指标、以及吞吐率指标;表征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的指标可以包括如下指标的一个或多个:当前负载指标、最大接入能力指标、当前会话数量指标、吞吐量指标。也就是说,应用会根据自身的业务的性质和需求确定出传输自身的应用数据流的QoS需求(通过QoS指标的指标值来体现),控制节点会根据当前网络状态,也就是个网络接口的使用情况(通过网络接口性能指标值来体现),各网络的状态(通过网络状态的指标来体现),确定符合应用数据流的QoS需求的网络接口,作为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进一步地,当网络接入环境变化时可以为应用数据流重新选择接口,具体地,为控制节点中的应用数据流和发送应用数据流所通过的网络接口进行匹配的触发条件包括如下条件中的任一条件,如表1所示:条件一:任一网络接口从不可见变为可见;条件二:任一网络的当前负载指标的指标值大于预设负载门限值;条件三:任一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对应的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条件四:启动新的应用。表1如表1所示,针对条件一,当任一网络接口从断开(Link_down)状态变为连接(Link_up)状态时,需要为该网络接口分配应用数据流,可以触发为该网络接口匹配应用数据流,即搜索当前应用数据流中是否存在与该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针对条件二,当任一网络RANn的当前负载指标的指标值CurrentLoad(RANn)大于预设负载门限值Load_Th(RANn)时,需要将该网络的部分负载分配给其他网络,可以触发为该网络RANn对应的网络接口当前传输的应用数据流重新匹配其他网络接口;针对条件三,当任一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对应的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时,可以认为该网络的信号正在变弱(Link_going_down),需要为该网络对应的网络接口传输的应用数据流重新匹配其他的网络接口;针对条件四,当启动新的应用New_Service时,需要为该新的应用匹配传输该新的应用的应用数据流的网络接口。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节点可以指应用数据流匹配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流切换决策和发起的节点。由于在多模移动节点上较容易实现对多种网络接入能力的检测,因此多模移动节点可以作为网络层流切换机制的控制节点,同时流切换判决会考虑网络侧负载等状态信息,因此这种机制可以被称为终端控制网络辅助的流切换机制(移动终端控制网络辅助(MCNA,MobileControlledNetworkAssist)。受控节点通常可以为和多模移动节点进行通信的对端节点。受控节点可以接收受控节点确定的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并根据更新的匹配关系进行应用数据流的重定向操作。受控节点的类型可以是固定主机或移动节点。S402、根据预设业务匹配关系,确定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对应的网络类型。进一步地,在进行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时,需要在网络接入能力和用户QoS需求之间寻求平衡。根据对典型接入技术的研究,不难发现:传统的电信运营网络系统具备比较完善的接入控制和QoS保证机制,也就是说一旦接入准许,其业务的QoS通常都能被保障(如果在接入允许后,用户想要改变正在进行业务的QoS需求,网络和终端会再次进行类似接入控制的流程来确认该请求是否可以接受)。而一些新型的无线接入技术在接入控制机制和QoS保障机制上比较薄弱,如支持热点覆盖的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技术。这种系统通常不会严格限制接入用户数,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受到网络负载动态改变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时,应该更加关注这种接入技术的性能指标,以及时的针对其变化调整数据匹配策略,平衡多种接入系统之间的网络负载。进一步地,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性质,预先保存预设业务匹配关系,如表2所示。该匹配关系可以在业务定制阶段确定。表2网络类型802.11bGPRSUMTS业务匹配关系FTPWWW、TelnetVoIP、Netmeeting、WWW如表2所示,针对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TransferProtocol)业务,较佳地可以通过802.11b网络进行传输,针对万维网(WWW,WorldWideWeb)业务,可以较佳地通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网络或者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网络进行传输,针对远程登录(Telnet,TelecommunicationsNetwork)业务,可以较佳地通过GPRS网络进行传输,针对网络电话(VOI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网络会议(Netmeeting)业务,可以较佳地通过UMTS网络进行传输。S403、确定该网络类型对应网络的网络接口是否可见,以及确定表征该网络类型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指标的各指标值是否均不大于分别对应的预设门限值;当该网络类型对应网络的网络接口可见,且各指标值均不大于分别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进入步骤S404;当网络类型对应网络的网络接口不可见,或者各指标值中存在至少一个指标值大于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进入步骤S405。进一步地,由于针对不同业务的需求和性质,为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预先设置了预设业务匹配关系,本步骤中,可以确定该网络类型对应的网络接口是否可见,若可见,则可以进一步确定表征该应用对应的网络类型网络的网络状态指标的各指标值是否均不大于各指标分别对应的预设门限值,若均不大于,则可以通过该网络传输该应用的应用数据流。