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热点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3066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热点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热点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终端的无线网络连接功能,通过无线模块,如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连接到无线热点,如Wi-Fi热点之后,就可以访问无线网络了。

为了方便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访问无线网络,很多运营商会在全国各地布局自己的无线网络接入点,如此,用户可以在A地点连接一个Wi-Fi热点访问网络,等到了B地点后,可以通过连接另一个Wi-Fi热点继续访问网络。但是,当用户在不同的热点之间移动时,往往处于热点的网络覆盖边缘交界的地方会出现网络不流畅甚至断开现象,严重的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无线热点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以实现无线热点之间的无缝切换,保证了用户移动过程中访问网络的流畅性,提升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热点切换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无线模块和第二无线模块;所述方法包括:在确定作为当前网络链路的第一无线链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模块与第二无线热点建立第二无线链路,并保持所述第一无线链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链路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模块与第一无线热点建立的; 在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所述当前网络链路由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切换至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访问网络。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作为当前网络链路的第一无线链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链路性能、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链路性能;当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优于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模块与第二无线热点建立第二无线链路,包括:控制所述第二无线模块工作,自动加载配置信息并进行热点扫描;当扫描到与所述配置信息匹配的所述第二无线热点时,尝试连接所述第二无线热点,并在连接成功后,建立所述第二无线链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访问网络后,对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当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断开,并停止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工作;当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未达到所述预设时长,且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出现断链现象时,控制所述当前网络链路由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切换回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当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未达到所述预设时长,且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未出现断链现象时,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稳定性,直到所述稳定性达到所述预设时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无线模块,用于与第一无线热点连接,建立第一无线链路;第二无线模块,用于与第二无线热点连接,建立第二无线链路;热点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作为当前网络链路的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无线模块工作,与所述第二无线热点建立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并保持所述第一无线链路连接;在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当前网络链路由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切换至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访问网络。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相应地,所述热点切换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相应地,所述热点切换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链路性能、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链路性能;相应地,所述热点切换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优于所述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时,确定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热点切换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无线模块工作;相应地,所述第二无线模块,还用于自动加载配置信息并进行热点扫描;当扫描到与所述配置信息匹配的所述第二无线热点时,尝试连接所述第二无线热点,并在连接成功后,建立所述第二无线链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链路访问网络后,对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稳定性进行检测;所 述热点切换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断开,并停止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工作;当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未达到所述预设时长,且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出现断链现象时,控制所述当前网络链路由所述第二无线链路切换回所述第一无线链路;当所述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未达到所述预设时长,且所述第二无线链路未出现断链现象时,控制所述检测模块继续检测所述第二无线链路的稳定性,直到所述稳定性达到所述预设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热点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无线模块和第二无线模块;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无线模块与第一无线热点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后,移动终端在确定作为当前网络链路的第一无线链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第二无线模块与第二无线热点建立第二无线链路,并保持第一无线链路连接,接着,在确定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当前网络链路由第一无线链路切换至第二无线链路,以通过第二无线链路访问网络。可见,整个切换过程对于用户来说都是透明的,用户并不会感觉到切换链路带来的链路断开、网速过低、网络质量差等问题,真正实现无线热点之间的无缝切换,并且,移动终端的当前网络链路切换至链路性能优于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二无线链路,保证了用户移动过程中访问网络的流畅性,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无线热点切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无线热点切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热点切换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 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多媒体播放器等。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无线模块和第二无线模块,其中,通过第一无线模块,移动终端能够与第一无线热点建立第一无线链路;通过第二无线模块,移动终端能够与第二无线热点建立第二无线链路。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第一无线热点以及第二无线热点可以包含在无线通信系统内。

那么,参见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1:在确定作为当前网络链路的第一无线链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第二无线模块与第二无线热点建立第二无线链路,并保持第一无线链路连接;

具体来说,移动终端仅通过第一无线模块与第一无线热点建立第一无线链路,此时,移动终端处于单模块工作模式。随着用户的移动,移动终端向第一无线热点的覆盖区域边缘移动,在上述移动过程中,移动终端检测检测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当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第一无线链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然后,移动终端通过第二无线模块与第二无线热点建立第二无线链路,也就是说,当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控制第二无线模块工作,自动加载配置文件并且开启扫描机制,进行热点扫描,一旦扫描到和配置信息相匹配的热点,即第二无线热点之后,就会自动尝试连接该第二无线热点,连接成功后,建立第二无线链路。在上述建立第二无线链路的过程中,第一无线链路始终保持连接,那么,在第二无线链路建立之后,移动终端处于双模块工作模式。而当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继续检测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直至该信号强度值小于等于第一门限值。

