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工作模式建立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5027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日期为2010年9月28日、申请号为“201080069305.8”、发明名称为“共存工作模式建立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使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以分时复用的方式与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第一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的共存工作模式的建立方法以及使用这种方法的基站、用户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迅速发展,手机等用户设备(也称为终端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除通信功能以外,用户设备中的其它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例如,利用用户设备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等。此外,为了方便用户设备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链接和数据交换等,红外、蓝牙和USE等接口已经渐渐成为用户设备的标准配置。特别是蓝牙耳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WLAN系统和蓝牙系统等都工作在ISM(Industrial,ScientificandMedical,即工业、科学和医学)频段。例如,频段2400MHz-2483.5MHz是国际通用的ISM频段之一,也是最常用的ISM频段之一。在用户设备与对应的基站之间的通信所基于的频段与用户设备和其它设备间的通信所基于的频段接近、或倍数频段的情况下,两种通信可能彼此干扰。例如,无线通信系统长期演进方案(LTE,LongTermEvolution)系统是超3G(BeyondIMT-2000)系统之一。依照LTE系列标准[36.101],LTE系统可以工作在若干频段。在这些LTE工作频段中,有些频段与ISM频段紧邻,如用于部署LTE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Duplexing)系统的频段40,2300MHz-2400MHz;以及用于部署LTE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系统的频段7,上行2500MHz-2570MHz,下行2620MHz-2670MHzz。在这些LTE工作频段中,还有些频段的倍频与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系统相邻,用于部署LTE频分双工系统的频段13,上行777MHz-787MHz,下行746MHz-756MHz;以及用于部署LTE频分双工系统的频段14,上行788MHz-798MHz,下行758MHz-768MHz。如果某个LTE用户设备工作在上述频段,同时该用户设备上的WLAN系统或者蓝牙系统处于激活状态,那么由于邻频段泄露,该用户设备内的LTE系统和ISM系统(WLAN系统、蓝牙系统等)可能会彼此干扰,甚至可能由于误码率过高而导致通信失败。如果该用户设备上的GPS系统同时被启动,则GPS系统可能受到LTE系统的谐频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解决这个问题的常规办法是在用户设备上与基站的通信的发射端(例如LTE系统)和/或用户设备上与其它设备的通信的发射端(例如ISM系统)中都采用更高性能的发射滤波器,以尽可能降低邻频段泄露和/或抑制谐频干扰。这个办法的缺点是会大幅提高用户设备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存工作模式的建立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建立使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以分时复用的方式与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第一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的共存工作模式。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使用这种方法的基站、用户设备和通信系统。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接收来自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将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以及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已配置完成的消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基站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以及向所述基站反馈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已配置完成的消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配置于第一通信系统中,并且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控制装置,用于将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发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建立响应消息。所述接收装置还用于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已配置完成的消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配置于第一通信系统中,并且包括:信息处理装置,用于生成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发送装置,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基站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所述发送装置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已配置完成的消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包括上述基站和用户设备的通信系统。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配置于第一通信系统中,包括:接收装置,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接收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预置信息;处理装置,被配置成生成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体验的共存问题并且提供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辅助信息的模式建立请求,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以及发送装置,被配置成向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以及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成从所述基站接收建立响应消息,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所述处理装置还被配置成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并且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成向所述基站反馈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配置完成的消息,以及其中,共存工作模式的预置信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拒绝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上行传输。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该基站包括:控制装置,被配置成预置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接收装置,被配置成接收来自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体验的共存问题并且提供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辅助信息的模式建立请求,在共存工作模式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控制装置,被配置成将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以及发送装置,被配置成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预置信息以及所述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成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配置完成的消息,以及其中,共存工作模式的预置信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是否能够拒绝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上行传输。该通信系统还包括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装置,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接收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预置信息;信息处理装置,被配置成生成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体验的共存问题并且提供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辅助信息的模式建立请求,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以及发送装置,被配置成向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至少计算机可读介质形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上记录有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附图说明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图1是示出以时分复用方式进行用户设备与基站的第一通信和用户设备与其它设备的第二通信的情形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3是示出与图2的方法相对应的、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5是示出与图4的方法相对应的、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挂起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重启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以及图15是示出用于实现本公开的设备和方法的计算机的结构的示例性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本公开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公开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中,可能同时进行两种通信,一种是用户设备与基站间进行的通信(为方便描述,本文中将这种通信称为第一通信,并将该通信系统称为主通信系统或第一通信系统),另一种是用户设备与其它设备(例如WLAN系统的接入点(AccessPoint,AP)、蓝牙系统的设备或GPS系统的设备等)间进行的通信(为了方便描述,本文中将这种通信称为第二通信,并将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称为干扰系统或第二通信系统)。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所工作的频段可能彼此相邻或接近或者为倍频关系(如LTE通信系统与ISM系统、LTE通信系统与GPS系统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由于邻道泄露和/或谐频干扰等而导致两个通信系统之间彼此干扰的现象。本公开的发明人认识到,可以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从而避免这样的干扰。图1是示出以时分复用方式进行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的情形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时域中,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分时工作。换言之,在时分复用方式下,在用户设备与第一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一通信的时段,禁止与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反之亦然。在本公开中,将这种使得两个或更多个通信系统在同一用户设备上共存、即用户设备利用不同的时间资源分别与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第一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系统中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的工作模式,称为共存工作模式。根据主通信系统与干扰系统的不同类型,可以设置多种共存工作模式,以适用于这些不同的类型,例如,可以设置一种或更多种基于时分复用的共存工作模式,这些基于时分复用的模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时间资源分配方案。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建立上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以及使用这种方法的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203、209、213和215。具体地,在步骤203中,用户设备在需要进入共存工作模式(例如检测到干扰系统时)向基站发送模式建立请求,以请求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在步骤209中,用户设备接收从基站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该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基站允许该用户设备进入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然后,在步骤213中,用户设备根据从建立响应消息中解析得到的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即根据这些配置信息来设置该用户设备中的相关部件(如用于进行第一通信的装置和用于进行第二通信的装置等)。用户设备在完成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之后,会向基站反馈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配置是否已成功完成的配置完成消息(如步骤215所示)。用户设备在完成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之后向基站汇报共存模式的配置情况,有助于基站全面了解用户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用户设备配置共存模式失败而基站在不知的情况下启动共存模式的情况发生。图3示出了与图2所示的方法对应的、基站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303、307、309和315。具体地,在步骤303中,基站接收从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然后,在步骤307中,基站生成对该模式建立请求的响应,称为建立响应消息,在建立响应消息中封装有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在步骤309中,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该建立响应消息。在步骤315中,基站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配置是否已完成的配置完成消息,从而得知用户设备是否已成功完成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利用图2或图3所示的方法,当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检测到干扰系统时,能够快速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图4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通信系统的基站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4所示的方法中,基站在接收到用户设备的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后,首先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网络当时的运行情况来判断是否可以允许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如图4所示,该方法开始于步骤403。在步骤403中,基站接收从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然后,在步骤405中,基站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来判断是否可以进入共存工作模式,例如,基站可以根据当前小区的运行状况(如当前的资源使用状况等)以及用户设备的工作状况(如用户设备的当前业务等)等来做出判断。如果基站判断可以允许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则处理进行到步骤407,否则,转到步骤408。在步骤407中,基站生成建立响应消息,在建立响应消息中封装有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在步骤409-1中,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该建立响应消息。在步骤415中,基站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配置是否已完成的配置完成消息,从而得知用户设备是否已完成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在步骤408中,基站将用于指示拒绝该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然后在步骤409-2中发送给用户设备。图5示出了与图4所示的方法对应的、用户设备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如图5所示,该方法开始于步骤503。该步骤503与图4所示的步骤403相似,即,用户设备在需要进入共存工作模式(例如检测到干扰系统时)向基站发送模式建立请求,以请求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在步骤509中,用户设备接收从基站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然后,在步骤510中,用户解析所述建立响应消息,并根据该响应消息的内容来判断是否被允许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如果响应消息中包括上述的用于拒绝该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则用户设备不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否则,用户设备在步骤513中根据从建立响应消息中解析得到的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即根据这些配置信息来设置该用户设备中的相关部件(如用于进行第一通信的装置和用于进行第二通信的装置等)。用户设备在完成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之后,会向基站反馈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配置是否已成功完成的配置完成消息(如步骤515所示)。与图2或图3所示的方法相比,图4或图5的方法相对复杂,因而需要的处理时间相对多。但是,由于基站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判断是否运行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因此,该方法能够确保主通信系统(即第一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一个示例,用户设备生成的模式建立请求可以仅包括用于通知基站该用户设备需启用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该模式建立请求可以仅包括1个比特,也可以包括多于1个比特。基站在接收到这种建立请求后,即可得知用户设备需要进入共存工作模式,从而将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反馈给用户设备。作为另一示例,该模式建立请求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将有关干扰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等的信息封装于该模式建立请求中。