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及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31248发布日期:2019-11-27 17:4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及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拍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现今的相机对焦技术,分为以下几种:

反差式对焦系统。其原理是根据焦点处画面的对比度变化,寻找对比度最大时的镜头位置,也就是准确对焦的位置。

相位检测式对焦系统。相位检测对焦比反差对焦多出一些硬件部分。包括一个分离镜头和线性传感器图像通过分离镜头分离出2个图像,然后通过线性传感器检测出两个图像之间的距离。相比反差式的需要来回多次“错过”准确焦点的位置来对焦的方式,相位式对焦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相位检测的信号来判断当前的焦点位置是靠前还是靠后。并且准确的告诉镜头驱动模块,应该将镜片向哪个方向移动。而且在准确焦点位置的时候,相位检测系统可以准确的知道当前已经处于合焦状态。不需要再重复来回移动对焦镜片组。所以在速度上会比反差式对焦快很多。

红外/激光对焦系统。通过发射红外线/激光,确定物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实现快速对焦。对焦速度快,不受光线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及终端,以解决传统对焦性能不好,对焦速度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包括:

获取镜头拍摄到待拍摄对象的预览图像,并检测所述预览图像;

在检测到所述预览图像的待拍摄对象中存在待检测对象时,确定所述待检测对象在所述待预览图像中的第一面积,并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面积对应的第一拍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记录有在不同拍摄距离下所述镜头拍摄到的样本对象在所拍摄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

根据所述第一拍摄距离对所述待拍摄对象进行对焦。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镜头拍摄到待拍摄对象的预览图像,并检测所述预览图像;

处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预览图像的待拍摄对象中存在待检测对象时,确定所述待检测对象在所述待预览图像中的第一面积,并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面积对应的第一拍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记录有在不同拍摄距离下所述镜头拍摄到的样本对象在所拍摄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拍摄距离对所述待拍摄对象进行对焦。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将不同拍摄距离下,建立在所述样本对象的预览图像合焦时,对应的所述对焦马达的位移距离的第一映射关系,通过镜头拍摄到待拍摄对象的预览图像,确定待检测对象所占所述预览图像的第一面积,进而根据第一面积得到第一拍摄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拍摄距离对所述待拍摄对象进行对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映射关系的距离快速实现对焦,不受外界影响,并且在不增加硬件的条件下,完成快速对焦,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对焦方法的步骤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对焦方法的步骤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相机对焦性能不好,对焦速度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及终端,在不增加硬件的条件下,快速完成对焦,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包括:

步骤11,获取镜头拍摄到待拍摄对象的预览图像,并检测所述预览图像;

步骤12,在检测到所述预览图像的待拍摄对象中存在待检测对象时,确定所述待检测对象在所述待预览图像中的第一面积,并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面积对应的第一拍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记录有在不同拍摄距离下所述镜头拍摄到的样本对象在所拍摄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

步骤13,根据所述第一拍摄距离对所述待拍摄对象进行对焦。

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11至步骤13中,通过将不同拍摄距离下,建立在所述样本对象的预览图像合焦时,对应的所述对焦马达的位移距离的第一映射关系,通过镜头拍摄到待拍摄对象的预览图像,确定待检测对象所占所述预览图像的第一面积,进而根据第一面积得到第一拍摄距离(步骤12),根据所述第一拍摄距离对所述待拍摄对象进行对焦(步骤13),这样相对于传统的相位检测式对焦系统的对焦性能及速度有关的问题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在对焦时,只需要与第一映射关系的数据有关,与光线无关(即光线也不太会影响对焦速度及对焦性能),也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实现快速对焦,而且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通过上述执行步骤,相对于传统的反差式对焦系统的对焦速度慢,受光线影响较大的问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能通过第一映射关系的距离快速实现对焦,不受外界影响;还有相对于传统的相位检测式对焦系统和红外/激光对焦系统增加成本的问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增加硬件的条件下,完成快速对焦,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样本对象可以为水杯,也可以是电脑,也可以是花,任何可以作为有轮廓的样本对象,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在此不一一举例。

具体的,对于水杯而言,可以将每一类型的水杯按照不同的拍摄距离进行记录在所拍摄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这样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记录有在不同拍摄距离下,收集镜头拍摄到的样本水杯在所拍摄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同理,电脑等其他样本对象,也是根据每一个类型,在不同拍摄距离下,对应收集到镜头拍摄到的样本对象在所拍摄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这样增加了拍摄对象的范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实物实现快速对焦,而且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为了能够更加快速的通过第一拍摄距离,得到对焦马达调整的位移距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对焦方法中,所述步骤13包括:

