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装置以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065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终端装置以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以及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4年5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105257号来主张优先权,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作“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LTE)”或“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进的通用无线电接入):EUTRA”)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受到研讨。在LTE中,也将基站装置(基站)称作eNodeB(evolved NodeB(演进型NodeB)),将终端装置(移动站、移动站装置、终端)称作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LTE是蜂窝状配置多个基站装置所覆盖的区域的蜂窝通信系统。单一的基站装置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LTE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以及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对应。也将采用FDD方式的LTE称作FD-LTE或LTE FDD。TDD是通过将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频分复用而能在至少2个频段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技术。也将采用TDD方式的LTE称作TD-LTE或LTE TDD。TDD是通过将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时分复用而能在单一的频段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技术。FD-LTE以及TD-LTE的详细在非专利文献1被公开。

另外,基站装置能对终端装置发送在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已知的信号即参考信号(也称作RS;Reference Signal)。关于该参考信号,能为了信号、信道的解调或信道状态的报告等各种目的而发送多个参考信号。例如小区固有参考信号作为小区所固有的参考信号,在全部下行链路子帧中被发送。另外,例如终端固有参考信号作为终端装置所固有的参考信号,在映射了针对该终端装置的数据信号的资源中被发送。参考信号的详细在非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

在3GPP中研讨小小区(Small Cell)的导入。所谓小小区,是构成小区的基站装置的发送功率小、相比于现有的小区(宏小区)而覆盖更小的小区的总称。例如通过在高频带运用小小区,能高密度地配置小小区,有提升了单位面积的频率利用效率的效果。在小小区的导入研讨中,研讨双连接,是给定的终端装置消耗从至少2个不同网点(主控基站装置和辅基站装置)提供的无线资源的运行。详细在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Release 11),3GPP TS 36.211 V11.5.0(2014-01).

非专利文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j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mall cell enhancements for E-UTRA and E-UTRAN-Physical layer aspects(Release 12),3GPP TR 36.872V12.1.0(2013-12).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若不设定针对主控基站装置以及辅基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合适的发送功率,就会成为使传输效率大幅劣化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提升传输效率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那样的手段。即,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具备:设定第1小区组和第2小区组的设定部;在属于所述第1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上行链路物理信道、或在属于所述第2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发送部,所述第1小区组的子帧i1中的终端装置的发送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子帧i2以及子帧i2-1中的发送重叠,在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值超过第1参数的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1参数的值和所述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缩小系数来缩小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值,所述第1参数基于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子帧i2中的发送关联的第2参数而给出,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是所述PRACH发送的功率的值,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没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等于0。

(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具有:设定第1小区组和第2小区组的步骤;和在属于所述第1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上行链路物理信道、或在属于所述第2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步骤,所述第1小区组的子帧i1中的终端装置的发送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子帧i2以及子帧i2-1中的发送重叠,在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值超过第1参数的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1参数的值和所述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缩小系数来缩小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值,所述第1参数基于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子帧i2中的发送关联的第2参数而给出,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是所述PRACH发送的功率的值,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没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等于0。

(3)另外,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安装:设定第1小区组和第2小区组的功能;和在属于所述第1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上行链路物理信道、或在属于所述第2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功能,所述第1小区组的子帧i1中的终端装置的发送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子帧i2以及子帧i2-1中的发送重叠,在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值超过第1参数的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1参数的值和所述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缩小系数来缩小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发送功率的值,所述第1参数基于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子帧i2中的发送关联的第2参数而给出,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是所述PRACH发送的功率的值,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没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等于0。

(4)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具备:设定第1小区组和第2小区组的设定部;和在属于所述第1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或在属于所述第2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发送部,所述第1小区组的子帧i1中的终端装置的发送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子帧i2以及子帧i2-1中的发送重叠,在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SRS的发送功率的值超过第1参数的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1参数的值和所述SRS的缩小系数来缩小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SRS的发送功率的值,所述第1参数基于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子帧i2中的发送关联的第2参数而给出,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是所述PRACH发送的功率的值,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没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等于0。

(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具有:设定第1小区组和第2小区组的步骤;和在属于所述第1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或在属于所述第2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步骤,所述第1小区组的子帧i1中的终端装置的发送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子帧i2以及子帧i2-1中的发送重叠,在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SRS的发送功率的值超过第1参数的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1参数的值和所述SRS的缩小系数来缩小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PUSCH的发送功率的值,所述第1参数基于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子帧i2中的发送关联的第2参数而给出,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是所述PRACH发送的功率的值,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没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等于0。

(6)另外,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集成电路安装如下功能:设定第1小区组和第2小区组的功能;和在属于所述第1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或在属于所述第2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功能,所述第1小区组的子帧i1中的终端装置的发送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子帧i2以及子帧i2-1中的发送重叠,在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SRS的发送功率的值超过第1参数的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1参数的值和所述SRS的缩小系数来缩小所述子帧i1中的所述SRS的发送功率的值,所述第1参数基于与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子帧i2中的发送关联的第2参数而给出,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是所述PRACH发送的功率的值,在所述终端装置在所述子帧i2中没有针对所述第2小区组的所述PRACH发送的情况下,所述第2参数的值等于0。

如此能提升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间的通信效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在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升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特殊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9是表示DRS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CRS的构成以及/或者DRS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DRS的构成的另外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针对DRS的设定的资源元素的指定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测定的模型的图。

图14是表示PDCCH以及EPDCCH的搜索空间的数学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1可以设定多个小区。在此,将终端装置1经由多个小区进行通信的技术称作小区聚合、载波聚合或双连接。也可以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多个小区各自中运用本发明。另外,也可以在设定的多个小区的一部分中运用本发明。将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小区也称作服务小区。

在载波聚合(CA)中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包括1个主小区(PGell:Primary Cell)和1个或多个辅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

主小区是进行了初始连接构建(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了连接重建(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者在越区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主小区以主频率运行。也可以在连接被(重)构建的时间点或其后设定辅小区。辅小区以辅频率运行。另外,连接也可以称作RRC连接。

对于支持CA的终端装置1,汇集了1个主小区和1个以上的辅小区。

所谓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是给定的终端装置1消耗从至少2个不同的点(主控基站装置(MeNB:Master eNB)和辅基站装置(SeNB:Secondary eNB))提供的无线资源的运行。换言之,双连接是指终端装置1至少在2个网点进行RRC连接。在双连接中,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RRC连接(RRC_CONNECTED)状态下且通过非理想回程(non-ideal backhaul)连接。

在双连接中,将至少与S1-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连接、起到核心网的移动锚点的作用的基站装置3称作主控基站装置。另外,将对终端装置1提供追加的无线资源的不是主控基站装置的基站装置3称作辅基站装置。还有将与主控基站装置关联的服务小区的组称作主控小区组(MCG:Master Cell Group)、将与辅基站装置关联的服务小区的组称作辅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的情况。另外,小区组也可以是服务小区组。

在双连接中,主小区属于MCG。另外,在SCG中,将相当于主小区的辅小区称作主辅小区(pSCell:Primary Secondary Cell)。另外,还有将pSCell称作特殊小区或特殊辅小区(Special SCell:Special Secondary Cell)的情况。也可以在特殊SCell(构成特殊SCell的基站装置)支持与PCell(构成PCell的基站装置)同等的功能(能力、性能)。另外,也可以在pSCell仅支持PCell的一部分功能。例如可以在pSCell支持发送PDCCH的功能。另外,也可以在pSCell支持使用不同于CSS或USS的搜索空间来进行PDCCH发送的功能。例如,不同于USS的搜索空间是基于规范中规定的值而决定的搜索空间、基于不同于C-RNTI的RNTI而决定的搜索空间等。另外,pSCell也可以总是为启动的状态。另外,pSCell是能接收PUCCH的小区。

在双连接中,无线承载(数据无线承载(DRB:Date Radio Bearer)以及/或者信令无线承载(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可以在MeNB和SeNB个别分配。

在双连接中,可以在MCG和SCG、或PCell和pSCell中分别个别地设定双工模式。

在双连接中,可以在MCG和SCG、或PCell和pSCell中不同步。即,在MCG和とSCG、或PCell和pSCell,子帧开始的定时可以不同。以下将MeNB或MCG或PCell的子帧编号标记为i,将SeNB或SCG或pSCell的子帧编号标记为j。MCG的子帧i和SCG的子帧j在一部分定时重复。

在双连接中,也可以在MCG和SCG(或PCell和pSCell)各自中设定多个用于定时调整的参数(TAG:Timing Advance Group(定时提前组))。即,可以在MCGとSCG间不同步。可以在MCG和SCG中设定了不同的TAG的情况下,在MCG和SCG中不同步。

在双连接中,终端装置1将与MCG内的小区对应的UCI仅发送给MeNB(PCell),将与SCG内的小区对应的UCI仅发送给SeNB(pSCell)。例如UCI是SR、HARQ-ACK以及/或者CSI。另外,在各个UCI的发送中,利用了PUCCH以及/或者PUSCH的发送方法运用在各个小区组中。

在主小区中能收发全部信号,但在辅小区中有不能收发的信号。例如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就仅在主小区发送。另外,只要在小区间未设定多个TAG(Timing Advance Group,定时提前组),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就仅在主小区发送。另外,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仅在主小区发送。另外,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控信息块)仅在主小区发送。

在主辅小区中收发能在主小区收发的信号。例如PUCCH可以在主辅小区发送。另外,PRACH也可以与是否设定了多个TAG无关地在主辅小区发送。另外,PBCH、MIB也可以在主辅小区发送。

在主小区中检测RLF(Radio Link Failure,无线链路失败)。在辅小区中,即使检测RLF的条件齐备也不认识为检测到RLF。在主辅小区中,若不满足条件,则检测到RLF。在主辅小区中检测到RLF的情况下,主辅小区的上级层向主小区的上级层通知检测到RLF这一情况。

在主小区以及/或者主辅小区中也可以进行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或DR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断续传输)。SPS设定和DRX设定的总数可以根据主小区和主辅小区的总数决定。在辅小区中,进行与相同小区组的主小区或主辅小区相同的DRX。

在辅小区中,与MAC的设定相关的信息/参数基本与相同小区组的主小区/主辅小区共享。一部分参数(例如sTAG-Id)也可以对每个辅小区设定。

也可以一部分计时器、计数器仅对主小区以及/或者主辅小区运用。也可以仅对辅小区设定所运用的计时器、计数器。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运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或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方式的帧构成类型(Frame Structure Type)。另外,帧构成类型也有被称作帧结构型或双工模式的情况。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多个小区全部运用TDD方式。另外,也可以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汇集运用TDD方式的小区和运用FDD方式的小区。在汇集了运用TDD的小区和运用FDD的小区的情况下,能对运用TDD的小区运用本发明。

可以在运用FDD的小区中运用半双工(half-duplex)FDD方式或全双工(full-duplex)FDD方式。

在聚合运用TDD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半双工(half-duplex)TDD方式或全双工(full-duplex)TDD方式。

终端装置1将表示由终端装置1支持载波聚合的频带的组合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3。终端装置1将指示是否对频带的组合的每一个,支持不同的多个频带下的所述多个服务小区中的同时发送以及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3。

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或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以及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以及/或者Y”的意思。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1A~1C以及基站装置3。以下将终端装置1A~1C称作终端装置1。

对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进行说明。

在图1中,在从终端装置1向基站装置3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能为了发送从上级层输出的信息而使用。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包含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

PUCCH是为了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而用的物理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表示PUSCH资源的请求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针对下行链路数据(Transport block(传输块):TB、Downlink-Shared 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ACK(acknowledgement,肯定应答)/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还将ACK/NACK称作HARQ-ACK、HARQ反馈或应答信息。

PUSCH是为了发送上行链路数据(Uplink-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而用的物理信道。另外,PUSCH也可以为了将HARQ-ACK以及/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一起发送而用。另外,PUSCH也可以为了仅发送信道状态信息或仅发送HARQ-ACK以及信道状态信息而用。

PRACH是为了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而用的物理信道。PRACH以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3取时域的同步为主要目的。此外,PRACH为了示出初始连接构建(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越区切换过程、连接重建(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步(定时调整)以及PUSCH资源的请求而用。

在图1中,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包含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UL RS)等。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使用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等。DM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关联。DMRS和PUSCH或PUCCH被时间复用。基站装置3为了进行PUSCH或PUCCH的传播路径补正而使用DMRS。以下将一起发送PUSCH和DMRS仅称作发送PUSCH。以下将一起发送PUCCH和DMRS仅称作发送PUCCH。另外,上行链路的DMRS也被称呼为UL-DMRS。SRS不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关联。基站装置3为了测定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而使用SRS。

SRS有2个触发类型的SRS(触发类型OSRS、触发类型1SRS)。在通过上级层信令设定了与触发类型OSRS相关的参数的情况下发送触发类型OSRS。在通过上级层信令设定了与触发类型1SRS相关的参数、通过DCI格式0/1A/2B/2C/2D/4中所含的SRS请求被请求了发送的情况下,发送触发类型1SRS。另外,SRS请求关于DCI格式0/1A/4包含在FDD和TDD两方中,关于DCI格式2B/2C/2D则仅包含在TDD中。在相同服务小区的相同子帧出现触发类型OSRS的发送和触发类型1SRS的发送的情况下,优先触发类型1SRS的发送。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为了发送从上级层输出的信息而使用。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包含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 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MCH(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物理组播信道)等。

PBCH为了广播终端装置1中公共使用的主控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BCH)而用。MIB能以40ms间隔更新。PBCH以10ms周期重复发送。具体地,在满足SFNmod 4=0的无线帧中的子帧0进行MIB的初始发送,在其他全部无线帧中的子帧0中进行MIB的重传(repetition)。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统帧号)是无线帧的编号(系统帧编号)。MIB是系统信息。例如MIB包含表示SFN的信息。

PCFICH为了发送指示PDCCH的发送中所用的区域(OFDM符号)的信息而用。

PHICH为了发送表示针对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ACK(ACKnowl edgement,肯定应答)或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的HARQ指示符(HARQ反馈、应答信息)而用。例如在终端装置1接收到表示ACK的HARQ指示符的情况下,不重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例如在终端装置1接收到表示NACK的HARQ指示符的情况下,重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单一的PHICH发送针对单一的上行链路数据的HARQ指示符。基站装置3使用多个PHICH来发送针对同一PUSCH中所含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各个HARQ指示符。

PDCCH以及EPDCCH为了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而用。也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称作DCI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以及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下行链路许可也称作下行链路指派(downlink assignment)或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llocation)。

PDCCH通过连续的1个或多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元素)的集合而发送。CCE由9个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资源元素组)构成。REG由4个资源元素构成。由n个连续的CCE构成的PDCCH从满足imodn=0的CCE起开始。在此,i是CCE编号。

EPDCCH通过连续的1或多个ECCE(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Element,增强控制信道元素)的集合而发送。ECCE由多个EREG(Enhanced Resource Element Group,增强资源元素组)构成。

下行链路许可用在单一的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中。下行链路许可用在与发送该下行链路许可的子帧相同子帧内的PDSCH的调度中。上行链路许可用在单一的小区内的单一的PUSCH的调度中。上行链路许可用在发送该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的4个以上后的子帧内的单一的PUSCH的调度中。

在DCI格式附加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校验位。CRC校验位以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被加扰。RNTI是能对应于DCI的目的等来规定或设定的标识符。RNTI是规范中预先规定的标识符、作为小区所固有的信息而设定的标识符、作为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信息而设定的标识符、或作为属于终端装置1的组所固有的信息而设定的标识符。例如CRC校验位以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或SPS C-RNTI(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 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半永久性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被加扰。C-RNTI以及SPS C-RNTI是用于识别小区内的终端装置1的标识符。C-RNTI为了控制单一的子帧中的PDSCH或PUSCH而用。SPS C-RNTI为了周期性分配PDSCH或PUSCH的资源而用。

PDSCH为了发送下行链路数据(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而用。另外,PDSCH为了发送上级层的控制信息而用。

PMCH为了发送组播数据(Multicast Channel(组播信道):MCH)而用。

在图1中,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包含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等。

同步信号为了终端装置1取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而用。同步信号配置在无线帧内的给定的子帧。例如在TDD方式中,同步信号配置在无线帧内的子帧0、1、5、6。在FDD方式中,同步信号配置在无线帧内的子帧0和5。

在同步信号中有主同步信号(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和辅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用在粗略的帧/符号定时同步(时域的同步)或小区组的鉴别中。SSS用在更精确的帧定时同步或小区的鉴别中。即,通过使用PSS和SSS,能进行帧定时同步和小区识别。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为了终端装置1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播路径补正而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为了终端装置1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而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为了终端装置1测定自装置的地理上的位置而用。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包含CRS(Cell-specjfic Reference Signal,小区专有参考信号)、与PDSCH关联的URS(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用户设备专有参考信号)、与EPDCCH关联的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NZP CSI-RS(Non-Zero Powe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MBSFN RS(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 over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Reference signal,基于单频网络参考信号的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定位参考信号)、NCT CRS(New Carrier Type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新载波类型小区专有参考信号)、和DRS(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发现参考信号)等。另外,下行链路的资源包含ZP CSI-RS(Zero Powe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IM(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Interference Measurement,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等。

CRS在子帧的全频带发送。CRS为了进行PBCH/PDCCH/PHICH/PCFICH/PDSCH的解调而用。CRS也可以为了终端装置1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而用。PBCH/PDCCH/PHICH/PCFICH在CRS的发送所用的天线端口发送。

与PDSCH关联的URS以URS所关联的PDSCH的发送中使用的子帧以及频带发送。URS为了进行URS所关联的PDSCH的解调而用。

PDSCH基于发送模式以及DCI格式而在CRS或URS的发送所用的天线端口发送。DCI格式1A用于调度在CRS的发送中所用的天线端口发送的PDSCH。DCI格式2D用于调度在URS的发送所用的天线端口发送的PDSCH。

与EPDCCH关联的DMRS以DMRS所关联的EPDCCH的发送中使用的子帧以及频带发送。DMRS为了进行DMRS所关联的EPDCCH的解调而用。EPDCCH在DMRS的发送所用的天线端口发送。

NZP CSI-RS以设定的子帧发送。发送NZP 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3设定。NZP CSI-RS为了终端装置1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而用。终端装置1使用NZP CSI-RS来进行信号测定(信道测定)。

ZP 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3设定。在ZP CSI-RS资源中,基站装置3以零输出发送CSI-RS。即,基站装置3不在ZP CSI-RS资源中发送CSI-RS。基站装置3以零输出发送ZP CSI-RS。即,基站装置3不发送ZPCSI-RS。基站装置3不在ZP CSI-RS的设定的资源中发送PDSCH以及EPDCCH。

CSI-IM的资源由基站装置3设定。CSI-IM的资源与ZP CSI-RS的资源的一部分重复(交叠)而设定。即,CSI-IM的资源具有与ZP CSI-RS同等的特征,基站装置3在设定为CSI-IM的资源中以零输出发送。即,基站装置3不发送CSI-IM。基站装置3不在CSI-IM的设定的资源中发送PDSCH以及EPDCCH。在某小区中,在NZP CSI-RS所对应的资源中,终端装置1能以设定为CSI-IM的资源测定干扰。

在信道状态信息(CSI)中有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使用CSI-RS或CRS来测定。

MBSFN RS在PMCH的发送所用的子帧的全频带发送。MBSFN RS为了进行PMCH的解调而用。PMCH在MBSFN RS的发送所用的天线端口发送。

PRS为了终端装置1测定自装置的地理上的位置而用。

NCT CRS能映射在给定的子帧。例如NCT CRS映射在子帧0以及5。另外,NCT CRS能采用与CRS的一部分同样的构成。例如在各个资源块中,映射NCT CRS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能与映射天线端口0的CRS的资源元素的位置相同。另外,NCT CRS中所用的序列(值)能基于经过PBCH、PDCCH、EPDCCH或PDSCH(RRC信令)设定的信息来决定。NCT CRS中所用的序列(值)能基于小区ID(例如物理层小区标识符)、时隙编号等参数来决定。NCT CRS中所用的序列(值)能通过不同于天线端口0的CRS中所用的序列(值)的方法(式)来决定。另外,NCT CRS也可以称作TRS(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跟踪参考信号)。

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总称称作下行链路信号。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总称称作上行链路信号。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道总称称作物理信道。将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总称称作物理信号。

BCH、MCH、UL-SCH以及DL-SCH是传输信道。将在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使用的信道称作传输信道。将在MAC层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也称作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在MAC层中,对每个传输块进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控制。传输块是MAC层递送到物理层(deliver)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中,传输块映射在码字,对每个码字进行编码处理。

作为从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1的控制信息的信令(通知、广播)的方法,使用经过PDCCH的信令即PDCCH信令、经过RRC层(layer)的信令即RRC信令、以及经过MAC层(layer)的信令即MAC信令等。另外,RRC信令是通知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控制信息的专用的RRC信令(Dedicated RRC signaling)或通知基站装置3所固有的控制信息的公共的RRC信令(Common RRC signaling)。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在记载为RRC信令的情况下,RRC信令是专用的RRC信令以及/或者公共的RRC信令。也有将RRC信令或MAC CE等从物理层来看是上级的层使用的信令称作上级层信令的情况。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radio frame)的构成的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构成的图。无线帧分别为10ms长。另外,各个无线帧由2个半帧构成。半帧分别为5ms长。半帧分别由5个子帧构成。子帧分别为1ms长,通过2个连续的时隙定义。时隙分别为0.5ms长。无线帧内的第i个子帧由第(2×i)个时隙和第(2×i+1)个时隙构成。即,在各个无线帧中规定了10个子帧。

子帧包含下行链路子帧(第1子帧)、上行链路子帧(第2子帧)、特殊子帧(第3子帧)等。

下行链路子帧是为了下行链路发送而预留的子帧。上行链路子帧是为了上行链路发送而预留的子帧。特殊子帧由3个字段构成。该3个字段是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链路导频时隙)、GP(Guard Period,保护期间)以及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GP以及UpPTS的合计的长度为1ms。DwPTS是为了下行链路发送而预留的字段。UpPTS是为了上行链路发送而预留的字段。GP是不进行下行链路发送以及上行链路发送的字段。另外,特殊子帧既可以仅由DwPTS以及GP构成,也可以仅由GP以及UpPTS构成。特殊子帧在TDD中配置在下行链路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之间,为了从下行链路子帧向上行链路子帧切换而用。

单一的无线帧由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或者特殊子帧构成。即,无线帧可以仅由下行链路子帧构成。另外,无线帧可以仅由上行链路子帧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支持5ms和10ms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转换点周期(downlink-to-uplink switch-point periodicity)。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转换点周期为5ms的情况下,在无线帧内的两方的半帧中都包含特殊子帧。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转换点周期为10ms的情况下,仅在无线帧内的最初的半帧包含特殊子帧。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构成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OFDM符号运用常规CP(normal Cyclic Prefix,常规循环前缀)。另外,也可以对OFDM符号运用扩展CP(extended Cyclic Prefix,扩展循环前缀)。在各个时隙发送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资源网格来表现。在下行链路,资源网格由针对频率方向的多个子载波和针对时间方向的多个OFDM符号的定义。在上行链路,资源网格由针对频率方向的多个子载波和针对时间方向的多个SC-FDMA符号定义。子载波或资源块的数量依赖于小区的带宽。构成1个时隙的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的数量在常规CP的情况下为7,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为6。将资源网格内的各个元素称作资源元素。资源元素使用子载波的编号和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的编号来识别。

资源块为了映射在某物理信道(PDSCH或PUSCH等)的资源元素而用。关于资源块,定义假想资源块和物理资源块。某物理信道首先映射在假想资源块。之后假想资源块映射在物理资源块。1个物理资源块由时域中7个连续的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和频域中12个连续的子载波定义。为此,1个物理资源块由(7×12)个资源元素构成。另外,1个物理资源块在时域中与1个时隙对应,在频域中与180kHz对应。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中被从0起标注编号。另外,同一物理资源块编号所对应的1个子帧内的2个资源块被定义为物理资源块配对(PRB配对、RB配对)。

以下说明在各个子帧中发送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基站装置3能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发送下行链路物理信道(PBCH、PCFICH、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或者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同步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另外,PBCH仅在无线帧内的子帧0发送。另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于在频域以及时域中分散的资源元素。为了说明的简化,图4中不图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在PDCCH区域,可以多个PDCCH被频率、时间以及/或者空间复用。在EPDCCH区域,可以多个EPDCCH被频率、时间以及/或者空间复用。在PDSCH区域,可以多个PDSCH被频率、时间以及/或者空间复用。PDCCH、PDSCH以及/或者EPDCCH可以被频率、时间以及/或者空间复用。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终端装置1可以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上行链路物理信道(PUCCH、PUSCH、PRACH)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UL-DMRS、SRS)。在PUCCH区域,可以多个PUCCH被频率、时间、空间以及/或者代码复用。在PUSCH区域,可以多个PUSCH被频率、时间、空间以及/或者代码复用。PUCCH以及PUSCH可以被频率、时间、空间以及/或者代码复用。PRACH可以配置在单一的子帧或跨2个子帧配置。另外,可以多个PRACH被代码复用。

SRS使用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来发送。即,SRS配置在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终端装置1在单一的小区的单一的SC-FDMA符号中限制SRS、和PUCCH/PUSCH/PRACH的同时发送。终端装置1能在单一的小区的单一的上行链路子帧中使用除了该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以外的SC-FDMA符号来发送PUSCH以及/或者PUCCH,使用该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来发送SRS。即,在单一的小区的单一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终端装置1能发送SRS、和PUSCH以及PUCCH。另外,DMRS与PUCCH或PUSCH被时间复用。为了说明的简化,在图5中未图示DMRS。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特殊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6中,DwPTS由特殊子帧内的第1个到第10个SC-FDMA符号构成,GP由特殊子帧内的第11个和第12个SC-FDMA符号构成,UpPTS由特殊子帧内的第13个和第14个SC-FDMA符号构成。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特殊子帧的DwPTS中发送PCFICH、PHICH、PDCCH、EPDCCH、PDSCH、同步信号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基站装置3能在特殊子帧的DwPTS中限制PBCH的发送。终端装置1可以在特殊子帧的UpPTS中发送PRACH以及SRS。即,终端装置1能在特殊子帧的UpPTS中限制PUCCH、PUSCH以及DMRS的发送。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示那样,终端装置1包含上级层处理部101、控制部103、接收部105、发送部107、以及收发天线109而构成。另外,上级层处理部101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子帧设定部1013、调度信息解释部1015、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控制部1017而构成。另外,接收部105包含解码部1051、解调部1053、复用分离部1055、无线接收部1057、以及信道测定部1059而构成。另外,发送部107包含编码部1071、调制部1073、复用部1075、无线发送部1077、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而构成。

上级层处理部1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给发送部107。另外,上级层处理部101进行介质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接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上级层处理部101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具备为了进行小区的激活/去激活而控制物理层的功能以及为了管理上行链路的发送定时而控制物理层的功能。上级层处理部101具备判断是否报告在接收部105进行计算的测定的指示、以及在接收部105计算出的测定结果的功能。

上级层处理部101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自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对上行链路的各信道配置的信息,输出给发送部107。

上级层处理部101所具备的子帧设定部1013基于由基站装置3设定的信息来管理基站装置3以及/或者不同于基站装置3的基站装置(例如基站装置3A)中的子帧设定。例如子帧设定是针对子帧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设定。子帧设定包含子帧模式设定(Subframe pattern configuration)、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Uplink reference configuration)、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Downlink reference configuration)以及/或者发送方向UL-DL设定(transmission direction configuration)。子帧设定部1013对子帧设定、子帧模式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或者发送方向UL-DL设定进行设置。另外,子帧设定部1013能设置至少2个子帧集合。另外,子帧模式设定包含EPDCCH子帧设定。另外,子帧设定部1013还被称呼为终端子帧设定部。

上级层处理部101所具备的调度信息解释部1015进行经由接收部105接收到的DCI格式(调度信息)的解释,为了基于解释了所述DCI格式的结果来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输出给控制部103。

调度信息解释部1015基于子帧设定、子帧模式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或者发送方向UL-DL设定来决定进行发送处理以及接收处理的定时。

CSI报告控制部1017确定CSI参考资源。CSI报告控制部1017对信道测定部1059进行指示,指示其导出与CSI参考资源关联的CQI。CSI报告控制部1017进行指示,指示其对发送部107发送CQI。CSI报告控制部1017对信道测定部1059算出CQI时使用的设定进行设置。

控制部103基于来自上级层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来生成控制信号,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控制部1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给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来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

接收部105基于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收发天线109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接收部105将解码的信息输出给上级层处理部101。

无线接收部1057将收发天线109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信号变换到中间频率(下变换:down convert),除去不需要的频率分量,控制放大电平来使信号电平维持得合适,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过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1057从变换的数字信号除去相当于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的部分,对除去保护间隔的信号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

复用分离部1055从提取的信号分别分离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或者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另外,复用分离部1055根据从信道测定部1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来进行PHICH、PDCCH、EPDCCH以及/或者PD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另外,复用分离部1055将分离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给信道测定部1059。

解调部1053对PHICH乘以对应的代码来进行合成,对合成的信号进行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方式的解调,向解码部1051输出。解码部1051对送往自装置的PHICH进行解码,将解码的HARQ指示符输出给上级层处理部101。解调部1053对PDCCH以及/或者EPDCCH进行QPSK调制方式的解调,向解码部1051输出。解码部1051尝试PDCCH以及/或者EPDCCH的解码,在解码成功的情况下,将解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对应的RNTI输出给上级层处理部101。

解调部1053对PDSCH进行在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64QAM等下行链路许可中通知的调制方式的解调,向解码部1051输出。解码部1051基于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通知的与编码率相关的信息来进行解码,将解码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给上级层处理部101。

信道测定部105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105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测定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信道的状态,将测定出的路径损耗、信道的状态输出给上级层处理部101。另外,信道测定部1059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算出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并输出给复用分离部1055。信道测定部1059为了CQI的算出而进行信道测定以及/或者干扰测定。信道测定部105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105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进行通知给上级层的测定。信道测定部1059进行RSRP以及RSRQ的计算,向上级层处理部101进行输出。

发送部107按照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级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将PUCCH、PUSCH以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经由收发天线109发送给基站装置3。

编码部1071对从上级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块编码等编码。另外,编码部1071基于PUSCH的调度中所用的信息来进行Turbo编码。

调制部1073以在BPSK、QPSK、16QAM、64QAM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通知的调制方式或对每个信道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对从编码部1071输入的编码比特进行调制。调制部1073基于PUSCH的调度中所用的信息来决定空间复用的数据的序列的数量,通过使用MIMO SM(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patial Multiplexing,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来将在同一PUSCH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映射在多个序列,对该序列进行预编码(precoding)。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生成序列,在该生成中,以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层小区标识符(称作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Cell 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在上行链路许可中通知的循环移位、针对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的值等为根据,用预先确定的规则(式)求取该序列。复用部1075按照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PUSCH的调制符号在并列地排序后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另外,复用部1075在每个发送天线端口复用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即,复用部1075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配置到资源元素。

