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网络、业务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199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网络、业务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网络、业务接入方法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超过100%的年增长率,无线通信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面对巨大的用户需求,移动通信产业开始了新一轮技术创新研究,即开展第五代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研发。

目前,针对第五代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组网的具体方法或具体方案尚未检索到相关研究成果。业界当前仅勾画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愿景和相应的技术需求,但并未给出针对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具体组网方案。

从目前的业界对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力预期的情况分析,未来移动通信网络需要解决大量用户接入、低移动速率且高传输速率需求用户的服务等问题,这需要更高网络能力支持。超密集组网概念的提出,拟通过部署大量小型化基站的方式,通过尽可能少量的频谱资源承载尽可能多的业务流量。在目前,超密集组网的研究处于技术概念和理论分析阶段,尚无明确的多类型基站共同组网的具体技术方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第五代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组网的方面,缺乏合理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网络、业务接入方法方法及相关装置,用以解决第五代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中多类型基站如何共同组网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包括主基站、归属于主基站的辅基站、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核心网;所述第一终端为辅基站覆盖范围内且驻留在所述辅基站归属的主基站的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除所述第一终端之外的驻留在主基站的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驻留的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的交互,并与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辅基站进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终端驻留的主基站和/或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辅基站与所述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并通过所述主基站与所述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

较佳地,所述主基站通过有线连接与所述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辅基站通过无线连接与所述辅基站归属的主基站进行信息交互,或者,所述辅基站通过无线连接与所述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

较佳地,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驻留的主基站采用低频频谱资源进行控制面信息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所属的辅基站采用高频频谱资源进行用户面信息交互;

所述主基站之间、所述主基站和所述辅基站之间采用低频频谱资源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辅基站之间采用高频频谱资源进行信息交互。

较佳地,所述主基站为宏基站或微基站;所述辅基站为小站或包括多个小站的虚拟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向第一主基站发送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主基站为所述终端驻留的主基站;

所述终端至少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的目标辅基站返回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确 定出所述目标辅基站,并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

所述终端至少根据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终端向驻留的主基站发送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终端对接收到的N个基站的广播信号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主基站;所述N个基站为主基站,或者,所述N个基站为主基站和辅基站;N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主基站建立控制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

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接入业务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

较佳地,所述终端至少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的目标辅基站返回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目标辅基站返回的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和所述第一主基站返回的第二业务响应消息;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主基站确定的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

所述终端至少根据所述目标辅基站返回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中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的标识信息相同的情况下,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第一主基站为宏基站或微基站;所述目标辅基站为包括多个小站的虚拟基站;

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通信链路,包括:

所述终端与所述虚拟基站中的小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主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确定目标辅基站;所述目标辅基站为所述第一主基站的辅基站;

所述第一主基站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第一主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主基站与所述终端建立控制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主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主基站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主基站为所述终端切换后接入的主基站;

所述第一主基站向根据所述第二主基站的标识信息向所述第二主基站发送询问消息,以确定所述第二主基站是否允许所述终端切换;

所述第一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二主基站根据所述询问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并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确定所述第二主基站允许所述终端切换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返回切换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切换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较佳地,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

所述第一主基站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接入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目标辅基 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

较佳地,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确定目标辅基站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主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响应消息;所述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主基站确定的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主基站的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发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发送的;

所述辅基站根据所述指示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与所述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第一主基站的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发送的指示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发送的询问消息;所述询问消息用于使所述辅基站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终端的待接入业务接入;

所述辅基站根据所述询问消息向所述第一主基站返回应答消息,以使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应答消息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指示消息。

较佳地,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

所述询问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接入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主基站发送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主基站为所述终端驻留的主基站;

接收模块,用于至少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的目标辅基站返回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 确定出所述目标辅基站,并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

处理模块,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对接收到的N个基站的广播信号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主基站;所述N个基站为主基站,或者,所述N个基站为主基站和辅基站;N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与所述第一主基站建立控制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

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接入业务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目标辅基站返回的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和所述第一主基站返回的第二业务响应消息;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主基站确定的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中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的标识信息相同的情况下,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第一主基站为宏基站或微基站;所述目标辅基站为包括多个小站的虚拟基站;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与所述虚拟基站中的小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基站,该主基站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确定目标辅基站;所述目标辅基站为所述第一主基站的辅基站;