进一步地,表征网络的网络状态的各指标可以具有分别对应的预设门限值,需要在各指标的指标值均不大于各自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才使用该网络传输该应用对应的应用数据流,即确定该网络对应的网络接口与该应用数据流匹配。S404、确定应用数据流和确定的网络类型对应网络的网络接口相匹配。进入步骤S408。S405、根据控制节点中各网络的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的指标值,确定各网络的网络接口中对该应用数据流可用的网络接口。进一步地,通常情况下,高层应用的QoS需求参数和底层的接口状态信息的参数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其参数意义和取值不具备可比性。高层应用的QoS需求参数通常反映了应用业务对端到端传输性能的要求,而接口状态参数仅反映了无线接口上的相关性能,高层应用的某个参数值通常会受到底层多种参量的影响。因此,在依据高层应用的这些参数进行数据流匹配之前,需要进行层间的QoS参数的映射,即将高层应用的各QoS指标映射成底层接口的性能指标。进一步地,由于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是针对应用层的层面来确定的,而控制节点中各网络的预设网络指标通常是针对网络层的层面来确定的,那么,需要将应用层层面的QoS指标映射为网络层层面的预设网络指标,再根据映射后的指标的指标值,与当前网络具有的预设网络指标值进行比对,确定是否存在网络能够满足应用层的QoS需求。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各网络接口对应用数据流是否可用:S501、将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映射为预设网络指标,确定将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映射为预设网络指标后得到的映射后的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S502、确定各网络接口中,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能够满足映射后的预设网络指标中对应指标的指标值的网络接口。S503、将S502中确定出的网络接口确定为对应用数据流可用的网络接口。S406、根据S405中确定的可用的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确定可用的网络接口的可用度。进一步地,步骤S405中可以确定出多个可用的网络接口,那么,还可以确定各可用网络接口的可用度。具体地,根据可用的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当前各可用网络的可用度:Qusability(In)=Qusability(RANn)*Qusability(Ln)式(1)其中:式(2)式(3){RAN1,RAN2,...,RANn,...,RANN}表征控制节点中存在的N个不同的网络,{I1,I2,...,In,...,IN}表征所述N个不同的网络分别对应的网络接口,{L1,L2,...,Ln,...,LN}表征所述N个不同的网络接口分别对应的链路,表征每个网络的A个表征网络状态的指标的指标值,表征A个表征网络状态的指标中第a个指标的预设负载门限值,其中,a>1且a<A,表征每个网络接口的B个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值,表征B个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中第b个指标的预设门限值,其中,b>1且b<B。进一步地,假设多接入控制节点中存在若干个(N个)异种S-RAN网络,表示为{RAN1,RAN2,...,RANn,...,RANN},衡量某个接入网RANn当前网络状态的指标集合为且任一参数的当前值为其预设门限值为超过该预设门限,将拒绝新的应用数据流在该网络中的接入;假设各个网络和控制节点之间存在预设信息交互模式,使得控制节点能够了解各个网络的动态网络状态和相应预设门限。比如各个网络能够将其动态网络状态信息和相应的预设门限值广播,控制节点通过比较各网络当前的网络状态和相应的预设门限来判断对应的网络容量是否饱和;假设控制节点上存在若干个(N个)异种接入网卡,可以表示为IFSet={I1,I2,...,In,...,IN},当前控制节点可见的网络接口集为Available_IFSet,则假设某接口In对应的无线链路为Ln,衡量该链路Ln接口性能指标的集合为设任一参数的当前值为其预设门限值为超过该门限,则网络接口当前为不可用状态。进一步地,在进行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匹配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当前无线接入网络RAN的网络状态和网络接口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表3来记录对接口性能评估的结果。该表项包含两个评估结果:接口可用度的值和接口是否可见。表3网络类型802.11bGPRSUMTS是否可见111当前可用度6/100/108/10由于无线接口卡和无线接入网络存在的一一对应关系,如果无线接口对应的无线网络过载,则该接口也不适合作为候选可用接口。因此,可以将RAN的网络状态指标也作为无线接口卡的可用性指标。根据RAN网络状态指标和无线网络接口的接口性能指标,定义网络接口的可用度Qusability(In),用来评价某个接入链路适合使用的程度,并且,如式(1)所示,网络接口的可用度由网络状态指标Qusability(RANn)和网络接口性能指标Qusability(Ln)确定,如式(2)所示,当前各网络状态指标值越小,得到的Qusability(RANn)越大,例如,网络状态指标中,当前负载越小、当前会话数量越少得到的Qusability(RANn)越大,同理,当前各网络接口性能指标值越小,得到的Qusability(RANn)越大,例如,网络接口性能指标中,待发送报文队列长度越短、时延越短,得到的Qusability(Ln)越大。而Qusability(RANn)和Qusability(Ln)的乘积确定了网络接口的可用度,乘积越大可用度越大,乘积越小则可用度越小。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网络接口之间的可用度指标,不同网络接口的可用度最后需要通过归一化操作,转换为从0到1的值。除了网络接口的可用度外,还需记录该网络接口当前是否可见。该记录可以通过底层触发机制来维持,如果收到某网络接口Link_down触发消息,则表明该网络接口的断掉,置其标志位为0;Link_up触发消息对应网络接口可见,置其标志位为1。以如表3所示的各网络的评估结果为例,根据各种网络归一化后的可用度,确定UMTS网络的可用度最高。