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988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及其它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的开始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交换。在进行数据交换时,除了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的交换之外,可能还存在着实时影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需求。

目前,对于设备状态、控制数据及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基本上都是通过Wi-Fi进行传输的。而Wi-Fi的无线通信能力对变化较快的信道适应性比较差,且带宽资源有限,在高密度小区中很容易互相干扰造成较大的通信延迟,因此使用Wi-Fi进行图像传输会出现卡顿及连接丢失等情况。

由于设备之间的数据都是通过Wi-Fi传输的,即需要将设备状态、控制数据和多媒体信息都打包在Wi-Fi数据包中进行传输,不仅造成数据包较大,而且在连接不稳定时会造成数据包丢失,进而会造成图像、声音卡顿,甚至会造成设备状态及控制数据的丢失,引发设备失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将设备之间的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通信连接进行传输,避免了将所有数据都打包在一起发送造成数据包较大而影响数据传输的问题,同时也使得能够通过可靠性较高的通信连接来传输重要数据,避免了重要数据丢失而引发设备失控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应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不同的通信模块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中的任一设备在需要向另一设备传输数据时,判断待传输数据是第一类型的数据还是第二类型的数据;在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在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一类型的数据时,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并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二类型的数据时,通过第二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使得能够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通信连接进行传输,比如将多媒体数据作为一类数据,将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作为另一类数据,进而能够避免将所有数据都打包在一起发送造成数据包较大而影响数据传输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是基于不同的通信模块建立的,因此也使得能够通过可靠性较高的通信连接来传输重要数据(如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避免了重要数据丢失而引发设备失控的问题。

其中,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可以从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来进行区分,比如用于传输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应相对较高,而用于传输非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相对较低。当然,用于传输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和用于传输非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可以都较高,以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第一类型的数据和第二类型的数据可以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其它方式,比如优先级高低、安全数据或非安全数据等方式进行划分。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的情况下,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时,既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也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二类型的数据时,既通过第二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也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使得能够增加待传输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接收方能够完整接收到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

为了明确重要程度高和重要程度低的数据,本发明有如下分类:

重要程度低的数据包括:多媒体数据(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图像数据等),即重要程度低的数据并不涉及对设备的控制、设备状态、测量数据等关键数据。

重要程度高的数据包括:控制类数据、状态数据和遥测数据。其中,控制类数据是用于对设备进行控制的,如开关机指令等;状态数据主要是设备的运行状态等数据;遥测数据主要是需要设备上的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如温度数据等。

当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时,第一类型的数据包括多媒体数据,第二类型的数据包括控制类数据、状态数据和遥测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任一设备通过任一通信连接向所述另一设备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所述另一设备通过所述任一通信连接向所述任一设备传输的数据量的情况下,将所述任一通信连接设置为非对称带宽,且所述任一设备到所述另一设备的传输带宽大于所述另一设备到所述任一设备的传输带宽。

在该实施例中,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之间通过任一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互传时的数据量不对等时,可以将该通信连接设置为非对称带宽的形式,进而保证一个方向上的数据带宽足够使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也能够降低带宽的占用。其中,上述任一设备到另一设备的传输带宽应当设置为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所需的带宽或者设置为对应于该通信连接的默认信道带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若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则在所述任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过程中,所述另一设备不向所述任一设备反馈接收状态信息,直到连续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量达到预定数据量时,向所述任一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较低,若有较少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失,也不会明显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另一设备在连续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量未达到预定数据量时,即便未正确接收数据,也无需反馈未正确接收的信息,减少了持续反馈接收状态信息而占用的信道资源。其中,当上述任一设备接收到通信消息时,可以与上述另一设备进行信道调试或重新建立该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采用的码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采用的码率,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采用的调制编码等级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采用的调制编码等级,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占用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占用的带宽。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因此为了保证第一类型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第一通信连接可以采用码率较小和/或编码调制等级较低和/或占用的带宽较小(即频率较低)的通信连接,如采用915MHz或433MHz频带上的FM(Frequency Modulation,频率调制)、OQPSK(Off-set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偏移四相相移键控)、4/πQPSK及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等抗干扰较强的调制编码方式。而第二通信连接可以采用2.4GHz或5GHz上的通信方式,如Wi-Fi、蓝牙等,或者可以采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建立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不同的通信模块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中的任一设备需要向另一设备传输数据时,判断待传输数据是第一类型的数据还是第二类型的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并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一类型的数据时,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并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二类型的数据时,通过第二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使得能够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通信连接进行传输,比如将多媒体数据作为一类数据,将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作为另一类数据,进而能够避免将所有数据都打包在一起发送造成数据包较大而影响数据传输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是基于不同的通信模块建立的,因此也使得能够通过可靠性较高的通信连接来传输重要数据(如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避免了重要数据丢失而引发设备失控的问题。

