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缺陷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13211发布日期:2018-06-05 21:21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箱缺陷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箱(speaker enclosure)缺陷检测方法,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准确判别扬声器箱是否存在缺陷的扬声器箱缺陷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扬声器是一种把电信号转换成振动板的振动后在空气中生成疏密波而得以辐射音波的音响器材,其也称为扩声器。

振动板直接置于空气中的类型称为辐射型扬声器,振动板置于号角(horn)里的类型称为号角型扬声器。直接辐射型大部分是用于收音机或音响装置的锥形(cone)扬声器,有些扬声器使用金属振动板。

扬声器通常包括扬声器箱、扬声器单元(unit)及网络。

扬声器箱是利用木材或塑料类制作的扬声器箱子,亦即,指的是扬声器的外壳。

扬声器单元指的是以圆形形态安装在扬声器外壳正面的振动板,网络指的是根据频段区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后传递给一个以上的扬声器单元的电子元件装置,通常安装在扬声器箱的内墙。

另一方面,扬声器箱用来防止扬声器单元发出来的声音互相抵消。扬声器单元的正面与背面发出来的声音的相位互相相反,没有扬声器箱的话会让一部分声音互相抵消而降低音量。所以把扬声器单元组装到扬声器箱。

扬声器单元是一种驱使振动板运作而发出声音的部件,大部分的扬声器安装了多个各种扬声器单元。亦即,由于仅凭一个扬声器单元无法输出声音的所有频段,因此由各个扬声器单元分担频段地输出声音。

网络用来把放大器所输入的信号传递给各扬声器单元,其能发挥出过滤器功能,亦即,按照各个频段区分声音信号。

除了内置于各种多媒体装置的情形以外,具备上述结构的扬声器和放大声音后输出电信号的放大器是分离的,因此在扬声器单元结合在盒体形态的扬声器箱的状态下以电线连接到放大器。

亦即,放大器所输出的电信号通过电线传达到内置于扬声器箱的扬声器单元,被输入扬声器单元的电信号则被转换成声音后输出。

扬声器单元如前所述地以电线连接到放大器的扬声器单元,该扬声器单元则和防止暴露于外部地发挥出箱子作用的扬声器箱结合后使用,这是因为在扬声器本身暴露的状态使用时所生成的声音的音质也会受到不良影响。这是因为扬声器振动板的正面所生成的声音和其背面所生成的声音互相干涉,波长较长的低音由于正面所生成的声音和背面所生成的声音具备时间差地抵达收听者而出现互相增强或抵消的现象而降低了音质。

因此,把扬声器结合到扬声器箱而得以妥当地吸收扬声器振动板背面所生成的声音或者将其用于中、低音用扩音器(woofer)的阻尼(damping),因此能够提高扬声器所生成的声音的质量。

如前所述地用来丰富扬声器音量的扬声器箱则广泛地应用于音箱(loud)扬声器或手机等的微型扬声器等处。

更具体地说,如前所述的扬声器箱是一种以箱子形态包裹扬声器单元的背面部位的结构,以粘结剂或超声波熔融结合的方式把塑料注射成型物粘合后密封。

但是扬声器箱的结合处发生间隙或者附接扬声器单元的密封部发生间隙之类的缺陷时,音压就会通过该间隙泄漏。

如前所述地音压泄漏时,扬声器的阻抗特性就会改变。因此,需要测量没有缺陷的正常扬声器的阻抗并且设定上述阻抗的上限及下限基准线(通常为±10%)而得以针对作为检查对象的扬声器的缺陷进行检测。亦即,作为检查对象的扬声器的阻抗脱离上述基准线时就将其判断为存在缺陷的不良品。

以图1为例说明的话,如图1a所示地作为检查对象的扬声器的阻抗没有脱离基准线的话判定为合格品,如图1b所示地作为检查对象的扬声器的阻抗脱离基准线的话判定为不良品。亦即,图1b的阻抗脱离了基准线。

但是,如图1c所示地作为检查对象的扬声器的阻抗误差超过了一定范围时,会出现下列问题,亦即,即使扬声器箱没有缺陷并且也不会泄漏音压,但是只因为阻抗脱离了基准线而判定为不良品。也就是说,会出现合格品被判定为不良品的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引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箱缺陷检测方法,其能够事先防止扬声器箱缺陷检测过程中的不良品判别错误,从而大幅提高不良品筛选的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前面提到的目的,前文没有提到的其它目的可以从后述记载中得到明确阐释。

本发明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箱缺陷检测方法,用于判别扬声器箱结合处的裂隙泄漏的音压所导致的音质下降,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以指定为合格品的扬声器箱处测量的第一阻抗为基础,设定出用来判别合格品与否的一定范围的第一上限与第一下限;步骤B,把上述步骤A测量出来的第一阻抗的一定频率点设定为基准点;步骤C,针对作为检查对象的扬声器箱的第二阻抗进行测量,测量上述基准点的第一阻抗与第二阻抗之大小差异;步骤D,按照上述第一阻抗与上述第二阻抗的大小差异移动上述第一上限与上述第一下限后设定第二上限与第二下限;及步骤E,判断上述第二阻抗是否脱离了上述第二上限及上述第二下限中至少一个范围并且进而判别缺陷与否。