S407、将S406中确定的可用的网络接口中可用度最高的网络接口确定为与应用数据流匹配的网络接口。S408、将确定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发送给受控节点。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已有消息将确定的匹配关系发送给受控节点,也可以定义新的消息将确定的匹配关系发送给受控节点。进一步地,可以通过流切换匹配更新消息(FBU,FlowhandoverBindingUpdate)向受控节点发送确定的匹配关系完成数据流的重定向操作,FBU的定义可以如下:FBU消息=IPv6报头+移动报头(MobilityHeader)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FBU消息格式示意图,FBU消息对MobilityHeader的扩充体现在两个方面,如图6阴影部分所示,首先,FBU消息扩展了MobilityHeader的一个标志位,定义为F。F=1说明该消息是FBU消息。其次,定义了FBUMobility可选项(Option),该Option类型(Type)为10,表征该FBU消息中包含了控制节点确定的用作流匹配传输的所有应用数据流ID(FlowID)和匹配的网络接口转换地址(CoA,CareofAddress)的匹配关系对,例如:FlowID1与CoA1匹配,FlowID2与CoA2匹配,…,FlowIDn与CoAn匹配等。匹配关系对的个数和对应关系由控制节点确定。该FBU消息的长度(Length)由FlowID和CoA匹配关系对的个数决定。Flownum表征FBU消息中携带的匹配关系对的数量,Reserved为保留字段。4rows在FBU消息中是可选的,表征CoA或者源地址、目的地址的格式。进一步地,为了使网络层数据流切换机制具有通用型,受控节点可以仅支持普通的MobileIP协议,而不支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切换机制。控制节点根据受控节点是否支数据持流切换机制,在向受控节点发送FBU消息时会区别对待。如果受控节点支持数据流切换机制,则会发送特殊定义的流切换匹配更新消息FBU。当受控节点和控制节点间存在多条数据连接时,该FBU可以将不同的数据流定位到不同的网络接口上;如果受控节点不支持流切换功能,则会发送普通的网络层地址绑定消息,该消息会将节点间所有的数据流定位到指定的网络接口上。因此,终端节点间需要定义标准的终端能力探测流程,来确定受控节点对特殊切换操作的支持情况。S409、当需要发送应用数据流时,根据网络接口与应用数据流的匹配关系,将需要发送的应用数据流通过匹配的网络接口发送出去。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本步骤可以具体实施为:S701、当需要发送应用数据流时,根据网络接口与应用数据流的匹配关系,确定与需要发送的应用数据流匹配的网络接口。S702、针对构成应用数据流的数据包,将作为该数据包的源地址的家乡地址HoA保存在该数据包的预设字段。S703、将确定的网络接口的转交地址CoA确定为该数据包的源地址,通过确定的网络接口将该数据包发送出去。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切换机制是在基本的MobileIP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基本MobileIP的扩展,因此从高层下发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控制节点的家乡地址(HoA,HomeofAddress),而在网络层入口会过滤所有发往受控节点的数据包,并根据应用数据流与网络接口的匹配结果,通过该数据包传输层端口号或标准IPv6头中的流标签(FlowLabel),确定与该数据包对应应用数据流对应的转交地址(CoA,Careofaddress)(网络接口)地址,并将数据包的HoA地址作为目的地可选项被放入IP扩展头,IPv6头中目的地址被替换为该数据流绑定的网络接口CoA地址。处理后的数据包被重新放入IP路由模块。不同数据流根据其上CoA地址被路由到控制节点对应的接口上。接收端对数据进行的过程和发送端正好相反,用目的地可选项中的HoA地址替换数据中的目的地址,并去掉目的地可选项,处理后的数据包被发给高层协议模块。因此,只要将应用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给应用数据流匹配网络接口的CoA地址即可。从数据包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处理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层的数据流切换机制对于高层协议模块来说是不可见的。S410、当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所述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时,将应用数据流发送给该应用数据流所属的应用。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本步骤可以具体实施为:S801、当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该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时,针对构成应用数据流的数据包,使用该数据包中预设字段保存的HoA替换作为该数据包目的地址的CoA。S802、将该数据包发送给应用数据流所属的应用。进一步地,S801中,由于发送数据包时,网络层将HoA保存在数据包的预设字段(例如:数据包的扩展头),使用CoA替换HoA将数据包发送,应用层并不知晓,因此,当网络层接收到回复数据包时,为了便于应用层识别自身的回复数据包,可以从预设字段将HoA获取,将回复数据包的目的地址(CoA)替换成HoA再发送给应用层。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应用数据流匹配网络接口时,是根据本控制节点中各网络的网络状态、网络接口性能来为应用数据流匹配发送应用数据流的网络接口,而受控节点作为通信对端,网络接口的状态也会影响应用数据流的发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接收受控节点发送的表征受控节点的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的指标值。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接收的指标值,为应用数据流确定受控节点中用于接收应用数据流的网络接口。