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6865发布日期:2018-08-07 20:3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关键任务业务(英文:missioncriticalservice,mcs)系统为用户提供关键业务的通信服务,该关键业务包括:即按即说(英文:pushtotalk,ptt)业务、视频(英文:video)业务和数据(英文:data)业务。mcs系统可以支持不同业务提供商的mcs系统之间的关键业务通信,但是mcs系统不支持与第二系统,如tetra系统或者p25系统之间的关键业务通信,无法满足第二系统之间通信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中mcs系统无法支持与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的用户进行关键业务通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互通网关接收所述第一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所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二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

在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互通网关接收到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后,互通网关将第一通信请求中的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转换成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并将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携带在第二通信请求发送至第二系统的网元,以实现了第一系统的第一对象与包含有第二系统用户的第二对象之间的通信互通,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上述第一用户属于所述第一群组;或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第一群组属于同一个群组。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二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包括:所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第三标识;所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四标识;所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三标识和所述第四标识生成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并将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的网元。

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提供了第二通信请求的具体生成方法,支持了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实现。

在又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第三标识,包括:从所述第一标识中获取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或根据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对象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一对象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三标识。

在又一种可选方案提供了两种第一标识与第三标识之间的转换方法,支持了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实现。

在后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四标识,包括:所述互通网关从所述第二标识中获取所述第四标识;或所述互通网关根据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第四标识。

在后一种可选方案提供了两种第二标识与第四标识之间的转换方法,支持了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实现。

在还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对象为所述第一群组,所述第一通信请求还包括:第二群组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第五标识,所述第二群组为所述第二系统的群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互通网关接收第二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系统的用户;所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一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

在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互通网关接收到第二系统的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后,互通网关将第一通信请求包含的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转换成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并将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携带在第二通信请求发送至第一系统的网元,实现了第二系统的第一对象与包含有第一系统用户的第二对象之间的通信互通,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系统的服务器接收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若所述第二对象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则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携带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

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支持了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的实现,所以其具有提高用户体验度的优点。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二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

在第四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在接收到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后,根据第一通信请求,将第二通信请求发送至第二系统的网元,实现了第一系统的第一对象与包含有第二系统用户的第二对象之间的通信互通,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系统的用户;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一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

在第五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在接收到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后,根据第一通信请求,将第二通信请求发送至第一系统的网元,实现了第二系统的第一对象与包含有第一系统用户的第二对象之间的通信互通,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对象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则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通信请求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携带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

第六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支持了第一、四方面技术方案的实现,所以其具有提高用户体验度的优点。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互通网关,所述互通网关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互通网关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总线,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二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

在第七方面提供的互通网关在接收到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后,根据第一通信请求,将第二通信请求发送至第二系统的网元,实现了第一系统的第一对象与包含有第二系统用户的第二对象之间的通信互通,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互通网关,所述互通网关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互通网关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总线,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二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系统的用户;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一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

在第八方面提供的互通网关在接收到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后,根据第一通信请求,将第二通信请求发送至第一系统的网元,实现了第二系统的第一对象与包含有第一系统用户的第二对象之间的通信互通,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总线,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若所述第二对象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携带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

第九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支持了第一、四、七方面技术方案的实现,所以其具有提高用户体验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关键任务业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tetra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通网关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互通网关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关键任务业务服务器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标识或各个通信请求,但是这些标识或通信请求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标识或通信请求与另一个标识或另一个通信请求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标识可以被称为第二标识,并且类似地第二标识可以被称为第一标识。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此外,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提及的互通网关可以是单独的一个物理设备,也可以作为其他设备的一个功能模块,例如,部署在mcs系统中的mcs服务器或其他服务器中,不予限制。

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用于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通信,第一系统可以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第二系统可以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例如:泛欧集群无线电(英文:trans-europeantrunkedradio,tetra)系统和/或p25系统。

本实施例中,以第二系统为tetra系统为例。上述mcs系统与tetra系统互通的构架,如图2a所示,包括:mcs系统、互通网关(英文:interworkinggateway)和tetra系统。其中,该mcs系统包括:mcs服务器、群组管理服务器(英文:groupmanagementserver,gms)、身份管理服务器(英文:identitymanagementserver,ims)、用户数据库服务器(英文:userdatabaseserver,uds);该tetra系统包括:交换管理基础设施(英文:switchingandmanagementinfrastructure,swmi)和网络终端,该swmi还可以与其他网络以及调度台连接,具体可以参见图2b。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群组定义在mcs系统中,第一群组成员包含tetra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用户,为了描述的方便,这里列举了第一群组的用户(user)中包含用户a、用户b和用户c,其中,用户b和用户c为tetra系统中的两个用户,用户a为mcs系统的用户。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用户a向mcs服务器发送第一通信请求(communicationrequest)。

