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7709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信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各种互联网信息资源(比如网络存储资源、云计算资源等)的需求不断扩大,越来越重视信息资源的调度、利用问题。调度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需要充分认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特性。通常而言,互联网信息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即稀缺性(有限性)和利用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利用性”的特点决定了信息资源一般应当处于使用过程中才能发挥其作为“资源”的优势,即在各种网络系统中应当通过调度工作使信息资源不被闲置或者不被长时间的闲置,从而提高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各种对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调度的方法,其中一种典型的方法是:在获取到一份互联网信息资源后,往往受限于当前处理信息资源的设备/装置的调度能力,当资源处理周期到来时,在该资源处理周期内,仅对该份互联网信息资源(或者及其附属衍生资源)中应当进行调度的资源的一部分进行有效调度(比如,发送给某个需要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网络节点),剩余的也应当被调度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将不被处理或者等待下一个资源处理周期到来时再进行调度。这种信息资源的调度方式虽然在总体上(比如,多个资源处理周期内)能够对获取到的信息资源进行较好的处理,但是,由于受到当前处理信息资源的设备/装置的调度能力以及调度机制的限制,在当前的资源处理周期内,并没有对获取到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中应当进行调度的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导致资源利用率显著降低。技术实现要素: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资源的调度方法,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该信息资源的调度方法包括: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至少两份子信息资源中的一份子信息资源,称为当前份子信息资源,以及接收所述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将所述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划分成m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m个网络节点,以及将所述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按照预设规则划分出n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资源附加值的n个网络节点;其中:所述m个网络节点包含在所述n个网络节点内,调度给所述m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的子信息资源与资源附加值具有对应关系,所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资源的调度装置,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该信息资源调度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至少两份子信息资源中的一份子信息资源,称为当前份子信息资源,以及接收所述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调度单元,用于将所述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划分成m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m个网络节点,以及将所述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按照预设规则划分出n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资源附加值的n个网络节点;其中:所述m个网络节点包含在所述n个网络节点内,调度给所述m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的子信息资源与资源附加值具有对应关系,所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本申请实施例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到信息资源中的一份子信息资源以及对应的资源附加值后,将该份子信息资源划分为m份调度给m个网络节点,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调度给包含上述m个网络节点的n个网络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互联网信息资源调度方法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由于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划分为对多个子信息资源在多个调度周期内分别调度,可以减少调度过程中发生网络拥堵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效率;另一方面,在对一份子信息资源进行调度时,由于每份子信息资源和对应的资源附加值已相应调度到m个网络节点和/或n个网络节点,使得子信息资源和应当调度的资源附加值没有出现(长时间的)闲置,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再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多个网络节点中,通过对子信息资源以及资源附加值转换值的一并调度,满足了各个网络节点对子信息资源和资源附加值的需要,从而便于各个网络节点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身的相应工作, 使资源的利用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整体上提高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互联网信息资源调度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互联网信息资源调度过程中各网络节点示意图。图3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按照特定方式划分网络存储资源后的调度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前所述,互联网信息资源可以表现为多种具体形式,比如,借助互联网络的网络存储资源、云计算资源等,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一个关键的方面便是如何有效调度这些资源,以便充分发挥其作为“资源”的 优势。