又如,用户设备还可以根据干扰系统以及自身运行状态等来选择共存干扰模式的配置信息,并将用于指示其所推荐使用的配置的信息封装于该模式建立请求中。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基站确定共存工作模式的依据,有助于基站在确保主通信系统正常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最适合于干扰系统的共存工作模式。在这些情况下,模式建立请求可以包括多个比特。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模式建立请求可以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干扰系统的类型;如有关干扰系统GPS系统还是ISM系统、是哪一种ISM系统等的信息;干扰系统的业务;以WLAN为例,浏览网页、上传和下载业务以及在线游戏等业务所需要的时隙长度和带宽可能是不同的;以蓝牙耳机为例,通话、待机和听音乐等业务所需要的时隙长度和带宽也可能是不同的;这些信息可以使得基站为其选择或分配最适合的传输资源;用户设备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将推荐的配置信息直接封装于模式建立请求中;又如,如果第一通信系统中设定了一种或更多种共存工作模式及每种模式的配置信息(这些信息例如可以由制造商根据第一通信系统标准在出厂前预置于用户设备中,或者可以由网络运营商根据第一通信系统标准预置于用户设备中),则用户设备可以将用户指示其所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如序号)封装于模式建立请求中。图6A和图6B示出了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一个示例,其中,图6A示出了基站允许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情况下的消息传递和操作流程,而图6B示出了基站拒绝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情况下的消息传递和操作流程。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步骤601中,用户设备检测到存在干扰系统,决定向基站请求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在该示例中,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干扰系统及自身的运行状况来选择共存工作模式。然后在图6A和6B所示的步骤602中,将有关该用户设备所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在用户设备的制造商或第一通信系统运营商在用户设备中预置了一种或更多种共存工作模式的情况下,该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所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序号。或者,该信息可以是所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在模式建立请求中。用户设备还可以将有关干扰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等的信息封装于该模式建立请求中。然后用户设备将该模式建立请求发送给基站(图6A和6B所示的步骤603)。在6A和6B所示的步骤605中,基站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允许状况(如当前小区的运行状况(如当前的资源使用状况等)以及用户设备的工作状况(如用户设备的当前业务等)等)来判断是否允许该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如果基站判断允许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图6A所示的步骤605),则处理进入图6A所示的步骤606和607,否则(图6B所示的步骤605)转向图6B所示的步骤607B。现在参考图6A,在步骤606和607中,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共存工作模式,并生成模式配置消息。在接收到的模式建立请求包括干扰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的情况下,基站可以根据干扰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及系统的当前运行情况和该用户设备当前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业务来选择适合该用户设备的共存工作模式。在接收到的模式建立请求不包括干扰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的情况下,基站可以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网络的当前运行情况和该用户设备当前的第一通信系统中的业务来选择适于该用户设备的共存工作模式。在模式建立请求中包括用户设备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基站可以根据系统的当前运行情况来判断该用户设备推荐的模式是否可以使用,若是,将用于指示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其所推荐的模式的信息封装在模式配置消息中;若否,则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共存工作模式,并将配置信息封装在模式配置消息中(图6A所示的步骤607)。然后,基站将模式配置消息发送给用户设备(图6A所示的步骤609)。用户设备根据模式配置消息来确定基站是否允许其进入共存工作模式(步骤610),并根据该消息中所指示的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步骤613),以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用户设备在完成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之后,会向基站反馈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配置是否已成功完成的模式配置完成消息(步骤615)。基站在收到该模式配置完成消息后,即可得知用户设备是否已成功完成配置。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基站还可以将用于指示该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的信息封装在模式配置消息中(步骤607)。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起始时延以及该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成功接收该模式配置消息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来确定开始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步骤611)。基站可以根据收到从用户设备返回的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成功接收该模式配置消息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和起始时延来确定开始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图中未示出)。作为另一具体示例,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所述起始时延以及该用户设备接收到从基站侧发送的用于指示该基站成功接收该模式配置完成消息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来确定开始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基站可以根据向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该基站已成功接收模式配置完成消息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和起始时延来确定开始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图中未示出)。在从一种工作模式向另一种工作模式过渡时,在新工作模式开始后,可能会有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已开始传输但尚未传输完成的数据、和/或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已被调度(如已被分配了传输资源等)但尚未开始传输的数据。例如,在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时候,可能会有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已开始传输但还未传输完成的上行或者下行数据,或者还会有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已被调度但是还没有发送的信息等。用于这些数据和信息的传输的前一工作模式可能与共存工作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包括第一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和第二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发生冲突。同样,在结束共存工作模式之后,也可能会存在一些还未成功传输的上行或者下行数据和/或已被调度但是还没有发送的信息等,如果在结束共存工作模式之后仍然按照共存工作模式内的时序关系对这部分数据和信息进行传输,就可能会与下一工作模式传输的数据和信息发生冲突。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将这些数据(包括在原工作模式下已调度但尚未传输的信息以及在原工作模式下已开始传输但尚未完成传输的数据)称为“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并给出了处理这种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一些示例性方法。在第一示例性方法中,在进入新工作模式之后,将前一工作模式下遗留的这些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都终止传输或丢弃。可以按照新工作模式对这些数据重新进行调度并传输。例如,在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后,将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已调度但尚未传输的信息都终止传输,并将在前一工作模式下正在进行但尚未成功传输的数据都丢弃。在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后,可以按照共存工作模式重新调度并传输这些数据。同样,在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后,将在共存工作模式下已调度但尚未传输的信息都终止传输,并将所有正在进行但尚未成功传输的数据都丢弃。在切换到下一工作模式(如普通工作模式或另一共存工作模式)后,可以按照普通工作模式或另一共存工作模式重新调度并传输这些数据。在第二示例性方法中,在进入新工作模式之后,设置一缓冲期,在该缓冲期内仍按照前一工作模式将遗留的这些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传输完成。例如,在进入共存工作模式之后,设置一缓冲期。在该缓冲期内,允许按照原工作模式(如普通工作模式)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传输完毕。同样,在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后,也可以设置一缓冲期。在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如切换到普通工作模式后或进入另一共存工作模式),在该缓冲期内,允许照原工作模式(即原共存工作模式)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包括在原共存工作模式下已调度但尚未传输的信息以及所有在原共存工作模式下已开始传输但尚未完成传输的数据)都传输完毕。可以同时设置进入共存工作模式之后的缓冲期和结束共存工作模式之后的缓冲期二者,或者,也可以单独设置其中之一。在第三示例性方法中,在进入新工作模式之后,利用新工作模式下的传输资源继续这些遗留的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传输和/重传,例如,新工作模式下的时间资源分配可以与前一工作模式下的时间资源具有对应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在进入新工作模式之后,可以不终止这些数据的传输,而是可以利用新工作模式下的、与前一工作模式的时间资源对应的时间资源进行传输和/或重传。例如,在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后,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传输和重传都按照共存工作模式下时间资源的控制映射关系进行。同样,在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后,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传输和重传都按照下一工作模式(普通工作模式或者另一共存工作模式)下的时间资源的控制映射关系进行。在一个示例中,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模式配置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处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方法的信息,该信息可以指示如何处理这些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例如可以指示使用上述三种示例性方法中的哪一种。基站可以将关于该信息封装于模式配置消息中(步骤607)。用户设备在收到模式配置消息之后,可以根据该配置消息来确定处理前一工作模式下遗留的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方法(步骤612),并按照该方法来处理这些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模式配置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缓冲期的信息(即使用上述的第二示例性方法,该信息是用于指示处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方法的信息的一个具体示例)。这里,共存工作模式的缓冲期是指:在进入共存工作模式之后仍保持前一工作模式的时间段和/或在结束共存工作模式之后仍保持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段。可以为每种共存工作模式设置缓冲期。例如,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缓冲期的信息可以包括:指示该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需要缓冲期的信息、和/或指示缓冲期适用范围的信息、和/或缓冲期的长度。指示缓冲期适用范围的信息用于表示缓冲期适用于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过渡时期或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过渡时期或二者。基站可以将关于缓冲期的信息封装于模式配置消息中(步骤607)。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模式配置消息后,可以判断所配置的共存工作模式是否使用缓冲期、该缓冲期适用范围等(步骤612),如果有适用于进入共存工作模式之后的缓冲期(为了便于表述,称为第一缓冲期),则用户设备在进入该共存工作模式后在该缓冲期内继续使用前一工作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另外,如果有适用于结束共存工作模式之后的缓冲期(为了便于表述,称为第二缓冲期),在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后,用户设备在该缓冲期内继续使用共存工作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如上所述,第一缓冲期和第二缓冲期可以具有相同的值,也可以有不同的值。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可以用子帧数来表示。在另一具体示例中,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可以用序号表示。例如,如果系统事先约定了多个时延值(即延迟子帧数)并将这些时延值按照某种顺序编号(由制造商或运营商预置于用户设备和基站中),则基站可以将相应的起始时延的序号封装在建立响应消息中,用户设备在收到建立响应消息后,根据该序号即可得到相应的起始时延值。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需要缓冲期的信息可用一个或更多个比特来指示。例如,当用1比特来表示时,比特0可以表示不需要缓冲期,即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后,所有尚未完成的数据传输都直接终止,等待进入共存模式后重新进行分配或者传输;比特1则可以表示需要缓冲期。在用2个比特来表示的情况下,例如可以用一个比特来表示在进入共存模式之前是否需要缓冲期,而用另一个比特来表示收到结束共存模式命令后是否需要缓冲期。这里不一一列举。基站可以根据系统运行情况来选择共存工作模式的缓冲期长度,这里不作限定。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缓冲期长度可以用一个子帧数来表示。在该示例中,共存模式开始之后的缓冲期的长度可以等于共存模式结束之后的缓冲期的长度。作为另一具体示例,缓冲期长度还可以用两个子帧数来表示。即共存模式开始之后的缓冲期的长度可以不等于共存模式结束之后的缓冲期长度,二者分别由两个子帧数来指示。在其他具体示例中,缓冲期的长度还可以为序号的形式。例如,如果系统约定了几种可能或者常用的缓冲期长度(由制造商或运营商预置于用户设备和基站中)并按照一定顺序为其编号,则基站可以将所选长度的序号封装在建立响应消息中。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建立响应消息中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者更多项: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周期(包括第一通信的工作时间和第二通信的工作时间);一个时间周期内第一通信系统(如LTE系统)的工作时间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工作时间的比例;第一通信系统(如LTE系统)在一个时间周期内的工作时间;共存工作模式的序号(在制造商或运营商为基站和用户设备预置了多种共存模式及其序号的情况下);用于指示处理前一工作模式遗留的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方法的信息(例如指示使用上述三种示例性方法中的哪一种);用于指示缓冲期适用范围(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后、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后或二者)的信息;缓冲期长度。现在参考图6B,当基站确定在不允许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时(步骤605),生成用于通知用户设备不允许其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配置拒绝消息(步骤607B),并发送给用户设备(步骤609B)。当用户设备收到该拒绝消息后,确定当前不进入共存工作模式(步骤610B)。模式配置拒绝消息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比特。例如,在包括1个比特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该比特为1或0,用于表示拒绝用户设备启用共存工作模式。又如,基站还可以设置允许用户设备再次请求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等待时间,即可以规定至少在对多长时间以后用户设备才可以进行下一共存工作模式建立请求。具体地,基站可以将用于指示允许用户设备进行下一次共存工作模式建立请求的时间间隔的信息封装在模式配置拒绝消息中。在用户设备收到模式配置拒绝消息之后,如果要发送下一个模式建立请求(再次请求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则必须等待该时间间隔。作为一个示例,共存工作模式的建立可以在用户设备与基站的初始随机接入过程中利用现有的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信令建立实施。以LTE通信系统为第一通信系统为例,在LTE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处于RRC_Idle状态或者处于从RRC_Idle状态向RRC_Connected状态过渡的时期的情况下,如果用户设备需要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如检测到干扰系统的存在),则共存工作模式的建立过程可以通过初始随机接入实现。作为一个具体示例,用户设备发送到基站的模式建立请求可以基于LTE标准中的Msg3消息(即“RRCConnectionRequest”消息)来承载。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将用于指示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添加在该Msg3消息中,并发送给基站,从而向基站请求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基站向用户设备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可以利用LTE标准中的‘RRCConnectionSetup’消息来承载。具体地,基站在收到模式建立请求之后,可以将允许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添加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中,并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在完成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后向基站反馈的模式配置完成消息可以通过LTE标准中的‘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消息来承载。