也就是说,受控节点侧也可以测量自身包括的各网络接口的网络接口性能,并将得到的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各指标的指标值发送给控制节点,控制节点在发送应用数据流时,可以根据受控节点的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各指标的指标值确定出适合接收应用数据流的目的网络接口,并通过确定出的本端用于发送应用数据流的网络接口以及通信对端用于接收应用数据流的网络接口,将应用数据流发送。进一步地,步骤S408、步骤S409、步骤S410的执行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实施例2: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受控节点侧,如图9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901、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进一步地,本步骤中,受控节点可以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FBU消息,并且在接收到FBU消息后,可以根据FBU消息中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地址的对应关系更新绑定管理表项,并根据当前表项内容对应用数据流进行发送或者接收。进一步地,控制节点的流切换信令控制了下行链路(接收到的数据)数据流的路由路径,受控节点通过普通的路由机制实现应用数据流的分流操作,只要将应用数据流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指定网络接口的CoA地址即可。S902、当需要发送应用数据流时,根据更新的网络接口与应用数据流的匹配关系,将需要发送的应用数据流通过匹配的网络接口发送出去。进一步地,本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步骤S409,这里不再赘述。S903、当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该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时,将应用数据流发送给应用数据流所属的应用。进一步地,本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步骤S410,这里不再赘述。S904、确定表征受控节点的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的指标值。进一步地,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可以包括如下指标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属性指标、待发送报文队列长度指标、时延指标、以及吞吐率指标。S905、将S904中确定的指标值发送给控制节点。进一步地,步骤S904~步骤S905的执行与步骤S901~步骤S903的执行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进一步地,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如图10所示,控制节点包括:流控制模块1001、数据过滤/分流模块1002、数据处理模块1003、高层模块1004、增强的移动IPv6(E-MIPv6,Enhanced-MobileIPv6)模块1005、候选访问路由器发现/路由器广告守护进程(CARD/RADVD,CandidateAccessRouterDiscovery/RouterAdvertisementDaemon)模块1006,受控节点包括:流控制模块1007、数据过滤/分流模块1008、数据处理模块1009、高层模块1010、E-MIPv6模块10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控制机制主要集中在控制节点上,控制节点中流控制模块1001,通过接口状态管理对终端中各网络的网络接口性能信息的收集(其中,接口性能主要包括接口的属性信息和动态信息,属性信息如接口类型、带宽等,动态信息如队列长度、时延、吞吐量等);通过CARD/RADVD模块1006接收终端中的各网络的网络状态,例如,可以将CARD/RADVD模块1006与路由器相连,收集各网络的网络状态信息;控制节点中流控制模块1001的网络状态管理从CARD/RADVD模块1006获取收集的网络状态信息(其中,网络状态信息是指所连接网络的性能信息,如当前负载,最大接入能力等。网络状态信息可以通过IETF定义的CARD协议或者添加了网络状态信息的路由器广播消息获得);高层模块1004为终端中高层的应用,高层的应用可以将自身的QoS需求发送给流控制模块1001的数据流QoS需求管理(其中,高层应用QoS信息收集主要依赖于应用层的支持,应用程序启动后可以通过特定的应用编程接口将其QoS需求信息发送给流控制模块1001。对于不支持该功能的应用程序,可以参见3GPP中对应用业务的分类和基本的QoS参数定义),并由流控制模块1001的层间QoS映射将高层的数据流QoS需求映射为底层的相关参量,并由流控制模块1001的匹配判决,根据各网络的网络状态、网络接口性能、应用的QoS需求,为应用数据流匹配网络接口,并由绑定管理维护匹配后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对应关系,将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对应关系作为信令流通过E-MIPv6模块1005发送给受控节点,流控制模块1001将匹配后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对应关系同步给数据过滤/分流模块1002和数据处理模块1003,使得当数据过滤/分流模块1002接收到高层模块1004发送的应用数据流时,将应用数据流的目的地址(HoA)替换成与该应用数据流匹配的网络接口对应的CoA地址(CoA1、CoA2),并将应用数据流(上行数据流)发送给受控节点,当数据处理模块1003接收到受控节点发送的应用数据流(下行数据流)时,将应用数据流的CoA地址(CoA1、CoA2)替换为HoA地址,并发送给对应的高层模块1004。受控节点中的流控制模块1007,通过E-MIPv6模块1011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对应关系,并由流控制模块1007中的绑定管理对接收的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对应关系进行维护,流控制模块1007将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对应关系同步给数据过滤/分流模块1008和数据处理模块1009,使得当数据过滤/分流模块1008接收到高层模块1010发送的应用数据流时,将应用数据流的目的地址(HoA)替换成与该应用数据流匹配的网络接口对应的CoA地址(CoA1、CoA2),并将应用数据流(上行数据流)发送给控制节点,当数据处理模块1009接收到控制节点发送的应用数据流(下行数据流)时,将应用数据流的CoA地址(CoA1、CoA2)替换为HoA地址,并发送给对应的高层模块1010。