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系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618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系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系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各种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联系方式之一。一般的移动终端电话本中,都会保存几十甚至上百个联系人的联系电话。在对电话本中的联系信息进行管理时,如进行联系信息的录入、传递或备份等等,都需要用户通过手工输入,而这种手工输入的方式显然很低效,且操作繁琐,从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联系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处理终端的联系信息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联系信息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联系信息;

将所述联系信息编码生成二维码;

通过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

优选地,所述联系信息包括至少一种以下信息:联系人姓名信息、电话号码信息、住址信息和头像信息。

优选地,所述通过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根据该二维码进行联系信息备份。

优选地,所述通过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将所述二维码提供给其他终端设备,以使所述其他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二维码提供给其他终端设备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其他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扫描所述二维码;

或者,

通过彩信或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将所述二维码提供给其他终端设备。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联系信息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联系信息;

编码模块,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联系信息编码生成二维码;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编码模块生成的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

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模块生成的二维码进行联系信息备份。

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二维码提供给其他终端设备,并使所述其他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

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其他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扫描所 述二维码,或者,通过彩信或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将所述二维码提供给其他终端设备,并使所述其他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装置。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是基于二维码识别来管理终端的联系信息,提高对移动终端的电话本中联系信息的管理效率,并使用户获得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处理终端的联系信息操作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联系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联系信息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为了清楚和简化目的,当其可能使本发明的主题模糊不清时,将省略本文所描述的器件中已知功能和 结构的详细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联系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终端,本发明通过二维码识别来管理终端的联系信息,提高对移动终端的电话本中联系信息的管理效率,从而使用户获得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下面就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方法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系信息管理方法,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联系信息;

S102、将所述联系信息编码生成二维码;

S103、通过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

本发明通过将需要录入或传递的联系信息编码生成二维码,并通过识别该二维码进行联系信息的录入和传递,大大提高了联系信息的管理效率,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处理终端的联系信息操作繁琐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是获取需要处理的联系信息。

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101中的联系信息是根据对端的需要来确定的,例如,对端用户需要本终端提供客户A和客户B的联系信息,则本终端获取客户A和客户B的联系信息。或者,该联系信息为本终端用户需要进行备份或其他处理的联系信息等等。总之,本发明是获取任何待处理的联系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联系信息为终端电话本或者是通讯录内的联系人的信息。

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联系信息包括:联系人姓名信息、电话号码 信息(电话号码可以是多个)、住址信息和头像信息,以及其他的联系信息,如办公电话和办公地址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102具体是:通过终端上的编码模块将获取的联系信息编码生成二维码。

本发明实施例在步骤S102之后,还包括:将生成的二维码通过短信、第三方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或其他方式发送给对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包括微信等应用程序,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邮件等方式将二维码发送给其他的终端。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也可通过对端(其他终端)直接扫描本终端生成的二维码来获取相应的联系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103具体是:根据上述生成的二维码进行联系信息的备份、传递等等。

具体实施时,本终端对联系信息进行备份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有联系信息,生成二维码,并根据该二维码进行联系信息备份。

即,本发明在终端重装系统或更换终端时,将所有的联系信息通过编码模块生成二维码,通过该二维码保存所有的联系信息,后续通过对该二维码进行识别,最终实现对所有联系信息进行备份。

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联系信息的备份,不需要用户进行繁琐的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通过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将所述二维码提供给其他终端设备,以使所述其他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其他终端获取所述二维码,并根据所述二维码识别该二维码所对应的联系信息,以对相应的联系信息进行保存等管理操作。

即,本终端在将联系信息编码生成二维码后,对端通过获取该二维码,根据该二维码识别其对应的联系信息,并对该联系信息进行保存,通过该方法避免了人工录入联系信息的繁琐,从而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将所述二维码提供给其他终端设备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其他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扫描所述二维码;

或者,

通过彩信或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将所述二维码提供给其他终端设备。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他应用程序APP将本终端生成的二维码发送给其他终端,如蓝牙等等。

通过将联系信息编码生成二维码并给其他终端后,可以大大提高联系信息的管理效率,从而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装置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系信息管理装置,该装置具体设置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参见图2,该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获取模块、编码模块和处理模块,下面将详细介绍各个模块的功能: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联系信息;

编码模块,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联系信息编码生成二维码;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编码模块生成的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

本发明通过将需要录入或传递的联系信息编码生成二维码,并通过识别该二维码进行联系信息的录入、传递或备份等,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联系信息的管理效率。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具体是获取需要处理的联系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联系信息为终端电话本或者是通讯录内的联系人的信息。

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联系信息包括:联系人姓名信息、电话号码信息(电话号码可以是多个)、住址信息和头像信息,以及其他的联系信息,如办公电话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的: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模块生成的二维码进行联系信息备份。

通过该装置大大方便了用户在终端重装系统或更换终端时对所有联系信息备份。

具体的,本发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二维码提供给其他终端设备,并使所述其他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其中本发明是通过所述其他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扫描所述二维码,或者,通过彩信或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将所述二维码提供给其他终端设备,并使所述其他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二维码对所述联系信息进行管理。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他应用程序APP获取本终端生成的二维码,如蓝牙等等。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可通过在对端设置一个接收模块进行二维码的接收,也可通过上述的获取模块获取该二维码,具体的,获取模块是通过摄像头或终 端的其他的软件(如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短信等)来获取该二维码,并通过终端上处理模块内设置的识别单元对该二维码进行识别,以及通过处理模块内的存储单元对识别出的联系信息进行存储。通过该装置可以大大方便两个终端进行联系信息的传递。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可参照方法实施例部分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终端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装置实施例中所述的任意一种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终端可以是手机、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各种具有联系信息的智能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可参照装置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部分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至少能够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二维码识别来管理终端的联系信息,提高对移动终端的电话本中联系信息的管理效率,使用户获得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工处理终端的联系信息操作繁琐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