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7748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多部门多团体协同完成,参与人员众多、分工复杂、反馈信息量大。在参与协同任务时,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法通常有两种方式,即同步协同方式或异步协同方式。日常社会中的同步协同方式往往是面对面沟通:例如开会讨论。其它同步协同方式包括电话、视频会议、短信、即时通信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OA等方式。当异步事件——例如设备故障发生后,对于同步协同的变更也往往只能有上述方式进行。由于互动方式的局限,无论是面对面沟通还是远程沟通,协同的双方或多方无法在沟通中方便、清楚地进行信息的交互。

上述缺陷归因于传统网络即时通信平台的局限,在互动中只能发送语音、文字、图片、文件、定位信息等基础语料素材,在协同时需要大量的松散素材组合进行,例如文字配图加语音等,并且与参与协同的双方或多方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未必相当,特别是对某些概念的不同解释等可能造成歧义,往往很难实现比较聚焦的主题交流,沟通的效率和效度相当低,同时增加了沟通成本,导致项目不能按预期目标完成,造成人力、财力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及系统,可以提高项目作业中的沟通效率,减小各类协作项目中多方参与协同任务的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创建一个协同任务,并将协同任务的参与各方拉入会话;

S2:根据协同任务的不同,创建一个或多个网络动态甘特图;

S3:参与协同任务的各方通过在用户终端上操作网络动态甘特图中的各控件与参与协同任务的其它人进行交互。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是在网络动态甘特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将协同任务中某一方的操作结果通过网络实时地反馈到其它协作团队或个人的终端上,以实现方便快捷的社会协同,而且互动的结果会被协作方实时地感知到,所以参与协作任务的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终端前面通过操作网络动态甘特图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实现计划从制定、落实到反馈、变更等的全生命期的协同功能。

可选地,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

S11:设定协同任务的总体目标、属性、说明;

S12:将协同任务分解为一个或多个子任务,并指定每个子任务的执行方和责任方;

S13:设置协同任务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触发条件;

S14:存储信息。

可选地,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参与协同任务的各用户通过用户终端进行讨论;

S32:任务的责任方进行任务的落实确认;

S33:任务的执行方进行执行反馈。

可选地,所述S1中的网络动态甘特图具有与用户交互的操作界面,用于将参与协同的各方的操作结果实时地反馈到参与协同的其它各方。

可选地,所述S3中网络动态甘特图的操作包括网络动态甘特图的创建、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反馈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S2中的协同任务包括同步协同任务、异步协同任务、多方协同任务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S33中若执行反馈的结果合格则由任务的责任方确认任务完成;若执行反馈的结果不合格则由任务的责任方进行任务变更或重组织。

可选地,所述S31中参与协同任务的各用户对协同任务的讨论方式包括公告、通知、转发、广播、附加文件数据、统计分析、加密解密以及签名的一种或多种。

由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在沟通中能方便快捷地进行协同,从计划的在线讨论、任务分解、落实确认、执行反馈到变更、重组织等过程,全程由网络动态甘特图实现,既提高沟通效率,又减少了协同成本。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和至少一个个人用户端;

所述应用服务端用于发布协同任务并发送邀请到参与协同任务的个人用户端,以及接收个人用户端对网络动态甘特图的反馈信息并将反馈结果即时更新到所述数据服务器中;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协同任务相关的用户信息、任务文件信息以及网络动态甘特图的存储,并将个人用户端需要交互的最新信息转发至应用服务器;