步骤131,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拍摄距离下,对应终端的对焦马达的第一位移距离,并通过所述对焦马达控制所述镜头调整所述位移距离进行对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记录有不同拍摄距离下,在所述样本对象的预览图像合焦时所述对焦马达的位移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不同拍摄距离下,建立在所述样本对象的预览图像合焦时,对应的所述对焦马达的位移距离的第二映射关系,通过镜头拍摄到待拍摄对象的预览图像,确定待检测对象所占所述待预览图像的第一面积,进而根据第一面积得到第一拍摄距离(步骤12),并从第二映射关系中找出对应所述第一拍摄距离对应的所述对焦马达的第一位移距离(步骤131),这样相对于传统的相位检测式对焦系统的对焦性能及速度有关的问题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在对焦时,只需要与第一映射关系及第二映射关系的数据有关,与光线无关(即光线也不太会影响对焦速度及对焦性能),也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实现基于人脸检测的快速对焦,而且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对焦马达的移动距离是毫米级别,位于终端内部,马达的位移前后会带动摄像头的移动位置,如果假设可以移动的位置为0位置处到正无穷的位置处,对应得到的位移距离为10毫米,则将对焦位置移动到10毫米位置处。

还有,所述对焦马达的位移位置可以指一个数字代表或者一个名称代表,任何可以代表对焦马达位移位置的方式都可以,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的对焦方法,包括:

步骤111,获取镜头拍摄到待拍摄对象的预览图像,并对所述预览图像进行人脸检测;

步骤121,在检测到所述预览图像中存在有待检测人脸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脸在所述预览图像中的第二面积,并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面积对应的第二拍摄距离,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中记录有在不同拍摄距离下,所述镜头拍摄到的样本人脸在所拍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

步骤131,根据第四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拍摄距离下,对应终端的对焦马达的第二位移距离,并通过所述对焦马达控制所述镜头调整所述位移距离进行对焦,其中所述第四映射关系中记录有不同拍摄距离下,在所述样本人脸的预览图像合焦时所述对焦马达的位移距离。

在上述步骤111至步骤131中,通过镜头拍摄到待拍摄对象的预览图像,并检测预览图像中的人脸(步骤111),确定人脸所占所述预览图像的第二面积,由于有预先拍摄多个采样人脸在拍摄的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使得人脸的面积处于与终端的镜头不同拍摄距离下形成第三映射关系,从而根据第三映射关系中的样本人脸的第二面积,确定样本人脸与终端之间的第二拍摄距离(步骤121),进而根据第四映射关系确定第二位移距离,调整所述镜头的焦距进行调焦(步骤131)。

通过上述执行步骤,相对于传统的反差式对焦系统的对焦速度慢,受光线影响较大的问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能通过第三映射关系以及第四映射关系快速实现对焦,不受外界影响;还有相对于传统的相位检测式对焦系统和红外/激光对焦系统增加成本的问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增加硬件的条件下,完成快速对焦,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面积为人脸占用的像素数量或人脸占用的像素数量在所述预览图像的整体像素中的比例。比如,预览图像中就只有人脸,则需要计算人脸所占的像素大小;再比如,预览图像中有人脸和身体,则需要计算人脸像素数量在所述预览图像的整体像素中的比例,这样可以确定人脸所占面积,方便建立第三映射关系。本发明实施例仅以像素进行说明,其他说明第二面积的方式,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在此一一举例。

对于所述拍摄距离来说,所述不同拍摄距离为样本人物(指多个样本人物,其中所述样本人物中具有对应的样本人脸)在距离所述摄像头多个预先设定的位置处进行拍摄的距离,所述预先设定的位置可以为大于0.5厘米的距离的范围的一个位置,可根据用户需求及工艺需求进行设定;所述第二拍摄距离就是样本人脸距离所述摄像头的距离,所述拍摄距离包括所述第二拍摄距离。

还有,所述面积为在不同拍摄距离下,得到的样本人脸的面积,这个和样本人脸有关系,不同的人脸得到的值不同,一般比如说在多个不同的拍摄距离内,采集多个不同的人脸,将得到的多个不同的人脸在同一拍摄距离内得到的面积,取一个平均值。

