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全向强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608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全向强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要实现向四面扩声,传统的方法是安装多个号角朝不同方向扩声,如图1所示。现有应急广播及车载公共宣传扬声器大部分都具有:重量轻,电声转换效率高的特点,所以被广泛配备使用。但普遍都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安装繁琐,且体积大。用在车载或应急场所时,因风阻太大,易被吹坏。以致在关键时刻发挥不了应有作用,其后果不堪设想;2、多个扬声器组合时,因各扬声器有各自的频率指向特性,一般频率越高指向越尖锐,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波在空间传播时,声相反相,该点的声压级明显下降,声相同相时,该点的声压级明显增强,出现不可控的声波干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全向强声器。水平全向强声器,包括中音驱动扬声器,输入端与中音驱动扬声器相连的中筒,输入端与中筒的输出端相连的声波扩散体,以及套于声波扩散体外部的聚声罩;所述声波扩散体与聚声罩之间留有供声波通过的间隙,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支撑柱。所述中音驱动扬声器底部还设有与其相连的底部防护板,且底部防护板的两端还与声波扩散体的底边沿相连。所述聚声罩的截面呈“几”字型。所述声波扩散体呈葫芦嘴上半部分的形状,且中筒位于声波扩散体内部,中筒的顶部与声波扩散体口径较小的一端相连。所述聚声罩靠近声波扩散体一侧的中部设有倒锥体结构的相位塞。所述支撑柱设置于声波扩散体顶部,所述支撑柱为两根以上,且均匀分布于声波扩散体上沿。所述中筒位于中音驱动扬声器的上方。所述中筒与声波扩散体为一体结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可实现水平全向辐射,无声干涉,无声“盲区”;而且本发明安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风阻小,全天候,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圆形号角阵列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中音驱动扬声器,2-中筒,3-声波扩散体,4-支撑柱,5-聚声罩,6-底部防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2所示,水平全向强声器,包括中音驱动扬声器1,输入端与中音驱动扬声器相连的中筒2,输入端与中筒的输出端相连的声波扩散体3,以及套于声波扩散体外部的聚声罩5;所述声波扩散体与聚声罩之间留有供声波通过的间隙,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支撑柱4。在使用时,当中音驱动扬声器产生声波后,通过中筒向声波扩散体传播,通过声波扩散体和聚声罩之间的间隙向外传播,由于聚声罩和声波扩散体之间的间隙是全方位的360°,故而声波能够向四周传播,效果极佳。为了方便安装本发明,所述中音驱动扬声器底部还设有与其相连的底部防护板6,且底部防护板的两端还与声波扩散体的底边沿相连。通过设置底部防护板能够轻松、快捷的将本发明安装到需要位置,同时也能够确保本发明的稳定性。所述中音驱动扬声器位于声波扩散体内部,通过底部防护板和声波扩散体结成的腔体,能够有效的保护中音驱动扬声器免受损伤,方便工程安装。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聚声罩的截面呈“几”字型。所述声波扩散体呈葫芦嘴上半部分的形状,且中筒位于声波扩散体内部,中筒的顶部与声波扩散体口径较小的一端相连。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本发明体积更加小,合理利用空间,使得声波首先竖直向上传播,然后由于聚声罩顶部的阻挡,使其均匀的向四周扩散,实现水平全向无声干涉辐射的扩声。为了更好的实现声波的导向,所述聚声罩靠近声波扩散体一侧的中部设有倒锥体结构的相位塞。具体的相位塞外壁为弧形状,通过设置相位塞能够使得声波传到此处时,更加容易等相均匀地向四周扩散。为了确保聚声罩与声波扩散体得到稳定,同时防止支撑柱阻碍声波的传输,所述支撑柱设置于声波扩散体顶部,所述支撑柱为两根以上,且均匀分布于声波扩散体上沿。为了合理利用空间,减少本发明的整体体积,所述中筒位于中音驱动扬声器的上方。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使得本发明更加稳定,所述中筒与声波扩散体为一体结构。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发明。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发明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发明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