所述个人用户端用于通过连接至应用服务器与参与协同任务的其它个人用户端进行交互。

可选地,所述个人用户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以及虚拟现实交互终端。

所述协同任务中使用的个人用户端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现代的VR/AR,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各种交互终端如VR眼镜,手势识别技术均可以用在本发明的互动方法中。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沟通效率并降低协同成本。使用最简单的系统架构,达到了沟通中方便快捷地进行协同的目的。计划的在线讨论、任务分解、落实确认、执行反馈均能够简单方便的在网络动态甘特图上实现,既提高沟通效率,又减少了协同成本。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系统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发起任务协同,参与到互动系统中的人既可以是发起方,也可以是协同方;互动系统中的任务可以分解,形成自相似的可嵌套的子任务,即每一个任务都可进一步分解;由于协同任务存在委托关系,所述委托关系是指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生活中的契约关系的体现。协同发起人提出协同请求,响应方存在协同的义务,例如:共同制定计划、进一步分解任务、推进执行、过程汇报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系统中每一项任务都可以附上相应的合同内容并可加上双方的电子签名(章),即为一个强社交关系耦合,比之现在基于各种即时通信平台,例如QQ或Facebook的松散社交关系,本发明提供的紧密围绕社会契约形成的协同更有强制力,成为社会协同的新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4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包括以下步骤:

S1:创建一个协同任务,并将协同任务的参与各方拉入会话;

S2:根据协同任务的不同,创建一个或多个网络动态甘特图;

S3:参与协同任务的各方通过在用户终端上操作网络动态甘特图中的各控件与参与协同任务的其它人进行交互。

项目中任意用户提交工作计划后,由项目发起人创建一个协同任务,并将项目有关的人员拉入同一个协同任务会话中,本实施例中项目发起人创建的是一个仅需要一个工作组完成的简单短期计划性任务。此种任务可通过单一网络动态甘特图的方式呈现给所有参与任务的各个用户,参与到任务的用户可以在各自的终端上对任务的网络动态甘特图进行操作,操作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变化会即时反馈到所有参与任务中的各个用户的个人用户端上。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S1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设定协同任务的总体目标、属性、说明;

S12:将协同任务分解为一个或多个子任务,并指定每个子任务的执行方和责任方;

S13:设置协同任务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触发条件;

S14:存储信息。

所述S13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共享的文件(夹)和数据、任务消息(群发或点对点)、公告、会议室交互信息、参与者(委托方、协同方、执行方、检查方、汇报方、汇报频度)信息、提醒策略、任务的考核指标、交互表单及附件、协同的决策策略信息(例如:权力制约属性为独裁制还是民主制)、访问控制信息、数字签名、状态信息(例如:任务暂停、恢复、终止、需变更)。

根据项目中的任意工作计划,由项目发起人创建一个协同任务,并将项目有关的人员拉入同一个协同任务会话中,本实施例中项目发起人创建的是一个需要多个工作组协同完成的长期计划性任务。此种任务先由项目发起人设定协同任务的总体目标、协同任务属性和简要说明,将协同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后为每个子任务建立不同的网络动态甘特图,最后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内容、执行方、责任方、起止时间以及需要的协同方。任务分解后会由系统发送给各个子任务的执行方、责任方以及相关的协同方,子任务的执行方和责任方收到各自相关的子任务后可通过个人用户端查看其详细内容、起止时间。执行方收到任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对任务的起止时间进行变更,变更的结果体现在网络动态甘特图上。此时该子任务的责任方和协同方的个人用户端会弹出提示,表明该子任务的执行方已对此任务的起止时间进行了变更。若该子任务的协同方以及责任方同意此变更则通过确认修改按钮将网络动态甘特图的时间节点的变化做出确认后通知项目发起人。如果该子任务起至时间的改变涉及多个其它相关子任务的时间节点变化,则由项目发起人选择是否发起整体项目变更协同,最终由项目发起人将变更后的结果存储至数据服务器。若协同方及责任方不同意此变更则可通过拒绝按钮将网络动态甘特图的时间节点退回至修改前的初始设置,并附加拒绝理由,该拒绝理由会即时反馈到任务执行方的个人用户端上。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S3还包括以下步骤:

S31:参与协同任务的各用户通过用户终端进行讨论;

S32:任务的责任方进行任务的落实确认;