指示模块,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与所述终端建立控制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接收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主基站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主基站为所述终端切换后接入的主基站;

向根据所述第二主基站的标识信息向所述第二主基站发送询问消息,以确定所述第二主基站是否允许所述终端切换;

接收所述第二主基站根据所述询问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并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确定所述第二主基站允许所述终端切换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返回切换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切换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较佳地,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

所述指示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接入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

较佳地,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响应消息;所述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主基站确定的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基站,该辅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发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发送的;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与所述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发送的询问消息;所述询问消息用于使所述辅基站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终端的待接入业务接入;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询问消息向所述第一主基站返回应答消息,以使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应答消息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指示消息。

较佳地,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

所述询问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接入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的。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信网络,该通信网络包括主基站、归属于主基站的辅基站、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核心网;第一终端为辅基站覆盖范围内且驻留在辅基站归属的主基站的终端;第二终端为驻留在主基站除第一终端之外的终端;第一终端与第一终端驻留的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的交互,并与第一终端所属的辅基站进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第一终端通过第一终端驻留的主基站和/或第一终端所属的辅基站与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第二终端与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并通过主基站与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本发明实施例兼顾组网规模,明确了多类型基站(主基站和辅基站)共同组网的技术方案;通过引入辅基站,解决了大量用户接入需要更高网络能力支持的技术问题;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与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的交互,并与辅基站进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从而实现了控制面链路与用户面链路的分离, 建立了终端与无线侧接入设备(各类型基站)之间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信息的传输途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空间层级与通信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控制面/用户面无线链路构建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种类基站使用频率规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宏基站建立控制面链路的信令流程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宏基站建立控制面链路的信令流程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速率传输业务接入宏基站的信令流程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速率传输业务接入微基站的信令流程图;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速率传输业务接入宏基站的信令流程图;

图7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速率传输业务接入微基站的信令流程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宏基站间切换的信令流程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基站间切换的信令流程图;

图9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宏基站到微基站切换的信令流程图;

图9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基站到宏基站切换的信令流程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在不同基站类型间获取服务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的架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中包括主基站101、归属于主基站的辅基站102、第一终端1031和第二终端1032、核心网10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网络可包括多个主基站,多个归属于主基站的辅基站、多个终端,图1仅为一种示例图。

如图1所示,第一终端1031为辅基站102覆盖范围内且驻留在所述辅基站102归属的主基站101的终端。第一终端1031与主基站101进行控制面信息的交互,并与第一终端所属的辅基站102进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第一终端1031可以通过主基站101与核心网104进行信息交互,也可以通过辅基站102与核心网104进行信息交互,或者,也可以通过主基站101和辅基站102与核心网104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终端1032为驻留在主基站101的另一终端,第二终端1032与主基站101进行控制面信息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并通过主基站101与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兼顾组网规模,明确了多类型基站(主基站和辅基站)共同组网的技术方案;通过引入辅基站,解决了大量用户接入需要更高网络能力支持的技术问题;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与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的交互,并与辅基站进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从而实现了控制面链路与用户面链路的分 离,建立了终端与无线侧接入设备(各类型基站)之间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信息的传输途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面是指主要承载了基站与用户之间的链接控制的相关指令信息、相关信息的交互过程及内容;用户面是指用户数据业务信息、相关信息的交互过程及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基站为宏基站或微基站;所述辅基站为小站或包括多个小站的虚拟基站。其中,宏基站、微基站、小站、虚拟基站(统称为网元)均可与终端建立通信链路,网元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消息后,可以对该消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也可以将该消息发送给其他网元,或者,也可以根据该消息向核心网传输数据。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空间层级与通信关系示意图。具体地,如图2所示,宏基站和微基站均可通过有线连接与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小站可通过无线连接与该小站归属的宏基站或微基站进行信息交互,鉴于易于部署的需求,小站也可以通过无线连接与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

