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发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6513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微型发声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发声器。



背景技术:

微型发声器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现有的微型发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磁路系统包括磁轭,磁轭的中心位置依次固定有形成中心磁路的内磁铁和内导磁板,磁轭的边缘位置依次固定有形成外磁路的边磁铁和边导磁板,中心磁路与外磁路之间设有磁间隙,振动系统的音圈位于磁间隙内。由于此种结构的微型发声器的边磁铁的外侧直接就是微型发声器的外壳,因而导致侧部漏磁严重,如图6所示,进而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扰,影响了这些部件的正常工作,如手机中的相机将无法实现对焦等,严重的降低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型发声器,此微型发声器的侧面漏磁少,不会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扰,能够提升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型发声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轭,所述磁轭的边缘位置依次固定有边磁铁和边导磁板,在所述磁路系统的外侧靠近边磁铁的位置设有防漏磁部件,所述防漏磁部件的材质为导磁材料,所述防漏磁部件的上端面向上不超过所述边导磁板的上端面,所述防漏磁部件的下端面向下不超过所述磁轭的下端面。

其中,所述防漏磁部件贴合在所述边磁铁上,或者所述防漏磁部件注塑于所述外壳内,且靠近所述边磁铁的一侧露出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边磁铁贴靠。

其中,所述防漏磁部件的高度与所述边磁铁的高度相等,两者上下对齐。

其中,所述防漏磁部件的高度小于所述边磁铁的高度,且所述防漏磁部件位于所述边磁铁的上下端面之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边磁铁的外侧边缘与所述边导磁板及所述磁轭的外侧边缘齐平。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边磁铁的外侧边缘突出于所述边导磁板及所述磁轭的外侧边缘。

其中,所述磁路系统为外磁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磁轭的中心位置的内磁铁和内导磁板;或者,所述磁路系统为外磁路结构,还包括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在所述磁轭中心位置的导磁柱。

其中,所述微型发声器还包括结合在所述外壳上端的前盖,所述前盖具有侧壁,所述侧壁下端面的内侧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其上表面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上,所述侧壁下端面的外侧和所述振动系统边缘部的下表面共同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其中,所述侧壁下端面的外侧与所述振动系统边缘部的下表面基本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振动系统边缘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之间、所述侧壁下端面的外侧和所述振动系统边缘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外壳之间均通过胶层粘接固定。

其中,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边缘的下侧固定有垫环,所述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包括所述振膜的边缘及所述垫环。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的边磁铁外侧设有由导磁材料制成的防漏磁部件,防漏磁部件改变了边磁铁侧部的磁力线分布,对边磁铁侧部的磁力线进行了矫正,如图6和图7所示,大大的减少了磁路系统侧面的漏磁,从而不会对便携式电子设备内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扰,保证了这些部件的正常工作,提升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

由于前盖具有侧壁,侧壁下端面的内侧凹陷形成安装槽,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容置于安装槽内且其上表面固定在安装槽的底面上,侧壁下端面的外侧和振动系统边缘部的下表面共同固定在外壳上。当便携式电子设备外界的水从前盖的出声孔处进入到振动系统上侧的空间时,在常规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中,当振动系统的边缘部的上表面与前盖之间粘接不严密时,水就会从振动系统的边缘与前盖之间的缝隙处进入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有可能会造成电子设备内的电路短路,而本实用新型中前盖侧壁的外侧起到了阻挡作用,同时侧壁下端面的外侧和振动系统边缘部的下表面共同固定在外壳上,加大了与外壳的粘接面积,增加了粘接的牢固性与严密性,形成了二道屏障,即便振动系统的边缘部的上表面与安装槽的底面之间粘接不严密,通过侧壁外侧与外壳之间的密封能够有效的防止了水进入到电子设备内腔中,从而不需要增加振膜边缘部位的宽度即能够很好的实现防水的性能,保证了微型发声器的振动面积,进而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在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声学性能。