S33:任务的执行方进行执行反馈。

所述S1中的网络动态甘特图具有与用户交互的操作界面,用于将参与协同的各方的操作结果实时地反馈到参与协同的其它各方。

所述S2中的协同任务包括同步协同任务、异步协同任务、多方协同任务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S3中网络动态甘特图的操作包括网络动态甘特图的创建、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反馈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S33中若执行反馈的结果合格则由任务的责任方确认任务完成;若执行反馈的结果不合格则由任务的责任方进行任务变更或重组织。

所述S31中参与协同任务的各用户对协同任务的讨论方式包括公告、通知、转发、广播、分享文件、统计分析、加密解密的一种或多种。

项目中任意用户提交工作计划后,由项目发起人创建一个协同任务,并将项目有关的人员拉入同一个协同任务会话中,本实施例中项目发起人创建的是一个需要多方协同完成的长期计划性任务。此种任务先由项目发起人设定协同任务的总体目标、协同任务属性和简要说明,将协同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后把每个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工作组,确定任务的委托方、协同方、执行方、责任方以及检查方(任何一方均可发起任务协同)。为每个子任务建立不同的网络动态甘特图,最后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内容、执行方、责任方、检查方、协同方、起止时间以及子任务相互之间的触发条件。各工作组得到各自的任务后可依据任务内容对各自子任务的网络动态甘特图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反馈等操作。在创建任务后的讨论环节中,所有不同工作组参与协同任务的相关人员互动的内容均体现在一张网络动态甘特图上,简单而直观,规避了因即时通信软件松散沟通造成的误解以及时间利用效率低下的弊端。

任务分解后会由系统发送给各个子任务的协同方即子任务的执行方和责任方,子任务的执行方和责任方收到各自相关的子任务后可通过个人用户端查看其详细内容、起止时间、计划投入的成本、任务的协同方、任务的触发条件、任务的依赖性、前置任务、后续任务等多种任务信息(可选的任务信息还有共享的任务文件、任务消息、公告、会议室安排等)。

子任务的执行方收到协同任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对协同任务的起止时间进行变更,变更的结果以及变更后触发的对其它子任务时间节点的相关变化均体现在网络动态甘特图上,一般应附加其作出此变更的理由。进行该协同任务的其它工作组的子任务执行方此时的个人用户端会弹出提示,表明某一工作组的子任务执行方已对此协同任务的起止时间进行了变更。

若其它工作组的子任务执行方认同此项变更则通过确认修改按钮将网络动态甘特图的时间节点的变化做出确认后通知相关工作组的责任方、检查方等协同参与方做最终确认后并存储至数据服务器。

若其它工作组的子任务执行方不认同此项变更则可通过退回修改按钮将网络动态甘特图的时间节点退回至初始设置,并附加退回理由。该退回理由会即时反馈到对任务做出变更的执行方的个人用户端上。

根据任意子任务的时间节点,子任务执行方可按日报或周报的形式将任务进行进度和相关任务参数、损耗等反馈到网络动态甘特图上,子任务检查方可在网络动态甘特图上确认或发起线上会议或仅针对该子任务执行方进行点对点沟通,具体沟通子任务执行情况。当任意子任务完成后,子任务执行方在网络互动甘特图上标记子任务完成,由子任务检查方确认后方可触发其它相关子任务的进程。

此外,子任务责任方查看到项目其它的问题如:资源投入周期、资源的协调及预算、核算等也可发起多方线上会议进行讨论。

根据上述实施例一、二、三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系统,如图4所示:

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和至少一个个人用户端;

所述应用服务端用于发布协同任务并发送邀请到参与协同任务的个人用户端,以及接收个人用户端对网络动态甘特图的反馈信息并将反馈结果即时更新到所述数据服务器中;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协同任务相关的用户信息、任务文件信息以及网络动态甘特图的存储,并将个人用户端需要交互的最新信息转发至应用服务器;