另外,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第三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包括第四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举例如下。

步骤101,在同样的条件环境以及光线强度下,要求拍摄多个样本人物,在距离所述摄像头的第二拍摄距离处进行拍摄。

步骤102,与步骤101同理,在同样的条件环境,光线强度下,要求拍摄多个样本人物,在距离所述摄像头第三拍摄距离处进行拍摄。后续的在距离所述摄像头不同的拍摄距离处进行拍摄。(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为建立足够多的样本,以提高后续对焦的精确度。)

由于每个人脸的大小不同,而且在样本人脸进行拍照时,有可能存在不同的拍照姿势,比如在拍照时,不一定都是正脸拍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对焦方法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还记录有在不同拍摄距离及拍摄角度下,所述镜头拍摄到的样本人脸在所拍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

所述步骤121包括:

步骤1211,在检测到所述预览图像中存在待检测人脸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脸的第一拍摄角度,所述拍摄角度为人脸与所述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

步骤1212,根据所述第二面积及所述第一拍摄角度,查找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确定对应于所述第二面积和第一拍摄角度的第二拍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人脸和对焦马达位移距离,分别样本人脸与镜头的不同拍摄距离下,对应建立第三映射关系及第四映射关系,并且拍摄角度也与人脸的面积在不同拍摄距离建立关系,进而通过第二面积以及第一拍摄角度,确定对焦马达的位移距离(步骤1212),调整镜头位移距离的焦距进行对焦,这样拍摄与光线无关,也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实现基于人脸检测的快速对焦,而且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人脸是人脸作为一个平面来考虑,所述人脸在预览图像上的外轮廓称为所述平面的外边缘,例如,将左脸与右脸所在的区域作为一个平面,或者将两只眼睛所在区域作为一个平面,均处于人脸所在的平面中。

还有,优选上述拍摄角度可以为所述镜头的光轴与样本人脸之间的夹角在0度到90度的范围或者180度到90度的范围,也可以为在所述0度到90度的范围或者所述180度到90度的范围内的任意一个角度值。具体为在所述样本人脸正对着终端时,所述镜头的光轴与所述样本人脸之间处于垂直状态,所述夹角为90度;在所述样本人脸仅半边脸(一个右侧脸或左侧脸)对着终端时,所述镜头的光轴与所述样本人脸之间处于平行状态,所述夹角为0或180度。

一般在所述拍摄角度还可以为所述镜头的光轴与样本人脸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范围,也还可以为在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范围的任意一个角度值,在所述样本人脸背对着终端时,对应所述样本人脸的人脸不存在时,所述夹角大于90度;在所述样本人脸侧对着终端时,对应所述样本用户的人脸的在所述预览图像上为小于半边脸,所述夹角小于180度。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对焦方法中,所述步骤1211包括:

步骤12111,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待检测人脸,并计算待检测人脸的左脸与右脸的面积大小比例,获得第一比例值;

步骤12112,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比例值对应的拍摄角度,得到所述第一拍摄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样本人脸的左脸与右脸的面积大小比例的比例值,与拍摄角度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人脸的左脸与右脸所占面积大小比例,来判断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的拍摄角度,从而得到同一样本人物在同一拍摄距离,经不同角度拍摄的不同大小的面积,避免了同一样本人物处于较远拍摄距离处正面拍摄的人脸面积,处于较近拍摄距离处侧面拍摄的人脸面积相同,从而更加精确通过左脸与右脸的面积,得到拍摄角度,进而确定在不同的拍摄角度对应的人脸面积、与拍摄距离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对焦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左脸可以为样本人脸自身的鼻子左边、嘴角左边并且处于左眼下面的区域,该区域可以在预览图像中为方形区域,也可以是圆形区域,也可以是不规则区域,具体的区域形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

同理,所述右脸可以为样本人脸自身的鼻子右边、嘴角右边并且处于右眼下面的区域,该区域也可以在预览图像中为方形区域,也可以是圆形区域,也可以是不规则区域,具体的区域形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

还有,所述第一比例值为在所述样本人脸存在所述左脸及所述右脸的至少一个半脸时,所述左脸的面积与所述右脸的面积的比例值,其中

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的比例值包括所述第一比例值,且所述比例值包括所述左脸面积等于所述右脸面积的比例值(即是1比1),所述左脸面积大于所述右脸面积的比例值(即是大于1),所述左脸面积小于所述右脸面积的比例值(即是小于1),仅有左脸面积的比例值(即是1比0)或仅有右脸面积的比例值(即是0比1)。