无线发送部1077对复用的信号进行逆高速傅立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并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在SC-FDMA调制过的SC-FDMA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将针对中间频段的多余的频率分量除去,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成高频的信号(升频变换:up convert),将多余的频率分量除去,进行功率放大,输出给收发天线109并发送。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示那样,基站装置3包含上级层处理部301、控制部303、接收部305、发送部307以及收发天线309而构成。另外,上级层处理部301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子帧设定部3013、调度部3015以及CSI报告控制部3017而构成。另外,接收部305包含解码部3051、解调部3053、复用分离部3055、无线接收部3057和信道测定部3059而构成。另外,发送部307包含编码部3071、调制部3073、复用部3075、无线发送部3077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而构成。

上级层处理部301进行介质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接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另外,上级层处理部301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给控制部303。另外,上级层处理部301具备取得报告的测定结果的功能。

上级层处理部301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生成或从上级节点取得配置在下行链路的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等,并输出给发送部307。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进行终端装置1各自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

上级层处理部301所具备的子帧设定部3013对各个终端装置1的进行子帧设定、子帧模式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或者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管理。子帧设定部3013对各个终端装置1设置子帧设定、子帧模式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或者发送方向UL-DL设定。子帧设定部3013将与子帧设定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装置1。另外,子帧设定部3013也称呼为基站子帧设定部。

基站装置3可以决定针对终端装置1的子帧设定、子帧模式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或者发送方向UL-DL设定。另外,基站装置3也可以从上级节点被指示针对终端装置1的子帧设定、子帧模式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或者发送方向UL-DL设定。

例如,子帧设定部3013可以基于上行链路的业务量以及下行链路的业务量来决定子帧设定、子帧模式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或者发送方向UL-DL设定。

子帧设定部3013能进行至少2个子帧集合的管理。子帧设定部3013也可以对各个终端装置1设置至少2个子帧集合。子帧设定部3013也可以对各个服务小区设置至少2个子帧集合。子帧设定部3013也可以对各个CSI进程设置至少2个子帧集合。子帧设定部3013能将表示至少2个子帧集合的信息经由发送部307发送给终端装置1。

上级层处理部301所具备的调度部3015根据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从信道测定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的质量等,来决定分配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频率以及子帧、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以及发送功率等。调度部3015决定在灵活子帧中是否调度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或者下行链路物理信号,或者是否调度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或者上行链路物理信号。调度部3015为了基于调度结果来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并输出给控制部303。

调度部3015基于调度结果来生成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中所用的信息。调度部3015基于UL-DL设定、子帧模式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或者发送方向UL-DL设定来决定进行发送处理以及接收处理的定时(子帧)。

上级层处理部301所具备的CSI报告控制部3017控制终端装置1的CSI报告。CSI报告控制部3017经由发送部307对终端装置1发送为了终端装置1在CSI参考资源中导出CQI而想定的表示各种设定的信息。

控制部303基于来自上级层处理部301的控制信息来生成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3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给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来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

接收部305按照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收发天线309从终端装置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将解码的信息输出给上级层处理部301。无线接收部3057将经由收发天线309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变换为中间频率(降频变换:down convert),除去不需要的频率分量,控制放大电平来使信号电平维持得合适,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过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

无线接收部3057从变换的数字信号除去相当于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的部分。无线接收部3057对除去保护间隔的信号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给复用分离部3055。

复用分离部1055将从无线接收部3057输入的信号分离成PUCCH、PUSCH、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另外,该分离基于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来进行,该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预先由基站装置3用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包含在通知给各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另外,复用分离部3055根据从信道测定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来进行PUCCH和PU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另外,复用分离部3055将分离出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给信道测定部3059。

解调部3053对PUSCH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取得调制符号,对PUCCH和PUSCH的各个调制符号使用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QPSK、16QAM、64QAM等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或自装置对各个终端装置1在上行链路许可中预先通知的调制方式来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解调部3053基于对各个终端装置1在上行链路许可中预先通知的空间复用的序列的数量、和指示对该序列进行的预编码的信息,通过使用MIMO SM,来将在同一PUSCH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符号分离。

解码部3051对解调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比特以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确定的或自装置对终端装置1在上行链路许可中预先通知的编码率进行解码,将解码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给上级层处理部101。在PUSCH是重传的情况下,解码部3051使用从上级层处理部301输入的保持于HARQ缓冲区的编码比特、和解调的编码比特来进行解码。信道测定部30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3055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测定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的质量等,并输出给复用分离部3055以及上级层处理部301。

发送部307按照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级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将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经由收发天线309将信号发送给终端装置1。

编码部3071对从上级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使用块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或者使用由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编码方式来进行编码。调制部3073对从编码部3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预先确定、或由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生成以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层小区标识符(PCI)等为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则下求得的终端装置1已知的序列,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3075将调制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即,复用部3075将调制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在资源元素。

无线发送部3077对复用的调制符号等进行逆高速傅立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在OFDM调制过的OFDM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将针对中间频段的多余的频率分量除去,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成高频的信号(升频变换:up convert),将多余的频率分量除去,进行功率放大,输出给收发天线309并发送。

在此,PDCCH或EPDCCH为了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通知(指定)给终端装置而使用。例如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包含与PDSCH的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与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策略)相关的信息、与加扰标识(也称呼为加扰标识符)相关的信息、与参考信号序列标识(也称呼为基础序列标识、基础序列标识符、基础序列索引)相关的信息等。

以下对小小区进行说明。

所谓小小区,是由相比于宏小区更低发送功率的基站装置3构成的、覆盖小的小区的总称。小小区由于覆盖能设定得小,因此能密集配置来运用。小小区的基站装置3配置在不同于宏小区的基站装置的场所。密集配置的小小区彼此同步,构成为小小区群集(Small cell Cluster)。小小区群集内的小小区间以回程线路(光纤、X2接口、S1接口)连接,在小小区群集内的小小区中能运用eICIC(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FeICIC(Further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进一步增强小区间干扰协调)、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协同多点传输/接收)等干扰抑制技术。小小区既可以在与宏小区不同的频率带运用,也可以在同频率带运用。特别从传播路径衰减(路径损耗)的观点出发,通过将小小区运用在相比于宏小区更高的频带,容易以更小覆盖来构成。

不同频率带中运用的小小区与宏小区使用载波聚合技术或双连接技术来运用。

另外,小小区也可以以与宏小区相同的频率运用。小小区也可以在宏小区的覆盖外运用。另外,小小区的基站装置3可以配置在与宏小区的基站装置同一的场所。

另外,某小区是宏小区还是小小区,是在基站装置3认识的,不需要由终端装置1认识。例如,基站装置3能对终端装置1设定宏小区作为Pcell,设定小小区作为Scell或pSCell。不管在哪种情况下,终端装置1仅认识为PCell、SCell或pSCell即可,不需要认识为宏小区或小小区。

以下说明载波聚合技术以及双连接技术的详细。

依赖于终端装置1的能力(性能、功能),辅小区设定得与主小区一起构成服务小区的集合。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下行链路的分量载波的数量必须多于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或相同,不能仅将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设定为辅小区。

终端装置1在PUCCH的发送中总是使用主小区以及主辅小区。换言之,终端装置1不期待在主小区以及主辅小区以外的辅小区发送PUCCH。

辅小区的重设定/追加/删除通过RRC进行。在追加新的辅小区时,通过专用RRC信令发送新的辅小区所需要的全部系统信息。即,在RRC已连接模式下,不需要通过广播从辅小区直接得到系统信息。

在设定了载波聚合时支持辅小区的激活/去激活的机制。主小区不运用激活/去激活。在辅小区被去激活时,终端装置1不需要接收关联的PDCCH或PDSCH,不能在关联的上行链路进行发送,并且不需要进行CQI测定。反之,在辅小区被激活时,终端装置1由于接收PDSCHとPDCCH,因此期待能进行CQI测定。

激活/去激活的机制基于MAC CE和去激活计时器的组合。MAC CE以比特映射通知辅小区的激活和去激活的信息。被设置1的比特表示关联的辅小区的激活,被设置0的比特表示关联的辅小区的去激活。

另外,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辅小区作为初始状态被设定去激活。即,即使对终端装置1设定针对辅小区的种种参数,也并不一定立刻就能使用该辅小区进行通信。

接下来说明MAC CE的一例。

说明激活/去激活MAC CE的构成的一例。MAC CE为固定大小,由7个Ci字段和1个R字段构成,如下那样定义。关于Ci,在有设定为辅小区索引(SCellIndex)i的辅小区的情况下,Ci字段表示伴随辅小区索引i的辅小区的激活/去激活的状态。在没有设定辅小区索引i的辅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无视Ci字段。在Ci字段被设置为“1”的情况下,表示伴随辅小区索引i的辅小区被激活。在Ci字段被设置为“0”的情况下,伴随辅小区索引i的辅小区被去激活。另外,R是预留的比特,被设置为“0”。

接下来说明针对辅小区的去激活计时器(DeactivationTimer)的一例。

去激活计时器在对辅小区设定的情况下是与辅小区的维持时间关联的计时器。终端装置1按每个辅小区保持去激活计时器,若去激活计时器期满,则使与期满的去激活计时器关联的辅小区去激活。

针对辅小区的去激活计时器的初始值从上级层(RRC层)使用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0来设定。针对辅小区的去激活计时器的初始值例如从与无线帧的数量关联的值即rf2、rf4、rf8、rf16、rf32、rf64、rf128中设定1个。在此,rf2与2无线帧对应,rf4与4无线帧对应,rf8与8无线帧对应,rf16与16无线帧对应,rf32与32无线帧对应,rf64与64无线帧对应,rf128与128无线帧对应。

另外,与针对辅小区的去激活计时器关联的字段(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0)仅对设定了1个以上的辅小区的终端装置1设定。

另外,在不存在与去激活计时器关联的字段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删除与去激活计时器关联的字段的已有的值,假定为作为值而设定为无限大(infinity)。

另外,在对终端装置1仅设定1个与针对辅小区的去激活计时器关联的字段的情况下,在各辅小区中适应相同的去激活计时器的初始值(与去激活计时器关联的功能在各辅小区独立执行)。

对激活/去激活的机制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接收到指示辅小区的激活的MAC CE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通过MAC CE设定了激活的辅小区设定为激活。在此,终端装置1能对通过MACCE设定了激活的辅小区进行以下的运行。该运行是辅小区中的SRS的发送、针对辅小区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e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的报告、辅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数据(UL-SCH)的发送、辅小区中的RACH的发送、辅小区中的PDCCH的监控、针对辅小区的PDCCH的监控。

在接收到指示辅小区的激活的MAC CE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与通过MAC CE设定了激活的辅小区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开启或重启。另外,所谓开启,是将值保持来开始计时器的计数。另外,所谓重启,是将值设定为初始值地开始计时器的计数。

在接收到指示辅小区的激活的MAC CE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触发发送功率余量(功率余量(PHR:Power head room))的发送。

在接收到指示辅小区的去激活的MAC CE的情况下,或者在与辅小区建立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期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通过MAC CE设定了去激活的辅小区设定为去激活。

在接收到指示辅小区的去激活的MAC CE的情况下,或者在与辅小区建立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期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停止与通过MAC CE设定了去激活的辅小区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

在接收到指示辅小区的去激活的MAC CE的情况下,或者在与辅小区建立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期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与通过MAC CE设定了去激活的辅小区关联的全部HARQ缓冲区清空(flash)。

在激活的辅小区中的PDCCH表示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情况下,或者在调度激活的辅小区的服务小区中的PDCCH表示针对激活的辅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激活的辅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与激活的辅小区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重启。

在辅小区被去激活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不对被去激活的辅小区进行以下的运行。该运行是辅小区中的SRS的发送、针对辅小区的CQI/PMI/RI/PTI的报告、辅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数据(UL-SCH)的发送、辅小区中的RACH的发送、辅小区中的PDCCH的监控、针对辅小区的PDCCH的监控。

在对执行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中的辅小区设定了去激活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中止执行中的随机接入过程。

由于即使在不收发终端装置1和数据的情况下,空闲状态的终端装置1也与基站装置3连接,因此基站装置3发送PSS/SSS、CRS、PBCH、SIB等同步信号、参考信号、广播信息。从而这些信号使小区间干扰发生。另外,由于常时发送这些信号而基站装置3的功率被浪费。

为此,基站装置3过渡到ON状态(动作中的状态、启动的状态)和OFF状态(停止的状态)。在基站装置3不收发终端装置1和数据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能过渡到OFF状态。在基站装置3与终端装置1收发数据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能过渡到ON状态。

例如所谓基站装置3停止的状态,是未发送PSS/SSS、CRS、PBCH、PDCCH、PDSCH当中至少一者的状态。例如是未发送1半帧以上(5子帧以上)PSS/SSS的状态。例如所谓基站装置3停止的状态,是仅发送DRS的状态。另外,基站装置3可以即使在停止的状态下也在基站装置的接收部进行接收处理。

所谓小区/基站装置3启动的状态,至少是发送PSS/SSS、CRS当中至少一者的状态。例如是在1半帧中发送PSS/SSS的状态。

另外,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可以在终端装置1对给定的信道或给定的信号的处理(想定、动作)中建立关联。在此处理是监测、接收处理或发送处理等。即,终端装置1可以不用认识基站装置3是ON状态或OFF状态,由终端装置1切换针对给定的信道或给定的信号的处理即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基站装置3中的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的过渡包含对终端装置1中的给定的信道或给定的信号的处理的切换。基站装置3中的启动的状态相当于对终端装置1中的给定的信道或给定的信号的第1处理。基站装置3中的停止的状态相当于对终端装置1中的给定的信道或给定的信号的第2处理。

例如基站装置3的ON状态是终端装置1能进行与现有的终端装置同样处理的状态。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中的具体的例如以下那样。终端装置1期待接收PSS、SSS以及PBCH。终端装置1在给定的子帧中进行PDCCH以及/或者EPDCCH的监测。终端装置1基于设定的CSI报告模式来进行CSI报告。终端装置1期待存在用于CSI报告的参考信号(例如CRS或CSI-RS)以及CSI参考资源。

例如基站装置3的OFF状态是终端装置1进行不同于现有的终端装置的处理的状态。基站装置3的OFF状态中的具体的例如以下那样。终端装置1不期待接收PSS、SSS以及PBCH。终端装置1在全部子帧中都不进行PDCCH以及/或者EPDCCH的监测。终端装置1不管设定的CSI报告模式如何都不进行CSI报告。终端装置1不期待存在用于CSI报告的参考信号(例如CRS或CSI-RS)以及CSI参考资源。

基站装置3中的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的过渡基于例如终端装置1的连接状态、与所述基站装置3连接的终端装置1的数据请求状况、来自终端装置1的CSI测定以及/或者RRM测定的信息等来决定。

基站装置3能对终端装置1明示或隐性地设定或通知与基站装置3中的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的过渡相关的信息(小区状态信息)。例如基站装置3使用RRC、MAC、PDCCH以及/或者EPDCCH对终端装置1明示地通知小区状态信息。基站装置3对应于给定的信道或信号的有无而对终端装置1隐性地通知小区状态信息。

对启动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向停止的状态过渡的过程(小区状态信息的通知)的一例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正连接的基站装置3(服务小区)基于终端装置1的连接状态、终端装置1的数据的状况、终端装置1的测定的信息来决定是否使启动的状态过渡到停止的状态。判断为过渡到停止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对周围小区的基站装置3发送过渡到停止的状态的信息,进行小区的停止准备。另外,是否使启动的状态过渡到停止的状态的决定以及过渡到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发送可以不在服务小区进行,例如可以在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决定以及发送。在小区的停止准备中,在所述基站装置3正连接着终端装置1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1发送使越区切换到周围小区的指示,或发送使去激活的指示等。通过小区的停止准备而没有连接的终端装置1的所述服务小区从启动的状态过渡到停止的状态。

在终端装置1与停止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基站装置3从停止的状态过渡到启动的状态。另外,将从停止起到过渡到启动的状态为止的时间以及从启动起到过渡到停止的状态为止的时间称作过渡时间(Transition Time)。通过使过渡时间较短,越能减低基站装置3的消耗功率和种种干扰。

停止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是否向启动的状态过渡,例如基于来自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自终端装置1的小区的检测信息、来自终端装置1的物理层的测定的信息等来决定。

对基于物理层的测定的信息的停止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向启动的状态过渡的过程的一例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正连接的基站装置3(服务小区)和停止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相邻小区)经由回程线路共享DRS的设定。另外,服务小区对所述终端装置1通知所述DRS的设定。相邻小区发送DRS。终端装置1基于从服务小区通知的DRS的设定来检测从相邻小区发送的DRS。另外,终端装置1使用从相邻小区发送的DRS来进行物理层的测定。终端装置1对服务小区进行测定的报告。服务小区基于来自终端装置1的测定的报告来决定是否使停止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过渡到启动的状态,在决定过渡到启动的状态的情况下,经由回程线路将指示启动的信息通知给停止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另外,是否使停止的状态过渡到启动的状态的决定以及指示启动的信息的发送可以不在服务小区进行,例如可以在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决定以及发送。接受到指示启动的信息的相邻小区从停止的状态过渡到启动的状态。

对基于物理层的测定的信息的停止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向启动的状态过渡的过程的一例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正连接的基站装置3(服务小区)和停止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相邻小区)经由回程线路共享终端装置1的SRS的设定。另外,服务小区对所述终端装置1通知所述SRS的设定。终端装置1基于所述SRS的设定或SRS请求的指示来发送SRS。相邻小区检测从终端装置1发送的SRS。另外,相邻小区使用从终端装置1发送的SRS来进行物理层的测定。相邻小区基于SRS的测定结果来决定是否使基站装置3过渡到启动的状态,从停止的状态过渡到启动的状态。另外,是否使停止的状态过渡到启动的状态的决定可以不在相邻小区进行,例如可以在服务小区、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决定以及发送。在该情况下,相邻小区在使用SRS进行了物理层的测定后对服务小区、MME、S-GW发送测定结果,接收指示启动的信息。

服务小区也可以对终端装置1通知表示周围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终端装置1通过认知小区的启动的状态或停止的状态来切换终端装置1的行为。所述终端装置1的行为例如是干扰的测定方法等。

对小区状态信息(表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通知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表示对象小区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通过L1信令(Layer 1signalling)进行通知。换言之,表示对象小区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通过PDCCH或EPDCCH进行通知。分配与对象小区对应的1比特,0(false、disable)表示停止,1(true、enable)表示启动。与对象小区对应的比特也可以构成为集合的比特映射,同时对多个小区通知启动/停止的状态。比特与对象小区的关联通过专用RRC信令来通知。

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格式1C进行通知。另外,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也可以以DCI格式3/3A通知。另外,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也可以以与DCI格式1C相同的有效载荷大小(比特数)的格式进行通知。

接下来说明DCI格式。

DCI格式有与上行链路调度关联的DCI格式和与下行链路调度关联的DCI格式。将与上行链路调度关联的DCI格式称作上行链路许可,将与下行链路调度关联的DCI格式称作下行链路许可(下行链路分配)。另外,也可以将1个DCI格式对多个终端装置1发送。例如在仅发送发送功率控制指令(TPC command: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的情况下,可以对多个终端装置1汇总进行发送。将这样的调度(或触发)称作组调度(组触发)。终端装置1被个别分配索引,检测基于该索引的比特。

DCI格式0对1个上行链路小区中的PUSCH的调度使用。

DCI格式1对1个小区中的1个PDSCH码字的调度使用。

DCI格式1A对1个小区中的1个PDSCH码字的紧凑调度以及通过PDCCH order(命令)而开始的随机接入处理使用。另外,相当于PDCCH order的DCI可以通过PDCCH或EPDCCH传输。DCI格式0和DCI格式1A能使用相同比特信息字段发送,基于某比特字段中示出的值,由终端装置1判别映射在接收到的比特信息字段的DCI格式是DCI格式0还是DCI格式1A。

DCI格式1B对伴随预编码信息的1个小区中的1个PDSCH码字的紧凑调度使用。

DCI格式1C为了通知组播控制信道(MCCH:Multicast Control Channel)的变化(变更)、以及为了进行1个PDSCH码字的紧凑调度而用。另外,DCI格式1C也可以为了通过使用RA-RNTI(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jfier,无线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被加扰来通知随机接入应答而用。在此,所谓紧凑调度,例如是指调度狭带宽的PDSCH。DCI格式大小依赖于进行调度的PDSCH中所用的带宽来决定。若带宽狭,则也能使需要的DCI格式大小变小。另外,DCI格式1C也可以通过使用与动态TDD(第1类型(模式)的TDD)相关的RNTI(例如eIMTA-RNTI)被加扰来设置表示TDD UL-DL设定的信息。若将动态TDD设为第1类型(模式)的TDD,则现有的TDD称作第2类型(模式)的TDD。

动态TDD是对应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通信状况、使用L1信令来切换TDD UL-DL设定的TDD。另外,动态TDD为了扩展干扰管理以及通信量的自适应控制而用。还有将动态TDD称作eIMTA(enhanc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增强的干扰管理和通信量适应)或TDD-ModeA的情况。

DCI格式1D对伴随与预编码以及功率偏移相关的信息的1个小区中的1个PDSCH码字的紧凑调度使用。

DCI格式2/2A/2B/2C/2D不仅对1个PDSCH码字的调度使用,还对2个(或多个)PDSCH码字的调度使用。

DCI格式3/3A表示用于对多个终端装置1调整PUSCH或PUCCH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的值。终端装置1能通过检测与分配给本站的索引(TPC-Index)对应的比特信息来检测与PUSCH或PUCCH对应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的值。另外,DCI格式3/3A对应于被加扰的RNTI的种类来判别是表示针对PUS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还是表示针对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

DCI格式4对伴随多天线端口发送模式的1个上行链路小区中的PUSCH的调度使用。

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为了DCI发送的错误检测而用。CRC被各RNTI加扰。

CRC校验位以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PS C-RNTI(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 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半永久性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I-RNTI(System In formation-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jfier,系统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RNTI(Pag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PC-PUCCH-RNTI(Transmit Power Control-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发射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PC-PUSCH-RNTI(Transmit Power Control-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发射功率控制-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临时C-RNTI、M-RNTI(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ticast Services,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或TDD-ModeA-RNTI来加扰。

C-RNTI以及SPS C-RNTI是用于在小区内识别终端装置1的标识符。C-RNTI为了控制单一的子帧中的PDSCH或PUSCH而用。

SPS C-RNTI为了周期性分配PDSCH或PUSCH的资源而用。具有以SI-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为了控制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而用。

具有以P-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为了控制寻呼而用。

具有以RA-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为了控制针对RACH的响应而用。

具有以TPC-PUCCH-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为了进行PUCCH的功率控制而用。具有以TPC-PUSCH-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为了进行PUSCH的功率控制而用。

具有以临时C-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为了未通过C-RNTI识别出的终端装置而用。

具有以M-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为了控制MBMS而用。

具有以TDD-ModeA-RNTI加扰的CRC的控制信道为了在动态TDD中将各TDD服务小区的TDD UL/DL设定的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1而用。

另外,并不限于上述的RNTI,也可以使用新的RNTI来对DCI格式进行加扰。

以下,说明PDCCH或EPDCCH的详细。

各服务小区的控制区域由CCE的集合构成。CCE以0到NCCE,k-1附加编号。在此,NccE,k是子帧k的控制区域内的CCE的总数。

终端装置1监控对控制信息通过上级层信令设定的1个或多个被激活的服务小区的PDCCH候补的集合。在此,所谓监控,是指尝试与全部监控的DCI格式对应的集合内的各PDCCH的解码。

进行监控的PDCCH候补的集合被称呼为搜索空间。在搜索空间中定义共享搜索空间(CSS)和终端固有搜索空间(USS)。

CSS(Common Search Space,公共搜索空间)是使用基站装置3(小区、发送点)所固有的参数以及/或者预先规定的参数而设定的搜索空间。例如CSS是能在多个终端装置公共使用的搜索空间。为此,基站装置3通过在多个终端装置将公共的控制信道映射在CSS,能降低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资源。

USS(UE-specific Search Space,用户设备-专有搜索空间)是至少使用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参数而设定的搜索空间。为此,USS由于能个别发送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控制信道,因此基站装置3能对终端装置1有效率地进行控制。

另外,CSS也可以进一步使用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参数来设定。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参数优选在多个终端装置间设定成相同值。在CSS进一步使用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参数来设定的情况下,该CSS在设定为相同参数的多个终端装置间也成为公共。例如在多个终端装置间设定为相同参数的单位是小区、发送点、UE组等。设定为相同参数的多个终端装置由于能接收映射在该CSS的公共的控制信道,因此能降低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资源。另外,这样的搜索空间也可以不是被称呼为CSS,而是被称呼为USS。即,也可以在多个终端装置设定公共的搜索空间即USS。1个终端装置所固有的USS也被称呼为第1USS,多个终端装置中公共的USS也被称呼为第2USS。

每个聚合等级的搜索空间S(L)k通过PDCCH候补的集合来定义。1个PDCCH中所用的CCE的数量也被称呼为聚合等级。1个PDCCH中所用的CCE的数量是1、2、4或8。在监控PDCCH的各服务小区中,与搜索空间S(L)k的PDCCH候补对应的CCF以图14的式(1)给出。在此,Yk表示子帧k中的值。在CSS中,m’=m。在PDCCH的USS中,在监控PDCCH的服务小区中在进行监控的终端装置1设定了CIF的情况下,m’=m+M(L)·nCI,除此以外为m’=m。在此,m是0到M(L)-1的值,M(L)是在给定的搜索空间进行监控的PDCCH候补的数量。

在CSS中,Yk是预先规定的值,或者是基于基站装置3所固有的参数而决定的值,例如对于聚合等级L=4以及L=8设定0。在聚合等级L的终端固有搜索空间S(L)k中,Yk是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值,例如以Yk=(A·Yk-1)modD给出。在此,Yk的初始值Y-1使用RNTI(例如C-RNTI)的值。

聚合等级在每个搜索空间定义。例如在CSS中定义聚合等级4以及8。例如在USS中定义聚合等级1、2、4以及8。

PDCCH候补的数量根据各搜索空间的各聚合等级定义。例如在CSS中,在聚合等级4时PDCCH候补的数量为4,在聚合等级8时PDCCH候补的数量为2。例如在USS中,在聚合1时PDCCH候补的数量为6,在聚合等级2时PDCCH候补的数量为6,在聚合等级4时PDCCH候补的数量为2,在聚合等级8时PDCCH候补的数量为2。

EPDCCH使用1个以上的ECCE(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element,增强控制信道元素)的集合发送。各个ECCE由多个EREG(Enhanced resource element group,增强资源元素组)构成。EREG为了定义针对EPDCCH的资源元素的映射而用。在各RB配对中,定义了从0到15标注编号的16个EREG。即,在各RB配对中定义了EREGO~EREG15。在各RB配对中,EREGO~EREG15对映射给定的信号以及/或者信道的资源元素以外的资源元素以频率方向为优先,周期性定义。例如映射了与在天线端口107~110发送的EPDCCH建立关联的解调用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不定义EREG。

1个EPDCCH中所用的ECCE的数量依赖于EPDCCH格式,基于其他参数决定。1个EPDCCH中所用的ECCE的数量也被称呼为聚合等级。例如1个EPDCCH中所用的ECCE的数量基于能在1个RB配对中的EPDCCH发送中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EPDCCH的发送方法等来决定。例如1个EPDCCH中所用的ECCE的数据量是1、2、4、8、16或32。另外,1个ECCE中所用的EREG的数量基于子帧的种类以及循环前缀的种类决定,是4或8。作为EPDCCH的发送方法,支持分散发送(Distributed transmission)以及局部发送(Localized transmission)。

EPDCCH能使用分散发送或局部发送。分散发送以及局部发送的针对EREG以及RB配对的ECCE的映射不同。例如在分散发送中,1个ECCE使用多个RB配对的EREG而构成。在局部发送中,1个ECCE使用1个RB配对的EREG而构成。

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1进行与EPDCCH相关的设定。终端装置1基于来自基站装置3的设定来监控多个EPDCCH。能设定终端装置1监控EPDCCH的RB配对的集合。该RB配对的集合也被称呼为EPDCCH集合或EPDCCH-PRB集合。对1个终端装置1设定1个以上的EPDCCH集合。各EPDCCH集合由1个以上的RB配对构成。另外,与EPDCCH相关的设定能对每个EPDCCH集合个别进行。

基站装置3能对终端装置1设定给定数量的EPDCCH集合。例如2个为止的EPDCCH集合能设定为EPDCCH集合0以及/或者EPDCCH集合1。各个EPDCCH集合由给定数量的RB配对构成。各EPDCCH集合构成多个ECCE的1个集合。构成为1个EPDCCH集合的ECCE的数量基于作为该EPDCCH集合而设定的RB配对的数量、以及1个ECCE中所用的EREG的数量来决定。在构成为1个EPDCCH集合的ECCE的数量为N的情况下,各EPDCCH集合构成以O~N-1标注编号的ECCE。例如在1个ECCE中所用的EREG的数量为4的情况下,由4个RB配对构成的EPDCCH集合构成16个ECCE。

终端装置1所监控的EPDCCH的候补基于构成为EPDCCH集合的ECCE来定义。EPDCCH的候补的集合被定义为搜索空间(search space)。定义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搜索空间即终端固有搜索空间以及基站装置3(小区、发送点、UE组)所固有的搜索空间即公共搜索空间。EPDCCH的监控包含按照监控的DCI格式由终端装置1对搜索空间内的EPDCCH的各个候补尝试解码。

聚合等级L∈{1、2、4、8、16、32}中的EPDCCH的终端固有搜索空间ES(L)k通过EPDCCH候补的集合来定义。

在EPDCCH集合中,与搜索空间ES(L)k的EPDCCH候补m对应的ECCE以图14的式(2)给出。

在此,Yp,k表示EPDCCH集合p以及子帧k中的值。Yp,k能通过搜索空间独立设定。在公共搜索空间的情况下,Yp,k是基站装置3(小区)所固有的值。例如在公共搜索空间的情况下,Yp,k是预先规定的值,或者是基于基站装置3所固有的参数而决定的值。在终端固有搜索空间的情况下,Yp,k是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值,以Yp,k=(A·Yp,k-1)modD给出。例如Yp,k是基于给定的值、子帧k以及终端装置1的RNTI(例如C-RNTI)而决定。另外,也可以将多个公共搜索空间以及/或者多个终端固有搜索空间设定为1个EPDCCH集合。

在此,关于b,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了针对监控EPDCCH的服务小区的CIF的情况下,b=nCI,除此以外b=0。

终端装置1所监控的DCI格式依赖于对每个服务小区设定的发送模式。换言之,终端装置1所监控的DCI格式根据发送模式不同而不同。例如设定了下行链路发送模式1的终端装置1监控DCI格式1A和DCI格式1。例如设定了下行链路发送模式4的终端装置1监控DCI格式1A和DCI格式2。例如设定了下行链路发送模式10的终端装置1监控DCI格式1A和DCI格式2D。例如设定了上行链路发送模式1的终端装置1监控DCI格式0。例如设定了上行链路发送模式2的终端装置1监控DCI格式O和DCI格式4。

未通知配置了针对终端装置1的PDCCH的控制区域,终端装置1尝试与针对各搜索空间中定义的全部聚合等级的全部PDCCH候补以及发送模式对应的全部DCI格式的解码。换言之,终端装置1在有发送给终端装置1的可能性的全部聚合等级、PDCCH候补、以及DCI格式下尝试解码。然后终端装置1将解码成功的PDCCH认识为给终端装置1的控制信息。将这称作盲解码。

