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429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头戴式耳机,尤其涉及到一种抑制外部噪声的 侵入的、实现较好的隔音性的、优选适用于被动型、及搭载了电池的 主动型头戴式耳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音乐播放器的普及,与该播放器连接的头戴式耳机的市 场也迅速扩大。
头戴式耳机的形态从大的方面分为以下二种佩戴在耳廓内侧的 所谓内耳式;具有佩戴在头部的头带、及与耳廓抵接或覆盖耳廓并与 头部抵接的软垫的头顶式。
在头顶式中,主要是头部通过头带支撑头戴式耳机自身的重量, 因此其特征在于,输出声音的扬声器或内设扬声器的外壳可使用和内 耳式相比大很多的装置,从而可提供音质较好的耳机。
而随着头戴式耳机市场的扩大, 一直以来以室内使用为主的头顶 式耳机也开始在各种环境下开始使用。
具体而言,是指在电车、公共汽车、或飞机等移动体内使用、或 在室外等待时使用等环境。
在这些环境下,由于外部噪声程度非常大,因此头戴式耳机的使 用者在该较高的外部噪声中如何享受高品位的音质成为要改善的课 题。
艮口,需要一种隔音性强的头戴式耳机。
作为该课题的改善技术之一,包括噪声消除功能,近些年来,搭 载了该功能的所谓噪声消除头戴式耳机受到瞩目。
该噪声消除头戴式耳机例如具有设置在外壳上的麦克,用于对 头戴式耳机周围的噪声成分进行收音;噪声降低电路,生成由该麦克 收音的噪声成分的反相位成分的信号,将该反相位成分信号合成为声 音信号,输出到扬声器。是一种可通过噪声成分的正反抵消效果降低 听觉噪声的主动型头戴式耳机。
并且,还存在如下噪声消除头戴式耳机其具有噪声降低电路来 降低噪声成分,该电路为了使麦克直接对含有放到耳朵的噪声成分的 声音进行收音而设置在扬声器和耳朵之间,根据由该麦克收音的声音 和原信号的差分,检测出噪声成分,输出减去了该噪声成分的声音信 号。
一般情况下,前者为前馈(feedforward)式,后者为反馈(feedback) 式,以进行区分。
作为这种噪声消除头戴式耳机的一例,包括专利文献1、专利文 献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它们均是反馈式的例子。
并且, 一般情况下,噪声消除头戴式耳机内置进行运转的电源,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电池(蓄电池37)。
专利文献l:日本实用新型实开平5-369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287018号公报
而随着上述头戴式耳机的使用环境的变化,噪声消除头戴式耳机 的使用用途也扩大了。
具体而言,不仅应用于将声音信号从扬声器输出进行音乐欣赏等 情况,而且也用作在飞机等移动体内部进行睡眠时的隔音装置。
这种情况下,在佩戴了头戴式耳机的状态下,不输出应欣赏的音 乐等的声音信号,而仅起动噪声降低电路,仅将噪声的反相位成分作 为声音信号输出,从而在听觉上可获得外部噪声减少的效果。
这样一来,在外部噪声较大的环境下,耳朵所能听到的噪声也极 小,可获得良好的睡眠环境。
这一点尤其对外部噪声中发动机噪声较大的飞机上的乘客而言是 非常有效的。
但是,这种噪声消除头戴式耳机在噪声降低电路的运行状态下可 明显实现噪声减少效果,但在其非运行状态下的噪声减少效果与被动 型头戴式耳机一样,与期望不符。
因此产生以下问题为了睡眠而使噪声降低电路长时间运行时, 作为电源的电池的消耗较大,必须频繁地进行电池更换。
并且,在旅行等情况下,需要总是携带更换电池,非常麻烦。
因此,在噪声消除式的头戴式耳机中,强烈需求即使在噪声降低 电路的非运行状态下也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来自外部的噪声、获得听觉 上安静的环境。
并且,在不是噪声消除式的被动型的头戴式耳机中,无论有无输
出声音信号,只要是可有效降低外部噪声的,即可获得上述听觉上的 肃静的环境,可构建飞机等中的睡眠环境,因此极为有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可良好地降低来自外部 的噪声的隔音性较强的头戴式耳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l)至6)的构成。
1) 一种头戴式耳机(50),具有扬声器部(1R),该扬声器部(1R)
具有
障板(11R),其具有放音孔(11Rg);
周壁(11Re),以包围上述放音孔(11Rg)的方式直立设置在上 述障板(11R)的一个面侧;
扬声器单元(16R),收容在该周壁(11Re)的内侧;
