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97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第一扫描单元和第二扫描单元,上述第一扫描单元、第二扫描单元内分别设置有扫描装置,上述扫描装置内设置有光学部件,例如接触式传感器(CIS)和/或电荷耦合装置(CCD)。上述的扫描装置还包括框架,上述的光学部件容纳在上述框架内。在第一扫描单元和第二扫描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承载原稿的承载单元和用于馈送原稿的馈送通道,当原稿沿着馈送通道经过第一扫描单元和第二扫描单元时,光学部件读取原稿上的图像。

在上述扫描装置上还设置有透明片材,上述的光学部件透过透明片材读取原稿上的图像。上述透明片材与框架固定连接,在其连接处会产生缝隙或者凹凸不平的表面,现有技术中容易想到的是提高制造精度和/或安装精度,但上述透明片材与框架连接处产生的缝隙或者凹凸不平的表面还是难以避免,当原稿沿着馈送通道传输时,原稿前端有可能误进入到上述的缝隙或者误触碰到凹凸不平的表面部分,从而导致原稿褶皱、卡纸等故障。为获得更好的原稿图像质量,当光学部件采用CIS时其需要尽量靠近原稿以获得较浅的景深,因而上述的卡纸故障率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能够解决因透明片材与框架连接处产生的缝隙或凹凸不平的表面而导致的原稿褶皱、卡纸等故障。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第一扫描单元,包括读取原稿上图像的光学部分;第二扫描单元,与所述第一扫描单元相对设置;承载单元,用于承载原稿,所述承载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扫描单元和第二扫描单元之间并与所述第二扫描单元之间形成用于馈送原稿的馈送通道;所述第二扫描单元还包括:支撑架;扫描装置,被所述支撑架可活动的支撑,所述扫描装置包括:框架,构造成空心长方体,所述框架包括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开口;光学部,容纳在所述框架内并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布设,用于读取原稿上的图像;透明片材,与所述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固定连接以遮蔽所述开口,所述透明片材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连接处形成凹凸表面,所述透明片材的第一面与所述光学部相面对;所述扫描装置还包括引导薄片,所述引导薄片的一部分覆盖所述透明片材的第二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透明片材的第二面为不同于所述透明片材的第一面的一面,所述引导薄片的另一部分跨过所述凹凸表面并覆盖所述第一侧壁的至少一部分。

采用了上述的方案后有效的避免了因透明片材与框架连接处产生的缝隙或凹凸不平的表面而导致的原稿褶皱、卡纸等故障。

另一方面,所述引导薄片为有色薄片并在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光学部分的长度相同,所述引导薄片还用于所述光学部分的光学校准和/或补偿。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成本;

另一方面,所述引导薄片在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透明片材的长度相同。因引导薄片完全覆盖了透明片材和第一侧壁连接处形成的凹凸表面,进一步降低了卡纸或原稿褶皱的几率;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侧壁还包括凸出面,所述凸出面突出于所述的第一侧壁,所述引导薄片的另一部分跨过所述凹凸表面并覆盖所述凸出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引导薄片跨过凹凸表面的部分更加平滑,降低了原稿前端误触碰到引导薄片而导致的卡纸或原稿褶皱的几率。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读取装置去掉部分框体后的侧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读取装置去掉原稿放置台、原稿承载台和承载单元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扫描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扫描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扫描装置去掉光学部、透明片材和引导薄片后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扫描装置能观察到透明片材及引导薄片相对位置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2反映第一扫描单元和第二扫描单元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扫描装置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扫描装置另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扫描装置另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扫描装置另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扫描装置另一实施例侧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作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立体示意图,其可以包括图像形成部1和图像读取部2,图像读取部2既可以与图像形成部1一起构造成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单独作为图像读取装置,下文以图像读取装置2进行描述。

