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网关、终端及其协议自适应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77377发布日期:2019-06-21 23:5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网关、终端及其协议自适应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网关、终端及其协议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物联网按照一定的协议,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以及RFID等终端物体连接,通过物联信息的交换、分析、处理和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的精确感知,实时控制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接入物联网系统的终端越来越多。一般终端的生厂厂家各不相同,各厂家生产的终端类型就多种多样,不同终端对外通信接口和数据传输协议也就千差万别。因此,不同终端与物联网的适配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一大问题,现有的技术中,终端对外通信接口如:串口、WiFi、ZigBee以及蓝牙等,这些通信接口技术目前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可以通过物联网系统或网关提供相应接口,来实现终端的通信接入。但是,即便是同一种通信传输技术,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个厂家生产的终端物体的数据传输协议一般以自定义为主,这导致不同厂商的芯片或者传输模组无法互联互通。因此物联网系统每接入一种终端物体,都需要物联网开发人员研发和部署适配的协议转换软件,这极大的限制的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物联网系统对于异构终端的接入能力低的缺陷,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物联网对于异构终端的接入能力低。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终端的通信请求;向所述终端发送获取其对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第一协议转换包;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时,运行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以对所述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

优选地,所述运行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以对所述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适配协议转换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对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所述物联网平台能够识别所述上行通信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对来自所述物联网平台的下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所述终端能够识别所述下行通信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当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时,根据所述通信请求从所述物联网平台上获取与所述终端匹配的第二协议转换包;运行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包,以对所述终端的通信协议与所述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

优选地,所述运行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包,以对所述终端的通信协议与所述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包对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所述物联网平台能够识别所述上行通信数据;根据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包对来自所述物联网平台的下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所述终端能够识别所述下行通信数据。

优选地,所述通信请求包括:所述终端的ID信息、所述终端的端口信息和接入请求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方法,包括:向物联网网关发送通信请求;接收来自所述物联网网关的获取终端对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判断所述终端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当存在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时,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以供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对所述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

优选地,所述通信请求包括:所述终端的ID信息、所述终端的端口信息和接入请求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通信请求;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获取其对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第一协议转换包;第一运行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时,运行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以对所述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

优选地,所述第一运行模块包括:第一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对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所述物联网平台能够识别所述上行通信数据;第二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对来自所述物联网平台的下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所述终端能够识别所述下行通信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判定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时,根据所述通信请求从所述物联网平台上获取与所述终端匹配的第二协议转换包;第二运行模块,用于运行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包,以对所述终端的通信协议与所述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

优选地,所述第二运行模块包括:第三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包对来自所述终端的上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所述物联网平台能够识别所述上行通信数据;第四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协议转换包对来自所述物联网平台的下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所述终端能够识别所述下行通信数据。

优选地,所述通信请求包括:所述终端的ID信息、所述终端的端口信息和接入请求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装置,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物联网网关发送通信请求;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物联网网关的获取终端对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终端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时,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以供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所述第一协议转换包对所述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

优选地,所述通信请求包括:所述终端的ID信息、所述终端的端口信息和接入请求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网关,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的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的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的物联网网关和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的物联网终端以及物联网平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物联网网关、终端及其协议自适应方法和装置,在接收到来自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通信请求时,首先通过获取终端中预存的第一协议转换包来对该终端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在获取第一协议转换包失败时,再从物联网平台获取与该终端匹配的第二协议转换包,然后根据该第二协议转换包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此处第一协议转换包预存在终端,可以大大降低物联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而对于终端生产商也不会有过多的负担,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实现了物联网协议自适应方式的多样化,而且提高了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物联网系统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异构终端的接入能力,以便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装置的一个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装置的一个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物联网网关的一个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物联网终端的一个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物联网系统的一个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物联网系统的另一个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物联网终端在物联网平台注册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物联网终端向物联网平台上报信息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监控设备访问物联网终端的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方法,可用于物联网网关,以对物联网平台和物联网终端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接收来自终端的通信请求,此处的通信请求来自接入物联网系统的终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通信请求中包含但不限于:终端的ID信息、终端的端口信息和接入请求信息。