这里所说的信号强度是指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该信号强度值可以体现链路的质量好坏。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门限值可以取-90dbm,当然,还可以取其它值,以运营商网络布局具体情况为准,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上述配置文件中可以包含第二无线热点的服务集标识(SSID, Service Set Identifier)、加密方式、密码信息等配置信息。

S102:在确定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当前网络链路由第一无线链路切换至第二无线链路,以通过第二无线链路访问网络。

具体来说,移动终端通过S101处于双模块工作模式后,可以同时检测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那么,移动终端可以计算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当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这时,移动终端可以在网络层将当前网络链路由第一无线链路切换至第二无线链路,如此,便完成了无线热点的切换,此时,移动终端又恢复至单模块工作模式。但是,如果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就说明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也并不是很好,此时,继续检测第一无线链路以及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直至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和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可以设置为3dbm,当然,也可以为4dbm、5dbm、7dbm等,以实际应用为准,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S102中确定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步骤,还可以包括:检测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链路性能、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链路性能;当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优于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时,确定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如果有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则继续检测,直至满足为止。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在双模块工作模式下,可以用软件模拟网络灌包的方式,分别通过统计两条无线链路的发送数据包数目、接收的数据包数目、发送数据包到接收到数据包的时间信息等计算各自的网络时延、吞吐量和丢包率等,以表征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和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网络参数来表征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和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 性能,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保障通信的可靠性,在S102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通过第二无线链路访问网络后,对第二无线链路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当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一无线链路断开,并停止第一无线模块工作;当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未达到预设时长,且第二无线链路出现断链现象时,控制当前网络链路由第二无线链路切换回第一无线链路。当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未达到预设时长,且第二无线链路未出现断链现象时,继续检测第二无线链路稳定性,直到稳定性达到上述预设时长。

具体来说,移动终端需要对第二无线链路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如果在预设时长之内第二无线链路能够保持网络流畅或者网络性能不变差,此时,就可以控制第一无线链路断开,并停止第一无线模块工作;而如果在未到达预设时长时,出现第二无线链路不稳定的情况,假设第二无线链路已经断开,那么,移动终端就会默认使用第一无线链路作为当前网络链路,也就是说,将当前网络链路由第二无线链路切换回第一无线链路;而假设第二无线链路未断开,那么,移动终端就会一直检测第二无线链路的稳定性,直到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达到预设时长的时候再断开第一无线链路。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地保证无线热点的切换不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由于只有在网络切换的边界时刻,才会偶尔出现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的情况,所以,随着用户的移动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很快就会大于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第二无线链路很快会稳定下来。

移动终端在通过第二无线链路访问网络达到预设时长,也就是说确定第二无线链路稳定后,控制所述第一无线链路断开,并停止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工作。这里所说的预设时长可以为30秒、1分钟、2分钟等,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对上述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所示,移动终端1包括:第一无线模块11,用于与第一无线热点连接,建立第一无线链路L1;第二无线模块12,用于与第二无线热点连接,建立第二无线链路L2;热点切换控制模块13,用于在确定作为当前网络链路 的L1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二无线模块12工作,与第二无线热点建立L2,并保持L1连接;在确定L2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当前网络链路由L1切换至L2,以通过L2访问网络;检测模块14,用于检测L1和L2的信号强度;还用于检测L1和L2的链路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无线网络接口14和第二无线网络接口15,如WLAN1口和WLAN2口,第一无线模块11与第一无线网络接口14对应,第二无线模块12与第二无线网络接口15对应。

进一步地,上述两个无线模块可以通过双芯片的方式实现,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芯片;也可以通过在单芯片上实现模拟双芯片的方法来实现,比如,仿照Wi-Fi工作站模式STA(Station)和Wi-Fi点对点连接Wi-Fi P2P(Wi-Fi Peer to Peer)并发的方式虚拟出来另一个WLAN(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端口,并通过TDD(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的方式实现虚拟的双芯片工作的模式;当然还可以有其它实现方式,以实际应用为准,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无线模块以双芯片的方式来实现,第一无线模块为Wi-Fi芯片P1,第二无线模块为Wi-Fi芯片P2,P1对应Wi-Fi接口WLAN1,P2对应Wi-Fi接口WLAN2。另外,第一无线热点为AP1,第二无线热点为AP2。

