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852阅读:2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落的耳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声器材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防脱落的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的随身音响的象征,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目前市面存在多种耳机类型,其中耳机固定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头戴式、入耳式、耳挂式等等。

但是现有的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现有的耳机容易因为佩戴不稳而导致脱离;因为出汗的原因导致耳机滑落;或者因为拉扯耳机线而使得耳机容易被扯落。所以,人们急需一种能够稳定的固定在耳朵的耳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落的耳机,提高耳机佩戴在耳朵的稳定性,防止耳机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来实现的:一种防脱落的耳机,包括耳机线、电性连接于耳机线的按键部以及电性连接于耳机线的佩戴部,佩戴部包括耳帽和罩框,罩框设有发声单元,所述佩戴部还包括耳套,耳套设有用于抵接在耳朵对耳轮下脚的耳顶、用于抵接在耳朵耳屏的耳固以及供发声单元穿出的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线设有束线部,束线部设有用于磁吸固定的磁铁,磁铁内设有用于充电的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罩框还设有用于支撑耳套的骨架。

进一步的,所述耳顶和耳固均设有供骨架抵接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罩框还设有用于放置发声单元的圆柱,圆柱上端设有用于卡接耳帽的凹环。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设有用于支撑耳顶的第一凸块;所述骨架设有用于支撑耳固的第二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耳套的材质为软胶。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为USB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部表面设有软胶;按键部一端设有指示灯;按键部中端设有金属环,软胶和金属环内均设有按键。

进一步的,所述按键部内设有蓝牙模块。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抵接在耳朵对耳轮下脚的耳顶、抵接在耳朵耳屏的耳固以及抵接在耳朵耳道的耳帽,形成多点固定支撑,提高耳机佩戴在耳朵的稳定性,防止耳机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耳机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耳套的反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束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按键部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按键部的反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耳机线;2-按键部;21-指示灯;22-金属环;23-按键;24-麦克风;3-佩戴部;31-罩框;311-发声单元;312-骨架;3121-第一凸块;3122-第二凸块;3123-第三凸块;313-第一气孔;32-耳帽;33-耳套;331-耳顶;332-耳固;333-圆孔;334-凹槽;335-第二气孔;4-束线部;41-磁铁;42-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如图1所示,一种防脱落的耳机,包括耳机线1、电性连接于耳机线1的按键部2以及电性连接于耳机线1的佩戴部3,佩戴部3包括耳帽32和罩框31,罩框31上设有发声单元311,所述佩戴部3还设有耳套33,耳套33包括用于抵接在耳朵对耳轮下脚的耳顶331、用于抵接在耳朵耳屏的耳固332、供发声单元311穿出的圆孔333。通过抵接在耳朵对耳轮下脚的耳顶331、抵接在耳朵耳屏的耳固332以及抵接在耳朵耳道的耳帽32,形成多点固定支撑,提高耳机佩戴在耳朵的稳定性,防止耳机脱落的问题。

本实施例所述耳套33的轮廓外形类似于耳朵的轮廓形状,使得耳机的佩戴部3贴合地佩戴在使用者耳朵外,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

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所述耳顶331呈弓状,使得耳顶331根部能够绕开耳朵的耳轮脚,耳顶331同时能够抵接在耳朵的对耳轮下脚处,对耳机的佩戴部3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使耳套33与使用者适配。作为等同变形,耳顶331的形状可以是其他多种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弓形、不规则多边形等其他形状;耳固332能够抵接在耳朵耳屏部位,对耳机的佩戴部3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使得耳机的佩戴部3保持在适当的位置。耳固332的形状为圆柱状,作为等同变形,耳固332的形状可以是其他多种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柱状、球状等其他形状;圆孔333能够达到供耳机的发声单元311穿出的作用,使得耳机的发声单元311能够放置到使用者的耳道外侧,提高耳机声音播放的质量。耳机的具体佩戴方法为:将圆孔333中穿出的发声单元311放置在使用者的耳道外侧,同时旋转耳顶331,使得耳顶331能够绕过使用者的耳轮脚,沿着使用者耳朵的对耳轮下脚抵接,然后将耳固332翻过对屏尖,抵接在耳朵的耳屏位置;通过束线部4放置在使用者的后脑勺,使得耳机线1环绕在后脑,避免耳机线1因为拉扯而导致耳机扯落,提高耳机佩戴的稳定性。耳机的佩戴部3能够达到多点支撑固定的作用,使得使用者在佩戴耳机时避免了容易脱落的问题,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因为动作幅度过大而导致耳机跌落;也避免了因为出汗等问题导致耳机滑落;另外多点支撑固定增加了使用者佩戴耳机时的舒适感。避免因为长时间外挂耳背或者头戴耳机而导致耳背擦伤或者头部压迫疼痛的情况发生。