其中,该第一通信请求可以包括:用户a的mcs标识(useramcsid)和第一群组的mcs标识(group1mcsid)。

上述用户a的mcs标识可以为:用户a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上述第一群组的mcs标识可以为:第一群组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

步骤s102、mcs服务器向gms发送第一请求,并接收gms发送的第一响应。

其中,该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解析群组标识,包括:groupmcsid,该响应包括:群组对应信息,该群组对应信息可以包括:群组成员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群组对应信息还可以包括群组成员的关联状态。

上述群组成员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用户b的mcs标识和用户c的mcs标识,上述群组成员的关联状态用于指示用户b是否关联到第一群组以及用户c是否关联到第一群组。

步骤s103、mcs服务器根据群组成员的标识信息识别用户b和用户c为tetra系统中的用户。

步骤s104、mcs服务器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二通信请求。

其中,该第二通信请求包括:用户a的mcs标识(useramcsid)、第一群组的mcs标识(group1mcsid)、用户b的mcs标识(userbmcsid)和用户c的mcs标识(usercmcsid)。该用户b的mcs标识可以为,用于b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该用户c的mcs标识可以为,用户c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

步骤s105、互通网关根据接收到的第二通信请求,根据用户a的mcs标识获得用户a的tetra标识(useratetraid),根据用户b的mcs标识获得用户b的tetra标识(userbtetraid),根据用户c的mcs标识获得用户c的tetra标识(userctetraid),生成tetra系统之间互通使用的组通信请求消息,向目标tetra系统的用户b和用户c发送通信建立流程。

上述根据用户b的mcs标识获得用户b的tetra标识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一个用户b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用户b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来获得,即根据userbmcsid从用户b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用户b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中查询出与该userbmcsid对应的userbtetraid;上述userbtetraid即为用户b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

又例如,通过从包含有userbtetraid的userbmcsid中提取出userbtetraid,具体的,对于userbmcsid,其通常为一个url地址,对于userbtetraid,其通常为一个48bit的值,这样就可以将该url地址中包含该48bit的值,这样对于互通网关来说,其只需要将该userbtetraid的48bit从userbmcsid的url提取出来即可获得userbtetraid。

上述互通网关向目标tetra系统的用户b和用户c发送通信建立流程具体可以如下:

步骤s106、互通网关建立与用户b和用户c的通信连接。

上述步骤s106的实现方式具体可以为,互通网关向tetra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三通信请求,该第三通信请求包括:userbtetraid和userctetraid,上述网元根据userbtetraid向用户b发送连接请求,上述网元根据userctetraid向用户c发送连接请求,上述网元接收用户b返回的连接响应,上述网元接收用户c返回的连接响应,上述网元将用户b的连接响应和用户c的连接响应发送至互通网关,互通网关确定建立与用户b和用户c的通信连接。

其中,上述网元可以是swmi中的一个网元。

步骤s107、互通网关向mcs服务器发送第二通信响应。

步骤s108、mcs服务器根据第二通信响应,发送第一通信响应给用户a。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mcs系统中定义的群组能够包含tetra系统中用户,并且能够保证mcs系统中的用户能够发起群组通信。且通信流程不影响tetra系统和mcs服务器的处理逻辑,能够支持mcs系统与tetra系统互通的方案,所以其具有用户体验度高的优点。

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该第一系统可以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本实施例的第二系统以tetra系统为例,该方法在如图2所示的技术场景下实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群组用户的数量以3个为例,为了描述的方便,以用户x、用户y和用户z来分别标识3个用户,其中用户x为tetra系统中的用户,用户y和用户z为mcs系统中的用户,该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用户x向tetra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三通信请求,该第三通信请求包括:用户x的tetra标识(userxtetraid)和第一群组的tetra标识(group1tetraid)。

上述用户x的tetra标识可以为:用户x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上述第一群组的tetra标识可以为,第一群组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

步骤s302、上述网元向互通网关发送第四通信请求,该第四通信请求包括:用户x的tetra标识(userxtetraid)和第一群组tetra标识(group1tetraid)。

步骤s303、互通网关根据用户x的tetra标识获得用户x的mcs标识,根据第一群组tetra标识获得第一群组mcs标识。

上述步骤s303中的根据用户x的tetra标识获得用户x的mcs标识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userxtetraid构建userxmcsid,具体的构建方式可以为,生成包含userxtetraid的url。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例如,通过用户x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用户x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查询出该userxtetraid对应的userxmcsid。