单元罩(12R),与上述周壁(11Re)抵接,并且覆盖上述扬声 器单元(16R)的背面(16R2),该单元罩与该背面(16R2)之间形 成第1空腔(BC1);以及
外壳(15R),与上述障板(11R)抵接,并且覆盖上述单元罩(12R), 该外壳与上述单元罩(12R)及上述障板(IIR)之间形成第2空腔(BC2)。
2) 根据l)所述的头戴式耳机(50),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扬声器部(1R)设置有
电路基板(13R),使预定形式的电池(BT)作为电源动作;和 收容上述预定形式的电池(BT)的凹部(11Rd),其相对于上述 第1及第2空腔(BC1, BC2)非连通地设置在上述障板(11R)上。
3) 根据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50),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llRd) 中收容的上述预定形式的电池(BT)的一部分从上述障板(11R)表面
(11Rf)突出。
4) 根据3)所述的头戴式耳机(50),其特征在于, 具有垫部(17),该垫部安装在上述障板(11R)上,具有耳垫(8R)
及嵌入了该耳垫(8R)的板状的垫座(9R),
当上述预定形式的电池(BT)收容在上述凹部(11Rd)时,上述 垫座(9R)抵接或靠近上述突出的预定形式的电池(9R)的一部分。
5) —种头戴式耳机(50),其特征在于,
作为第1及第2扬声器部(1R, 1L)具有一对1)所述的扬声器 部(1R),
该头戴式耳机还具有
电路基板(13R),搭载在该第1及第2扬声器部(1R, 1L)的 至少一个上,将预定形式的电池(BT)作为电源动作;和第1及第2 凹部(11Rd, 11Ld),在上述第l及第2扬声器部(1R, 1L)各自的 上述障板(IIR, 11L)上,相对于上述第1及第2空腔(BC1, BC2) 非连通地设置,
使上述第1及第2空腔(BC1, BC2)的形状和上述第1及第2 凹部(11Rd, 11Ld)的形状在上述第l扬声器部(1R)和第2扬声器 部(1L)中相同。
6) 根据5)所述的头戴式耳机(50),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 凹部(11Rd)中能够收容上述预定形式的电池(BT),并且在上述第 2凹部(11Ld)中具有限制上述预定形式的电池(BT)的收容的限制 单元(11Ldl)。
根据本发明,具有可降低来自外部的噪声并获得较强的隔音性的 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的组装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中的障板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中的单元盒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中的外壳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的其他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中的垫子的图。 图IO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中的垫座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中的垫部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中的主要部分的 结构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中的声压频率特 性的图表。
图14是表示比较例的头戴式耳机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图表。 图15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头戴式耳机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优选实施参照图1~图12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头戴式耳机的实施例的外观图,图1 (F)是 正面图,图1 (L)是左侧面图,图1 (R)是右侧面图,图1 (U)是 俯视图。
该头戴式耳机50具有左扬声器部1L;右扬声器部1R;使左扬