以云计算资源为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常见情形:一是请求使用云计算资源的网络节点没有在某个时期内获取到其需要的云资源;二是提供云计算资源的网络节点的网络资源在某个时期内出现闲置。这两种情形归根结底都会导致云计算资源利用率降低:对于前一种情形,由于请求云计算资源的网络节点在当前调度周期内没有请求到相应的云计算资源,通常其需要在下一个调度周期内再次发起云资源获取请求,这样,即便在下一个调度周期内获取到了其需要的云计算资源,但是,也不当延长了云计算资源的被利用时间,即本来该在当前调度周期利用的云计算资源被拖延到下一个调度周期内利用,变相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后一种情形,在当前周期内,没有被网络节点请求使用的那部分云计算资源始终处于闲置状态,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了提高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方法。参见图1、图2,其中:图1示出了互联网信息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图2示出了互联网信息资源调度过程中各网络节点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互联网信息资源可划分为至少两份子信息资源,每份子信息资源具有与其对应的资源附加值。这里,对于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来源,可以具有多样性,比如,来自某个网络节点,也可以由某个用户直接提供给当前调度设备进行调度;对于划分出来的每份子信息资源到底为多少,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实际应用中考虑的因素可以包括:互联网信息资源本身的大小、需要获取子信息资源的网络节点的需求程度、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能力等;对于每份子信息资源的资源附加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如,可以预先确定一个比例系数,通过该比例系数来计算各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的大小。下面结合图1、2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1: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至少两份子信息资源中的一份子信息资源,称为当前份子信息资源,以及接收所述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在本实施例中,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可在多个调度周期内进行,在一个调度周期内,仅对当前接收到的子信息资源以及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进行调度。为了便于将当前调度周期内进行调度的子信息资源与互联网信息资源中的其他子信息资源进行区分,这里将在当前周期内接收到的子信息资源称为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在当前份子信息资源的调度之前或者之后可能不存在,也可能存在需要调度的子信息资源。对于“不存在”的情形,比如, 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如果是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第一份子信息资源,那么在此之前将不存在所属于本实施例调度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其他份子信息资源,同样的道理,如果当前份子信息资源是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最后一份子信息资源,那么在此之后将不存所属于本实施例调度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其他子信息资源。对于“存在”的情形,比如,当前份子资源处于互联网信息资源划分出来的多份子信息资源的中间,那么在其之前或者之后将存在所属于本实施例调度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其他子信息资源。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当前份子信息资源之前的其他子信息资源、当前份子信息资源之后的其他子信息资源等这种表述,主要是从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周期的角度来说的,而并不表明几份子信息资源之间存在强关联性,换句话说,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各子信息资源具有独立性,这样,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能存在如下的情况:多份子信息资源并行进行调度处理。当然,尽管如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从时序上来排列多份子信息资源的情形,即在第一个调度周期到来后,对第一份子信息资源进行调度,在第二个调度周期到来后,再对第二份子信息资源进行调度,以此类推,直至本实施例调度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全部调度完成。步骤S12:将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划分成m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m个网络节点;在对当前份子资源进行调度时,本实施例先将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划分为m份,然后将划分出来的子信息资源调度给m个网络节点,本实施例对这种调度的一个总的要求是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全部调度完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全部调度完成”则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对划分份数的数量要求,即这里将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划分为“m”份是与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网络节点的数量对应的,也就是说,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网络节点有多少个,则通常情况下就可以将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划分为多少份。二是对划分出的每一份的大小的要求,即m份中的每一份的大小刚好能够满足相应某个网络节点对子信息资源的要求。当然,在满足上述两方面的具体要求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并不能“尽如人意”,也就是说,可能某个网络节点对子信息资源的需求较大,但调度给它的子信息资源可能较少,但是,无论如何,应当使得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在m个网络节点中分配完成,即满足上述总的调度要求。