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件接口识别方法、装置及手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7918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件接口识别方法、装置及手机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硬件接口识别方法、装置及手机。



背景技术:

目前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移动电源等电子设备中,用于数据通信或充电。然而,当环境光线昏暗时,USB插拔过程中容易产生错插或偏插,从而容易损坏USB端口。同样地,电子设备上的其他硬件接口也存在同样问题,黑暗环境下的使用不便极大的影响了用户体验。

针对现有技术中黑暗环境下硬件接口使用不便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硬件接口照明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黑暗环境下硬件接口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件接口识别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监测环境光线;在监测到环境光线为黑暗时,触发发光区域产生光亮;其中,所述发光区域设置在所述硬件接口的预设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区域是镶嵌或喷绘在所述预设范围内的自发光材料,和/或,设置在所述预设范围内的导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自发光材料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夜光粉、夜光膜、夜光革。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预设范围内的导光膜时,所述触发所述发光区域产生光亮包括:在环境光线为黑暗时,将预设按键的功能转变为触发光亮功能;接收到用户按压所述预设按键的信号后,触发所述导光膜产生光亮。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触发所述导光膜产生光亮之后,在预设时长后,触发所述导光膜停止产生光亮。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所述环境光线包括:监测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通用输入/输出)口的电平高低;其中,所述GPIO口的电平高低与环境光线相关;根据所述GPIO口的电平高低判断环境光线为黑暗或明亮。

进一步地,所述GPIO口的电平高低与环境光线相关包括:所述GPIO口连接于光敏电阻,在所述光敏电阻阻值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GPIO口的电平为低电平,在所述光敏电阻阻值高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GPIO口的电平为高电平;在所述GPIO口的电平为低电平时,则所述环境光线为黑暗;在所述GPIO口的电平为高电平时,则所述环境光线为明亮。

进一步地,所述硬件接口包括以下至少之一: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端口、耳机孔、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硬件接口识别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环境光线;触发模块,用于在监测到环境光线为黑暗时,触发发光区域产生光亮;其中,所述发光区域设置在所述硬件接口的预设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区域是镶嵌或喷绘在所述预设范围内的自发光材料,和/或,设置在所述预设范围内的导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区域包括设置在所述预设范围内的导光膜时,所述触发模块包括:功能触发单元,用于在环境光线为黑暗时,将预设按键的功能转变为触发光亮功能;光亮触发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用户按压所述预设按键的信号后,触发所述导光膜产生光亮。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延时熄灭模块,用于在触发所述导光膜产生光亮之后,在预设时长后触发所述导光膜停止产生光亮。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模块包括:GPIO口,所述GPIO口的电平高低与环境光线相关;电平监测器,用于监测所述GPIO口的电平高低;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GPIO口的电平高低判断环境光线为黑暗或明亮。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模块还包括:光敏电阻,与所述GPIO口相连接,在所述光敏电阻阻值低于预设阈值时,所述GPIO口的电平为低电平,在所述光敏电阻阻值高于预设阈值时,所述GPIO口的电平为高电平;其中,所述GPIO口的电平为低电平时,所述环境光线为黑暗;所述GPIO口的电平为高电平时,所述环境光线为明亮。

进一步地,所述硬件接口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耳机孔、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机,其中,该手机包括上述的硬件接口识别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硬件接口四周镶嵌或喷绘自发光材料,和/或采用可控光源通过导光膜在硬件接口四周产生发光区域,在夜晚或者环境昏暗状态下使得发光区域产生光亮,从而方便用户准确识别硬件接口,避免错插或偏插导致硬件接口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硬件接口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机USB端口发光区域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脑USB端口发光区域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ED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硬件接口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硬件接口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监测环境光线;

步骤S102,在监测到环境光线为黑暗时,触发发光区域产生光亮;其中,发光区域设置在硬件接口的预设范围内。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硬件接口四周镶嵌或喷绘自发光材料,和/或采用可控光源通过导光膜在硬件接口四周产生发光区域,在夜晚或者环境昏暗状态下使得发光区域产生光亮,从而方便用户准确识别硬件接口,避免错插或偏插导致硬件接口损坏。

