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式耳机及其出音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388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戴式耳机及其出音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耳机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头戴式耳机及其出音座。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式各样的科技产品正不断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此外,这些科技产品正逐渐地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其中,耳机作为一种音频输出装置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对于各种音频播放设备(如CD、MP3、MP4或者电脑等电子设备)来说,耳机已成为一种必要装置。现有耳机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其中,由于具有佩带舒适、音质效果好等优点,头戴式耳机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大多都是双声道的,分为左声道和右声道,双声道耳机的每个发声装置只有一个发声单元,无法真实还原5.1声道音源的信号,即使现有的一些耳机标称能重现5.1声道立体声,其实是一种模拟的5.1声道立体声,而不是真实的物理5.1声道立体声重现。如需要重现5.1声道立体声,就必须采用电子电路或者软件来实现,但是在体积较小的耳机中增设电子电路,其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增设了电子电路,大大增加整个耳机的制造成本,使耳机的销售价格直线上升,导致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及其出音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头戴式耳机包括U形弹性环形支架以及设置于U形弹性环形支架两端的第一、第二耳机结构,所述第一耳机结构包括:外壳、安装于外壳中的托盘体、安装于外壳上端的环形支架、安装于环形支架上的出音座以及设置于出音座底部的喇叭和安装于出音座上端的环形垫圈,该出音座下端成型的凸环座嵌入托盘体上端开口内,且该凸环座外表面与托盘体上端开口内壁密封接触,所述喇叭固定于该凸环座中,该出音座中设置有若干贯穿其上下端面且面积尺寸大小各不相同的出音通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音通道的数量为五条,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的进音端口均设置成由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第一喇叭口过渡结构,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的进音端口与喇叭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的出音端口均设置成由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第二喇叭口过渡结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音通道呈圆形,其设置于出音座中心位置;第二出音通道及第三出音通道均呈弧形,其位于第一出音通道两侧;第四出音通道及第五出音通道均呈弧形,其位于第一出音通道另外两侧,并位于第二出音通道及第三出音通道两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环座内设置有连续发布的第一、第二阶梯槽,所述喇叭设置于该第一阶梯槽上,且该喇叭端面与第二阶梯槽底部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凸环座上端成型有环形凸条,该环形凸条与环形垫圈固定装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支架内侧设置有若干螺纹柱;所述外壳上端口处设置有若干容置螺纹柱的第一容置槽,所述托盘体上端外边缘设置若干容置螺纹柱的第二容置槽,该第二容置槽与第一容置槽之间形成供螺纹柱安装的容置空间;若干螺钉依次穿过出音座、螺纹柱与外壳固定,令外壳、环形支架、托盘体及出音座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音座下端于凸环座旁侧成型有若干螺纹座,该螺纹座设置有容置螺纹柱的第三容置槽,该螺纹柱置于螺纹座的第三容置槽中,令出音座与环形支架之间形成有间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第二种技术方案:该头戴式耳机的出音座,该出音座中设置有若干贯穿其上下端面且面积大小各不相同的出音通道。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音通道的数量为五条,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的进音端口均设置成由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第一喇叭口过渡结构,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的进音端口与喇叭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的出音端口均设置成由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第二喇叭口过渡结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音通道呈圆形,其设置于出音座中心位置;第二出音通道及第三出音通道均呈弧形,其位于第一出音通道两侧;第四出音通道及第五出音通道均呈弧形,其位于第一出音通道另外两侧,并位于第二出音通道及第三出音通道两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出音座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可将喇叭发出的声音造成五个不同分频点,让消费者在听感上能享受更宽广的、5段不同频段的音高,使得听感上能有虚拟5声道的特殊效果,且三维空间感效果极为理想。与现有耳机对比,现有的耳机通过物理结构只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质、音色,并不能提高音效,如需提高音效,就必须增设电子电路或使用软件,而本发明在不增设电子电路,不使用软件的条件下,单单通过物理结构的特殊设计也可以使消费者享受到最高音质、音色、虚拟三维的音效和5.1声道立体声音效,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制作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耳机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耳机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一耳机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耳机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中出音座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中出音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中出音座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出音座的后视图。

图10是图9沿B-B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沿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见图1-11所示,为一种头戴式耳机,其包括U形弹性环形支架10以及设置于U形弹性环形支架10两端的第一、第二耳机结构20,该第一、第二耳机结构20均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于于U形弹性环形支架10两端,以致使该第一、第二耳机结构20均可进行摆动,以提高佩戴舒适度,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所述第一耳机结构20包括:外壳1、安装于外壳1中的托盘体2、安装于外壳1上端的环形支架3、安装于环形支架3上的出音座4以及设置于出音座4底部的喇叭5和安装于出音座4上端的环形垫圈6,该出音座4下端成型的凸环座41嵌入托盘体2上端开口内,且该凸环座41外表面与托盘体2上端开口内壁密封接触,所述喇叭5固定于该凸环座41中,该出音座4中设置有若干贯穿其上下端面且面积大小各不相同的出音通道。