另外,若即使DCI格式不同也是相同位数,则解码次数不会增加。例如由于DCI格式O和DCI格式1A是相同位数,因此能以1次的解码次数解码2个种类的DCI格式。

例如,设定了上行链路发送模式1的终端装置1在CSS中,在聚合4时尝试6个PDCCH候补和2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另外,在聚合8时尝试2个PDCCH候补和2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终端装置1在USS中,在聚合1时尝试6个PDCCH候补和2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在聚合2时尝试6个PDCCH候补和2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在聚合4时尝试2个PDCCH候补和2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另外,在聚合8时尝试2个PDCCH候补和2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即,终端装置1在1个子帧中尝试44次PDCCH的解码。

例如,设定了上行链路发送模式2的终端装置1在CSS中,在聚合4时尝试6个PDCCH候补和2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另外,在聚合8时尝试2个PDCCH候补和2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终端装置1在USS中,在聚合1时尝试6个PDCCH候补和3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在聚合2时尝试6个PDCCH候补和3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在聚合4时尝试2个PDCCH候补和3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另外,在聚合8时尝试2个PDCCH候补和3个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即,终端装置1在1个子帧中尝试60次PDCCH的解码。

通过盲解码,终端装置1能没有事前信息地解码编码率不同的PDCCH,能在基站装置3与终端装置1间效率良好地发送控制信息。

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通过共享搜索空间来通知。所谓共享搜索空间,是在小区中公共的搜索空间。另外,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通过终端组共享搜索空间来通知。在此,所谓终端组共享搜索空间,是使用终端组中公共分配的RNTI(UE-group C-RNTI、TP-specific-RNTI、SCE-RNTI)来决定配置PDCCH候补的CCE的开始点的搜索空间。设定了终端组RNTI的多个终端装置1使用配置在相同搜索空间的PDCCH来检测DCI格式。

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通知在预先规定的定时或设定的定时进行。例如该通知的定时是1无线帧单位。

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通知表示接收到L1信令的下一无线帧的信息。另外,在无线帧内在最初的子帧(子帧0)接收到L1信令的情况下,也可以表示接收到的无线帧的信息。

对表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通知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对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可以通过DRS的构成发生变化(变更)而隐性示出。表示对象小区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DRS的构成在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下成为不同构成来隐性示出。也可以在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下,使从对象小区发送的DRS的构成不同来发送。终端装置1可以从基站装置3分别接收与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构成相关的信息、和与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构成相关的信息。

对象小区启动/停止的状态也可以通过DRS的某构成的参数(或参数的值)发生变化(变更)来示出。换言之,也可以使DRS的设定中所含的某参数在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下不同(或个别设定)。例如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D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资源元素的配置不同。另外,也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D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天线端口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D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加扰序列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D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加扰序列的初始值或用于生成初始值的方法(式)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D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发送功率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D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发送的子帧间隔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D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发送带宽或资源块数不同。即,可以个别设置与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设定相关的信息、和与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DRS的设定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用上级层信令从基站装置3发送到终端装置1。即,表示对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可以是与DRS的构成相关的参数的设定信息。换言之,某参数分别对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设定。

另外,终端装置1可以监控表示启动的状态的DRS的构成和表示停止的状态的DRS的构成这2种。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表示启动的状态的D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和表示停止的状态的D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来监控2种。在该情况下,对终端装置1通知与2个D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相关的信息。即,可以在未通知与1个D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基于1个监控模式监控2个构成的DRS。

在停止的状态的DRS的测定子帧中测定到启动的状态的DRS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停止的状态的小小区认识为是启动的状态。

另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通过检测到DRS的监控模式来隐性取得对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也可以预先定义表示启动的状态的D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和表示停止的状态的D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表示启动的状态的D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和表示停止的状态的D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过专用RRC信令(上级层信令)来通知。

对表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另外一例进行说明。

对象小区启动/停止的状态也可以通过对象小区的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的CRS的构成(CRS的设定)不同这一点来隐性示出。在该情况下,在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下,使从对象小区发送的CRS的构成不同地进行发送。这时,将不同构成的CRS的设定信息通知给终端装置1。

对象小区启动/停止的状态也可以通过CRS的构成所涉及的某参数(或参数的值)发生变化这一点来示出。例如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C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CRS的资源元素的配置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C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CRS的天线端口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C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CRS的加扰序列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C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CRS的加扰序列的初始值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C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CRS的发送功率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C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CRS的进行发送的子帧间隔不同。另外,可以使启动的状态下发送的CRS和停止的状态下发送的CRS的发送带宽或资源块数不同。即,表示对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可以是与CRS的构成相关的参数的设定信息。这时,某参数分别对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个别设定。在此关于CRS举出示例,但在PSS或SSS、CSI-RS、PRS等中也可以同样示出。

终端装置1监控表示启动的状态的CRS的构成和表示停止的状态的CRS的构成这2种。终端装置1使用表示启动的状态的C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和表示停止的状态的C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来监控2种。终端装置1通过检测到CRS的监控模式来隐性取得对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表示停止的状态的C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也可以预先定义。表示停止的状态的CRS的构成的监控的模式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过专用RRC信令来通知。

对表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通知方法的另外一例进行说明。

表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可以通过专用RRC信令来通知。表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也可以与中心频率(载波频率)和小区ID建立关联而列表化,来进行通知。

终端装置1能用上述的通知方法认知对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以下,在终端装置1根据对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来切换行为时,运用上述的通知方法的任一者。

以下,说明小区(基站装置3)的检测。

所谓小区的检测,是在终端装置1检测从构成该小区的基站装置3发送的同步信号(PSS、SSS等)或者/以及参考信号(CRS、CSI-RS等)。在小区的检测中所用的同步信号或者/以及参考信号中包含小区ID的信息。终端装置1通过该小区的小区ID和同步信号或者/以及参考信号的检测基准来检测该小区。

所谓小区的检测,也可以包含基站装置3的检测。在主小区的检测中可以包含主控基站装置的检测。另外,在主辅小区的检测中可以包含辅基站装置的检测。

对同步信号或者/以及参考信号的检测基准的一例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基于来自小区的同步信号或者/以及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强度或者/以及接收功率质量来决定检测。终端装置1将同步信号或者/以及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强度或者/以及接收功率质量与阈值进行比较,在接收强度或者/以及接收质量高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到所述小区。接收功率强度例如是RSRP等。接收质量例如是干扰量、RSRQ、SINR等。另外,小区的检测也可以通过后述的测定的事件来判断。

对同步信号或者/以及参考信号的检测基准的一例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基于来自小区的同步信号或者/以及参考信号的信息的解码成功与否来决定检测。例如小区(构成小区的基站装置3)使同步信号或者/以及参考信号装载CRC等的奇偶校验码来发送。终端装置1使用同步信号或者/以及参考信号中所含的所述奇偶校验码来进行解码,在判断为通过奇偶检测正确进行了解码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到所述小区。

在终端装置1中检测到小区后,终端装置1进行连接/激活的小区的选择以及切断/非活性化的小区的选择。

或者,在终端装置1中检测到小区后,终端装置1将检测到的小区的信息报告给正在连接的基站装置3。检测到的小区的信息包含小区ID、测定的信息。

以下,对CRS的详细进行说明的CRS在天线端口0~3发送。CRS配置在非MBSFN子帧(non-MBSFN subframe)即全部下行链路子帧。换言之,CRS配置在除了MBSFN子帧以外的全部下行链路子帧。CRS基于物理小区标识符(PCI)来决定资源元素以及信号序列。

图10是表示CRS的构成的一例的图。CRS的信号使用伪随机数序列来生成。所述伪随机数序列例如是Gold序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物理小区标识符(PCI)来计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CP的类型来计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时隙编号和时隙内的OFDM符号编号来计算。常规CP的情况下的CRS的资源元素使用图10的RO~R3。RO与天线端口O的CRS的配置对应,R1与天线端口1的CRS的配置对应,R2与天线端口2的CRS的配置对应,R3与天线端口3的CRS的配置对应。在1个天线端口发送的CRS的资源元素在频率轴上以6子载波的周期来配置。在天线端口O发送的CRS和在天线端口1发送的CRS的资源元素隔开3子载波而配置。CRS基于小区ID在频率上小区固有地移位。在天线端口O发送的CRS和在天线端口1发送的CRS的资源元素在常规CP的情况下配置在OFDM符号0、4,在扩展CP的情况下配置在OFDM符号0、3。在天线端口2发送的CRS和在天线端口3发送的CRS的资源元素配置在OFDM符号1配置。CRS以在下行链路中设定的带宽来宽频带地进行发送。另外,DRS也可以是与CRS同样的构成。

以下说明DRS(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发现参考信号)的详细。DRS以下行链路的时域的同步(time synchronization)、下行链路的频率的同步(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小区/发送点的确定(cell/transmission point identification)、RSRP的测定(RSRP measurement)、RSRQ的测定(RSRQ measurenet)、终端装置1的地理上的位置的测定(UE Positioning)、CSI的测定(CSI measurement)等各种用途为目的,从基站装置3发送。DRS能作为为了支持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而用的参考信号。DRS能作为为了终端装置1检测ON状态以及/或者OFF状态的基站装置3而用的参考信号。

DRS由多个信号构成。作为一例,DRS由PSS、SSS以及CRS构成。DRS中所含的PSS以及SSS有可能为了时间同步、频率同步、小区的确定以及发送点的确定而用。DRS中所含的CRS有可能为了RSRP的测定、RSRQ的测定以及CSI的测定而用。作为另外一例,DRS由PSS、SSS以及CSI-RS构成。DRS中所含的PSS以及SSS有可能为了时间同步、频率同步、小区的确定以及发送点的确定而用。DRS中所含的CSI-RS有可能为了发送点的确定、RSRP的测定、RSRQ的测定以及CSI的测定而用。另外,由多个信号构成的DRS也可以被称呼为检测突发(Discovery burst)。另外,进行RSRP的测定以及/或者RSRQ的测定的参考信号也可以被称呼为DRS。

基站装置3也可以切换并发送由PSS、SSS以及CRS构成的第1DRS、和由PSS、SSS以及CSI-RS构成的第2DRS。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1设定第1DRS或第2DRS。

DRS以下行链路子帧发送。DRS以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发送。

DRS在基站装置3停止的状态(off state、dormant mode、deactivation)下发送。另外,DRS也可以在基站装置3启动的状态(on state、active mode、activation)下也发送。

DRS能在各个基站装置(小区、发送点)独立设定。例如多个小小区使用相互不同的资源来发送相互不同的设定的DRS。

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1设定与DRS相关的列表、和DRS的测定(检测、监控、发送)定时。与DRS相关的列表是与发送有终端装置1进行接收的可能性的DRS的基站装置关联的信息的列表。例如与DRS相关的列表是发送DRS的发送点的发送点ID的列表。多个发送点基于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DRS的测定定时来发送各个发送点所固有的DRS。终端装置1基于在基站装置3设定的与DRS相关的列表和DRS的测定定时来进行DRS的测定。例如终端装置1以基于DRS的测定定时决定的子帧或资源来测定基于与DRS相关的列表而决定的DRS。另外,终端装置1将DRS的测定的测定结果报告给基站装置3。

各个发送点在1个子帧发送DRS。即,各个发送点在1个子帧发送与1个DRS关联的PSS、SSS和CRS以及/或者CSI-RS。终端装置1期待与1个发送点对应的DRS在1个子帧发送。另外,1个DRS也可以在多个子帧发送。

DRS的发送或DRS的测定定时在时间轴上周期性设定。另外,DRS的发送或DRS的测定定时也可以在连续的子帧设定。换言之,DRS也可以被突发发送。例如,DRS的发送或DRS的测定定时以M子帧周期在连续的N子帧设定。也可以设定在周期内配置DRS的子帧L。M、N以及/或者L的值在上级层设定。另外,在周期内连续发送的子帧数N也可以预先规定。若以长期设定子帧周期M,则从停止的状态的基站装置3发送DRS的次数减少,能降低小区间干扰。另外,M、N以及/或者L的值可以在停止的状态和启动的状态下运用不同的设定。另外,与M、N以及/或者L的值对应的参数可以通过上级层信令来通知。

另外,与M对应的参数也可以不仅表示周期,还表示子帧偏移(或开始子帧)。即,与M对应的参数可以是与周期以及/或者子帧偏移建立对应的索引。

另外,也可以对与N对应的参数进行表格管理。与N对应的参数的值也可以不就原来那样表征子帧数。另外,与N对应的参数可以不仅包含子帧数还包含开始子帧来表示。

另外,也可以对与L对应的参数进行表格管理。与L对应的参数也可以与周期建立对应。与L对应的参数的值也可以不就原来那样表示子帧的偏移。

在有发送DRS的可能性的子帧或DRS的测定子帧中,终端装置1可以除了进行DRS的测定以外还进行PDCCH的监控。例如在上述与N对应的参数中,终端装置1可以监控PDCCH。这时,在终端装置1中,也可以使对停止的状态的小小区支持监控PDCCH的功能成为条件。

DRS也可以包含发送点ID的信息来发送。在此,所谓发送点ID的信息,是用于识别发送DRS的发送点(小区)的信息。例如,发送点ID是物理小区标识符(physical cell ID、physCellID、physical layer cell ID)、CGI(Cell Global Identity)、新的小区标识符(小小区ID(small cell ID)、发现IID(Discovery ID)、扩展小区ID(extended cell IDなど))。另外,发送点ID可以是不同于以DRS中所含的PSS以及SSS认识的物理小区标识符的ID。发送点ID也可以是以与DRS中所含的PSS以及SSS认识的物理小区标识符建立关联的ID。例如某发送点ID可以与以DRS中所含的PSS以及SSS认识的物理小区标识符的任意一者建立关联。另外,也可以通过DRS发送多个上述的与小区相关的ID。例如在配置物理小区标识符中不够的数量的小区的环境下,通过以DRS将物理小区标识符和新的小区标识符组合进行发送,能实质使物理小区标识符扩展。

DRS在天线端口p、…、p+n-1发送。在此,n表示发送DRS的天线端口的总数。p、…、p+n-1的值可以运用0~22、107~110以外的值。即,DRS可以使用不同于其他参考信号所用的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来发送。

接下来说明DRS的构成(或设定)的一例。

DRS可以运用多个构成(structure)以及/或者设定(configuration)。在此,所谓多个构成,可以是多个信号的构成或设定。另外,所谓多个构成,可以是具有多个构成的信号。换言之,DRS可以由多个信号构成。例如DRS可以运用与PSS同样的构成(或设定)。另外,DRS也可以运用与SSS同样的构成(或设定)。另外,DRS也可以运用与CRS同样的构成(或设定)。另外,DRS也可以运用与CSI-RS同样的构成(或设定)。即,DRS可以基于第1信号到第n信号(n是自然数)的构成(或设定)。换言之,DRS可以基于第1构成的信号到第n构成的信号。另外,在信号的构成中可以包含无线资源配置(资源设定)、子帧设定。

DRS可以根据目的而区分使用各个构成的信号(无线资源)。例如,时域或频域的同步、小区识别、RSRP/RSRQ/RSSI测定(RRM测定)中所用的信号可以使用不同构成的信号来进行。即,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第1信号来进行时域或频域的同步,使用第2信号来进行小区识别,使用第3信号来进行RSRP/RSRQ测定。另外,也可以使用第1信号以及第2信号来进行时域或频域的同步以及小区识别,使用第3信号来进行RSRP/RSRQ/RSSI测定(RRM测定)。

另外,也可以在DRS从基于多个构成的信号生成的情况下,通过发送特定的构成的信号来表示小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例如可以在发送了第4信号(第4构成的信号)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认识为小小区处于启动的状态,来进行处理。即,终端装置1可以通过检测第4信号(第4构成的信号)来将小小区认识为处于启动的状态。

进而可以使用第5信号(第5构成的信号)来进行CSI测定。可以在进行了CSI测定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以进行了CSI测定的子帧到给定的子帧后的最初的上行链路子帧进行CSI报告。另外,CSI测定也可以不是使用第5信号而是使用其他信号进行。在停止的状态下进行CSI测定的情况下,从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1使用上级层信令来通知用于在停止的状态下进行CSI测定/CSI报告的设定信息。

另外,也可以在小小区的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使从小小区(构成小小区的基站装置3)发送的DRS的构成不同。例如可以若是停止的状态,则发送第1构成到第3构成的信号,若是启动的状态,则发送第1构成到第4构成的信号。另外,也可以在启动的状态下,不是发送第3构成的信号,而是发送第4构成的信号。另外,也可以在设定多个与SSS同样的构成的信号的情况下,在小小区的停止的状态下发送多个信号,但在小小区的启动的状态下仅发送1个信号。即,DRS可以按照小小区的状态来切换其构成。

另外,DRS可以为了发送扩展的物理层小区标识符(PCI:Physiccal layer Cell Identity)而由多个信号构成。另外,也可以使用多个信号来发送物理层小区标识符以及发送点标识符(TP ID:Transmission Point Identity)。在此,所谓多个信号,可以是多个SSS或与SSS同样构成的信号。在此,所谓多个信号,可以是与PSS和SSS同样构成的信号。另外,所谓多个信号,可以是PSS和与多个SSS同样构成的信号。另外,TPID可以是虚拟小区标识符(VCID:Virtual Cell Identity)。TPID也可以是用于识别发送点、即基站装置3的ID。另外,VCID可以是信号序列中所用的标识符。换言之,DRS可以通过第1构成的信号识别小区ID组,通过第1构成的信号和第2构成的信号识别小区ID,通过第1构成的信号、第2构成的信号、第3构成的信号识别TPID。另外,也可以通过第4构成的信号扩展TPID。

另外,DRS和PSS、SSS、CRS、CSI-RS可以个别设定。即,DRS的资源设定或子帧设定、天线端口索引、天线端口数、用于序列生成的ID等可以与PSS、SSS、CRS、CSI-RS独立(个别)设定。

图9是表示DRS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在此,DRS中所用的序列(信号序列、参考信号序列)可以通过频率轴上的Zadoff-Chu序列生成。另外,DRS可以在频率轴上连续配置。DRS可以使用6资源块,使用这当中的62子载波来发送。DRS也可以以零功率(Zero power)发送所述6资源块当中的10子载波。换言之,DRS也可以预约所述6资源块当中的10子载波,不发送信号。DRS在FDD(帧构成类型1)的情况下配置在时隙编号0和时隙编号10的最后的OFDM符号,在TDD(帧构成类型2)的情况下映射在子帧1和子帧6的第3个OFDM符号。DRS也可以包含用于驱动小区ID的信息的一部分来发送。

另外,DRS也可以配置在不同于PSS的资源块(不同的频率位置)。另外,DRS也可以使用不同于PSS的资源块数来发送。另外,DRS也可以使用不同于PSS的子载波数来发送。另外,DRS也可以配置在不同于PSS的OFDM符号。另外,DRS也可以包含不同于小区ID(PCI或VCID)的信息来发送。

对DRS的构成的另外一例进行说明。

进而,在图9中示出DRS的构成的另外一例。DRS中所用的序列(信号序列、参考信号序列)可以将2个长度31的二进制序列连结并交织。DRS的序列可以基于M序列来生成。DRS不同于配置在子帧0的信号和配置在子帧5的信号。DRS在FDD的情况下配置在时隙编号0和时隙编号10的第6个OFDM符号,在TDD的情况下配置在时隙编号1和时隙编号11的第7个OFDM符号。换言之,在FDD的情况下配置在时隙编号0和时隙编号10的从最后数第2个OFDM符号,在TDD的情况下配置在时隙编号1和时隙编号11的最后的OFDM符号。这时,DRS可以包含确定小区ID的信息的一部分来发送。

另外,DRS也可以配置在不同于SSS的资源块(不同的频率位置)。另外,DRS也可以使用不同于SSS的资源块数来发送。另外,DRS也可以使用不同于SSS的子载波数来发送。另外,DRS也可以配置在不同于SSS的OFDM符号。另外,DRS也可以包含不同于小区ID的信息来发送。

另外,发送所述DRS的子帧数并没有限定。例如所述DRS也可以在子帧0、1、5、6发送。即,也可以发送基于SSS的构成的多个DRS。在该情况下,能在所述DRS中包含大量信息来进行发送。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正交序列数增加,因此有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效果。

进而在图10中示出DRS的构成的另外一例。DRS的信号使用伪随机数序列(Pseudo-random sequence)生成。所述伪随机数序列例如是Gold序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小区ID(PCI、VCID、加扰标识符(scramble ID)、加扰标识符(scrambling Identity)、加扰初始化标识符(scrambling initialization ID))来计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CP的类型来计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时隙编号和时隙内的OFDM符号编号来计算。在1个天线端口发送的DRS的资源元素在频率轴上以6子载波的周期配置。在天线端口p发送的DRS和在天线端口p+1发送的DRS的资源元素隔开3子载波而配置。DRS基于小区ID在频率上小区固有地移位。在天线端口p发送的DRS和在天线端口p+1发送的DRS的资源元素在常规CP的情况下配置在OFDM符号0、4,在扩展CP的情况下配置在OFDM符号0、3。在天线端口p+2发送的DRS和在天线端口p+3发送的DRS的资源元素配置在OFDM符号1。DRS以在下行链路中设定的带宽,宽频带地发送。另外,DRS的发送带宽也可以使用上级层信令来设定。DRS的发送带宽也可以视作与测定带宽相同。

另外,DRS也可以使用不同于CRS的伪随机数序列来发送。另外,DRS也可以使用不同于CRS的序列的计算方法。另外,DRS也可以以不同于CRS的子载波周期配置在频率上。另外,发送DRS的天线端口p与发送DRS的天线端口p+1的资源元素的配置关系也可以不同于天线端口0与天线端口1的配置关系。DRS也可以基于不同于CRS的信息在频率上使配置移位。另外,DRS也可以配置在不同于CRS的OFDM符号。另外,DRS也可以以不同于CRS的带宽配置,也可以以在上级层设定的带宽配置,狭频带地发送。

进而在图10中示出DRS的构成的另外一例。DRS(图10的D1、D2)的序列(信号序列、参考信号序列)使用伪随机数序列生成。所述伪随机数序列例如是Gold序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来自上级层的信息来计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在未设定来自上级层的信息的情况下,基于小区ID来计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CP的类型来计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时隙编号和时隙内的OFDM符号编号来计算。配置DRS的资源元素也可以通过资源设定编号(DRS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dex)确定,使用图12的表来算出。在此,k’表示子载波编号,l’表示OFDM符号编号,ns表示时隙编号,nsmod2表示子帧内的时隙编号。例如在设定编号0的情况下,DRS配置在时隙编号0、子载波编号9、OFDM符号编号5以及6的资源元素。DRS以对下行链路设定的带宽,宽频带地发送。

另外,DRS的序列也可以使用不同于CSI-RS的伪随机数序列。另外,DRS的序列也可以基于不同于CSI-RS的序列的计算方法来生成。另外,DRS并不限于图12的表,能配置在不同于CSI-RS的资源元素。另外,DRS也可以以不同于CSI-RS的带宽配置,也可以以在上级层设定的带宽配置,狭频带地发送。

进而在图10中示出DRS的构成的另外一例。配置DRS的资源元素通过资源设定编号(DRS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dex)确定,使用图12的表来算出。在此,k’表示子载波编号,l’表示OFDM符号编号,ns表示时隙编号,nsmod2表示子帧内的时隙编号。例如在设定编号0的情况下,DRS配置在时隙编号0、子载波编号9、OFDM符号编号5以及6的资源元素。DRS以对下行链路设定的带宽,宽频带地发送。DRS也可以在设定的资源元素中以零输出发送。换言之,基站装置3也可以不在设定的资源元素中发送DRS。从终端装置1的观点来看,未从基站装置3发送DRS的资源元素能用在来自相邻小区(或相邻的基站装置)的干扰测定中。另外,DRS也可以是与图11的R6同样的构成。

在图11中示出DRS的构成的一例。DRS的序列使用伪随机数序列来生成。所述伪随机数序列例如是Gold序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小区ID来计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CP的类型来计算。所述伪随机数序列基于时隙编号和时隙内的OFDM符号编号来计算。在1个天线端口发送的DRS在频率轴上以6子载波的周期配置。DRS基于小区ID在频率上小区固有地移位。DRS在常规CP的情况下配置在时隙第0个的OFDM符号3、5、6,配置在时隙第1个的OFD符号1、2、3、5、6,在扩展CP的情况下,配置在时隙第0个的OFDM符号4、5,配置在时隙第1个的OFDM符号1、2、4、5。DRS的资源元素在第1个OFDM符号と第1+L个OFDM符号在频率上移位L份而配置。DRS以在下行链路中设定的带宽,宽频带地发送。

另外,DRS的序列也可以使用不同于PRS的伪随机数序列。另外,DRS的序列也可以使用不同于PRS的序列的计算方法。另外,DRS也可以以不同于PRS的子载波周期配置在频率上。另外,DRS也可以配置在不同于PRS的OFDM符号。另外,DRS也可以以不同于PRS的带宽配置,也可以以在上级层设定的带宽配置,狭频带地发送。即,DRS的发送带宽或测定带宽可以在上级层设定。

DRS也可以包含CSI-IM资源而构成。CSI-IM资源是为了终端装置1测定干扰而用的资源。例如终端装置1将CSI-IM资源用作用于在CSI测定中测定干扰的资源或用于在RSRQ测定中测定干扰的资源。CSI-IM资源使用与CSI-RS的设定方法相同的方法来设定。CSI-IM资源有可能是设定为零功率CSI-RS的资源。

以上说明了DRS的构成,但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一例,DRS也可以将上述的示例组合多个来构成。

举出优选的具体的一例。DRS可以将由Zadoff-Chu序列构成的信号、基于M序列而构成信号和基于Gold序列而构成的信号组合,由此构成。另外,基于Gold序列而构成的信号也可以由相比于由Zadoff-Chu序列构成的信号更宽频带构成,基于Zadoff-Chu序列而构成的信号可以使用6资源块来发送,基于Gold序列而构成的信号在子帧的全频带发送。即,发送DRS的带宽可以由上级层设定(configurable)。即,DRS优选由在不同序列具有不同构成的信号构成。

另外,DRS也可以将由Zadoff-Chu序列构成的信号、基于M序列而构成的信号、基于Gold序列而构成的信号和以零输出(Zero power)发送的信号组合,由此来构成。另外,基于Gold序列而构成的信号以及以零输出发送的信号也可以通过DRS的设定信息来指定资源元素。另外,基于Gold序列而构成的信号由相比于由Zadoff-Chu序列构成的信号更宽频带构成,由Zadoff-Chu序列构成的信号可以使用6资源块来发送,基于Gold序列而构成的信号可以在子帧的全频带发送。

终端装置1通过专用RRC信令来被通知DRS的设定。所述DRS的设定包含在发送RS的小区间公共的信息、和发送DRS的小区个别的信息。另外,DRS的设定也可以包含在后述的测定对象的设定信息来通知。

在发送DRS的小区间公共的信息中包含频带的中心频率的信息、带宽的信息、子帧的信息等。

在发送DRS的小区个别的信息中包含频带的中心频率的信息、带宽的信息、子帧的信息、指定资源元素的信息、确定小区的信息(小区ID、PCI、VCID)等。

终端装置1由于能通过DRS的设定认知包含DRS的子帧,因此在未包含DRS的子帧中,可以不进行DRS的检测处理。由此能降低终端装置1的消耗功率。

可以在DRS的设定中包含第1构成的信号的设定到第n构成的信号的设定。例如,各构成的信号的资源设定可以个别设置。另外,各构成的信号的子帧设定或发送功率可以是公共(或公共的值)。另外,也可以仅对某构成的信号设置小区ID或天线端口索引、天线端口数。另外,在DRS的设定中,也可以对某构成的信号设置多个资源设定或子帧设定等。

可以在DRS的设定中包含表示发送DRS的频率的信息(参数)。

另外,也可以在DRS的设定中包含表示有发送DRS的可能性的子帧的偏移(偏移的值)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在DRS的设定中包含有发送DRS的可能性的子帧周期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在DRS的设定中包含用于生成DRS的序列的标识符。

另外,也可以在DRS的设定中包含表示发送DRS的天线端口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在DRS的设定中包含表示DRS的突发发送期间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在DRS的设定中包含表示在子帧周期中测定到一次DRS的子帧期间的信息。

即,也可以在DRS的设定中包含DRS的发送所需的信息以及/或者DRS的接收所需的信息以及/或者DRS的测定所需的信息。

上述的DRS的设定中所含的信息可以对各构成的每个信号设置。即,可以对不同构成的每个信号设定上述的信息。

DRS的设定可以使用上级层信令来通知。另外,DRS的设定可以使用系统信息来通知。另外,DRS的设定的一部分信息可以使用L1信令(DCI格式)或L2信令(MAC CE)来通知。

DRS也可以用作用于相同频率下的无线接口进行的基站装置间同步(网络侦听:network listening)的参考信号(侦听RS:listening RS)。

以下对利用DRS的无线接口的基站装置间同步进行说明。

通过在基站装置间将发送定时同步,能实现TDD系统的运用、eICIC、CoMP等小区间干扰压抑技术的运用、发送点不同的基站间的载波聚合的运用。但在小小区配置于回程线路的延迟大的环境且配置于建物内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基于回程线路或卫星定位系统(GSNN: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时刻同步。为此,为了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同步而使用无线接口。

对无线接口的基站装置间同步的过程进行说明。最初,通过回程线路进行成为发送定时的基准的基站装置3的决定、以及侦听RS的发送定时的指定。另外,同时通过回程线路进行执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的决定、以及侦听RS的接收定时的指定。成为发送定时的基准的基站装置3、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以及侦听RS的发送/接收定时的决定也可以由基站装置、MME或S-GW进行。成为发送定时的基准的基站装置3基于通过回程线路通知的发送定时来在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或下行链路子帧进行侦听RS的发送。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在通知的接收定时进行侦听RS的接收,来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另外,侦听RS也可以在成为发送定时的基准的基站装置3为停止的状态下也进行发送。另外,侦听RS也可以即使在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为启动/停止的状态下都进行接收。

在TDD中,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在接收侦听RS的期间停止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换言之,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在上行链路子帧设定接收侦听RS的期间。在此,与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连接的终端装置1将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接收侦听RS的期间认识为是停止的状态。即,终端装置1认识为未从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发送PSS/SSS、PBCH、CRS、PCFICH、PHICH以及PDCCH。终端装置1被基站装置3通知接收侦听RS的定时。换言之,终端装置1被基站装置3通知停止的状态。终端装置1在接收侦听RS的定时不进行对基站装置3的测定。另外,与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连接的终端装置1也可以将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接收侦听RS的期间认识为上行链路子帧。

在FDD中,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在接收侦听RS的期间停止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在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进行接收处理。在此,与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连接的终端装置1将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接收侦听RS的期间认识为是停止的状态。即,终端装置1认识为未从进行发送定时的同步的基站装置3发送PSS/SSS、PBCH、CRS、PCFICH、PHICH以及PDCCH。终端装置1被基站装置3通知接收侦听RS的定时。换言之,终端装置1被基站装置3通知停止的状态。终端装置1不在接收侦听RS的定时进行对基站装置3的测定。

另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使用从成为发送定时的基准的基站装置3发送的侦听RS来进行小区的检测。

接下来说明物理层的测定的详细。终端装置1进行对上级层报告的物理层的测定。在物理层的测定中有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等。

接下来说明RSRP的详细。RSRP被定义为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Q被定义为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

