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9626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的数据传输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终端。



背景技术:

在各种商务社交场合,比如展会、会议、社交酒会等,商务人士与对方见面后会握手致意并进行沟通,由于交际面广且会见人士特别多,商务人士需要记录的信息也逐渐增多,例如对方的姓名、所属公司、职务等信息。然而,当前许多信息需要用户手动输入手机等终端,导致双方交互信息的操作较为繁杂,信息交互效率较低,且由于社交场合人流量较大,双方交互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也很难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能够简化信息交互的操作,提高信息交互效率,并且提高交互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预先建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采集各自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验证;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验证通过各自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相互贴近,并获取两者之间的当前距离;判断当前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若当前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不进行数据传输;若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第一终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

可选地,采用蓝牙配对方式预先建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指纹信息、人脸识别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定义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程序;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验证通过各自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所要传输的数据;第一终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后,还包括:第二终端判断是否兼容第一终端传输的数据的程序;若不能兼容,则第二终端不接收所述数据;若能兼容,则第二终端接收并录入所述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进行计时;在判断计时时长等于或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执行第一终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的步骤。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包括:通信模块,用于预先建立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采集与验证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验证;距离检测模块,用于在采集与验证模块验证通过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后获取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传输模块,用于在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接收终端,并在当前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不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通信模块采用蓝牙配对方式预先建立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指纹信息、人脸识别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预定义模块,用于预先定义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程序;选择模块,用于在采集与验证模块验证通过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后选择所要传输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计时模块,用于在判断模块判断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进行计时;判断模块进一步用于判断计时时长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在判断计时时长等于或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传输模块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接收终端。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双方进行配对和身份信息验证,只有在配对和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才可以进行预定数据的传输,从而能够提高交互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另外,只需将双方的终端相互贴近至预设标准即可进行数据传输,相比较手动输入,简化了信息交互的操作,从而能够提高信息交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的原理框示意图;

图4图3所示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各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S16。

S11:预先建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分别理解为充当接收方的通信终端以及充当发送方的通信终端。两方的通信终端可以为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或平板电脑)、便携式通信装置等任何具有通信和身份信息验证功能的终端,还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以及嵌入于衣服、首饰等服饰配件中的电子设备。

据此,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优选采用蓝牙配对方式预先建立通信连接。所述通信连接可理解为两终端之间的配对,该配对确保了接收方和发送方的唯一性,也就是说,配对之后,即使接收方和发送方所处环境中还有其他终端,发送方所发出的数据也只能被与发送方建立配对的接收方所接收,而其他终端则无法接收到该数据。

S12: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采集各自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验证。

所述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指纹信息、人脸识别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类型,两者所采集用户身份信息的方式以及所采集到的身份信息不同。例如,对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人体通信终端,在建立人体通信连接之后,所述接收方和所述发送方可以利用人体所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身份验证。

以指纹信息为例,在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通过自带的指纹采集器件采集各自当前持有者的指纹,并将当前持有者的指纹与预先存储的实际持有者的指纹进行对比。如果相同,则验证通过;如果不相同,则验证失败。当然,预先存储的实际持有者的指纹可以为多个,对应地,只需当前持有者的指纹与所述多个中的一个相同,即可判定身份信息验证通过。

S13: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验证通过各自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相互贴近,并获取两者之间的当前距离。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本实施例可以采用距离传感器获取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距离传感器的测距方式可以为红外测距、声波测距、摄像测距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予以限制。

S14:判断当前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

若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执行步骤S15。若当前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执行步骤S16。

S15:第一终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

S16: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不进行数据传输。

在步骤S16之后,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13~14,直至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第一终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需要接收方和发送方进行配对和身份信息验证,只有在配对和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才可以进行预定数据的传输,从而能够提高交互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另外,只需将接收方和发送方的终端相互贴近至预设标准即可进行数据传输,相比较手动输入,简化了信息交互的操作,从而能够提高信息交互效率。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为了避免误操作,例如为了避免只是由于双方持有者在交互信息之后的擦肩而过而再次交互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在前述基础上,可以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进行计时,并且在判断计时时长等于或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才执行第一终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的步骤。