在图2中,进行信息资源调度的网络节点A对应着多个需要子信息资源的网络节点(如B、C、D等),在网络节点A与其他节点之间建立有数据链路, 网络节点A将划分出来的m份子信息资源恰当调度到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m个网络节点,以满足m个网络节点对子信息资源的需求。为了“恰当的调度”,可以在网络节点中保存一份反映m个网络节点各自对子信息资源需求情况的表格,则网络节点A在调度时可以参照该表格将相应大小的子信息资源调度给相应的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网络节点。步骤S13:将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按照预设规则划分出n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资源附加值的n个网络节点;其中:m个网络节点包含在n个网络节点内,调度给m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的子信息资源与资源附加值具有对应关系,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n为大于1的自然数。本实施例除对当前份子信息资源进行调度外,还对当前份子信息资源的资源附加值进行调度。具体调度时,从待调度的资源附加值中划分出n份,然后将这n份调度给n个网络节点,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关于“划分出n份”的问题。“划分出n份”意味着可能将资源附加值全部划分完成,没有剩余的资源附加值,即当前份子信息资源的资源附加值全部均要参与调度,也可能意味着仅将资源附加值的一部分划分成m份,这时存在剩余的资源附加值,在本实施例中,该剩余的资源附加值不参与调度,即不是必须调度的资源,这需要与前述的当前份子信息资源有所区分:前述的子信息资源划分为m份是全部划分出来的,即没有剩余的子信息资源,均需要参与调度,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别在于子信息资源是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主要部分,而子信息资源的资源附加值是非主要部分,前者对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后者对资源利用率没有影响或者仅具有可忽略的微小影响。二是关于“按照预设规则”划分的问题,由于资源附加值与子信息资源之间具有对应性,而资源附加值划分出来的n份又要去满足各个需要获得资源附加值的网络节点的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应当满足将资源附加值中的多少拿出来划分的要求),因此,在具体划分时应当在满足这些要求的情况来完成划分,任何能够体现这些要求的规则均可以作为这里的“预设规则”。在图2中,可以看出网络节点可以区分为三个类别,即作为资源调度的网络节点(如网络节点A)、仅被调度子信息资源的资源附加值的网络节点(第m+1、m+2....n个网络节点)、既被调度子信息资源又被调度子信息资源的资源附加值的网络节点(比如,第1、2...m个网络节点)。在上述调度过程中,以一个调度周期为观察点,说明了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子信 息资源以及对应的资源附加值的调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调度周期可能为多个,每个调度周期内均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子信息资源的调度,直至将全部的互联网信息资源调度完毕。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划分为对多个子信息资源在多个调度周期内分别调度,可以减少调度过程中发生网络拥堵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效率;另一方面,在对一份子信息资源进行调度时,由于每份子信息资源和对应的资源附加值均相应调度到m个网络节点和/或n个网络节点,实现了“双调度”,同时使得子信息资源和应当调度的资源附加值没有出现(长时间的)闲置,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再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多个网络节点中,通过对子信息资源以及资源附加值的调度,满足了各个网络节点对子信息资源和资源附加值的需要,从而便于各个网络节点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身的相应工作,使资源的利用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整体上提高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施例2前述实施例详细叙述了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特征、手段和效果,下面以网络存储资源为例,对本申请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进行说明,从而形成了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即2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方法实施例图3示出了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在本实施例中,一份网络存储资源,包含100GB存储空间(地址空间,该地址可以作为一种“资源”提供给需要进行存储服务的网络节点),现在根据如下表1-1所示的互联网用户节点需求,将这份网络存储资源划分为3份子网络存储资源,第1份子网络存储资源为50GB存储空间(比如,存储地址从第a00000~a4XXX9);第2份子网络存储资源为30GB存储空间(比如,存储地址从第a5XXXX~a7XXX9);第3份子网络存储资源为20GB存储空间。网络存储资源通常具备安全监控装置/软件,用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存储空间的安全,资源附加值可以是对应网络存储资源的安全监控装置/软件的容量。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的体现形式,比如,对划分出来的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的描述信息,该描述信息占用存储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大小。