用户设备可以将用于指示已配置完成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添加在该消息中,发送给基站。这样,用户设备一旦进入到RRC_Connected状态,即可立即进入到已配置好的共存工作模式中。在另一示例中,在用户设备已经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情况下,如果用户设备需要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如检测到干扰系统的存在),则共存模式的建立过程可以在RRC层进行。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用户设备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之后,可以利用现有的RRC连接重配和重建立模式来建立共存工作模式。在另一具体示例中,在用户设备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之后,可以创建新的工作模式来建立共存工作模式。下面描述利用现有的RRC连接重配置(RRC_Connection_Reconfiguration)流程来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具体示例。该具体示例中以LTE系统作为主通信系统。用户设备发送给基站的模式建立请求可以用RRC(无线资源控制)命令的形式传输。举例而言,可以基于LTE标准而增加新RRC命令,用“RRC_CoEX_Establishment_Request”来表示,该命令例如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Establishment_Request:InterferenceType:(TypeITypeIITypeIII)InterferenceSevice1:(TypeI,TypeII,TypeIII,TypeIV)InterferenceSevice2:(TypeI,TypeII,TypeIII,TypeIV)Mode:(mode1,mode2,mode3,…,modeN)Period:(sf0,sf1,sf2,…,sfT)Delay:(sf0,sf1,sf2,…,sfM)LTETime:(sf0,sf1,sf2,…,sfL)Guard:(Yes,No)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其中,InterferenceType:(TypeITypeIITypeIII)表示用户检测到的干扰系统的类型,其中TypeI,TypeII,TypeIII可以分别表示干扰系统为WLAN、干扰系统为蓝牙设备、干扰系统为GPS终端。InterferenceType可以表现为3个布尔数,如果相应的类型取值为0,则表示对应的系统不处于激活状态;如果相应的类型取值为1,则表示对应的系统处于激活状态。例如,当InterferenceType的取值为(101)时,表示有2个干扰系统处于激活状态,这两个系统分别为WLAN系统和GPS系统。InterferenceSevice1:(TypeI,TypeII,TypeIII,TypeIV)表示当前正在处于激活状态的WLAN系统的业务类型,这里的TypeI,TypeII,TypeIII,TypeIV分别表示浏览网页、大量下载或大量上传、网络游戏以及其它业务。InterferenceSevice2:(TypeI,TypeII,TypeIII,TypeIV)表示当前正在处于激活状态的蓝牙设备的业务类型,这里的TypeI,TypeII,TypeIII,TypeIV分别表示闲置、语音业务(利用蓝牙耳机通话)、大量下行(如利用蓝牙耳机听音乐)以及其它业务。Mode:(mode1,mode2,mode3,…,modeN)表示用户设备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序号,其中,mode1,mode2,mode3,…,modeN分别表示系统预置的N种共存工作模式(N≥1)(由制造商或运营商预置于用户设备和/或基站中)。Delay:(sf0,sf1,sf2,…,sfM)表示用户设备向基站推荐的起始时延的长度,其中,sf0,sf1,sf2,…,sfM分别表示0个子帧、1个子帧、2个子帧、……、M个子帧(M≥1)。Period:(sf0,sf1,sf2,…,sfT)表示用户设备向基站推荐的共存周期的长度,其中,sf0,sf1,sf2,…,sfT分别表示0个子帧、1个子帧、2个子帧、……、T个子帧(T≥1)。在共存工作模式基于时分复用且以时间周期的形式体现该时分复用的情况下,可以规定共存周期,每个共存周期分别有第一通信系统(如LTE)工作时间和第二通信系统(如ISM)工作时间。LTETime:(sf0,sf1,sf2,…,sfL)表示用户设备向基站推荐的在一个共存周期内LTE的工作时间的长度,sf0,sf1,sf2,…,sfL分别表示0个子帧、1个子帧、2个子帧、……、L个子帧(L≥1)。Guard:(Yes,No)表示用户设备是否推荐使用缓冲期。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表示用户设备推荐的缓冲期的长度,例如,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分别表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30个子帧、35个子帧以及40个子帧;而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表示用户设备向基站推荐的缓冲期的长度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30个子帧、35个子帧或者40个子帧。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建立响应消息可以基于LTE标准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来承载,该消息(用RRC_CoEX_Config来表示)可以具有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Config:State:(accept,reject)Mode:(mode1,mode2,mode3,…,modeN)Delay:(sf0,sf1,sf2,…,sfM)Period:(sf0,sf1,sf2,…,sfT)LTETime:(sf0,sf1,sf2,…,sfL)GuardIndicateRange:(1,2)GuardMode:(None,typeI,typeII,typeIII,typeIV)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其中,State:(accept,reject)表示允许或拒绝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Mode:(mode1,mode2,mode3,…,modeN)表示基站允许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序号,mode1,mode2,mode3,…,modeN分别表示系统预置的N种共存工作模式(N≥1)(由制造商或运营商预置于用户设备和/或基站中)。Delay:(sf0,sf1,sf2,…,sfM)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长度,sf0,sf1,sf2,…,sfM分别表示0个子帧、1个子帧、2个子帧、……、M个子帧(M≥1)。Period:(sf0,sf1,sf2,…,sfT)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共存周期的长度,其中,sf0,sf1,sf2,…,sfT分别表示0个子帧、1个子帧、2个子帧、……、T个子帧(T≥1)。LTETime:(sf0,sf1,sf2,…,sfL)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一个共存周期内的LTE工作时间长度。GuardIndicateRange:(1,2)表示过渡期适用的范围,例如,1表示缓冲期只适用于从其他工作模式(普通工作模式或其他共存工作模式)进入到共存工作模式的过渡过程;2表示缓冲期既适用于从其他工作模式至共存工作模式的过渡过程,也适用于从共存工作模式至其他工作模式的过渡过程。GuardMode:(None,typeI,typeII,typeIII,typeIV)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处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方法,例如,None表示不作任何处理,当进入共存工作模式时,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已被调度但尚未开始传输的信令和数据和/或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已开始传输但尚未完成传输的信令和数据照常(即按照前一工作模式)进行,直至正确传输或达到HARQ最大重传次数;typeI为类型I,表示:一旦进入共存工作模式,所有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尚未传输完成的信令和数据都被停止,直至进入共存工作模式后再按照共存工作模式的时序关系重新调度和传输(即上述用于处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第一示例性方法);typeII为类型II,表示:一旦进入共存工作模式,所有尚未传输完成的信令和数据的后续传输都按照该共存工作模式的时序关系继续进行(即上述用于处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第三示例性方法);typeIII为类型III,表示:在从前一工作模式向共存工作模式过渡时以及从共存工作模式向下一工作模式过渡时,设置缓冲期(即上述用于处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第二示例性方法)。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表示基站选择的缓冲期的长度,其中,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分别表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30个子帧、35个子帧以及40个子帧;而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表示缓冲期的长度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30个子帧、35个子帧或者40个子帧。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的模式配置完成消息可以利用LTE标准中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来承载。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模式配置拒绝消息可以利用LTE标准中的RRCConnectionReject消息来承载。下面描述通过新的RRC工作流程(用RRC_CoEX_Establishment来表示)来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具体示例。该具体示例中也以LTE系统作为主通信系统。可以增加一个新的RRC命令来承载从用户设备发送给基站的模式建立请求,该新命令用“RRC_CoEX_Establishment_Request”来表示,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Establishment_Request:InterferenceType:(TypeITypeIITypeIII)InterferenceSevice1:(TypeI,TypeII,TypeIII,TypeIV)InterferenceSevice2:(TypeI,TypeII,TypeIII,TypeIV)Mode:(mode1,mode2,mode3,…,modeN)Period:(sf0,sf1,sf2,…,sfT)Delay:(sf0,sf1,sf2,…,sfM)LTETime:(sf0,sf1,sf2,…,sfL)Guard:(Yes,No)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其中的各项信息与前一示例中的模式建立请求相似,这里不再重复。可以增加新的RRC命令来承载基站反馈给用户设备的模式配置消息。该命令用RRC_CoEX_Configuration来表示,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Configuration:State:(accept,reject)Mode:(mode1,mode2,mode3,…,modeN)Delay:(sf0,sf1,sf2,…,sfM)Period:(sf0,sf1,sf2,…,sfT)LTETime:(sf0,sf1,sf2,…,sfL)GuardIndicateRange:(1,2)GuardMode:(None,typeI,typeII,typeIII,typeIV)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其中的各项信息与前一示例中的模式配置消息相似,这里不再重复。可以增加新的RRC命令来承载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的模式配置完成消息,用“RRC_CoEX_Establishment_complete_response”来表示。该命令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者两项均包括:RRC_CoEX_Establishment_complete_response:State:(success,fail)FailReason:(reason0,reason1,…)其中State:(success,fail)用于表示共存工作模式是否已配置成功;FailReason:(reason0,reason1,…)表示配置不成功的原因(当共存工作模式不成功时,用户设备可以将该信息封装于反馈的配置完成消息中)。可以增加新的RRC命令来承载基站反馈给用户设备的模式配置拒绝消息,该命令可以用RRC_CoEX_Reject来表示,包括如下信息:RRC_CoEX_Reject:RetryDelayType:(sf10,sf15,sf20,sf25,sf30)其中,sf10,sf15,sf20,sf25,sf30分别表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25个子帧和30个子帧;RetryDelayType:(sf10,sf15,sf20,sf25,sf30)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共存模式建立请求重试的最小时间间隔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25个子帧或30个子帧,即如果用户设备要重新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则下一次发送请求的时间要在该时间间隔之后。以上给出了利用RRC层信令来实施共存工作模式建立的一些示例。应理解,上述示例是示例性的,例如其中示意性给出了一些具体信令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来修改、删减,不应将本发明视为局限于这些示例。作为另一示例,用户设备发送给基站的模式建立请求还可以用MAC(媒体访问控制)命令的形式传输。举例而言,可以基于LTE标准而增加新的MAC控制元素(CE),称为CoEX-MACCE。可以为CoEX-MACCE定义新的LCID值,例如该LCID值可以是“01011”。与利用RRC层发送模式建立请求相比,利用MAC层信令能够更快地建立共存工作模式。另外,由于MAC层信令也具有相应的HARQ流程,共存工作模式的建立信令的可靠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在建立共存工作模式之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图。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用户设备来触发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如图7所示,在共存工作模式成功建立后,如果用户设备需要改变共存工作模式(如检测到干扰系统发生改变),用户设备可以生成重配置请求(步骤721),用于向基站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以适应干扰系统的改变。重配置请求可以包括1个或更多个比特。作为一个示例,重配置请求可以仅包括1个比特,该比特的值可以设置为1或0,用于通知基站该用户设备需要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在其他示例中,重配置请求可以包括多个比特。可选地,用户设备可以将与干扰系统的变化相关的信息包括在重配置请求中(步骤723),以便为基站的决定提供依据。可选地,用户设备还可以将其推荐使用的、用于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如其根据干扰系统的变化而重新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的信息)封装于重配置请求中(步骤723),以供基站参考。作为一个具体示例,重配置请求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当前干扰系统的类型(如用于指示干扰系统是GPS系统还是ISM系统、是哪一种ISM系统等的信息);当前干扰系统的业务(如对于WLAN系统,浏览网页、上传和下载业务以及在线游戏等需要的时隙长度和频率可能是不同的;又如,对于蓝牙耳机,通话中、闲置和听音乐等需要的时隙长度和频率也可能是不同的);UE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或重配置信息;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将推荐的配置信息直接封装于重配置请求中;又如,如果第一通信系统中设定了一种或更多种共存工作模式及每种模式的配置信息(这些信息例如可以由制造商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标准在出厂前预置于用户设备中,或者可以由网络运营商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标准预置于用户设备中),则用户设备可以将用户指示其所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如序号)封装于重配置请求中。在一个示例中,如果用户设备推荐使用的新共存工作模式与当前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之间仅有1个或几个参数不同,则用户设备可以仅将需要改变的配置信息(如一些需要修改的参数)作为所推荐使用的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请求中,并发送给基站。在步骤724中,用户设备将重配置请求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重配置请求之后,可以生成重配置响应消息(步骤728)。可选地,在步骤728之前,基站可以根据系统运行状况和该用户设备的第一通信业务来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设备的共存模式重配置请求(步骤725),如果不允许,则在步骤726中发送重配置拒绝消息到用户设备,用于通知用户设备不能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如果允许,则进行下一步的判断。可选地,如果重配置请求中包括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或重配置信息的信息,则基站可以在步骤727中进一步判断是否直接采纳用户设备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或重配置信息,若是,则在步骤728中将用于指示允许使用用户设备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若否,基站根据实际情况(如当前小区情况(如当前的资源使用状况)和/或用户设备情况(如用户设备当前业务)和/或干扰系统的变化等)为用户设备选择其他的共存工作模式,并在步骤728中将所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或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在一个示例中,如果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新共存工作模式与当前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仅有1个或几个参数的不同,则基站可以仅将需要改变的配置信息(如一些需要修改的参数)作为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并发送给用户设备。在步骤729中,基站将重配置响应消息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收到重配置响应消息或重配置拒绝消息后,判断基站是否允许进行重配置(步骤730),如果不允许,则该处理结束;如果允许,则根据重配置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或重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重新配置(步骤731)。在完成重配置之后,用户设备会向基站发送重配置完成消息(步骤732),该重配置完成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是否已经完成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的信息。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在建立共存工作模式之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示意图。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由基站来触发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如图8所示,在共存工作模式成功建立后,如果基站需要改变共存工作模式(如基站检测到系统运行状况发生变化),基站可以向用户设备重配置命令(步骤821),用于向基站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以适应系统运行的变化。该重配置命令中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例如基站为用户设备重新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在一个示例中,如果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新共存工作模式与当前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仅有1个或几个参数的不同,则基站可以仅将需要改变的配置信息(如一些需要修改的参数)作为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并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接收到重配置命令后,根据其中的重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步骤822),并在重配置完成后,向基站反馈重配置完成消息(步骤823),该重配置完成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是否已经完成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的信息。