对于上述预设范围的设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例如可以在硬件接口四周,也可以在硬件接口旁边近距离处。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发光区域是镶嵌或喷绘在预设范围内的自发光材料,和/或,设置在预设范围内的导光膜。自发光材料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之一:夜光粉、夜光膜、夜光革。对于发光区域具体选择自发光材料还是导光膜还是自发光材料与导光膜的结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自发光材料,在环境光线变暗时,自发光材料会相应产生光亮。对于导光膜,需要触发其产生光亮,优选地,可以对预设按键设置触发光亮功能,即在监测到环境光线为黑暗时,用户通过按压预设按键的方式来触发导光膜产生光亮。该预设按键可以是设备原有按键,即在原有按键的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触发光亮功能;该预设按键还可以是新增按键,即为该新增按键设置触发光亮功能。在环境光线为黑暗时,触发预设按键的功能转变为触发光亮功能,接收到用户按压预设按键的信号后,则触发导光膜产生光亮。基于此,可以根据用户对环境光线的要求设置导光膜产生光亮的触发点,满足用户需求,避免硬件接口在使用过程中的错插或偏插。

另外,为了避免黑暗环境下导光膜一直产生光亮,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优选实施方式:触发导光膜产生光亮之后,在预设时长后,触发导光膜停止产生光亮。即导光膜被触发产生光亮之后,维持一定时长后便停止发光,从而在方便用户识别硬件接口的基础上避免影响用户休息。

对于环境光线是否为黑暗的判定,可以通过设置光线亮度阈值的方式来实现,即在监测到环境光线的亮度低于光线亮度阈值时,判定为环境光线为黑暗。还可以通过以下优选实施方式实现:监测GPIO口的电平高低,GPIO口的电平高低与环境光线相关;根据GPIO口的电平高低判断环境光线为黑暗或明亮。GPIO口连接于光敏电阻,在光敏电阻阻值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GPIO口的电平为低电平,在光敏电阻阻值高于预设阈值时,控制GPIO口的电平为高电平。在GPIO口为低电平时,则确定环境光线为黑暗;在GPIO口为高电平时,则确定环境光线为明亮。对于预设阈值的设定,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设定,如果用户希望在环境光线刚刚变暗时导光膜就发光,则将预设阈值设置的稍低一些,如果用户希望在环境光线完全黑暗时导光膜发光,则将预设阈值设置的稍高一些。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USB端口,还适用于耳机孔、HDMI等相关插孔。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USB端口为例,介绍发光区域的设置情况。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机USB端口发光区域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脑USB端口发光区域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1是USB端口,2是发光区域,发光区域可以设置在USB端口的四周,也可以设置在其旁边近距离处。

发光区域可以设置为自发光材料,也可以设置为导光膜,也可以设置为自发光材料和导光膜的结合。具体地:

1)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USB端口四周设置一发光区域,在发光区域内镶嵌或喷绘如夜光粉、夜光膜等自发光材料,当黑暗环境下,自发光材料在发光区域发出相应颜色的光,以方便USB端口插拔。

2)在发光区域内设置一圈导光膜,在导光膜末端以LED作为光源,当LED点亮时,LED发出的光通过导光膜均匀导到发光区域,以作为夜晚插拔USB照明所用。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LED控制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采用光敏电阻和Home键触发光源开启,图中RL为光敏电阻,RL与电源管理芯片的接口即为GPIO口。在本实施例中,光敏电阻的属性是光线越强,阻值越大。当环境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大,此时电源管理芯片的GPIO口处于高电平;而当黑暗环境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此时电源管理芯片的GPIO口处于低电平。当然,对于属性为光线越强阻值越小的光敏电阻,也适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地,当环境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此时电源管理芯片的GPIO口处于低电平;而当黑暗环境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大,此时电源管理芯片的GPIO口处于高电平。

电源管理芯片通过判断电平高低,从而确定环境光线情况,然后相应控制LED的亮灭。在GPIO口为低电平时,确定环境光线为黑暗,控制LED发光;在GPIO口为高电平时,确定环境光线为明亮,控制LED保持熄灭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只要监测GPIO口的电平高低即可确定环境光线的情况,具体通过何种方式监测GPIO口的电平高低,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环境光线的情况,例如监测环境光线的亮度大小。