所述出音通道的数量为五条,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401、402、403、404、405的进音端口均设置成由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第一喇叭口过渡结构,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401、402、403、404、405的进音端口与喇叭5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隔;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出音通道401呈圆形,其设置于出音座4中心位置;第二出音通道402及第三出音通道403均呈弧形,其位于第一出音通道401两侧;第四出音通道404及第五出音通道405均呈弧形,其位于第一出音通道401另外两侧,并位于第二出音通道402及第三出音通道403两端。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的面积大小逐渐变大,以致使喇叭发出的声音穿过出音座时,被分成五路,即将7度音高平均分配为5种音高:20Hz~120Hz(低音频段)、120Hz~391Hz(中低音频段)、440Hz~1568Hz(中音频段)、1760Hz~4186KHz(中高音频段)、4186KHz~20KHz(高音频段),并分别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输出。即喇叭发出的声音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后,造成五个不同分频点,让消费者在听感上能享受更宽广的、5段不同频段的音高,使得听感上能有虚拟5声道的特殊效果,且三维空间感效果极为理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401、402、403、404、405的进音端口均设置成由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第一喇叭口过渡结构,以此进一步提高虚拟5声道的特殊效果,且三维空间感效果更加理想。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401、402、403、404、405的出音端口均设置成由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第二喇叭口过渡结构。

所述凸环座41内设置有连续发布的第一、第二阶梯槽411、412,所述喇叭5设置于该第一阶梯槽411上,且该喇叭5端面与第二阶梯槽412底部之间形成有间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401、402、403、404、405的进音端口均设置于第二阶梯槽412底部,也就是说,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401、402、403、404、405的进音端口与喇叭5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隔。

所述凸环座41上端成型有环形凸条413,该环形凸条413与环形垫圈6固定装配。

所述环形支架3内侧设置有若干螺纹柱31;所述外壳1上端口处设置有若干容置螺纹柱31的第一容置槽11,所述托盘体2上端外边缘设置若干容置螺纹柱31的第二容置槽21,该第二容置槽21与第一容置槽11之间形成供螺纹柱31安装的容置空间;若干螺钉依次穿过出音座4、螺纹柱31与外壳1固定,令外壳1、环形支架3、托盘体2及出音座4固定在一起。

所述出音座4下端于凸环座41旁侧成型有若干螺纹座42,该螺纹座42设置有容置螺纹柱31的第三容置槽421,该螺纹柱31置于螺纹座42的第三容置槽421中,令出音座4与环形支架3之间形成有间隔。

综上所述,与现有耳机对比,现有的耳机通过物理结构只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质、音色,并不能提高音效,如需提高音效,就必须增设电子电路或使用软件,而本发明在不增设电子电路,不使用软件的条件下,单单通过物理结构的特殊设计也可以使消费者享受到最高音质、音色、虚拟三维的音效和5.1声道立体声音效,还可降低产品的制作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结合图6-11所示,为一种头戴式耳机的出音座,该出音座4中设置有若干贯穿其上下端面且面积大小各不相同的出音通道。

所述出音通道的数量为五条,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401、402、403、404、405的进音端口均设置成由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第一喇叭口过渡结构,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401、402、403、404、405的进音端口与喇叭5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隔;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出音通道401呈圆形,其设置于出音座4中心位置;第二出音通道402及第三出音通道403均呈弧形,其位于第一出音通道401两侧;第四出音通道404及第五出音通道405均呈弧形,其位于第一出音通道401另外两侧,并位于第二出音通道402及第三出音通道403两端。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的面积大小逐渐变大,以致使喇叭发出的声音穿过出音座时,被分成五路,即将7度音高平均分配为5种音高:20Hz~120Hz(低音频段)、120Hz~391Hz(中低音频段)、440Hz~1568Hz(中音频段)、1760Hz~4186KHz(中高音频段)、4186KHz~20KHz(高音频段),并分别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输出。即喇叭发出的声音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后,造成五个不同分频点,让消费者在听感上能享受更宽广的、5段不同频段的音高,使得听感上能有虚拟5声道的特殊效果,且三维空间感效果极为理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401、402、403、404、405的进音端口均设置成由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第一喇叭口过渡结构,以此进一步提高虚拟5声道的特殊效果,且三维空间感效果更加理想。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出音通道401、402、403、404、405的出音端口均设置成由外向内逐渐变窄的第二喇叭口过渡结构。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