S12:向终端发送获取其对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此处第一协议转换包与该终端匹配,具体地,物联网网关在接收到终端的通信请求时,可以首先对通信请求中的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终端的ID信息和端口信息,进而判断该类终端是否曾接入过该物联网系统,如果接入过该物联网系统,则该物联网网关上一定存在与该类终端匹配的协议转换包,自然地,该终端就可以与物联网平台进行正常数据交互;如果判定该终端是新接入的终端,则向该终端发送获取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

S13: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一协议转换包,即在经过步骤S2向终端发送获取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后,判断是否接收到终端发送来的第一协议转换包,若判断结果为是,进入步骤S14,否则进入步骤S15。

S14:当接收到第一协议转换包时,运行第一协议转换包,以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具体地,此处第一协议转换包可以是应用软件包的形式,在接收到该应用软件包后安装和运行,在终端与物联网进行数据交互时,即可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

上述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方法,通过从新接入物联网系统的终端获取到第一协议转换包,用于为终端与物联网平台的数据交互进行通信协议转换,提高了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物联网系统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异构终端的接入能力,以便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14包括:根据第一协议转换包对来自终端的上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物联网平台能够识别上行通信数据;根据第一协议转换包对来自物联网平台的下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终端能够识别下行通信数据。具体地,比如对于来自终端的向物联网平台发出的数据(即上行通信数据,比如可以是终端检测到的实时数据),则通过运行第一协议转换包对该上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解析并重新封装,以使物联网平台可以识别该上行通信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而对于来自物联网平台向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即下行通信数据),也可以通过运行第一协议转换包将该控制指令的数据格式进行解析,并重新封装成终端可以识别的数据格式,以供终端执行该控制指令。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可以包括:

步骤S15:当未接收到第一协议转换包时,根据通信请求从物联网平台上获取与终端匹配的第二协议转换包,具体地,如果终端没有发来第一协议转换包,则说明该终端内可能不存在用于协议转换的协议转换包,则根据通信请求中该终端的ID信息和该终端的端口信息,从物联网平台中获取第二协议转换包,此处第二协议转换包与该终端匹配,可以用于对该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

步骤S16:安装和运行第二协议转换包,以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16包括:根据第二协议转换包对来自终端的上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物联网平台能够识别上行通信数据;根据第二协议转换包对来自物联网平台的下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终端能够识别下行通信数据。具体地,比如对于来自终端的向物联网平台发出的数据(即上行通信数据,比如可以是终端检测到的实时数据),则通过运行第二协议转换包对该上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解析并重新封装,以使物联网平台可以识别该上行通信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而对于来自物联网平台向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即下行通信数据),也可以通过运行第二协议转换包将该控制指令的数据格式进行解析,并重新封装成终端可以识别的数据格式,以供终端执行该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方法,在接收到来自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通信请求时,首先通过获取终端中预存的第一协议转换包来对该终端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在获取第一协议转换包失败时,再从物联网平台获取与该终端匹配的第二协议转换包,然后运行该第二协议转换包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解析,此处第一协议转换包预存在终端,可以大大降低物联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而对于终端生产商也不会有过多的负担,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实现了物联网协议自适应方式的多样化,而且提高了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物联网系统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异构终端的接入能力,以便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方法,可应用于物联网中的接入终端,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1:在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时,向物联网网关发送通信请求,以请求与物联网系统进行通信,此处通信请求包含但不限于:终端的ID信息、终端的端口信息和接入请求信息。

S22:接收来自物联网网关的获取终端对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即在通信请求发出后,与该终端相连的物联网网关会根据该通信请求向该终端发送获取终端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

S23:判断终端中是否存在第一协议转换包,具体地,接收到获取终端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后,通过判断是否存在第一协议转换包来确定是否向物联网网关发送该第一协议转换包,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进入步骤S24,否则,可以向物联网网关发送请求失败结果,也可以直接结束。

