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图像调整系统以及投射图像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9474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用于使用多个摄像装置对由多个投射型显示装置构成的显示区域进行调整而调整为所希望的形状或特性的投射图像调整系统以及投射图像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一个屏幕上连接由多个图像投影装置投影的部分图像来显示一个图像的图像投影系统和对由多个图像投影装置投影的各部分图像进行几何校正以使得部分图像彼此的重叠部平滑连接的图像几何校正装置。图像几何校正装置对由多个图像拍摄装置拍摄的图像的坐标系进行统一,并以统一后的坐标系上的图像投影范围为基准,对由多个图像投影装置投影的图像进行几何校正。由此,能够无需将图像拍摄装置严格地配置在预先决定的位置而对投影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30501号

但是,在设定图像拍摄装置和图像投影装置的关系时,用户必须始终掌握哪个图像拍摄装置在拍摄范围内包含哪个图像投影装置的投射图像,很费功夫。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投射图像调整系统,该投射图像调整系统是使用多个摄像装置对使用多个投射型显示装置显示的一个图像进行调整而调整为所希望的形状或特性的系统,能够简单地确认所选择的摄像装置是否包含指定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投射范围,此外,在不包含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摄像装置的位置调整、选择变更或者投射型显示装置的投射范围的变更这样的操作。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投射图像调整系统具备:多个投射型显示装置,将投射图像投射到投射面;第一摄像装置和第二摄像装置,对显示在投射面的投射图像进行摄像;以及控制装置,对多个投射型显示装置、第一摄像装置以及第二摄像装置进行控制。控制装置具备摄像装置选择部、拍摄范围设定部、图案投射部、以及拍摄图像显示部。摄像装置选择部对第一摄像装置或第二摄像装置进行选择。拍摄范围设定部设定由第一摄像装置负责拍摄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第一负责范围和由第二摄像装置负责拍摄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第二负责范围,使得共同包含多个投射型显示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投射型显示装置。图案投射部基于摄像装置选择部的选择,使与第一负责范围或第二负责对应的投射型显示装置投射第一格式图案。拍摄图像显示部基于摄像装置选择部的选择,显示由第一摄像装置拍摄的拍摄图像或由第二摄像装置拍摄的拍摄图像。

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投射图像调整系统能够简单地确认所选择的摄像装置是否包含指定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投射范围。此外,在不包含的情况下,容易进行摄像装置的位置调整、选择变更或者投射型显示装置的投射范围的变更这样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投影仪连接到网络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投影仪的功能模块图。

图3是摄像机的功能模块图。

图4是调整用pc的功能模块图。

图5是用于说明将投射图像合并到屏幕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用于检测摄像机坐标的测试图案的图。

图7是投影仪的投射区域调整后的网络连接图。

图8是示出进行投影仪的连接的应用画面的图。

图9是保存连接时间点的投影仪的配置信息的数据结构图。

图10是示出进行投影仪的配置设定的应用画面的图。

图11是示出进行投影仪的配置设定的应用画面(设定前)的图。

图12是示出投影仪的配置设定时的投影仪投射例的图。

图13是示出进行投影仪的配置设定的应用画面(设定后)的图。

图14是示出保存投影仪的配置信息的数据结构图(设定后)的图。

图15是示出进行摄像机的连接的应用画面的图。

图16是示出摄像机的配置设定时的投影仪投射例的图。

图17是示出进行摄像机的配置设定的应用画面的图。

图18是示出进行摄像机的配置设定的应用画面的图。

图19是示出进行摄像机的配置设定的应用画面的图。

图20是示出保存摄像机的配置信息的数据结构图的图。

图21是示出用于调整摄像机的曝光、白平衡、聚焦的应用画面的图。

图22是示出进行投射区域和重叠宽度的设定的应用画面的图。

图23是示出投射区域设定时的投影仪投射例的图。

图24是示出显示自动执行阶段下的进展状况的应用画面的图。

符号说明

10投射图像调整系统

101~105投影仪

201、202摄像机

300调整用pc

400屏幕

500网络集线器

600无线接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省略不必要的过于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对众所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另外,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发明人提供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旨不在通过这些内容来限定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主题。

(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24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1.网络连接结构和配置结构]