声器部1L绕轴CLL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自由旋转地支撑的左吊架2L; 使右扬声器部1R绕轴CLR (箭头DO)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自由旋转地 支撑的右吊架2R;以及连接左吊架2L和右吊架2R的头带部3。 头带部3具有基部3a;臂部3b、 3c,分别连接到基部3a的两 端侧,可相对于基部3a在箭头Dl方向出入。
左右吊架2L、 2R分别相对于基部3a、 3b在箭头D2方向的预定
角度范围内自由旋转地连接。
通过该结构,使用者将头带部3佩戴到头部,通过箭头D0、 D2 的旋转动作和箭头Dl的出入动作调节左右扬声器部1L、 1R的位置、 方向,从而无论头部形状、耳朵位置等个人差异,均可将该左右扬声 器部1L、 1R分别良好地佩戴到左右耳上。
左扬声器部1L具有用于与外部音响设备电连接的插孔4。
图l (L)表示信号电缆5的插头5a安装到该插孔4中的状态。
在该信号电缆5的另一端侧例如连接有CD (Compact Disc)播放 器、便携音乐播放器等音响设备,从该音响设备输出的声音信号经由 信号电缆5提供到该头戴式耳机50。
右扬声器部1R具有使内置的噪声降低电路(后述)的动作 ON/OFF的电源开关6; ON时点灯的作为电源指示器的LED 7。
并且,左右的扬声器部1L、 1R分别具有与耳廓抵接的垫子8L、 8R。该垫子8L、 8R具有覆盖表面的树脂皮革、及其内部收容的低发泡 聚氨酯泡沫,柔软地形成。该垫子8L、 8R稍后详述。
接着对该头戴式耳机50的结构参照作为组装图的图2进行说明。
该头戴式耳机50的左右的扬声器部1L、 1R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 结构,如果没有特别指出,则左右扬声器部1L、 1R是相同的对称结构。
因此作为代表详述右扬声器部1R。
右扬声器部1R具有障板IIR;安装在障板IIR上的单元盒12R、 电路基板13R、及麦克14R;以覆盖它们的方式安装在障板IIR上的 外壳15;耳垫座9R,安装在障板IIR上的与外壳15R相反的一侧; 和安装在该垫座9R上的垫子8R。并且,在单元盒12R上一体地安装 有将电信号变换为声音的扬声器单元16R。
并且,左扬声器部1L中,包括插孔4的插孔部JK被安装在障板 11L上。
并且,右扬声器部1R的障板11R中,作为电源形成收容单4干 电池的电池收容部11Rd,在左扬声器部1L的障板IIL上,形成和电 池收容部11Rd同样形状的电池收容虚拟部11Ld (参照图3 (c))。 使用时,仅在右扬声器1R侧的电池收容部11Rd中收容电池BT。
右吊架2R被二分为吊架2Ra和吊架盒2Rb,大致形成为倒Y字 形,内部布线有信号线SL。
并且,Y字形的二个臂的前端部上,分别形成向内突出的暗榫2Rc。
在以上说明的结构中,通过攻丝螺钉NJ将单元盒12R、电路基板 13R、及外壳15R固定到障板IIR上。
麦克14R嵌入到障板IIR上形成的麦克收容部11Ra中。
并且,垫座9R和垫子8R通过垫子8R嵌入到垫座9R的周边部而 一体化,通过下述搭扣配合嵌合,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障板IIR上。
障板IIR上设有以沿其板面的轴为公共轴的一对贯通孔11Rb。
右吊架2R的暗榫嵌合到该一对贯通孔11Rb中,连接右扬声器部 1R和右吊架2R。
并且,头带部3的臂部3c的前端部与右吊架2R的倒Y字形的基 部2Rd扣合,连接右吊架2R和头带部3。
左扬声器部1L和左吊架2L及头带部3均以同样的结构连接。
接着简要说明信号路径及电源路径。在图2中,为了方便,信号 线SL等声音信号路径对各部件只记载一部分,整体上进行布线,以使 声音信号等如下输入输出。
艮P,从外部设备进入到插孔4的声音信号中,左声道的信号传送 到电路基板13L,右声道的信号经由在左吊架2L、头带部3、及右吊 架2R的内部收容的信号线SL,传送到电路基板13R。
并且,由麦克14L、14R收音的声音信号传送到电路基板13L、13R。
声音输出信号分别从电路基板13L、 13R输出到扬声器单元16L、
16R。
电池收容部11Rd中收容的电池的电源电压提供到各电路基板 13L、 13R。此时,经由头带部3的内部收容的其他信号线SL1,提供 到左扬声器部1L的电路基板13L。
接着说明噪声降低电路。该噪声降低电路NCC以相同的结构独立 搭载到各电路基板13L、 13R,以下作为代表说明电路基板13R。
该噪声降低电路NCC生成差分信号,该差分信号取由在扬声器单
元16R的放音面H0M附近设置的麦克收容部11Ra上安装的麦克14R 所收音的收音信号、与输出到扬声器单元16R的声音信号的差分。在 该麦克14R中,接收与耳朵听取的声音基本相同的声音。