表1-1(单位:GB)图3所示的方法包括:步骤S31:在第一调度周期内,接收第1份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地址(包含50GB存储空间),以及接收到当前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的地址(为50GB存储空间提供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其中,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r=d×t;其中:r为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d为网络存储空间;t为网络存储空间与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之间的预设系数;步骤S32:将当前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划分成m(m=2)份(30GB存储空间、20GB存储空间),并将划分后的每份存储空间的地址分别调度给用户节点A和用户节点B;步骤S33:将当前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按照预设规则划分成两份,并将划分后的每份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安全监控装置的用户节点A和用户节点B,当d=30,r=30×t=0.3(GB),t=0.01;其中:预设规则是指全部,即将当前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占用的全部容量划分成两份。调度后分别满足了各用户的需求,结果如下表1-2所示:用户节点类别用户节点A用户节点B获得的存储空间30GB20GB获得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0.3GB0.2GB表1-2在第二个调度周期内,以及第三个调度周期内,调度方法与上述步骤相似,以便满足不同的用户对存储空间以及安全监控装置的需求。本实施例,由于将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划分为对多个子网络存储资源在多个调度周期内分别调度,可以减少调度过程中发生网络拥堵的可能,从而有利 于提高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效率;另一方面,在对一份子网络存储资源进行调度时,由于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和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已相应调度到m个网络节点和/或n个网络节点,使得子网络存储资源和转换后的安全监控装置没有出现(长时间的)闲置,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再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多个网络节点中,通过对子网络存储资源以及安全监控装置转换值的调度,满足了各个网络节点对子网络存储资源和安全监控装置的需要,从而便于各个网络节点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身的相应工作,使资源的利用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整体上提高了网络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2的发明构思,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按照特定方式(预设方式)划分网络存储资源后的调度方法,用于提高网络存储资源的利用率这里的特定方式(预设方式)可以是按照用户普遍需求来制定,比如,由于用户对网络存储资源的需求,普遍是50GB、20GB等整数存储空间,因此根据这样的需求,将网络存储资源按照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相等(均包含相同的存储空间)的方式进行划分。该特定方式也可以是按照子网络存储资源包含的存储空间与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之和相等的方式进行划分,比如,提供给用户19GB子网络存储资源,1GB安全监控装置,或者为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证,可以通过增加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来实现,提供给用户18GB子网络存储资源,2GB安全监控装置,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与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总和均相同。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存在两种针对互联网信息资源划分的基本方式:第一种方式:网络存储资源划分出来的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相等;第二种方式:网络存储资源划分出来的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与该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之和相等。下面结合实例分别对这两种划分方式以及进行划分后的资源调度过程进行详细介绍:针对第一种针对网络存储资源的划分方式而言:假设现有一份网络存储资源,包含900GB存储空间,可以将该网络存储资源划分为相等的3份子网络存储资源,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具有与其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安全监控装置用于在使用过程中保证存储空间的安全,然而对于保证存储空间安全的安全等级可以存在区别,比如,可以由高到低分为若干 等级,对于相同的子网络存储资源,不同安全等级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是不同的。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按照如下公式确定:Di=D/L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具有的与其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可以按照如下公式确定:Ri=D×(L-i+1)/L×α其中:i为网络存储资源中的第i份子网络存储资源,Ri为第i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具有的与其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D为网络存储资源,L为网络存储资源被划分成子网络存储资源的总份数,α为子网络存储资源与其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之间的预设系数,(L-i+1)/L可以用于表示安全等级;由于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都相等,所以D1=D2=D3=900/3=300(GB);R1=D×(3-1+1)/3×α=900×3/3×0.01=9(GB);R2=D×(3-2+1)/3×α=900×2/3×0.01=6(GB);R3=D×(3-3+1)/3×α=900×1/3×0.01=3(GB);其中,α=0.01;划分结果如下表3-1所示。第i份安全等级子网络存储资源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总和1高30093092中30063063低3003303表3-1(单位:GB)通过接收用户的网络存储资源请求,得到下表3-2所示的用户节点需求:用户所需网络存储资源所需安全等级用户节点A200高用户节点B100高用户节点C150中用户节点D150中用户节点E300低表3-2(单位:GB)图4中示出了按照特定方式划分网络存储资源后的调度流程,该流程如下:步骤S41:当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到安全等级为“高”的一份包含300GB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地址,以及接收到当前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对应的9GB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步骤S42:将这300GB子网络存储资源划分成两份(200GB、100GB),并将划分后的每份存储空间的地址分别调度给用户节点A和用户节点B;步骤S43:将9GB安全监控装置划分成两份(6GB、3GB),并将划分后的每份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分别调度给用户节点A和用户节点B;从而该调度周期调度完毕。