图1是示出将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投射型显示装置)101~105、摄像机(摄像装置)201~202、以及调整用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300连接到网络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多个投影仪101~105配置为位于屏幕(投射面)400的前方而将图像投射到屏幕400,并经由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电缆、网络集线器500、无线接入点600与调整用pc300连接。多个摄像机201、202配置为位于屏幕400的前方而对包含屏幕400的给定的区域进行拍摄,并通过有线或无线与调整用pc300连接。投射图像调整系统10由投影仪101~105、摄像机201~202以及调整用pc300连接到网络而构成。

例如,如图1所示,将投影仪101~105进行横向配置,分割区域来投射构成显示于屏幕的显示图像的投射图像,由此在屏幕400横向极长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图像。一般来说,在进行这样的图像的投射的情况下,使用被称为“边缘融合(edgeblending)”的方法,该方法对图像进行投射使得相邻的投影仪的投射区域的一部分重叠,并使重叠的区域中的图像的亮度逐渐地交错渐变而使得看不到接缝。进而,虽然未图示,但有时也使用被称为“堆叠投射(stackprojection)”的方法,该方法使多台投影仪对相同的投射区域进行堆叠投射,从而显示更亮的图像。

图2是在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投影仪101的功能模块图。因为投影仪102~105的结构也是一样的,所以仅对投影仪101进行说明。投影仪101构成为包括生成图像的图像生成部1010和将图像投射到投射面的投射部1016。图像生成部1010构成为包括具有无线通信用的接入点功能的无线通信部1011、连接lan电缆而进行有线通信的有线通信部1012、存储部1013、图像处理部1014、以及控制部1015。存储部1013存储有后面说明的投射图案等的图像信息、示出投射型显示装置自身的ssid的识别数据等。

图3是摄像机201的功能模块图。因为摄像机202的功能模块也是一样的,所以仅对摄像机201进行说明。摄像机201具有控制部2010、图像处理部2011、显示驱动器2012、监视器2013、作为键输入部的操作部2014、作为无线lan电路的无线通信部2015、作为usb接口电路的usb通信部2016、电容器2017、电池2018、闪光灯2019、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驱动器2020、ccd2021以及存储器2022。此外,作为记录介质的存储卡2023装填在未图示的卡槽。

控制部2010是用于执行各种处理、控制的电路,使用微型计算机等构成。图像处理部2011是进行拍摄图像数据的压缩/解压缩的电路。显示驱动器2012是对显示在监视器2013的图像进行控制的驱动电路。操作部2014是检测设置在摄像机201的按钮、开关、拨号盘等的操作的电路。

无线通信部2015是用于以无线方式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电路。usb通信部2016是用于通过usb电缆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电路。电容器2017接受来自电池2018的电力而进行充电,用于闪光灯2019的发光。电池2018是供给使摄像装置动作所需的电力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等电源。

闪光灯2019通过对被摄体照射辅助光,从而即使在昏暗的环境中也能够进行拍摄。ccd驱动器2020是用于驱动ccd2021的电路。ccd2021是用于拍摄经由拍摄镜头的被摄体像的摄像元件。若由ccd2021拍摄了被摄体像时,则从ccd2021向ccd驱动器2020输出摄像信号。该摄像信号在ccd驱动器2020中变换为摄像图像数据之后,输出到控制部2010。

存储器2022是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存储有用于控制部所执行的控制的程序、数据等。存储卡2023通过控制部的控制对由摄像装置获取的拍摄图像信息等各种信息进行记录。

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调整用pc300的功能模块图。调整用pc300构成为包括无线通信部301、有线通信部302、对图像数据等进行存储的存储部303、作为受理用户的选择指示等的用户接口的ui部304、控制部305、基于图像数据等生成图像的图像处理部306、以及显示图像的显示部307。另外,调整用pc300的硬件是一般的硬件,例如,无线通信部301由无线lan单元等构成,存储部303由硬盘、ram等构成,ui部304由键盘、鼠标等构成,控制部305由cpu等构成,显示部307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usb通信部308由usb端口等构成。在此,调整用pc300是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

多个摄像机201、202经由usb通信部2016与调整用pc300连接。摄像机201、202根据来自调整用pc300的指示,对部分地包含屏幕400的区域进行拍摄,并将该图像数据发送到调整用pc300。摄像机201、202和调整用pc300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部2015和无线通信部301,通过wifi等无线通信来连接。

调整用pc300对投影仪101~105和摄像机201、202发出命令来进行控制。此外,像后面说明的那样,为了将从投影仪101~105投射的图像合并到屏幕400,调整用pc300通过控制部1015进行投射状态的获取、校正数据的计算、校正数据的发送。

[1-2.动作]