其中,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可以从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来进行区分,比如用于传输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应相对较高,而用于传输非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相对较低。当然,用于传输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和用于传输非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可以都较高,以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第一类型的数据和第二类型的数据可以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其它方式,比如优先级高低、安全数据或非安全数据等方式进行划分。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的情况下,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时,既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也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二类型的数据时,既通过第二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也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使得能够增加待传输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接收方能够完整接收到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

为了明确重要程度高和重要程度低的数据,本发明有如下分类:

重要程度低的数据包括:多媒体数据(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图像数据等),即重要程度低的数据并不涉及对设备的控制、设备状态、测量数据等关键数据。

重要程度高的数据包括:控制类数据、状态数据和遥测数据。其中,控制类数据是用于对设备进行控制的,如开关机指令等;状态数据主要是设备的运行状态等数据;遥测数据主要是需要设备上的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如温度数据等。

当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时,第一类型的数据包括多媒体数据,第二类型的数据包括控制类数据、状态数据和遥测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任一设备通过任一通信连接向所述另一设备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所述另一设备通过所述任一通信连接向所述任一设备传输的数据量的情况下,将所述任一通信连接设置为非对称带宽,且所述任一设备到所述另一设备的传输带宽大于所述另一设备到所述任一设备的传输带宽。

在该实施例中,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之间通过任一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互传时的数据量不对等时,可以将该通信连接设置为非对称带宽的形式,进而保证一个方向上的数据带宽足够使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也能够降低带宽的占用。其中,上述任一设备到另一设备的传输带宽应当设置为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所需的带宽或者设置为对应于该通信连接的默认信道带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若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则在所述任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过程中,所述另一设备不向所述任一设备反馈接收状态信息,直到连续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量达到预定数据量时,向所述任一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较低,若有较少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失,也不会明显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另一设备在连续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量未达到预定数据量时,即便未正确接收数据,也无需反馈未正确接收的信息,减少了持续反馈接收状态信息而占用的信道资源。其中,当上述任一设备接收到通信消息时,可以与上述另一设备进行信道调试或重新建立该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采用的码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采用的码率,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采用的调制编码等级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采用的调制编码等级,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占用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占用的带宽。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因此为了保证第一类型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第一通信连接可以采用码率较小和/或编码调制等级较低和/或占用的带宽较小(即频率较低)的通信连接,如采用915MHz或433MHz频带上的FM、OQPSK、4/πQPSK及QAM等抗干扰较强的调制编码方式。而第二通信连接可以采用2.4GHz或5GHz上的通信方式,如Wi-Fi、蓝牙等,或者可以采用UDP建立的连接。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不同的通信模块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具体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0,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中的任一设备在需要向另一设备传输数据时,判断待传输数据是第一类型的数据还是第二类型的数据。

其中,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可以从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来进行区分,比如用于传输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应相对较高,而用于传输非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相对较低。当然,用于传输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和用于传输非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可以都较高,以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而第一类型的数据和第二类型的数据可以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其它方式,比如优先级高低、安全数据或非安全数据等方式进行划分。

步骤S12,在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

步骤S14,在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

具体地,通过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一类型的数据时,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并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二类型的数据时,通过第二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使得能够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通信连接进行传输,比如将多媒体数据作为一类数据,将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作为另一类数据,进而能够避免将所有数据都打包在一起发送造成数据包较大而影响数据传输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是基于不同的通信模块建立的,因此也使得能够通过可靠性较高的通信连接来传输重要数据(如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避免了重要数据丢失而引发设备失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的情况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时,既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也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二类型的数据时,既通过第二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也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使得能够增加待传输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接收方能够完整接收到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任一设备通过任一通信连接向所述另一设备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所述另一设备通过所述任一通信连接向所述任一设备传输的数据量的情况下,将所述任一通信连接设置为非对称带宽,且所述任一设备到所述另一设备的传输带宽大于所述另一设备到所述任一设备的传输带宽。