例如,预设的距离阈值为5cm,预设的时间阈值为2秒,只有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5cm且维持2秒,第一终端才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也就是说,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cm时开始计时,每间隔预定周期2秒检测当前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5cm,如果间隔2秒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距离仍是小于或等于5cm,则第一终端将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互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本发明实施例可设置预设的距离阈值为0,即,只有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贴合在一起才能进行数据传输。此时,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上述计时判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要传输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电话号码、电子工作名片、微信号等信息。基于所述数据的多样性,本发明还提供图2所示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允许用户选择数据进行传输。

请参阅图2,所述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1~S2

S21:预先定义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程序。

S22:预先建立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S23: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分别采集各自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验证。

S24: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验证通过各自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后,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相互贴近,并获取两者之间的当前距离。

S25:判断当前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

若当前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执行步骤S26。若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则执行步骤S27~S31。

S26: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不进行数据传输。

S27:选择所要传输的数据。

S28:第一终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

S29:第二终端判断是否兼容第一终端传输的数据的程序。

若能兼容,则执行步骤S30。若不能兼容,则执行步骤S31。

S30:第二终端接收并录入所述数据。

S31:第二终端不接收所述数据。

在前述实施例的描述基础上但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允许用户选择数据进行传输,并且接收方的终端可以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例如,用户自定义能够进行传输的数据的程序为通讯录、微信,在实际传输过程中用户选择的需要传输的数据包括姓名、电话号码和微信号,如果第二终端为手机且没有安装微信这一应用程序,则第二终端可以仅将姓名和电话号码存储于手机通信录中,而不存储微信号,即本实施例可以实现数据自动分类录入功能。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所述终端30包括通信模块31、采集与验证模块32、距离检测模块33、判断模块34以及传输模块35。通信模块31用于预先建立终端30和接收终端40之间的通信连接。采集与验证模块32用于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验证。距离检测模块33用于在采集与验证模块32验证通过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后获取终端30和接收终端40之间的当前距离。判断模块34用于判断当前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传输模块35用于在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接收终端40,并在当前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不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通信模块31采用蓝牙配对方式预先建立终端30和接收终端40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指纹信息、人脸识别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终端30还可以包括预定义模块36和选择模块37。预定义模块36用于预先定义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程序。选择模块37用于在采集与验证模块32验证通过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后选择所要传输的数据。另外,接收终端40可以判断是否兼容终端30传输的数据的程序。若能兼容,则接收终端40接收并录入所述数据;若不能兼容,则接收终端40可以不接收所述数据。

可选地,所述终端30还可以包括计时模块38。计时模块38用于在判断模块34判断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进行计时。判断模块34进一步用于判断计时时长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在判断计时时长等于或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传输模块35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接收终端40。

以上描述的终端30的多个模块结构,对应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具有与其相同的技术效果。

应该理解到,上述终端30的实施方式仅是示意性的,模块的划分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两个模块可集成到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可通过一些接口,也可以是电性或其它形式。上述模块作为终端30的组成部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框,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既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框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例如图4所示的硬件的形式实现。

参阅图4所示,所述终端3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42、存储器4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总线44,通信接口42用于处理器41调用各种数据,存储器4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为了方便说明,图4所示处理器41、通信接口42、存储器43以及通信总线44的数量为一个。其中,所述处理器41用于:

执行程序指令以控制通信接口42预先建立终端30和接收终端40之间的通信连接。

执行程序指令以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验证。

执行程序指令以在验证通过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后获取终端30和接收终端40之间的当前距离,并判断当前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如果在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控制通信接口42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接收终端40;在当前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不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控制通信接口42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接收终端40,但接收终端40不进行存储。

可选地,处理器41控制通信接口42采用蓝牙配对方式预先建立终端30和接收终端40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身份信息包括指纹信息、人脸识别信息以及虹膜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处理器41还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预先定义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程序,并在验证通过所采集的身份信息后选择所要传输的数据。另外,接收终端40可以判断是否兼容终端30传输的数据的程序。若能兼容,则接收终端40接收并录入所述数据;若不能兼容,则接收终端40可以不接收所述数据。

可选地,所述终端30还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在判断当前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进行计时,进一步用于判断计时时长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在判断计时时长等于或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终端30还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控制通信接口42将需要传输的数据传输给接收终端40。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即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其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此基础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例如各实施例之间技术特征的相互结合,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