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hn的FTTH反向供电转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4758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G.hn的FTTH反向供电转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光纤通信技术中的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楼)为最常用的宽带接入方案。FTTH和FTTB能够为终端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及巨大的升级扩容能力。然后,目前大量的城市非新建小区基础设施较差,FTTH布局困难,线路管网改造复杂成本过高,使得光纤入户推进受限,需要解决FTTH的高速率与现有的大量铜线资源实现带宽转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G.hn的FTTH反向供电转接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基于G.hn的FTTH反向供电转接系统,包括:

室外FTTH转接装置,所述室外FTTH转接装置包括与光线路终端连接的第一数据处理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的第一G.hn通信模块,所述第一G.hn通信模块设有第一G.hn接口;

室内家庭网关装置,所述室内家庭网关装置包括第二数据处理模块、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的第二G.hn通信模块,以及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且与用户终端连接的以太网接口模块,所述第二G.hn通信模块设有第二G.hn接口;

电话线,所述第一G.hn接口通过电话线与第二G.hn接口有线连接,以实现室外FTTH转接装置与室内家庭网关装置的数据连接及反向供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室内家庭网关装置包括电源输入接口,所述电源输入接口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室内家庭网关装置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语音模块设有网络电话接口。

优选地,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包括以速率为10/100Mbps传输数据的第一RJ45接口及以速率为10/100/1000Mbps的第二RJ45接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及第二数据处理模块均包括集成芯片、数据处理芯片及信号处理芯片,所述集成芯片分别与数据处理芯片及信号处理芯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室外FTTH转接装置还包括以太网管理接口,所述以太网管理接口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室外FTTH转接装置以及室内家庭网关装置,该室外FTTH转接装置的第一G.hn通信模块可以与室内家庭网关装置的第二G.hn通信模块可以通过电话线连接,通过第一G.hn通信模块能够实现将运营商部署在住宅小区或商业中心接入点的FTTH光信号高速带宽转换成电信号后,利用已有普通电话线铜缆将信号传输到家庭或商铺终端用户,在300米的传输距离上能提供数百兆的数据带宽,该数据传输距离是目前传统网线入户的至少3倍的传输距离,比现有的ADSL电话线入户带宽多了数十倍,同时部署简易安装灵活,室内家庭网关装置为室外FTTH转接装置供电,无需单独取电,省去了传统接入设备室外安装取电的麻烦,适合批量部署,既有效解决FTTH布线入户困难,同时又保证高速带宽接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基于G.hn的FTTH反向供电转接系统的模块方框图;

图2为图1中室外FTTH转接装置的模块方框图;

图3为图1中室内家庭网关装置的模块方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基于G.hn的FTTH反向供电转接系统,包括:

室外FTTH转接装置20,所述室外FTTH转接装置20包括与光线路终端10连接的第一数据处理模块21,以及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21电连接的第一G.hn通信模块22,所述第一G.hn通信模块22设有第一G.hn接口;

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所述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包括第二数据处理模块32、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32电连接的第二G.hn通信模块31,以及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32电连接且与用户终端40连接的以太网接口模块33,所述第二G.hn通信模块31设有第二G.hn接口;

电话线50,所述第一G.hn接口通过电话线50与第二G.hn接口有线连接,以实现室外FTTH转接装置20与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的数据连接及反向供电连接。

上述的光线路终端10与室外FTTH转接装置20之间还可以连接光分路器,以太网接口模块33连接用户终端40,该用户终端40包括PC、电话、IP机顶盒等。

本实施例中,室外FTTH转接装置20与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之间采用G.hn通信模块继续通讯,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大大延长数据传输距离,适合于商铺、小区、学校等使用。具体的,室外FTTH转接装置20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由第一G.hn接口将数据调制成模拟信号后,通过普通电话线50铜缆传输到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的第二G.hn接口,数据通过此第二G.hn接口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到第二数据处理模块32,最后通过以太网接口模块33输送到终端用户。同时,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将供电电压承载到第二G.hn接口的电话线50上,并通过电话线50给室外FTTH转接装置20远程供电,无需额外取电,这种反向供电方式利用普通电话线50传输供电电压及数据能有效的节省资源,减少为室外设备提供电源而专门铺设的供电成本开支及工程投入,采用反向供电方式,不会因设备电源损坏等故障引起断网,网络故障大大减少,提高了网络稳定性,降低了维护工作量,节约了用于维护的人力资源,运维费用可节省近40%,同时只有当室内家庭网关设备加电后室外转接设备才会供电,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耗,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实现电信网络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室外FTTH转接装置20以及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该室外FTTH转接装置20的第一G.hn通信模块22可以与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的第二G.hn通信模块31可以通过电话线50连接,通过第一G.hn通信模块22能够实现将运营商部署在住宅小区或商业中心接入点的FTTH光信号高速带宽转换成电信号后,利用已有普通电话线50铜缆将信号传输到家庭或商铺终端用户,在300米的传输距离上能提供数百兆的数据带宽,该数据传输距离是目前传统网线入户的至少3倍的传输距离,比现有的ADSL电话线50入户带宽多了数十倍,同时部署简易安装灵活,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为室外FTTH转接装置20供电,无需单独取电,省去了传统接入设备室外安装取电的麻烦,适合批量部署,既有效解决FTTH布线入户困难,同时又保证高速带宽接入。

请参照图3,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包括电源输入接口34,所述电源输入接口34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3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电源输入接口34可以外接市电,利用市电作为供电电源。在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与室外FTTH转接装置20相连时,该室内家庭网关装置还可以利用市电反向为室外FTTH转接装置20供电。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还包括语音模块35,所述语音模块35与第二数据处理模块32电连接,所述语音模块35设有网络电话接口。本实施例中,该室内家庭网关装置30还具有网络电话功能,其通过网络电话(VOIP)接口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连接。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网接口模块33包括以速率为10/100Mbps传输数据的第一RJ45接口及以速率为10/100/1000Mbps的第二RJ45接口。为了更方便用户使用,该以太网接口模块33可以设置至少一个RJ45接口,该RJ45接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来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21及第二数据处理模块32均包括集成芯片、数据处理芯片及信号处理芯片,所述集成芯片分别与数据处理芯片及信号处理芯片电连接。所述集成芯片的型号是MT7525,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型号是88LX3142,所述信号处理芯片的型号是88LX2718。

请参照图2,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室外FTTH转接装置20还包括以太网管理接口24,所述以太网管理接口24与第一数据处理模块21电连接。为了方便对室外FTTH转接装置20的管理,第一数据处理模块21还有连接有以太网管理接口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