对RSRP的一例进行说明。

RSRP被定义为将发送所考虑的测定频带宽度中所含的CRS的资源元素的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在RSRP的决定中使用映射了天线端口0的CRS的资源元素。若终端装置能检测天线端口1的CRS,则为了RSRP的决定,能除了使用映射了天线端口0的CRS的资源元素(映射到分配给天线端口0的资源元素的无线资源)以外,还使用映射了天线端口1的CRS的资源元素(映射到分配给天线端口1的资源元素的无线资源)。以下将使用映射了天线端口0的CRS的资源元素而计算出的RSRP称作基于CRS的RSRP或第1RSRP。

终端装置1在RRC空闲(RRC_IDLE)状态下测定频内的小区以及/或者频间的小区的RSRP。在此,所谓RRC空闲状态的频内的小区,是与终端装置通过广播接收到系统信息的小区相同频带的小区。在此,所谓RRC空闲状态的频间的小区,是与终端装置1通过广播接收到系统信息的小区不同频带的小区。终端装置1在RRC连接(RRC_CONNECTED)状态下测定频内的小区以及/或者频间的小区的RSRP。在此,所谓RRC连接状态的频内的小区,是与终端装置1通过RRC信令或广播接收到系统信息的小区相同频带的小区。在此,所谓RRC连接状态的频间的小区,是与终端装置1通过RRC信令或广播接收到系统信息的小区不同频带的小区。

对RSRP的一例进行说明。

RSRP被定义为将发送所考虑的测定频带宽度中所含的DRS的资源元素的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在RSRP的决定中使用映射了DRS的资源元素。发送DRS的资源元素以及天线端口在上级层通知。

终端装置1在RRC连接(RRC_CONNECTED)状态下测定频内的小区以及/或者频间的小区的RSRP。

对RSSI的详细进行说明。RSSI以使用接收天线观测到的总接收功率定义。

对RSSI的一例进行说明。

RSSI(E-UTRA carrier RSSI)由将仅观测想定为包含针对天线端口0的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构成。换言之,RSSI由将仅观测包含天线端口0的CRS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构成。RSSI在资源块数N的带宽进行观测。RSSI的总接收功率包含来自相同信道的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功率、来自相邻信道的干扰功率、热噪声功率等。

对RSSI的一例进行说明。

RSSI(E-UTRA carrier RSSI)由将观测全部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构成。RSSI的总接收功率包含来自相同信道的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功率、来自相邻信道的干扰功率、热噪声功率等。

对RSSI的一例进行说明。

RSSI(E-UTRA carrier RSSI)由将观测不含DRS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构成。RSSI在资源块数N的带宽进行观测。RSSI的总接收功率包含来自相同信道的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功率、来自相邻信道的干扰功率、热噪声功率等。发送DRS的资源元素以及/或者天线端口在上级层通知。

对RSSI的一例进行说明。

RSSI(E-UTRA carrier RSSI)由将仅观测不含DRS(CRS以及/或者CSI-RS)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构。换言之,RSSI由将仅观测不含DRS(CRS以及/或者CSI-RS)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构成。RSSI在资源块数N的带宽进行观测。RSSI的总接收功率包含来自相同信道的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功率、来自相邻信道的干扰功率、热噪声功率等。

对RSSI的一例进行说明。

RSSI(E-UTRA carrier RSSI)由将仅观测不含DRS(CRS以及/或者CSI-RS)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和RSRP的值的合计值构成。换言之,RSSI由将仅观测不含DRS(CRS以及/或者CSI-RS)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和RSRP的值的合计值构成。RSSI在资源块数N的带宽进行观测。RSSI的总接收功率包含来自相同信道的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功率、来自相邻信道的干扰功率、热噪声功率等。

以下说明RSRQ的详细。RSRQ以RSRP与RSSI之比定义,在与通信质量的指标即测定对象小区的信号对干扰噪声比(SINR)同等的目的下使用。RSRQ中的SRP与RSSI的组合并不限于以下,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RSRQ中的RSRP与RSSI的优选组合进行了记载。

对RSRQ的一例进行说明。

RSRQ被定义为以N×RSRP/RSSI的式计算出的比。在此,N是相当于RSSI的测定带宽的资源块数,RSRQ的分子和分母由相同资源块的集合构成。在此RSRP是第1RSRP。以下将用使用第1RSRP计算出的RSRQ而计算出的RSRQ称呼为基于CRS的RSRQ或第1RSRQ。

RSSI(E-UTRA carrier RSSI)由仅观测包含针对天线端口0的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换言之,RSSI由将仅观测包含天线端口0的CRS(映射到天线端口0的无线资源)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构成。RSSI在资源块数N的带宽进行观测。RSSI的总接收功率包含来自相同信道的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功率、来自相邻信道的干扰功率、热噪声功率等。在从上级层的信令指定了用于进行RSRQ的测定的给定的子帧的情况下,从所述指定的子帧中的全部OFDM符号测定RSSI。

终端装置1在RRC空闲状态下测定频内的小区以及/或者频间的小区的RSRQ。终端装置1在RRC连接状态下测定频内的小区以及/或者频间的小区的RSRQ。

对RSRQ的一例进行说明。

RSRQ被定义为以N×RSRP/RSSI的式计算出的比。在此,N是RSSI的测定带宽的资源块数,RSRQ的分子和分母必须由相同资源块的集合构成。在此RSRP是第2RSRP。以下将用使用第2RSRP计算出的RSRQ而计算出的RSRQ称呼为第2RSRQ。

RSSI(E-UTRA carrier RSSI)由将仅观测想定为包含针对天线端口0的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构成。换言之,RSSI由将仅观测包含天线端口0的CRS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构成。RSSI在资源块数N的带宽进行观测。RSSI的总接收功率包含来自相同信道的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功率、来自相邻信道的干扰功率、热噪声功率等。在从上级层的信令指定了用于进行RSRQ的测定的给定的子帧的情况下,从所述指定的子帧中的全部OFDM符号测定RSSI。

对RSRQ的一例进行说明。

RSRQ被定义为以N×RSRP/RSSI的式计算出的比。在此,N是相当于RSSI的测定带宽的资源块数,RSRQ的分子和分母由相同资源块的集合构成。在此,RSRP基于DRS(CRS以及/或者CSI-RS)来测定。

RSSI(E-UTRA carrier RSSI)由将仅观测不含DRS(CRS以及/或者CSI-RS)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和RSRP的值的合计值构成。换言之,RSSI由将仅观测不含DRS(CRS以及/或者CSI-RS)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线性平均而得到的值、和RSRP的值的合计值构成。RSSI在资源块数N的带宽进行观测。RSSI的总接收功率包含来自相同信道的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功率、来自相邻信道的干扰功率、热噪声功率等。

另外,RSRQ中所用的RSSI也可以基于RSRP和在测定带宽内的不含DRS的OFDM符号中得到的总接收功率的线性平均值来得到。

另外,RSRQ中所用的RSSI也可以从在测定带宽的全部OFDM符号得到的总接收功率的线性平均值来得到。

另外,RSRQ中所用的RSSI也可以从在测定带宽内不含DRS的OFDM符号得到的总接收功率的线性平均值来得到。

另外,RSRQ中所用的RSSI也可以从针对构成DRS的CRS的RSSI测定来得到。

在DRS是与CSI-RS同样构成的情况下,测定带宽可以在5MHz以上设定。

在DRS是与CSI-RS同样构成的情况下,测定带宽可以以6RBs以及/或者15RBs设定。

DRS的测定带宽也可以使用上级层信令来设定。

终端装置1在RRC连接状态下测定频内的小区以及/或者频间的小区的RSRQ。

对第1测定的过程(first measurement procedure)进行说明。所谓第1测定,是第1RSRP、第1RSRQ的测定。另外,所谓第1测定,也可以是第1信号(第1构成的信号)的测定(RRM测定、RSRP测定、RSRQ测定、RSSI测定)。

终端装置1从物理小区标识符(PCI)认知配置在天线端口0发送的CRS的资源元素。然后,从配置在天线端口0发送的CRS的资源元素测定第1RSRP。另外,测定中所用的子帧数并没有限定,可以跨多个子帧测定,报告平均值。接下来认知包含天线端口0的OFDM符号,进行RSSI的测定。然后从第1RSRP和RSSI进行第1RSRQ的计算。另外,第1RSRP和RSSI的测定子帧也可以不同。

另外,将基于第1测定的过程得到的结果(第1RSRP、第1RSRQ)称呼为第1测定结果。

对第2测定的过程(second measurement procedure)进行说明。所谓第2测定,是第2RSRP、第2RSRQ的测定。

终端装置1从DRS的设定信息认知配置DRS的资源元素。然后从配置DRS的资源元素测定第2RSRP。另外,测定中所用的子帧数并没有限定,可以测定多个子帧,报告它们的平均值。接下来进行RSSI的测定。然后从第2RSRP和RSSI进行第2RSRQ的计算。

另外,将基于第2测定的过程得到的结果(第2RSRP、第2RSRQ、第2RSSI、第2RRM)称呼为第2测定结果。另外,所谓第2测定,也可以是第2信号(第2构成的信号)的测定(RRM测定、RSRP测定、RSRQ测定、RSSI测定)。

接下来说明将在终端装置1测定的测定值向上级层进行报告的机制。

对测定的模型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测定的模型的一例的图。

测定部1301可以包含第1层滤波部13011、第3层滤波部13012、以及报告基准の评价部13013而构成。另外,测定部1301也可以包含接收部105以及上级层处理部101的一部分功能而构成。具体地,可以第1层滤波部13011包含在接收部105中,第3层滤波部13012、以及报告基准的评价13013包含在上级层处理部101中。

从物理层输入的测定值(样本)被第1层滤波(Layer 1 filtering)部13011施加滤波。第1层滤波部13011例如运用多个输入值的平均、加权平均、追随信道特性的平均等,也可以运用其他滤波方法。从第1层报告的测定值在第1层滤波部13011之后被输入到第3层。输入到第3层滤波(Layer 3 filtering)部13012的测定值被施加滤波。第3层滤波的设定从RRC信令提供。在第3层滤波部13012滤波并报告的间隔与输入的测定间隔相同。在报告基准的评价部13013中检查是否需要实际测定值的报告。评价基于1个以上的测定的流程。例如是不同的测定值间的比较等。终端装置1至少每当报告新的测定结果就进行报告基准的评价。报告基准的设定通过RRC信令提供。在报告基准的评价中判断为需要测定值的报告后,终端装置1将测定报告信息(测定报告消息)通过无线接口送出。

接下来说明测定(measurement)。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1使用RRC信令(无线资源控制信号)的RRC连接重设定(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发送测定设定(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消息。终端装置1对测定设定(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消息中所含的系统信息进行设定,并按照被通知的系统信息来进行针对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以及相邻小区(包含列出小区(listed cell)以及/或者检测小区(detected cell))的测定、事件评价、测定报告。列出小区是被列出为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的小区(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作为相邻小区列表通知的小区),检测小区是在由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指示的频率下由终端装置1检测到、但未被列出为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的小区(未作为相邻小区列表通知的由终端装置1自身检测到的小区)。

在测定(measurement)中有3个类型(频率内测定(intra-frequency measurements)、频率间测定(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无线接入技术间测定(inter-RAT measurements))。频率内测定(intra-frequency measurements)是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频率(下行链路频率)下的测定。频率间测定(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是不同于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频率的频率下的测定。无线接入技术间测定(inter-RAT measurements)是用不同于服务小区的无线技术(例如EUTRA)的无线技术(例如UTRA、GERAN、CDMA2000等)进行的测定。

在测定设定(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消息中包含测定标识符(measId)、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报告设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s)的设定的追加以及/或者修正以及/或者删除、物理量设定(quantityConfig)、测定间隔设定(measGapConfig)、服务小区质量阈值(s-Measure)等。

物理量设定(quantityConfig)在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是EUTRA的情况下指定第3层滤波保数(L3filtering coefficient)。第3层滤波係数(L3filtering coefficient)规定最新的测定结果与过去的滤波测定结果之比(比例)。滤波结果在终端装置1中用在事件评价中。

测定间隔设定(measGapConfig)为了控制测定间隔模式(measurement gap pattern)的设定、测定间隔(measurement gap)的激活(activation)/去激活(deactivation)而利用。在测定间隔设定(measGapConfig)中,作为将测定间隔激活的情况下的信息,通知间隔模式(gap pattern)、开始系统帧编号(startSFN)、开始子帧编号(startSubframeNumber)。间隔模式(gap pattern)规定作为测定间隔(measurement gap)而使用哪种模式。开始系统帧编号(startSFN)规定开始测定间隔(measurementgap)的系统帧编号(SFN:System Frame Number)。开始子帧编号(startSubframeNumber)规定开始测定间隔(measurement gap)的子帧编号。

所谓测定间隔,是未调度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有为了终端装置1进行测定而利用的可能性的期间(时间、子帧)。

也可以在对支持DRS的测定的(或设置了DRS设定的)终端装置1设定了测定间隔的情况下,在基于测定间隔设定而规定的子帧中(即在测定间隔上)进行DRS的测定。

也可以在对支持DRS的测定的(或设置了DRS设定的)终端装置1设定了测定间隔的情况下,若基于DRS设定中所含的子帧设定的DRS发送子帧和基于测定间隔设定而规定的子帧重复,则在测定间隔上测定DRS。若DRS发送子帧为测定间隔上,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测定间隔上测定DRS。

也可以在对支持DRS的测定的(或设置了DRS设定的)终端装置1设定了测定间隔的情况下,仅对DCI格式或MAC CE中示出停止的状态的小区在测定间隔上测定DRS。即,对于示出启动的状态的小区,终端装置1也可以不在测定间隔上进行DRS的测定。基站装置3也可以不在启动的状态的小区发送DRS。

测定间隔可以对每个DRS或示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每个小区设定。

服务小区质量阈值(s-Measure)表征与服务小区(serving cell)的质量相关的阈值,终端装置1为了控制是否需要进行测定(measurement)而利用。服务小区质量阈值(s-Measure)作为针对RSRP的值而设定。

在此,测定标识符(measId)为了使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和报告设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s)链接而利用,具体地,使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和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链接。在测定标识符(measId)与1个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和1个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建立对应。测定设定(Measurementconfiguration)消息能针对测定标识符(measId)、测定对象(Measurementobjects)、报告设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s)的关系进行追加、修正、删除。

measObjectToRemoveList是删除与所指定的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以及所指定的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对应的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ets)的指令。这时,与指定的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建立对应的全部测定标识符(measId)都被删除。该指令能同时指定多个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

measObjectToAddModifyList是将所指定的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修正为所指定的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或者追加所指定的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和所指定的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的指令。该指令能同时指定多个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

reportConfigToRemoveList是删除所指定的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以及与所指定的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对应的报告设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s)的指令。这时,与所指定的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建立对应的所有测定标识符(measId)被删除。该指令能同时指定多个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

measIdToRemoveList是删除所指定的测定标识符(measId)的指令。这时,与所指定的测定标识符(measId)建立对应的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etId)和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未被删除而得以维持。该指令能同时指定多个测定标识符(measId)。

measIdToAddModifyList是为了将所指定的测定标识符(measId)与所指定的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和所指定的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建立对应而进行修正的指令,或者是将所指定的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和所指定的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与所指定的测定标识符(measId)建立对应、追加所指定的测定标识符(measId)的指令。该指令能同时指定多个测定标识符(measId)。

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按每种无线接入技术(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以及频率来规定。另外,报告设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s)中,有针对EUTRA的规定、和针对EUTRA以外的RAT的规定。

在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中包含与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建立对应的测定对象EUTRA(measObjectEUTRA)等。

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是为了识别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的设定而使用的标识符。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 jects)的设定如前述那样,按每种无线接入技术(RAT)以及频率来规定。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对EUTRA、UTRA、GERAN、CDMA2000被另外规范化。针对EUTRA的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即测定对象EUTRA(measObjectEUTRA)规定了对EUTRA的相邻小区运用的信息。另外,测定对象EUTRA(measObjectEUTRA)中不同频率的对象作为不同的测定对象(Measurement objects)处置,另外分配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

对测定对象的信息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测定对象EUTRA(measOb jectEUTRA)中包含EUTRA载波频率信息(eutra-Carrier Info)、测定带宽(measurementBandwidth)、天线端口1存在信息(presenceAntennaPortl)、偏移频率(offsetFreq)、与相邻小区列表(neighbour cell list)相关的信息、与黑名单(black list)相关的信息。

接下来说明测定对象EUTRA(measObjeetEUTRA)中所含的信息。EUTRA载波频率信息(eutra-CarrierInfo)指定设为测定对象的载波频率。测定带宽(measurementBandwidth)表示在设为测定对象的载波频率下动作的全部相邻小区公共的测定带宽。天线端口1存在信息(preseneeAntennaPortl)表示是否在设为测定对象的小区中使用天线端口1。偏移频率(offsetFreq)表示在设为测定对象的频率下运用的测定偏移值。

对测定对象的信息的一例进行说明。

基站装置3为了使终端装置1进行第2测定而进行不同于第1测定的设定。例如在第1测定和第2测定中,成为测定对象的信号(或信号的构成、信号的设定)可以不同。另外,也可以在第1测定和第2测定中,对成为测定对象的信号设置的小区ID不同。另外,也可以在第1测定和第2测定中,成为测定对象的信号的天线端口不同。另外,也可以在第1测定和第2测定中,成为测定对象的信号的测定周期(或测定子帧模式)不同。即,第1测定和第2测定可以个别设定。

在测定对象EUTRA(measObjectEUTRA)中包含EUTRA载波频率信息(eutra-Carrier Info)、测定带宽(measurementBandwidth)、DRS设定信息、偏移频率(offsetFreq)、与相邻小区列表(neighbour celllist)相关的信息、与黑名单(blacklist)相关的信息。

接下来对测定对象EUTRA(measObjectEUTRA)中所含的信息进行说明。EUTRA载波频率信息(eutra-CarrierInfo)指定设为测定对象的载波频率。测定带宽(measurementBandwidth)表示在设为测定对象的载波频率下动作的全部相邻小区公共的测定带宽。DRS设定信息为了对终端装置1通知检测DRS设定所需的在频率带中公共的设定信息而用,例如表示在设为测定对象的小区中发送的子帧编号、子帧周期等。偏移频率(offsetFreq)表示在设为测定对象的频率下运用的测定偏移值。

对与相邻小区列表以及黑名单相关的信息的一例进行说明。

与相邻小区列表(neighbour cell list)相关的信息包含事件评价、与成为测定报告的对象的相邻小区相关的信息。作为与相邻小区列表(neighbourcell list)相关的信息,包含物理小区标识符(physical cell ID)、小区固有偏移(cellIndividualOffset、表示对相邻小区运用的测定偏移值)等。该信息在EUTRA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对终端装置1已经从广播信息(广播的系统信息)取得的相邻小区列表(neighbour celllist)进行追加、修正、或者进行删除的信息而利用。

另外,与黑名单(blacklist)相关的信息包含事件评价、与未成为测定报告的对象的相邻小区相关的信息。作为与黑名单(black list)相关的信息而包含物理小区标识符(physical cellll)等。该信息在EUTRA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对终端装置1已经从广播信息取得的拉黑小区列表(black listed cell list)进行追加、修正、或者进行删除的信息而利用。

对与相邻小区列表以及黑名单相关的信息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进行第2测定的情况下,想定在物理小区标识符(PCI)中不够的情形下使用。为此需要扩展了物理小区标识符的新的相邻小区列表以及新的黑名单。

与新的相邻小区列表(相邻小小区列表(neighbour small celllist))相关的信息可以包含事件评价、与成为测定报告的对象的相邻小区相关的信息。作为与新的相邻小区列表相关的信息,可以包含小区ID、小区固有偏移(cellIndividualOffset、表示对相邻小区运用的测定偏移值)、小区固有的DRS设定信息等。在此,所谓小区固有的DRS设定信息是小区固有地设定的DRS的信息,例如是表示所用的DRS的资源元素的信息等。该信息在EUTRA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对终端装置1已经从广播信息(广播的系统信息)取得的新的相邻小区列表进行追加、修正、或者进行删除的信息而利用。

另外,与新的黑名单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事件评价、与未成为测定报告的对象的相邻小区相关的信息。另外,作为与新的黑名单相关的信息,可以包含小区ID等。该信息在EUTRA的情况下作为用于对终端装置1已经从广播信息取得的新的拉黑小区列表(拉黑小小区列表(black listed small cell list))进行追加、修正、或者进行删除的信息而利用。

在此,小区ID例如是物理小区标识符(physical cell ID、physical layer cell ID)、CGI(CellGlobal Identity/Identifier)、ECGI(E-UTRANCell Global Identifier/Identity)、发现ID(Discovery ID)、虚拟小区标识符(virtual cell ID)、发送点ID等,基于以DRS发送的小区(发送点)ID的信息而构成。另外,也可以不是小区ID,而是与序列生成器(加扰序列生成器、伪随机数序列生成器)关联的参数。

另外,在DRS的设定中包含与小区ID(或者伪随机数序列生成器关联的参数(例如加扰ID))的情况下,相邻小区列表也可以表示DRS的列表。即,终端装置1可以进行在相邻小区列表设置的小区ID的DRS的测定。

另外,在DRS的设定中包含小区ID的情况下,黑名单也可以表示DRS的黑名单。即,终端装置1可以不进行在黑名单设置的小区ID的DRS的测定。

接下来对报告设定的详细进行说明。

在报告设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s)中包含与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建立对应的报告设定EUTRA(reportConfigEUTRA)等。

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是为了识别与测定相关的报告设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s)而使用的标识符。与测定相关的报告设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s)如前述那样,有针对EUTRA的规定、和针对EUTRA以外的RAT(UTRA、GERAN、CDMA2000)的规定。针对EUTRA的报告设定(Reporting configurations)即报告设定EUTRA(reportConfigEUTRA)规定EUTRA中的测定的报告中所利用的事件的触发条件(triggering criteria)。

另外,在报告设定EUTRA(reportConfigEUTRA)中包含事件标识符(eventId)、触发量(triggerQuantity)、迟滞性(hysteresis)、触发时间(timeToTrigger)、报告量(reportQuantity)、最大报告小区数(maxReportCells)、报告间隔(reportInterval)、报告次数(reportAmount)。

事件标识符(eventId)为了选择与事件触发报告(event triggered reporting)相关的条件(criteria)而利用。在此,所谓事件触发报告(event triggered reporting),是在满足事件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报告测定的方法。此外,还有在满足事件触发条件的情况下以一定间隔报告某次数的测定这样的事件触发定期报告(event triggered periodic reporting)。

在满足由事件标识符(eventId)指定的事件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对基站装置3进行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触发量(triggerQuantity)是为了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而利用的量。即,指定RSRP或RSRQ。即,终端装置1利用由该触发量(triggerQuantity)指定的量来进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测定,判定是否满足以事件标识符(eventId)指定的事件触发条件。

迟滞性(hysteresis)是在事件触发条件下利用的参数。触发时间(timeToTrigger)表示要满足事件触发条件的期间。报告量(reportQuantity)表示在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中进行报告的量。在此,指定以触发量(triggerQuantity)指定的量、或者RSRP以及RSRQ。

最大报告小区数(maxReportCells)表示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中所含的小区的最大数。报告间隔(reportInterval)对定期报告(periodical reporting)或事件触发定期报告(eventtriggered periodic reporting)利用,每隔以报告间隔(reportInterval)表示的间隔就进行定期报告。报告次数(reportAmount)根据需要来规定进行定期报告(periodical reporting)的次数。

另外,后述的事件触发条件下利用的阈值参数、偏移参数在报告设定中和事件标识符(eventId)一起被通知给终端装置1。

另外,基站装置3有通知服务小区质量阈值(s-Measure)的情况和不通知的情况。在基站装置3通知服务小区质量阈值(s-Measure)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在服务小区(serving cell)的RSRP低于服务小区质量阈值(s-Measure)时进行相邻小区的测定和事件评价(是否满足事件触发条件,也称作报告条件(Reporting criteria)的评价)。另一方面,在基站装置3不通知服务小区质量阈值(s-Measure)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不管服务小区(serving cell)的RSRP怎样都进行相邻小区的测定和事件评价。

接下来说明事件以及事件触发条件的详细。

满足事件触发条件的终端装置1对基站装置3发送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在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中包含测定结果(Measurement result)。

在用于进行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的事件触发条件中定义多个,分别有加入条件和脱离条件。即,满足针对从基站装置3指定的事件的加入条件的终端装置1对基站装置3发送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另一方面,满足事件加入条件而正发送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的终端装置1在满足事件脱离条件的情况下停止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的发送。

以下说明的事件以及事件触发条件的一例使用第1测定结果或第2测定结果的任一者。

以下对为了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而利用的测定结果的种类的指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通过报告设定来指定为了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而利用的测定结果的种类。根据参数来使用第1测定结果或第2测定结果的任一者评价事件触发条件。

作为具体的一例,通过触发物理量(triggerQuantity)指定第1测定结果或者第2测定结果。触发物理量也可以通过{第1RSRP、第1RSRQ、第2RSRP、第2RSRQ}这4个选择栏规定。终端装置1利用通过该触发物理量(triggerQuantity)指定的物理量来进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测定,判定是否满足在事件标识符(eventId)中指定的事件触发条件。

作为具体的一例,第1测定结果或第2测定结果也可以除了规定触发物理量以外,还规定指定为了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而利用的测定结果的种类的新的参数(triggerMeasType)。所述新的参数设置表示使用第1测定结果来评价事件触发条件的信息、或者表示使用第2测定结果来评价事件触发条件的信息。例如在对所述新的参数设置表示使用第2测定结果来评价事件触发条件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进行第2测定,使用第2测定结果来评价事件触发条件。另外,所述参数也可以与指定报告的测定结果的种类的参数(reportMeasType)共享。

另外,也可以在服务小区的测定结果与周边小区的的测定结果的比较等的1个条件式中使用2个以上的测定结果的事件触发条件中,分别指定为了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而利用的测定结果的种类。例如可以规定服务小区的测定结果用的新的参数(triggerMeasTypeServ)和周边小区的测定结果用的新的参数(triggerMeasTypeNeigh)。

以下对为了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而利用的测定结果的种类的指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通过报告设定,为了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而利用的测定结果的种类依赖于指定测定的条件来决定。

作为具体的一例,为了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而利用的测定结果的种类依赖于对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来决定。例如若对象小区是启动的状态,则使用第1测定结果来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若对象小区是停止的状态,则使用第2测定结果来评价事件触发条件。

作为具体的一例,为了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而利用的测定结果的种类依赖于参考信号的检测来决定。例如也可以在检测到CRS而未检测到DRS的情况下,使用第1测定结果来评价事件触发条件,在未检测到CRS而检测到DRS的情况下,使用第2测定结果来评价事件触发条件。另外,也可以在检测到CRS和DRS的两方的情况下,使用接收功率高的一方的测定结果来评价事件触发条件。另外,也可以在检测到CRS和DRS的两方的情况下,使用将两方的接收功率平均化的测定结果来评价事件触发条件。另外,也可以在未检测到CRS和DRS的两方的情况下,不评价事件触发条件。

接下来说明测定结果的详细。

该测定结果(Measurement result)由测定标识符(measId)、服务小区测定结果(measResultServing)、EUTRA测定结果列表(measResultListEUTRA)构成。在此,在EUTRA测定结果列表(measResultListEUTRA)中包含物理小区标识符(physicalCellIdentity)、EUTRA小区测定结果(measResultEUTRA)。在此,所谓测定标识符(measId),如前述那样,是在测定对象标识符(measObjectId)与报告设定标识符(reportConfigId)的链接中利用的标识符。另外,物理小区标识符(physicalCellIdentity)为了识别小区而利用。EUTRA小区测定结果(measResultEUTRA)是针对EUTRA小区的测定结果。相邻小区的测定结果仅在关联的事件的发生时被包含。

对测定结果的一例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测定结果中包含针对对象小区的RSRP以及RSRQ的结果来报告。1次报告的RSRP以及RSRQ可以是第1测定结果或第2测定结果的任意一者。另外,第1测定结果可以是从第1测定得到的测定结果。另外,第2测定结果也可以是从第2测定得到的测定结果。换言之,第1测定结果是基于与第1测定相关的设定信息得到的测定结果,第2测定结果是基于与第2测定相关的设定信息得到的测定结果。

举出具体的一例,基于决定第1测定结果或者第2测定结果的参数来报告测定结果。决定第1测定结果或者第2测定结果的基准例如是新的参数(repottMeasType)。所述新的参数可以设置表示报告第1测定结果的信息、或者表示报告第2测定结果的信息。例如在对所述新的参数设置表示报告第2测定结果的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认识所述新的参数,进行第2测定,使第2测定结果承载于测定报告消息来进行发送,不发送第1测定结果。另外,所述新的参数也可以设置表示报告第1测定结果以及第2测定结果的信息。

另外,所述新的参数可以与指定为了评价事件触发条件而利用的测定结果的种类的参数(triggerMeasType)共享。另外,所述参数也可以与指定测定方法的上级层参数共享。

另外,表示报告物理量的参数(reportQuantity)可以作为针对RSRP的参数(reportQuantityRSRP)和针对RSRQ的参数(reportQuantityRSRQ)来对每个进行测定的种类设定。例如在reportQuantityRSRP被设定为第1RSRP、reportQuantityRSRQ被设定为第2RSRQ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发送第1RSRP和第2RSRQ,不发送第2RSRP和第1RSRQ。

举出具体的一例,可以依赖于指定测定的条件来报告。

例如,所报告的测定结果的种类可以依赖于对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来决定。

例如,所报告的测定结果的种类依赖于参考信号的检测来决定。例如在检测到CRS而未检测到DRS的情况下,报告第1测定结果,在未检测到CRS而检测到DRS的情况下,报告第2测定结果。在检测到CRS和DRS的两方的情况下,报告接收功率高的一方的测定结果。在未检测到CRS和DRS的两方的情况下不进行报告,或者报告最低值。

另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为了使基站装置3认知所报告的测定结果是通过第1测定计算出的结果还是通过第2测定计算出的结果,在测定结果中追加明示设置了哪个测定的种类的参数。

在上述中,对事件、事件触发条件以及测定结果的报告的一例进行了说明。通过这些组合,终端装置1对基站装置3报告第1测定结果以及/或者第2测定结果。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事件、事件触发条件以及测定结果的报告的组合,以下说明优选的组合的一例。

对事件、事件触发条件以及测定结果的报告的组合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进行第1测定的情况下,对包含设定了包含物理小区标识符的相邻小区列表、黑名单的测定对象(measObject)进行设定,另外,对设定通过第1测定触发的事件以及事件触发条件的报告设定(reportConfig)进行设定,将它们通过ID建立关联,由此发送包含第1测定结果(measResults)的测定报告消息。进而在进行第2测定的情况下,对包含设定了扩展的小区ID的新的相邻小区列表、新的黑名单的测定对象(measObject)进行设定,另外,对设定通过第2测定触发的事件以及事件触发条件的报告设定(reportConfig)进行设定,将它们通过ID建立关联,由此发送包含第2测定结果(measResults)的测定报告消息。

即,在终端装置1设定第1测定用的测定对象、报告设定、测定结果、和第2测定用的测定对象、报告设定、测定结果。即,分别独立设定针对第1测定结果的报告设定和针对第2测定结果的报告设定。