进一步地,受控节点中的流控制模块1007可以通过接口状态管理收集对终端中各网络的网络接口性能信息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接口性能信息通过E-MIPv6模块1011发送给控制节点,控制节点的E-MIPv6模块1005将接收到受控节点的网络接口性能信息发送给流控制模块1001,在流控制模块1001的匹配判决在进行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匹配时,可以确定出对应的受控节点侧的网络接口。进一步地,图11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控制节点和受控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示意图,如图11所示,控制节点为多模移动节点,控制节点支持多种网络,包括:WLAN、UMTS、以及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并且控制节点通过三种网络分别对应的网络接口CoA1、CoA2、以及CoA3接入三种网络各自对应的接入网,并由三种网络各自对应的接入网接入IP核心网,第一受控节点为固定节点,第一受控节点支持802.3网络,并通过802.3网络接入IP核心网,第二受控节点为移动节点,第二受控节点支持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FourthGeneration)网络,并通过4G网络的接入网接入IP核心网,那么,控制节点可以通过CoA1和CoA2分别与第一受控节点传输与CoA1和CoA2分别匹配的第一应用数据流和第二应用数据流,控制节点可以通过CoA3与第二受控节点传输与CoA3匹配的第三应用数据流。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相关节点及系统,由于这些节点和系统所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似,因此该节点和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节点,如图12所示,包括:指标值确定模块1201,用于当需要为控制节点中的应用数据流和发送应用数据流所通过的网络接口进行匹配时,确定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的指标值,其中,所述预设网络指标包括: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和/或表征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的指标;匹配关系确定模块1202,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所述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指标的指标值,确定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数据传输模块1203,用于将确定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发送给受控节点,并通过确定的网络接口与所述受控节点传输与所述确定的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进一步地,所述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包括如下指标的一个或多个:带宽指标、抖动指标、时延指标、以及丢包率指标;所述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包括如下指标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属性指标、待发送报文队列长度指标、时延指标、以及吞吐率指标;所述表征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的指标包括如下指标的一个或多个:当前负载指标、最大接入能力指标、当前会话数量指标、吞吐量指标。进一步地,所述匹配关系确定模块1202,具体用于根据预设业务匹配关系,确定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对应的网络类型;确定所述网络类型对应网络的网络接口是否可见,以及确定表征所述网络类型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指标的各指标值是否均不大于分别对应的预设门限值;当所述网络类型对应网络的网络接口可见,且所述各指标值均不大于分别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应用数据流和确定的网络类型对应网络的网络接口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匹配关系确定模块1202,还用于当所述网络类型对应网络的网络接口不可见,或者所述各指标值中存在至少一个指标值大于对应的预设门限值时,根据所述控制节点中各网络的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的指标值,确定所述各网络的网络接口中对所述应用数据流可用的网络接口;根据所述可用的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确定所述可用的网络接口的可用度;将所述可用的网络接口中可用度最高的网络接口确定为与所述应用数据流匹配的网络接口。进一步地,所述匹配关系确定模块1202,具体用于采用如下方式确定所述各网络接口对应用数据流是否可用:将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映射为预设网络指标,确定将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映射为预设网络指标后得到的映射后的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确定所述各网络接口中,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能够满足所述映射后的预设网络指标中对应指标的指标值的网络接口;将确定出的网络接口确定为对应用数据流可用的网络接口。