图像读取装置2包括原稿放置台30、框体22和原稿承载台31,原稿放置台30上放置未进行图像读取的原稿,原稿承载台31上承载已进行图像读取的原稿,框体22内容纳有搬送部件、第一扫描单元90、第二扫描单元100以及静止原稿承载单元70和移动原稿承载单元71等。上述第一扫描单元90包括读取原稿P上图像的光学部分92,光学部分92可以是诸如接触式传感器(CIS)和/或电荷耦合装置(CCD)。如图2A所示,第一扫描单元9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其沿副扫描方向布设,上述的副扫描方向为图示的前后方向,其中,主扫描方向为图示的左右方向。光学部分92容纳在所述的第一扫描单元90内,其沿第一扫描单元90的长度方向即图示的前后方向上布设,下文所称的光学部分9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扫描单元90的长度方向一致,即光学部分92的长度方向也是沿副扫描方向设置的。上述第二扫描单元100包括支撑架87和被支撑架87活动支撑的扫描装置80。扫描装置80包括框架83、光学部82以及透明片材84和引导薄片85,下文将具体描述上述扫描装置80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扫描单元90安装在可移动的支架21上,上述的可移动支架21可沿着框体22内的导轨23在主扫描方向上左右移动,如图2及2A所示,当第一扫描单元90位于图示右侧的B区域,即位于移动原稿承载单元71下方时,其可以透过承载单元71读取移动原稿上的图像。当第一扫描单元90位于图示左侧的A区域,即位于静止原稿承载单元70下方时,第一扫描单元90可通过其往复运动读取放置在静止原稿承载单元70上的原稿的图像。第一扫描单元90通过弹性部件91可以伸缩的装配在移动支架21上,即弹性部件91使第一扫描单元90靠近原稿承载单元70或承载单元71。弹性部件91可以是压缩弹簧或者压缩板簧。上述的第一扫描单元90和第二扫描单元100相对设置,参照图2及图7所示,上述的相对设置是指第一扫描单元90的光学部分92与第二扫描单元100的光学部82在上下方向上有一部分重叠。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扫描单元90和第二扫描单元100也可以相对错开设置。

第二扫描单元100容纳在框体22内,其可以通过弹性部件81在靠近承载单元71的位置和远离承载单元71的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扫描单元100包括支撑架87和扫描装置80。支撑架87可以与框体22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后装配到框体22上。上述的扫描装置80被支撑架87可活动的支撑,具体的,扫描装置80一侧设有弹性部件81,弹性部件81可以是压缩弹簧或压缩板簧或其他的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其一端与扫描装置80的凸起802压力接触,另一端与支撑架87的凸起29压力接触。

在第一扫描单元90和第二扫描单元100之间还设置有承载单元71,承载单元71用于承载原稿P。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单元71可以是透明玻璃或者透明的树脂材料。承载单元71与第二扫描单元100之间形成用于馈送原稿P的第二馈送通道62,具体的,馈送通道62的一部分形成在承载单元71和扫描装置80之间。当承载单元71与扫描装置80之间没有原稿P时,扫描装置80在弹性部件81的作用下靠近承载单元71并在其间形成小于原稿P厚度的缝隙。当搬送辊对51、52将原稿P搬送至第二馈送通道62时,原稿P前端接触承载单元71与扫描装置80之间的缝隙,原稿P向上挤压扫描装置80迫使扫描装置80向上移动,由此,原稿P在与扫描装置80压力接触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馈送通道62并到达搬送辊对53、54。当不同厚度的原稿P经过第二馈送通道62时,弹性部件81用于被动调节扫描装置80与承载单元71之间的缝隙以让原稿P通过。

下面将结合附图2和图7描述图像读取装置2读取原稿上的图像的过程。在原稿放置台30上可以存放单张或者成摞的原稿P,原稿P可通过拾取辊40和进给辊50的拾取与进给,到达第一馈送通道60。随着进给辊50对原稿P的进一步进给,原稿P通过第一馈送通道60。当原稿前端到达搬送辊对51、52时,搬送辊对51、52接着对原稿P进行进给,进而原稿P到达第二馈送通道62。在第二馈送通道62处设置有第一扫描单元90和第二扫描单元100,其中第一扫描单元90的光学部分92读取原稿P上第一面的图像,第二扫描单元100的光学部82读取原稿P上第二面的图像。在读取原稿P上的图像后,原稿P经过导引部28,其后搬送辊对53、54对原稿P进一步进给,而后原稿P到达第三馈送通道63,然后原稿P被排出到原稿承载台31上,完成对原稿P的进给和读取。