在该实施例中,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之间通过任一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互传时的数据量不对等时,可以将该通信连接设置为非对称带宽的形式,进而保证一个方向上的数据带宽足够使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也能够降低带宽的占用。其中,上述任一设备到另一设备的传输带宽应当设置为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所需的带宽或者设置为对应于该通信连接的默认信道带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若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则在所述任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过程中,所述另一设备不向所述任一设备反馈接收状态信息,直到连续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量达到预定数据量时,向所述任一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较低,若有较少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失,也不会明显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另一设备在连续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量未达到预定数据量时,即便未正确接收数据,也无需反馈未正确接收的信息,减少了持续反馈接收状态信息而占用的信道资源。其中,当上述任一设备接收到通信消息时,可以与上述另一设备进行信道调试或重新建立该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采用的码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采用的码率,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采用的调制编码等级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采用的调制编码等级,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占用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占用的带宽。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因此为了保证第一类型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第一通信连接可以采用码率较小和/或编码调制等级较低和/或占用的带宽较小(即频率较低)的通信连接,如采用915MHz或433MHz频带上的FM、OQPSK、4/πQPSK及QAM等抗干扰较强的调制编码方式。而第二通信连接可以采用2.4GHz或5GHz上的通信方式,如Wi-Fi、蓝牙等,或者可以采用UDP建立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明确重要程度高和重要程度低的数据,本发明有如下分类:

重要程度低的数据包括:多媒体数据(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图像数据等),即重要程度低的数据并不涉及对设备的控制、设备状态、测量数据等关键数据。

重要程度高的数据包括:控制类数据、状态数据和遥测数据。其中,控制类数据是用于对设备进行控制的,如开关机指令等;状态数据主要是设备的运行状态等数据;遥测数据主要是需要设备上的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如温度数据等。

当上述的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时,第一类型的数据包括多媒体数据,第二类型的数据包括控制类数据、状态数据和遥测数据。

以下以家电为例,对上述方案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家电设备中包含有多媒体系统20和设备控制和调试系统21,其中,多媒体系统20会有多媒体数据(如视频、音频数据等)需要通过收发器24向其他设备发送,设备控制和调试系统21获取设备传感器22检测到的数据,并会有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向其他设备发送。

由于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的数据完整性涉及到对设备运行的控制以及设备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因此可以将这些数据定义为关键数据;而多媒体系统所涉及到的多媒体数据虽然与用户体验相关,但是并不会对设备的运行等方案造成影响,因此可以将其定义为非关键数据。当然,关键数据与非关键数据的判定也可通过其它的方式来进行确定。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备1与设备2之间可以建立两个通信连接,即通信连接1和通信连接2。其中,通信连接1用于进行多媒体数据,即不涉及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的非关键数据的传输;通信连接2用于进行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的关键数据的传输。

其中,若通信连接1只需要单向传输多媒体数据(如微波炉或烤箱腔体内的图像),则该通信连接1可设置为不对称带宽,并且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方向所对应的带宽为多媒体数据所需带宽或该通信连接1对应的信道默认带宽。对于通信连接1的另一个方向,则可使用较小的带宽,以便于进行接收状态消息(ACK或NACK)和信道调试数据包的传输,以此节省带宽占用以及电量消耗。

由于通信连接1传输的多媒体数据在丢失少部分数据时不会明显影响用户的体验,并且若在数据包丢失后持续重发相同的数据包会造成后续实时数据的延迟及丢失,因此发送设备在通过通信连接1发送数据时,接收设备在未正确接收数据包时不通知发送设备,直接接收下一个数据包,即发送设备不重发信息。而在接收设备接收的数据包持续出错到一设定值时,则通知发送设备进行信道调试或重新建立通信连接。

此外,出于数据冗余度的考虑,也可在通信连接1中重复发送通信连接2中所传输的数据,以增强关键数据的冗余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通信连接1可以为2.4GHz或5GHz内的通信连接,如Wi-Fi连接、蓝牙连接等;也可以是使用UDP协议的连接,但需要在连接中加入部分控制包以保证对连接的控制;通信连接1还可以是采用TCP/IP协议的连接。