并且,生成作为该差分信号的反相位信号的反差分信号,将合成 了该反差分信号和声音信号的合成声音信号输出到扬声器单元16R。
该合成声音信号进行如下反馈再次用麦克14R对从扬声器单元 16R输出的合成声音信号、及来自外部的噪声进行收音,生成取其与声 音信号的差分的差分信号。
因此,在听觉上可极为良好地降低来自外部的噪声。
接着详述右扬声器部1R的具体的内部结构。
首先,参照图3说明障板11R。
图3 (a)是从安装了扬声器单元15R的一侧察看障板11R的透视 图,图3 (b)是从安装了垫子8R的一侧观察的透视图。
轴CLH是由右吊架2R支撑时的旋转轴,是头戴式耳机50佩戴在 头部时基本朝向前后方向的轴。因此,为了方便,如图3所示,设定 上下前后方向来进行说明。
该障板IIR使用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略长 的长圆状。
并且,在该长圆状中,轴CLH设定得位于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 并且,周边的所有区域上形成周壁11Rc。
并且,该障板11R中,以中央的稍下方的位置为中心,形成环状
突出的作为周壁的突出壁11Re。
该突出壁llRe的内形设定得与扬声器单元16R的外形无间隙嵌
该突出壁llRe中,形成二处下孔llRel,用于通过螺钉NJ固定 单元盒12R。
并且,在由突出壁11Re包围的范围内形成以预定大小开口的多 个放音孔llRg;和麦克收容部llRa,向与突出壁11Re相反的一侧突 出为大致笼状,用于收容麦克14R。
安装了扬声器单元16R的单元盒12R抵接、固定到突出壁11Re, 从扬声器单元16R输出的声音通过放音孔11Rg放出到外部(耳侧)。
并且,突出壁11Re中形成一对半圆弧状的切口 11Re2。
在突出壁11Re的上方形成电池收容部11Rd,其在突出壁11Re 的突出方向伸出,并且以沿着轴CLH的方向为长边,纵截面大致为圆 弧状。
该电池收容部11Rd的伸出量,即电池收容部11Rd的收容部深度 dpi设定为该电池收容部11Rd中收容的电池的一部分比障板IIR的 表面llRf突出。并且,电池收容部llRd也可不是圆弧状,这种情况 下,只要其内面形状等被形成为使电池的一部分从障板11R的表面 11Rf突出即可。
电池收容部11Rd的长边方向的一个、或二个端部中,设有端子孔 llRdl,用于安装与电池BT的电极接触的端子。
该端子孔llRdl在安装了端子后由密封材料密封。
并且,障板IIR上设有向与突出壁llRe相同的方向突出的六个 凸起B1 B6。凸起B1 B4用于螺钉固定外壳15R,具有插通其螺钉的 贯通孔,凸起B5、 B6用于螺钉固定电路基板13R,具有下孔(盲孔)。
并且,障板11R中设有四个配合爪11Rh,其向与麦克收容部11Ra 相同的方向突出,具有朝外的凸部11Rhl。该配合爪11Rh与后面详述 的垫座9R的扣合爪扣合。
接着参照图4详述扬声器单元16R及单元盒12R。
图4 (a)是说明扬声器单元16R安装到单元盒12R的透视图,图 4 (b)是表示安装了扬声器单元16R的状态下的图4 (a)中的S1-S1
截面的图。
扬声器单元16R呈扁平的圆盘状,在作为放出声音的放音面HOM 的相反一侧的面的背面16R2的周边,设有台阶部16Rl。
并且,信号线SN2从背面M1延伸出一对。
另一方面,单元盒12R呈扁平的圆盖形状,具有与扬声器单元16R 的台阶部抵接的周边壁12Rl,采用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形成。
并且,在单元盒12R的周边壁12R1上,形成一对半圆弧状的切 口 12R2,以与突出壁11Re上设置的切口 11Re2对应,在从中心向图4 下方偏斜的位置上形成贯通孔12R3。
并且,扬声器单元16R和单元盒12R,从突出壁11Re的切口 11Re2 和切口 12R2之间将信号线SN2向突出壁11Re外侧拉出,并且用粘合 剂紧密固定台阶部16R1和周边壁12R1,从而一体化。
设定切口的形状,以使信号线SN2和由各切口 11R2、 12R2形成
的孔之间不产生间隙。
覆盖贯通孔12R3并对空气流通施加预定阻力的薄片20R粘贴到 单元盒12R的内面12R4。该薄片优选匕乂口乂 (了y匕、、;/夕株式会社 的注册商标)等无纺布。
并且,贯通孔12R3作为连通空腔BC1和空腔BC2的管道(音响 孔)发挥作用,该空腔BC1是与扬声器单元16R直接连接的空间,该 空腔BC2是与空腔BC1夹着壁部的该空腔BC1外侧的空间。
空腔BC1如图4 (b)所示,在扬声器单元16R固定到单元盒12R 的状态下,作为扬声器单元16R的背面16R2和单元盒12R的内面12R 之间的、贯通孔12R3以外密封的空间形成。
图5是从内面一侧察看外壳15R的透视图。
