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路动态负载配置方法、系统以及服务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7847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链路动态负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至少两条主通信链路和至少一条备用通信链路的的通信链路中,所述链路动态负载配置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任务数据包时,判断所述任务数据包是否配置有与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优先级数值:

若没有,则将所述任务数据包按照所述主通信链路的传输规则分配至主通信链路中;

若有,则分别获取所述主通信链路和所述备用通信链路的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并将所述优先级数值与选取的任一所述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比较:

若所述优先级数值小于选取的所述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则将所述优先级数值对应的任务数据包分配至与所述选取的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对应的通信链路中;

若所述优先级数值大于选取的所述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则将所述优先级数值对应的任务数据包分配至余下的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中数值较小的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所对应的通信链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动态负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先级数值根据所述任务数据包中的任务类型、请求传输所述任务数据包的用户身份以及所述任务数据包的数据量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链路动态负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优先级数值的具体过程为:

根据任务类型为每一种任务类型分配一个自然数并根据用户身份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自然数;

将任务类型对应的自然数与用户身份对应的自然数相乘获取乘积数值;

在获取的所述乘积数值后面加上一个根据所述数据量确定的校验位即获取所述优先级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动态负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的具体获取方式为:

<mrow> <mi>k</mi> <mo>=</mo> <mfrac> <mrow>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subsup> <msup> <mrow> <mo>(</mo> <msub> <mi>x</mi> <mi>i</mi> </msub> <mo>-</mo> <mover> <mi>x</mi> <mo>&OverBar;</mo> </mover> <mo>)</mo> </mrow> <mn>4</mn> </msup> <mo>/</mo> <mi>n</mi> </mrow> <msup> <mrow> <mo>(</mo>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subsup> <mo>(</mo> <mrow> <msup> <mrow> <mo>(</mo> <mrow> <msub> <mi>x</mi> <mi>i</mi> </msub> <mo>-</mo> <mover> <mi>x</mi> <mo>&OverBar;</mo> </mover> </mrow> <mo>)</mo> </mrow> <mn>2</mn> </msup> <mo>/</mo> <mi>n</mi> </mrow> <mo>)</mo> <mo>)</mo> </mrow> <mn>2</mn> </msup> </mfrac> <mo>;</mo> </mrow>

x(T)=f(T)+n(T);

其中,k为链路等价优先级,xi为第i时刻数据量,为在整个i时间段中x(T)的均值,n为采样任务数据包的数量,其中x(T)为T时间点内数据总量,f(T)是根据T时间点内未携带优先级标识数据占用量峰值,(T)为T时间点内携带优先级标识的数据量实际占用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动态负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通信链路包括VPN通信链路;在所述优先级数值小于预设数值或所述主通信链路无法连接时将所述任务数据包分配至所述VPN通信链路。

6.一种链路动态负载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至少两条主通信链路和至少一条备用通信链路的的通信链路中,所述链路动态负载配置系统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为任务数据包配置优先级数值;

接收判断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任务数据包时,判断所述任务数据包是否配置有与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优先级数值;

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主通信链路和所述备用通信链路的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优先级数值与选取的任一所述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比较;

链路分配模块,用于在所述任务数据包没有配置有与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优先级数值时将所述任务数据包按照所述主通信链路的传输规则分配至主通信链路中,在所述任务数据包配置有与优先级标识对应的优先级数值时根据所述优先级数值与所述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的比较大小将所述任务数据包分配至对应的通信链路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链路动态负载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先级数值根据所述任务数据包中的任务类型、请求传输所述任务数据包的用户身份以及所述任务数据包的数据量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链路动态负载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配置根据任务类型为每一种任务类型分配一个自然数并根据用户身份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自然数,将任务类型对应的自然数与用户身份对应的自然数相乘获取乘积数值,在获取的所述乘积数值后面加上一个根据所述数据量确定的校验位即获取所述优先级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链路动态负载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等价优先级数值的具体获取方式为:

<mrow> <mi>k</mi> <mo>=</mo> <mfrac> <mrow>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subsup> <msup> <mrow> <mo>(</mo> <msub> <mi>x</mi> <mi>i</mi> </msub> <mo>-</mo> <mover> <mi>x</mi> <mo>&OverBar;</mo> </mover> <mo>)</mo> </mrow> <mn>4</mn> </msup> <mo>/</mo> <mi>n</mi> </mrow> <msup> <mrow> <mo>(</mo> <msubsup> <mi>&Sigma;</mi>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subsup> <mo>(</mo> <mrow> <msup> <mrow> <mo>(</mo> <mrow> <msub> <mi>x</mi> <mi>i</mi> </msub> <mo>-</mo> <mover> <mi>x</mi> <mo>&OverBar;</mo> </mover> </mrow> <mo>)</mo> </mrow> <mn>2</mn> </msup> <mo>/</mo> <mi>n</mi> </mrow> <mo>)</mo> <mo>)</mo> </mrow> <mn>2</mn> </msup> </mfrac> <mo>;</mo> </mrow>

x(T)=f(T)+n(T);

其中,k为链路等价优先级,xi为第i时刻数据量,为在整个i时间段中x(T)的均值,n为采样任务数据包的数量,其中x(T)为T时间点内数据总量,f(T)是根据T时间点内未携带优先级标识数据占用量峰值,(T)为T时间点内携带优先级标识的数据量实际占用值。

1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链路动态负载配置系统。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