S24:当存在第一协议转换包时,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第一协议转换包,以供物联网网关根据第一协议转换包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进而完成终端与物联网系统的数据交互。

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方法,通过预存相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在该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时,将该第一协议转换包发送至与之连接的物联网网关,以供该物联网网关对该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进而实现该终端成功的接入物联网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用于转换终端通信协议的第一协议转换包不再依赖于物联网开发人员,而是直接由终端生产商预存,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物联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而对于终端生产商也不会有过多的负担,提高了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供了一种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装置30,可应用于物联网网关,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1、第一发送模块32、第一判断模块33、以及第一运行模块34等,各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第一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的通信请求,此处的通信请求来自接入物联网系统的终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通信请求包含但不限于:终端的ID信息、终端的端口信息和接入请求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32,用于向终端发送获取其对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2的详细描述。

第一判断模块33,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终端的第一协议转换包,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3的详细描述。

第一运行模块34,用于当接收到第一协议转换包时,运行第一协议转换包,以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4的详细描述。

上述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装置30,通过从新接入物联网系统的终端获取到第一协议转换包,用于为终端与物联网平台的数据交互进行通信协议转换,提高了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物联网系统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异构终端的接入能力,以便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运行模块34包括:第一转换单元341,用于根据第一协议转换包对来自终端的上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物联网平台能够识别上行通信数据;第二转换单元342,用于根据第一协议转换包对来自物联网平台的下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终端能够识别下行通信数据。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4的优选方案的详细描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35,用于当未接收到第一协议转换包时,根据通信请求从物联网平台上获取与终端匹配的第二协议转换包,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5的详细描述。

第二运行模块36,用于运行第二协议转换包,以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运行模块36包括:第三转换单元361,用于根据第二协议转换包对来自终端的上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物联网平台能够识别上行通信数据;第四转换单元362,用于根据第二协议转换包对来自物联网平台的下行通信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使终端能够识别下行通信数据,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6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装置30,在接收到来自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通信请求时,首先通过获取终端中预存的第一协议转换包来对该终端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在获取第一协议转换包失败时,再从物联网平台获取与该终端匹配的第二协议转换包,然后运行该第二协议转换包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解析,此处第一协议转换包预存在终端,可以大大降低物联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而对于终端生产商也不会有过多的负担,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实现了物联网协议自适应方式的多样化,而且提高了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物联网系统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异构终端的接入能力,以便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装置40,可应用于接入物联网的终端(比如火警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等),如图4所示,包括:第二发送模块41、第二接收模块42、第二判断模块43以及第三发送模块44,各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第二发送模块41,用于在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时,向物联网网关发送通信请求,以请求与物联网系统进行通信,此处通信请求包含但不限于:终端的ID信息、终端的端口信息和接入请求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42,用于接收来自物联网网关的获取终端对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即在通信请求发出后,与该终端相连的物联网网关会根据该通信请求向该终端发送获取终该第一协议转换包的请求。