通信连接2由于包含关键数据,且数据量较小,因此可采用较低频率、低码率且高可靠性的连接方式进行传输。如采用在915MHz或433MHz频带上的FM、OQPSK、4/πQPSK或QAM等抗干扰较强的调制方式,或使用模拟信号进行调制。并且连接过程需要可靠的握手过程来保证连接建立的,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可沿用TCP/IP协议,但应最小化数据包大小,以保证数据错误时仍有部分数据可以解码以及可以快速重发数据包。同时,由于数据量远低于信道容量,因此通信连接2的数据传输中可以不加入Equaliser(均衡器),并且连接比工作在2.4GHz和5GHz频段的Wi-Fi更为可靠。

可见,针对现有的单纯使用Wi-Fi而导致连接易出错、信道适应性差等问题,在该实施例将数据分为两部分,其中多媒体数据等非关键数据仍可以沿用原有的Wi-Fi连接,但需要限制其传输数据包至最小,且数据在必要时只进行单向发送并且接收端不对每个数据包进行接收状态的回复。同时,关键数据与非关键数据分开传输,且采用低频率、低码率的通信连接方式来保证传输过程的可靠性。相比于只使用Wi-Fi连接,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大幅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方案来说,仅增加了另一通信模块,成本增加较低,易于推广实现。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用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不同的通信模块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具体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400,包括:判断单元402和传输单元404。

其中,判断单元402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中的任一设备需要向另一设备传输数据时,判断待传输数据是第一类型的数据还是第二类型的数据;传输单元404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402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并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402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

具体来说,通过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一类型的数据时,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并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二类型的数据时,通过第二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使得能够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通信连接进行传输,比如将多媒体数据作为一类数据,将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作为另一类数据,进而能够避免将所有数据都打包在一起发送造成数据包较大而影响数据传输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是基于不同的通信模块建立的,因此也使得能够通过可靠性较高的通信连接来传输重要数据(如设备状态、控制数据等),避免了重要数据丢失而引发设备失控的问题。

其中,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可以从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来进行区分,比如用于传输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应相对较高,而用于传输非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相对较低。当然,用于传输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和用于传输非重要数据的通信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可以都较高,以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第一类型的数据和第二类型的数据可以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其它方式,比如优先级高低、安全数据或非安全数据等方式进行划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的情况下,所述传输单元404还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402判定所述待传输数据是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时,既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也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所述另一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判定待传输数据是第二类型的数据时,既通过第二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也通过第一通信连接将待传输数据传输至另一设备,使得能够增加待传输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接收方能够完整接收到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传输装置400,还包括:设置单元406,用于在所述任一设备通过任一通信连接向所述另一设备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所述另一设备通过所述任一通信连接向所述任一设备传输的数据量的情况下,将所述任一通信连接设置为非对称带宽,且所述任一设备到所述另一设备的传输带宽大于所述另一设备到所述任一设备的传输带宽。

在该实施例中,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之间通过任一通信连接进行数据互传时的数据量不对等时,可以将该通信连接设置为非对称带宽的形式,进而保证一个方向上的数据带宽足够使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也能够降低带宽的占用。其中,上述任一设备到另一设备的传输带宽应当设置为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所需的带宽或者设置为对应于该通信连接的默认信道带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若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则在所述任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过程中,所述另一设备不向所述任一设备反馈接收状态信息,直到连续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量达到预定数据量时,向所述任一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较低,若有较少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丢失,也不会明显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另一设备在连续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量未达到预定数据量时,即便未正确接收数据,也无需反馈未正确接收的信息,减少了持续反馈接收状态信息而占用的信道资源。其中,当上述任一设备接收到通信消息时,可以与上述另一设备进行信道调试或重新建立该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采用的码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采用的码率,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采用的调制编码等级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采用的调制编码等级,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占用的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所占用的带宽。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小于第二类型的数据的重要程度,因此为了保证第一类型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第一通信连接可以采用码率较小和/或编码调制等级较低和/或占用的带宽较小(即频率较低)的通信连接,如采用915MHz或433MHz频带上的FM、OQPSK、4/πQPSK及QAM等抗干扰较强的调制编码方式。而第二通信连接可以采用2.4GHz或5GHz上的通信方式,如Wi-Fi、蓝牙等,或者可以采用UDP建立的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案,可以将设备之间的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的通信连接进行传输,避免了将所有数据都打包在一起发送造成数据包较大而影响数据传输的问题,同时也使得能够通过可靠性较高的通信连接来传输重要数据,避免了重要数据丢失而引发设备失控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