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011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数码复印机或图像扫描仪等的扫描并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反射扫描方式的复印机等中广泛应用如下图像读取装置:将原稿放置于被固定在原稿读取部的原稿台上的接触玻璃上,由规定的驱动装置使设置于接触玻璃下方且搭载有光源以及反射镜的支架与原稿面平行地移动(扫描),从而读取原稿图像。

在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将原稿放置在接触玻璃上后,由原稿按压装置从上方按压并保持原稿,以遮光的状态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此时,假设在将原稿按压装置稍微抬起的状态(半关闭状态)下,设置原稿的情况。此时,由于接触玻璃上面被原稿按压装置遮光,降低了原稿的辨认性,存在难以将原稿设置到期望的位置的问题。

作为容易识别接触玻璃上的原稿的设置位置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设置有透明或半透明的原稿装载位置显示部件的图像读取装置,所述原稿装载位置显示部件设置在放置在接触玻璃上方的原稿的上面,用于确定原稿放置位置。并公开了在这种图像读取装置中,显示于原稿装载位置显示部件的纸张尺寸框是由难以使复印机的感光体感光的颜色印记的图像读取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73670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在原稿按压装置稍微抬起的状态下,接触玻璃上方被原稿按压装置遮光而变暗。因此,存在不能读取印记在原稿装载位置显示部件上的纸张尺寸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原稿按压装置稍微抬起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原稿放置到期望的位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构成是具备原稿放置台和原稿按压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接触玻璃被固定在原稿放置台上面。原稿按压装置通过合页部可开闭地支撑在原稿放置台的一端,并且在反面侧具有按压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的原稿押压部。并且,将原稿按压装置配置在原稿押压部与接触玻璃相抵接的闭合位置而读取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原稿按压装置形成有使光沿原稿按压装置的正反面方向透过的光透过窗,原稿按压装置位于闭合位置时,光透过窗位于与接触玻璃不重叠的位置,原稿按压装置从闭合位置向打开方向移动时,透过光透过窗的透过光到达接触玻璃上。

利用本发明的第一构成,在原稿按压装置处于半关闭状态时,透过光透过窗的光到达接触玻璃上。因此,能够提高放置在接触玻璃上的原稿的辨认性,所以即使在将原稿按压装置从原稿放置台稍微抬起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原稿的放置工作。另外,由于当原稿按压装置位于闭合位置时,光透过窗位于与接触玻璃不重叠的位置,所以来自光透过窗的透过光不会对原稿的读取带来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侧面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立体图,是表示打开了压板24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将压板24关闭规定角度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包括图4中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光透过窗31的侧面断面图。

图6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完全关闭压板24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包括图6中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光透过窗31的侧面断面图。

图8是包括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光透过窗31的侧面断面图,是表示将压板24关闭规定角度的状态图。

图9是包括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光透过窗31的正面断面图,是表示将压板24关闭规定角度的状态图。

图10是包括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光透过窗31的正面断面图,是表示将压板24关闭规定角度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简要断面图。在图1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0(这里将数码复合机作为一个例子来表示)中进行复印动作时,在图像读取装置6中将原稿的图像数据转换为读取图像信号。另一方面,在数码复合机主体2内的图像形成部3中,由带电单元4使沿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直径较小的感光鼓5均匀地带电。并且,由来自曝光单元(激光扫描单元等)7的激光束在感光鼓5上形成基于由图像读取装置6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8将显像剂(以下,称为调色剂)粘附到静电潜像上,形成调色剂像。从调色剂容器9向该显影单元8供给调色剂。

如上所述,纸张从供纸机构10经由送纸通道11以及对准辊对12,向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感光鼓5输送到图像形成部3,在该图像形成部3中,由转印辊13(图像转印部)将感光鼓5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并且,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从感光鼓5分离,被输送到具有定影辊对14a的定影部14,定影调色剂像。通过定影部14的纸张被输送到向多个方向分路的送纸通道15,由设置在送纸通道15的分路点的具有多个路线切换导向件的路线切换机构21、22分配输送方向。被分配了输送方向的纸张直接(或者输送到翻转输送通道16进行双面复印后)通过排出辊对20a、20b排出到由第一排出盘17a和第二排出盘17b构成的纸张排出部。