第二判断模块43,用于判断终端中是否存在第一协议转换包,具体参见实施例2中对步骤S23的详细描述。

第三发送模块44,用于当存在第一协议转换包时,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第一协议转换包,以供物联网网关根据第一协议转换包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具体参见实施例2中对步骤S24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装置40,通过预存相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在该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时,将该第一协议转换包发送至与之连接的物联网网关,以供该物联网网关对该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进而实现该终端成功的接入物联网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用于转换终端通信协议的第一协议转换包不再依赖于物联网开发人员,而是直接由终端生产商预存,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物联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而对于终端生产商也不会有过多的负担,提高了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效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网关50,可用于为物联网平台和物联网终端进行协议转换,如图5所示,至少包括:如实施例3的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装置30,因此具有实施例3的物联网网关协议自适应装置30的所有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网关50,在接收到来自物联网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通信请求时,首先通过获取终端中预存的第一协议转换包来对该终端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转换,在获取第一协议转换包失败时,再从物联网平台获取与该终端匹配的第二协议转换包,然后运行该第二协议转换包对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协议解析,此处第一协议转换包预存在终端,可以大大降低物联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而对于终端生产商也不会有过多的负担,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实现了物联网协议自适应方式的多样化,而且提高了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物联网系统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异构终端的接入能力,以便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供了一种物联网终端60,可以是如:火警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等,可接入物联网系统,与物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如图6所示,至少包括:如实施例4的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装置40,因此具有实施例4的物联网终端协议自适应装置40的所有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终端60,通过预存相应的第一协议转换包,在该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时,将该第一协议转换包发送至与之连接的物联网网关,以供该物联网网关对该终端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进而实现该终端成功的接入物联网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用于转换终端通信协议的第一协议转换包不再依赖于物联网开发人员,而是直接由终端生产商预存,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物联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而对于终端生产商也不会有过多的负担,提高了终端接入物联网系统的效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供了一种物联网系统70,如图7所示,至少包括:如实施例5的物联网网关50和如实施例6的物联网终端60以及物联网平台71,因此至少具有实施例5的物联网网关50和实施例6的物联网终端60的所有有益效果。下面以图8所示的物联网系统70为例,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如图8所示,在该物联网系统70中,包括:物联网终端60(其数量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仅以其中一个物联网终端60进行详细说明)、物联网网关50以及物联网平台71(此处物联网平台70可以包括多个物联网服务器),其中,物联网终端60和物联网网关50通过接口1相连,物联网网关50与物联网平台71通过接口2相连,该物联网系统70还可以包括物联网监控设备81(比如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监控设备81可以通过接口3连接物联网平台71,物联网用户通过监控设备81,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一般采用WebService等接口协议访问物联网平台71,可以访问物联网平台71中存储的物联网终端60的历史感知数据,以便于用户随时查看相应终端的运行状态,并通过物联网平台71控制物联网终端60执行相应操作;具体地,接口1可以为:RS232、RS485、USB、WiFi、ZigBee、RFID等,接口2和3可以为:以太网接口、3G/4G接口等。其中物联网网关50主要功能是将接口1和接口2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适配,以使物联网终端60可以与物联网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在实际应用中,物联网终端60由各自的生产商进行设计生产,不同的生产商所出物联网终端60一般通信协议也各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物联网终端60生产商自行开发协议适配转换包(即第一协议转换包),并将其预存在物联网终端60上,当然,在物联网终端60上没有第一协议转换包时,也可以通过物联网开发人员在物联网平台71上部署与该物联网终端60匹配的协议转换包(即第二协议转换包)。从物联网终端60接入物联网系统,到实现与物联网系统的数据交互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接入的物联网终端60首先进行在物联网系统上的注册过程,如图9所示,该过程包括:

步骤91:物联网终端60与物联网网关50建立通信链路,此处通信链路为物理链路。

步骤92:物联网网关50通过轮询或者物联网终端60主动上报等方式,获得包含物联网终端60的身份ID信息在内的终端注册请求。

步骤93:物联网网关50接收到终端注册请求后,将该请求转发到物联网平台71。

步骤94:物联网平台71根据终端注册请求,完成物联网终端60在物联网平台71的认证和注册。

步骤95:物联网网关50接收从物联网平台71返回的注册结果以及通信通信密钥。

步骤96:物联网终端60接收返回的注册结果和通信密钥,此处通信密钥将用于该物联网终端60与物联网平台71进行数据交互的加解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对于完成注册的物联网终端60,需要在物联网网关50进行协议转换包的获取与安装,以进一步实现与物联网系统的数据交互,如图10所示,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S101:物联网终端60连接物联网网关50,并上报通信请求,该通信请求至少包括该终端的ID信息(ID信息包含厂商标号码、设备标识号等)。

步骤S102:物联网网关50向物联网终端60请求协议转换包(即第一协议转换包),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2的详细描述。

步骤S103:物联网网关50判断是否成功获取到来自该物联网终端60的第一协议转换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4,否则执行步骤S105。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3的详细描述。