具体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所述左脸面积与所述右脸面积,对应的所述比例值为1比1时,说明所述样本人脸正对着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对应的所述拍摄角度为90度;

关于所述左脸面积与所述右脸面积,对应的所述比例值为0比1或所述比例值为1比0时,说明所述样本人脸以半脸侧对着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平行,对应的所述拍摄角度为180度或0度;

关于所述左脸面积与所述右脸面积,对应的所述比例值大于1或小于1时,所述拍摄角度均在0度到90度或者90度到180度的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举例如下。

步骤201,在同样的条件环境以及光线强度下,要求拍摄多个样本人物,在距离所述摄像头不同的拍摄距离处进行拍摄,通过与摄像头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具体的比如第一样本人物在第二拍摄距离处,进行正面拍摄,然后相对样本本人左侧30度(即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呈120度)进行拍摄,然后向右侧30度(即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呈30度)进行拍摄,还有向下或者向上拍摄,同理第二人在第二拍摄距离处,进行正面拍摄,然后左侧30度(即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呈120度)进行拍摄,然后向右侧30度(即与所述镜头呈的光轴30度)进行拍摄,还有向下或者向上拍摄,这样同样的方式采集完多个人物。)

步骤202,在得到多个样本人物的预览图像后,根据在某一特定拍摄距离来确定人脸的像素或者人脸占有屏幕的大小,进行分组,计算每一组人脸的平均大小,得到不同拍摄距离,不同人脸大小的平均值;

步骤203,根据所述平均值的大小,确定一个第三映射关系(比如拍摄距离为20厘米对应的人脸大小为100*100大小(大小为所述面积或像素),拍摄距离为30厘米对应的人脸大小为90*90大小,再比如拍摄距离为10厘米,人脸平均占有屏幕的比例为90%,或者比如拍摄距离为20厘米时,人脸占屏幕的比例为80%。此处的大小为人脸在照片中的像素大小);

步骤204,在终端的镜头与样本人脸之间的拍摄距离为第二拍摄距离时,对应于终端对焦马达的位移位置为第二位移距离,同理地,后续的在终端的镜头与样本人脸之间的不同距离,对应得到多个不同的终端对焦马达的位移位置,从而得到第四映射关系。

由于每个人脸的大小不同,而且在样本人脸进行拍照时,有可能存在不同的拍照姿势,比如在拍照时,不一定都是正脸拍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对焦方法中,所述步骤1211包括:

步骤12113,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待检测人脸,并计算待检测人脸的两只眼睛的面积大小比例,获得第二比例值;

步骤12114,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比例值对应的拍摄角度,得到所述第一拍摄角度,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样本人脸的两只眼睛的面积大小的比例值,与拍摄角度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人脸的两只眼睛所占面积大小比例,来判断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的拍摄角度,从而得到同一样本人物在同一拍摄距离,经不同角度拍摄的不同大小的面积,避免了同一样本人物处于较远拍摄距离处正面拍摄的人脸面积,处于较近拍摄距离处侧面拍摄的人脸面积相同,从而更加精确通过两只眼睛的面积,得到拍摄角度,进而确定在不同的拍摄角度对应的人脸面积、与拍摄距离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对焦的精确度,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两只眼睛为用户样本人脸自身的左眼睛和右眼睛;其中所述左眼睛在预览图像中为方形区域,也可以是圆形区域,也可以是不规则区域,具体的区域形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

同理,所述右眼睛在预览图像中为方形区域,也可以是圆形区域,也可以是不规则区域,具体的区域形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

还有,所述第二比例值为在所述样本人脸存在所述左眼睛及所述右眼睛的至少一个眼睛时,所述左眼睛的面积与所述右眼睛的面积的比例值;其中

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比例值包括所述第二比例值,且所述比例值包括所述左眼睛面积等于所述右眼睛面积的比例值(即是1比1),所述左眼睛面积大于所述右眼睛面积的比例值(即是大于1),所述左眼睛面积小于所述右眼睛面积的比例值(即是小于1),仅有左眼睛面积的比例值(即是1比0)或仅有右眼睛面积的比例值(即是0比1)。