由于振膜边缘的下侧固定有垫环,振膜的边缘及垫环同时固定在安装槽内。垫环对振膜的边缘起到了支撑作用,使得振膜的边缘更加的平整,即便外壳的上端面上开设有音圈引线的顺线槽振膜的边缘也不会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了振膜的边缘与安装槽底面之间粘接的严密性,不会因振膜边缘不平整而出现粘接不严密,出现缝隙的不良,进一步的提高了微型发声器的防水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型发声器侧面漏磁严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侧面漏磁量小,不会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其它部件产生干扰,同时防水性能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实施例一去掉前盖和振膜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实施例一去掉前盖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微型发声器的磁力线分布仿真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发声器的磁力线分布仿真图;

图中:10、外壳,12、第二阶梯结构,14、顺线槽,20、前盖,22、钢片,220、出声孔,24、侧壁,30、振膜,32、振动板,34、音圈,340、音圈引线,36、垫环,40、磁轭,42、内磁铁,44、内导磁板,46a、边磁铁,46b、边磁铁,48、边导磁板,480、第一阶梯结构,50、防漏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内侧指靠近微型发声器中心的一侧,外侧指远离微型发声器中心的一侧;涉及到的方位上指设有振动系统的方位,方位下指设有磁路系统的方位。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4共同所示,一种微型发声器,包括外壳10及结合在外壳10上端的前盖20,外壳10与前盖20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磁路系统固定在外壳10的内侧,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固定在外壳10的上端面与前盖20的下端面之间。

如图4所示,磁路系统包括磁轭40,磁轭40为板状结构。磁轭40的中心位置依次固定有内磁铁42和内导磁板44,磁轭40的边缘位置固定有边磁铁46a和边导磁板48。内磁铁42和内导磁板44构成磁路系统的内磁路,边磁铁46a和边导磁板48构成磁路系统的外磁路,内磁路与外磁路之间设有磁间隙。边磁铁46a的外侧边缘与边导磁板48及磁轭40的外侧边缘齐平,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齐平”包括理论情况下的完全在一条直线的情况,另外还包括由于各个部件存在公差、或者由于装配精度不够等导致的具有较小错位的情况。

为了防止磁路的侧部漏磁,本实用新型在磁路系统的外侧靠近边磁铁46a的位置设置了防漏磁部件50,防漏磁部件50由导磁材料制成,该防漏磁部件50的上端面向上不超过边导磁板48的上端面,防漏磁部件50的下端面向下不超过磁轭40的下端面。本实施方式中优选防漏磁部件50的材质为铁、低碳钢或铁系合金中的一种,能够改变磁路系统侧部的磁力线分布,减少侧面漏磁,参见图6和图7。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防漏磁部件50可以先通过胶粘等工艺贴合固定在边磁铁46a的侧壁上,然后完成与其他部件的装配。另外,为了降低组装难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漏磁部件50先注塑于外壳内,且靠近边磁铁46a的一侧露出于外壳且与边磁铁46a贴靠。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贴靠”包括防漏磁部件50与边磁铁46a面对面接触的情况,另外还包括由于预留装配间隙、或者由于装配精度不够等而导致的存在较小间隙的情况。

虽然边磁铁46a在磁路系统的外侧的高度方向上的设置可以有多种情况,例如防漏磁部件50的上端面与边导磁板48上端面基本齐平、下端面与磁轭40上端面基本齐平;或者防漏磁部件50的上端面与边导磁板48的下端面基本齐平、下端面与磁轭40的下端面基本齐平;或者防漏磁部件50的高度与边磁铁46a的高度相等,两者上下齐平;再或者防漏磁部件50的高度略小于边磁铁46a,防漏磁部件50位于边磁铁46a的上下端面内的情况。