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基站发送的重配置命令或重配置响应消息中可以包括重配置的生效时延或生效时间。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生效时延或生效时间以及发送重配置完成消息的时间来确定重配置生效的时间。基站收到重配置完成消息后,则可以根据收到得知重配置完成消息的时间以及该生效时延或生效时间来确定重配置生效的时间。在另一示例中,基站发送的重配置命令或重配置响应消息中也可以不包括重配置的生效时延或生效时间。基站在接收到重配置完成消息时,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将立即生效。作为另一具体示例,基站发送重配置命令或重配置响应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缓冲期的信息。基站可以将包括用于指示是否需要缓冲期的信息以及缓冲期的长度封装于重配置命令或重配置响应消息中。用户设备在接收到重配置命令或重配置响应消息后,可以判断是否有缓冲期,如果有,则用户在重配置生效后在该缓冲期内继续使用前一工作模式或配置信息进行数据传输。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重配置命令或重配置响应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者更多项:重配置的生效时延;重配置的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周期(包括第一通信的工作时间和第二通信的工作时间);一个时间周期内第一通信系统(如LTE系统)的工作时间和第二通信系统的工作时间的比例;第一通信系统(如LTE系统)在一个时间周期内的工作时间;重配置的共存工作模式的序号(在制造商或网络运营商为基站和用户设备预置了多种共存模式及其序号的情况下);用于指示处理前一工作模式(重配置前的共存工作模式)遗留的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方法的信息(例如指示使用上述三种示例性方法中的哪一种);用于指示缓冲期适用范围(进入重配置后的共存工作模式后、结束重配置后的共存工作模式后或二者)的信息;缓冲期长度。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重配置拒绝消息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比特。例如,重配置拒绝消息可以仅包括1个比特,该比特值可以设置为1或0,用于表示拒绝用户设备对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的请求。在其他示例中,重配置拒绝消息可包括多于1个比特,可选地,基站可以将允许用户设备再次请求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等待时间封装于重配置拒绝消息中,即基站可以规定至少在对多长时间以后用户设备才可以进行下一重配置请求。在用户设备收到重配置拒绝消息之后,如果要发送下一个重配置请求(再次请求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则必须等待该时间间隔。文所述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过程可以在RRC层中执行。换言之,该重配置中所涉及重配置请求、重配置拒绝消息、重配置响应消息、重配置完成消息以及重配置命令等均可以为RRC命令。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可以利用现有的RRC连接重配和重建立模式来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在另一具体示例中,可以创建新的工作模式来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下面描述利用现有的RRC连接重配置(RRC_Connection_Reconfiguration)流程来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具体示例。该具体示例中以LTE系统作为主通信系统。可以增加新RRC命令来承载重配置请求,用“RRC_CoEX_reconfiguration_request”来表示,该请求例如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reconfiguration_request:InterferenceType:(TypeITypeIITypeIII)InterferenceSevice1:(TypeI,TypeII,TypeIII,TypeIV)InterferenceSevice2:(TypeI,TypeII,TypeIII,TypeIV)Mode:(mode1,mode2,mode3,…,modeN)Period:(sf0,sf1,sf2,…,sfT)Delay:(sf0,sf1,sf2,…,sfM)LTETime:(sf0,sf1,sf2,…,sfL)Guard:(Yes,No)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其中,InterferenceType:(TypeITypeIITypeIII)表示用户检测到的干扰系统的类型,其中TypeI,TypeII,TypeIII可以分别表示干扰系统为WLAN、干扰系统为蓝牙设备、干扰系统为GPS终端。InterferenceType可以表现为3个布尔数,如果相应的类型取值为0,则表示对应的系统不处于激活状态;如果相应的类型取值为1,则表示对应的系统处于激活状态。例如,当InterferenceType的取值为(101)时,表示有2个干扰系统处于激活状态,这两个系统分别为WLAN系统和GPS系统。InterferenceSevice1:(TypeI,TypeII,TypeIII,TypeIV)表示当前正在处于激活状态的WLAN系统的业务类型,这里的TypeI,TypeII,TypeIII,TypeIV分别表示浏览网页、大量下载或大量上传、网络游戏以及其它业务。InterferenceSevice2:(TypeI,TypeII,TypeIII,TypeIV)表示当前正在处于激活状态的蓝牙设备的业务类型,这里的TypeI,TypeII,TypeIII,TypeIV分别表示闲置、语音业务(利用蓝牙耳机通话)、大量下行(如利用蓝牙耳机听音乐)以及其它业务。Mode:(mode1,mode2,mode3,…,modeN)表示用户设备推荐的重配置的共存工作模式的序号,其中,mode1,mode2,mode3,…,modeN分别表示系统预置的N种共存工作模式(N≥1)(由制造商或运营商预置于用户设备和/或基站中)。Delay:(sf0,sf1,sf2,…,sfM)表示用户设备向基站推荐的重配置的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的长度,其中,sf0,sf1,sf2,…,sfM分别表示0个子帧、1个子帧、2个子帧、……、M个子帧(M≥1)。Period:(sf0,sf1,sf2,…,sfT)表示用户设备向基站推荐的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共存周期的长度,其中,sf0,sf1,sf2,…,sfT分别表示0个子帧、1个子帧、2个子帧、……、T个子帧(T≥1)。LTETime:(sf0,sf1,sf2,…,sfL)表示用户设备向基站推荐的在一个共存周期内LTE的工作时间的长度,sf0,sf1,sf2,…,sfL分别表示0个子帧、1个子帧、2个子帧、……、L个子帧(L≥1)。Guard:(Yes,No)表示用户设备是否推荐使用缓冲期。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表示用户设备推荐的缓冲期的长度,例如,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分别表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30个子帧、35个子帧以及40个子帧;而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表示用户设备向基站推荐的缓冲期的长度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30个子帧、35个子帧或者40个子帧。基站发送给用户设备的重配置响应消息可以基于LTE标准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来承载,该消息(用RRC_CoEX_reconfiguration来表示)可以具有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reconfiguration:State:(accept,reject)Mode:(mode1,mode2,mode3,…,modeN)Delay:(sf0,sf1,sf2,…,sfM)Period:(sf0,sf1,sf2,…,sfT)LTETime:(sf0,sf1,sf2,…,sfL)GuardIndicateRange:(1,2)GuardMode:(None,typeI,typeII,typeIII,typeIV)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其中,State:(accept,reject)表示允许或拒绝用户设备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Mode:(mode1,mode2,mode3,…,modeN)表示基站允许用户设备使用的重配置的共存工作模式的序号,mode1,mode2,mode3,…,modeN分别表示系统预置的N种共存工作模式(N≥1)(由制造商或运营商预置于用户设备和/或基站中)。Delay:(sf0,sf1,sf2,…,sfM)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重配置的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长度,sf0,sf1,sf2,…,sfM分别表示0个子帧、1个子帧、2个子帧、……、M个子帧(M≥1)。Period:(sf0,sf1,sf2,…,sfT)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共存周期的长度,其中,sf0,sf1,sf2,…,sfT分别表示0个子帧、1个子帧、2个子帧、……、T个子帧(T≥1)。LTETime:(sf0,sf1,sf2,…,sfL)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一个共存周期内的LTE工作时间长度。GuardIndicateRange:(1,2)表示过渡期适用的范围,例如,1表示缓冲期只适用于从当前共存工作模式过渡到新共存工作模式(重配置的共存工作模式)的过程;2表示缓冲期既适用于从当前共存工作模式向新共存工作模式的过渡过程,也适用于结束新共存工作模式时的过渡过程。GuardMode:(None,typeI,typeII,typeIII,typeIV)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处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方法,例如,None表示不作任何处理,当进入新共存工作模式(重配置的共存工作模式)时,在原共存工作模式下已被调度但尚未开始传输的信令和数据和/或在原共存工作模式下已开始传输但尚未完成传输的信令和数据照常(即按照原共存工作模式)进行,直至正确传输或达到HARQ最大重传次数;typeI为类型I,表示:一旦进入新共存工作模式,所有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尚未传输完成的信令和数据都被停止,直至进入新共存工作模式后再按照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序关系重新调度和传输(即上述用于处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第一示例性方法);typeII为类型II,表示:一旦进入新共存工作模式,所有尚未传输完成的信令和数据的后续传输都按照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序关系继续进行(即上述用于处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第三示例性方法);typeIII为类型III,表示:在从当前共存工作模式向新共存工作模式过渡时以及结束该新共存工作模式时的过渡期,设置缓冲期(即上述用于处理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第二示例性方法)。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表示基站选择的缓冲期的长度,其中,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分别表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30个子帧、35个子帧以及40个子帧;而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表示缓冲期的长度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30个子帧、35个子帧或者40个子帧。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的重配置完成消息可以利用LTE标准中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来承载。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重配置拒绝消息可以利用LTE标准中的RRCConnectionReject消息来承载。下面描述通过新的RRC工作流程(用RRC_CoEX_Reconfiguration来表示)来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具体示例。该具体示例中也以LTE系统作为主通信系统。可以增加一个新的RRC命令来承载从用户设备发送给基站的重配置请求,该请求可以用“RRC_CoEX_reconfiguration_request”来表示,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reconfiguration_request:InterferenceType:(TypeITypeIITypeIII)InterferenceSevice1:(TypeI,TypeII,TypeIII,TypeIV)InterferenceSevice2:(TypeI,TypeII,TypeIII,TypeIV)Mode:(mode1,mode2,mode3,…,modeN)Period:(sf0,sf1,sf2,…,sfT)Delay:(sf0,sf1,sf2,…,sfM)LTETime:(sf0,sf1,sf2,…,sfL)Guard:(Yes,No)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其中的各项信息与前一示例中的重配置请求相似,这里不再重复。可以增加新的RRC命令来承载基站反馈给用户设备的重配置响应消息。该消息用RRC_CoEX_reconfiguration来表示,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reconfiguration:State:(accept,reject)Mode:(mode1,mode2,mode3,…,modeN)Delay:(sf0,sf1,sf2,…,sfM)Period:(sf0,sf1,sf2,…,sfT)LTETime:(sf0,sf1,sf2,…,sfL)GuardIndicateRange:(1,2)GuardMode:(None,typeI,typeII,typeIII,typeIV)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其中的各项信息与前一示例中的重配置响应消息相似,这里不再重复。可以增加新的RRC命令来承载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的重配置完成消息,用“RRC_CoEX_reconfiguration_complete_response”来表示。该命令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者两项均包括:RRC_CoEX_reconfiguraion_complete_response:State:(success,fail)FailReason:(reason0,reason1,…)其中State:(success,fail)用于表示是否已成功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FailReason:(reason0,reason1,…)表示重配置不成功的原因(当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不成功时,用户设备可以将该信息封装于反馈的重配置完成消息中)。可以增加新的RRC命令来承载基站反馈给用户设备的重配置拒绝消息,该命令可以用RRC_CoEX_reconfiguration_reject来表示,包括如下信息:RRC_CoEX_reconfiguration_reject:RetryDelayType:(sf10,sf15,sf20,sf25,sf30)其中,sf10,sf15,sf20,sf25,sf30分别表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25个子帧和30个子帧;RetryDelayType:(sf10,sf15,sf20,sf25,sf30)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重配置请求重试的最小时间间隔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25个子帧或30个子帧,即如果用户设备要重新请求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则下一次发送重配置请求的时间要在该时间间隔之后。以上给出了利用RRC层信令来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一些示例。应理解,上述示例是示例性的,例如其中示意性给出了一些具体信令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来修改、删减,不应将本发明视为局限于这些示例。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在共存工作模式建立之后挂起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如图9所示,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由基站来触发。在共存工作模式成功建立后,在基站根据系统运行的变化可能判断需要暂停共存工作模式,举例而言,当用户设备要在某一段或多段时间内进行重要的操作(如基站触发用户设备进行测量,或用户设备需要进行小区切换),为了避免干扰系统影响到测量结果,需要暂停与干扰系统的第二通信。该暂停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周期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基站会向用户设备发送挂起命令(步骤921),以指示用户设备暂时停止共存工作模式(即要求用户设备暂停与干扰系统的设备的第二通信)。基站可以指示用户设备挂起共存工作模式一次,也可以指示用户设备在某个时间段内周期性地多次挂起共存工作模式。在收到来自基站的挂起命令之后,用户设备会按照基站的指示在约定的时间将共存工作模式挂起,即暂停与干扰系统的设备的第二通信(步骤922),并向基站发送挂起完成消息(步骤923),通知基站是否已成功挂起共存工作模式。挂起命令中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挂起的起始时延或挂起的起始时间;挂起周期;□挂起时间(即某个挂起周期中挂起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长度);□重启的起始时延或重启的起始时间。在一个示例中,基站可以将包括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周期性地挂起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包括于挂起命令中,发送给用户设备。例如,该信息可以是挂起的周期。用户设备可以按照基站的指示周期性地暂停第二通信,即周期性地挂起共存工作模式。在另一示例中,挂起命令中可以包含共存工作模式挂起的起始时间或者起始时延。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挂起命令中的起始时延和接收用于指示该基站已成功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挂起完成消息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来确定挂起的生效时间,基站可以根据挂起命令中的起始时延和发送用于指示该基站已成功接收到挂起完成消息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来确定挂起的生效时间。在另一示例中,除了共存工作模式挂起的起始时间之外,挂起命令中也可以包含重新启动共存模式的重启时间或重启时延,用户设备会在该挂起命令中规定的重启时间将共存工作模式重启(图中未示出)。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挂起命令中的重启时延和接收用于指示该基站已成功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挂起完成消息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来确定重启的生效时间,基站可以根据挂起命令中的重启时延和发送用于指示该基站已成功接收到挂起完成消息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来确定重启的生效时间。挂起完成消息可以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是否已成功挂起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如果挂起失败,失败原因。在挂起失败的情况下,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汇报的失败原因在适当的时机重新触发用户设备挂起共存工作模式。图10示出了在挂起共存工作模式之后重启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的另一示例。如图10所示,基站在发送了挂起命令之后,可以通过发送重启命令来触发共存工作模式的重启。在共存工作模式被挂起之后,当情况允许时(如导致基站挂起用户共存模式的事件已经结束,例如,当用户设备完成小区测量的时间早于预期且测量结果显示无需切换小区时),基站会向用户设备发送重启命令,以指示用户设备重新启动共存工作模式(步骤1021)。重启命令中包含共存模式重启的时间或重启时延。