具体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所述左眼睛面积与所述右眼睛面积,对应的所述比例值为1比1时,说明所述样本人脸正对着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垂直,对应的所述拍摄角度为90度;

关于所述左眼睛面积与所述右眼睛面积,对应的所述比例值为0比1或所述比例值为1比0时,说明所述样本人脸以眼睛侧对着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平行,对应的所述拍摄角度为180度或0度;

关于所述左眼睛面积与所述右眼睛面积,对应的所述比例值大于1或小于1时,所述拍摄角度均在0度到90度或者90度到180度的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场景的整个实现流程举例如下。

步骤301,开始,打开相机摄像头。

步骤302,获取到预览图像。

步骤303,分析预览图像,通过人脸检测技术,检测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步骤304,判断是否有人脸。有人脸跳至305,无人脸则继续检测,跳至303。

步骤305,计算检测到的人脸的大小。

步骤306,将步骤305计算得到的人脸大小与第三映射关系(可以将所述第三映射关系建立为一个表,存储于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就是达到某个预设的数值),得到人脸与相机直接的距离。

步骤307,将步骤306计算得到的人脸与相机之间的距离与第四映射关系((可以将所述第四映射关系建立为一个表,存储于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得到相机对焦到此距离,马达应处于的位置。

步骤308,将步骤307计算得到的马达位移位置(通过第四映射关系的得到)设置下去,实现快速对焦到人脸位置的功能。

步骤309,基于人脸检测的快速对焦完成。

相应的,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镜头拍摄到待拍摄对象的预览图像,并检测所述预览图像;

处理模块32,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预览图像的待拍摄对象中存在待检测对象时,确定所述待检测对象在所述待预览图像中的第一面积,并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面积对应的第一拍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记录有在不同拍摄距离下所述镜头拍摄到的样本对象在所拍摄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

调整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拍摄距离对所述待拍摄对象进行对焦。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调整模块33包括:

调整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拍摄距离下,对应终端的对焦马达的第一位移距离,并通过所述对焦马达控制所述镜头调整所述位移距离进行对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记录有不同拍摄距离下,在所述样本对象的预览图像合焦时所述对焦马达的位移距离。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获取模块31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镜头拍摄到待拍摄对象的预览图像,并对所述预览图像进行人脸检测。

处理子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预览图像中存在有待检测人脸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脸在所述预览图像中的第二面积,并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三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面积对应的第二拍摄距离,其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中记录有在不同拍摄距离下,所述镜头拍摄到的样本人脸在所拍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第四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拍摄距离下,对应终端的对焦马达的第二位移距离,并通过所述对焦马达控制所述镜头调整所述位移距离进行对焦,其中所述第四映射关系中记录有不同拍摄距离下,在所述样本人脸的预览图像合焦时所述对焦马达的位移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模块31获取到镜头拍摄到样本人脸的预览图像,并检测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经处理模块32确定人脸所占所述预览图像的第二面积,由于有预先拍摄多个采样人脸在拍摄预览图像中所占的面积,使得人脸的面积与终端的镜头之间在不同距离下形成的第三映射关系,从而根据第三映射关系中的样本人脸的第二面积,确定样本人脸与终端之间的第一拍摄距离,进而根据第一拍摄距离,调整模块33调整所述镜头的焦距进行调焦。

通过模块之间执行上述流程,就可以相对于传统的反差式对焦系统的对焦速度慢,受光线影响较大的问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能通过第三映射关系的距离快速实现对焦,不受外界影响;还有相对于传统的相位检测式对焦系统和红外/激光对焦系统增加成本的问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增加硬件的条件下,完成快速对焦,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第二面积为人脸占用的像素数量或人脸占用的像素数量在所述预览图像的整体像素中的比例。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第三映射关系还记录有在不同拍摄距离及拍摄角度下,所述镜头拍摄到的样本人脸在所拍摄预览图像中的面积;

所述检测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预览图像中存在待检测人脸时,确定所述待检测人脸的第一拍摄角度,所述拍摄角度为人脸与所述镜头的光轴之间的夹角;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面积及所述第一拍摄角度,查找所述第三映射关系,确定对应于所述第二面积和第一拍摄角度的第一拍摄距离。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待检测人脸,并计算待检测人脸的左脸与右脸的面积大小比例,获得第一比例值;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比例值对应的拍摄角度,得到所述第一拍摄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样本人脸的左脸与右脸的面积大小比例的比例值,与拍摄角度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的比例值包括所述第一比例值,且所述比例值包括所述左脸面积等于所述右脸面积的比例值(即是1比1),所述左脸面积大于所述右脸面积的比例值(即是大于1),所述左脸面积小于所述右脸面积的比例值(即是小于1),仅有左脸面积的比例值(即是1比0)或仅有右脸面积的比例值(即是0比1)。