该外壳15R呈具有和障板IIR对应的外形形状的大致碗状,使用 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形成。
并且,该外壳15R具有沿着外边缘的周壁部15Rl,该周壁部15R1 的前端和障板1R的周壁11Rc以无间隙地嵌合的方式设定彼此的具体 形状。
并且,外壳15R的内侧直立设置具有下孔(盲孔)的4个凸部 B11 B14,这些凸部分别对应于障板1R的凸部B1 B4,用于螺钉固定。
并且,该外壳15R中形成二个开口部,g卩电路基板13R上具有
的电源开关6和LED 7嵌合的开口部15R2、 15R3。
该开口部15R2、 15R3的尺寸、形状被设定为在组装后嵌合的 电源开关和LED之间几乎没有间隙。
参照图6及图7说明如图2所示组装了以上说明的各部件的右扬 声器部1R。
具体而言对以下状态进行说明障板IIR上螺钉固定了固定有扬 声器单元16R的单元盒12R,螺钉固定电路基板13R,以覆盖单元盒 12R及电路基板13R的方式螺钉固定外壳15R的状态。
图6是图1中的S2-S2截面图,图7是图6中的S3-S3截面图,
为了便于理解,均省略了一部分而进行示意表示。
在图6及图7中,扬声器单元16R的外周面和障板11R的突出壁 11Re的内周面以无间隙地嵌合的方式设置其尺寸。
并且,如上所述,设置在电池收容部11Rd的端子孔11Rdl (图6
及图7中未图示)由未图示的填充剂(硅类密封材料等)密封。
并且,凸部B1 B4的贯通孔也通过螺钉NJ (参照图2)堵塞。
并且,在左扬声器部1L中,插孔4的孔以不与空腔BC1或BC2 在空间上连接的方式,通过由障板1L及外壳15L形成的未图示的壁部堵塞。
因此,由突出壁Re、扬声器单元16R的放音面HOM及障板11R
包围的空间SP成为放音孔11Rg以外均密封的状态。并且,障板11R
中的开口部仅是该放音孔Rg。
进一步,扬声器单元11R的背面11R2 —侧如上所述,通过单元 盒12R形成贯通孔12R3以外密封的空腔BC1。
并且,在单元盒12R和外壳15R的内面15R2之间,设有预定的 间隙,从而形成作为密封空间的空腔BC2。
在此对耳朵EAR听到放音孔11Rg放出的声音SD的情况进行说 明,虽然可直接听取到来自扬声器单元16R的声音,但不存在来自外 壳15R的外侧的噪声NS通过放音孔11Rg到达耳朵EAR的空间路径, 该噪声NS的全部、或大部分如果不通过外壳15R、空腔BC2、单元盒 12R,则无法通过放音孔11Rg到达耳朵EAR。
换句话说,来自外部的噪声如果不至少通过二个壁,则无法到达 耳朵。
艮P,通过放音孔11Rg并到达耳朵EAR的来自外部的噪声NS至 少通过由障板IIR的周壁11Rc或外壳15R构成的第1壁、由空腔 BC2形成的空间、由障板IIR的突出壁11Re或单元盒12R构成的第2 壁。因此该噪声NS充分衰减,可获得良好的隔音效果。以下为了方便 也将该结构称为双重壁结构。
并且,在图6中,示例了由突出壁Re、扬声器单元16R的放音面 HOM侧的端面、及障板IIR形成空间SP的结构,但也可使扬声器单 元16R的放音面HOM侧的端面与障板11R的内侧面紧密结合(参照 图8)。
根据图8所示的结构,通过放音孔11Rg到达耳朵EAR的来自外
部的噪声NS的全部、或大部分,是通过由障板IIR的周壁11Rc或外 壳15R构成的第1壁、由障板11R的突出壁llRe或单元盒12R构成 的第2壁、及扬声器单元16R的声音,因此其音量大幅衰减,可获得 极其良好的隔音效果。
与内耳式相比,允许大型外壳的头顶式的头戴式耳机如果是获得 同样的高音质,则扬声器部越小越好,但如果空腔容量不同、或空腔 的容量相同但其形状不同时,重放频率特性改变。
因此,在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0中,在其扬声器部1L、 1R中, 在不收容电池BT的左扬声器部1L中,设置和右扬声器部1R相同形 状的电池收容部llLd,并且使左右空腔BC1、 BC2为同一形状(同容积)。
这样一来,从左右扬声器部1L、 1R输出的声音的重放频率特性 一致,该头戴式耳机50可提供极高品位的重放音。
其中,在左扬声器部lL的障板llL中的电池收容部llLd中,如 图3 (c)所示形成肋ULdl,防止电池的误收容。
并且,未设置相当于设置在右扬声器部1R侧的端子孔11Rdl的 孔,因此电池收容部11Ld中没有开口部。
另一方面,为了不扩大外壳外形大小地增加空腔BC2的容量,使 电池收容部11Rd中收容的电池BT的收容位置设定为,该电池BT的 一部分从障板IIR的表面11Rf突出。
该突出量在图6中用|3表示。
此时,电池BT的挤压如下所述,由垫座9R进行。
这样一来,如图6所示,可使实施例的电池收容部11Rd中的空腔
BC2顶lj的面11Rdl的位置,和以使电池BT不从表面11Rf突出的方式 收容时的电池收容部11Rd的外表面位置ct相比,位于外侧(图6的下 方一侧),因此和完全收容电池BT时相比,可增加空腔BC2的容量。