以下,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投射图像调整系统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调整用pc300所进行的用于对投影仪101~105进行调整使得投射图像收纳于屏幕400的区域内的动作(以下,称为“投射区域自动调整动作”)的流程图。投射区域自动调整动作通过调整用pc300执行特定的应用程序来实现,由设定阶段(s100~s500)和自动执行阶段(s600~s1000)构成。

若投射区域自动调整动作开始,则首先,调整用pc300建立与投影仪101~105的网络连接,使得能够用临时id(例如,按连接顺序从1开始分配编号)识别各投影仪(s100)。接着,指定在屏幕400显示图像的投影仪的横向台数、纵向台数以及堆叠台数,进行在步骤s100中识别的投影仪在实际的配置中是对屏幕400的区域中的哪个部分进行投射的投影仪这样的配置位置的关系的关联,并按照该位置关系赋予投影仪id(s200)。

接着,将在调整中使用的摄像机201、202连接到调整用pc300,并使得能够用id(例如,按连接顺序从1开始分配编号)识别各摄像机(s300)。接下来,针对所连接的多台摄像机,指定各摄像机对哪个投影仪的投射区域进行拍摄(s400)。特别是对于相邻的摄像机,配置并指定为能够用双方的摄像机对至少一个投影仪的投射图像进行拍摄。

接着,设定由投影仪101~105投射图像的屏幕400的区域和重叠宽度,该重叠宽度是在相邻的投影仪问重叠地投射的区域的宽度(s500)。关于屏幕400的区域的设定,具体地,在屏幕400的边缘以等间隔设置光标,并记录该光标显示的投影仪id和坐标。

若到此为止的设定全部结束并指示执行,则转移到自动执行阶段。

为了求出投影仪的投射位置和摄像机的像素位置的关系,从各投影仪投射如图6所示的具有多个特征点的测试图案,并用摄像机进行拍摄(s600)。基于在步骤s400中设定的各摄像机负责的投影仪的投射区域,对以全部的组合投射的测试图案进行拍摄。如图6所示的测试图案例如能够预先保存在调整用pc300的存储部303中,将其传送到各投影仪而进行投射。

接着,从所拍摄的图像检测测试图案中包含的多个特征点的摄像机坐标,并根据该特征点的投影仪坐标与摄像机坐标的对应关系,来求出将投影仪坐标系变换为摄像机坐标系的坐标变换表(s700)。接着,对于相邻的摄像机,根据与用双方的摄像机拍摄的相同的投影仪的投射图像的相同的特征点对应的、各摄像机坐标的关系,来计算摄像机间的坐标变换式(s800)。关于摄像机间的坐标变换式的计算,例如有如下的方法,即,如专利文献1的段落[0025]~[0027]所示,根据相同的投影仪的投射图像的相同的特征点来求出各摄像机坐标的对应关系,使用4组以上的该对应关系,来求出平面射影变换矩阵h(homography:对应矩阵)。

接着,调整用pc300根据作为各投影仪的坐标系而记录的值,使用在步骤s700中求出的坐标变换表以及在步骤s800中求出的摄像机间的坐标变换式,来进行坐标系的统一。然后,根据在步骤s500中设定的屏幕400的投射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投影仪的位置信息,来计算用于将各投影仪的投射图像合并到屏幕400的投射区域的几何校正数据(s900)。

最后,调整用pc300将计算出的几何校正数据和重叠宽度发送到各投影仪(s1000)。由此,如图7所示,能够使在调整前从屏幕溢出的各投影仪的投射图像(用单点划线示出调整前的投射图像)匹配屏幕400并且能够得到接缝平滑的图像。

以下,对以上说明的流程图中的设定阶段(s100~s500)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建立调整用pc300和投影仪101~105的网络连接并使得能够用临时id识别各投影仪的步骤s100的应用画面1000,该应用画面显示在调整用pc300的显示部307。若按下“搜索投影仪”按钮1002,则调整用pc300查找存在于网络上的投影仪101~105,并在右边的列表1001进行一览显示。此外,若按下“添加投影仪”按钮1003,则显示未图示的输入画面,提示输入想要追加的投影仪的ip地址、投影仪名称。若输入了那些信息,则调整用pc300通过通信来确认是否存在该投影仪,如果确认成功,则追加显示到列表1001。通过这些处理,从而在列表1001中显示在网络上连接得到了确认的投影仪的投影仪名称、ip地址、型号名称。