调度后分别满足了各用户节点的需求,结果如下表3-3所示。用户节点类别用户节点A用户节点B获得的网络存储资源200100获得的安全监控装置占用的容量63获得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安全等级高高表3-3(单位:GB)类似地,当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到安全等级为“中”的一份包含300GB子网络存储资源,以及接收到当前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对应的6GB安全监控装置;将这300GB子网络存储资源划分成两份(150GB、150GB),并将划分后的每份存储空间的地址分别调度给用户节点C和用户节点D;将6GB安全监控装置划分成两份(3GB、3GB),并将划分后的每份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分别调度给用户节点C和用户节点D;当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到安全等级为“低”的一份包含300GB的子网络存储资源,以及接收到当前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对应的3GB安全监控装置;将这300GB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地址调度给用户节点E;将3GB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调度给用户节点E。调度后分别满足了各用户的需求,结果如下表3-4所示。用户节点类别用户节点C用户节点D用户节点E获得的网络存储资源150150300获得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333获得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安全等级高高低表3-4(单位:GB)对于第一种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划分方式,进一步而言:在通过接收用户的网络存储资源请求时,可以选取具有相同网络存储资源需求的用户,得到下表3-5所示的用户需求:用户所需空间所需安全等级用户节点A150高用户节点B150高用户节点C150中用户节点D150中用户节点E150低用户节点F150低表3-5(单位:GB)那么,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过程如下: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到安全等级为“高”的一份包含300GB的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地址,以及接收到当前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对应的9GB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将300GB子网络存储资源划分成两等份,并将划分后的每份存储空间的地址分别调度给用户节点A和用户节点B;将9GB安全监控装置划分成两等份,并将划分后的每份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调度给用户节点A和用户节点B;从而该调度周期调度完毕。调度后分别满足了各用户节点的需求,结果如下表3-6所示。用户节点类别用户节点A用户节点B获得的存储空间150150获得的安全监控装置占用的容量4.54.5获得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安全等级高高表3-6(单位:GB)类似地,在其他调度周期内,调度方法与上述步骤相似。针对上述划分方式而言,既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对整数存储空间的需求,又没有浪费网络存储资源。针对第二种针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划分方式而言:假设现有一份900GB的网络存储资源,可以将这该网络存储资源划分为3份子网络存储资源,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具有与其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与该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之和相等。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与其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之和按照如下公式确定:X=D×α×β/(β-1);β=(1+α)^L;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按照如下公式确定:Di=X-Ri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具有的与其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按照如下公式确定:Ri=(D-Di-1)×α(i>1),当i=1时,R1=D×α其中:i为网络存储资源中的第i份子网络存储资源,Ri为第i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具有的与其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Di为第i份子网络存储资源,X为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与该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之和,D为网络存储资源,L为网络存储资源被划分成子网络存储资源的总份数,α为子网络存储资源与其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之间的预设系数。由于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具有的与其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之和都相等,所以,X=D×α×β/(β-1);β=(1+α)^L;=900×0.01×1.03/(1.03-1)=306.02(GB);R1=900×0.01=9(GB);D1=X-R1=306.02-9=297.02(GB);R2=(D-D1)×α=(900-297.02)×0.01=6.03(GB);D2=X-R2=306.02-6.03=299.99(GB);R3=(D-D2)×α=(300-299.99)×0.01=6.00(GB);D3=X-R3=306.0-6.00=300.02(GB);划分结果如下表3-7所示:第i份安全等级子网络存储资源安全监控装置的容量总和1高297.029306.022中299.996.03306.023低300.026306.02表3-7(单位:GB)其中,安全监控装置占用的容量表示了安全等级。