因此,本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0,和扬声器部为同一外形尺寸的 其他头戴式耳机相比,可提供较优质的音质的重放音。
并且,由于可减少电池收容部11Rd的凹部,因此在扬声器部的内 部布局中可有富裕,可减小扬声器部,或使之变薄。这一点如图6所 示,从完全收容电池BT时的a的线例如不与基板13R干扰也可明确。
使用的电池BT不限于单4干电池,也可适用单1 单3、单5等 干电池、各种充电电池、纽扣型电池等尺寸、形状、种类等分别不同 的各种电池。
无论哪种形态的电池,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0,形成在障板11R 中的安装垫子8R的面11Rf—侧开口、并且其他面11Rd侧堵塞的电池 收容部11Rd,使该电池收容部收容电池BT的一部分,以使电池BT 的一部分从障板IIR的表面11Rf突出,使具有垫子8R形状保持功能 的垫座9R具有防止电池BT从该电池收容部11Rd脱落的盖子功能。
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0中的主要尺寸如下所示。当然这仅是一个 例子,可使用各种尺寸的部件。
左右扬声器部1L、 2R的外形72mm (长边)、60mm (短边)、 厚15mm
扬声器单元16R的外径040mm 接着说明安装到障板IIR上的耳垫51。
该耳垫51包括安装到障板上的垫子8R及垫座9R,其形状均左右 相同,因此为了方便,以下将垫子8R和垫座9R—体化的部件称为垫 子部19,作为代表说明右侧的。
图9 (a)是从安装到垫子8R的障板IIR上的一侧察看的透视图, 图9 (b)是图9 (a)中的S5-S5截面图。
该垫子8R包括垫子主体部8Rd,由薄片8Rb及树脂皮革8Rc 各包围环状的海绵部件8Ra的截面的大致半周;防尘网8Re,安装在 垫子主体部8Rd,以堵塞中央开口;垫带(flap) 8Rf,安装在防尘网 8Re上。
防尘网8Re形成为细小的网眼状,无法通过尘埃等,声音可自由 通过。
垫带8Rf跨垫子主体部8Rd整周,图9 (b)所示的截面为横U字 形,形成收容部8Rg。
海绵部件8Ra的材料例如可使用低发泡聚氨酯泡沫。
薄片8Rb及垫带8Rf的材料例如可使用聚氨酯(PU)薄片。
树脂皮革8Rc的材料例如可使用7。口亍^ yi/if— (出光興産株 式会社的注册商标)。
防尘网8Re例如可使用尼龙。
垫座9R如图IO所示形成为平板状。材料可使用聚縮醛(POM)
树脂。
该垫座9R上设有爪9R1,通过使该垫座9R和障板IIR在面之间 相对重合,而与障板IIR的扣合爪11Rh扣合。
并且,在将该垫座9R安装到障板11R的状态下,在和该扬声器 单元16R的放音面HOM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开口部9R2。
并且,在形成了爪9R1的面上形成一对肋9R3。该肋9R3在该垫 座9R安装到障板IIR时,以与在电池收容部8Rd中收容的电池BT具 有微小间隙而接近的高度形成。
这样一来,垫座9R作为盖子发挥作用,使电池BT不会从电池收 容部8Rd脱落。
因此,由于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0无需电池盖,因此配件个数减 少,从而可降低成本。
并且,在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0中,在该垫座9R上进一步安装 有隔音环18。
具体而言,沿着垫座9R的周边安装环状的隔音环18。
该隔音环18由聚氨酯泡沫形成,具有弹性,由双面胶19粘贴到 垫座9R上。在该状态下使隔音环18的厚度为t、肋9R3的高度为]3 1。
图11是表示垫子8R安装到垫座9R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在图11中,垫座9R收容在收容部8Rg中,以使隔音环18成为 障板IIR—侧(图11的下方一侧)。
在收容垫座9R时,翻动垫带8Rf使之变形,嵌入到收容部8Rg。 其中,垫带8Rf的厚度为t2。
图12表示将这样组装的垫子部17安装到障板IIR上的状态的截 面图。图12表示电池BT收容到电池收容部11Rd的状态,为了简化而 删除了端子。
通过障板IIR的扣合爪11Rh和垫座9R的爪9R1的扣合,两者在 厚度方向(图12的上下方向)上具有如下位置关系并一体化。
艮卩,隔音环18在厚度方向上略微变形。
并且,肋9R3的前端位于就要和电池BT抵接(与电池BT非常接 近)的位置。
通过前者,障板IIR的表面11Rf和隔音环18之间夹持的垫带8Rf 无间隙地与表面11Rf结合。