在收到来自基站的重启命令之后,用户设备会按照重启命令在约定的时间将共存模式重启(步骤1022),并向基站发送重启完成消息(步骤1023),该重启完成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是否已成功重启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用户设备可以根据重启命令中的重启时延和接收用于指示该基站已成功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重启完成消息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来确定重启的生效时间,基站可以根据重启命令中的重启时延和发送用于指示该基站已成功接收到重启完成消息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来确定重启的生效时间。重启完成消息可以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指示是否已成功重启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如果重启失败,失败原因。如果重启失败,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汇报的失败原因在适当的时机重新触发用户设备重启共存工作模式。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和重启过程可以在RRC层中执行。换言之,该挂起和重启中所涉及的挂起命令、重启命令、挂起完成消息和重启完成消息等均可以为RRC命令。以LTE系统为主通信系统为例,下面给出利用LTE标准中的RRC重配置流程RRC_Connection_Reconfiguration来挂起和重启共存工作模式的具体示例。例如,挂起命令可以利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来承载。例如,该挂起命令(用RRC_CoEX_pending表示)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pending:PendingMode:(One,Periodic)PendingStartMode:(NextFrame,Delay)PendingDelay:(sf0,sf2,sf4,sf5,sf10,…,sfP)PendingPeriod:(sf2,sf4,sf5,sf10,…,sfR)PendingTime:(sf1,sf2,sf4,sf5,sf10,…,sfS)RestartDelay:(sf0,sf2,sf4,sf5,sf10,…,sfU)其中,PendingMode:(One,Periodic)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挂起模式,其中,One表示这次挂起命令指示的是一次性挂起,Periodic表示这次挂起命令指示的是周期性挂起。PendingStartMode:(NextFrame,Delay)用于表示挂起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间的确定方法,如果NextFrame为有效(例如为“1”或True),则从接收用于指示基站已成功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挂起完成命令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的下一子帧的起始位置将共存模式挂起。如果Delay为有效(例如为“1”或True),则表示根据接收用于指示基站已正确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挂起完成命令的确认信号(如ACK信号)的时间与由PendingDealy指示的挂起时延来计算挂起的生效时间。PendingDelay:(sf0,sf2,sf4,sf5,sf10,…,sfP)表示基站为用户选择的挂起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其中sf0,sf2,sf4,sf5,sf10,…,sfP(P≥1)分别表示0个子帧、2个子帧、4个子帧、5个子帧、10个子帧直至P个子帧,该时延可以为0个子帧、2个子帧、4个子帧、5个子帧、10个子帧或P个子帧。PendingPeriod:(sf2,sf4,sf5,sf10,…,sfR)(R≥1)表示在本次挂起为周期性挂起的时候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挂起周期为2个子帧、4个子帧、5个子帧、10个子帧或者R个子帧。PendingTime:(sf1,sf2,sf4,sf5,sf10,…,sfS)(S≥1)表示在本次挂起为周期性挂起的时候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每次挂起周期中的挂起时间为1个子帧、2个子帧、4个子帧、5个子帧、10个子帧或者S个子帧。注意,挂起时间从挂起周期的开始处开始。RestartDelay:(sf4,sf5,sf10,…,sfU)(U≥1)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挂起模式的重启时延为4个子帧、5个子帧、10个子帧或者U个子帧(U≥1)。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的挂起完成消息可以采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来承载。重启命令也可采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来承载,例如重启命令(用RRC_CoEX_restart表示)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restart:RestartStartMode:(NextFrame,Delay)RestartDelay:(sf0,sf2,sf4,sf5,sf10,…,sfP)其中,RestartStartMode:(NextFrame,Delay)用于表示重启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间的确定方法,如果NextFrame为有效(例如为“1”或True),则从接收到用于表示基站已成功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重启完成消息的ACK信号的时间的下一子帧的起始位置将共存工作模式重启。如果Delay为有效(例如为“1”或True),则表示根据从接收到用于表示基站已成功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重启完成消息的ACK信号的时间以及与由RestartDelay指示的重启时延来计算挂起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间。RestartDelay:(sf0,sf2,sf4,sf5,sf10,…,sfP)表示基站为用户选择的重启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其中sf0,sf2,sf4,sf5,sf10,…,sfP(P≥1)分别表示0个子帧、2个子帧、4个子帧、5个子帧、10个子帧直至P个子帧,该时延可以为0个子帧、2个子帧、4个子帧、5个子帧、10个子帧或P个子帧。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的重启完成消息也可以采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来承载。下面给出通过新增加的RRC流程来挂起和重启共存工作模式的具体示例。例如,挂起命令可以利用新增加的RRC消息来承载。例如,该挂起命令(用RRC_CoEX_pending表示)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pending:PendingMode:(One,Periodic)PendingStartMode:(NextFrame,Delay)PendingDelay:(sf0,sf2,sf4,sf5,sf10,…,sfP)PendingPeriod:(sf2,sf4,sf5,sf10,…,sfR)PendingTime:(sf1,sf2,sf4,sf5,sf10,…,sfS)RestartDelay:(sf0,sf2,sf4,sf5,sf10,…,sfU)其中的各项信息与上一示例中的挂起命令相似,这里不再重复。挂起完成消息也可以通过新增加的RRC信令来承载。例如,该消息(用RRC_CoEX_pending_complete_response表示)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pending_complete_response:State:(success,fail)FailReason:(reason0,reason1,…)其中,State:(success,fail)用于表示共存工作模式的是否已成功挂起;FailReason:(reason0,reason1,…)表示挂起不成功的原因。重启命令也可以通过新增加的RRC信令来承载。例如,该重启命令(用RRC_CoEX_restart表示)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restart:RestartStartMode:(NextFrame,Delay)RestartDelay:(sf0,sf2,sf4,sf5,sf10,…,sfP)其中的各项信息与上一示例中的重启命令相似,这里不再重复。重启完成消息也可以通过新增加的RRC信令来承载。例如,该消息(用RRC_CoEX_restart_complete_response表示)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RRC_CoEX_restart_complete_response:State:(success,fail)FailReason:(reason0,reason1,…)其中,State:(success,fail)用于表示共存工作模式的是否已成功重启;FailReason:(reason0,reason1,…)表示重启不成功的原因。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在共存工作模式建立之后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如图11所示,共存工作模式的结束可以由用户设备来触发。在共存工作模式成功建立后,如果用户设备不再需要以共存工作模式来工作(如用户设备检测到干扰系统消失时),用户设备会向基站发送模式结束请求,以请求结束共存工作模式(步骤1121),从而停止与干扰系统的第二通信,并切换到普通工作模式(即非共存工作模式)。在收到模式结束请求之后,基站根据系统运行情况来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设备结束共存工作模式(步骤1122),如果允许,则将指示允许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模式结束响应中;如果不允许则将指示拒绝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模式结束响应中;并将模式结束响应发送给用户设备(步骤1123)。用户设备根据模式结束响应来判断是否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如果判断基站允许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则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即切换到普通工作模式(释放用于第二通信的时间资源)。当用户设备成功结束了共存工作模式时,可以向基站发送模式结束完成消息,该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已成功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当用户设备没有成功结束共存工作模式时,向基站发送的模式结束完成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没有成功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可选地,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失败原因的信息。在一个示例中,模式结束响应中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结束时间或时延的信息,用户设备和基站可以根据该时间或时延以及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成功接收到模式结束响应的确认信号的时间来计算共存工作模式结束的时间。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在共存工作模式建立之后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在图12所示的方法中,共存工作模式的结束是由基站来触发的。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用户设备切换至目标小区,目标小区发现原干扰系统的工作频率与目标小区工作频率不会彼此干扰时),基站会向用户设备发送模式结束命令,以指示用户设备结束共存工作模式,进入普通工作模式(即非共存工作模式)。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模式结束命令时,按照该命令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即切换到普通工作模式(释放用于第二通信的时间资源)。当用户设备成功结束了共存工作模式时,可以向基站发送模式结束完成消息,该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已成功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当用户设备没有成功结束共存工作模式时,向基站发送的模式结束完成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没有成功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可选地,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失败原因的信息。在一个示例中,基站可以在初始接入阶段向用户设备模式结束命令。在一个示例中,模式结束命令中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结束时间或时延的信息,用户设备和基站可以根据该时间或时延以及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成功接收到模式结束命令的确认信号的时间来计算共存工作模式结束的时间。基站发送的模式结束命令或者模式结束响应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比特。在一个示例中,模式结束命令或者模式结束响应可以仅包括1个比特,该比特可以设置为1或0,用于通知用户设备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如果模式结束响应为拒绝用户设备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请求的消息,则该比特可以设置为0或1,用于表示拒绝用户设备的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请求。在另一示例中,模式结束命令或者模式结束响应可以包括多个比特,例如,可以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结束后处理控制映射关系变化的方法的信息;用于指示如何处理在共存工作模式结束后、在共存工作模式下已开始传输或已调度但尚未传输完成的数据的方法的信息(例如可以采用上述处理前一工作模式遗留的工作模式过渡期数据的三种示例性方法中的哪一种);缓冲期长度。如果模式结束响应为拒绝用户设备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请求的消息,则其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至少在对多长时间以后用户设备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共存工作模式结束请求的信息。即基站可以将允许用户设备再次请求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等待时间间隔封装于模式结束响应中。在用户设备收到该响应之后,如果要发送下一个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请求,则必须等待该时间间隔。共存工作模式的结束过程可以在RRC层中执行。换言之,该结束过程中所涉及的模式结束请求、模式结束响应、模式结束命令等均可以为RRC命令。以LTE系统为主通信系统为例,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可以利用现有的RRC连接重配置(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流程来实施共存工作模式的结束。在该示例中,模式结束请求(用RRC_CoEX_Termination_Request表示)可以包括如下信息:RRC_CoEX_Termination_Request:COEXTerm_request:(1)其中,COEXTerm_request表示用户设备请求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如果基站同意用户设备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则反馈给用户设备的模式结束响应(用RRC_CoEX_Termination表示)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由基站发起共存工作模式结束时,模式结束命令也可以采用如下格式):RRC_CoEX_Termination:GuardMode:(None,typeI,typeII,typeIII,typeIV)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其中,Guard:(None,typeI,typeII,typeIII,typeIV)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用于处理从共存工作模式向普通工作模式过渡的过渡期数据的方法,其中None表示不作任何处理,即使进入普通工作模式后,在共存工作模式下尚未完成的信令传输和数据传输照常(仍按照共存工作模式)进行,直至正确传输或达到HARQ最大重传次数;typeI为类型I,一旦进入普通工作模式,在共存工作模式下已调度但未传输或已开始传输但尚未传输完成的信令和数据都被停止,直至进入普通工作模式后,再按照普通工作模式重新调度传输;typeII为类型II,一旦进入普通工作模式,在共存工作模式下已调度但未传输或已开始传输但尚未传输完成的信令和数据按照普通工作模式、利用普通工作模式下的与共存工作模式对应的时序关系(对应的时间资源)继续完成;typeIII为类型III,在共存工作模式向普通工作模式过渡时,设置一缓冲期,缓冲期结束之后才正式进入到普通工作模式。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分别表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30个子帧、35个子帧以及40个子帧;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表示缓冲期的长度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30个子帧、35个子帧或者40个子帧。用户设备向基站反馈的模式结束完成消息可以利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来承载。如果基站不同意用户设备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则包括用于表示拒绝用户设备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响应可以利用“RRCConnectionReject”来承载。在另一具体示例中,可以利用新增加的RRC连接流程(RRC_CoEX_Termination)来实施共存工作模式的结束。在该示例中,模式结束请求(用RRC_CoEX_Termination_Request表示)可以包括如下信息:RRC_CoEX_Termination_Request:COEXTerm_request:(1)其中,COEXTerm_request表示用户设备请求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如果基站同意用户设备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则反馈给用户设备的模式结束响应(用RRC_CoEX_Termination表示)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由基站发起共存工作模式结束时,模式结束命令也可以采用如下格式):RRC_CoEX_Termination:GuardMode:(None,typeI,typeII,typeIII,typeIV)GuardTime:(sf10,sf15,sf20,sf25,sf30,sf35,sf40)其中的内容与上文描述的示例相同,这里不再重复。如果基站不同意用户设备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则模式结束响应(用RRC_CoEX_termination_reject表示)可以包括如下信息:RRC_CoEX_termination_reject:RetryDelayType:(sf10,sf15,sf20,sf25,sf30)其中,sf10,sf15,sf20,sf25,sf30分别表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25个子帧和30个子帧;RetryDelayType:(sf10,sf15,sf20,sf25,sf30)表示基站为用户设备选择的共存模式结束请求重试的最小时间间隔为10个子帧、15个子帧、20个子帧、25个子帧或30个子帧。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置于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基站1310可以包括接收装置1312、控制装置1314和发送装置1316。接收装置1312可以接收来自第一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的各种信令或消息。发送装置1316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各种命令或消息。控制装置1314可以对接收装置1312接收到的各种信令或消息进行处理、并根据相关信息来生成要发送给用户设备的信令或消息。基站1310可以利用这些装置来执行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示例中的相关方法。例如,基站1310可以执行参考图3所描述的方法,具体地,接收装置1312可以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并将该请求通知给控制装置1314。控制装置1314可以将允许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并输出给发送装置1316。发送装置1316向用户设备发送该建立响应消息。接收装置1312还可以接收从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是否已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消息。