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线阵全景照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3594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照相领域,尤其涉及高清线阵全景照相系统。



背景技术:

光学照相已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数字图像监控技术领域,常见的光学照相机具有固定/变焦镜头和面阵图像传感器,可以实现特定视场范围内的景物照相,即使是广角相机,也只能实现接近180度视场的照相,并且整个图像光学畸变很大,无法做到360度全景一次照相。

诸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1727991A公开的“凹形全景照相机系统”,包括定向的多个照相机,使得各照相机捕捉的各个图像可被组合以形成全景图像。缺点在于:需要多个照相机配合使用,经济成本较高。

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102420898A公开的“一种基于手机的全景照相实现方法及手机”。所述方法包括:当上一张照片拍摄完,提示用户旋转拍摄角度,达到拍摄下一张照片位置的指定角度时,提示用户停止旋转并进行当前照片的拍摄,存储并加入相应的角度信息;并根据各存储的照片命名角度信息,按顺序拼接各拍摄的照片,合成全景照片。缺点在于:费事费力,并且照片质量不高。

鉴于上述,亟待设计一种新型的全景照相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经济成本高,或费事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高清线阵全景照相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高清线阵全景照相系统,包含有,

一维旋转平台,其由平台本体及控制所述平台本体旋转的伺服电机组成,所述平台本体系水平设置,所述平台本体具有旋转中心;以及,

高清线阵相机,其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且处于所述旋转中心位置,所述高清线阵相机的拍摄方向系沿水平方向。

作为高清线阵全景照相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伺服电机具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与所述平台本体相固定地结合,所述电机转轴系处于所述旋转中心位置且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

作为高清线阵全景照相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伺服电机具有编码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高清线阵全景照相系统的控制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S1,提供上述照相系统;

步骤S2,旋转所述平台本体,自0°始至360°结束,每转动一个(360/N)°,N为自然数,触发所述高清线阵相机进行一次拍照以生成一行图像数据;以及,

步骤S3,将上述得到的N行图像数据按照当初的拍摄顺序进行排列,使之成为一幅360°的全景照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

1、通过一维旋转平台的设计,实现360°视场全景扫描功能;

2、通过高清线阵相机,实现360°全景照片无缝拼接;

3、轻松实现亿像素级图片拍照,如果进一步提高线阵传感器像元数和转台角度分辨率,可以实现十亿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全景图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是高清线阵全景照相系统。其主要由一维旋转平台1及高清线阵相机2组成。

所述一维旋转平台1系由平台本体及伺服电机组成。所述平台本体系水平设置。所述平台本体具有旋转中心。所述伺服电机具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与所述平台本体相固定地结合,所述电机转轴系处于所述旋转中心位置且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转轴上具有绝对式编码器。所述伺服电机可以根据外部命令精确控制所述平台本体的转速和旋转方向。本实施例中,采用16位的绝对式编码器,绝对式编码器通过SSI接口输出编码器的角度位置信息,SSI位置信号一方面输出到伺服电机作为旋转控制使用,另一方面SSI位置信号输出到线阵相机触发控制的处理电路中,用于触发所述高清线阵相机2的拍照。

所述高清线阵相机2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且处于所述旋转中心位置。所述高清线阵相机2的拍摄方向系沿水平方向。所述高清线阵相机2采样线阵CMOS或CCD传感器。

控制方法:

由于所述高清线阵相机2是一维线阵相机。其瞬时视场角度3成像对应于全景相片的一行图像数据4。

所述平台本体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旋转,每转一个等分的小角度(360/N) °,所述一维旋转平台1就触发一个曝光信号给所述高清线阵相机2拍照,形成一行新的图像数据4。从0°开始,所述平台本体不断地旋转,所述高清线阵相机2就不断地拍照。当所述平台本体旋转至360°后,就形成一幅360度的全景照片5。

由于所述高清线阵相机2的传感器具有4096以上的像元,而所述一维旋转平台1具有16位(65536)个角度分辨率,即,可以实现4096*65536=268435456(2.68亿)个像素的全景相片,具有亿像素级别的高清全景相机。

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