例如,以网页浏览或视频交互为例对终端业务数据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终端的业务数据请求到达网元后,网元需要将业务数据请求转发至核心网。核心网根据业务数据请求获取到终端所需的业务数据后,再通过网元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终端。在此过程中,网元向核心网传输终端的业务数据请求的链路为回传链路。进一步地,回传链路可以分为有线回传链路(也称有线回传)和无线回传链路(也称无线回传);具体地,有线回传是指链路通过线缆或光纤组成,无线回传是指链路由指定频率和带宽的频率资源承载。

下面分别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宏基站、微基站、小站和虚拟基站的功能进行具体介绍。

(1)宏基站:主要用于解决大区域覆盖的组网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宏基站需要处理的驻留终端的个数更多。同时,考虑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对无线频率的要求,宏基站还负责大量用户的控制面(即控制指令)信息的 交互。

(2)微基站:主要用于解决局部区域覆盖的组网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小站的引入,微基站还可同时协助宏基站解决部分覆盖的需求。

(3)小站: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站是相对已有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类型以外的新型基站形态。尽管在LTE-Advanced相关研究中出现小站的基本思想,但关于小站的定义范畴一直在演进和更新。目前,小站涵盖了家庭基站(Famtocell)、皮站(ITU中对应pico cell,专门用于热点区),其定义转向于对覆盖距离的限制。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小站的覆盖区域一般认定为大约几十米半径,主要用于解决热点区域的网络容量需求。而且,小站部署所需的条件与宏基站和微基站也存在着较大区别,其一般采用一体化基站设计,并且简化了很多基站部件。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小站还可以采用更进一步的灵活部署。仅需提供普通电源,一般采用无线回传的方式将终端的业务数据发送至宏基站或微基站,再由宏基站或微基站的有线回传链路传送至核心网。或者,小站也可以通过无线回传直接接入核心网网关实现数据向核心网的回传。

此外,考虑到未来用户的高速率数据传输业务对无线资源宽带的需求,以及移动通信频谱资源连续大带宽在低频频谱的短缺状况,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可以将终端的控制面信息与宏基站或微基站建立通信链路,而将终端进行高速率数据业务传输时的无线数据链路通过与小站建立无线连接实现。

(4)虚拟基站:针对于小站之间的通信,由不同的小站间的通信关系进一步区分为集中式无线网络(C-RAN)和分布式无线网络(D-RAN)。考虑到小站的覆盖区域约几十米半径的范围,终端在业务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可能会穿越多个相邻小站的覆盖区域,因此,为减少终端的切换频率,可以将相邻的若干个小站分为一组,在网络侧统一标记为一个虚拟基站。对于终端来说,其仅能感知到该虚拟基站,而无法区分当前提供业务服务的小站,从而减少了终端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若干个小站联合组建为一个虚拟基站之后,终端仅能识别该虚拟基站的标识,并进行接入和业务数据传输。同时,网络中也将存在并未组建虚拟基站的小站,这样的小站仍然会被终端识别为独立的基站。因此,网络中虚拟基站和未组建为虚拟基站的小站均会被终端识别为独立的基站。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控制面/用户面无线链路构建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控制面信息与用户面信息进行了分离。

对于网络中存在的宏基站、微基站、小站/虚拟基站的多层无线网络,终端需要选择其接入的网络层。因此,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在此方面更为复杂。由于小站部署的随意性较大,网络拓扑结构变化相对频繁,且难以保证广域内小站覆盖的连续性,因此用户单纯依靠小站解决全部通信需求并不现实。同时,受限于有限的频谱资源,为解决用户高速率大带宽数据业务应用需求,需要建立短距离的、使用较大频率带宽的基站满足用户的这类业务需求。

考虑到上述实际问题,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提出了将控制面信息与用户面信息分离的思想,也就是说,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中引入并实现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分离。进一步地,为保证用户全时在线,控制面链路需建立在宏基站或微基站层面,这两种基站具有相对稳定的拓扑结构,并配备相对较低的频率以实现广域的无线信号覆盖。同时,为应对高速率大带宽业务,针对这类用户,其用户面建立在小站/虚拟基站层面。小站/虚拟基站通过无线链路接收宏基站及微基站的业务接入许可控制,直接与授权进行业务传输接入的特定用户建立用户面数据链路,实现用户业务数据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存在直接与宏基站或微基站建立用户面链接的情况,这类情况对应的用户业务一般属于非高速率大带宽业务,或其用户移动速度过高超出了小站/虚拟基站可承受范围的,或用户终端不在小站/虚拟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等情况。此外,对于小站之间,由于小站间引入C-RAN及D-RAN组网方式,容许小站间通信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因此,小站间的数据通信链路上也将承载与小站建立用户面链接的用户的数据。

