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网的高清视频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9662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线网的高清视频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传输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网的高清视频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监视设备广泛的应在各种场所的环境监控,尤其使环境恶劣或位置特殊的场所,比如户外道路车辆监控,在道路上安装线缆不方便,一般采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虽然能有效的解决特殊场所的监控,但是在户外场所雨水是影响监视设备图像清晰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雨水粘附在镜头上,影响图像采集,另一方面雨水中的污泥容易随雨水蒸发而粘附在上面污染镜头,因此需要一种高清视频传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无线网的高清视频传输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无线网的高清视频传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长条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处安装有与壳体平齐的摄像头,所述壳体的一侧安装有U型罩壳,所述U型罩壳靠近的摄像头的一侧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远离摄像头的一端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板靠近防护罩的一侧安装有直齿条,所述直齿条远离推板的一侧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与防护罩的内侧壁连接,所述U型罩壳靠近安装槽的一端上方镶嵌有湿度传感器,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安装有控制器和无线发射装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靠近防护罩的一侧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通过滑块与防护罩连接。

优选的,所述湿度传感器采用DHT11电阻式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为ARM单片机,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湿度传感器和摄像头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无线发射装置和驱动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U型罩壳远离壳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交接有法兰盘。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端安装有电源接口。

优选的,所述U型罩壳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两侧侧壁连接,所述U型罩壳远离安装槽的一端安装有与壳体连接的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的型罩壳、防护罩、推板、齿条、主动齿轮、转轴、驱动电机和湿度传感器,防止摄像头的镜头粘附有雨水,避免摄像头因镜头的雨水使图像拍摄模糊,提高了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清晰度,防止摄像头的镜头被雨水污染,尤其适用于安装户外的视频采集的摄像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无线网的高清视频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无线网的高清视频传输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壳体、2安装槽、3摄像头、4U型罩壳、5防护罩、6推板、7直齿条、8主动齿轮、9转轴、10驱动电机、11湿度传感器、12控制器、13无线发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基于无线网的高清视频传输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端设有长条形安装槽2,安装槽2的开口处安装有与壳体1平齐的摄像头3,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U型罩壳4,U型罩壳4靠近的摄像头3的一侧安装有防护罩5,防护罩5远离摄像头3的一端安装有推板6,推板6靠近防护罩5的一侧安装有直齿条7,直齿条7远离推板6的一侧啮合有主动齿轮8,主动齿轮8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转轴9,转轴9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电机10,且驱动电机10与防护罩5的内侧壁连接,U型罩壳4靠近安装槽2的一端上方镶嵌有湿度传感器11,壳体1的内部还安装有控制器12和无线发射装置13。

壳体1靠近防护罩5的一侧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滑槽,滑槽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滑轨,滑轨通过滑块与防护罩5连接,湿度传感器11采用DHT11电阻式湿度传感器,控制器12为ARM单片机,控制器12的输入端分别与湿度传感器11和摄像头3连接,控制器12的输出端分别与无线发射装置13和驱动电机10连接,U型罩壳4远离壳体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交接有法兰盘,壳体1的一端安装有电源接口,U型罩壳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的两侧侧壁连接,U型罩壳4远离安装槽2的一端安装有与壳体1连接的隔板。

本实用新型中,当湿度传感器11检测到外界的湿度达到设定的数值时,控制器12向驱动电机10发出控制指令,这时候驱动电机10带动转轴9转动,从而使直齿条7沿安装槽2方向运动,使防护罩5伸出,从而防止雨水进入摄像头3的镜头上,该设计避免摄像头因镜头的雨水使图像拍摄模糊,提高了摄像头拍摄图像的清晰度,防止摄像头的镜头被雨水污染,尤其适用于安装户外的视频采集的摄像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