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同步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6133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同步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同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视频直播是指人们可以远程观看远端的现场音视频状况,并可以实时进行交互。例如,现有的视频直播软件有YY直播、六间房、映客等,这些网络视频直播软件不仅可以允许主播通过客户端将现场录制的音视频(例如娱乐表演直播、游戏直播、财经直播等)实时传送给观众的客户端,而且还可以实现观众与主播之间的互动,近几年的受众用户呈几何增长态势。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视频直播软件与其他应用程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二者之间没有交互,若要共享信息,则只能通过手动输入或手动设置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共享效率低下,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同步方法和系统,实现了应用服务器与视频直播服务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了信息共享效率和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应用服务器和视频直播服务器分别与中转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

建立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匹配关系,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用于登录所述应用服务器,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用于登录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

利用所述匹配关系,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单向或双向同步信息。

优选的,所述应用服务器和视频直播服务器分别与中转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应用客户端响应视频直播请求,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视频直播 请求,以便所述应用服务器根据所述视频直播请求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应用客户端响应所述视频直播请求,打开视频直播客户端。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应用客户端根据所述匹配关系向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以便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利用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进行登录。

优选的,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单向或双向同步信息包括:

所述中转服务器将来自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后转发至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和/或

所述中转服务器将来自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的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后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同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视频直播服务器和中转服务器,其中,所述应用服务器与所述中转服务器连接,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连接;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利用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将信息同步至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和/或,

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用于利用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将信息同步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用于登录所述应用服务器,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用于登录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应用客户端,与所述应用服务器连接,用于响应视频直播请求,并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视频直播请求;

所述应用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视频直播请求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视频直播客户端;

所述应用客户端,还用于响应所述视频直播请求,打开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

优选的,所述应用客户端,还用于根据所述匹配关系向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用户标识;

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用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进行登录。

优选的,所述中转服务器,用于将来自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后转发至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和/或,将来自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的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后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应用服务器和视频直播服务器相互独立而导致的给用户造成不便,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缺陷,本发明通过应用服务器和视频直播服务器分别与中转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并建立起用于登录所述应用服务器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用于登录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的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得用户无需手动输入,就利用所述匹配关系实现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自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进行单向或双向的信息同步的目的,有效提高了信息共享效率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息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息同步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息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应用服务器和视频直播服务器分别与中转服务器建立通信 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是用于进行视频直播服务的服务器,其对应的客户端称为视频直播客户端。所述应用服务器指的是除视频直播服务器以外的其他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器,例如游戏服务器等,与所述应用服务器对应的客户端称为应用客户端。

本发明对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分别与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的时机不做具体限定,也不对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服务器之中到底哪个主动发起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向对方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当用户在所述应用客户端上(或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进行登录时,应用客户端自动触发视频直播请求(或触发开启应用客户端的请求),或者,当用户在所述应用客户端(或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操作过程中,触发视频直播请求(或触发开启应用客户端的请求),所述应用服务器(或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根据所述视频直播请求,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与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或所述应用服务器)建立起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在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之间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起连接,其目的在于实现后续所述应用服务器与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之间的信息同步。为了节约系统资源,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长连接。

步骤S102:建立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匹配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或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知晓自己的用户信息同步到对方的哪个账户下,本实施例建立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匹配关系,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用于登陆所述应用服务器,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用于登录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可以是用户名、用户ID等能够将不同用户之间区别开来的标识。

举个例子,假设在所述游戏服务器与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之间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建立起连接的前提下,建立所述用户A登录所述游戏服务器的用户标识S,与该用户登录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的用户标识S’之间的匹配关系,这样游戏服务器就可以根据该匹配关系将用户A的游戏信息(例如游戏名称、游戏等级、游戏资源数据等)同步到该用户在所述视频直播 服务器中相应的视频直播信息中,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可以对所述游戏信息或利用所述游戏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将所述游戏信息发送到视频直播客户端进行显示。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S103:利用所述匹配关系,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单向或双向同步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之间同步信息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传输协议(例如.tcp协议)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的传输协议(例如.http协议)可能不同,因而来自所述应用服务器的信息的格式和来自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的信息的格式有可能不同。那么,所述中转服务器除了能够将来自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或视频直播服务器的信息转发给对方以外,还可以在转发之前,通过解析、重组等方式对所述信息的格式进行转换,以使转换后的信息能够被对方所识别。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应用服务器和视频直播服务器相互独立而导致的给用户造成不便,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缺陷,本实施例通过应用服务器和视频直播服务器分别与中转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并建立起用于登录所述应用服务器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用于登录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的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得用户无需手动输入,就利用所述匹配关系实现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自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进行单向或双向的信息同步的目的,有效提高了信息共享效率和用户体验。