当电源管理芯片检测到GPIO口处于低电平时,触发Home键(Home_key)的功能转换为触发LED点亮功能。当用户按一下Home键时,LED在软件延时作用下短暂点亮,当延时过后,LED熄灭,由此达到既省电又方便的效果。

实施例三

对应于图1介绍的硬件接口识别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件接口识别装置,如图5所示的硬件接口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10,用于监测环境光线;

触发模块20,用于在监测到环境光线为黑暗时,触发发光区域产生光亮;其中,发光区域设置在硬件接口的预设范围内。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硬件接口四周镶嵌或喷绘自发光材料,和/或采用可控光源通过导光膜在硬件接口四周产生发光区域,这样可以在夜晚或者环境昏暗状态下使得发光区域产生光亮,从而方便用户准确识别硬件接口,避免错插或偏插导致硬件接口损坏。

对于上述预设范围的设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例如可以在硬件接口四周,也可以在硬件接口旁边近距离处。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发光区域是镶嵌或喷绘在预设范围内的自发光材料,和/或,设置在预设范围内的导光膜。自发光材料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之一:夜光粉、夜光膜、夜光革。对于发光区域具体选择自发光材料还是导光膜还是自发光材料与导光膜的结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自发光材料,在环境光线变暗时,自发光材料会相应产生光亮。对于导光膜,需要触发其产生光亮,优选地,可以对预设按键设置触发光亮功能,即在监测到环境光线为黑暗时,用户通过按压预设按键的方式来触发导光膜产生光亮。该预设按键可以是设备原有按键,即在原有按键的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触发光亮功能;该预设按键还可以是新增按键,即为该新增按键设置触发光亮功能。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即在发光区域包括设置在预设范围内的导光膜时,上述触发模块20可以包括:功能触发单元,用于在环境光线为黑暗时,将预设按键的功能转变为触发光亮功能;光亮触发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用户按压预设按键的信号后,触发导光膜产生光亮。基于此,可以根据用户对环境光线的要求设置导光膜产生光亮的触发点,满足用户需求,避免硬件接口在使用过程中的错插或偏插。

另外,为了避免黑暗环境下导光膜一直产生光亮,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即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延时熄灭模块,用于在触发导光膜产生光亮之后,在预设时长后触发导光膜停止产生光亮。即导光膜被触发产生光亮之后,维持一定时长后便停止发光,从而在方便用户识别硬件接口的基础上避免影响用户休息。

对于环境光线是否为黑暗的判定,可以通过设置光线亮度阈值的方式来实现,即在监测到环境光线的亮度低于光线亮度阈值时,判定为环境光线为黑暗。还可以通过以下优选实施方式实现:即上述监测模块10可以包括:GPIO口,GPIO口的电平高低与环境光线相关;电平监测器,用于监测GPIO口的电平高低;处理器,用于根据GPIO口的电平高低判断环境光线为黑暗或明亮。上述监测模块10还可以包括:光敏电阻,与GPIO口相连接,在光敏电阻阻值低于预设阈值时,GPIO口的电平为低电平,在光敏电阻阻值高于预设阈值时,GPIO口的电平为高电平。在GPIO口为低电平时,则确定环境光线为黑暗;在GPIO口为高电平时,则确定环境光线为明亮。

对于上述预设阈值的设定,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设定,如果用户希望在环境光线刚刚变暗时导光膜就发光,则将预设阈值设置的稍低一些,如果用户希望在环境光线完全黑暗时导光膜发光,则将预设阈值设置的稍高一些。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和触发模块的功能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电源管理芯片的功能,导光膜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LED。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USB端口,还适用于耳机孔、HDMI等相关插孔。

实施例四

对应于图5介绍的硬件接口识别装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如图6所示的手机结构示意图,该手机包括实施例三中介绍的硬件接口识别装置。该硬件接口识别装置可以直接应用在手机(或者电脑等其他电子设备)中。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知,本发明通过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硬件接口四周镶嵌或喷绘自发光材料比如夜光粉、夜光膜、夜光革等,在夜晚或者环境昏暗状态下通过发光区域方便硬件接口的使用(例如USB的插拔);或者,采用可控光源通过导光膜在硬件接口四周产生发光区域,可控光源在昏暗状态下自动点亮或者触发点亮,发光通过硬件接口四周导光膜均匀分散端口四周形成导光区域,方便夜晚硬件接口的使用。

当然,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