下面将结合附图3至8具体描述扫描装置80的结构。扫描装置80包括框架83、光学部82以及透明片材84和引导薄片85。如图3所示,框架83大体上构造成空心长方体,其包括至少5个侧壁,即沿框架83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831、与第一侧壁83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832、沿框架83长度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上述第一侧壁831和第二侧壁832的顶壁834以及一对相对设置的沿框架83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835和第四侧壁836。上述的第一侧壁831、第二侧壁832、第三侧壁835、第四侧壁836以及顶壁834合围成一个空腔,即形成了上述的空心长方体。顶壁834上设置有讯号接收部801,讯号接收部801可与通讯线缆(未示出)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顶壁834的至少一处还设有凸起802,凸起802相对于顶壁834向外突出,当然,上述的凸起802还可以形成为内凸起,即相对于顶壁834向内突出。如图5所示,框架83的一侧形成开口88,上述开口88位于第一侧壁831和第二侧壁832之间,开口88沿框架83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大于等于原稿P的宽度,例如原稿P为A4纸型时,开口88的长度应当设为210毫米或者更大。光学部82容纳在框架83的空腔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部82由线性的LED阵列和传感器组成,线性的LED阵列沿框架83的长度方向上布设,下文中所称的光学部82的长度方向与上述框架83的长度方向一致。LED阵列发出的光线透过透明片材84照亮原稿P上的图像并返回到传感器,传感器(未示出)将接收到的光线转变为光信号并通过讯号接收部801传送到主控制器(未示出)进而控制图形读取装置的操作。即LED阵列和传感器配合读取原稿P上的图像。当然,光学部82也可以是其他的元器件构成的能够读取原稿P上图像的部件,例如可以是光电耦合装置。优选的是,光学部82沿框架83的长度方向上布满上述的开口88,即可以实现对原稿P宽度方向上图像的一次性读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扫描单元90的光学部分92和第二扫描单元100的光学部82均可以采用接触式传感器(CIS)。

参见附图8,透明片材84与上述的框架83固定连接,具体来说,透明片材84的一端与框架83的第一侧壁8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框架83的第二侧壁832固定连接并遮蔽上述的开口88。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透明片材84遮蔽所述开口88,既可以是部分遮蔽也可以是完全遮蔽,优选的是完全遮蔽,这样就可以防止外部环境中的灰尘、杂物等进入框架83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片材84可以是玻璃,其通过胶水86与框架83固定连接。但透明片材84并不仅限于玻璃一种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的材质形成的薄片形状,例如可以是树脂形成的透明的片材。透明片材84包括两个面,其中第一面841面对光学部82,第二面842与上述的第一面841相背。由于制造或者安装误差,透明片材84和框架83的连接处难以避免的会形成间隙或者凹凸表面,具体的,如图8所示,透明片材84的第二面842与框架83的第一侧壁831的连接处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D。图8示出了其中的一种情形,图9至图12示出了其他的情形,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只是为了说明存在的技术问题而并没有穷举。当原稿P通过第二馈送通道62时,原稿P的前端有可能误触碰到上述的凹凸表面D上,进而引起卡纸或使原稿前端褶皱等故障。

上述的扫描装置80还包括引导薄片85,引导薄片85的一部分851覆盖透明片材84的第二面841的至少一部分,引导薄片85的另一部分852跨过上述的凹凸表面D并覆盖第一侧壁831的至少一部分。具体来说,引导薄片85覆盖到透明片材84和第一侧壁831上后,其跨过凹凸表面D的部分形成圆弧部分853,圆弧部分853遮蔽了透明片材84和第一侧壁831连接处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表面,原稿P经过该处时不会发生卡纸或使原稿P前端产生褶皱,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圆弧部分853不一定要形成为圆弧状,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形成为平面,只要其能遮蔽上述的凹凸表面D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引导薄片85与透明片材84之间用胶水粘结,当然也可是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引导薄片85或透明片材84本身具有粘性。

优选的是,引导薄片85在上述框架83的长度方向上与上述透明片材84的长度相同。如图3所示,因引导薄片85的一部分853在沿框架83的长度方向上完全覆盖了透明片材84和第一侧壁831连接处形成的凹凸表面D,进一步降低了原稿P卡纸或原稿P前端产生褶皱的几率。

优选的是,引导薄片85为有色薄片并在沿上述框架83的长度方向上与上述光学部分92的长度相同。当引导薄片85设置为有色薄片,比如白色薄片时,其可以作为第一扫描单元90的光学部分92的光学校准和/或补偿部件,不需要额外的为光学部分92设置光学校准和/或补偿部件,由此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在承载单元71的下侧,即靠近第一扫描单元90的一侧,承载单元71上设置有有色片材93,其沿上述框架83长度方向上与上述光学部82的长度相同,引导薄片85的一部分851覆盖所述透明片材84的第二面841的一部分以让所述光学部82的光线透出。由此,有色片材93可以作为第二扫描单元100的光学部82的光学校准和/或补偿部件,节省了空间。

优选的是,上述引导薄片85为有色薄片并在沿上述框架83的长度方向上与上述光学部82的长度相同,即光学部82的光线可以被有色的引导薄片85反射,即其可以用于上述光学部82的光学校准和/或补偿,不需要额外设置光学部82的光学校准和/或部件,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是,如图9所示,上述第一侧壁831还包括突出于第一侧壁831的突出面833,引导薄片85的另一部分852跨过上述的凹凸表面D并覆盖上述突出面833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引导薄片85的圆弧部分853更加平滑,进一步降低了原稿P前端误触碰到引导薄片85而导致的卡纸或褶皱的几率。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