对事件、事件触发条件以及测定结果的报告的组合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进行第1测定的情况下,对包含设定了物理小区标识符的相邻小区列表、黑名单的测定对象(measObject)进行设定,另外,对设定通过第1测定触发的事件以及事件触发条件的报告设定(reportConfig)进行设定,将它们与测定结果(measResults)通过ID建立关联。在进行第2测定的情况下,对包含设定了扩展的小区ID的新的相邻小区列表、新的黑名单的测定对象(measObject)进行设定,另外,对设定通过第2测定触发的事件以及事件触发条件的报告设定(reportConfig)进行设定,将它们与所述测定结果(measResults)通过ID建立关联。在发生了通过第1测定触发的事件的情况下,在测定结果中代入第1测定结果,通过测定报告消息来发送。在发生了通过第2测定触发的事件的情况下,在测定结果中代入第2测定结果,通过测定报告消息来发送。

即,对第1测定用的测定对象、报告设定、和第2测定用的测定对象、报告设定进行设定,测定结果在第1测定和第2测定中共享字段。根据事件而发送第1测定结果或第2测定结果。

由此,终端装置1能将第1测定结果和第2测定结果报告给基站装置3。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是与基站装置3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1,具备:基于第1RS(CRS)进行第1测定、基于第2RS(DRS)进行第2测定的接收部105;和将所述第1测定结果和所述第2测定结果报告给所述基站装置3的上级层处理部101,在第1状态下将所述第1测定结果报告给所述基站装置3,在第2状态下将所述第1测定结果或所述第2测定结果报告给所述基站装置3。

作为一例,在所述第2状态下,由所述基站装置3设定报告所述第1测定结果的事件和报告所述第2测定结果的事件。另外,作为一例,在所述第2状态下,由所述基站装置3仅设定报告所述第2测定的事件。报告所述第2测定结果的事件触发条件使用第2测定结果来规定。

作为一例,所述第1状态是未被通知所述第2RS的设定信息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是从所述基站装置3被通知所述第2RS的设定信息的状态。另外,作为一例,所述第1状态是未设定所述第2测定信息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是从所述基站装置3设定了所述第2测定信息的状态。另外,作为一例,所述第2状态是未发送所述第1RS的状态。

针对DRS的报告设定可以与针对CRS、CSI-RS的报告设定个别地设置。

在发送功率、PHR(Power Headroom,功率余量)中依赖于路径损耗来决定值。以下对估计路径损耗(传播路径衰减值)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服务小区c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估计值以PLc=referenceSignalPower-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的式由终端装置1进行计算。在此,referenceSignalPower在上级层给出。referenceSignalPower是基于CRS的发送功率的信息。在此,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是在上级层滤波过的参考服务小区的第1RSRP。

在服务小区c属于包含主小区的TAG(pTAG)的情况下,对于上行链路主小区,在referenceSignalPower和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的参考服务小区使用主小区。对于上行链路辅小区,在referenceSignalPower和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的参考服务小区使用通过上级层的参数pathlossReferenceLinking设定的服务小区。在服务小区c属于不含主小区的TAG(例如sTAG)的情况下,在referenceSignalPowerと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的参考服务小区使用服务小区c。

对估计路径损耗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服务小区c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估计值在由上级层设定的情况下以PLc=discoveryReferenceSignalPower-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2的式通过终端装置1计算,若不是,则使用PLc=referenceSignalPower-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的式通过终端装置1计算。在此,referenceSignalPower在上级层给出。referenceSignalPower是基于CRS的发送功率的信息。在此,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是在上级层滤波过的参考服务小区的第1RSRP。在此,discoveryReferenceSignalPower是与DRS的发送功率关联的参数,在上级层给出。另外,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2是在上级层滤波过的参考服务小区的第2RSRP。

在此,所谓由上级层设定的情况,例如可以是基于使用上级层信令通知的DRS的设定的情况。所谓由上级层设定的情况,例如可以是基于使用上级层信令通知的测定的设定的情况。所谓由上级层设定的情况,例如可以是基于使用上级层信令通知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设定的情况。即,所谓使用由上级层设定的情况,可以包含使用上级层信令来通知参数或信息、对终端装置1进行设定的情况。

在服务小区c属于包含主小区的TAG的情况下,对于上行链路主小区,在discoveryReferenceSignalPower和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2的参考服务小区使用主小区。对于上行链路辅小区,在discoveryReferenceSignalPower和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2的参考服务小区使用通过上级层的参数pathlossReferenceLinking设定的服务小区。在服务小区c属于不含主小区的TAG的情况下,在discoveryReferenceSignalPower和higher layer filtered RSRP2的参考服务小区使用服务小区c。

在辅小区为停止的状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不进行以下的处理。该处理是辅小区中的SRS的发送、对辅小区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的报告、辅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数据(UL-SCH)的发送、辅小区中的RACH的发送、辅小区中的PDCCH的监控、针对辅小区的PDCCH的监控。

在辅小区是小小区的情况下,可以即使辅小区为停止的状态,终端装置1也进行以下的处理。该处理是辅小区中的SRS的发送、对辅小区的CQI/PMI/RI/PTI的报告、(辅小区中的上行链路数据(UL-SCH)的发送)、辅小区中的RACH的发送、辅小区中的PDCCH的监控、对辅小区的PDCCH的监控。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小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若通过跨载波调度而从主小区(在主小区发送的PDCCH/EPDCCH(DCI格式))有对辅小区的SRS发送的请求(发送SRS请求),则在辅小区发送SRS。即,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期待接收SRS。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小小区的情况下,若通过跨载波调度从主小区(在主小区发送的PDCCH/EPDCCH(DCI格式))有对辅小区的CSI报告的请求(发送CSI请求),则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主小区的PUSCH来发送对辅小区的CQI/PMI/RI/PTI。即,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期待以主小区的PUSCH接收对辅小区的CQI/PMI/RI/PTI。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小小区的情况下,若通过跨载波调度从主小区(在主小区发送的PDCCH/EPDCCH(DCI格式))发送了基于PDCCH order的随机接入响应许可(RAR许可),则终端装置1可以在辅小区进行RACH发送。即,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期待在辅小区接收RACH。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小小区的情况下,若通过跨载波调度而能从主小区(在主小区发送的PDCCH/EPDCCH(DCI格式))对辅小区检测到伴随加扰了RA-RNTI的CRC的DCI格式,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辅小区进行RACH发送。即,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期待在辅小区接收RACH。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小小区的情况下,若未对辅小区设置EPDCCH集合的设定(或EPDCCH设定),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辅小区监控PDCCH。即,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停止的状态的小小区发送PDCCH。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小小区的情况下,在通过跨载波调度从主小区(在主小区发送的PDCCH/EPDCCH(DCI格式))对辅小区发送了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CSI请求或SRS请求、随机接入响应许可等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监控针对辅小区的PDCCH。这时,也可以仅在未对终端装置1进行EPDCCH集合(或EPDCCH设定)的设定、或者在终端装置1不支持使用EPDCCH接收DCI的功能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才进行针对辅小区的PDCCH的监控。即,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停止的状态的小小区发送PDCCH。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小小区的情况下,也可以即使对辅小区发送与上行链路调度相关的信息,终端装置1也不进行基于与上行链路调度相关的信息的上行链路发送。即,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不期待在停止的状态的小小区中进行上行链路发送。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特殊辅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若以自调度有对辅小区的SRS发送的请求(发送SRS请求),则也可以在辅小区发送SRS。即,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期待接收SRS。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以自调度有对辅小区的CSI报告的请求(发送CSI请求),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使用辅小区的PUSCH来发送对辅小区的CQI/PMI/RI/PTI。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以自调度发送了基于PDCCH order的随机接入响应许可(RAR许可),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辅小区进行RACH发送。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以自调度能对辅小区检测到伴随加扰了RA-RNTI的CRC的DCI格式,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辅小区进行RACH发送。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未辅小区进行EPDCCH集合的设定,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辅小区监控PDCCH。即,终端装置1若未对主辅小区接收EPDCCH集合的设定,则在辅小区监控PDCCH。另外,基站装置3若未对主辅小区设置EPDCCH集合的设定,则可以在辅小区发送针对终端装置1的PDCCH。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以自调度对辅小区发送了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CSI请求或SRS请求、随机接入响应许可等的情况下,则终端装置1可以监控针对辅小区的PDCCH。这时,也可以仅在未对终端装置1进行EPDCCH集合的设定、或者在终端装置1不支持使用EPDCCH接收DCI的功能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才进行针对辅小区的PDCCH的监控。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以自调度对辅小区发送了与上行链路调度相关的信息(PUSCH许可、CSI请求、SRS请求),则终端装置1可以在辅小区进行基于与上行链路调度相关的信息的上行链路发送。例如在对辅小区检测到DCI格式0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在辅小区进行PUSCH发送。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特殊辅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若通过跨载波调度从主小区(在主小区发送的PDCCH/EPDCCH(DCI格式))有对辅小区的SRS发送的请求(发送SRS请求),则可以在辅小区发送SRS。这时,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进行主小区与主辅小区的跨载波调度的功能。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通过跨载波调度从主小区(在主小区发送的PDCCH/EPDCCH(DCI格式))有针对辅小区的CSI报告的请求(发送CSI请求),则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主小区的PUSCH来发送针对辅小区的CQI/PMI/RI/PTI。这时,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进行主小区与主辅小区的跨载波调度的功能。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通过跨载波调度从主小区(在主小区发送的PDCCH/EPDCCH(DCI格式))发送了基于PDCCH order的随机接入响应许可(RAR许可),则终端装置1可以在辅小区进行RACH发送。这时,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进行主小区与主辅小区的跨载波调度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可以通过跨载波调度对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发送基于PDCCH order的随机接入响应许可(RAR许可)。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通过跨载波调度能从主小区(在主小区发送的PDCCH/EPDCCH(DCI格式))对辅小区检测到伴随加扰了RA-RNTI的CRC的DCI格式,则终端装置1可以在辅小区进行RACH发送。这时,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进行主小区与主辅小区的跨载波调度的功能。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未辅小区进行EPDCCH集合的设定,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辅小区监控PDCCH。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在通过跨载波调度从主小区(在主小区发送的PDCCH/EPDCCH(DCI格式))对辅小区发送了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CSI请求或SRS请求、随机接入响应许可等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监控针对辅小区的PDCCH。这时,也可以仅在未对终端装置1进行EPDCCH集合的设定、或者在终端装置1不支持使用EPDCCH接收DCI的功能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才进行针对辅小区的PDCCH的监控。

在对于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跨载波调度无效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监控PDCCH。

若对于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跨载波调度无效且未接收到与EPDCCH相关的种种设定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监控PDCCH。

若未对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进行EPDCCH设定以及/或者EPDCCH集合的设定,则终端装置1可以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监控PDCCH。另外,基站装置3可以按照是否在终端装置1设置了针对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的EPDCCH设定以及/或者EPDCCH集合的设定,来决定是否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发送PDCCH。

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若通过跨载波调度从主小区对辅小区发送了与上行链路调度相关的信息,则终端装置1可以进行基于与上行链路调度相关的信息的上行链路发送。这时,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进行主小区与主辅小区的跨载波调度的功能。

若对于某服务小区,由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信令设定了接收与发送模式1~9相应的PDSCH数据发送、且由终端装置1设定了监控EPDCCH,则终端装置1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散、平均延迟、延迟频散,假定为将服务小区的天线端口0~3、107~110虚拟共享配置。

若对于某服务小区,若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信令设定了接收与发送模式10相应的PDSCH数据发送,且在终端装置1对各EPDCCH-PRB集合设定了监控PDCCH的情况下,若进一步由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设定解码与虚拟共享配置(QCL:Quasi Co-Location)类型A相应的PDSCH,则终端装置1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散、平均延迟、延迟频散,假定为将服务小区的天线端口0~3和天线端口107~110虚拟共享配置。另一方面,终端装置1若通过上级层设定了解码与虚拟共享配置类型B相应的PDSCH,则终端装置1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散、平均延迟、延迟扩展,假定为将与上级层参数(qcl-CSI-RS-ConfigNZPId)对应的天线端口15~22和天线端口107~110虚拟共享配置。

在QCL类型A中,终端装置1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散、平均延迟、延迟扩展,可以假定为将服务小区的天线端口0~3和天线端口107~110虚拟共享配置。

在QCL类型B中,终端装置1关于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散、平均延迟、延迟扩展,假定为将与上级层参数(qcl-CSI-RS-ConfigNZPId)对应的天线端口15~22和天线端口107~110虚拟共享配置。

即,在基于上级层参数QCL运行设置了类型A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假定为将服务小区的天线端口0~3和天线端口107~110虚拟共享配置,在设置了类型B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假定为将与上级层参数(qcl-CSI-RS-ConfigNZPId)对应的天线端口15~22和天线端口107~110虚拟共享配置。换言之,设定了监控EPDCCH的终端装置1在基于上级层参数QCL运行而设置了类型A的情况下,假定为将CRS和EPDCCH虚拟共享配置,在设置了类型B的情况下,假定为将CSI-RS和EPDCCH虚拟共享配置。

在对某服务小区由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信令设定了与发送模式10相应的PDSCH数据发送、且对各EPDCCH-PRB集合由终端装置1设定了监控EPDCCH的情况下,为了决定EPDCCH资源元素映射和EPDCCH天线端口虚拟共享配置,使用由上级层参数(re-MappingQCL-ConfigId、PDSCH-RE-MappingQCL-ConfigId)指示的参数集合(PDSCH-RE-MappingQCL-Config)。用于决定EPDCCH资源元素映射和EPDCCH天线端口虚拟共享配置的种种参数(crs-PortsCount、crs-FreqShift、mbsfn-SubframeConfigList、esi-RS-ConfigZPId、pdsch-Start、qcl-CSI-RS-ConfigNZPId)包含在该参数集合中。

在某服务小区(辅小区)中由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信令设定了接收DRS且由终端装置1设定了监控EPDCCH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用于决定DRS和EPDCCH资源元素映射、和EPDCCH天线端口虚拟共享配置的上级层参数(qcl-DRS-ConfigId)。

在某服务小区(辅小区)中由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信令设定了接收DRS、且由终端装置1设定了监控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假定将与上级层参数(qcl-DRS-ConfigId)对应的1个以上的天线端口和天线端口107~110虚拟共享配置。

也可以配置针对DRS的用于决定EPDCCH资源元素映射和EPDCCH天线端口虚拟共享配置的种种参数(drs-PortsCount、drs-FreqShift、drs-ConfigZPId、qcl-DRS-ConfigNZPId、qcl-DRS-ConfigId等)。即,可以在EPDCCH和DRS的虚拟共享配置的设定中包含DRS的天线端口数(drs-PortsCount)。另外,可以在EPDCCH和DRS的虚拟共享配置的设定中包含DRS的频率移位(drs-FreqShift)。另外,可以在EPDCCH和DRS的虚拟共享配置的设定中包含零功率DRS-ID(drs-ConfigZPId)。另外,可以在EPDCCH和DRS的虚拟共享配置的设定中包含虚拟共享配置的非零功率DRS的ID(qcl-DRS-ConfigNZPId)。

与EPDCCH的虚拟共享配置也可以根据服务小区(辅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来改变成为对象的信号。例如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服务小区的停止的状态下假定为在DRS和EPDCCH虚拟共享配置,在服务小区的启动的状态下假定为在CRS和EPDCCH虚拟共享配置。另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服务小区的停止的状态下假定为在CSI-RS和EPDCCH虚拟共享配置,在服务小区的启动的状态下假定为在CRS和EPDCCH虚拟共享配置。另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服务小区的停止的状态下假定为在CSI-RS和EPDCCH虚拟共享配置,在服务小区的启动的状态下在CSI-RS和CRSとEPDCCH虚拟共享配置。即,终端装置1基于所设置的设定信息来决定EPDCCH的虚拟共享配置(资源元素映射和天线端口)。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下变更EPDCCH的虚拟共享配置的情况下,发送多个与QCL设定相关的信息。

接下来对间歇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为了控制针对终端装置1的C-RNTI、TPC-PUCCH-RNTI、TPC-PUSCH-RNTI、SPS-RNTI的终端装置1的PDCCH监控的激活(是否进行PDCCH监控),有可能通过伴随DRX功能的RRC设定DRX。终端装置1若未设定DRX,则连续持续监控PDCCH。为了进行DRX,则在终端装置1设定多个计时器(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等)。另外,通过设定周期(longDRX-Cycle、shortDRX-Cycle)和开始偏移(drxStartOffset),来在DRX中设定监控PDCCH的子帧。与短DRX相关的参数(drxShortCycleTimer、shortDRX-Cycle)可以设定为选项。对(除了广播进程以外的)每个DL HARQ进程定义HARQ RTT计时器。另外,在DRX中,将能监控PDCCH的期间称作有效时间(Active Time)。

所谓有效时间,可以是多个计时器(onDurationTimer、drx-InactivityTimer、drx-RetransmissionTimer、mac-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当中至少1个计时器正启动的时间。另外,所谓有效时间,也可以是在PUCCH发送调度请求、未决的时间。另外,所谓有效时间可以是,有针对未决的HARQ发送的上行链路许可,在对应的HARQ缓冲区中有数据的时间。另外,所谓有效时间,也可以是在针对未由终端装置1选择的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成功后、未接收到指示终端装置1的C-RNTI所涉及的新的发送的PDCCH的时间。另外,所谓有效时间,也可以是被设定为DRX有效时间(drx-Activetime)的子帧数。

在设定DRX时,对于各子帧,若在该子帧HARQ RTT计时器期满,或对应的HARQ进程的数据的解码未成功,则终端装置1开启针对对应的HARQ进程的DRX重送计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

在设定DRX时,终端装置1若对各子帧接收到DRX指令MAC控制元素(MAC CE),则停止持续时间计时器(onDurationTimer)以及DRX非激活计时器(drx-InactivityTimer)。

持续时间计时器(onDurationTimer)为了在DRX循环的最初规定连续的PDCCH子帧而用。

DRX非激活计时器(drx-InactivityTimer)为了规定在发送了指示针对某终端装置1的初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发送的PDCCH的子帧之后连续的PDCCH子帧的数量而用。

DRX重送计时器(drx-RetransmissionTimer)为了规定到接收到下行链路发送为止的连续的PDCCH子帧的最大数而用。

HARQ RTT计时器为了规定由终端装置1期待下行链路HARQ发送之前的子帧的最小数(最小量)而用。

MAC竞争解决计时器(mac-ContentionResolutionTimer)为了规定发送了消息3(与随机接入响应许可对应的PUSCH)后的终端装置1监控PDCCH的连续的子帧的数量而用。

DRX短循环计时器(drxShortCycleTimer)为了规定终端装置1跟随短DRX循环的连续的子帧的数量而用。

DRX开始偏移(drxStartOffset)为了规定DRX循环开始的子帧而用。

有效时间是与DRX运行关联的时间,定义终端装置1在PDCCH监控子帧监控PDCCH的期间(时间)。

PDCCH监控子帧基本与PDCCH子帧相同。但在终端装置1能在某服务小区进行eIMTA的情况下,PDCCH监控子帧是包含对应于由与IMTA相关的L1信令(例如被加扰eIMTA-RNTI的DCI格式)指示的TDD UL-DL设定而决定的下行链路子帧以及DwPTS的子帧。

在设定DRX时,对于各子帧,若DRX非激活计时器期满,或者在该子帧接收到DRX指令MAC CE,进而设定短DRX循环,则终端装置1将DRX短循环计时器(drxShortCycleTimer)开启(重启),利用短DRX循环。在这以外则利用长DRX循环。

在设定DRX时,对于各子帧,若DRX短循环计时器期满,则终端装置1利用长DRX循环。

在设定DRX时,对于各子帧,在基于系统帧编号、子帧编号、短DRX循环(以及/或者长DRX循环)、DRX开始偏移(drxStartOffset)的式满足给定的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开启持续时间计时器。

在设定DRX时,若对于各子帧而言是有效时间中,对于PDCCH子帧,该子帧对针对半双工FDD终端装置运行的上行链路发送而言不必要,或者该子帧不是所设定的测定间隔的一部分,则终端装置1监控PDCCH。进而,若PDCCH指示下行链路发送,或对该子帧设定了下行链路分配,则将针对对应的HARQ进程的HARQ RTT计时器开启,将针对对应的HARQ进程的DRX重送计时器停止。另外,在PDCCH指示新的发送(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将DRX非激活计时器开启(或重开启)。

在设定DRX时,对于各子帧,若在最新的子帧n中,终端装置1不是考虑了评价全部DRX有效时间条件的发送直到(包含子帧n-5)子帧n-5为止的调度请求以及接收到的许可/分配/DRX指令MAC CE的有效时间中,则终端装置1不发送触发类型OSRS。

在设定DRX时,若多各子帧通过上级层设置了CQI掩码(cqi-Mask),则在最新的子帧n中,若持续期间计时器不是考虑了评价全部DRX有效时间条件的接收直到(包含子帧n-5)子帧n-5为止的许可/分配/DRX指令MAC CE的有效时间中,则终端装置1不在PUCCH报告CQI/PMI/RI/PTI。除此以外,在最新的子帧n中,若终端装置1不是考虑了评价全部DRX有效时间条件的接收直到(包含子帧n-5)子帧n-5为止的许可/分配/DRX指令MAC CE的有效时间中,则不在PUCCH报告CQI/PMI/RI/PTI(即CSI)。

终端装置1不管是否监控PDCCH,终端装置1可以只要有产生的可能性就接收/发送HARQ反馈,发送触发类型1SRS。

也可以将相同有效时间对全部激活服务小区(activated serving cell(s))运用。

在下行链路空间复用的情况下,若在HARQ RTT计时器启动中以及从最新的子帧起在至少N子帧前的子帧接收到相同传输块的之前的发送的期间,接收到传输块,则终端装置1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将HARQ RTT计时器重启。在此,N是相当于HARQ RTT计时器或在HARQ RTT计时器设置的值。

在主小区中设定了DRX且设置了针对辅小区的DRS的设定的情况下,在基于DRS的设定而设置的测定子帧和基于DRX的设定而设置的PDCCH子帧重复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在重复的子帧中,在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中进行DRS的测定以及PDCCH的监控。DRX的有效时间对激活服务小区、即启动的状态的全部服务小区运用,但不对非激活服务小区、即停止的状态的服务小区运用。在设置了DRS设定的情况下,在该服务小区(或辅小区)中,即使是非激活(off state、deactivation、dormant mode)也可以运用DRX的有效时间。这时在DRS设定中可以不含子帧设定。即,基站装置3可以基于DRX有效时间来发送DRS。

在全部激活服务小区中设定了DRX的情况下,在设置了DRS的设定的停止状态的小小区中,终端装置1可以在通过DRX而成为有效时间的子帧测定DRS。

在DRX非激活计时器或持续时间计时器期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即使能对期满后的子帧基于DRS测定子帧进行测定,也可以不进行DRS的测定。即,在DRX非激活计时器或持续时间计时器期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不期待在以后的DRS测定子帧发送DRS。

在设定了DRX的终端装置1中使用上级层信令通知(提供、赋予)了针对(作为小小区)停止的状态的辅小区的DRS设定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在与DRX的有效时间重复的辅小区的DRS发送子帧中进行DRS的RRM(RSRP/RSRQ/RSSI)测定。

DRX的设定(drx-Config)也可以在MCG和SCG、或主小区和主辅小区、或MeNB和SeNB个别设置。SCG中的DRX也可以表示主辅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在对SCG设定了DRX的情况下,也可以在DRX子帧发送DRS和PDCCH。

在此设为DRX的设定,但在DRX的设定中设置的种种参数也可以设置为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连续发送)的设定。

接下来说明无线链路监控。所谓无线链路监控,是为了对上级层示出是同步内(in-sync)还是同步偏离(out-of-sync),而由终端装置1监控主小区的下行链路无线链路质量。

在非DRX运行中,终端装置1的物理层对每个无线帧(构成无线帧的子帧数)评价无线链路质量,在该评价中,对基于与无线链路监控关联的测试而定义的阈值(Qin、Qout),跨过去的(到之前为止的)时间周期(previous time period)进行评价。

在DRX运行中,终端装置1的物理层对至少1个DRX周期(构成DRX周期的子帧数)的每一个评价无线链路质量,在该评价中,对基于与无线链路监控关联的测试而定义的阈值(Qin、Qout),跨过去的(到之前为止的)时间周期(previous time perjod)进行评价。

若上级层信令为了限制无线链路监控而指示某子帧,则无线链路质量不在由上级层信令指示的子帧以外的子帧监控。即,在通过上级层信令限制了进行无线链路监控的子帧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仅在限制的子帧中进行无线链路监控。

在评级了无线链路质量的无线帧中,在无线链路质量比阈值Qout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的物理层向上级层示出是同步偏离。另外,在无线链路质量比阈值Qin更好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的物理层在评价了无线链路质量的无线帧中向上级层示出是同步内。

支持双连接的终端装置1的物理层也可以分别对主小区和主辅小区进行无线链路监控。另外,也可以分别对主小区和主辅小区定义无线链路质量所涉及的阈值。

支持双连接的终端装置1的物理层也可以在主小区和主辅小区个别评价无线链路质量(同步偏离、同步内)。

在评价无线链路质量时持续给定次数的同步偏离的情况下,支持双连接的终端装置1的物理层使保护计时器启动。在该保护计时器期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的物理层对上级层通知在该小区发生同步偏离(换言之检测到物理层问题)。在检测到物理层问题的小区是主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的上级层认识为检测到无线链路故障(RLF:Radio Link Failure)。这时,终端装置1的上级层可以对基站装置3通知在主小区检测到RLF。另外,在检测到物理层问题的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的上级层也可以不认识为RLF。另外,在检测到物理层问题的小区是主辅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的上级层可以进行与主小区同样的处理。

接下来说明半永久性调度(SPS)。在通过RRC层(上级层信令、上级层)设定为半永久性调度为有效的情况下,对终端装置1提供以下的信息。关于该信息,在半永久性调度C-RNTI、半永久性调度对上行链路有效的情况下,是上行链路半永久性调度间隔(semiPersistSchedIntervalUL)和隐性释放前的空发送的数量(implicitReleaseAfter),仅对TDD是2个间隔设定(twoIntervalsConfig)是否对上行链路有效,在半永久性调度对下行链路有效的情况下,是下行链路半永久性调度间隔(semiPersistSchedIntervalDL)和对半永久性调度设定的HARQ进程的数量(numberOfConfSPS-Processes)。

在针对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半永久性调度被RRC层(上级层信令、上级层)设定为无效的情况下,对应的所设定的许可或所设定的分配被无视。

半永久性调度仅被主小区支持。

半永久性调度对于伴随RN子帧设定的组合的E-UTRAN的RN通信支持。

在设定半永久性下行链路分配后,若在满足某条件的系统帧编号和子帧中出现第N分配,则终端装置1视作连续。在此,所谓某条件,可以基于初始化(或重初始化)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下行链路分配时的系统帧编号(SFNstart_time)和子帧(subframestart_time)来决定。

在设定半永久性上行链路许可后,若2个间隔设定在上级层被设定为是有效的,则终端装置1设置基于某表格的子帧偏移(Subframe_Offset),在这以外的情况下将子帧偏移设置为0。

在设定半永久性上行链路许可后,若在满足某条件的系统帧编号和子帧中出现第N许可,则终端装置1视作连续。在此,所谓某条件,可以基于(或重新初始化)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上行链路许可时的系统帧编号(SFNstart_time)和子帧(subframestart_time)来决定。

终端装置1在刚通过对实体进行复用、构成来给出包含零MAC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的连续的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的隐性释放前的空发送的数量后,将所设定的上行链路许可清空。

在终端装置1中支持进行双连接的功能的情况下,SPS可以不仅在主小区进行还在主辅小区进行。即,SPS设定可以不仅对主小区设置,还对主辅小区设置。

在支持进行双连接的功能的终端装置1中,可以在仅设置1个SPS设定的情况下,仅对主小区运用SPS。

在支持进行双连接的功能的终端装置1中,可以在仅设置1个SPS设定的情况下,在主小区和主辅小区运用相同设定。

在支持进行双连接的功能的终端装置1中,也可以分别对主小区和主辅小区个别设置下行链路SPS设定以及/或者上行链路SPS设定。即,对主小区和主辅小区,下行链路SPS设定以及/或者上行链路SPS设定既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个别设定。可以基于从终端装置1发送的功能信息来决定在下行链路以及/或者上行链路中是否在主小区和主辅小区个别进行SPS。

以下说明在主辅小区发送的PDCCH以及EPDCCH。

在主辅小区发送的PDCCH可以使用在多个终端装置中公共的参数以及/或者预先规定的参数来加扰。另外,在多个终端装置中未设定公共的参数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物理小区标识符来加扰。

在主辅小区发送的PDCCH也可以基于在多个终端装置中公共的参数以及/或者预先规定的参数,以REG为单位来循环移位。另外,在未设定在多个终端装置中公共的参数的情况下,基于物理小区标识符的值而循环移位。

在主辅小区中配置USS和不同于USS的搜索空间。不同于USS的搜索空间是监控在多个终端装置中公共的区域的搜索空间。配置在主小区的CSS也被称呼为第1CSS,配置在主辅小区的不同于USS的搜索空间也被称呼为第2CSS。

第2CSS是使用在多个终端装置中公共的参数以及/或者预先规定的参数而设定的搜索空间。从上级层通知在多个终端装置中公共的参数。作为在多个终端装置中公共的参数的一例,使用基站装置3(小区、发送点)所固有的参数。例如作为发送点固有的参数,使用虚拟小区标识符、TPID等。作为在多个终端装置中公共的参数的一例,是能对终端装置个别设定的参数,但也可以是设定了在多个终端公共的值的参数。例如作为设定了在多个终端装置公共的值的参数,使用RNTI等。

也可以在第2CSS配置PDCCH。在该情况下,第2CSS使用在多个终端公共的参数以及/或者预先规定的参数来决定开始搜索空间的CCE。具体地,对图14的式(1)中所用的Yk的初始值设置在多个终端公共的RNTI(例如UE-group-RNTI、CSS-RNTI)。另外,开始第2CSS的搜索空间的CCE也可以通过上级层参数而终端公共地指定。具体地,图14的式(1)中所用的Yk总是固定的值且设置上级层参数(例如指定CCE索引的参数)。另外,Yk也可以总是设置0。

配置在PDCCH的第2CSS的聚合等级支持4和8。另外,在聚合等级4下定义4个PDCCH候补,在聚合等级8下定义2个PDCCH候补。另外,也可以支持聚合等级1、2、16、32。在该情况下,通过限制PDCCH候补数,来在第2CSS中不使盲解码数增加。例如在第2CSS的聚合等级中支持2、4、8的情况下,在各聚合等级下定义2个PDCCH候补。

也可以在第2CSS配置EPDCCH。在该情况下,第2CSS使用在多个终端公共的参数以及/或者预先规定的参数来决定开始搜索空间的ECCE。具体地,对图14的式(2)中所用的Yp,k的初始值设定在多个终端公共的RNTI(例如UE-group-RNTI、CSS-RNTI)。另外,开始第2CSS的搜索空间的ECCE也可以通过上级层参数而终端公共地指定。具体地,图14的式(2)中所用的Yp,k总是固定的值且设置上级层参数(例如指定ECCE索引的参数)。另外,Yp,k也可以总是设置0。

在第2CSS中配置EPDCCH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配置在第2CSS的EPDCCH集合。例如可以EPDCCH集合0配置在USS,EPDCCH集合1配置在第2CSS。另外,可以1个EPDCCH集合内配置在USS和第2CSS。例如可以EPDCCH集合0配置在USS和第2CSS。

