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频会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284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频会议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视频会议系统。



背景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又称会议电视系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以实现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相比于传统的语音式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克服了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开会的效率,同时又能节约会议的经费。目前,视频会议已经成为主流的会议形式,视频会议系统也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

无论是传统的会议形式还是视频会议,与会人员出勤率直接关系到会议的精神传达效果。现实中,难免有既定的与会人员因故无法准时到达会议现场甚至无法到场。有人员迟到或未到会使会议既定的进程难以令会议的核心精神广泛传达,降低会议质量。让主会者和到场的与会者了解到尚未到场的人员及其预计到场的时间有利于主会者控制会议的进程,也有利于发言者临场调整发言次序,使会议的效果最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频会议系统,该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显示为到场人员及其预计到场时间,有助于主会者调节会议进程以及与会者调节发言次序,从而有利于保证会议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视频会议系统,包括会议主机、与会议主机连接的调音台、话筒,与调音台连接的数字音频处理器,与数字音频处理器连接的功放以及与功放连接的音箱,还包括桌面显示系统、拍摄系统和多屏显示器,所述桌面显示系统包括设置在各个席位桌面上的桌面显示屏,所述桌面显示屏连接显示屏控制器,所述显示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无线收发装置,所述无线收发装置与所有与会者的手持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显示屏控制器控制桌面显示屏对手持终端发送给无线收发装置的信息予以显示;所述拍摄系统包括设置在各个席位处并面向桌面显示屏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连接视频采集终端,所述视频采集终端连接会议主机;所述多屏显示器连接会议主机。

通过上述方案,在会议开始前,预先在桌面显示屏上贴上对应该席位的与会者的姓名、照片等,无线收发装置和显示屏控制器预先将各个与会者的手持终端的识别号与其对应的席位上的桌面显示屏对应起来。在会议即将开始时,该席位对应的摄像头拍摄桌面显示屏即席位处的画面,多屏显示器对各个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予以显示,而不能准时到场的人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向无线收发装置发送包含有预计到场时间、迟到原因等的信息,显示屏控制器控制相应的桌面显示屏显示该信息。这样,在场的人员可以清楚了解未到场人员及其预计到场时间,从而使主会者能够合理地调节会议进程,而在场与会者也能有根据地调节发言次序,如此可以在有人迟到的情况下使会议精神的传达效果最佳。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检测各个席位是否有人的人体检测装置,所述人体检测装置与摄像头的电源电连接,当检测到人时人体检测装置断开摄像头的电源。

通过上述方案,当席位上有人时,该席位对应的摄像头断电停止拍摄画面,这样多屏显示器上面显示的只是未到场的人员信息。这对于参会人员较多的会议,可以清晰直观地筛选出并显示未到场人员信息。方便在场人员了解会场状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包括无线收发模块、与无线收发模块连接的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的主控模块以及与主控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体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席位座椅的椅垫内的压力传感器以及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用以控制摄像头电源的电源控制模块。

通过上述方案,当席位座椅上有人时,座椅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后,电源控制模块便会断开该席位对应的摄像头的电源,如此能比较准确地实现检测控制的功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体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席位座椅的椅垫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均连接逻辑模块,所述逻辑模块连接电源控制模块。

通过上述方案,将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结合后,可以消除异物的干扰(比如座椅上被放置重物),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使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体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席位桌侧部并朝向席位座椅的红外热释电传感器以及与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连接的用以控制摄像头电源的电源控制模块。

通过上述方案,当席位座椅上有人时,席位桌上的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后,电源控制模块便会断开该席位对应的摄像头的电源,如此能比较准确地实现检测控制的功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放大电路和继电器模块,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继电器模块的开关触电接入摄像头的电源回路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持终端包括手机和平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视频会议系统通过引桌面显示系统和拍摄系统,将各个与会者与席位桌上的各个桌面显示屏对应起来,与会者可以通过手持终端与桌面显示系统通信,通过桌面显示屏显示编辑的信息,而拍摄系统对各个桌面显示屏和席位进行拍摄获得画面,再通过多屏显示器将各个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显示出来,如此在场的与会人员可以了解未到场人员的信息,从而能了解会场状况,以便于临时调节会议进程和发言次序,提高会议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视频会议系统的拓扑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人体检测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人体检测装置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席位桌;2、席位座椅;3、红外热释电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视频会议系统,包括会议主机、与会议主机连接的调音台、话筒,与调音台连接的数字音频处理器,与数字音频处理器连接的功放以及与功放连接的音箱。