接着,用户从列表中选中想要调整的投影仪。若按下位于列表下部的“全部选择”按钮1004时,则可选中列表上的全部的投影仪。此外,若按下“全部取消”按钮1005,则可取消对全部的投影仪的选中。若在选中了想要调整的投影仪状态下按下“下一步”按钮1006,则进入到下一个步骤。

此时,对所选择的各投影仪赋予临时id。如图9所示,作为临时id(temporaryid),从列表1001的上方开始对选中的投影仪依次分配编号1、2、…。在该时间点,如图9那样的数据作为应用的内部信息而存储到调整用pc300的存储部303。

图10和图11是对在步骤s100中选择的投影仪的配置关系进行设定的步骤s200的应用画面。首先,在图10的画面中,设定所选择的投影仪相对于屏幕400是什么样的配置。例如,在像图1的示意图那样横向并列地配置5台投影仪而在屏幕400形成一个影像的情况下,用户在“高度”的项目1103输入“1”,在“宽度”的项目1104输入“5”,在“堆叠”的项目1105输入“1”,并按下“下一步”按钮1106。在显示部307的框1101中,这样设定的投影仪的配置由在水平方向上排列了5个投影仪的图标i来示出。

作为另一个例子,在设为将屏幕400分割为纵2面×横3面并在各面使两台投影仪重叠投射来得到亮度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用户在“高度”的项目1103输入“2”,在“宽度”的项目1104输入“3”,并在“堆叠”的项目1105输入“2”。在该例子中,共计需要12台投影仪,因此预先在步骤s100中连接并选择12台投影仪。

在以前进行过调整的情况下,可通过图10的“还原”按钮1102读出该设定信息。在按下“下一步”按钮1106的定时,调整用pc300对设定所需的投影仪的台数n(n=高度×宽度×堆叠)和在步骤s100中选择的投影仪的台数进行比较,如果数目不同,则显示错误消息(未图示)来提示需要重新调整。

接着,在图11的应用画面1200中设定投影仪的排列。在显示该画面的定时,各投影仪将分配给自己的临时id的数字投射到屏幕400(图12)。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01是分配了临时id=3的投影仪(ip地址=192.168.0.3、投影仪名称=名称0824),投影仪102是分配了临时id=1的投影仪(ip地址=192.168.0.1、投影仪名称=名称4470),投影仪103是分配了临时id=4的投影仪(ip地址=192.168.0.4、投影仪名称=名称0116),投影仪104是分配了临时id=2的投影仪(ip地址=192.168.0.2、投影仪名称=名称1116),投影仪105是分配了临时id=5的投影仪(ip地址=192.168.0.5、投影仪名称=名称1337)。

图11的应用画面1200的左侧的框1201是用于设定各投影仪的配置的区域。首先,调整用pc300使从各投影仪投射的临时id的数字中的仅临时id=1以与其它临时id不同的格式进行投射,使用户容易判别要指示的投影仪是哪个。作为不同的格式,例如,仅临时id=1投射红色的数字,除此以外均投射白色的数字。作为不同的格式的另一个例子,也可以仅用户要指示的投影仪投射临时id,除此以外均投射全白图案。在由多个投影仪对相同的地方进行重叠投射的情况下,数字不会重叠,变得更容易识别。

用户在屏幕400中确认以与其它临时id不同的格式投射的临时id=1的投射位置。如图12所示,临时id=1投射在屏幕400的左起第二个投射位置,因此用户选择(点击)应用画面1200中的左边的框1201内的对应的单元格(左起第二个)。于是,在该单元格设置临时id=1的编号,从而设置临时id=1的投影仪102的位置。在图11的框1201的各单元格显示有底线u,在该底线u的位置显示设置的临时id。

若完成临时id=1的设置,则接下来,调整用pc300仅使临时id=2的投影仪104以与其它投影仪不同的格式投射临时id=2。若用户同样地选择框1201内的对应的左起第四个单元格,则在该单元格显示临时id=2,从而设置投影仪104的位置。以下,按同样的顺序设置剩余的投影仪的位置。图13示出全部的投影仪的位置设置结束的状态的应用画面1200。

若设置了全部的投影仪的位置并按下“下一步”按钮1202来确定投影仪的配置,则针对各投影仪赋予由行(row)、列(column)以及层(layer)的数字的组合来表示投影仪的位置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是在图5的步骤s200中赋予的投影仪id。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对左端的投影仪101分配(行,列,层)=(1,1,1),对右端的投影仪105分配(行,列,层)=(1,5,1)。在此,关于“层”,为了在重叠投射的情况下识别向相同的位置(行,列)投射的多个投影仪,按照在图13的应用画面1200的左边的框1201中设定在相同的对应的单元格位置的顺序分配编号1、2、…。在该时间点,如图14所示的数据作为应用的内部信息而存储到存储部303。