进一步地,所述匹配关系确定模块12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可用的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当前各可用网络的可用度:Qusability(In)=Qusability(RANn)*Qusability(Ln),其中,{RAN1,RAN2,...,RANn,...,RANN}表征控制节点中存在的N个不同的网络,{I1,I2,...,In,...,IN}表征所述N个不同的网络分别对应的网络接口,{L1,L2,...,Ln,...,LN}表征所述N个不同的网络接口分别对应的链路,表征每个网络的A个表征网络状态的指标的指标值,表征A个表征网络状态的指标中第a个指标的预设负载门限值,其中,a>1且a<A,表征每个网络接口的B个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值,表征B个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中第b个指标的预设门限值,其中,b>1且b<B。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1203,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应用数据流时,根据网络接口与应用数据流的匹配关系,将需要发送的应用数据流通过匹配的网络接口发送出去;当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所述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时,将所述应用数据流发送给所述应用数据流所属的应用。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1203,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应用数据流时,根据网络接口与应用数据流的匹配关系,确定与需要发送的应用数据流匹配的网络接口;针对构成所述应用数据流的数据包,将作为该数据包的源地址的家乡地址HoA保存在该数据包的预设字段;将确定的网络接口的转交地址CoA确定为该数据包的源地址,通过确定的网络接口将该数据包发送出去;当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所述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时,将所述应用数据流发送给所述应用数据流所属的应用,具体包括:当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所述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时,针对构成所述应用数据流的数据包,使用该数据包中所述预设字段保存的HoA替换作为该数据包目的地址的CoA;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应用数据流所属的应用。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1203,还用于接收受控节点发送的表征所述受控节点的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的指标值;所述匹配关系确定模块1202,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指标值,为应用数据流确定所述受控节点中用于接收所述应用数据流的网络接口。进一步地,为控制节点中的应用数据流和发送应用数据流所通过的网络接口进行匹配的触发条件包括如下条件中的任一条件:任一网络接口从不可见变为可见;任一网络的当前负载指标的指标值大于预设负载门限值;任一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对应的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启动新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受控节点,如图13所示,包括:信令接收模块1301,用于接收控制节点发送的更新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匹配关系;业务数据传输模块1302,用于通过更新的网络接口传输与所述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数据传输模块1302,具体用于当需要发送应用数据流时,根据更新的网络接口与应用数据流的匹配关系,将需要发送的应用数据流通过匹配的网络接口发送出去;当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到所述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时,将所述应用数据流发送给所述应用数据流所属的应用。进一步地,所述受控节点还包括:确定模块1303和信令发送模块1304;所述确定模块1303,用于确定表征受控节点的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的指标值;所述信令发送模块1304,用于将确定的指标值发送给控制节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上述的控制节点,以及上述的受控节点。上述各单元的功能可对应于图1至图4所示流程中的相应处理步骤,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节点及系统,当需要为控制节点中的应用数据流和发送应用数据流所通过的网络接口进行匹配时,确定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的指标的指标值,其中,预设网络指标包括:表征网络接口性能的指标、和/或表征网络接口对应网络的网络状态的指标;根据预设网络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表征应用数据流所属应用的QoS指标的指标值,确定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通过确定的网络接口传输与确定的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当存在多个可以接入的无线网络时,控制节点可以根据当前网络接口以及网络的状态、应用的QoS指标,为需要发送的应用数据流匹配合适的网络接口,将更新的匹配的应用数据流和网络接口的对应关系发送给受控节点,并通过网络接口与受控节点传输与该网络接口匹配的应用数据流,与现有技术中所有应用的数据流均通过默认无线网络传输相比,根据实际需要为应用匹配对应的网络接口,提高的无线网络的使用效率。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