配置EPDCCH的第2CSS的聚合等级支持4和8。另外,在聚合等级4下定义4个EPDCCH候补,在聚合等级8下定义2个EPDCCH候补。另外,也可以支持聚合等级1、2、16、32。在该情况下,通过限制PDCCH候补数,来在第2CSS中不使盲解码数增加。例如在第2CSS的聚合等级中支持2、4、8的情况下,在各聚合等级下定义2个PDCCH候补。

对第2CSS中的PDCCH监控中所用的RNTI的种类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第2CSS至少能配置进行随机接入应答的通知的PDCCH、对特定的终端装置1指示TPC指令的PDCCH、或进行TDD UL/DL设定的通知的PDCCH。另外,在MeNB与SeNB间的回程线路的延迟大的情况下,即使是RRC重设定时也需要从SeNB进行发送。即,终端装置1使用RA-RNTI、TPC-PUCCH-RNTI、TPC-PUSCH-RNTI、TDD-ModeA-RNTI、C-RNTI、SPS C-RNTI、Temporary C-RNTI来监控配置在第2CSS的PDCCH。

另一方面,在第2CSS中需要配置分配系统信息或与寻呼相关的信息的PDCCH。另外,由于主辅小区在RRC连接模式下使用,因此需要配置分配用于RRC重设定时所需的下位的发送方式的发送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许可的PDCCH。即,终端装置1也可以不使用SI-RNTI、P-RNTI来监控配置在第2CSS的PDCCH。

对第2CSS中的PDCCH监控中所用的RNTI的种类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第2CSS中至少能配置进行随机接入应答的通知的PDCCH、对特定的终端装置1指示TPC指令的PDCCH、或者进行TDD UL/DL设定的通知的PDCCH。即,终端装置1至少使用RA-RNTI、TPC-PUCCH-RNTI、TPC-PUSCH-RNTI、TDD-ModeA-RNTI来监控配置在第2CSS的PDCCH。

另一方面,在第2CSS中需要配置分配系统信息或与寻呼相关的信息的PDCCH。另外,由于主辅小区在RRC连接模式下使用,因此需要配置分配用于RRC重设定时所需的下位的发送方式的发送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许可的PDCCH。即,终端装置1也可以不使用SI-RNTI、P-RNTI、C-RNTI、SPS C-RNTI、Temporary C-RNTI来监控配置在第2CSS的PDCCH。

另外,也可以在第2CSS配置包含指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PDCCH。即,终端装置1使用与小小区启用/禁用关联的RNTI(SCE-RNTI)来监控配置在第2CSS的PDCCH。

通过第2CSS,终端装置1在主辅小区中盲解码数增加。具体地,在辅小区中仅配置USS,与此相对,在主辅小区中配置USS和第2CSS的两方。若第2CSS的盲解码数设为与第1CSS的盲解码数同等,则成为12次的盲解码数的增加,终端装置1的负担增大。

对第2CSS中的盲解码数的削减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使用C-RNTI、SPS C-RNTI、Temporary C-RNTI来监控配置在第2CSS的PDCCH的情况下,通过不使DCI格式0/1A配置在第2CSS,能削减第2CSS中的盲解码数。

这时,DCI格式3/3A配合DCI格式1C的有效载荷大小来填充。或者设定发送TPC指令的新的DCI格式(DCI格式3B)。

DCI格式3B为了基于1比特的功率调整的对PUCCH以及PUSCH发送TPC指令而用。终端装置1能通过检测与分配给自站的索引(TPC-Index)对应的比特信息来检测与PUSCH或PUCCH对应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的值。另外,DCI格式3B对应于加扰的RNTI的种类来判别是表示针对PUS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还是表示针对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指令。DCI格式3B配合DCI格式1C的有效载荷大小来填充。

由此,由于在第2CSS仅配置与DCI格式1C相同有效载荷大小的控制信息,因此能削减盲解码数。具体地,在第2CSS中,在聚合4下尝试6个PDCCH候补和1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另外,在聚合8下尝试2个PDCCH候补和1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即,终端装置1在第2CSS中尝试6次的解码。由此能使CSS中的盲解码数减半。

对第2CSS中的盲解码数的削减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第2CSS中,DCI格式1C插入填充比特,直到成为与DCI格式0相同有效载荷大小。由此,由于在第2CSS中仅配置与DCI格式0相同有效载荷大小的控制信息,因此能削减盲解码数。具体地,在第2CSS中,在聚合4下尝试6个PDCCH候补和1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另外,在聚合8下尝试2个PDCCH候补和1种类的位数的DCI格式的解码。即,终端装置1在第2CSS中尝试6次的解码。由此能使CSS中的盲解码数减半。

从盲解码数的增加的观点出发,不需要全部的终端装置1都支持第2CSS的监控。为此,也可以对基站装置3通知表示终端装置1是否能监控第2CSS的能力的信息(capability)。

处理能力高的终端装置1对基站装置3通知表示能进行第2CSS的监控的信息。另一方面,处理能力低的终端装置1对基站装置3通知表示不能进行第2CSS的监控的信息。基站装置3取得来自各终端装置1的表示是否能监控第2CSS的能力的信息,仅对能进行第2CSS的监控的终端装置1进行第2CSS的设定。在此,基站装置3可以将能进行第2CSS的监控的终端装置1设定为UE组。

对于能进行第2CSS的监控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在第2CSS配置PDCCH,并进行随机接入应答的通知、TDD UL/DL设定的通知等。

对于不能进行第2CSS的监控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在USS配置PDCCH,并进行随机接入应答的通知、TDD UL/DL设定的通知等。这时,从盲解码数的观点出发,随机接入应答的通知使用DCI格式1A,另外TDDUL/DL设定的通知中所用的DCI格式1C填充到与DCI格式0相同有效载荷大小为止。

由此,对不能进行第2CSS的监控的处理能力低的终端装置1,也能进行随机接入应答的通知、TDD UL/DL设定的通知等。

另外,表示是否能监控第2CSS的能力的信息也可以与表示是否能在双连接模式下运用的信息建立关联来通知。即,也可以只要能在双连接模式下运用,就能监控第2CSS。

对使用伴随DCI格式(DCI格式的PDCCH/EPDCCH)来发送指示针对小小区的辅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情况下的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的处理进行说明。

也可以在某DCI格式设置分别针对多个小区(小小区、辅小区、服务小区)的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1比特。例如在包含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由15比特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意味着包含指示15小区份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即,可以以1比特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在以该1比特表示启动的状态时,同时认识为针对与该1比特对应的小区的CSI请求。在以该1比特表示启动的状态时,在接收到与该1比特对应的CSI后在给定的子帧后的最初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将其发送。另外,也可以将构成DCI格式的比特的位置和小区索引(例如服务小区索引、小小区索引、启用/禁用小区索引等)预先建立对应。

另外,在DCI格式中也可以仅指示启动的状态。例如1比特中的‘1’表示启动,‘0’表示与是与之前状态同状态。在该情况下,优选与指示去激活计时器等的停止的状态的其他方法并用。

另外,在DCI格式中也可以仅指示停止的状态。例如1比特中的‘1’表示停止,‘0’表示是与之前的状态同状态。在该情况下,优选与指示基于MAC CE的激活的通知等启动的状态的其他方法并用。

也可以在某DCI格式中设置分别针对多个小区(小小区、辅小区、服务小区)的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n比特。例如在包含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由15比特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意味着包含15÷n小区份的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即,可以以n比特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例如以n比特通知的信息是n子帧的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n比特中的各比特与子帧对应。具体地,以8比特通知的信息是指示8子帧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例如以n比特通知的信息是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子帧模式的信息。启动/停止的状态的子帧模式也可以预先确定。启动/停止的状态的子帧模式也可以在上级层通知。具体地,以2比特通知的信息表示4种子帧模式。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比特的长度对应于子帧模式的种类的最大数量来决定。子帧模式的种类的最大数量也可以在上级层设定。

包含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PDCCH/EPDCCH通过用于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RNTI(例如SCE-RNTI)来加扰。在通过SCE-RNTI将某PDCCH/EPDCCH解码成功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认识为在PDCCH/EPDCCH中包含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由此,即使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包含在与其他控制信息相同的DCI格式中,也能使终端装置1认识是用于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在包含以其他RNTI加扰的其他控制信息的DCI中同捆针对小小区的辅小区的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也可以例如使用动态TDD中的UL/DL设定7的状态来表示小区的停止的状态。换言之,UL/DL设定1~6可以表示小区的启动的状态。另外,例如可以使用表示动态TDD中的UL/DL设定的信息以外剩下的比特来指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另外,例如可以使用通知TPC指令的信息以外剩下的比特来指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

另外,也可以在指示下行链路许可/上行链路许可的DCI格式中设定字段来通知针对辅小区的指示启动的状态的信息。例如在DCI格式4或DCI格式2D设定指示服务小区的3比特的字段。终端装置1认识为下行链路许可/上行链路许可的DCI格式中指示的服务小区是启动的状态。

另外,也可以在指示下行链路许可/上行链路许可的DCI格式中设定字段来通知针对辅小区的指示停止的状态的信息。例如在DCI格式4或DCI格式2D设定指示服务小区的3比特的字段。终端装置1认识为下行链路许可/上行链路许可的DCI格式中指示的服务小区是停止的状态。

在包含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中,优选不跨多个小区组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例如不在1个DCI格式中包含与属于主控小区组的辅小区对应的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和与属于辅小区组的辅小区对应的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换言之,1个DC[格式中所含的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仅与属于1个小区组的服务小区对应。

包含指示属于主控小区组的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配置在主小区的第1CSS。从盲解码的处理负担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是与配置在第1CSS的其他DCI格式相同比特数。具体地,包含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填充比特以成为与DCI格式0/1A/3/3A或DCI格式1C相同有效载荷大小,并配置在第1CSS。终端装置1监控主小区的CSS,通过DCI格式取得主小区所属的小区组的多个辅小区(小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由此,在1个PDCCH对多个终端装置进行通知变得容易,开销得到削减。

包含指示属于辅小区组的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配置在主辅小区的SS。包含指示属于辅小区组的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优选配置在主辅小区的多个终端装置所能监控的SS。例如包含指示属于辅小区组的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配置在第2CSS。从盲解码的处理负担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是与配置在第2CSS的其他DCI格式相同比特数。具体地,包含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填充比特以成为与DCI格式0/1A/3/3A或DCI格式1C相同有效载荷大,并配置在CSS。终端装置1监控主辅小区的第2CSS,通过DCI格式取得主辅小区所属的小区组的多个辅小区(小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由此,在1个PDCCH/EPDCCH中对多个终端装置进行通知变得容易,开销得到削减。

另外,包含指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也可以配置在该小区的USS。在该情况下,可以以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1比特的信息来通知。

终端装置1直到以指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下一DCI格式被指示为止,都持续认识以之前发送的DCI格式指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指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DCI格式优选周期性发送。将发送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DCI格式的周期以及定时(子帧)通知给终端装置1。发送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DCI格式的周期例如是1无线帧(10子帧)或1半帧(5子帧)。发送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DCI格式的定时例如是子帧0或子帧5。通过周期性发送,终端装置1能明示地认识启动/停止的状态的期间。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以指示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下一DCI格式被指示前进行变更,认识为停止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例如设置用于过渡到停止的状态的计时器(小小区去激活计时器),在超过计时器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在接受到来自基站装置3的指示前就认识为停止的状态。

另外,也可以以DCI格式进行分别针对服务小区和发送点不同的小区(相邻小区、发送点)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指示。在该情况下,服务小区和发送点不同的小区优选以光纤等低延迟的回程线路连接。

启用/禁用小区PDCCH设定(on/off cell PDCCH configuration)为了规定用于表示小小区(或相当于小小区的辅小区/服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RNTI以及索引而用。小小区的启用/禁用的功能可以与该设定一起设置或解除。

也可以在启用/禁用小区PDCCH设定中包含表示DCI格式是指示小小区(服务小区)的启动/停止的状态的DCI格式的RNTI(例如SCE-RNTI)。另外,也可以在启用/禁用小区PDCCH设定中包含以DCI格式表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小小区的索引的列表。也可以通过列表对特定的小小区通知启动/停止的状态。例如在某DCI格式由15比特构成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不是对全部比特检查启动/停止的状态,而是仅对与由列表示出的索引对应的比特检查启动/停止的状态。关于这以外的比特,可以全都认识为是停止的状态。

在某子帧i(i=0、1、2、…)中对某小区检测到包含表示启动的状态的信息的DCI格式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在子帧i+k(k为给定的值)中将该小区认识为处于启动的状态。关于停止的状态可以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另外,也可以在启动的状态和停止的状态下,k的值不同。

在包含以第1DCI格式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情况下,第1DCI格式大小可以与其他DCI格式的大小相同。通过使DCI格式的大小一致,能不使盲解码数增加地设定新的指示信息。在第1DCI格式和第2DCI格式中进行发送的控制信息的数量(种类)、需要的比特数等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填充不用作控制信息的比特。

另外,在包含以第1DCI格式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所需的比特以外的比特,也可以删除。即,第1DCI格式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增减。

在通过指示启动/停止的状态的信息指示了启动的状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进行针对指示了启动的状态的小区的CSI测定,在给定的子帧后的最初的上行链路子帧中进行CSI报告。

在PDCCH/EPDCCH和DRS在相同子帧中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了对PDCCH/EPDCCH进行解调、解码而以相同子帧发送URS(或DMRS)。

在PDCCH/EPDCCH和DRS在相同子帧中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DRS(构成DRS的多个信号当中的1者)来进行PDCCH/EPDCCH的解调、解码。

在通过上级层信令设置了针对某小区的DRS的设定的情况下,若在针对某小区的DRS的测定子帧中,给定的次数、测定结果不满足阈值,则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主小区来请求DRS的重设定。

接下来对ON/OFF小区的隐性OFF状态(implicit deactivation)进行说明。

另外,ON/OFF小区也可以与小小区(Small Cell)相同。

在通过使基站装置3从ON状态(动作中的状态、启动的状态)过渡到OFF状态(停止的状态)来抑制小区间干扰的情况下(为了说明而称作基站装置3使用ON/OFF小区的情况),想定在设定于终端装置1的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期满之前,ON/OFF小区就成为OFF状态。

另外,所谓ON/OFF小区为OFF状态,可以是终端装置1不期待来自基站装置3的下行链路的发送的状态。即,可以是不发送PSS/SSS、CRS、CSI-RS、PBCH、PDCCH、EPDCCH、PDSCH当中至少1者的状态。例如是未发送1半帧以上(5子帧以上)PSS/SSS的状态。例如,所谓基站装置3为OFF状态,是仅发送DRS的状态。

另外,所谓ON/OFF小区为OFF状态,可以是终端装置1进行不同于现有的终端装置的处理的状态,所谓ON/OFF小区为ON状态,可以是终端装置1能进行与现有的终端装置同样的处理的状态。

另外,在ON/OFF小区的OFF状态下,终端装置1可以在该ON/OFF小区中进行PUCCH、PUSCH等上行链路的发送。即,该ON/OFF小区可以在OFF状态也进行接收处理。

另外,在ON/OFF小区的OFF状态下,终端装置1可以不对与该ON/OFF小区关联的信息进行解放(释放、删除)。例如在ON/OFF小区的OFF状态下,终端装置1可以保持与该ON/OFF小区关联的信息,在ON/OFF小区成为ON状态时再度使用与该ON/OFF小区关联的信息。

另外,若ON/OFF小区成为OFF状态与将ON/OFF小区去激活这一点可以相同,ON/OFF小区的去激活可以与现有的去激活(非ON/OFF小区的去激活)相同。

另外,ON/OFF小区为OFF状态和现有的去激活也可以同时执行。

每当ON/OFF小区从ON状态过渡到OFF状态(基站装置3从启动的状态过渡到停止的状态)时,基站装置3就会通过L1信令(DCI格式)或L2信令(MAC CE)将ON/OFF小区的OFF状态通知给终端装置1,从而控制信息的开销增加。

但是,若每当ON/OFF小区从ON状态过渡到OFF状态时不将ON/OFF小区的ON状态/OFF状态通知给终端装置1,则终端装置1直到成为OFF状态的小区的OFF状态计时器期满为止,都会在成为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进行PDCCH的监控等的运行,多余地消耗电池。

为此,在基站装置3使用ON/OFF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隐性判定(假定)ON/OFF小区的OFF状态,由终端装置1将判定(假定)为OFF状态的ON/OFF小区隐性地认识为OFF状态(implicit deactivation),或者,在判定(假定)为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这是有效的。例如,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可以是假定为未发送PSS/SSS、CRS、CSI-RS、PBCH、PDCCH、EPDCCH、PDSCH当中至少1者的动作。例如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可以是终端装置1进行不同于现有的终端装置的处理的状态。例如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可以是终端装置1仅进行PUCCH、PUSCH等上行链路的发送的动作。

另外,终端装置1可以从基站装置3接收与表示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小区是否是ON/OFF小区关联的信息。即,基站装置3可以对终端装置1发送与表示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小区是否是ON/OFF小区关联的信息。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FF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进行针对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eate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eeding Matrix Indie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eator,秩指示符)/PTI(Preeoding Type Indie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的报告。即,在ON/OFF小区从ON状态过渡到OFF状态的情况下,直到与该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期满为止,或者直到由基站装置3通知该ON/OFF小区的OFF状态为止,在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都对与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的算出关联的信息进行测定。

在成为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有终端装置1不发送为了测定与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的算出关联的信息而用的参考信号(CRS、CSI-RS、DRSdeng)的情况。即,若终端装置1算出针对成为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则算出特定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的可能性变高。为此,终端装置1若在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算出给定的次数以上的特定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则在ON/OFF小区中不发送参考信号,即,基站装置3判定(假定)为是OFF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例如在算出给定的次数“out of range(容许范围外)”的情况下,或者在给定的子帧数连续的子帧中算出给定的次数“out of range(容许范围外)”的情况下,或者在给定的次数连续算出“out of range(容许范围外)”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可以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终端装置1判定ON/OFF小区中的OFF状态的给定的子帧数以及/或者给定的次数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FF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成为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有不发送DRS的情况。在未在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中检测到DRS的情况下,或者在假定为发送了DRS的资源的接收功率未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不在ON/OFF小区中发送DRS,即,判定(假定)基站装置3是OFF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例如在未检测到给定的次数DRS的情况下,或者在未在给定的子帧数连续的子帧中检测到给定的次数DRS的情况下,或者在给定的次数连续未检测到DRS的情况下,可以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可以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所谓未检测到RS的情况,是映射RS的RE的平均功率未超过阈值的情况。另外,计算功率的RE也可以跨多个子帧进行平均。计算功率的RE也可以仅在特定的子帧进行平均。另外,计算功率的RE也可以在系统带宽的一部分资源块进行平均,在一部分资源块不进行平均。

另外,RS部分或全部不存在的子帧被通知给终端装置1。终端装置1在部分或全部不存在的子帧中,不含在对不存在RS的RE计算的功率的平均中。

另外,终端装置1判定ON/OFF小区中的OFF状态的给定的子帧数以及/或者给定的次数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在未检测到DRS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RSRP以及/或者RSRQ进行判定。

另外,在未检测到DRS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子帧的平均接收功率或假定为发送DRS的资源的接收功率与给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另外,给定的阈值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在独立定义表示ON状态的DRS模式和表示OFF状态的DRS模式、检测到表示OFF状态的DRS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可以在该ON/OFF小区中转移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即,基站装置3可以在ON状态和OFF状态下使用不同的DRS模式发送DRS。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FF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成为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有不发送CRS的情况。在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中未检测到CRS的情况下,或者假定为发送了CRS的资源的接收功率未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不在ON/OFF小区中发送CRS,即,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FF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例如在未检测到给定的次数CRS的情况下,或者在未在给定的子帧数连续的子帧中检测到给定的次数CRS的情况下,或者在为给定的次数连续检测到CRS的情况下,可以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可以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终端装置1判定ON/OFF小区中的OFF状态的给定的子帧数以及/或者给定的次数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未检测到CRS的情况可以基于RSRP以及/或者RSRQ判定。

另外,在未检测到CRS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子帧的平均接收功率或假定为发送CRS的资源的接收功率与给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で判定。另外,给定的阈值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在独立定义表示ON状态的CRS模式和表示OFF状态的CRS模式、检测到表示OFF状态的CRS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可以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即,基站装置3可以在ON状态和OFF状态下使用不同的CRS模式来发送CRS。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FF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在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监控PDCCH/EPDCCH。在未在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中给定的子帧数以上连续检测到PDCCH/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FF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即,在未在基于与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关联的CIF的值的搜索空间中给定的子帧数以上连续检测到PDCCH/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FF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即,基站装置3不在基于与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关联的CIF的值的搜索空间配置PDCCH/EPDCCH。

另外,终端装置1判定ON/OFF小区中的OFF状态的给定的子帧数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未检测到PDCCH/EPDCCH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判定:未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检测到错误,通过将子帧的平均接收功率与给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另外,给定的阈值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FF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未在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中给定的子帧数以上连续检测到表示针对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PDCCH/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FF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终端装置1判定ON/OFF小区中的OFF状态的给定的子帧数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FF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未在调度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服务小区中给定的子帧数以上连续检测到表示针对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PDCCH/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FF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即,在未在基于与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关联的CIF的值的搜索空间中给定的子帧数以上连续检测到表示针对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PDCCH/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FF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即,基站装置3不在基于与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关联的CIF的值的搜索空间中配置表示针对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PDCCH/EPDCCH。

另外,终端装置1判定ON/OFF小区中的OFF状态的给定的子帧数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FF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对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设定了间歇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FF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优选在设定了与短DRX相关的参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N状态,不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优选,不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针对ON/OFF小区的间歇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也可以对每个ON/OFF小区独立设定。

另外,与针对ON/OFF小区的间歇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的持续时间关联的计时器可以以子帧为单位设定。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FF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成为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有不发送PHICH(不发送表示针对终端装置1所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的ACK(ACKnowledgement,肯定应答)或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的HARQ指示符(HARQ反馈、应答信息))的情况。在设定了ON状态的ON/OFF小区中未检测到PHICH(未检测到表示针对终端装置1所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的ACK(ACKnowledgement,肯定应答)或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的HARQ指示符(HARQ反馈、应答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基站装置3是OFF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例如可以在未检测到给定的次数PHICH的情况下,或者在未在给定的子帧数连续的子帧中检测到给定的次数PHICH的情况下,或者在并未给定的次数连续检测到PHICH的情况下,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可以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终端装置1判定ON/OFF小区中的OFF状态的给定的子帧数以及/或者给定的次数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在未检测到PHICH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子帧的平均接收功率或假定为发送了PHICH的资源的接收功率与给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另外,给定的阈值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上述ON/OFF小区的隐性OFF状态的示例并不限定于分别分开执行,也可以2个以上同时执行,另外,也可以与规范等中规定的其他去激活同时执行。

另外,判定(假定)为是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OFF状态(向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的移转)可以从判定(假定)为是OFF状态的无线帧以及/或者子帧起运用,也可以从判定(假定)为是从OFF状态的无线帧以及/或者子帧起的给定的无线帧数/或给定的子帧数后起运用。

另外,到运用判定(假定)为是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OFF状态(向与OFF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的移转)为止的给定的无线帧数/或给定的子帧数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接下来对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implicit activation)进行说明。

另外,基站装置3的ON状态是终端装置1能进行与现有的终端装置同样的处理的状态。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中的具体的例如以下那样。终端装置1期待接收PSS、SSS以及PBCH。终端装置1在给定的子帧中进行PDCCH以及/或者EPDCCH的监控。终端装置1基于所设定的CSI报告模式来进行CSI报告。终端装置1期待存在用于CSI报告的参考信号(例如CRS或CSI-RS)以及CSI参考资源。

另外,也可以在ON/OFF小区的ON状态下,终端装置1再度使用OFF状态下保持的与该ON/OFF小区关联的信息。

另外,ON/OFF小区成为ON状态与ON/OFF小区被激活这一点可以相同,ON/OFF小区的激活可以与现有的激活(非ON/OFF小区的激活)相同。

另外,ON/OFF小区处于ON状态和现有的激活可以同时被执行。

每当ON/OFF小区从OFF状态过渡到ON状态(基站装置3从停止的状态过渡到启动的状态),基站装置3就通过L1信令(DCI格式)或L2信令(MAC CE)将ON/OFF小区的ON状态通知给终端装置1,从而控制信息的开销增加。

为此,在基站装置3使用ON/OFF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隐性判定(假定)ON/OFF小区的ON状态,终端装置1使判定(假定)为ON状态的ON/OFF小区隐性地成为ON状态(implicit activation),或者移转到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这是有效的。例如,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可以是终端装置1再度使用在ON/OFF小区为OFF状态下保持的与该ON/OFF小区关联的信息的动作。例如,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可以是终端装置1能进行与现有的终端装置同样的处理的动作。

另外,终端装置1可以从基站装置3接收与表示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小区是否是ON/OFF小区关联的信息。即,基站装置3可以对终端装置1发送与表示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小区是否是ON/OFF小区关联的信息。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成为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有未发送DRS的情况,即,ON/OFF小区仅在ON状态下才发送DRS的情况。在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检测到DRS的情况下,或者在假定为发送了DRS的资源的接收功率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为在ON/OFF小区中发送了DRS,即,基站装置3是ON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N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在检测到DRS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RSRP以及/或者RSRQ来判定。

另外,在检测到DRS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子帧的平均接收功率或假定为发送了DRS的资源的接收功率与给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另外,给定的阈值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在独立定义表示ON状态的DRS模式和表示OFF状态的DRS模式、检测到表示ON状态的DRS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N状态(可以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即,基站装置3可以在ON状态和OFF状态下使用不同的DRS模式发送DRS。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成为ON状态的ON/OFF小区中,有不发送DRS的情况,即,仅在ON/OFF小区为OFF状态下发送DRS的情况。在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未检测到DRS的情况下,或者在假定为发送了DRS的资源的接收功率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不在ON/OFF小区中发送DRS,即,判定(假定)基站装置3是ON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N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在未检测到DRS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RSRP以及/或者RSRQ进行判定。

另外,在未检测到DRS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子帧的平均接收功率或假定为发送DRS的资源的接收功率与给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另外,给定的阈值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成为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有不发送CRS的情况,即,仅在ON/OFF小区为ON状态下发送CRS的情况。在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中检测到CRS的情况下,或者在假定为发送了CRS的资源的接收功率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在ON/OFF小区中发送CRS,即,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N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N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在检测到CRS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RSRP以及/或者RSRQ来判定。

另外,在检测到CRS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子帧的平均接收功率或假定为发送CRS的资源的接收功率与给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另外,给定的阈值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在独立定义表示ON状态的CRS模式和表示OFF状态的CRS模式、检测到表示ON状态的CRS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N状态(可以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即,基站装置3可以在ON状态和OFF状态下使用不同的CRS模式来发送CRS。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调度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服务小区中检测到表示针对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PDCCH/EPDCCH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N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N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调度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服务小区中的表示针对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PDCCH/EPDCCH优选配置在基于与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关联的载波指示字段(CIF、Cartier IndicatorField)的搜索空间(优选配置在基于与设定了ON状态的小区关联的载波指示字段(CIF、Carrier Indicator Field)的搜索空间)。

另外,调度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服务小区中的表示针对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PDCCH/EPDCCH优选以与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关联的RNTI被CRC掩蔽。

另外,调度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服务小区中的表示针对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PDCCH/EPDCCH优选是包含与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关联的载波指示字段(CIF、Carrier Indicator Field)相关的比特信息的有效载荷大小。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与针对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间歇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关联的计时器期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定(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N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N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针对ON/OFF小区的间歇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也可以对每个ON/OFF小区独立设定。

另外,与针对ON/OFF小区的间歇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的持续时间关联的计时器可以以子帧为单位设定。

对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针对设定了OFF状态的ON/OFF小区的与短DRX关联的计时器期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假定)为基站装置3是ON状态,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N状态(在该ON/OFF小区中移转到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

另外,针对ON/OFF小区的短DRX可以在每个ON/OFF小区独立设定。

另外,针对ON/OFF小区的与短DRX的持续时间关联的计时器也可以以子帧为单位设定。

另外,上述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的示例并不限定于分别分开执行,也可以2个以上同时执行,另外,也可以与规范等中规定的其他激活同时执行。

另外,判定(假定)为是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ON状态(向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的移转)可以从判定(假定)为是ON状态的无线帧以及/或者子帧起运用,也可以从判定(假定)为是从ON状态的无线帧以及/或者子帧的给定的无线帧数/或给定的子帧数后起运用。

另外,直到运用判定(假定)为是ON状态的ON/OFF小区的ON状态(向与ON状态的ON/OFF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动作的移转)为止的给定的无线帧数/或给定的子帧数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上述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以及/或者隐性OFF状态可以在终端装置1具有给定的功能(capability、UE Capability)的情况下执行。

另外,上述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以及/或者隐性OFF状态可以在终端装置1是给定的模式的情况下执行。例如在定义了Implicit/Explicit activation mode的情况下,可以在终端装置1为Implicit mode的情况下执行上述ON/OFF小区的隐性ON状态以及/或者隐性OFF状态。优选,Implicit/Explicit activation mode的切换使用在MAC CE中预留的R字段来通知,在R字段被设置为“0”的情况下表示Explicit activation mode,在R字段被设置为“1”的情况下表示Implicit activation mode。

接下来对ON/OFF小区的OFF状态计时器(OFF计时器、小小区去激活计时器)进行说明。

在接收到ON/OFF小区的ON状态的指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与该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开启或重启。

在ON/OFF小区中的PDCCH不表示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情况下,或者在调度ON/OFF小区的服务小区中的PDCCH不表示针对ON/OFF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ON/OFF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情况下,或者在不存在针对ON/OFF小区的PDCCH的指示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使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计数递增(推进1、加上1)。另外,在OFF状态计时器是无线帧单位的情况下,在给定的无线帧全部中都不存在PDCCH的指示时,计数递增。另外,在OFF状态计时器是多个子帧的单位的情况下,在多个子帧的全部中都不存在PDCCH的指示的情况下,计数递增。

另外,OFF状态计时器也可以仅在特定的子帧计数递增。换言之,OFF状态计时器不在特定的子帧以外中计数递增。例如在上行链路子帧中,OFF状态计时器即使满足上述的条件也不计数递增。例如在MBSFN子帧中,OFF状态计时器即使满足上述的条件也不计数递增。例如在上级层中指示的子帧中,OFF状态计时器即使满足上述的条件也不计数递增。

在与ON/OFF小区建立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期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该ON/OFF小区认识为OFF状态。

在ON/OFF小区中的PDCCH表示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情况下,或者在调度ON/OFF小区的服务小区中的PDCCH表示针对ON/OFF小区的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针对ON/OFF小区的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开启或重启。

在接收到ON/OFF小区的OFF状态的指示的情况下,或者在与ON/OFF小区建立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期满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停止与该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

另外,ON/OFF小区的OFF状态计时器可以与去激活计时器(与小区的维持时间关联的计时器)相同。即,ON/OFF小区的OFF状态计时器可以是与ON/OFF小区的维持时间关联的计时器。

在使用ON/OFF小区来压制小区间干扰的情况下,对应于终端装置1的位置或业务量来动态切换ON/OFF小区的ON状态和OFF状态。并且,ON/OFF小区的ON状态和OFF状态的切换变得越高速,则对终端装置1的位置或业务量的适应性就越高。