那么,结合上述移动终端来对上述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移动终端的当前状态是热点切换控制模块仅控制WLAN1调用P1工作,并且通过L1连接着AP1,此时,移动终端处于单芯片工作模式。

然后,随着用户的移动,移动终端向AP1覆盖区域的边缘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执行上述切换方法,参见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检测模块检测作为当前网络链路的L1的信号强度,获得信号强度值R1;

S302:当R1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T1时,热点切换控制模块控制WLAN2口调用P2工作;

S303:P2自动加载配置文件并且开启扫描机制;

S304:P2一旦扫描到和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相匹配的AP2后,自动尝试连接AP2,建立L2;

此时,移动终端处于双芯片工作模式,即P1和P2同时工作。

S305:检测模块同时检测L1和L2的信号强度,获得当前的信号强度值R1和R2;

S306:热点切换控制模块在R1与R2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T2时,控制检测模块检测L1和L2的链路性能;

S307:热点切换控制模块在L2的链路性能优于L1的链路性能的情况下,在网络层将当前网络链路由L1切换至L2;

这样,移动终端就可以通过P2访问网络。

S308:检测模块持续检测L2的链路性能;

S309:热点切换控制模块在L2的链路性能保持稳定长达预设时长t后,卸载WLAN1口的驱动,断开L1,并停止芯片P1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在执行S305至S308的过程中,P1和P2都在工作,移动终端在S309之后,只有P2在工作,移动终端又恢复了单芯片工作模式。

由上述可知,上述无线热点切换的整个过程对于用户来说都是透明的,用户并不会感觉到切换链路带来的链路断开、网速过低、网络质量差等问题,真正实现无线热点之间的无缝切换,并且,移动终端的当前网络链路切换至链路性能优于第一无线链路的第二无线链路,保证了用户移动过程中访问网络的流畅性,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地,在上述切换完成之后,移动终端又回归到了普通的单模块工作模式,为后续的再次切换做好准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终端一致,参见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1包括:第一无线模块11,用于与第一无线热点连接,建立第一无线链路;第二无线模块12,用于与第二无线热点连接,建立第二无线链路;热点切换控制模块13,用于在确定作为当前网络链路的第一无线链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第二无线模块12工作,与第二 无线热点建立第二无线链路,并保持第一无线链路连接;在确定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当前网络链路由第一无线链路切换至第二无线链路,以通过第二无线链路访问网络。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无线网络接口14和第二无线网络接口15,如WLAN1口和WLAN2口,第一无线模块11与第一无线网络接口14对应,第二无线模块12与第二无线网络接口15对应。

进一步地,第一无线模块11和第二无线模块12可以通过双芯片的方式实现,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芯片;也可以通过在单芯片上实现模拟双芯片的方法来实现,比如,仿照Wi-Fi STA和Wi-Fi P2P并发的方式虚拟出来另一个WLAN口,并通过TDD的方式实现虚拟的双芯片工作的模式;当然还可以有其它实现方式,以实际应用为准,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方案中,移动终端1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相应地,热点切换控制模块13,具体用于当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第一无线链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上述方案中,移动终端1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相应地,热点切换控制模块13,具体用于当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时,确定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上述方案中,移动终端1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链路性能、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以及链路性能;相应地,热点切换控制模块13,具体用于当第一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与第二无线链路的信号强度之差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第二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优于第一无线链路的链路性能时,确定第二无线链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上述方案中,热点切换控制模块13,具体用于控制第二无线模块12工作;相应地,第二无线模块12,还用于自动加载配置信息并进行热点扫描;当扫描到与配置信息匹配的第二无线热点时,尝试连接第二无线热点,并在连接成功后,建立第二无线链路。

在上述方案中,移动终端1还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1通过第二无线链路访问网络后,对第二无线链路的稳定性进行检测;

热点切换控制模块13,还用于当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一无线链路断开,并停止第一无线模块11工作;当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未达到预设时长,且第二无线链路出现断链现象时,控制当前网络链路由第二无线链路切换回第一无线链路;当第二无线链路保持稳定未达到预设时长,且第二无线链路未出现断链现象时,控制检测模块继续检测第二无线链路的稳定性,直到稳定性达到预设时长。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热点切换控制模块13、第一无线网络接口14和第二无线网络接口15可以设置在同一芯片中,该芯片中还可以有RF射频功能区、Sensor传感器功能区、SIM卡功能区、Camera照相机功能区等等。第一无线模块11和第二无线模块12主要通过RF射频功能区的第一无线网络接口14和第二无线网络接口1接入该芯片工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 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