另外,相对于感光鼓5的旋转方向,在清洁装置18的下游侧设置有去除感光鼓5的表面的残留电荷的电荷去除装置(未图示)。并且,供纸机构10具备装拆自如地安装于数码复合机主体2的收纳纸张的多个供纸盒10a、10b和设置在其上方的辅助堆纸盘(手动盘)10c。这些供纸盒10a、10b和辅助堆纸盘10c通过送纸通道11与图像形成部3相连接,所述图像形成部3由感光鼓5以及显影单元8等构成。压板(原稿按压装置)24可开闭地设置在图像读取部6的一端,用于按压并保持接触玻璃25(参照图2)上承载的原稿。

具体地说,送纸通道15在定影辊对14a的下游侧先分路为左右两路,一个通道(图1中向右分路的通道)与第一排出盘17a连通。并且,另一个通道(图1中向左分路的通道)经由输送辊对19分路为上下两路,一个通道(图1中向上方分路的通道)与第二排出盘17b连通。与此相对,另一个通道(图1中向下方分路的通道)与翻转输送通道16连通。

接着,对用于将原稿的图像读取为电信号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内部构造的侧面断面图。图像读取装置6的框架6a内配置有:灯(光源)61,向原稿的图像面照射光;反射板62,用于向原稿的图像面高效率地提供来自该灯61的光;第一反射镜63,直接接受并反射原稿反射光;第二反射镜64,接受并反射来自该第一反射镜63的反射光;以及第三反射镜65,接受并反射来自该第二反射镜64的反射光。

另外,底板70上配置有:镜筒66,支撑引入来自该第三反射镜65的反射光并使其聚光的透镜组(未图示);以及线型CCD(光电转换部件)传感器67,具备接收由该镜筒66的透镜组聚光的原稿反射光并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元件。此外,由单点划线表示原稿反射光的光路。

其中,灯61、反射板62以及第一反射镜63被一体地固定在第一支架68上,另外,第二反射镜64以及第三反射镜65被一体地固定在第二支架69上。这些第一以及第二支架68、69构成扫描机构,能够相互边协作边独立地往复移动。

在对放置在接触玻璃25上的原稿图像进行读取动作时,第一支架68和第二支架69相互边使原稿反射光的光路长度保持为一定,边在接触玻璃25的图像读取区域R的下方往复移动(扫描移动)。另外,由未图示的支架驱动马达驱动第一支架68以及第二支架69。

基于这样的构成,由灯61照射并被原稿的图像面反射的原稿反射光被第一反射镜63~第三反射镜65反射并引导至镜筒66内的透镜组,由透镜组聚光并成像于CCD传感器67上。并且,由该CCD传感器67进行光电转换处理,成像的图像光在CCD传感器67中被像素分解,转换为与各像素的浓度相对应的电信号,由此进行图像的读取。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立体图,表示打开压板24的状态。图像读取装置6具备:接触玻璃25,设置在框架6a(原稿放置台)的上面;压板24,按压并保持放置在接触玻璃35上的原稿D,压板24通过设置在框架6a的上面的端部两处的合页部27,被支撑为在上下方向可开闭。另外,在压板24的反面设置有直接按压原稿D的白色罩面30(原稿押压部)。

另外,压板24在两处合页部27之间且在与白色罩面30不重叠的位置设置有光透过窗31。通过在形成于压板24的矩形开口中嵌入透明树脂或玻璃等光透过性部件33(参照图5)形成光透过窗31。

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将压板24关闭规定角度的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立体图,图5是包括图4中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光透过窗31的局部断面图(图4的AA′箭头方向断面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中,由于压板24设置有光透过窗31,如图5所示,即使压板24在半关闭状态下透过光透过窗31的光也能够到达接触玻璃25上。因此,提高了放置在接触玻璃25上的原稿D的辨认性,能够在压板24稍微抬起的状态下,进行原稿D的设置工作。另外,由于光透过窗31形成在与白色罩面30不重叠的合页部27的附近,所以当压板24处于半关闭状态时,尤其是向由于压板24的阴影而容易变暗的接触玻璃25的里侧,能够有效导光。