在此,优选地,上述第一阻抗与上述第二阻抗包括基于频率的阻抗的共振范围。

更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基准点是排除了共振范围的阻抗稳定的频率位置。

更进一步,优选地,上述步骤E在上述第二阻抗的共振范围内对缺陷与否进行判别。

根据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本发明,即使针对扬声器箱的缺陷进行检测时阻抗误差较大也能立即校正误差,因此能够事先防止不良品判别错误的现象,从而大幅提高了不良品筛选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用来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扬声器箱缺陷检测方法的曲线图。

图2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箱缺陷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a~图3f是用来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箱缺陷检测方法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的后述实施例将有助于明确了解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其实现方法。但,本发明不限于下面所揭示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互不相同的形态实现,本实施例只是有助于本发明的完整揭示,其主要目的是向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完整地说明本发明的范畴。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为说明实施例,不得因此局限本发明。除非在句子中特别提及,否则单数表现方式也包括多的情形。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另一方面,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与效果,将省略或简化其图示与详细说明,下面将以有关本发明的部分为主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扬声器箱缺陷检测方法,用于判别扬声器箱结合处的裂隙泄漏的音压所导致的音质下降,如图2的流程图所示,其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以指定为合格品的扬声器箱处测量的第一阻抗为基础,设定出用来判别合格品与否的一定范围的第一上限与第一下限;步骤B,把上述步骤A测量出来的第一阻抗的一定频率点设定为基准点;步骤C,针对作为检查对象的扬声器箱的第二阻抗进行测量,测量上述基准点的第一阻抗与第二阻抗的大小差异;步骤D,按照上述第一阻抗与上述第二阻抗的大小差异移动上述第一上限与上述第一下限后设定第二上限与第二下限;及步骤E,判断上述第二阻抗是否脱离了上述第二上限及上述第二下限中至少一个范围并且进而判别缺陷与否。

首先,步骤A测量被指定为合格品的扬声器箱的阻抗。亦即,合格品的扬声器箱成为检查基准,把此时所测量的阻抗如图3a所示地指定为第一阻抗,并且以此为基础设定一定范围的第一上限与第一下限。

接着,步骤B如图3b所示地把第一阻抗的一定频率点设定为基准点,这是为了在同一规格的扬声器箱上发生阻抗误差时给予校正,其将成为后述第二阻抗的校正用基准点。

接着,步骤C测量作为检查对象的扬声器箱的阻抗并将其指定为第二阻抗。然后如图3c所示地在先前设定的基准点测量第一阻抗与第二阻抗的大小差异并加以记录以便后续步骤使用。

在此,优选地,上述第一阻抗与上述第二阻抗包括基于频率的阻抗的共振范围,这是因为,扬声器箱泄漏音压时共振阻抗能够在变化上明显地予以区分。

更进一步,上述基准点以排除了共振范围的阻抗稳定的频率位置较佳。如前所述,音压泄漏时共振阻抗会出现变化,因此在设定基准点时需要排除阻抗的共振范围地设定。亦即,把阻抗的共振位置选为基准点的话,音压泄漏所导致的共振阻抗变化可能会引起缺陷检测上的错误。

接着,上述步骤D如图3d所示地按照上述第一阻抗与上述第二阻抗的大小差异移动上述第一上限与上述第一下限地设定第二上限与第二下限。亦即,请参阅图3d,按照间距a移动第一上限与第一下限地设定第二上限与第二下限而得以实现阻抗的校正。

接着,步骤E判断上述第二阻抗是否脱离了上述第二上限及上述第二下限中至少一个范围并且凭此判定是否为缺陷。此时,在上述第二阻抗的共振范围内针对缺陷与否进行判定较佳,这是因为,扬声器箱有缺陷时共振阻抗的变化较大。因此,在共振范围能够轻易地确认合格品与对象品之间的阻抗差异而得以明确地掌握扬声器箱的缺陷与否。

亦即,检测扬声器箱的缺陷时,即使检查对象的阻抗与合格品之间的阻抗差异较大而脱离了误差范围,只要如图3e所示地在以合格品为基准校正了第二上限与第二下限的状态下针对缺陷与否进行检测的话,就不会发生检查对象被判定为不良品的错误。

而且如图3f所示,能够准确地掌握检查对象与合格品之间的共振阻抗位置的差异,因此能够准确地判断不良品。根据前面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即使检测扬声器箱的缺陷检测时阻抗误差较大,也会立即针对误差进行校正而得以事先防止不良品判别错误,从而大幅提高了针对不良品的筛选的可靠性。

为了帮助了解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前述内容以较广泛的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特征与技术优点。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当知,在没有变更本发明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形下可以出现其它各种具体形态的实施例。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而没有限定性。本发明的范畴应由权利要求书界定,本发明真正的权利范围应包括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值概念所导出的一切修改与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