针对未来终端高速率传输业务需求的特殊性,本发明实施例结合频段传播特征,提出了一种高低频率组网使用的分配方式。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种类基站使用频率规划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主基站(宏基站或微基站)之间、主基站和辅基站(虚拟小站或小站)之间采用低频频谱资源进行信息交互;辅基站之间采用高频频谱资源进行信息交互。

具体地,低频频谱资源的主要优势在于良好的传播特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要将低频频谱资源用于用户与宏基站、用户与微基站的控制面链路和用户面链路。同时,小站与宏基站、微基站的空间距离较远,小站与宏基站和微基站的回传链路同样需要依靠低频频谱资源承载。此外,对于部分低速率数据业务用户,以及高移动性用户其用户面链接也将依靠低频频谱。

高频频谱资源的主要优势在于连续大带宽,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将高频段传输距离短的劣势转化,主要将高频段资源用于小站间通信、小站与用户之间的用户面链路。这些链路的传输距离短,并且高频段衰落大的特征使得在小站间存在更多的频率复用的可能。此外,由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将引入大量的终端间通信(D2D),这类短距离通信也将使用高频频谱资源。

关于同频干扰:由于高频、低频在网络整体规划中为泛指的较大频率范围,因此,在具体组网中可以优先考虑分别在高频频段内和低频频段内使用不同的频段/载波对不同层网络/不同种类链路组网使用。当频率资源紧张时,同频组网将在上图中低频传输链路间、高频传输链路间出现同频干扰风险。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信网络,该通信网络包括主基站、归属于主基站的辅基站、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核心网;第一终端为辅基站覆盖范围内且驻留在辅基站归属的主基站的终端;第二终端为驻留在主基站除第一终端之外的终端;第一终端与第一终端驻留的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的交互,并与第一终端所属的辅基站进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第一终端通过第一终端驻留的主基站和/或第一终端所属的辅基站与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第二终端与主基 站进行控制面信息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并通过主基站与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中兼顾组网规模,明确了多类型基站(主基站和辅基站)共同组网的技术方案;通过引入辅基站,解决了大量用户接入需要更高网络能力支持的技术问题;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与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的交互,并与辅基站进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从而实现了控制面链路与用户面链路的分离,建立了终端与无线侧接入设备(各类型基站)之间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信息的传输途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接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网络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接入方法涉及到终端、主基站与辅基站之间的数据交互,下面分别基于终端、主基站与辅基站的角度对该业务接入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基于终端的角度,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终端向第一主基站发送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主基站为所述终端驻留的主基站;

步骤502,所述终端至少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的目标辅基站返回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确定出所述目标辅基站,并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

步骤503,所述终端至少根据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501之前,终端对接收到的N个基站的广播信号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第一主基站,并与第一主基站建立控制面信息的通信链路;其中,N个基站可以均为主基站,或者,N个基站可以为主基站和辅基站;N为正整数。如图6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宏基站建立控制面链路的信令流程图,如图6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与微基站建立控制面链路的信令流程图。

具体地,终端可通过对N个基站的导频信号的强度进行检测,并根据导频信号的强度确定出第一主基站,或者,终端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驻留选择原则确定第一主基站。

在步骤501中,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是第一主基站根据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接入业务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根据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其中,终端的状态信息是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定位信息得到的。

可选地,在步骤502中,终端接收到目标辅基站返回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和第一主基站返回的第二业务响应消息。其中,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一主基站确定的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相应地,在步骤503中,终端确定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中的标识信息和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的标识信息相同的情况下,与目标辅基站建立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速率传输业务接入宏基站的信令流程图,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速率传输业务接入微基站的信令流程图,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速率传输业务接入宏基站的信令流程图,图7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速率传输业务接入微基站的信令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中可携带有第一主基站的标识信息,以确保终端可通过第一主基站的标识信息,识别出该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是对其发送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的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主基站可以为宏基站或微基站;目标辅基站可以为包括多个小站的虚拟基站;此时,终端可以与虚拟基站中的小站建立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相应地,图8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主基站的角度,该方法包括:

步骤801,第一主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

步骤802,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确定目标辅基站;所述目标辅基站为所述第一主基站的辅基站;

步骤803,所述第一主基站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801之前,第一主基站首先与终端建立控制面信息的通信链路,具体过程可参照图6a和图6b。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主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主基站的标识信息;第二主基站为终端确定切换的主基站;第一主基站向根据第二主基站的标识信息向第二主基站发送询问消息,以确定第二主基站是否允许终端切换;第一主基站接收第二主基站根据询问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并根据应答消息确定第二主基站允许终端切换的情况下,向终端返回切换响应消息,以使终端切换到第二主基站。

也就是说,终端确定出第一主基站,并驻留在第一主基站后,为保证能够始终驻留在基站中,终端需要定期触发小区重选流程,检测宏基站、微基站、小站/虚拟基站的广播信号。若当前驻留基站(第一主基站)已不适合终端驻留,则会触发终端的小区重选流程,并选择在其它基站(第二主基站)完成用户驻留。具体地,终端向第一主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第一主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消息后,根据第二主基站的标识信息向第二主基站发送询问消息,以确定第二主基站是否允许终端切换;第一主基站接收到第二主基站根据询问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后,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确定第二主基站允许终端切换的情况下,向终端返回切换响应消息,以使终端切换到第二主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存在宏基站、微基站的多层网络,因此小区重选存在宏基站间、微基站间、宏基站到微基站、微基站到宏基站的差异。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宏基站间切换的信令流程图,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基站间切换的信令流程图,图9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宏基站到微基站切换的信令流 程图,图9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基站到宏基站切换的信令流程图。

此外,由于小站/虚拟基站不存在连续覆盖的组网要求,相对而言难以应对用户位置快速变化等的驻留要求,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驻留过程中不考虑小站/虚拟基站。

在步骤801中,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第一主基站根据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接入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根据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指示目标辅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终端的状态信息是第一主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定位信息得到的。

在步骤802中,第一主基站根据业务接入请求消息,确定目标辅基站之后,还包括:第一主基站向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响应消息;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一主基站确定的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

相应地,图10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业务接入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基于辅基站的角度,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1,第一主基站的辅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发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发送的;

步骤1002,所述辅基站根据所述指示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与所述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在步骤1001之前,还包括:辅基站接收第一主基站发送的询问消息,该询问消息用于使辅基站确定是否允许终端的待接入业务接入;辅基站根据询问消息向第一主基站返回应答消息,以使第一主基站根据应答消息向辅基站发送指示消息。

在步骤1001中,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相应地,询问消息是第一主基站根据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待接入为高传输速率 业务,且,根据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向辅基站发送的;终端的状态信息是第一主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定位信息得到的。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在不同基站类型间获取服务的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1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流程做进一步的解释。

步骤1101,终端对接收到的多个基站的广播信息进行检测;

步骤1102,终端根据广播信息确定是否检测到可驻留的微基站,若否,则执行步骤1103;若是,则执行步骤1104;

步骤1103,终端根据广播信息确定是否检测到可驻留的宏基站,若否,则执行步骤1107;若是,则执行步骤1104;

步骤1104,终端完成驻留后,判断是否存在正在进行的业务,若否,则执行步骤1108;若是,则执行步骤1105;

步骤1105,终端判断是否达到切换/COMP触发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1107;若是,则执行步骤1106;

步骤1106,终端执行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切换/COMP;

步骤1107,终端判断是否达到检测周期,若否,则等待下一个检测周期;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1101;

步骤1108,终端判断是否满足小区重选的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1110;若是,则执行步骤1109;

步骤1109,终端执行控制面小区重选,并执行步骤1107;

步骤1110,在终端向驻留的基站(即服务站)发起业务请求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111,否则,执行步骤1107;

步骤1111,服务站对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进行判断,若该业务请求为高速率传输业务,则执行步骤1114,否则,执行步骤1112;