上述步骤根据group1tetraid获得第一群组的mcs标识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group1tetraid构建group1mcsid,具体可以为,生成包含group1tetraid的url,该url即为group1mcsid。当然还可以通过第一群组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第一群组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来获得群组mcs标识。

其中,互通网关向目标mcs系统发送通信建立流程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4、互通网关根据第四通信请求,向mcs服务器发送第五通信请求。

其中,该第五通信请求包括:用户x的mcs标识和第一群组的mcs标识。

步骤s305、mcs服务器向gms发送第一请求,接收gms发送的第一响应。

其中,上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解析群组标识,可以包括第一群组的mcs标识;该第一响应包括:第一群组对应信息,该第一群组对应信息可以包括:用户y的mcs标识、用户y的关联状态、用户z的mcs标识、用户z的关联状态。上述用户y的关联状态用户指示用户y是否关联到该第一群组,上述用户z的关联状态用户指示用户z是否关联到该第一群组。

步骤s306、mcs服务器向用户y和用户z发送第六通信请求,接收用户y和用户z发送的第六通信响应,建立与用户y和用户z的通信连接。

步骤s307、mcs服务器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五通信响应。

步骤s308、互通网关根据第五通信响应,发送第四通信响应给上述网元。

步骤s309、上述网元根据第四通信响应,发送第三通信响应给用户x。

其中,上述网元可以是swmi中的一个网元。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tetra系统中定义的群组能够包含mcs系统中用户,并且能够保证tetra系统中的用户能够发起群组通信。且通信流程不影响tetra系统和mcs服务器的处理逻辑,能够支持tetra系统与mcs系统之间的通信互通,所以其具有用户体验度高的优点。

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下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在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通信,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定义可以参见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定义,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系统以mcs系统为例,第二系统以tetra系统为例,本实施例在如下技术场景下实现,用户a呼叫的群组a包含子群组x和子群组y,其中,子群组x可以为mcs系统的群组,该子群组y可以为tetra系统的群组,该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用户a向mcs服务器发送第一通信请求;该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用户a的mcs标识(useramcsid)和群组a的mcs标识(groupamcsid)。

上述群组a的mcs标识可以为群组a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上述用户a的mcs标识可以为用户a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

步骤s402、mcs服务器向gms发送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可以包括:groupamcsid。

步骤s403、gms将该groupamcsid的解析成群组x的mcs标识groupxmcsid和群组y的mcs标识groupymcsid,将groupxmcsid和groupymcsid携带在第一响应中发送给mcs服务器。

上述groupymcsid可以为,群组y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上述groupxmcsid可以为群组x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

上述步骤s403中gms将该groupamcsid解析成群组x的mcs标识groupxmcsid和群组y的mcs标识groupymcsid的实现方法具体可以为:

gms根据所述groupamcsid从群组a的mcsid与groupxmcsid和groupymcsid映射关系中查询出所述groupamcsid映射的多个群组的标识,即groupxmcsid和groupymcsid。对于groupamcsid来说,其可以映射多个群组的id,该多个群组可以为mcs系统的群组,也可以为tetra系统的群组。

步骤s404、mcs服务器接收gms发送的第一响应,mcs服务器根据群组y的标识识别该groupy为tetra系统中的群组。

步骤s405、mcs服务器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二通信请求,该第二通信请求包括:用户a的mcs标识、群组y的mcs标识groupymcsid。

步骤s406、互通网关根据接收第二通信请求,根据群组y的mcs标识groupymcsid获得群组y的tetra标识groupytetraid,根据用户a的mcs标识获得用户a的tetra标识useratetraid。

上述groupytetraid可以为群组y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上述useratetraid可以为用户a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

步骤s407、互通网关建立与群组y的通信连接。

上述步骤s407的实现方法具体可以为:互通网关根据第二通信请求,将第三通信请求发送给第二系统的网元(例如,swmi中的网元),该第三通信请求可以包括:groupytetraid和useratetraid;第二系统的网元建立群组y的通信后,第二系统的网元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三通信请求的响应;互通网关接收第二系统的网元返回的第三通信请求的响应,互通网关建立与群组y的通信连接。

具体地,groupytetraid和useratetraid可以携带在第三通信请求的载荷部分或包头字段。

步骤s408、互通网关向mcs服务器发送第二通信响应。

步骤s409、mcs服务器根据第二通信响应,发送第一通信响应给用户a。

可选的,上述方法在步骤s409之后还可以包括:

如groupamcsid为临时群组标识,则mcs服务器在通信结束后,删除该groupamcsid。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mcs系统中定义的临时群组能够包含mcs系统中群组和tetra系统的群组,并且能够保证mcs系统中的用户能够发起tetra系统的群组通信。且通信流程不影响tetra系统和mcs服务器的处理逻辑,能够支持mcs系统与tetra系统互通的方案,所以其具有用户体验度高的优点。

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第一系统为mcs系统,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例如tetra系统或p25系统;所述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1、第一系统的服务器(例如,mcs服务器)接收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

上述步骤s501中的第一通信请求可以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可选的,上述第一用户是可以属于第一群组;上述第一用户也可以与第一群组属于同一个群组,此时,上述第一用户和第一群组均属于同一个群组的成员。

步骤s502、若第二对象包含至少一个该第二系统的用户,则所述服务器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二通信请求。

上述步骤s502中的第二通信请求可以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s502′、所述服务器根据第二标识确定该第二对象包含至少一个该第二系统的用户。

具体地,s502′可以采用如下的实现方式:

若第二标识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若所述第二对象包括所述第一群组,所述服务器向gms发送所述第二标识,并接收所述gms发送的所述第一群组的群组成员的标识信息,若所述群组成员的标识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或,

所述第二对象包括所述第一群组,则所述服务器向所述gms发送所述第二标识,并接收所述gms发送的第二群组的标识信息,若所述第二群组的标识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可选的,上述第二通信请求还可以包括:第二群组在第一系统中的第三标识。

其中,第二群组的标识信息可以为上述第三标识,也可以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群组的且不同于第三标识的标识,不予限制。

步骤s503、互通网关接收该第二通信请求。

步骤s504、互通网关根据第二通信请求向第二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三通信请求。

上述步骤s504中的第三通信请求可以包括: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上述第二系统的网元可以为swmi中的一个网元。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二系统的网元可以发送第三通信响应给互通网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互通网关根据第三通信响应发送第二通信响应给第一系统的服务器,以使得该服务器进一步发送第一通信响应给第一对象。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互通网关将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第一系统的标识转换成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第二系统的标识,互通网关将转换后的标识发送给第二系统的网元,以实现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之间的跨系统通信,从而实现了第一系统的用户与第二系统的用户之间的通信,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此外,当第二对象包含群组时,实现了群组跨系统通信。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二系统的网元可以为第二系统的服务器,例如,swmi服务器或p25服务器。

可选地,上述步骤s504的实现方法具体包括:

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第三标识;

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四标识;

所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三标识和所述第四标识生成所述第三通信请求,并将所述第三通信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系统的网元。

上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第三标识的实现方法具体可以为下述方式中的任一种:

方式a、从所述第一标识中获取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

对于方式a其实现的场景为,即第一标识包含第三标识。例如,mcs标识可以为一个url,对于第三标识来说,其可以为一个48bit的值,所以当mcs标识包含该第三标识时,可以直接从mcs标识中提取出该第三标识。

例如,第一标识包含第三标识的url为:

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tetra.com,则提取第一标识中的48bit的值即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作为第三标识。当然上述48bit的值仅仅为举例说明。

方式b、从根据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三标识。

上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四标识的实现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式a或方式b,不再赘述。

上述方式a或方式b支持了互通网关将对象在第一系统的标识转换成该对象在第二系统的标识,支持了本实施例的实现。

可选的,在第二对象为第一群组时,上述第二通信请求还可以包括:第二群组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第五标识。其中,该第二群组可以为一个独立的第二系统的群组,也可以为第一群组的一个子群组。

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第一系统为mcs系统,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例如tetra系统或p25系统;所述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第二系统的服务器接收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二通信请求。

上述步骤s601中的第一通信请求可以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系统的用户。

可选的,上述第一用户可以属于所述第一群组;当然上述第一用户与第一群组也可以属于同一个群组。

上述步骤s601中的第二通信请求可以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

步骤s602、互通网关接收第二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二通信请求。

步骤s603、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一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三通信请求,所述第三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

上述步骤s603的实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第三标识;

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四标识;

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三标识和所述第四标识生成所述第三通信请求,并将所述第三通信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系统的网元。上述第一系统的网元可以为mcs服务器。

上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第三标识具体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

方式c、互通网关构建包含所述第一标识的所述第三标识。

上述方式c实现的方式具体可以为,对于第一标识可以为一个48bit的值,则互通网关可以生成一个包含上述48bit值的url即第三标识。具体可以为,如第一标识为: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则根据第一标识生成第三标识可以为: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tetra.com。

方式d、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对象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第一对象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三标识。

上述互通网关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四标识具体可以通过上述方式c或方式d实现,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一系统的网元可以发送第三通信响应给互通网关。