通过后者,电池BT基本不松动地收容在电池收容部11Rd中。
从尺寸关系上来看,图6所示的电池BT的突出量/5与图10所示 的隔音环18的自然厚度t、垫带8Rf的厚度t2、及肋9R3的高度i3 1 的关系设定为
i3 + ;3 l<t + t2。
在将垫座9R固定到障板11R的状态下,为了提高密封性,设定 各尺寸,以使隔音环18以预定量被压縮,设该压縮量为At时, ^ + /3 l外At + t2。
在实施例中,t=2mm、 t2 = 0.5mm、 i3=lmm、 /3l = l.lmm、压 縮率为75%、电池BT和肋9R3的间隙为O.lmm,可发挥良好的密封 性和电池盖子功能。这种情况下,/3 + ]3 l + 0.1=0.75t + t2。
安装在障板IIR上的垫子部17通过向使两者分离的方向施力,而 解除扣合爪11Rh和爪9Rl的扣合,易于分离。电池BT的更换可将垫 子部17从障板IIR拆下而容易地进行。
直接将隔音环18安装到垫座9R上,并将其收容到向垫带8Rf内 部开口的收容部8Rg,并且经由该垫带8Rf将隔音环18向障板IIR挤 压,通过上述结构可获得如下效果。
首先,隔音环18被垫带8Rf缠绕而不暴露到外部,因此该垫子部 17的隔音性极高。与使用隔音环的现有的头戴式耳机进行比较,参照 图15说明其效果。
在图15所示的现有的头戴式耳机150中,隔音环152粘贴到外壳 151的端面。
并且,将环状的垫子154通过未图示的扣合单元固定到外壳151 上,上述环状垫子154在内部收容低发泡聚氨酯材料153,并安装有防 尘网155,以堵塞中央开口。
此时,隔音环152在厚度方向上略微变形,以提高垫子154和外 壳151之间的结合度。
因此,隔音环152可从外部识别。
在实施例中,隔音环18为了提高结合度而使用具有弹力的材料。
该材料如上所述,优选使用聚氨酯发泡材料,但由于其具有气泡 结构,因此隔音性不强。
因此,相对于现有例,在本实施例中,使隔音环18由垫带8Rf包
围而收容在内部,上述垫带8Rf是薄片材料,因此具有较强的隔音性。
这样一来,和现有技术相比,可发挥较强的隔音性。
并且,作为其他效果,由于隔音环18不暴露在外部,因此紫外线
使材料衰退的作用极小,可长期保持隔音特性。
并且,其他效果还包括,发泡聚氨酯材料外观上难于获得高品位、
在可从外部识别隔音环18的设计下,难获得高品位,而在实施例中, 从外部看不到隔音环,仅可看到PU的薄片材料、树脂皮革材料,因此 可使头戴式耳机50易于形成具有高级感的外观设计。
如上所述,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0在垫子部17中可抑制来自外 部的噪声进入到垫子内部,具有较强的隔音性。
因此,该垫子部18的隔音结构、与扬声器部1L、 1R具有的双重 壁的隔音结构的组合可获得超过其单独获得的隔音性,因此优选。
对上述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0的隔音特性,将现有的头戴式耳机 作为比较例,参照图13及图14进行说明。
图13表示实施例的头戴式耳机50的声压频率特性。 图14表示比较例的头戴式耳机150的声压频率特性。
比较例的头戴式耳机150是和实施例一样的反馈式噪声消除头戴 式耳机,如图15所示,其与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扬声器单元156的 空腔只是一个空间,是来自外部的噪声NS通过外壳151就到达扬声器
单元156的一重筐体结构;以及隔音环152是如上所述暴露到外部的 结构。
图13及图14中示出了外部噪声的声压频率特性NSF;相当于 安装头戴式耳机时耳朵听取的声音的、噪声降低功能为非运行状态的
被动状态下的听取音PL。尤其是图13中作为参考还示出了噪声降低功 能为运行状态的主动状态下的听取音AL。
在这些图中,实施例和比较例相比,可知在被动状态下,在 1000Hz 1000Hz的频带下,噪声明显降低。
这表示,实施例中的扬声器部的双重壁结构、垫子的隔音结构下 的隔音性在该频带下极高。
一直以来,已知主动的噪声降低功能在低音域可发挥较大的作用, 图13也证明了这一点。
除了该主动的噪声降低功能,通过采用实施例的被动结构,从低 音域到中音域的广大频带中,均可获得极好的噪声降低效果。
在实施例中,设置电池收容部11Rd,使得使用的电池配置在外部, 而不配置在空腔BC1、 BC2的内部。
这是因为,噪声消除电路的耗电较少,在左右扬声器部1L、 1R 的任意一个上搭载电池即可,因此可避免以下问题在将电池配置到 空腔BC1、 BC2的内部的结构中,左右空腔的容量不同时输出音质也 左右不同。
艮口,如实施例所示,通过在空腔的外部配置一个电池,可使左右 空腔容量相同,使左右输出音质一致。