又如,基站1310可以执行参考图4所描述的方法,即,控制装置1314还可以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系统信息(如当前小区的运行状况(如当前的资源使用状况等)和/或用户设备的工作状况(如用户设备的当前业务等)等)来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将用于拒绝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若否,则将允许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在一个示例中,控制装置1314还可以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系统信息(如当前小区的运行状况(如当前的资源使用状况等)和/或干扰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等为用户设备选择共存工作模式,并将所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在建立响应消息中。在用户设备发送的模式建立请求中包括用于指示该用户设备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314还可以根据系统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其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若是,则将用于指示允许使用该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否则,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系统信息(如当前小区的运行状况(如当前的资源使用状况等)和/或干扰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等为用户设备选择共存工作模式。基站1310在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各个消息可以采用上文中参考图3-5和6A-6B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示例中的内容、格式和传输方式,例如,控制装置1314还可将指示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的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又如,控制装置1314还可以将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的缓冲期的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又如,该建立响应消息可以是RRC命令;又如,在不允许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314可以将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下一次共存工作模式建立请求的时间间隔的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这里不一一重复。基站1310还可以执行参考图7和图8所描述的实施例/示例中的共存工作模式重配置方法。在由用户设备触发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的情况下,接收装置1312可以接收从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请求;控制装置1314将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而发送装置1316向用户设备发送该重配置响应消息。作为一个示例,在生成重配置响应消息之前,控制装置1314还可以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将用于指示拒绝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信息中;若是,则将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作为另一示例,用户设备发送的重配置请求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而控制装置1314可以根据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来选择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或重配置信息。在另一示例中,用户设备发送的重配置请求中包括该用户设备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而推荐的、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如指示用户设备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而重新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的信息),而控制装置1314可以根据系统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其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或重配置信息。在由基站触发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314可以将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封装在用于指示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命令中,并由发送装置1316向用户设备发送该重配置命令。接收装置可以接收从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重配置已完成的应答信号。基站1310在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各个消息可以采用上文中参考图7-8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示例中的内容、格式和传输方式,这里不再重复。基站1310还可以执行参考图9和图10所描述的实施例/示例中的共存工作模式挂起和重启方法。具体地,控制装置1314可以生成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该挂起命令中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间的信息。由发送装置1316向用户设备发送挂起命令。由接收装置1312接收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已挂起的挂起完成消息。在一个示例中,除了共存工作模式挂起的起始时间或起始时延之外,挂起命令中也可以包含重新启动共存模式的重启时间或重启时延,用户设备会按照该命令在约定的时间将共存工作模式重启(图中未示出),而不必由基站1310(控制装置1314)生成和发送重启命令。在另一示例中,控制装置1314还可以生成用于指示用户设备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重启命令,该重启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由发送装置1316向用户设备发送该重启命令。由接收装置1312接收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已重启的重启完成消息。基站1310在挂起和重启共存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各个消息可以采用上文中参考图9-10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示例中的内容、格式和传输方式,这里不再重复。基站1310还可以执行参考图11和图12所描述的实施例/示例中的结束共存工作模式方法。在由用户设备发起共存工作模式的结束的情况下,接收装置1312可以接收从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请求。控制装置1314根据系统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并由发送装置1316向用户设备反馈用于指示是否允许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在由基站发起共存工作模式的结束的情况下,可以由发送装置1316向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命令。基站1310在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各个消息可以采用上文中参考图11-12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示例中的内容、格式和传输方式,这里不再重复。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置于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如图14所示,用户设备1420可以包括接收装置1421、信息处理装置1425和发送装置1427。接收装置1421可以接收来自第一通信系统的基站的各种信令或消息。发送装置1427可以向基站发送各种命令或消息。信息处理装置1425可以对接收装置1421接收到的各种信令或消息进行处理、并根据相关信息来生成要发送给基站的信令或消息。用户设备1420可以利用这些装置来执行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示例中的相关方法。例如,用户设备1420可以执行参考图2所描述的方法。具体地,信息处理装置1425可以生成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发送装置1427可以向基站发送该模式建立请求;而接收装置1421则用于接收基站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该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基站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425可以根据该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以启动共存工作模式。在配置共存工作模式之后,发送装置1427还可以向基站反馈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是否已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消息。又如,用户设备1420可以执行参考图5所描述的方法。具体地,在接收装置1421接收到建立响应消息后,信息处理装置1425可以首先根据该建立响应消息来判断基站是否允许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若是,信息处理装置1425可以根据该响应消息中的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以启动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不启动共存工作模式。在信息处理装置1425配置了共存工作模式之后,发送装置1427还可以向基站反馈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配置完成的消息。作为一个示例,信息处理装置1425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干扰系统(第二通信系统)来选择共存工作模式,并将用于指示所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模式建立请求中。作为另一示例,信息处理装置1425还可以将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的信息封装于模式建立请求中。在一些示例中,发送装置可以通过PUCCH、MAC层或RRC层来发送模式建立请求。当基站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的信息时,信息处理装置1425还可以根据所述起始时延来确定启动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当接收装置1421接收到的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的缓冲期的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425可以解析得到信息,并据此判断是否需要缓冲期。这样,用户设备1420在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在该缓冲期内继续使用前一工作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并在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在该缓冲期内继续使用该共存工作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用户设备1420在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各个消息可以采用上文中参考图3-5和6A-6B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示例中的内容、格式和传输方式。这里不一一重复。用户设备1420还可以执行参考图7和图8所描述的实施例/示例中的共存工作模式重配置方法。在由用户设备1420触发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425可生成用于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请求;并由发送装置1427向基站发送所述重配置请求。接收装置1421接收述基站反馈的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的重配置响应消息,而信息处理装置1425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来改变共存工作模式。作为一个示例,在生成重配置响应消息之前,控制装置1314还可以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将用于指示拒绝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信息中;若是,则将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作为另一示例,用户设备发送的重配置请求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而控制装置1314可以根据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来选择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如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而重新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在另一示例中,用户设备发送的重配置请求中包括该用户设备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而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或重配置信息,而控制装置1314可以根据系统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其推荐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或重配置信息。在一个示例中,在接收装置1421接收到重配置响应消息之后,信息处理装置1425可以首先根据重配置响应消息来判断所述基站是否允许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若允许,则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否则不进行重配置。在另一示例中,信息处理装置1425还可以将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封装于所述重配置请求中。在另一示例中,信息处理装置还1425还可以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而重新选择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并将该信息封装于所述重配置请求中。在由基站触发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的情况下,接收装置1421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命令,所述重配置命令中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425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来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而发送装置1427在重配置完成后向所述基站反馈用于指示重配置已完成的应答信号。用户设备1420在重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各个消息可以采用上文中参考图7-8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示例中的内容、格式和传输方式,这里不再重复。用户设备1420还可以执行参考图9和图10所描述的实施例/示例中的共存工作模式挂起和重启方法。具体地,接收装置1421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间的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425根据该挂起命令来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在一个示例中,除了共存工作模式挂起的起始时间或起始时延之外,挂起命令中也可以包含重新启动共存模式的重启时间或重启时延,用户设备1420(信息处理装置1425)会按照该命令在约定的时间将共存工作模式重启,而不必由基站1310(控制装置1314)生成和发送重启命令。在另一示例中,接收装置1421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重启命令,所述重启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425根据所述重启命令来重启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在挂起操作完成后,发送装置1427可以向基站反馈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已被挂起的挂起完成消息。在重启操作完成后,发送装置1427可以向基站反馈用于指示共存工作模式已被重启的重启完成消息。用户设备1420在挂起和重启共存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各个消息可以采用上文中参考图9-10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示例中的内容、格式和传输方式,这里不再重复。用户设备1420还可以执行参考图11和图12所描述的实施例/示例中的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方法。在由用户设备1420触发用于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流程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425可以生成用于请求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请求,并由发送装置1427向基站发送所述模式结束请求。接收装置1421接收从基站反馈的用于指示是否同意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425根据基站所反馈的信息来判断是否结束共存工作模式。在由基站触发用于结束共存工作模式的流程的情况下,由接收装置1421来接收从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命令。信息处理装置1425根据所述结束命令来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用户设备1420在结束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各个消息可以采用上文中参考图11-12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示例中的内容、格式和传输方式,这里不再重复。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基站和用户设备的通信系统。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此所描述的实施例和/或示例的是示例性的,而非穷举性的,本公开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和/或示例。在上述实施例/示例中,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是指共存于用户设备上的不同通信系统。例如,第一通信系统可以是例如LTE系统、LTE-A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第二通信系统(或干扰系统)可以是用户设备上配置的蓝牙系统、WLAN系统或GPS系统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表述是为了将所描述的特征在文字上区分开,以清楚地描述本公开。因此,不应将其视为具有任何限定性的含义。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以及上述设备的各个组成模块和/或单元可以实施为第一通信系统的基站(如eNodeB)或者终端节点(如用户设备)中的软件、固件、硬件或其组合,并作为基站或终端节点的相应设备中的一部分。上述装置中各个组成模块、单元通过软件、固件、硬件或其组合的方式进行配置时可使用的具体手段或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容易理解,包含上述实施例的设备的系统也应该被认为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作为一个示例,在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可以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15所示的通用计算机15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在图15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5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5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5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5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15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15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1501、ROM1502和RAM1503经由总线1504彼此链路。