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鉴权防止手机恶意刷机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213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级鉴权防止手机恶意刷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语音/视频电话及多媒体数据业务等等多方面的需求。终端产品功能越来越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手机中存储有包括用于实现手机底层控制功能的程序、加载手机内核的引导程序、内核、系统文件等,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被加载到内存后就一直在内存中运行,内核控制着系统文件中相关内容的加载,系统文件则存储有该手机的各种应用程序和相关应用程序的配置数据。

刷机就是一种改变手机操作系统的行为,相当于给电脑装上不同版本的windows或者电脑重装系统,也就是刷手机操作系统。目前常说的刷机就是用“更改替换了一些图片、铃声或菜单后的软件版本”的过程。随着各种刷机软件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刷机修改手机上的内核及系统文件。然而,当该内核被修改后,可能导致修改后的内核不能正确地加载系统文件;当系统文件被修改后,则对应的系统功能也会随之改变,由此可能导致手机的系统功能不能正常使用。特别的,在有些刷机方案中,刷机后的手机可能被恶意用户装入非官方的软件数据,例如安装非预装软件以牟利,导致开机后系统内存不足,反应慢;或篡改系统文件,导致部分功能失效,使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出现异常,甚至使终端无法正常开机,安全性较低。并且,当移动终端丢失或被盗后,拾取者或偷盗者可以通过对移动终端进行刷机等操作解锁该移动终端,从而导致失主的私密信息泄露。

现有技术中提出的各种防止恶意刷机的方案中,通常都是通过单一的设置刷机密码的方式来实现用户校验,一旦密码泄露或者容易被破解,保密性能较差,保密管理比较粗放。

基于此,急需一种能够更为安全和精细化的防止手机恶意刷机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更为安全和精细化的手机安全管理。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级鉴权防止手机恶意刷机的方法,可充分地解决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性,一部分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得到阐明,而另一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对下面的说明的考察将是明显的或从本发明的实施中学到。通过在文字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特别地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目的和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鉴权防止手机恶意刷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预先设置基于用户标识的多重安全校验信息;所述多重安全校验信息包括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五安全校验信息。

步骤S202,建立对应于不同安全级别的安全模板;在第一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第二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二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第三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三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第四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和第四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第五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五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

步骤S203,获取移动终端的联系人信息或者预设账号信息,根据联系人信息或者预设账号信息确定安全联系人。

步骤S204,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时,移动终端向该安全联系人发送安全模板请求信息,之后,根据反馈信息确定当前安全模板,并对该移动终端应用该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全校验信息为密钥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为掌纹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为指纹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为虹膜信息,第五安全校验信息为声音信息。

优选的,由用户预先指定安全联系人账号,当用户未指定安全联系人账号时,根据手机联系人信息,统计手机中所存储的各联系人账号与该移动终端的联系频率,根据联系频率确定安全联系人。

优选的,手机联系人账号是手机通讯录中的手机号码或者即使通讯联系人账号。

优选的,当移动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未收到反馈信息时,停止刷机;当移动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收到反馈信息时,根据反馈信息确定当前安全模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即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预先设置基于用户标识的多重安全校验信息。

在该步骤中,预先设置基于用户标识的多重安全校验信息,所述多重安全校验信息包括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五安全校验信息。具体的,所述第一安全校验信息为密钥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为掌纹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为指纹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为虹膜信息,第五安全校验信息为声音信息。

S102:建立对应于不同安全级别的安全模板。

在该步骤中,建立对应于不同安全级别的安全模板。具体的,在所述第一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二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二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三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三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四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和第四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五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五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上述第一安全模板、第二安全模板、第三安全模板、第四安全模板、第五安全模板所对应的安全级别依次升高。

以上步骤由程序预设,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定,用户可以根据情况对该模板进行更改。

S103:实时获取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实时跟踪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具体的,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GPS模块来实时获取其地理位置信息。

S104:根据所获取的移动终端地理位置信息,确定当前安全模板,并对该移动终端应用该模板。

根据所获取的移动终端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移动终端的安全模板,并对该移动终端应用该模板。具体的,当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和预先设定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D1时,确定当前安全模板为第一安全模板;当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和预先设定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D1、小于第二阈值D2时,确定当前安全模板为第二安全模板;当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和预先设定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二阈值D2、小于第三阈值D3时,确定当前安全模板为第三安全模板;当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和预先设定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三阈值D3、小于第四阈值D4时,确定当前安全模板为第四安全模板;当移动终端当前位置和预先设定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大于第四阈值D4时,确定当前安全模板为第五安全模板。

