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板双屏智能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9901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板双屏智能手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

本发明涉及手机。



背景技术:

手机已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产品,功能繁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手机的应用软件越来越丰富,人们在使用手机时经常会同时运行多个应用软件,但是显示屏只能显示操作一个应用,必须进行切换才能显示操作后台运行的应用,操作使用都不方便。而且现在的大屏智能手机在待机状态下息屏没有显示,用户不能随时便捷的看到时间、未读消息、未接电话及应用软件推送消息等更新信息,需点亮显示屏才能看到相关信息内容,使用极为不便,增加了不必要的操作和点亮显示屏的次数和时间,即麻烦又增加耗电。而且现在智能手机的外观和使用体验都大同小异,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市场需要一款能带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的手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1是:人们在使用手机时经常会同时运行多个应用软件,但是显示屏只能显示操作一个应用,必须进行切换才能显示操作后台运行的应用软件,操作使用都不方便。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2是:现在的智能手机在待机息屏状态下没有时间、未接电话、未读消息及应用软件推送消息等更新信息显示,用户不能随时便捷的掌握相关更新信息,需点亮显示屏才能看到相关信息内容,增加了不必要的操作和点亮显示屏的时间和次数,增加了耗电,而且使用极为不便。而且现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体验和外观都大同小异,差别不大,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市场需要一款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新手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手机上设置主显示屏2和副显示屏3两块显示屏,按键利用手机屏内虚拟键。通过信号识别控制单元控制主显示屏2和副显示屏3的显示切换及副显示屏3的功能切换。在手机主显示屏显示操作一个应用时,副显示屏3可同时显示操作另一个不同的应用,无需切换即可同时在主显示屏2和副显示屏3上同时显示操作两个不同的应用,实现多任务同时运行操作。在主显示屏2息屏时,副显示屏3也可对运行的应用软件进行便捷操作。通过信号识别控制单元控制的控制,在手机待机主显示屏2息屏状态下副显示屏3恒亮直接显示出时间、未读信息、未接电话及应用软件推送消息等更新信息内容。根据手机运行的状态副显示屏3可切换实现手机对运行的应用软件进行便捷操作的功能、状态栏显示功能、信息显示功能、接听及回拨电话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双屏设计,在手机使用主显示屏2显示操作一个应用时,副显示屏3可同时显示操作另一个不同的应用,主显示屏无需切换用户即可同时看到两个应用软件的运行并进行操作,实现多任务同时显示操作,使用更方便。在手机待机主显示屏息屏时,副显示屏3恒亮直接显示出更新信息内容,用户无需对手机进行任何操作即可随时便捷的看到相关更新信息内容,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和点亮主显示屏的次数和时间,使用更方便省电。通过副显示屏3的切换实现对运行的应用软件进行便捷操作的功能、状态栏显示功能、信息显示功能、接听及回拨电话的功能,

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次数和主显示屏点亮的次数和时间,减少耗电,使用更便捷。虽然增加了一个副显示屏,但是大大减少了主显示屏的点亮时间,总耗电并不增加。与现在的直板大屏智能手机相比,操作的便捷性和外观有极大提高,带给用户全新的使用体验,更能够吸引用户的购买欲望。

附图说明

图1是设计图。

图2是实施例1手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手机多任务运行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手机待机状态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手机待机副显示屏3接听电话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手机待机副显示屏3显示运行应用软件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手机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手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手机多任务运行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手机待机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手机待机副显示屏3接听电话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手机待机副显示屏3显示运行应用软件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3手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3手机多任务运行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3手机待机状态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3手机待机副显示屏3接听电话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3手机待机副显示屏3显示运行应用软件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4立体图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志名称为。

1手机本体,2主显示屏,3副显示屏。

3-1副显示屏3显示状态栏界面示意,3-2副显示屏3恒亮显示信息界面示意,3-3副显示屏3显示接听电话界面示意,3-4副显示屏3显示操作应用软件界面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图7,一种直板双屏智能手机,包括主显示屏2,副显示屏3,手机本体1。主显示屏2和副显示屏3均为触摸显示屏。手机本体1至少包括含有信号识别控制单元的手机主板。主显示屏2和副显示屏3在同在手机正面,副显示屏3在主显示屏2下面。按键是手机屏内虚拟键。信号识别控制单元与主显示屏2及副显示屏3相连接,识别主显示屏2及副显示屏3发出的信号并向屏2屏3发出指令传输信息。

在手机待机主显示屏2息屏状态下,副显示屏3恒亮,显示信息3-2界面,参见图4。对手机进行操作,信号识别控制单元识别手机被操作信号,向主显示屏2发出唤醒指令,主显示屏2点亮,同时向副显示屏3发出切换指令,副显示屏3从3-2界面切换成状态栏显示3-1界面,参见图2,即可对手机进行正常操作。此时副显示屏3是手机状态栏,主显示屏2最上端没有了状态栏显示,主显示屏2显示面积更大。如果需要进行多任务操作,向下滑动副显示屏3,信号识别控制单元识别手势信号,向副显示屏3发出切换指令,副显示屏3从3-1界面切换成3-4应用软件运行界面,参见图3,副显示屏3即显示操作预先设定的应用软件,实现多任务同时显示操作。