但是通过仿真实验发现,虽然上述的各种情况都有降低磁漏的效果,但是发现防漏磁部件50下端面超过磁轭40上端面继续向下的情况下,防漏磁效果虽然在提升,声学性能却在降低。而防漏磁部件50上端面超过边导磁板下端面继续向上的情况下,声学性能在提高,但是防漏磁效果却在降低。因此为了同时保证防漏磁效果和声学性能,优选的一个具体方案是防漏磁部件50的高度与边磁铁46a的高度相等,两者上下齐平,该处描述的“齐平”同样包括理论情况下的完全在一条直线的情况,另外还包括由于各个部件存在公差、或者由于装配精度不够等导致的具有较小错位的情况,“相等”也包括理论情况下完全相等,以及由于存在公差、加工误差等导致的近似相等的情况。

如图4所示,前盖20具有侧壁24,侧壁24的下端面的内侧凹陷成安装槽,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容置在安装槽内,且边缘部的上表面固定在安装槽的底面上,侧壁24下端面的外侧和振动系统边缘部的下表面共同固定在外壳10上,其中,振动系统边缘部的上表面与安装槽的底面之间、侧壁24下端面的外侧和振动系统边缘部的下表面与外壳10之间均通过胶层粘接固定。前盖20下端面的此种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微型发声器的防水性能。

如图4所示,振动系统包括振膜30,振膜30的中部固定有振动板32,本实施方式中振动板32固定在振膜30中部的下侧,振动板32的边缘部位固定有音圈34,音圈34的端部位于磁间隙内。音圈34根据通过其绕线内的声波电信号在磁间隙内做往复的切割磁力线运动,从而带动振膜30和振动板32上下振动,策动空气发声,实现电声之间的能量转换。前盖20的中部注塑结合有钢片22,钢片22上设有出声孔220,振膜30及振动板32策动空气发出的声音由出声孔220处向外辐射。

如图2、图3和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音圈引线340从外壳10的上端顺线,为了避免在音圈引线340点焊时烫伤外壳10上的涂胶带,因此在外壳10的上端面上对应音圈引线340的位置设有顺线槽14,为了防振膜30在顺线槽14处向下变形,在振膜30的边缘部位的下方固定有一垫环36,垫环36为金属环,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垫环36为铜环。振动系统的边缘部包括振膜30的边缘及垫环36,振膜30的边缘及垫环36共同容置在安装槽内,其中振膜30的边缘的上表面粘接在安装槽的底面上,垫环36的下表面与侧壁24下端面的外侧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即振动系统边缘部的下表面与侧壁24的下端面的外侧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垫环36的下表面与侧壁24下端面的外侧共同粘接在外壳10的上端面上,且垫环36的外侧表面与安装槽的侧表面相贴合,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微型发声器的防水性能。

如图1所示,磁轭40上固定有边磁铁46a的部位的表面高度低于其它部位的表面高度,即磁轭40的中部形成一个凸台结构,该凸台结构对边磁铁46a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防止边磁铁46a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向内偏移。

如图1所示,边导磁板48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阶梯结构480,其位于外侧的表面高度低于位于内侧的表面高度。外壳10的上端沿着边导磁板48的上表面向内延伸并与边导磁板48的上表面相贴合,从而形成了与第一阶梯结构480相适配的第二阶梯结构12,能够有效的增强边导磁板48与外壳10之间的结合强度,防止磁路系统从外壳10上脱落。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边磁铁46b的外侧边缘突出于边导磁板48及磁轭40的外侧边缘,即向外壳10的方向凸出,本实施方式中边磁铁46b的体积更大,可提升微型发声器的BL(机电耦合因子,由磁间隙的磁通密度及音圈绕线的有效长度决定),从而在减少了对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它部件的干扰的同时提高了微型发声器的声学性能。

本说明书仅是以上述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中,其可应用于任何一种设有边磁铁的微型发声器中,例如,磁路系统还可以为外磁路结构,在磁轭的中心位置没有设置中心磁铁,而是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有导磁柱导磁柱与边导磁板形成磁间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阐述,不需要付出任何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用到其它结构的微型发声器中,故无论微型发声器的其它结构是否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只要是在边磁铁的外侧增加了由导磁材料制成的防漏磁部件,用以减小侧面漏磁的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第一阶梯结构和第二阶梯结构的命名仅是为了区别技术特征,并不代表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顺序等。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