另外,ON/OFF小区以及/或者非ON/OFF小区既可以设定在主小区,也可以设定在辅小区,还可以设定为即使在辅小区中也有特别的功能(例如主小区的功能)的辅小区(主辅小区、特殊小区)。

另外,ON/OFF小区以及/或者非ON/OFF小区可以总是设定开启状态。

即,ON/OFF小区和非ON/OFF小区优选在终端装置1中独立维持。即,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和与非ON/OFF小区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的初始值优选独立设定。

对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设定的一例进行说明。

可以从上级层(RRC层)使用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2来设定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从上级层(RRC层)使用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0来设定与非ON/OFF小区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的初始值。

对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设定的一例进行说明。

也可以使用2个以上相同参数来设定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和与非ON/OFF小区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的初始值。例如可以使用2个以上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0来设定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和与非ON/OFF小区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的初始值。

对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设定的一例进行说明。

也可以将与非ON/OFF小区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的初始值所关联的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0重读为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来设定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例如在对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0设定了与无线帧的数量关联的值即rf2的情况下,也可以重读为rf1来设定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

也可以将与非ON/OFF小区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的初始值所关联的参数sCellDeactivatjonTimer-r10设定为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

另外,优选对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2和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0,从与无线帧的数量关联的值即rf2、rf4、rf8、rf16、rf32、rf64、rf128中设定至少1者。在此,rf2与2无线帧对应,rf4与4无线帧对应,rf8与8无线帧对应,rf16与16无线帧对应,rf32与32无线帧对应,rf64与64无线帧对应,rf128与128无线帧对应。

另外,对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2和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0设定的与无线帧的数量关联的值也可以从不同的值中选择。例如对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0从与无线帧的数量关联的值即rf2、rf4、rf8、rf16、rf32、rf64、rf128中设定至少1者,对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2从与无线帧的数量关联的值即rf1、rf2、rf4、rf8、rf16、rf32、rf64中至少设定1者。在此,rf1与1无线帧对应,rf2与2无线帧对应,rf4与4无线帧对应,rf8与8无线帧对应,rf16与16无线帧对应,rf32与32无线帧对应,rf64与64无线帧对应,rf128与128无线帧对应。

另外,对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2以及/或者参数sCellDeactivationTimer-r10设定的值可以从与子帧的数量关联的值中选择。

另外,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可以从接收到设定的无线帧以及/或者子帧起运用,也可以从接收到设定的无线帧以及/或者子帧的给定的无线帧数/或给定的子帧数后起运用。

另外,在对设定了第1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的终端装置1设定了第2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的情况下,可以从接收到第2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的设定的无线帧以及/或者子帧起运用,也可以从接收到第2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的设定的无线帧以及/或者子帧的给定的无线帧数/或给定的子帧数后起运用,还可以无视第2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

另外,运用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的给定的无线帧数/或给定的子帧数既可以预先定义,也可以从基站装置3通知。

另外,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可以使用上级层(RRC层)设定。

另外,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可以使用L1信令(例如DCI格式)设定。例如可以是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使用L1信令(例如DCI格式)设定,与非ON/OFF小区关联的去激活计时器的初始值使用上级层(RRC层)设定。

另外,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了多个ON/OFF小区的情况下,与ON/OFF小区关联的OFF状态计时器的初始值可以对所设定的多个ON/OFF小区设定公共的值,也可以分别对所设定的多个ON/OFF小区设定个别的值,还可以将所设定的多个ON/OFF小区组化,对组设定公共的值。

以下对终端装置1的CSI测定以及CSI报告的详细进行说明。

CSI由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TI(Precoding type indicator)以及/或者RI(Rank indicator)构成。RI表示发送层的数量(秩数)。PMI是表示预先规定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PMI通过1个信息或2个信息来表示1个预编码矩阵。使用2个信息的情况下的PMI也被称呼为第1PMI和第2PMI。CQI是表示预先规定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组合的信息。对基站装置3报告推荐的CSI。终端装置2对每个传输块(码字)报告满足给定的接收质量的CQI。

基于在上级层设定的信息(CQIPMI索引、RI索引),根据报告的周期以及子帧偏移来决定能进行周期性CSI报告的子帧(reporting instances)。另外,在上级层设定的信息能对为了测定CSI而设定的每个子帧集合设定。在对多个子帧集合仅设定1个信息的情况下,该信息可以视为在子帧集合间公共。

对于在发送模式1~9下设定的终端装置2,通过上级层信令对各服务小区设定1个P-CSI报告。

对于在发送模式10下设定的终端装置2,通过上级层信令对各服务小区设定1个以上的P-CSI报告。

对于在发送模式9或10下设定的终端装置2,设定8CSI-RS端口,通过上级层信令,使用某参数(PUCCH_formatl-1_CSI_reporting_mode),在宽频带CQI下将单一PMI的报告模式(模式1-1)设定为子模式1或子模式2。

对终端选择子频带CQI(UE-selected subband CQI)在某服务小区的某子帧中的CQI报告是作为带宽部分示出的服务小区的带宽的特定的部分(一部分)中的信道质量的报告。

CSI报告类型支持PUCCH CSI报告模式。CSI报告类型也有被称呼为PUCCH报告类型(PUCCH reporting type)的情况。类型1报告支持对终端选择子频带的CQI反馈。类型1a报告支持子频带CQI和第2PMI反馈。类型2、类型2b、类型2c报告支持宽频带CQI和PMI反馈。类型2a报告支持宽频带PMI反馈。类型3报告支持RI反馈。类型4报告支持宽频带CQI。类型5报告支持RI和宽频带PMI反馈。类型6报告支持RI和PTI反馈。

以下在支持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基站装置3中对终端装置1的CSI测定以及CSI报告的详细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从基站装置3被设定与CSI测定以及CSI报告相关的信息。CSI测定基于参考信号以及/或者参考资源(例如CRS、CSI-RS、CSI-IM资源、以及/或者DRS)进行。CSI测定中所用的参考信号基于发送模式的设定等来决定。CSI测定基于信道测定和干扰测定来进行。例如信道测定测定所期望的小区的功率。干扰测定测定所期望的小区以外的功率和噪声功率。

作为一例,终端装置1基于CRS来进行信道测定和干扰测定。作为另外一例,终端装置1基于CSI-RS进行信道测定,基于CRS进行干扰测定。作为另外一例,终端装置1基于CSI-RS进行信道测定,基于CSI-IM资源进行干扰测定。作为另外一例,终端装置1基于DRS进行信道测定和干扰测定。

终端装置1能考虑基站装置3的ON状态和OFF状态来进行CSI测定。例如终端装置1能对用于进行CSI测定的参考信号以及/或者参考资源考虑基站装置3的ON状态和OFF状态。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CSI测定中的参考信号还包含参考资源。特别地,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能重读为为了干扰测定而参考的资源。即,用于干扰测定的资源也可以未映射信号。为此,用于干扰测定的资源能对应于基站装置3的ON状态和OFF状态来决定有效还是无效。

作为一例,终端装置1想定为:在CSI测定中,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仅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下发送,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仅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下发送。即,终端装置1想定为: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仅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的子帧中发送,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不在基站装置3的OFF状态的子帧中发送。终端装置1想定为: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仅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的子帧中发送,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不在基站装置3的OFF状态的子帧中发送。换言之,终端装置1基于在基站装置3为ON状态的子帧当中的给定的子帧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测定,基于在基站装置3为ON状态的子帧当中的给定的子帧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干扰测定。由此,基站装置3能在OFF状态的情况下停止用于终端装置1中的CSI测定的参考信号。

作为另外一例,终端装置1想定为:在CSI测定中,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仅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下发送,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下发送。即,终端装置1想定为: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仅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的子帧中发送,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不在基站装置3的OFF状态的子帧中发送。终端装置1想定为: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子帧中发送。换言之,终端装置1基于在基站装置3为ON状态的子帧当中的给定的子帧中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定,基于在基站装置3为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子帧当中的给定的子帧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干扰测定。由此,基站装置3能在OFF状态的情况下停止终端装置1中的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另外,终端装置1由于不管基站装置3为ON状态还是OFF状态都能进行干扰测定,因此在终端装置1在干扰测定中在时间方向上进行平均化等处理的情况下,能提升该处理的精度。

作为另外一例,终端装置1想定为:在CSI测定中,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下发送,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仅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下发送。即,终端装置1想定为: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子帧中发送。终端装置1想定为: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仅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的子帧中发送,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不在基站装置3的OFF状态的子帧中发送。换言之,终端装置1基于在基站装置3为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子帧当中的给定的子帧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测定,基于在基站装置3为ON状态的子帧当中的给定的子帧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干扰测定。由此,基站装置3能在OFF状态的情况下停止用于终端装置1中的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另外,终端装置1由于不管基站装置3是ON状态还是OFF状态都能进行信道测定,因此在终端装置1在信道测定中在时间方向上进行平均化等处理的情况下,能提升该处理的精度。

作为另外一例,终端装置1想定为:在CSI测定中,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下发送,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下发送。即,终端装置1想定为:用于信道测定的参考信号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子帧中发送。终端装置1想定为: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在基站装置3的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子帧中发送。换言之,终端装置1基于在基站装置3为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子帧当中的给定的子帧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来进行信道测定,基于在基站装置3为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子帧当中的给定的子帧中发送的参考信号来进行干扰测定。由此,基站装置3在OFF状态下,即使停止了参考以外的信号以及信道的发送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终端装置1中的CSI测定。另外,终端装置1由于不管基站装置3是ON状态还是OFF状态都能进行CSI测定,因此在终端装置1在干扰测定中在时间方向上进行平均化等处理的情况下,能提升该处理的精度。

以下对信道测定以及用于干扰测定的参考信号的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设定为给定的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1中,该终端装置1进行用于计算CQI的值的信道测定。该CQI的值在给定的子帧中报告,与某CSI进程对应。该信道测定仅基于与该CSI进程建立关联的CSI-RS资源的设定中的非零功率CSI-RS来进行。在该CSI进程中对设定为该给定的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设定了与ON状态以及OFF状态相关的RRC参数的情况下,ON状态的子帧以内的CSI-RS资源为了进行该信道测定而用。

在设定为给定的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1中,该终端装置1进行用于计算CQI的值的信道测定。该CQI的值在给定的子帧中报告,与某CSI进程对应。该信道测定仅基于与该CSI进程建立关联的CSI-RS资源的设定中的非零功率CSI-RS来进行。在该CSI进程中对设定为该给定的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设定了与ON状态以及OFF状态相关的RRC参数的情况下,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子帧以内的CSI-RS资源为了进行该信道测定而用。

在设定为给定的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1中,该终端装置1进行用于计算CQI的值的干扰测定。该CQI的值在给定的子帧中报告,与某CSI进程对应。该干扰测定仅基于与该CSI进程建立关联的CSI-IM资源的设定中的零功率CSI-RS来进行。在该CSI进程对设定为该给定的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设定了CSI子帧集合的情况下,属于CSI参考资源的子帧的子集合以内的CSI-IM资源为了进行该干扰测定而用。在该CSI进程中对设定为该给定的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设定了与ON状态以及OFF状态相关的RRC参数的情况下,ON状态的子帧以内的CSI-RS资源为了进行该干扰测定而用。

在设定为给定的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1中,该终端装置1进行用于计算CQI的值的干扰测定。该CQI的值在给定的子帧中报告,与某CSI进程对应。该干扰测定仅基于与该CSI进程建立关联的CSI-IM资源的设定中的零功率CSI-RS来进行。在该CSI进程对设定为该给定的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设定了CSI子帧集合的情况下,属于CSI参考资源的子帧的子集合以内的CSI-IM资源为了进行该干扰测定而用。在该CSI进程中对设定为该给定的发送模式的终端装置1通过上级层设定了与ON状态以及OFF状态相关的RRC参数的情况下,ON状态以及OFF状态的子帧以内的CSI-RS资源为了进行该干扰测定而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与ON状态以及OFF状态相关的RRC参数在上级层设定。与ON状态以及OFF状态相关的RRC参数的设定也被称呼为用于小区状态信息的设定。用于小区状态信息的设定为了在物理层明示或隐性通知的小区状态信息而用。例如用于小区状态信息的设定包含为了接收在物理层明示或隐性通知的小区状态信息所需的信息。用于小区状态信息的设定能在每个CSI进程个别设定。用于小区状态信息的设定能在每个CSI子帧集合个别设定。

CSI进程在上级层被设定为终端装置1所固有的信息。终端装置1设定1个以上的CSI进程,基于该CSI进程的设定来进行CSI测定以及CSI报告。例如终端装置1在设定了多个CSI进程的情况下,独立报告基于这些CSI进程的多个CSI。各个CSI进程包含用于小区状态信息的设定、CSI进程的标识符、与CSI-RS相关的设定信息、与CSI-IM相关的设定信息、为了CSI报告而设定的子帧模式、与周期性CSI报告相关的设定信息、以及/或者与非周期性CSI报告相关的设定信息。另外,用于小区状态信息的设定可以对多个CSI进程是公共的。

以下对某服务小区中的CSI参考资源的详细进行说明。

CSI参考资源是为了终端装置1进行CSI测定而用的资源。例如终端装置1使用CSI参考资源中示出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组来测定发送PDSCH的情况下的CSI。在CSI子帧集合在上级层中被设定的情况下,各个CSI参考资源属于CSI子帧集合的任一者,而不属于CSI子帧集合的两方。

在频率方向上,CSI参考资源通过与求得的CQI的值所关联的频带对应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组来定义。

在层方向(空间方向)上,CSI参考资源通过由求得的CQI附加条件的RI以及PMI来定义。换言之,在层方向(空间方向)上,CSI参考资源通过求取CQI时想定或生成的RI以及PMI来定义。

在时间方向上,CSI参考资源通过给定的1个下行链路子帧来定义。具体地,CSI参考资源通过进行CSI报告的子帧的给定的子帧数前的子帧来定义。定义CSI参考资源的给定的子帧数基于发送模式、帧构成类型、所设定的CSI进程的数量以及/或者CSI报告模式等来决定。例如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1个CSI进程和周期性CSI报告的模式的情况下,定义CSI参考资源的给定的子帧数是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当中的4以上的最小值。

以下对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的详细进行说明。

某服务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子帧在符合以下的条件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认为是有效的。作为条件之一,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在设定了与ON状态以及OFF状态相关的RRC参数的终端装置1中是ON状态的子帧。作为条件之一,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在终端装置1中被设定为下行链路子帧。作为条件之一,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在给定的发送模式下不是MBSFN(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单频网络)子帧。作为条件之一,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不包含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测定间隔(measurement gap)的范围内。作为条件之一,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在周期性CSI报告中,在对终端装置1设定CSI子帧集合时,是与周期性CSI报告链接的CSI子帧集合的要素或一部分。作为条件之一,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在针对CSI进程的非周期性CSI报告中,是伴随上行链路的DCI格式内的对应的CSI请求的与下行链路子帧链接的CSI子帧集合的要素或一部分。在该条件下,在终端装置1中设定给定的发送模式、多个CSI进程和针对CSI进程的CSI子帧集合。

另外,在不存在某服务小区内的用于CSI参考资源的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情况下,该服务小区中的CSI报告在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中被除外。即,在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是ON状态的子帧为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想定为:OFF状态的子帧不是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

另外,在基站装置3(服务小区)成为OFF状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想定为:包含这以前的ON状态的子帧的全部子帧都不是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即,在基站装置3(服务小区)成为OFF状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想定为: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是之后成为ON状态的子帧或通知了ON状态的子帧以后的给定的子帧。

另外,即使是OFF状态的子帧,终端装置1也可以设为用于是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条件。即,终端装置1也可以不管是ON状态还是OFF状态的子帧,都决定是否是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

另外,终端装置1也可以将ON状态的子帧、和OFF状态的一部分子帧作为用于是有效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条件。OFF状态的一部分子帧是预先规定的给定的子帧、基站装置3固有地设定的给定的子帧、或终端装置1固有地设定的子帧。例如OFF状态的一部分子帧是给定的子帧与该给定的子帧的给定数前的子帧之间的子帧。例如该给定的子帧是成为ON状态的子帧或通知了ON状态的子帧。该给定的子帧是接收到包含CSI请求的DCI格式的子帧。该给定的子帧是进行CSI报告的子帧。

以下对基站装置3的小区状态(ON状态或OFF状态)的通知方法的具体的一例进行说明。

基站装置3对终端装置1经过RRC的信令来进行与小区状态信息相关的设定。基站装置3基于在终端装置1设定的与小区状态信息相关的设定,用给定的方法通知小区状态。从基站装置3经过RRC的信令关于小区状态信息对终端装置1进行设定。终端装置1基于从基站装置3设定的与小区状态信息相关的设定,用给定的方法来认识小区状态。

通知小区状态的方法是明示的方法或隐性的方法。作为一例,基于使用PDCCH或EPDCCH中发送的DCI而通知的小区状态信息来明示地通知小区状态。例如,终端装置1在小区状态信息表示1的情况下认识为是ON状态,在小区状态信息表示0的情况下认识为是OFF状态。作为另外一例,小区状态基于参考信号的有无来隐性地通知。参考信号的有无通过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或接收电平、和给定的阈值的比较来决定。作为另外一例,基于DRX的设定或过程来隐性地通知小区状态。例如终端装置1在非DRX期间中认识为是ON状态,在DRX期间中认识为是OFF状态。作为另外一例,基于在MAC层通知的小区的激活(Activation)或非激活(Deactivation)来隐性地通知小区状态。例如终端装置1在小区的激活(Activation)的期间中认识为是ON状态,在小区的激活(Activation)的期间中认识为是OFF状态。

与小区状态信息相关的设定。对为了终端装置1认识小区状态而用的信息进行设定。例如与小区状态信息相关的设定包含子帧信息、与搜索空间相关的信息、与RNTI相关的信息等,作为为了接收或监控通知小区状态信息的PDCCH或EPDCCH而用的信息。与小区状态信息相关的设定包含与参考信号相关的信息、虚拟小区标识符、给定的阈值、子帧信息等,作为为了认识参考信号的有无而用的信息。

以下对终端装置1中的小区状态的通知的认识的详细进行说明。

作为一例,终端装置1中的小区状态的通知的认识基于包含通知小区状态信息的DCI的PDCCH或EPDCCH中所附加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来进行。例如在循环冗余校验中得到的值变得不正确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断为不能认识(检测)小区状态的通知。

作为另外一例,终端装置1中的小区状态的通知的认识基于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或接收电平是否为给定的阈值的范围内来进行。例如规定或设定第1阈值、和大于第1阈值的第2阈值,若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或接收电平是从第1阈值到第2阈值为止的范围内,则终端装置1判断为不能认识(检测)小区状态的通知。另外,在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或接收电平低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断为是OFF状态。在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或接收电平高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判断为是ON状态。

以下对终端装置1不能认识(检测)小区状态的通知的情况下的处理(动作)进行说明。

作为一例,在某子帧中终端装置1不能认识(检测)小区状态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想定为:直到进行下一小区状态的通知的子帧为止都是OFF状态。即,终端装置1直到进行下一小区状态的通知的子帧为止,进行与通知了OFF状态的情况相同的处理。

作为一例,在某子帧中终端装置1不能认识(检测)小区状态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想定为:直到进行下一小区状态的通知的子帧为止都是ON状态。即,终端装置1直到进行下一小区状态的通知的子帧为止,进行与通知了ON状态的情况相同的处理。

作为一例,在某子帧中终端装置1不能认识(检测)小区状态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想定为:直到进行下一小区状态的通知的子帧为止,都是不同于ON状态或OFF状态的状态。即,终端装置1直到进行下一小区状态的通知的子帧为止,进行与通知了ON状态或OFF状态的情况不同的处理。

例如,在不同于ON状态或OFF状态的状态下的某子帧中,终端装置1想定为:下行链路子帧是ON状态,上行链路子帧是OFF状态。即,终端装置1进行一部分或全部下行链路的信号以及/或者信道的接收或监控,不进行一部分或全部的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或者信道的发送。例如终端装置1进行参考信号的接收、PDCCH的监控以及/或者EPDCCH的监控,不进行周期性CSI报告以及/或者SRS的发送。

例如在不同于ON状态或OFF状态的状态下的某子帧中,终端装置1想定为:下行链路子帧是OFF状态,上行链路子帧是ON状态。即,终端装置1不进行一部分或全部下行链路的信号以及/或者信道的接收或监控,进行一部分或全部上行链路的信号以及/或者信道的发送。例如终端装置1不进行参考信号的接收、PDCCH的监控以及/或者EPDCCH的监控,进行周期性CSI报告以及/或者SRS的发送。

例如在不同于ON状态或OFF状态的状态下的某子帧中,终端装置1进行不同于ON状态的给定的PDCCH以及/或者EPDCCH的监控。给定的PDCCH以及/或者EPDCCH在不同于ON状态的给定的搜索空间被监控。给定的PDCCH以及/或者EPDCCH被附加以不同于ON状态的给定的RNTI加扰的CRC。

在以上的说明中,在某子帧中终端装置1不能认识(检测)小区状态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想定为:直到进行下一小区状态的通知的子帧为止都是给定的状态,对此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某子帧中终端装置1不能认识(检测)小区状态的通知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想定为:直到运用下一小区状态的通知所示的小区状态的子帧为止,都是给定的状态。由此,能独立规定或设定进行小区状态的通知的子帧、和运用由该通知示出的小区状态的子帧。

接下来对双连接中的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进行说明。在此,所谓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包含上行链路发送中的功率控制。所谓上行链路发送,包含PUSCH、PUCCH、PRACH、SRS等上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发送。

终端装置1也可以在包含主小区的MCG和包含主辅小区的SCG个别进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另外,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包含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包含终端装置1的发送功率控制。

MeNB(与终端装置1连接的第1基站装置)和SeNB(与终端装置1连接的第2基站装置)可以分别对终端装置1使用上级层信令或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来通知(设定)终端装置1的最大许可输出功率(Maximum allowed UE output power、P-Max、PEMAX、PEMAX,c)、终端装置1的功率等级的值(或为了规定值而需要的索引/参数)。另外,该最大许可输出功率也可以被称作上级层的最大输出功率。另外,PEMAX可以对每个服务小区设定(称作PEMAX,c)。

终端装置1在从MeNB(或PCell)和SeNB(pSCell)分别接收到P-Max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分别对MeNB和SeNB设置最大输出功率(configured maxjmum UE output power、PCMAx、PCMAX,c)(发送功率的设定最大值)。在此,针对MeNB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可以被称作PMeNB_MAX,针对SeNB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可以被称作PSeNB_MAX。PMeNB_MAX和PSeNB_MAX分别被设置得不超过PCMAX或PPCMAx,c。另外,该最大输出功率也可以被称作物理层的最大输出功率。MeNB可以包含MCG以及/或者PCell。SeNB可以包含SCG以及/或者pSCell。

另外,终端装置1在从MeNB(或PCell、MCG)以及/或者SeNB(pSCell、SCG)接收到发送功率(输出功率)的限制因数(scaling factor)的情况下,可以基于限制因数来分别设置针对MeNB的PCMAX(PMeNB_MAX)和针对SeNB的PCMAX(PSeNB_MAX)。另外,在MeNB和SeNB中设定了公共的限制因数的情况下,某定时下的PMeNB_MAX和PSeNB_MAX的合计被设置得不超过PCMAX或P隅X,c。另外,PCMAX可以对每个服务小区设定(称作PPCMAx,c)。

另外,终端装置1在被设定了分别针对MeNB(或PCell、MCG)和SeNB(pSCell、SCG)的发送功率(输出功率)的限制因数(scaling factor)的情况下,个别设定PMeNB_MAX和PSeN_BMAX。即,在设定了与各基站装置(服务小区、小区组)对应的发送功率(输出功率)的限制因数(scaling factor)的情况下,可以设置针对各个基站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

在P-Max在MeNB和SeNB是公共的(公共的值)情况下,针对SeNB(或PCell、MCG)的最大输出功率(物理层的最大输出功率、输出功率的最大值)可以根据基于P-Max的PCMAX或PPCMAX,c和MeNB中所需的发送功率来设置。

终端装置1也可以按照是否设置了针对SeNB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来决定是否对在相同定时出现的针对MeNB的发送和针对SeNB的发送共享输出功率。

在个别设置针对M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MeNB_MAX)和针对S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SeNB_MAX)的情况下,也可以个别设置在终端装置1中设定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PMeNB_MAX和PSeNB_MAX的合计也可以设置得不超过PUE_MAX。另外,PUE_MAX可以是PCMAX。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在每个服务小区、每个小区组设置。另外,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在每个子帧设置。在此,PMeNB是对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PSeNB是对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这些发送功率被设置得不超过最大输出功率。

在设置了PMeNB_MAX以及PSeNB_MAX的情况下,某定时下的PMeNB_MAX与PSeNB_MAX的合计也可以设置得不超过PUE_MAX。这时,在P-Max等参数在MeNB和SeNB中是公共的或公共的值的情况下,例如,在PMeNB_MAX以及PSeNB_MAX分别被设置为PUE_MAX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限制因数等限制最大输出功率的参数,使PMeNB_MAX与PSeNB_MAX的合计被设置得不超过PUE_MAX。如此,将预先个别设定针对MeNB的最大输出功率和针对SeNB的最大输出功率称作硬分割。

在此,为了使PMeNB_MAX与PSeNB_MAX的合计不超过PUE_MAX,终端装置1以及/或者基站装置3预先设置为了设置PMeNB_MAX和PSeNB_MAX的值或PMeNB_MAX和PSeNB_MAX而需要的参数的值,将此称作第1硬分割,在PMeNB_MAX与PSeNB_MAX的合计超过PUE_MAX的情况下,为了使PMeNB_MAX与PSeNB_MAX的合计成为PUE_MAX以下,使用限制因数等参数来调整终端装置1的发送功率,将此称作第2硬分割。

在某定时,在未设置PSeNB_MAX的情况下,或者在未设置PMeNB_MAX以及PSeNB_MAX的情况下,或者在仅设置了PUE_MAX的情况下,对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和对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也可以共享。某定时的PMeNB与PSeNB的合计被控制得不超过PUE_MAX。另外,在某定时的PMeNB与PSeNB的合计超过PUE_MAX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限制因数进行控制,以使得不超过PUE_MAX。另外,PSeNB_MAX也可以设为PUE_MAX-PMeNB,以使得PMeNB与PSeNB的合计不超过PUE_MAX。即,PSeNB_MAX考虑PMeNB来设置。这时,PMeNB可以是PUE_MAX。如此,将共享针对MeNB的发送功率和针对SeNB的发送功率称作功率共享(第1功率共享)。在此,定时可以以子帧定义。另外,定时可以以符号定义。另外,定时可以以时间或期间定义。另外,定时可以以瞬间定义。

在某定时,在未设置PSeNB_MAX且通过在上级层信令设置的参数(或参数的值)以及终端装置1设置了PMeNB_MAX的情况下,即,在使用上级层参数,由终端装置1仅设定了PMeNB_MAX的情况下,对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和对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可以共享。在某定时,在仅进行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1设置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是PMeNB_MAX。这时,PMeNB_MAX可以是PUE_MAX。另外,在某定时,在仅进行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1设置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可以是PMeNB_MAX。即,在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和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重复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设置得使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不超过PMeNB_MAX。另外,某定时的对属于MCG的1个以上的小区设定的发送功率的合计被设置得不超过PMeNB_MAX。在某定时,在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和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重复的情况下,在首先对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决定了需要的发送功率PMeNB后,决定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中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即,在PMeNB超过PMeNB_MAX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不能进行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

在某定时,在未设置PSeNB_MAX且使用上级层参数来设置PUE_MAX以及PMeNB_MAX的情况下(其中、PMeNB_MAX≤PUE_MAX),对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和对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可以共享。在某定时,在仅进行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1设置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可以是PUE_MAX。另外,在某定时,在仅进行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1设置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可以是PMeNB_MAX。另外,在某定时,在仅进行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1设置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可以是PUE_MAX和PMeNB_MAX的小的一方。另外,在某定时,在仅进行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在终端装置1设置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是PUE_MAX。在某定时,在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和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重复的情况下,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中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是PUE_MAX-PMeNB_MAX。这时,在PMeNB_MAX是PUE_MAX,或者是与PUE_MAX相同的值,或者是超过PUE_MAX的值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不能在该定时进行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能在PUE_MAX-PMeNB_MAX>0的情况下进行。即,在PUE_MAX-PMeNB_MAX>0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在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中设置发送功率。另外,某定时的对属于MCG的1个以上的小区设定的发送功率的合计被设置得不超过PUE_MAX。另外,某定时的对属于MCG的1个以上的小区设定的发送功率的合计被设置得不超过PMeNB_MAX

换言之,在服务小区组是MCG(与MeNB对应的服务小区组)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将阈值(每个服务小区组的最大输出功率)设置为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针对全服务小区组的总输出功率的最大值)即PCMAX。或者设置为通过RRC消息等上级层的消息设定的值(由上级层设定的MCG的最大输出功率值)。另一方面,在服务小区组是SCG(与SeNB对应的服务小区组)的情况下,将阈值(每个服务小区组的最大输出功率)设置为从PCMAX减去MCG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用的实际的发送功率而得到的值。在此,MCG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用的实际的发送功率优选设为与SCG中的子帧重叠的2个子帧当中发送功率值大的一方的子帧中的发送功率值。根据是否超过这些阈值,终端装置1进行针对服务小区组内的各个服务小区中的PUSCH等的发送功率的缩放。更具体地,在服务小区组中的总发送功率值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使用缩放因数(限制因数)进行缩放(将功率向下调整),该缩放因数(限制因数)满足各服务小区中的PUSCH的功率乘以缩放因数而得到的值的合计值成为从阈值减去PUCCH的功率而得到的值以下这样的条件。另一方面,在未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缩放。

终端装置1可以按照是否仅设置PUE_MAX、或者是否仅设置PMeNB_MAX、或者是否设置PSeNB_MAX、或者是否设置PMeNB_MAX以及PSeNB_MAX(或者基站装置3是否在终端装置1进行了设定(configure)),来决定对某定时的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和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是以硬分割(在各个服务小区组中使用改换为PCMAX而设定的最大输出功率值)进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还是以功率共享(在各个服务小区组中使用改换为PCMAX并考虑其他服务小区组中的发送功率值而算出的最大输出功率值)进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终端装置1在仅设置PUE_MAX、或者未设置PSeN_BMAX、或者未设置PMeNB_MAX以及PSeNB_MAX的情况下,对某定时的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和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以功率共享进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终端装置1在设置PSeNB_MAX、或者设置PMeNB_MAX以及PSeNB_MAX的情况下,对某定时的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和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以硬分割进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在此,所谓未设置PMeNB_MAX,包含使用上级层参数(例如P-Max或功率等级)设置PMeNB_MAX。另外,所谓未设置PMeNB_MAX,包含PMeNB_MAX未被设置为上级层参数。

在此,所谓未设置PSeNB_MAX,包含使用上级层参数(例如P-Max或功率等级)来设置PSeNB_MAX。另外,所谓未设置PSeNB_MAX,包含PSeNB_MAX未被设置为上级层参数。