此外,为了使用户免于登录两次客户端(即在应用客户端登录一次,在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登录一次)造成的不便,在实际应用中,其中一个客户端在触发了打开另一个客户端的请求时,该客户端可以自动开启所述另一个客户端,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的匹配关系,实现所述另一个客户端的自动登录。例如,应用客户端响应自动触发的或由用户触发的视频直播请求时,开启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并根据所述匹配关系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以使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利用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进行登录。

所述应用客户端和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可以位于同一个终端上,也可以位于不同的终端上,若是前者,那么应用客户端可以直接以本地通信的方式开启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以及将所述视频直播请求发送给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若是后者,那么需要先建立起这两个终端之间的连接关系(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由于如何一个客户端如何开启另外一个客户端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应用场景来详细介绍本发明提供的信息同步方法。当游戏玩家打开游戏客户端后,点击“视频直播”的按钮,触发视频直播请求。所述游戏客户端将所述视频直播请求发送至游戏服务器,若所述游戏服务器审核通过,则通过中转服务器与视频直播服务器建立起长连接。在所述游戏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上将游戏玩家的状态置为在线。预先建立所述游戏玩家登陆所述游戏客户端的用户ID1与登陆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的用户ID2之间的匹配关系,所述匹配关系可以存储在所述游戏客户端、所述游戏服务器、所述中转服务器、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和/或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假设所述匹配关系存储在所述游戏服务器,那么在所述游戏服务器通过匹配关系以及用户ID1查找到用户ID2,并将用户的游戏信息和所述用户ID2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转发至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利用所述游戏信息同步所述用户ID2的视频直播信息。若视频直播服务器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收到同步的信息,或者接收到来自游戏服务器的用户下线通知,则将用户的状态置为离线。

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同步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同步系统,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其工作原理。

实施例二

参见图2,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息同步系统的结构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同步系统包括:

应用服务器101、视频直播服务器102和中转服务器103,其中,所述应用服务器101与所述中转服务器103连接,所述中转服务器103与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102连接;

所述应用服务器101,用于利用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103将信息同步至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102;和/或,

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102,用于利用第一用户标识和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103将信息同步至所述应用服务器101;

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用于登录所述应用服务器101,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用于登录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102。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应用服务器和视频直播服务器相互独立而导致的给用户造成不便,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缺陷,本实施例通过应用服务器和视频直播服务器分别与中转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并建立起用于登录所述应用服务器的第一用户标识,和用于登录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的第二用户标识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得用户无需手动输入,就利用所述匹配关系实现所述应用服务器和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自动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进行单向或双向的信息同步的目的,有效提高了信息共享效率和用户体验。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应用客户端,与所述应用服务器101连接,用于响应视频直播请求,并向所述应用服务器101发送所述视频直播请求;

所述应用服务器101,还用于根据所述视频直播请求通过所述中转服务器103与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102建立通信连接。

另外,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视频直播客户端;

所述应用客户端101,还用于响应所述视频直播请求,打开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

为了减少用户的登录次数,所述应用客户端101,还用于根据所述匹配关系向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用户标识;

所述视频直播客户端,用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进行登录。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中转服务器103,可以用于将来自所述应用服务器101的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后转发至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102,和/或,将来自所述视频直播服务器102的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后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101。

当介绍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元件时,冠词“一”、“一个”、“这个”和“所述”都意图表示有一个或多个元件。词语“包括”、“包含”和“具有”都是包括性的并意味着除了列出的元件之外,还可以有其它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及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和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