通过接收用户的网络存储资源请求,得到下表3-8所示的用户需求:用户节点所需空间所需安全等级用户节点A300高用户节点B300中用户节点C300低表3-8(单位:GB)那么,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过程如下:当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到安全等级为“高”的包含297.02GB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地址,以及9GB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将297.02GB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地址调度给用户节点A;将9GB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调度给用户节点A;当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到安全等级为“中”的包含299.99GB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地址,以及6.03GB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将299.99GB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地址调度给用户节点B;将6.03GB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调度给用户节点B;当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到安全等级为“低”的包含300.02GB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地址,以及6GB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将300.02GB子网络存储资源的地址调度给用户节点C;将6GB安全监控装置的地址调度给用户节点C;调度后分别满足了各用户的需求,结果如下表3-9所示。用户节点类别用户节点A用户节点B用户节点C获得的存储空间297.02299.99300.02获得的安全监控装置占用的容量96.036获得的安全监控装置的安全等级高中低表3-9(单位:GB)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事先向用户说明,由于安全等级的需要,可能会占用部分子存储空间的容量。针对上述划分方式而言,可以在满足用户对存储空间的需求的同时,满足对于安全等级的要求。本实施例,由于按照特定的划分规则,对网络存储资源进行划分,再将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划分为对多个子网络存储资源在多个调度周期内分别调度,可以减少调度过程中发生网络拥堵的可能,又可以满足用户需求,从而有利于提高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效率;另一方面,在对一份子网络存储资源进行调度时,由于每份子网络存储资源和对应的安全监控装置已相应调度到有关网络节点,使得子网络存储资源和安全监控装置的资源没有出现(长时间的)闲置,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再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多个网络节点中,通过对子网络存储资源以及安全监控装置的资源的调度,满足了各个网络节点对子网络存储资源和安全监控装置的需要,从而便于各个网络节点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身的相应工作,使资源的利用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整体上提高了网络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实施例4本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针对银行等金融系统中的信息资源调度方法,用于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由于用户系统中的资金资源有限,可以通过向专门的信贷服务系统请求并到期返回相应资源数据的方式来满足需求。然而,即使具有再强信息处理能力的信贷服务系统,也不可能有足够多的资源数据来满足庞大的需求量,所以就出现了专门为用户系统提供资源调配的服务方系统,以及资源供应方系统。当用户系统向服务方系统申请贷款业务时,服务方系统先从供应方系统获取相应的资金数据,再将获取到的资金数据提供给用户系统。用户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是分期业务,就需要每期发送给服务方系统一部分资金数据,服务方系统再将其传送给供应方系统。然而服务方系统要求用户系统按期返回部分资金数据,但供应方系统可能会要求服务方系统到期后发送回全部资金数据,就造成了资金的闲置,从而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以信贷服务系统为用户系统提供的贷款业务为例,这里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可以体现为用户系统请求的总金额数据,子信息资源可以体现为用户系统每期需要返回给信贷服务系统的本金数据,资源附加值可以是对应每期应返回的利息,即表现在归还本金及利息,在实际应用中,用户系统每期需要返回的本金数据以及应返回的利息(还款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每份子信息资源相等(等额本金);第二种,每份子信息资源与该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之和相等(等额本息)。下面分别对这两种还款方式进行介绍:针对第一种子信息资源的划分方式(等额本金)而言,当用户系统向信贷服务系统申请3月期3万元贷款业务,有如下表4-1所示的还款方式(等额本金):表4-1(单位:元)其中,每期需要返回给信贷服务系统的本金数据按照如下公式确定:Di=D/LD为用户系统请求的总金额数据,L为用户系统需要返回数据的期数。所以,D1=D2=D3=30000/3=10000(元),其中,D=30000,L=3。每期应返回的利息按照如下公式确定:Ri=D×(L-i+1)/L×α其中:i为贷款业务中的第i期,Ri为第i期需要返回的利息,α为每期应返回本金与其对应的应返回利息之间的预设系数。以该笔贷款业务为例,还款方式为等额本金,第一期还款时的应还利息R1=30000×(3-1+1)/3×r/12=450(元);其中,i=1,D=30000,L=3,α=r/12,r为年利率,且r=18%。则R2=300(元),R3=150(元)。将该笔贷款业务进行切分,得到如下表4-2-1~表4-2-4所示的4笔子贷款业务(4笔不同期限的按月付息、到期还本的贷款业务),信贷服务系统向银行 申请这4笔贷款业务,再将申请到的资金数据提供给用户系统。表4-2-1(单位:元)表4-2-2(单位:元)表4-2-3(单位:元)表4-2-4(单位:元)每笔子贷款业务的利息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H子=D子×α其中,H子为以D子为本金的子贷款业务中,每期应返回利息的数额。比如,子贷款业务1中,D子1=4000,则H子1=4000×r/12=60(元)在接收到每期返回的资金数据时,如下表4-3所示的还款方式对子贷款业务1~子贷款业务4进行调度(还款)。