所述个人用户端用于通过连接至应用服务器与参与协同任务的其它个人用户端进行交互。

可选地,所述个人用户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以及虚拟现实交互终端。

所述协同任务中使用的个人用户端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现代的VR/AR,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各种交互终端如VR眼镜,手势识别技术均可以用在本发明的互动方法中。

在一个典型的网络软件开发项目中,利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互动系统建立项目及协同任务按以下方式进行:

由项目发起人建立协同任务,并将承担相关子任务的部门(系统开发部、接口开发部、前端开发部、数据库开发部、测试部、检测部)以及部门中参与项目的人员名单拉入协同任务中成为项目中的注册用户。

将项目分解为如下各子任务:子任务1:项目组全体沟通会、子任务2:架构设计、子任务3:接口及交互协议、子任务4:UI设计、子任务5:UI实现、子任务6:数据库设计、子任务7:数据库封装、子任务8:开发环境、子任务9:API封装、子任务10:前端交互实现、子任务11:测试、子任务12:部署、子任务13:公测、子任务14:密集改进、子任务15:上线。

根据子任务的数量及内容创建网络动态甘特图,并设置每个子任务的详细内容、起止时间、任务周期、计划投入的成本、任务的协同方、任务的触发条件、前置任务、后续任务等。如子任务3的接口及交互协议、子任务10的前端交互实现、子任务12至子任务14的部署、公测、密集改进均需要甲方配合协同完成;子任务4的UI设计需要市场部配合协同完成。

具体操作建立协同任务时,后台服务器与个人用户端进行通讯,解析个人用户端对于建立协同任务的请求,并获取建立数据服务器中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个人用户端进行显示。

用户加入系统后,项目成员可以根据修改网络动态甘特图的方式提交对项目计划的意见到项目发起人,最终由项目发起人提交项目计划到系统,系统自动发送“项目计划已建立”提醒给所有项目成员即任务执行方和任务责任方。所有项目成员均可查看计划详情。

项目发起人发起协同任务后,系统会发出具体的协同任务信息给任务执行方,任务执行方接收到信息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给自己设定具体的提醒事件,同时也会接收到发起者设定提醒事件的系统信息。

在项目随时间推进过程中,子任务执行方可对当前执行的子任务在网络互动甘特图上进行标记与并与当前子任务的责任方或其它子任务执行方进行互动,子任务执行方在进行网络动态甘特图的修改时可能触发其它子任务的时间节点:如果在规定事件及时间内完成,子任务执行方可向该子任务责任方发出完成确认申请;如果在规定时间后完成或未完成,子任务执行方可向该子任务责任方发出超时完成或未完成确认申请。由该子任务责任方选择是否启动变更协同或触发的其它后续流程。

所述子任务的执行方在个人用户端上对网络动态甘特图申请变更操作(例如申请修改考核指标)尚未得到最终确认时,其变更只是用于表达本方意见,参与子任务的其他各方同时对所述网络动态甘特图的操作可能执行挂起等待,直到满足任务的权力制约策略(如决策者同意该变更)则变更生效。

所述子任务的具体的变更请求、确认流程由互动甘特图中该任务的协商机制决定,这样的权力制约机制决定了任务变更的流程(确认变更并存储),例如独裁制(单方面决定-告知协同方-固定变更并执行)、民主制(多方同意才能最终确认)等。

另外这些协同不一定是针对某项目,更不限于任何管理架构,可以扩展到社会协同的所有领域,个人之间的松散应答协同也包涵在内,比如订票、配送、订阅推送等可能存在委托、提醒或过程状态反馈等,或者协同发起人和响应人认为必要的任何情形,甚至“发起人”和“响应方”都可能是同一个人,例如制定个人计划、设置朋友生日提醒,从计划的制定到执行、反馈(标注)、变更、放弃等都是由一个人完成,不需要其他人知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