输入/输出接口1505也链路到总线1504。下述部件链路到输入/输出接口1505:输入部分15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15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508(包括硬盘等)、通信部分15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15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根据需要,驱动器1510也可链路到输入/输出接口1505。可拆卸介质15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5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508中。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15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15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1511。可拆卸介质15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1502、存储部分15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本公开还提出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所述指令代码由机器读取并执行时,可执行上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相应地,用于承载上述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公开的公开中。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磁光盘、存储卡、存储棒等等。在上面对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此外,本公开的方法不限于按照说明书中描述的时间顺序来执行,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时间顺序地、并行地或独立地执行。因此,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方法的执行顺序不对本公开的技术范围构成限制。此外,本技术还可以如下配置。(1)一种共存工作模式的建立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在共存工作模式下,该用户设备以时分复用的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所述基站将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以及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配置完成的消息。(2)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将用于拒绝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3)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共存工作模式。(4)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设备使用其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若是,则将用于指示允许用户设备使用其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5)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的信息,并且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共存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选择所述共存工作模式。(6)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的信息。(7)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指示用于处理在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和/或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尚未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完成传输的数据的方式的信息。(8)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关于该共存工作模式的缓冲期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在该缓冲期内继续使用前一工作模式进行数据传输。(9)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是无线资源控制命令,并且向所述用户设备反馈所述建立响应消息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层下行传输信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反馈所述建立响应消息。(10)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不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基站还将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下一次共存工作模式建立请求的时间间隔的信息封装于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11)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请求;将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重配置响应消息。(12)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将用于指示拒绝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所述重配置响应信息中。(13)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配置请求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来设置所述重配置信息。(14)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配置请求中包括有关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而重新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的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该重新选择的的配置。(15)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命令,所述重配置命令中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以及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重配置是否已完成的应答信号。(16)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17)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重启命令,所述重启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18)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和用于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19)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请求;以及向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用于指示是否同意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20)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命令。(21)一种共存工作模式的建立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中,该用户设备以时分复用的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基站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以及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配置完成的消息。(22)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建立响应消息来判断所述基站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23)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来选择共存工作模式;以及将用于指示所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中。(24)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的信息封装于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中。(25)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为媒体访问控制命令,并且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包括:利用媒体访问控制层上行传输信道来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26)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为无线资源控制命令,并且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包括:利用无线资源控制层上行传输信道来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27)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的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起始时延来确定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28)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指示用于处理在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和/或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尚未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完成传输的数据的方式的信息,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和/或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利用该方式来处理所述数据。(29)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关于该共存工作模式的缓冲期的信息,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在该缓冲期内继续使用前一工作模式进行数据传输。(30)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请求;接收从所述基站反馈的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的重配置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来改变共存工作模式。(31)如(3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重配置响应消息来判断所述基站是否允许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所述用户设备不改变所述共存工作模式。(32)如(3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将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封装于所述重配置请求中。(33)如(3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而重新选择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并将该用于指示所述配置的信息封装于所述重配置请求中。(34)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命令,所述重配置命令中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来改变共存工作模式;以及向所述基站反馈用于指示重配置是否已完成的应答信号。(35)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挂起命令来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36)如(3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重启命令,所述重启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以及根据所述重启命令来重启所述共存工作模式。(37)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和用于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根据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以及根据重启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重启所述共存工作模式。(38)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请求;以及接收从所述基站反馈的用于指示是否同意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39)如(21)或(2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命令,并根据模式结束命令来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40)一种基站,配置于第一通信系统中,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在共存工作模式下,该用户设备以时分复用的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控制装置,用于将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发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用于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配置完成的消息。(41)如(4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将用于拒绝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42)如(40)或(4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请求;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将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重配置响应消息。(43)如(40)或(4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将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封装在用于指示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命令中;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重配置命令;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重配置是否已完成的应答信号。(44)如(40)或(4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生成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该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挂起命令。(45)如(40)或(4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请求,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允许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用于指示是否允许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46)如(40)或(4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命令。(47)一种用户设备,配置于第一通信系统中,包括:信息处理装置,用于生成用于请求建立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建立请求,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中,该用户设备以时分复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发送装置,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基站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所述发送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完成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配置完成的消息。(48)如(4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建立响应消息来判断所述基站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49)如(47)或(4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生成用于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请求;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重配置请求;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基站反馈的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的重配置响应消息;并且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来改变共存工作模式。(50)如(47)或(4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命令,所述重配置命令中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来改变共存工作模式;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用于指示重配置是否已完成的应答信号。(51)如(47)或(4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挂起命令来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52)如(47)或(4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生成用于请求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请求;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模式结束请求;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基站反馈的用于指示是否同意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53)如(47)或(4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命令,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结束命令来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54)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如(40)-(4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以及如(47)-(5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此外,本技术还可以如下配置。