--付款日期月还款总额本金利息起贷日期2015/1/1------1个月后2015/2/110450100004502个月后2015/3/110300100003003个月后2015/4/11015010000150表4-3(单位:元)调度(还款)过程如下:当接收到用户系统10450元还款时,将该份还款的本金部分(10000元)划分成2份,分别还到子贷款业务1和子贷款业务2中,且将该笔还款的利息部分(450元)划分成4份分别还到4笔子贷款业务中,本次调度后的结果就是,子贷款业务1和子贷款业务2全部结清,子贷款业务3和子贷款业务4完成了按月付息;当接收到用户系统在第二期还款时,即10300元,将该份还款的本金部分(10000元)还到子贷款业务3中,且将该笔还款的利息部分(300元)划分成2份分别还到子贷款业务3和子贷款业务4中;当接收到用户系统在第三期还款时,即10150元,将该份还款的本金部分(10000元)还到子贷款业务4中,且将该笔还款的利息部分(150元)还到子贷款业务4中。下面对第二种划分方式进行介绍:针对第二种子信息资源的划分方式(等额本息)而言,当用户系统向信贷服务系统申请3月期3万元贷款业务,有如下表4-4所示的还款方式(等额本息):表4-4(单位:元)其中,每期需要返回给信贷服务系统的本金数据与每期应返回的利息之和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X=D×α×β/(β-1);β=(1+α)^L;每期需要返回给信贷服务系统的本金数据按照如下公式确定:Di=X-Ri每期应返回的利息按照如下公式确定:Ri=(D-Di-1)×α(i>1),当i=1时,R1=D×αX即为每期应还本金与应还利息加值之和。以该笔贷款业务为例,X=D×α×β/(β-1)=10301.49(元);D=30000,α=r/12,r为年利率,r=18%,β=(1+α)^L=1.046,L=3。R1=D×α=450(元)。D1=X-R1=10301.49-450=9851.49(元)。R2=(D-D1)×α=(30000-10301.49)×α=302.23(元),D2=X-R2=9999.26(元),R3=152.24(元),D3=10149.25(元)。在为用户系统提供贷款业务后,该笔贷款业务进行切分,得到如下表4-5-1~表4-5-3所示。表4-5-1(单位:元)表4-5-2(单位:元)表4-5-3(单位:元)每笔子贷款业务的利息可以依旧按照如下公式计算:H子=D子×α其中,H子为以D子为本金的子贷款业务中,每期应返回利息的数额。比如,D子1=9851.49,则以9851.49元为本金向银行申请的贷款,需要按照每期H子1=D子1×α=147.77(元)作为利息还款,如果是一期,则在一期过后,将147.77元作为利息归还银行,并还清本金9851.49元。如下表4-6所示的还款方式,对子贷款业务1~子贷款业务3进行调度(还款)。--付款日期月还款总额本金利息起贷日期2015/1/1------1个月后2015/2/110301.499851.494502个月后2015/3/110301.499999.26302.233个月后2015/4/110301.4910149.25152.24表4-6(单位:元)调度(还款)过程如下:当接收到用户系统在第一期还款时,即10301.49元,将该份还款的本金部分(9851.49元)还到子贷款业务1中,且将该笔还款的利息部分(450元)划分成3份(147.77元、149.99元、152.24元)分别还到3笔子贷款业务中,本次调度后的结果就是,子贷款业务1全部结清,子贷款业务2和子贷款业务3完成了按月付息;当接收到用户系统在第二期还款时,即10301.49元,将该份还款的本金部分(9999.26元)还到子贷款业务2中,且将该笔还款的利息部分(302.23元)划分成2份(149.99元、152.24元)分别还到子贷款业务2和子贷款业务3中;当接收到用户系统在第三期还款时,即10301.49元,将该份还款的本金部分(10149.25元)还到子贷款业务3中,且将该笔还款的利息部分(152.24元)还到子贷款业务3中。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提前还款的情况,即除最后一期的某一期还款总额大于该期要求的还款总额,此时,就会重新计算利息。所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个调度周期内,当接收到的一份特定信息资源的数量多于当前份子信息资源所需数量,以及接收该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时。比如,依旧以上文的表4-1对贷款业务的等额本金还款方式为例,信贷服务机构在第一个月应接收到用户系统还款10450元,但出现了接收到用户系统还款20450元时,把当月应还的450利息还清,并把当月应还的10000元本金还清后,又多出10000元,此时就出现了接收到的子信息资源的数量多于该份子信息资源原有数量(即发生提前还款)。将等于当前份子信息资源所需数量的信息资源划分成m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m个网络节点,以及将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原有数量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按照预设规则划分出n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n 个网络节点;将多出当前份子信息资源所需数量的部分,划分成p份,并分别调度给至少两份子信息资源中除该当前份子信息资源以外的其他份子信息资源中;并根据变更后的其他份子信息资源,重新计算所述其他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所述p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比如,以下表4-7所示的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为例,当接收到用户每期的还款时,对子贷款业务1~子贷款业务3进行调度。--付款日期月还款总额本金利息起贷日期2015/1/1------1个月后2015/2/110450100004502个月后2015/3/110300100003003个月后2015/4/11015010000150表4-7(单位:元)调度过程如下:当接收到用户系统在第一期还款20450元时,由于第一期应还本金为10000元,应还利息为450元,所以将等于这期应还本金原有数额的10000元,还到子贷款业务1中,且将该笔还款的利息部分(450元)划分成3等份分别还到3笔子贷款业务中,本次调度后的结果就是,子贷款业务1全部结清,子贷款业务2和子贷款业务3完成了按月付息;由于完成本次调度后,还剩余10000元可调度,这是多出该期应还本金的部分,如果贷款业务未切分,应将这10000元划分成2份,每份5000元,分别还到第二期应还本金和第三期应还本金中,并根据变更后的第二期应还本金和第三期应还本金,重新计算每期应还利息。p就是指三期还款中除第一期还 款以外的其它两期还款,该笔贷款业务的还款方式为等额本金,则按照如下公式计算:Ri’=D’×(L’-i+1)/L’×α,其中,Ri’为重新计算过的第i期应还利息,D’为变更后的贷款总额,L’为变更后的期数。比如,在对用户系统第一期还款20450调度后,贷款总额变为了2个月期10000元,所以D’=10000,L’=2,R1’=10000×(2-1+1)/2×18%/12=150,R1’对应的变更后的该笔贷款业务第二期应还利息;R2’=10000×(2-2+1)/2×18%/12=75,R2’对应的变更后的该笔贷款业务第三期应还利息。此时,用户系统的还款计划变成了如下表4-8所示。--付款日期月还款总额本金利息起贷日期2015/1/1------1个月后2015/2/120450100004502个月后2015/3/1515050001503个月后2015/4/15075500075表4-8(单位:元)由于已经将该笔贷款业务进行切分,所以将本要还到第二期的本金5000元,还到2月期的子贷款业务2中;将本要还到第三期的本金5000元,还到3月期的子贷款业务3,变更后的还款计划如下表4-9所示。