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衡调整方法以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24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白平衡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帧的图像数据,并确定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有效白点;

获取所述有效白点所对应的第一色温;

根据所述有效白点所对应的第一色温判断所述有效白点是否处于至少两个光源的临界状态;

如果所述有效白点处于至少两个光源的临界状态,则控制感光元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有效白点的第二色温落入目标光源的色温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感光元件进行移动,包括:

通过微机电光学防抖系统MEMS OIS控制所述感光元件进行平面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有效白点,包括:

将所述图像数据分成M*N块图像,并统计第i块图像中白点的数量,其中,M、N和i为正整数,i≤M*N;

分别判断所述第i块图像中的白点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

如果所述第i块图像中的白点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分别将所述第i块图像作为有效白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有效白点所对应的第一色温判断所述有效白点是否处于至少两个光源的临界状态,包括:

获取预设的多个光源的色温区域的数值,并将所述有效白点所对应的第一色温与所述多个光源的色温区域的数值进行匹配;

如果所述有效白点所对应的第一色温属于至少两个光源的色温区域的边界,则判定所述有效白点处于至少两个光源的临界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感光元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有效白点的第二色温落入目标光源的色温区域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通过移动后的感光元件得到的所述有效白点的第二色温,对当前图像进行白平衡调整。

6.一种白平衡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帧的图像数据;

有效白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图像数据中的有效白点;

色温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有效白点所对应的第一色温;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有效白点所对应的第一色温判断所述有效白点是否处于至少两个光源的临界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有效白点处于至少两个光源的临界状态时,控制感光元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有效白点的第二色温落入目标光源的色温区域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微机电光学防抖系统MEMS OIS控制所述感光元件进行平面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白点确定模块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将所述图像数据分成M*N块图像,并统计第i块图像中白点的数量,其中,M、N和i为正整数,i≤M*N;

判断单元,用于分别判断所述第i块图像中的白点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i块图像中的白点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分别将所述第i块图像作为有效白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多个光源的色温区域的数值;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有效白点所对应的第一色温与所述多个光源的色温区域的数值进行匹配;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有效白点所对应的第一色温属于至少两个光源的色温区域的边界时,判定所述有效白点处于至少两个光源的临界状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感光元件进行移动,以使所述有效白点的第二色温落入目标光源的色温区域内之后,根据通过移动后的感光元件得到的所述有效白点的第二色温,对当前图像进行白平衡调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