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预先设置基于用户标识的多重安全校验信息。

在该步骤中,预先设置基于用户标识的多重安全校验信息,所述多重安全校验信息包括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五安全校验信息。具体的,所述第一安全校验信息为密钥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为掌纹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为指纹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为虹膜信息,第五安全校验信息为声音信息。

S202:建立对应于不同安全级别的安全模板。

在该步骤中,建立对应于不同安全级别的安全模板。具体的,在所述第一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二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二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三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三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四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和第四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五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五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上述第一安全模板、第二安全模板、第三安全模板、第四安全模板、第五安全模板所对应的安全级别依次升高。

以上步骤由程序预设,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定,用户可以根据情况对该模板进行更改。

S203:获取移动终端的联系人信息或者预设账号信息,根据联系人信息或者预设账号信息确定安全联系人。

获取移动终端的联系人信息或者预设账号信息,根据联系人信息或者预设账号信息确定安全联系人,具体的,由用户预先指定安全联系人账号,当用户未指定安全联系人账号时,也可以根据手机联系人信息,统计手机中所存储的各联系人账号与该移动终端的联系频率,根据联系频率确定安全联系人。其中,手机联系人账号可以是手机通讯录中的手机号码,也可以是即使通讯联系人账号,例如微信号、QQ号等。

S204: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时,移动终端向该安全联系人发送安全模板请求信息,之后,根据反馈信息确定当前安全模板,并对该移动终端应用该模板。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时,移动终端向该安全联系人发送安全模板请求信息,之后,根据从安全联系人处接收到反馈信息确定当前安全模板,并对该移动终端应用该模板。具体的,所述安全模板请求信息中包含可供选择的安全模板列表信息,安全联系人根据安全模板请求信息中携带的安全模板列表发送反馈信息,反馈信息中包含该安全联系人所选择的安全模板信息。并且,当移动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未收到反馈信息时,停止刷机;当移动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收到反馈信息时,根据反馈信息确定当前安全模板。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预先设置基于用户标识的多重安全校验信息。

在该步骤中,预先设置基于用户标识的多重安全校验信息,所述多重安全校验信息包括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五安全校验信息。具体的,所述第一安全校验信息为密钥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为掌纹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为指纹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为虹膜信息,第五安全校验信息为声音信息。

S302:建立对应于不同安全级别的安全模板。

在该步骤中,建立对应于不同安全级别的安全模板。具体的,在所述第一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二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二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三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三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四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和第四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在所述第五安全模板中,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后,需要对用户的第一安全校验信息、第二安全校验信息、第三安全校验信息、第四安全校验信息和第五安全校验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方可进行后续的刷机操作。上述第一安全模板、第二安全模板、第三安全模板、第四安全模板、第五安全模板所对应的安全级别依次升高。

以上步骤由程序预设,也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定,用户可以根据情况对该模板进行更改。

S303:建立对应于不同信任级别的SIM卡信息列表。

建立对应于不同信任级别的SIM卡信息列表,其中所述SIM信息可以是SIM卡的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或者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信息。可以预先添加可以信任的SIM信息,并将将所述的可以信任的SIM信息映射到不同的信任级别,具体的,所述信任级别可以包括第一信任级别、第二信任级别、第三信任级别、第四信任级别、第五信任级别,其所对应的信任级别依次降低。

S304:当检测到终端与刷机工具建立连接时,检测移动终端的SIM卡信息,根据所检测的SIM卡信息确定当前安全模板,并对该移动终端应用该模板。

具体的,当无法检测到SIM卡信息,或者所检测的SIM卡信息不在所述SIM信息列表中时,停止刷机;当所检测到的SIM信息对应的信任级别为第一信任级别时,确定当前安全模板为第一安全模板;当所检测到的SIM信息对应的信任级别为第二信任级别时,确定当前安全模板为第二安全模板;当所检测到的SIM信息对应的信任级别为第三信任级别时,确定当前安全模板为第三安全模板;当所检测到的SIM信息对应的信任级别为第四信任级别时,确定当前安全模板为第四安全模板;当所检测到的SIM信息对应的信任级别为第五信任级别时,确定当前安全模板为第五安全模板。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实现,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RAM、ROM、闪存、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