--付款日期月还款总额本金利息起贷日期2015/1/1------1个月后2015/2/110450100004502个月后2015/3/1515050001503个月后2015/4/15075500075表4-9(单位:元)当接收到用户系统在第二期还款为5150元时,将该份还款的本金部分(5000元)还到变更后的子贷款业务2中,且将该笔还款的利息部分(150元)划分成2份(75元、75元)分别还到变更后的子贷款业务2和变更后的子贷款业务3中,本次调度后的结果就是,变更后的子贷款业务2全部结清,变更后的子贷款业务3完成了按月付息;当接收到用户系统在第三期还款为5075元时,将该份还款的本金部分(5000元)还到变更后的子贷款业务3中,且将该笔还款的利息部分(75元)还到变更后的子贷款业务3中,本次调度后的结果就是,变更后的子贷款业务3全部结清。本实施例,由于将用户系统每一期还款分别调度,在对每一期还款进行调度时,由于每期还款本金和对应的利息已相应调度到m个银行和/或n个银行,使得资金没有出现(长时间的)闲置,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施例5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装置,互联网信息资源可划分为至少两份子信息资源,每份子信息资源具有与其对应的资源附加值,用于提高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S51,用于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接收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至少两份子信息资源中的一份子信息资源,称为当前份子信息资源,以及接收所述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调度单元S52,用于将所述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划分成m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m个网络节点,以及将所述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按照预设规则划分出n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资源附加值的n个网络节点;其中:所述m个网络节点包含在所述n个网络节点内,调度给所述m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的子信息资源与资源附加值具有对应关系,所述m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自然数,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互联网信息资源划分出来的每份子信息资源相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调度单元S52,可以用于:将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划分成m等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 m个网络节点,以及将当前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按照预设规则划分出n等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资源附加值的n个网络节点。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份子信息资源按照如下公式确定:Di=D/L每份子信息资源具有的与其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按照如下公式确定:Ri=D×(L-i+1)/L×α其中:i为互联网信息资源中的第i份子信息资源,Ri为第i份子信息资源具有的与其对应的资源附加值,D为互联网信息资源,L为互联网信息资源被划分成子信息资源的总份数,α为子信息资源与其对应的资源附加值之间的预设系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互联网信息资源划分出来的每份子信息资源与该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之和相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份子信息资源与该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之和按照如下公式确定:X=D×α×β/(β-1);β=(1+α)^L;每份子信息资源按照如下公式确定:Di=X-Ri每份子信息资源具有的与其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按照如下公式确定:Ri=(D-Di-1)×α(i>1),当i=1时,R1=D×α其中:i为互联网信息资源中的第i份子信息资源,Ri为第i份子信息资源具有的与其对应的资源附加值,Di为第i份子信息资源,X为每份子信息资源与该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之和,D为互联网信息资源,L为互联网信息资源被划分成子信息资源的总份数,α为子信息资源与其对应的资源附加值之间的预设系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接收单元S51,可以用于在一个调度周期内,当接收到的一份特定信息资源的数量多于当前份子信息资源所需数量,以及接收该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时,调度单元S52,还可以用于:将等于当前份子信息资源所需数量的信息资源划分成m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m个网络节点,以及将该份子信息资源原有数量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按照预设规则划分出n份并分别调度给需要获得子信息资源的n个网络节点;将多出当前份子信息资源所需数量的部分,划分成p份,并分别调度给至少两份子信息资源中除当前份子信息资源以外的其他份子信息资源中;并根据变更后的其他份子信息资源,重新计算所述其他份子信息资源对应的资源附加值;所述p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划分为对多个子信息资源在多个调度周期内分别调度,可以减少调度过程中发生网络拥堵的可能,从而有利于提高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度效率;另一方面,在对一份子信息资源进行调度时,由于每份子信息资源和对应的资源附加值均相应调度到m个网络节点和/或n个网络节点,实现了“双调度”,同时使得子信息资源和应当调度的资源附加值没有出现(长时间的)闲置,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再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多个网络节点中,通过对子信息资源以及资源附加值的调度,满足了各个网络节点对子信息资源和资源附加值的需要,从而便于各个网络节点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身的相应工作,使资源的利用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整体上提高了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