进一步地,还包括:互通网关根据第三通信响应发送第二通信响应给第二系统的服务器,以使得该服务器进一步发送第一通信响应给第一对象。

上述实施例中,互通网关将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第二系统的标识转换成该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第一系统的标识,并将该转换后的标识发送给第一系统的网元,以实现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之间的跨系统通信,从而实现了第一系统的用户与第二系统的用户之间的通信互通,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700,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5所示任一实施例中互通网管的动作,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701和发送单元702。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发送单元70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701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二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

可选的,上述通信装置700还包括:处理单元7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第三标识;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四标识;根据所述第三标识和所述第四标识生成所述第二通信请求。

可选的,处理单元703,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标识中获取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或根据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对象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一对象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三标识。

可选的,处理单元703,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二标识中获取所述第四标识;或根据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第四标识。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装置中涉及的技术术语以及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如图5所示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在赘述。

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800,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所述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示实施中互通网关的动作,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第二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系统的用户;

发送单元80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801接收的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一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还包括:处理单元8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第三标识;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四标识;根据所述第三标识和所述第四标识生成所述第二通信请求。

可选的,处理单元803具体,用于构建包含所述第一标识的所述第三标识;或根据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映射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三标识。

可选的,处理单元803具体,用于构建包含所述第二标识的所述第四标识;或根据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第四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装置800中的技术术语的定义以及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如图6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900,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通信装置900中的技术术语的定义以及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如图5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发送单元902,用于若所述第二对象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则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第一通信请求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携带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

可选的,通信装置900还包括:处理单元9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可选的,处理单元903,用于

若所述第二标识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或,

所述第二对象包括所述第一群组,所述服务器向群组管理服务器gms发送所述第二标识,并接收所述gms发送的所述第一群组的群组成员的标识信息,若所述群组成员的标识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或,

所述第二对象包括所述第一群组,则所述服务器向所述gms发送所述第二标识,并接收所述gms发送的第二群组的标识信息,若所述第二群组的标识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互通网关1000,所述互通网关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互通网关1000的技术术语的定义以及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如图1、图4、图5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互通网关1000包括:处理器1001、通信接口1002、存储器1003和总线1004,其中,

通信接口10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通信接口10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二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

可选的,处理器10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第三标识;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四标识;根据所述第三标识和所述第四标识生成所述第二通信请求。

可选的,处理器1001,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标识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或根据预先配置的述第一对象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一对象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三标识。

可选的,处理器1001,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二标识中获取所述第四标识;或根据预先配置的述第二对象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二对象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第四标识。

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互通网关1100,所述互通网关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互通网关1100的技术术语的定义以及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如图2、图6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互通网关1100包括:处理器1101、通信接口1102、存储器1103和总线1104,其中所述互通网关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总线,其中,

通信接口1102,用于接收第二系统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二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系统的用户;

通信接口11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所述第一系统的网元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包含第三标识和第四标识;第三标识为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四标识为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

可选的,处理器11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得所述第三标识;根据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四标识;根据所述第三标识和所述第四标识生成所述第二通信请求。

可选的,处理器1101,具体用于构建包含所述第一标识的所述第三标识;或根据预先配置的述第一对象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一对象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三标识。

可选的,处理器1101具体,用于构建包含所述第二标识的所述第四标识;或根据预先配置的述第二对象在第一系统中的标识与所述第二对象在第二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第四标识。

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1200,所述服务器应用于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之间的通信,所述第一系统为关键任务业务mcs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支持群组通信或点对点的个人通信的集群通信系统,服务器1200定义以及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如图1、图4、图5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服务器1200包括:处理器1201、通信接口1202、存储器1203和总线1204,其中,

通信接口1202,用于接收第一对象发送的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第二对象在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标识,所述第一对象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用户,所述第二对象包括第一群组或者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用户,所述第一群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通信接口1202,还用于若所述第二对象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请求向互通网关发送第二通信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请求携带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

可选的,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可选的,处理器1201,用于

若所述第二标识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或,

所述第二对象包括所述第一群组,所述服务器向群组管理服务器gms发送所述第二标识,并接收所述gms发送的所述第一群组的群组成员的标识信息,若所述群组成员的标识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或,

所述第二对象包括所述第一群组,则所述服务器向所述gms发送所述第二标识,并接收所述gms发送的第二群组的标识信息,若所述第二群组的标识信息包含所述第二系统的标识,则确定所述第二对象包含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的用户。

上述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处理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组合。例如,该处理元件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processingunit,cpu)。

上述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一个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且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或应用程序运行装置运行所需要参数、数据等。且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闪存(英文:flashmemory)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