在对SeNB或SCG出现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若针对SeNB或SCG的子帧j与针对MeNB或MCG的子帧i-1以及子帧i重复,则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PSeNB(j)考虑对针对MeNB或MCG的子帧i-1以及子帧i的任一者中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PMeNB(i-1)、PMeNB(i)来设置。这时,终端装置1可以考虑PMeNB(i-1)和PMeNB(i)当中大的一方来设置PSeNB(j)。另外,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仅考虑PMeNB(i-1)来设置PSeNB(j)。另外,若在针对MeNB或MCG的子帧i-1中没有上行链路发送,即,若PMeNB(i-1)=0则终端装置1也可以考虑PMeNB(i)来设置PSeNB(j)。在此,所谓第1发送功率考虑第2发送功率来设置,包含不降低第2发送功率(换言之,预先确保第2发送功率)地设置第1发送功率。

在对SeNB或SCG出现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若针对SeNB或SCG的子帧j与针对MeNB或MCG的子帧i以及子帧i+1重复,则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PSeNB(j)考虑对针对MeNB或MCG的子帧i以及子帧i+1的任一者中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PMeNB(i)、PMeNB(i+1)来设置。这时,终端装置1可以考虑PMeNB(i)和PMeNB(i+1)当中大的一方来设置PSeNB(j)。可以至少考虑PMeNB(i)来设置PSeNB(j)。另外,若在针对MeNB或MCG的子帧i中没有上行链路发送,即,若是PMeNB(i)=0,则终端装置1可以考虑PMeNB(i+1)来设置PSeNB(j)。

在对MeNB或MCG出现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若与针对SeNB或SCG的子帧j-1以及子帧j重复,则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PMeNB(i)可以考虑对针对SeNB或SCG的子帧j-1以及子帧j的任一者中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PSeNB(j-1)、PSeNB(j)来设置。例如在针对SeNB或SCG的子帧j-1中包含配置于UpPTS的PRACH格式4以及/或者PUCCH以及/或者伴随UCI的PUSCH的发送的情况下,若MeNB或M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是SRS、不伴随UCI的PUSCH的发送,则终端装置1可以在首先考虑PSeNB(j-1)以及/或者PSeNB(j)后才设置PMeNB(i)。

在对MeNB或MCG出现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若与针对SeNB或SCG的子帧j以及子帧j+1重复,则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PMeNB(i)可以考虑对针对SeNB或SCG的子帧j以及子帧j+1的任一者中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PSeNB(j)、PSeNB(j+1)来设置。例如在针对SeNB或SCG的子帧j或子帧j+1中包含配置于UpPTS的PRACH格式4以及/或者PUCCH以及/或者PRACH以及/或者伴随UCI的PUSCH的发送的情况下,若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仅是SRS发送,或者仅是不伴随UCI的PUSCH的发送,或者是不伴随UCI的PUSCH发送和SRS发送,则终端装置1可以在首先考虑PSeNB(j)以及/或者PSeNB(j+1)后才设置PMeNB(i)。在此,终端装置1在考虑PSeNB(j)以及/或者PSeNB(j+1)时,在不满足PMeNB(i)的最低输出值(最小输出值)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针对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

也可以考虑某服务小区的子帧i中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种类来设置在其他服务小区的子帧(子帧i-1、i、i+1)中的上行链路发送中设置的发送功率。

可以在第1小区组(第1CG)或属于第1小区组的全部小区中,使用系统信息(例如SIB1)或上级层信令来设定帧结构型(FDD、TDD),与此相对,在第2小区组(第2CG)或属于第2小区组的至少1个小区中,在使用L1信令(DCI格式、PDCCH/EPDCCH)以及系统信息(或上级层信令)设置TDD UL-DL设定的情况下,根据条件(状况、状态)来规定以硬分割进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子帧的集合和以功率共享进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子帧的集合。另外,子帧的集合既可以被称作子帧集合,也可以被称作子帧子集合。另外,子帧的集合可以由1个子帧构成。另外,子帧的集合可以由多个子帧构成。

若在子帧i中,针对第1CG的上行链路子帧和针对第2CG的上行链路子帧都是以使用系统信息设定的帧结构型以及TDD UL-DL设定表示的上行链路子帧,则子帧i属于第1子帧集合。另外,在子帧n中,若针对第1CG的上行链路子帧和针对第2CG的上行链路子帧是以使用系统信息设定的帧结构型以及TDD UL-DL设定表示的上行链路子帧和以使用L1信令设定的TDD UL-DL设定表示的上行链路子帧,则子帧n属于第2子帧集合。即,属于第1子帧集合的上行链路子帧在第1CG以及第2CG中都是以系统信息设定的上行链路子帧。另外,属于第1子帧集合的上行链路子帧在第1CG中是以系统信息(或上级层信令)设定的上行链路子帧,在第2CG中是以L1信令设定的上行链路子帧。

在针对第1CG的上行链路发送和针对第2CG的上行链路发送在第1子帧集合中出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进行基于硬分割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来设置针对第1CG的上行链路发送中的终端装置1的发送功率和针对第2CG的上行链路发送中的终端装置1的发送功率。

在针对第1CG的上行链路发送和针对第2CG的上行链路发送在第2子帧集合中出现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进行基于功率共享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来设置针对第1CG的上行链路发送中的终端装置1的发送功率和针对第2CG的上行链路发送中的终端装置1的发送功率。这时,也可以在优先确保针对第1CG的上行链路发送中的终端装置1的发送功率后才设置针对第2CG的上行链路发送中的终端装置1的发送功率。

以下对针对各CG的最大输出功率的分配的过程进行说明。

最初终端装置1计算某定时的MCG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以及SCG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例如在计算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计算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以及与SCG的子帧j的上行链路发送重复的SCG的子帧i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基于在上行链路许可/上行链路分配中指示上行链路发送的PUSCH的信息或TPC指令来计算。另一方面,MCG的子帧i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被设定为X,作为保障MeNB或MCG的子帧i的发送功率的预约功率。在此,Preq_MCG也可以还考虑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之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1中的发送功率。在该情况下,Preq_MCG例如是保障MeNB或MCG的子帧i-1中的发送功率和MeNB或MCG的子帧i的发送功率的预约功率X的最大值。即,Preq_MCG是max(PMeNB(i-1)、X)。进而在此,在能计算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Preq_MCG可以还考虑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发送功率。在该情况下,Preq_MCG例如是MeNB或MCG的子帧i-1中的发送功率与MCG的子帧i-1中的发送功率之间的最大值。即,Preq_MCG是max(PMeNB(i-1)、PMeNB(i))。在计算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也同样进行计算。

接下来,在Preq_MCG与Preq_SCG的合计未超过PUE_MAX的情况下,对针对M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PMeNB(Palloc_MCG)运用MCG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对针对SeNB的上行链路发送设置的发送功率PSeNB(Palloc_SCG)运用SCG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

另一方面,在Preq_MCG与Preq_SCG的合计超过PUE_MAX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计算针对M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MeNB_MAX(Palloc_MCG)或针对SeNB的最大发送功率PseNB_MAX(Palloc_SCG)。

终端装置1设定在MCG中最低限保障的发送功率PMeNB_guar以及在SCG中最低限保障的发送功率PSeNB_guar。在MCG中最低限保障的发送功率PMeNB_guar以及在SCG中最低限保障的发送功率PSeNB_guar的合计被设定得不超过PUE_MAX。另外,PMeNB_guar以及PSeNB_guar也可以从上级层设定。PMeNB_guar以及PSeNB_guar可以根据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种类来个别设定值。例如在发送PUCCH的情况下和发送PUSCH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同的PMeNB_guar以及PSeNB_guar的值。另外,PMeNB_guar以及PSeNB_guar可以设定0。

在Preq_MCG低于PMeNB_guar(Preq_MCGPMeNB_guar)的情况下,对MCG分配最低保障功率。例如终端装置1对PMeNB_MAX设置Preq_MCG,对PSeNB_MAX设置PUE_MAX与Preq_MCG的差分(PUE_MAX-Preq_MCG)。在Preq_SCG低于PSeNB_guar(Preq_SCG<PSeNB_guar)的情况下,对SCG分配最低保障功率。例如终端装置1对PSeNB_MAX设置Preq_SCG,对PMeNB_MAX设置PUE_MAX与Preq_MCG的差分(PUE_MAX-Preq_MCG)。并且在Preq_MCG高于PMeNB_guar(Preq_MCG>PMeNB_guar)且Preq_SCG高于PSeNB_guar(Preq_SCG>PSeNB_guar)的情况下,对优先度高的CG分配较多的功率。例如在MCG比SCG优先度高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对PMeNB_MAX设置PUE_MAX与Preq_SCG的差分(PUE_MAX-Preq_SCG),对PSeNB_MAX设置Preq_SCG。例如在SCG比MCG优先度高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对PSeNB_MAX设置PUE_MAX与Preq_MCG的差分(PUE_MAX-Preq_MCG),对PMeNB_MAX设置Preq_MCG

即,在Preq_MCG与Preq_SCG的合计超过PUE_MAX的的情况下,对MCG以及SCG分配最低限保障的发送功率PMeNB_guar以及PSeNB_guar,将剩余功率按照优先度来分配。

优先度高的CG根据发送的上行链路信道或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种类来决定。例如在发送PUCCH的CG和发送PUSCH的CG中,优先发送PUCCH的CG。例如在发送PRACH的CG和发送SRS的CG中,优先发送PUCCH的CG。进而,优先度高的CG根据发送的信息的种类来决定。例如在发送UCI的CG和发送UCI的CG中,优先发送UCI的CG。另外,若是相同的上行链路信道以及相同的信息的种类,则可以优先MCG或PCell。

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输出功率)在从接收到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到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子帧为止之间决定。例如在FDD的情况下,在从接收到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到发送PUSCH的子帧为止的4子帧以内,在终端装置1计算发送功率。

为了保障MeNB或MCG的发送功率,进行针对SeNB或SCG的最大输出功率PSeNB_MAX的限制。终端装置1若事前认知重复的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就能在决定针对SeNB或SCG的输出功率前限制针对SeNB或SCG的最大输出功率PSeNB_MAX,确保分配给MeNB或MCG的发送功率。如此,将确保分配给MeNB或MCG的发送功率的功率共享称作第2功率共享。

示出针对M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MeNB_MAX和针对S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SeNB_MAX的决定的一例。

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MeNB或MCG的子帧i重复的SeNB或SCG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来决定。

具体地,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MeNB或MCG的子帧i重复且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SeNB或SCG的子帧j-1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1功率共享)。例如MeNB或M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M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SeNB或S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SeNB(j-1)的差分。即,PMeNB_MAX是PUE_MAX-PSeNB(j-1)。

另外,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低于MCG的最低保障功率PMeNB_guar的情况下,PMeNB_MAX是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

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的MeNB或MCG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来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根据终端装置1是否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指示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来切换计算。

具体地,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未指示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或者在终端装置1不能认知(预测)进行了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1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1功率共享)。例如SeNB或SCG的子帧j中运用的PS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MeNB或MCG的子帧i-1的发送功率PMeNB(i-1)的差分。即,PSeNB_MAX是PUE_MAX-PMeNB(i-1)。

在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指示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MeNB或MCG的子帧i-1以及子帧i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2功率共享)。SeNB或SCG的子帧j中运用的PS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MeNB或MCG的子帧i-1的发送功率PMeNB(i-1)与MeNB或MCG的子帧i的发送功率PMeNB(i)之间的最大值的差分。即,PSeNB_MAX是PUE_MAX-max(PMeNB(i-1)、PMeNB(i))。换言之,PSeNB_MAX是min(PUE_MAX-PMeNB(i-1)、PUE_MAX-PMeNB(i))。

另外,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低于SCG的最低保障功率PSeNB_guar的情况下,PSeNB_MAX是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

对终端装置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的计算的顺序进行说明。在第1功率共享中,终端装置1以考虑在其他CG中重复的子帧的发送功率来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顺序计算发送功率。即,MCG和SCG交替计算功率。另一方面,在第2功率共享中,在MeNB或MCG中,若事前能在终端装置1中认知进行了上行链路发送,则使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优先,因此先计算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之后考虑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来计算SeNB或S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

即,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未指示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或者在终端装置1不能认知(预测)进行了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基于SeNB或SCG的子帧j-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来决定MeNB或MCG的子帧i-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基于MeNB或MCG的子帧i-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来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在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指示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基于SeNB或SCG的子帧j-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来决定MeNB或MCG的子帧i-1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决定MeNB或MCG的子帧i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基于MeNB或MCG的子帧i-1以及子帧i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来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

另外,为了保障SeNB或SCG的子帧j的发送功率,也可以对终端装置1设定X’来计算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MeNB或M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M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SeNB或S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SeNB(j-1)与保障SeNB或SCG的子帧j的发送功率的预约功率X’之间的最大值的差分。即,PMeNB_MAX是PUE_MAX-max(PSeNB(j-1),X’)。换言之,PMeNB_MAX是min(PUE_MAX-PSeNB(i-1),PUE_MAX-X’)。

另外,若在SeNB或SCG的子帧j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PSeNB(j)决定后在终端装置1有剩余功率,则也可以在MeNB或MCG的子帧i进行上行链路发送前重计算PMeNB(i),来将剩余功率分配到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

示出针对M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MeNB_MAX和针对S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SeNB_MAX的决定的一例。

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MeNB或MCG的子帧i重复的SeNB或SCG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来决定。

具体地,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MeNB或MCG的子帧i重复且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SeNB或SCG的子帧j-1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1功率共享)。例如MeNB或M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M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SeNB或S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SeNB(j-1)的差分。即,PMeNB_MAX是PUE_MAX-PSeNB(j-1)。

另外,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低于MCG的最低保障功率PMeNB_guar的情况下,PMeNB_MAX是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

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的MeNB或MCG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来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根据终端装置1是否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指示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来切换计算。

具体地,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未指示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或者在终端装置1不能认知(预测)进行了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MeNB或MCG的子帧i-1以及子帧i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2功率共享)。例如为了保障MeNB或MCG的子帧i的发送功率而在终端装置1设定X。SeNB或SCG的子帧j中运用的PS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MeNB或MCG的子帧i-1的发送功率PMeNB(i-1)与保障MeNB或MCG的子帧i的发送功率的预约功率X之间的最大值的差分。即,PSeNB_MAX是PUE_MAX-max(PMeNB(i-1),X)。换言之,PSeNB_MAX是min(PUE_MAX-PMeNB(j-1),PUE_MAX-X)。

在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指示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MeNB或MCG的子帧i-1以及子帧i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2功率共享)。SeNB或SCG的子帧j中运用的PS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MeNB或MCG的子帧i-1的发送功率PMeNB(i-1)与MeNB或MCG的子帧i的发送功率PMeNB(i)之间的最大值的差分。即,PSeNB_MAX是PUE_MAX-max(PMeNB(i-1),PMeNB(i))。换言之,PSeNB_MAX是min(PUE_MAX-PMeNB(i-1),PUE_MAX-PMeNB(i))。

另外,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低于SCG的最低保障功率PSeNB_guar的情况下,PSeNB_MAX是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

示出针对M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MeNB_MAX和针对S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SeNB_MAX的决定的一例。

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MeNB或MCG的子帧i重复的SeNB或SCG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来决定。

具体地,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MeNB或MCG的子帧i重复且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SeNB或SCG的子帧j-1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1功率共享)。例如MeNB或M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M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SeNB或S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SeNB(j-1)的差分。即,PMeNB_MAX是PUE_MAX-PSeNB(j-1)。

另外,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低于MCG的最低保障功率PMeNB_guar的情况下,PMeNB_MAX是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

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的MeNB或MCG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来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根据终端装置1是否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指示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来切换计算。

具体地,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未指示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或者在终端装置1不能认知(预测)进行了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1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1功率共享)。例如SeNB或SCG的子帧j中运用的PS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MeNB或MCG的子帧i-1的发送功率PMeNB(i-1)的差分。即,PSeNB_MAx是PUE_MAx-PMeNB(i-1)。

在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指示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MeNB或MCG的子帧i-1以及子帧i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2功率共享)。例如为了保障MeNB或MCG的子帧i的发送功率而在终端装置1设定X。SeNB或SCG的子帧j中运用的PS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MeNB或MCG的子帧i-1的发送功率PMeNB(i-1)与保障MeNB或MCG的子帧i的发送功率的预约功率X之间的最大值的差分。即,PSeNB_MAX是PUE_MAX-max(PMeNB(i-1),X)。换言之,PSeNB_MAX是min(PUE_MAX-PMeNB(i-1),PUE_MAX-X)。

另外,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低于SCG的最低保障功率PSeNB_guar的情况下,PSeNB_MAX是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

在该情况下,由于为了能确保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而限制SeNB或SCG的最大输出功率,终端装置1按照考虑在其他CG重复的子帧的发送功率而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顺序来计算发送功率。即,第1功率共享和第2功率共享都在MCG和SCG中交替计算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不事前计算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地决定SeNB或SCG的最大输出功率。

另外,为了保障SeNB或SCG的子帧j的发送功率,也可以在终端装置1设定X’来计算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MeNB或M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M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SeNB或S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SeNB(j-1)与保障SeNB或SCG的子帧j的发送功率的预约功率X’之间的最大值的差分。即,PMeNB_MAX是PUE_MAX-max(PSeNB(j-1),X’)。换言之,PMeNB_MAX是min(PUE_MAX-PSeNB(i-1),PUE_MAX-X’)。

示出针对M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MeNB_MAX和针对S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SeNB_MAX的决定的一例。

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MeNB或MCG的子帧i重复的SeNB或SCG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来决定。

具体地,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MeNB或MCG的子帧i重复且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SeNB或SCG的子帧j-1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1功率共享)。例如MeNB或M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M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SeNB或S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SeNB(j-1)的差分。即,PMeNB_MAX是PUE_MAX-PSeNB(j-1)。

另外,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低于MCG的最低保障功率PMeNB_guar的情况下,PMeNB_MAX是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

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MeNB或MCG的子帧i-1以及子帧i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2功率共享)。例如为了保障MeNB或MCG的子帧i的发送功率而在终端装置1设定X。SeNB或SCG的子帧j中运用的PS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MeNB或MCG的子帧i-1的发送功率PMeNB(i-1)与保障MeNB或MCG的子帧i的发送功率的预约功率X之间的最大值的差分。即,PSeNB_MAX是PUE_MAX-max(PMeNB(i-1),X)。换言之,PSeNB_MAX是min(PUE_MAX-PMeNB(i-1),PUE_MAX-X)。

在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未指示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X是0。该情况与第1功率共享为同等的。

另外,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低于SCG的最低保障功率PSeNB_guar的情况下,PSeNB_MAX是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

另外,为了保障SeNB或SCG的子帧j的发送功率,也可以在终端装置1设定X’来计算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MeNB或M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MeNB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SeNB或S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SeNB(j-1)与保障SeNB或SCG的子帧j的发送功率的预约功率X’之间的最大值的差分。即,PMeNB_MAX是PUE_MAX-max(PSeNB(j-1),X’)。换言之,PMeNB_NAX是min(PUE_MAX-PSeNB(i-1),PUE_MAX-X’)。

为了保障优先度高的CG的发送功率PCGhigh而对优先度低的CG进行最大输出功率PCGlow_MAX的限制。

示出针对高优先度CG的最大输出功率PCGhigh_MAX以及针对低优先度CG的最大输出功率PCGlow_MAX的决定的一例。

高优先度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高优先度CG的子帧j重复且在高优先度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低优先度CG的子帧i-1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1功率共享)。例如高优先度CG的子帧j中运用的PCGhigh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低优先度CG的子帧i-1的发送功率PCGlow(i-1)的差分。即,PCGlow_MAX是PUE_MAX-PCGlow(i-1)。

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低优先度CG的子帧i重复且在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高优先度CG的子帧j-1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1功率共享)。例如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CGlow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高优先度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cGhigh(j-1)的差分。即,PcGlow_MAX是PUE_MAX-PCGhigh(j-1)。

在此,在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指示了与低优先度CG的子帧i重复且在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高优先度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考虑高优先度CG的子帧j-1以及子帧j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2功率共享)。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CGlow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高优先度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CGhigh(j-1)与高优先度CG的子帧j的发送功率PCGhigh(j)之间的最大值的差分。即,PCGlow_MAX是PUE_MAX-max(PCGhigh(j-1),PCGhigh(j))。

示出针对高优先度CG的最大输出功率PCGhigh_MAX以及针对低优先度CG的最大输出功率PCGlow_MAX的决定的一例。

高优先度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高优先度CG的子帧j重复且在高优先度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低优先度CG的子帧i-1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1功率共享)。例如高优先度CG的子帧j中运用的PCGhigh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低优先度CG的子帧i-1的发送功率PCGlow(i-1)的差分。即,PCGlow_MAX是PUE_MAX-PCGlow(i-1)。

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考虑与低优先度CG的子帧i重复且在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前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高优先度CG的子帧j-1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1功率共享)。例如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CGlow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高优先度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CGhiih(j-1)的差分。即,PCGlow_MAX是PUE_MAX-PCGhigh(j-1)。

在此,在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指示了与低优先度CG的子帧i重复且在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高优先度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考虑高优先度CG的子帧j-1以及子帧j中的发送功率来决定(第2功率共享)。例如为了保障高优先度CG的子帧j的发送功率而在终端装置1设定X。低优先度CG的子帧i中运用的PCGlow_MAX是从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减去高优先度CG的子帧j-1的发送功率PCGhigh(j-1)与保障高优先度CG的子帧j的发送功率的预约功率X之间的最大值的差分。即,PCGlow_MAX是PUE_MAX-max(PCGhigh(j-1),X)。换言之,Plow_MAX是min(PUE_MAX-PCGhigh(i-1),PUE_MAX-X)。

示出针对高优先度CG的最大输出功率PCGhigh_MAX以及针对低优先度CG的最大输出功率PCGlow_MAX的决定的一例。

在MCG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高于MeNB或MCG的最低限保障功率PMeNB_guar(Preq_MCG>PMeNB_guar)且SCG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也高于SeNB或SCG的最低限保障功率PSeNB_guar(Preq_SCG>PSeNB_guar)的情况下,对优先度高的CG分配多的功率。例如终端装置1对PcGhigh_MAX设置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与低优先度CG的最低限保障功率Preq_SCG的差分(PUE_MAX-Preq_CGlow),对PCGlow_MAX设置Preq_CGlow

另外,上述的针对M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MeNB_MAX和针对S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SeNB_MAX的决定的一例至少在MCG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与SCG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的合计超过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的情况下进行。在MCG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MCG与SCG的上行链路发送所需的发送功率Preq_SCG的合计未超过终端装置1的最大输出功率PUE_MAX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决定针对M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MeNB_MAX以及针对SeNB的最大输出功率PSeNB_MAX

以下表示保障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的预约功率X的设定的详细。

X可以通过上级层参数设定。X也可以包含在双连接的设定信息中来设定。

X可以预先设定。

X也可以根据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信道或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种类来个别设定。例如X可以根据PRACH、PUCCH、PUSCH、SRS而设定不同的值。在该情况下,优选设定X的值的大小,以成为PRACH>PUCCH>PUSCH>SRS。另外,X也可以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种类为伴随UCI的PUSCH和不伴随UCI的PUSCH时设定不同的值。在该情况下,优选设定X的值的大小,以成为伴随UCI的PUSCH>不伴随UCI的PUSCH。另外,X也可以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种类为周期性SRS(触发类型OSRS)和非周期性SRS(触发类型1SRS)时设定不同的值。

X也可以对属于MeNB或MCG的服务小区个别设定。具体地,可以在属于MeNB或MCG的主小区和辅小区设定不同的X的值。在该情况下,优选是主小区>辅小区。在对服务小区个别设定的情况下,运用对发生上行链路发送的服务小区设定的X的值。在多个服务小区发生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运用对服务小区的索引最小的服务小区设定的X的值。进而,X也可以根据属于MeNB或MCG的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发送的频度来个别设定。具体地,在属于MeNB或MCG的至少1个小区是TDD小区的情况下,X也可以通过TDD UL/DL设定或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来个别设定。例如可以在设定了eIMTA的TDD小区中,对有在L1信令中设定的可能性的每个TDDUL/DL设定来设定X的值。在该情况下,优选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子帧的数量越少,X被设定为越大的值。

在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决定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的情况下,X的值也可以是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进而,X的值可以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加上保证从上级层设定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值。

X也可以依赖于上行链路发送中所用的资源块(带宽)来变更值。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行链路发送中使用的资源块的数量越多,则X的值设定得越大。

另外,上述的X的设定也可以在保障SeNB或S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的X’的设定中同样运用。

在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发送功率前预测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生的情况下,能在SeNB或SCG的发送功率中考虑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例如若在SeNB或SCG的发送功率的决定中需要4子帧的时间,则通过在4子帧之前确定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生,来使SeNB或SCG的发送功率的计算考虑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以下列举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发送功率前预测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生的情况的一例。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指示的接收之前的定时接收到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指示的情况。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通过周期性发送的设定进行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指示的情况。设为基于周期性发送的设定的上行链路发送,例如是基于半永久性调度的PUSCH的发送、伴随周期性CQI或SR的PUCCH的发送、基于触发类型O的SRS的发送等。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指示了包含MeNB或MCG的子帧i的连续的多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例如所谓包含MeNB或MCG的子帧i的连续的多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是基于子帧捆绑的PUSCH的发送、设定了上行链路发送的反复重送的情况等。设定了上行链路发送的反复重送的情况例如是进行低成本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型通信)的情况,是设定了e-HARQ-Pattern的情况。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在接收到指示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PUSCH的发送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许可(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i-k中k大于4的情况。换言之,是在接收到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的4子帧之后的子帧发送MeNB或MCG的PUSCH的情况。在从接收到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对4子帧指示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的情况下,由于终端装置1不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因此不考虑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或将其作为预约功率考虑。在从接收到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对4子帧之后的子帧指示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的情况下,由于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因此考虑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

具体地,在MeNB或MCG的TDD小区中,是在终端装置1中对TDD UL/DL设定或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设定0、1、在子帧1或6中接收到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在终端装置1中对TDD UL/DL设定或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设定6、在子帧i-k中接收到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或者是在终端装置1中对TDD UL/DL设定或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设定0、上行链路许可中所含的UL索引的最低位比特(LSB)是1的情况。

具体地,是通过1个上行链路许可指示针对2个以上的上行链路子帧的PUSCH的发送、MeNB或MCG的子帧i是第2个以后的上行链路子帧的情况。换言之,由于终端装置1不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因此第1个上行链路子帧在SeNB或S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中不考虑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或将其考虑为预约功率。由于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因此第2个以后的上行链路子帧在SeNB或S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中考虑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

具体地,是基于上行链路许可中所含的信息决定了k的值、从接收到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对4子帧之后的子帧指示了上行链路的发送的情况。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在MeNB或MCG的子帧i之前的子帧指示了PUSCH的发送、并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也通过子帧捆绑(TTI捆绑)来连续发送所述PUSCH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终端装置1不能认知(预测)进行了上行链路发送,因此通过子帧捆绑(TTI捆绑)发送PUSCH的排头的子帧在SeNB或S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中不考虑MeNB或MCG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或将其考虑为预约功率。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设定基于半永久性调度(准永久性调度、SPS)的PUSCH的发送、在子帧i的4子帧前进行SPS激活的情况。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在发送了伴随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HARQ-ACK的PUCCH、接收到与HARQ-ACK对应的PDSCH的子帧i-k中至少1个k大于4的情况。换言之,是伴随MeNB或MCG的HARQ-ACK的PUCCH在接收到与至少1个HARQ-ACK对应的PDSCH的子帧起的4子帧后的子帧发送的情况。

具体地,是在MeNB或MCG的TDD主小区中,在以下行链路关联集合定义的k大于4的子帧中接收到PDSCH的情况。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在子帧i中设定伴随周期性CQI的PUCCH的发送的情况。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在子帧i中设定伴随SR的PUCCH的发送的情况。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在子帧i中设定周期性SRS(触发类型OSRS)的发送的情况。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在子帧i中设定非周期性SRS(触发类型1SRS)的发送、在子帧i的4子帧前通过DCI触发非周期性SRS(触发类型1SRS)的发送的情况。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通过在指示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上行链路许可,通知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信息,通知为进行了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

示出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SeNB或SCG的子帧j重复且在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的一例。

所谓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是具有在4子帧以内使发送功率的计算完成的高处理能力、具有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能力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对基站装置3通知与终端装置1能认知(预测)进行了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能力相关的信息(capability)。

另外,在终端装置1能在决定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前认知(预测)进行了与MeNB或MCG的子帧i重复且在MeNB或MCG的子帧i中的上行链路发送后开始上行链路发送的SeNB或SCG的子帧j中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上述的一例也同样成为条件。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方法、过程、设定以及/或者处理在双连接中,可以在Pcell和pScell是独立的。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进行上行链路CoMP的功能(ul-CoMP)。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进行频带组合(CA、non-CA)的功能(supportedBandCombination、supportedBandListEUTRA)。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进行跨载波调度的功能(crossCarrierScheduling)。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多个定时提前的功能(multipleTimingAdvance)。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CSI进程的功能。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使用不同的TDD UL-DL设定的小区(多个小区)来进行通信的功能。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进行eIMTA的功能。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使用小小区来进行通信的功能。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与多个基站装置同时进行通信的功能(dual-connectivity)。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使用不同的帧结构型的小区(多个小区)来进行通信的功能。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同时进行收发的功能。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可以支持接收EPDCCH的功能。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也可以将表示上述支持的功能的信息(UE-EUTRA-capability或FeatureGroupIndicator)发送给基站装置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PDCCH子帧不仅可以定义为伴随PDCCH的子帧,还可以定义为伴随EPDCCH(Enhanced PDCCH)或R-PDCCH(Relay-PDCCH)的子帧。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在基站装置3和终端装置1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提升传输效率。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以及终端装置1中动作的程序为了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可以是控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并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置的信息在该处理时暂时积蓄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之后容纳到Flash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各种ROM或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根据需要由CPU读出,进行修正、写入。

另外,也可以在计算机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使计算机系统读入、执行记录于该记录介质的程序,由此实现。

另外,在此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内置于终端装置1或基站装置3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或外围设备等硬件。另外,所谓“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进而,所谓“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可以还包含如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动态保持程序的构成,如该情况下的服务器或成为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保持一定时间程序的构成。另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而可以是能由与已经记录于计算机系统的程序的组合实现前述的功能的程序。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还能实现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构成装置组的各个装置可以具备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或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装置组,具有基站装置3的一套的各功能或各功能块即可。另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关的终端装置1还能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3进行通信。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可以是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可以具有针对eNodeB的上级节点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另外,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全部典型地实现为集成电路即LSI,也可以实现为芯片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个别集成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集成来集成化。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手法并不限于LSI,也可以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此外,在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而一例而记载了终端装置,但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能运用在设置于屋内外的搁置型或非可动型的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清扫/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室设备、自动贩卖机、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中。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参考附图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具体构成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另外,本发明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关于对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所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另外,还包含以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来置换上述各实施方式记载的要素后的构成。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运用在电子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等中。

标号的说明

1(1A、1B、1C) 终端装置

3 基站装置

101 上级层处理部

103 控制部

105 接收部

107 发送部

301 上级层处理部

303 控制部

305 接收部

307 发送部

1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3 子帧设定部

1015 调度信息解释部

1017 CSI报告控制部

3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3013 子帧设定部

3015 调度部

3017 CSI报告控制部

1301 测定部

13011 第1层滤波部

13012 第3层滤波部

13013 报告基准的评价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