向上滑动副显示屏3,信号识别控制单元识别手势信号,向副显示屏3发出切换指令,副显示屏3从3-4多任务界面切换成状态栏3-,1界面,参见图2。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控制,在手机待机,主显示屏2息屏状态下,副显示屏3具有对运行的应用软件进行便捷操作的功能,参见图6。在手机待机主显示屏2息屏状态下,副显示屏3恒亮,显示信息3-2界面,参见图4。操作副显示屏3,点击预先设定的应用软件,即可在副显示屏3上对运行的应用软件进行便捷操作。在听歌的时候可以显示歌词切换歌曲,可以直接回拨未接电话,可以通过副显示屏3唤醒后台运行的应用软件,直接点亮屏2进入相关操作。极大的增加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给用户全新的使用体验。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控制,可以在副显示屏3上实现更多的便捷操作功能,而不需要点亮主显示屏2,即省电,更方便使用操作。

手机使用结束,操作手机,主显示屏2息屏,信号识别控制单元识别主显示屏2息屏信号,向副显示屏3发出切换指令,副显示屏3切换成信息显示恒亮3-2界面,手机进入待机状态,参见图4。接收到更新信息即时在副显示屏3上显示信息内容,用户无需对手机进行任何操作,即可在副显示屏3上随时便捷的看到时间、未读消息、未接电话及应用软件推送消息等更新信息内容,使用更便捷。

在手机待机,主显示屏2息屏,副显示屏3显示3-2界面或是3-4界面状态下,当有来电时,信号识别控制单元识别有来电信号,向副显示屏3发出切换指令,副显示屏3从3-2界面或是3-4界面切换成3-3界面电话接听显示,参见图5,操作屏3,即可接听电话,副显示屏3显示通话时间等信息,主显示屏2并不点亮,可节省电力。也可以不操作副显示屏3,直接按下手机侧键接听电话,副显示屏3显示通话时间等信息,主显示屏2并不点亮。通话结束,挂断电话,结束手机操作,信号识别控制单元识别手机结束操作信号,向副显示屏3发出切换指令,副显示屏3切换成信息显示恒亮3-2界面或是3-4界面。若通话结束后需继续使用手机,操作手机即点亮屏2,参见图2,可继续进行手机操作。若有未接电话,未接电话号码显示在副显示屏3上,可直接回拨电话。

为了省电或者晚上需要关闭副显示屏3的恒亮显示功能,可以通过软件控制设置时间段控制副显示屏3自动启闭。也可以手动直接启闭副显示屏3的恒亮显示功能。

在手机待机主显示屏2、副显示屏3息屏状态时,当有来电时,信号识别控制单元识别有来电信号,向副显示屏3发出唤醒指令,副显示屏3显示3-3界面,参见图5,操作副显示屏3或是按下手机侧键即可接听电话,主显示屏2不点亮。通话结束,对手机进行操作,信号识别控制单元识别手机结束操作信号,向副显示屏3发出息屏指令,副显示屏3息屏。手机待机关闭副显示屏3的恒亮显示功能不影响手机的正常接听电话。

在手机待机主显示屏2、副显示屏3息屏状态时,操作手机,信号识别控制单元识别手机被操作信号,向主显示屏2发出唤醒指令,主显示屏2点亮,同时向副显示屏3发出唤醒指令,副显示屏3显示状态栏3-1界面,手机即可进行操作。使用结束,对手机进行操作,信号识别控制单元识别结束操作信号,向主显示屏2发出息屏指令,主显示屏2息屏,同时向副显示屏3发出息屏指令,副显示屏3息屏。待机关闭副显示屏3的恒亮显示功能不影响手机的正常操作。

实施例2,参见图8-图1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副显示屏3设置在手机上部,按键是手机屏外按键。其他技术实施方式与[0029]-[0037]条所述相同,这里不在赘述。

实施例3,参见图13-图1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副显示屏3设置在手机上部。其他技术实施方式与[0029]-[0037]条所述相同,这里不在赘述。

实施例4,参见图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手机下部进行造型变形,将手机正面下部做成斜面,在所述斜面设置副显示屏3。其他技术实施方式与[0029]-[0037]条所述相同,这里不在赘述。

状态栏是指手机显示屏最上端的一栏表示手机各种信息的通知图标,例如网络连接信号、信号强度、电池电量、时间、蓝牙、wifi、信号、下载提醒、情景模式等图标及各种应用软件图标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对本发明所做的变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