图6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完全关闭压板24的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局部断面图(图6的BB′箭头方向断面图)。如图7所示,在完全关闭压板24的状态下白色罩面30对接触玻璃25均匀地按压。其结果,放置在接触玻璃25上的原稿D从反面侧被白色罩面30按压,由此原稿面紧贴接触玻璃25。在该状态下,第一支架68和第二支架69(参照图2)边将原稿反射光的光路长度保持为一定,边在接触玻璃25的图像读取区域R的下方往复移动,由此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

这样,在压板24完全关闭的状态下,光透过窗31位于与接触玻璃25不重叠的位置,接触玻璃25上方被白色罩面30遮蔽,所以透过光透过窗31的透过光(图7的白箭头)不能到达原稿D上。因此,来自光透过窗31的透过光不会对原稿D的读取带来坏的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形成于压板24的开口中嵌入光透过性部件33的结构的光透过窗31,但是也可以不嵌入光透过性部件33,只由开口构成光透过窗31。

图8是表示将压板24从开放状态关闭规定角度的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局部断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光透过窗31中嵌入有使光折射的透镜状的光透过性部件33。由于图像读取装置6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省略了说明。

由此,透过光透过窗31的透过光,向放置在接触玻璃25上的原稿D的方向被导光,所以即使压板24处于半关闭状态,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原稿D的辨认性。

图9是从正面侧(压板24的转动端侧)观察将压板24从开放状态关闭规定角度的状态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局部断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将使光折射的透镜状的光透过性部件33嵌入到光透过窗31中,但是光透过性部件33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于图像读取装置6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省略了说明。

如图9所示,光透过性部件33的光射入面(图9的上面)是平面,光射出面(图9的下面)是凸面,因此厚度从光透过窗31的宽度方向(图9的左右方向)两端向中央增大。射入光透过性部件33的光(图9的白箭头)透过光透过性部件33,向接触玻璃25的宽度方向(图9的左右方向)折射。

由此,透过光透过窗31的透过光以从放置在接触玻璃25上的原稿D的中央向宽度方向外侧扩散的方式被导光,因此即使压板24处于半关闭状态,也能在原稿D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上,进一步提高辨认性。

图10是从正面侧(压板24的转动端侧)观察将压板24从开放状态关闭规定角度的状态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6的局部断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透过光漫射的光透过性部件33被嵌入到光透过窗31中。由于图像读取装置6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省略了说明。

如图10所示,光透过性部件33的光射入面(图10的上面)是平面,光射出面(图10的下面)被浮雕(磨砂)加工。射入光透过性部件33的光(图10的白箭头)透过光透过性部件33,成为向不规则的方向散射的散射光。

由此,透过光透过窗31的透过光成为散射光,向接触玻璃25上漫射并被导光,所以即使压板24处于半关闭状态,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原稿D的宽度方向以及纵深方向的辨认性。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落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组合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通过使用将透过光透过窗31的光折射向接近接触玻璃25的方向(图8的左方向)和接触玻璃25的宽度方向(图9的左右方向)两个方向的光透过性部件33,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提高原稿D的宽度方向以及纵深方向上的辨认性。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压板24的上面未设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uto Document Feeder)的图像读取装置6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此时,也可以将构成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封装盖和原稿盘的一部分由透明材料形成或者设置开口作为光透过窗31。由此,能够在具有重量较重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压板24半关闭状态下,进行原稿的放置或替换,从而能够减轻用户的工作负荷。

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以使用图2所示的CCD传感器67的CCD传感方式作为图像读取装置6的读取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完全相同地应用于CIS传感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所述CIS传感方式使用被称为CMOS(Complementary MOS)传感器的光电转换元件。

另外,搭载有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数码复合机,当然也可以应用于模拟方式的复印机或彩色复印机等其他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者与图像形成装置分开单独使用的图像扫描仪。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在原稿按压装置保持原稿的状态下扫描并读取原稿的图像读取装置。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将原稿按压装置稍微抬起的状态下能够将原稿放置到期望的位置上的操作性能优异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