步骤S104:物联网网关50安装运行该第一协议转换包,以完成对物联网系统70上下行传输数据的协议转换。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4及其优选方案的详细描述。

步骤S105:物联网网关50根据物联网终端60的ID信息,在物联网平台71上查询与该物联网终端60匹配的第二协议转换包。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5的详细描述。

步骤S106:物联网网关50安装运行该第二协议转换包,以完成对物联网系统70上下行传输数据的协议转换。具体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S16及其优选方案的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物联网网关50还可以提供人机交互管理界面,用户可通过简单操作,自由地安装新的协议转换包,也可以灵活地替换、加载和卸载已有的协议转换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70可以实现物联网终端60向物联网平台71上报数据的流程,适用于某些需要周期性上报数据或者触发报警类物联网终端60,例如:自来水表、煤气浓度传感器、入侵检测传感器等,如图11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111:物联网终端60按照接口1的通信协议格式上报感知数据/报警信息(即上行通信数据)。

步骤112:物联网网关50调用已安装的与该物联网终端60匹配的协议转换包(可以是第一协议转换包,也可以是第二协议转换包),解析该感知数据/报警信息数据,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按照接口2的协议格式重新封装,以完成对来自终端的上行通信数据的协议转换,进而传输至物联网平台71。

步骤113:物联网平台71解析并存储接收的感知数据/报警信息。

步骤114:对于报警信息,物联网平台71及时发送给监控设备81。

步骤115:监控设备81向物联网平台71返回送达结果。

步骤116:物联网平台71按照接口2的协议格式,封装送达结果并转发至物联网网关50。

步骤117:物联网网关50调用已安装的与该物联网终端60匹配的协议转换包,解析消息送达结果,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按照接口1的协议格式重新封装,以完成对来自物联网平台71的下行通信数据的协议转换,进而传输至物联网终端6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70可以实现监控设备81访问物联网终端60流程,如图12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121:监控设备81将访问物联网终端60的第一访问请求发送给物联网平台71,此处第一访问请求中可以包括对物联网终端60的相关远程控制指令,也可以是查询物联网终端60的实时状态与数据。

步骤122:物联网平台71按照接口2的协议格式封装第一访问请求(即下行通信数据),并将封装后的第一访问请求转发至物联网网关50;

步骤123:物联网网关50调用已安装的与该物联网终端60匹配的协议转换包(可以是第一协议转换包,也可以是第二协议转换包),解析第一访问请求,并将解析得到的访问请求数据按照接口1的协议格式重新封装,以完成对来自物联网平台71的下行通信数据的协议转换,进而完成监控设备81向物联网终端60发起的访问请求。

步骤124:物联网终端60接收到该第一访问请求,获得相关的指令并执行,比如可以执行某项远程控制操作,也可以读取实时状态和感知数据。

步骤125:物联网终端60将执行结果(比如执行控制指令的结果,也可以是读取到的实时状态和感知数据)按照接口1的协议格式返回至物联网网关,此处执行结果为上行通信数据。

步骤126:物联网网关运行与该物联网终端60匹配的协议转换包,解析返回执行结果,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按照接口2的协议格式重新封装,从而完成对上行通信数据的协议转换,并将协议转换后的执行结果传输至物联网平台71。

步骤127:物联网平台71解析并存储该执行结果,以作为历史数据备用。

步骤128:同时物联网平台71将该执行结果返回给监控设备81,以便用户查看。

本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系统,在物联网网关50接收到来自物联网终端60接入物联网系统70的通信请求时,首先通过获取该物联网终端60中预存的第一协议转换包来对该终端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在获取第一协议转换包失败时,再从物联网平台71获取与该物联网终端60匹配的第二协议转换包,然后运行该第二协议转换包对物联网终端60的通信协议与物联网平台的通信协议进行转换适配,此处第一协议转换包预存在物联网终端60,可以大大降低物联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而对于物联网终端60生产商也不会有过多的负担,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实现了物联网协议自适应方式的多样化,而且提高了物联网终端60接入物联网系统70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物联网系统70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异构终端的接入能力,以便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