连接空腔BC1和空腔BC2的管道12R3,对应于各空腔BC1、BC2、 使用的扬声器单元16L、 16R等,设定其直径,以成为最佳的重放频率 特性,同时设定覆盖该管道12R3的薄片20L、 20R的厚度、材质。
空腔BC1、 BC2优选在与扬声器单元16R的背面16R2垂直的方 向上,具有相同的距离。具体而言,在图6中,优选距离BCld和距离 BC2d的差尽量小。 一个距离长而另一个短时,噪声的降低效果也变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结构及步骤,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 范围内可进行变形。
空腔BC1、 BC2也可不完全密闭。例如外形尺寸为50mm 60mm 左右的扬声器部的情况下,03mm左右的开口对音质、隔音特性产生 影响,但隔音效果足够,因此允许。当然,优选没有开口地密闭。
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噪声消除头戴式耳机,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不 搭载电池的头戴式耳机、搭载了电池的噪声消除式以外的头戴式耳机。
作为噪声消除式以外的电池搭载头戴式耳机的例子,包括无线头 戴式耳机、环绕头戴式耳机、收音机内置头戴式耳机等。
并且,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不具有头带的所谓挂耳型的头戴式耳机。
电路基板只要搭载在左右扬声器部1L、 1R内的至少一个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头戴式耳机,具有扬声器部,该扬声器部具有障板,其具有放音孔;周壁,以包围上述放音孔的方式直立设置在上述障板的一个面侧;扬声器单元,收容在该周壁的内侧;单元罩,与上述周壁抵接,并且覆盖上述扬声器单元的背面,该单元罩与该背面之间形成第1空腔;以及外壳,与上述障板抵接,并且覆盖上述单元罩,该外壳与上述单元罩及上述障板之间形成第2空腔。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扬声器部设置有电路基板,使预定形式的电池作为电源动作;和 收容上述预定形式的电池的凹部,其相对于上述第1及第2空腔非连通地设置在上述障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中 收容的上述预定形式的电池的一部分从上述障板表面突出。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垫部,该垫部安装在上述障板上,具有耳垫及嵌入了该耳垫的板状的垫座,当上述预定形式的电池收容在上述凹部时,上述垫座抵接或靠近 上述突出的预定形式的电池的一部分。
5. —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作为第1及第2扬声器部,具有一对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部, 该头戴式耳机还具有电路基板,搭载在该第1及第2扬声器部 的至少一个上,将预定形式的电池作为电源动作;和第1及第2凹部,在上述第1及第2扬声器部各自的上述障板上,相对于上述第1及第2空腔非连通地设置,使上述第1及第2空腔的形状和上述第1及第2凹部的形状,在 上述第l扬声器部和第2扬声器部中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 凹部中能够收容上述预定形式的电池,并且在上述第2凹部中具有限 制上述预定形式的电池的收容的限制单元。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可良好地降低来自外部的噪声的、隔音性较强的头戴式耳机(50),其具有扬声器部(1R),该扬声器部具有障板(11R),具有放音孔(11Rg);周壁(11Re),以包围放音孔(11Rg)的方式直立设置在障板(11R)的一个面侧;扬声器单元(16R),收容在周壁(11Re)的内侧;单元罩(12R),与周壁(11Re)抵接,并且覆盖扬声器单元(16R)的背面(16R2),与背面(16R2)之间形成第1空腔(BC1);以及外壳(15R),与障板(11R)抵接,并且覆盖单元罩(12R),与单元罩(12R)及障板(11R)之间形成第2空腔(BC2)。
文档编号H04R5/033GK101340737SQ20081010932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4日
发明者押领司诚 申请人: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