具体的,对于不同比例值确定第一拍摄角度的方案如下:

第一方案:在所述待检测人脸仅存在所述第一半边脸及所述第二半边脸中的任一个半边脸时,确定所述人脸相对于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之间的第一角度;

或者,在所述待检测人脸存在所述第一半边脸及所述第二半边脸的两个半边脸时,在所述第一半边脸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二半边脸的面积时,确定所述人脸相对于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之间的第二角度;

处于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内的预设角度范围;

在所述待检测人脸存在所述第一半边脸及所述第二半边脸的两个半边脸时,在所述第一半边脸的面积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半边脸的面积时,确定所述人脸相对于拍摄所述镜头之间的第三角度,其中所述角度包括所述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处于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上述预设角度范围为终端的镜头与样本人脸之间的夹角的0度到90度的范围内。在所述样本人脸正对着终端时,所述终端的镜头与所述样本人脸之间处于平行状态,所述夹角为0度;在所述样本人脸仅半边脸(一个右侧脸或左侧脸)对着终端时,所述终端的镜头与所述样本人脸之间处于垂直状态,所述夹角为90度。

一般在所述预设角度范围在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范围内时,为所述样本用户的人脸的在所述终端上为小于半边脸,所述夹角大于90度;在所述样本人脸的人脸不存在时,所述夹角为180度。

其中,上述第一角度为0或180度,上述第二角度为90度,上述第三角度在0度到90度的范围内,或者在90度到180度的范围内,上述第一拍摄角度包括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及第三角度。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的待检测人脸,并计算待检测人脸的两只眼睛的面积大小比例,获得第二比例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比例值对应的拍摄角度,得到所述第一拍摄角度,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样本人脸的两只眼睛的面积大小的比例值,与拍摄角度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中的比例值包括所述第二比例值,且所述比例值包括所述左眼睛面积等于所述右眼睛面积的比例值(即是1比1),所述左眼睛面积大于所述右眼睛面积的比例值(即是大于1),所述左眼睛面积小于所述右眼睛面积的比例值(即是小于1),仅有左眼睛面积的比例值(即是1比0)或仅有右眼睛面积的比例值(即是0比1)。

具体的,对于不同比例值确定第一拍摄角度的方案如下:

第二方案:在所述待检测人脸仅存在所述第一眼睛及所述第二眼睛中的任一个眼睛时,确定所述人脸相对于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之间的第四角度;或者

在所述待检测人脸存在所述第一眼睛及所述第二眼睛的两个眼睛时,在所述第一眼睛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二眼睛的面积时,确定所述人脸相对于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之间的第五角度;

处于所述第四角度及所述第五角度范围内的预设角度范围。

在所述第一眼睛的面积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眼睛的面积时,确定所述人脸相对于拍摄所述镜头之间的第六角度,其中所述角度包括所述第六角度,所述第六角度处于所述第四角度与所述第五角度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上述预设角度范围为终端的镜头与样本人脸之间的夹角的0度到90度的范围内。在所述样本人脸正对着终端时,所述终端的镜头与所述样本人脸之间处于平行状态,所述夹角为0度;在所述样本人脸仅半边脸(一个右侧脸或左侧脸)对着终端时,所述终端的镜头与所述样本人脸之间处于垂直状态,所述夹角为90度。

一般在所述预设角度范围在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范围内时,为所述样本用户的人脸的在所述终端上为小于半边脸,所述夹角大于90度;在所述样本人脸的人脸不存在时,所述夹角为180度。

其中,上述第四角度为0或180度,上述第五角度为90度,上述第六角度在0度到90度的范围内,或者在90度到180度的范围内,上述第一拍摄角度包括第四角度、第五角度及第六角度。

本发明的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是计算机(如平板电脑),也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相机,或者任何具有镜头及调整所述镜头焦距的对焦马达,并且可以应用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终端的对焦方法的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终端是应用上述终端的对焦方法的终端,则上述终端的对焦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终端,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