在席位桌1上的各个席位处均放置有桌面显示屏,桌面显示屏为LED显示屏。在桌面显示屏的非显示区域张贴有该席位对应的与会者的姓名、职位字条以及照片。桌面显示屏与显示屏控制器连接,显示屏控制器包括主控模块和多个输出接口,每个输出接口连接一个桌面显示屏。无线收发装置包括无线收发模块、与无线收发模块连接的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的主控模块以及与主控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无线模块包括3G/4G模块,手持终端与无线收发装置以3G或4G信号通信。手持终端可以是手机或平板。无线收发装置的主控模块与显示屏控制器的主控模块电连接,无线收发装置的存储模块内存有所有与会者的手机号。显示屏控制器的各个输出接口与无线收发装置内置的各个手机号相对应。桌面显示屏、显示屏控制器、无线收发装置以及手持终端构成桌面显示系统。

另外,在每个席位处各设置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面向桌面显示 屏,摄像头与视频采集终端连接,视频采集终端连接会议主机。多屏显示器与会议主机连接。摄像头拍摄其面前的桌面显示屏以及席位处的画面,视频采集终端采集各个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并上传至会议主机,多屏显示器将各个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显示出来。摄像头与视频采集终端构成拍摄系统。

在会议开始前,摄像头拍摄桌面显示屏及席位处的画面,多屏显示器对各个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予以显示,这样,所有的席位处的画面都显示在多屏显示器上,而不能准时到场的人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向无线收发装置发送包含有预计到场时间、迟到原因等的信息,无线收发装置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识别信息的来源——即发信息的手机号,显示屏控制器根据无线收发装置识别出的手机号,将讲经无线收发装置处理的信息通过与该手机号对应的输出接口输出至桌面显示屏。桌面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被摄像头拍摄到。这样,在场的人员可以从多屏显示器上清楚了解未到场人员及其预计到场时间,从而使主会者能够合理地调节会议进程,而在场与会者也能有根据地调节发言次序,如此可以在有人迟到的情况下使会议精神的传达效果最佳。

作为改进,该视频会议系统还包括人体检测装置,人体检测装置有红外热释电传感器3与电源控制模块构成。

参照图2,红外热释电传感器3安装于席位桌1的侧部且位于各个席位坐在的部位,红外热释电传感器3的探测头面向席位座椅2。

参照图3,电源控制模块包括放大电路和继电器模块,红外热释电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 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模块的开关触点接入摄像头的电源回路中。在初始状态——即席位座椅2上没人时,继电器模块的开关触点处于闭合状态,摄像头的电源回路处于导通状态,摄像头正常拍摄画面;当席位座椅2上有人入座时,红外热释电传感器3就能检测到座椅上的人体,红外热释电传感器3检测到人体后输出电流信号,该电流经放大电路的放大后流入继电器的线圈,继电器得电动作,其开关触点断开,摄像头的电源回路被断开,摄像头失电,停止工作,此时多屏显示器上该摄像头对应的画面消失。如此一来,多屏显示器上面显示的只是未到场的人员信息。这对于参会人员较多的会议,可以清晰直观地筛选出并显示未到场人员信息。方便在场人员了解会场状况。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人体检测装置由压力传感器4和电源控制模块构成,这里电源控制模块的构成以及压力传感器4与电源控制模块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参照图4,压力传感器4装在席位座椅2的椅垫内。其工作原理也与实施例一中的人体检测装置相同,不再赘述。

实际上,以压力传感器4来检测人体,其检测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因为压力传感器4不能分辨座椅上的是人还是物体。

作为改进,本实施例还在席位座椅2的椅垫内加装了温度传感器5。参照图5,温度传感器5和压力传感器4的输出端均连接逻辑模块的输入端,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逻辑模块为“与门”。只有在压力传感器4和温度传感器5同时有信号输出 时,继电器模块才会动作。这样提高的检测的准确度,使系统更加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