步骤1112,服务站根据可用资源的情况,向终端返回响应消息;终端根据响应消息进行判断,若确定服务站具有足够的可用资源,则执行步骤1113,否则,执行步骤1117;

步骤1113,终端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均接入服务站(宏基站或微基站),并执行步骤1107;

步骤1114,服务器站判断终端是否处于高速度移动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1115,否则,执行步骤1117;

步骤1115,服务站根据可用资源的情况,向终端返回响应消息;终端根据响应消息进行判断,若确定服务站具有足够的可用资源,则执行步骤1116,否则,执行步骤1107;

步骤1116,终端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均接入服务站(宏基站或微基站),并执行步骤1107;

步骤1117,服务器站检测是否存在可用的虚拟基站或小站,若是,则执行步骤1118,否则,执行步骤1107;

步骤1118,终端的控制面接入服务站(宏基站或微基站),用户面接入虚拟基站或小站,并执行步骤1107。

针对上述方法流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主基站、辅基站,其具体内容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

发送模块1201,用于向第一主基站发送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主基站为所述终端驻留的主基站;

接收模块1202,用于至少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的目标辅基站返回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确定出所述目标辅基站,并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

处理模块1203,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1202还用于:

对接收到的N个基站的广播信号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主基站;所述N个基站为主基站,或者,所述N个基站为主基站和辅基站;N为 正整数;

所述处理模块1203还用于:

与所述第一主基站建立控制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

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接入业务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发送的。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1202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目标辅基站返回的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和所述第一主基站返回的第二业务响应消息;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主基站确定的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1203具体用于: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中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的标识信息相同的情况下,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第一主基站为宏基站或微基站;所述目标辅基站为包括多个小站的虚拟基站;

所述处理模块1203具体用于:

与所述虚拟基站中的小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主基站包括:

收发模块13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

处理模块1302,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确定目标辅基站;所述目标辅基站为所述第一主基站的辅基站;

指示模块1303,用于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与所述目标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 链路。

较佳地,所述处理模块1302还用于:

与所述终端建立控制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

接收终端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二主基站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主基站为所述终端切换后接入的主基站;

向根据所述第二主基站的标识信息向所述第二主基站发送询问消息,以确定所述第二主基站是否允许所述终端切换;

接收所述第二主基站根据所述询问消息返回的应答消息,并根据所述应答消息确定所述第二主基站允许所述终端切换的情况下,向所述终端返回切换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切换到所述第二主基站。

较佳地,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

所述指示模块130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接入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目标辅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

较佳地,所述收发模块1301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业务响应消息;所述第二业务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主基站确定的所述目标辅基站的标识信息。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辅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140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发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终端发送的待接入业务的业务接入请求消息发送的;

发送模块1402,用于根据所述指示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响应消息,以使所述终端与所述辅基站建立所述待接入业务的用户面信息的通信链路。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1401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主基站发送的询问消息;所述询问消息用于使所述辅基站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终端的待接入业务接入;

所述发送模块1402还用于:

根据所述询问消息向所述第一主基站返回应答消息,以使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应答消息向所述辅基站发送指示消息。

较佳地,所述业务接入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

所述询问消息是所述第一主基站根据所述待接入业务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待接入为高传输速率业务,且,确定所述终端处于低移动速度的情况下,向所述辅基站发送的。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信网络,该通信网络包括主基站、归属于主基站的辅基站、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核心网;第一终端为辅基站覆盖范围内且驻留在辅基站归属的主基站的终端;第二终端为驻留在主基站除第一终端之外的终端;第一终端与第一终端驻留的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的交互,并与第一终端所属的辅基站进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第一终端通过第一终端驻留的主基站和/或第一终端所属的辅基站与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第二终端与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并通过主基站与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本发明实施例中兼顾组网规模,明确了多类型基站(主基站和辅基站)共同组网的技术方案;通过引入辅基站,解决了大量用户接入需要更高网络能力支持的技术问题;且,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可与主基站进行控制面信息的交互,并与辅基站进行用户面信息的交互,从而实现了控制面链路与用户面链路的分离,建立了终端与无线侧接入设备(各类型基站)之间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信息的传输途径。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 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