其中,所述耳机线1设有束线部4,束线部4内设有用于磁吸固定的磁铁41,磁铁41内设有用于充电的接口42。通过束线部4放置在使用者的后脑勺,使得耳机线1环绕在后脑,避免耳机线1因为拉扯而导致耳机扯落,提高耳机佩戴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罩框31还设有用于支撑耳套33的骨架312。骨架312作为耳机的作用力支撑点,使得耳套33的耳顶331、耳固332达到更好的支撑作用,避免因为耳顶331、耳固332的材质较软导致没有达到支撑作用,使得耳机脱落。

其中,所述耳顶331和耳固332均设有供骨架312抵接的凹槽334。使得骨架312与耳顶331和耳固332适配,避免骨架312偏移需要支撑的位置,让骨架312的作用力准确的作用在耳朵的合适部位。提高耳机的支撑固定作用。

其中,所述罩框31还设有用于设置发声单元311的圆柱,圆柱上端设有用于卡接耳帽32的凹环。所述圆柱使得发声单元311有合适的长度穿出耳套33,同时在耳机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合适的抵接在使用者的耳道外侧,给使用者带来合适的音质;圆柱上端的凹环用于卡接耳机的耳帽32,使得耳帽32不易脱落,给使用者带来佩戴耳机的舒适感。

其中,所述骨架312设有用于支撑耳顶331的第一凸块3121。所述第一凸块3121呈条状,作为等同变形,包括但不限于条状,可以是球状、不规则多边形状等;第一凸块3121使得耳顶331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避免因为耳顶331材质软而导致耳机脱落;所述骨架312设有用于支撑耳固332的第二凸块3122,第二凸块3122为圆柱状。作为等同变形,包括但不限于圆柱状,可以是球状、块状等;第二凸块3122使得耳固332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避免因为耳固332材质软而导致耳机脱落。

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骨架312设有第三凸块3123,用于开孔透气,相应的,如图7所示,所述罩框31设有第一气孔313;如图2或者图3所示,所述耳套33设有第二气孔335。具体的,所述发音单元311是通过薄膜震动发出声音,在震动过程中会有气压的变化,所述第一气孔313、第二气孔335及第三凸块3123用于开孔透气,便于气压的变化,保证薄膜能够震动,发出声音。

其中,所述耳套33的材质为软胶。具体的,耳套33的耳顶331、耳固332等部位由硅胶制成,使得耳套33的材质软,能够与使用者的耳朵适配,更加贴合耳朵的各个部位,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带来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增加佩戴的舒适程度。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接口42为USB接口42。USB接口42对耳机起到充电的作用,其中,USB接口42内设有软胶塞,对USB接口42起到保护的作用。

其中,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按键部2表面设有软胶;按键部2一端设有指示灯21;按键部2中端设有金属环22,软胶和金属环22内均设有按键23。软胶的材质为硅胶;具体的,按键部2正面设有指示灯21,能够为使用者达到提醒作用,包括电量不足提醒,按键23响应提醒等;按键部2中端设有金属环22,金属环22上可以定制商标,达到美观和宣传的作用;软胶和金属环22内均设有按键23,具体的,软胶内的按键23设置在按键部2背面,分别为音量减少键和音量增加键,金属环22内的按键23为播放或者暂停键。另外,按键部2下端设有麦克风24,用于收音的作用。

其中,所述按键部2内设有蓝牙模块。这样能够实现耳机与带有蓝牙功能的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实现通话或者播放音乐的作用。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支出,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