(1)一种共存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为用户设备预置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体验的共存问题并且提供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辅助信息的模式建立请求,在共存工作模式下,该用户设备以时分复用的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2)根据(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站执行如下操作将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以及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配置完成的消息。(3)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将用于拒绝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4)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共存工作模式。(5)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允许用户设备使用其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若是,则将用于指示允许用户设备使用其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6)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的信息,并且为所述用户设备选择共存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选择所述共存工作模式。(7)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用于指示该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的信息。(8)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指示用于处理在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和/或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尚未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完成传输的数据的方式的信息。(9)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关于该共存工作模式的缓冲期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在该缓冲期内继续使用前一工作模式进行数据传输。(10)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是无线资源控制命令,并且向所述用户设备反馈所述建立响应消息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层下行传输信道向所述用户设备反馈所述建立响应消息。(11)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不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基站还将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行下一次共存工作模式建立请求的时间间隔的信息封装于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12)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请求;将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并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重配置响应消息。(13)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将用于指示拒绝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所述重配置响应信息中。(14)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配置请求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来设置所述重配置信息。(15)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配置请求中包括有关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而重新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的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该重新选择的的配置。(16)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命令,所述重配置命令中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以及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重配置是否已完成的应答信号。(17)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18)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重启命令,所述重启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19)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和用于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20)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请求;以及向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用于指示是否同意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21)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命令。(22)一种共存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接收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体验的共存问题并且提供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辅助信息的模式建立请求,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中,该用户设备以时分复用的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23)根据(22)所述的方法,所述用户设备执行如下操作: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基站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以及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配置完成的消息。(24)如(2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建立响应消息来判断所述基站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25)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来选择共存工作模式;以及将用于指示所选择的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中。(26)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类型和/或业务的信息封装于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中。(27)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为媒体访问控制命令,并且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包括:利用媒体访问控制层上行传输信道来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28)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式建立请求为无线资源控制命令,并且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包括:利用无线资源控制层上行传输信道来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29)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起始时延的信息,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起始时延来确定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30)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指示用于处理在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和/或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尚未在前一工作模式下完成传输的数据的方式的信息,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和/或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利用该方式来处理所述数据。(31)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还包括关于该共存工作模式的缓冲期的信息,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后在该缓冲期内继续使用前一工作模式进行数据传输。(32)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请求;接收从所述基站反馈的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的重配置响应消息,并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来改变共存工作模式。(33)如(3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重配置响应消息来判断所述基站是否允许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所述用户设备不改变所述共存工作模式。(34)如(3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将用于指示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的信息封装于所述重配置请求中。(35)如(3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变化而重新选择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并将该用于指示所述配置的信息封装于所述重配置请求中。(36)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命令,所述重配置命令中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来改变共存工作模式;以及向所述基站反馈用于指示重配置是否已完成的应答信号。(37)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挂起命令来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38)如(3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重启命令,所述重启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以及根据所述重启命令来重启所述共存工作模式。(39)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和用于重新启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根据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以及根据重启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重启所述共存工作模式。(40)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请求;以及接收从所述基站反馈的用于指示是否同意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41)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命令,并根据模式结束命令来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42)一种基站,配置于第一通信系统中,包括:控制装置,用于预置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以及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体验的共存问题并且提供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辅助信息的模式建立请求,在共存工作模式下,该用户设备以时分复用的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43)根据(42)所述的基站,进一步包括:控制装置,用于将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封装于建立响应消息中;以及发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预置信息以及所述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用于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配置完成的消息。(44)如(4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若否,则将用于拒绝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封装于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45)如(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请求;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将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封装于重配置响应消息中;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重配置响应消息。(46)如(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将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封装在用于指示用户设备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命令中;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重配置命令;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的用于指示重配置是否已完成的应答信号。(47)如(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生成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该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挂起命令。(48)如(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用于请求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请求,所述控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否允许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反馈用于指示是否允许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49)如(42)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命令。(50)一种用户设备,配置于第一通信系统中,包括:接收装置,用于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接收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预置信息;信息处理装置,用于生成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体验的共存问题并且提供关于共存工作模式的辅助信息的模式建立请求,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中,该用户设备以时分复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进行第一通信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第二通信系统的设备进行第二通信;以及发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发送所述模式建立请求。(51)根据(50)所述的用户设备,进一步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反馈的建立响应消息,所述建立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基站允许该用户设备使用的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进行共存工作模式的配置,所述发送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共存工作模式完成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指示所述共存工作模式是否配置完成的消息。(52)如(5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建立响应消息来判断所述基站是否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共存工作模式。(53)如(50)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生成用于请求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请求;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重配置请求;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基站反馈的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的重配置响应消息;并且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来改变共存工作模式。(54)如(50)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命令,所述重配置命令中包括用于重新配置共存工作模式的重配置信息;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重配置信息来改变共存工作模式;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基站反馈用于指示重配置是否已完成的应答信号。(55)如(50)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挂起命令,所述挂起命令中包括用于指示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时间的信息;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挂起命令来挂起所述共存工作模式。(56)如(50)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生成用于请求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请求;所述发送装置还被配置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模式结束请求;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基站反馈的用于指示是否同意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信息。(57)如(50)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用于指示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的模式结束命令,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被配置用于根据所述结束命令来结束所述共存工作模式。(58)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如(42)-(4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以及如(50)-(5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尽管上面已经通过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公开进行了披露,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这些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也应当被认为包括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