图15是将在调整中使用的摄像机201、202连接到调整用pc300并使得能够用id对各摄像机进行识别的步骤s300的应用画面1300。若按下“搜索摄像机”按钮1301,则调整用pc300查找连接到usb端口等的摄像机,并在右边的列表1302对摄像机的id、型号名称进行一览显示。摄像机的id是为了识别通过查找发现的摄像机而从“摄像机1”起按顺序自动赋予的id。

接着,用户从列表1302中选中想要在调整中使用的摄像机。若按下位于列表下部的“全部选择”按钮1303,则可选中位于列表上的全部的摄像机。此外,若按下“全部取消”按钮1304,则可取消对全部的摄像机的选中。若在选中了想要在调整中使用的摄像机的状态下按下“下一步”按钮1305,则将进入下一个步骤。

图17~图19是对所连接的多台摄像机指定各摄像机对哪个投影仪的投射区域进行拍摄的步骤s400的应用画面1400。本实施方式中的实际的摄像机配置如图16所示,对左侧的摄像机201赋予id=摄像机2,对右侧的摄像机202赋予id=摄像机1。此外,左侧的摄像机201配置为对投影仪101~103投射的范围进行拍摄,右侧的摄像机202配置为对投影仪103~105投射的范围进行拍摄。

在切换为图17所示的应用画面1400时决定初始状态。摄像机的配置类型1403根据投影仪的纵向台数和横向台数的大小关系来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仪的配置为纵1台×横5台,因此配置类型1403设定为“水平”,在画面中用单选按钮显示该信息。

接着,决定各摄像机对于投影仪的负责范围的初始值。作为决定规则,在摄像机的配置类型为“水平”的情况下,按照赋予摄像机的id的顺序从左侧起向右侧设定负责范围,在摄像机的配置类型为“垂直”的情况下,按照赋予摄像机的id的顺序从上侧起向下侧设定负责范围。此外,设定负责范围,使得各摄像机所负责的投影仪的台数均等,并且邻接的摄像机彼此共同包含至少一个投影仪。所谓投影仪的台数均等,是指在使用两台摄像机的情况下,作为初始值,负责范围被决定为各自覆盖相同数目或接近于相同数目的投影仪,期望这样设定。此外,所谓彼此邻接的摄像机共同包含至少一个投影仪,在本实施方式中,意味着作为两台摄像机的负责范围均覆盖投影仪103。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决定规则决定负责范围,使得一个投影仪即列编号为3的投影仪103属于摄像机201(“摄像机2”)和摄像机202(“摄像机1”)这两者的负责范围。而且,决定负责范围的初始值,使得摄像机202(“摄像机1”)负责列编号为1~3的投影仪101~103,摄像机201(“摄像机2”)负责列编号为3~5的投影仪103~105。但是,在实际的配置中,如图16所示,摄像机202(“摄像机1”)配置在右侧,以便对投影仪103~105的投射图像进行拍摄,摄像机201(“摄像机2”)配置在左侧,以便对投影仪101~103的投射图像进行拍摄,因此,用户必须操作应用画面1400来设定为正确的负责范围。

在图17的应用画面1400的左侧显示投影仪的配置信息1401。在投影仪的配置为纵1台×横5台的情况下,从左起依次赋予1~5的列编号。在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的横向右侧,显示在调整中使用的摄像机台数量的单选按钮1404和表示摄像机的id的列表框1405。从上起依次对应从左到右(在摄像机的配置类型为“垂直”的情况下为从上到下)的负责范围。在初始状态下,最上边的单选按钮1404处于选中的状态,并为了表示对应的摄像机的负责范围为列编号1~3,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的列编号1~3由框f包围。

同时,如图16所示,在实际的投影仪中,在变为图17的应用画面的定时,投射分配给各投影仪的列编号。在摄像机配置类型为“垂直”的情况下,投射分配给各投影仪的行编号。此外,在堆叠投射的情况下,只有层为“1”的投影仪投射编号,从而不会发生多个编号投射在相同的位置的情况,能够容易看清楚。

进而,根据来自调整用pc300的指令,在图17的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中,按照框f所包围的投影仪组和除此以外的组,各投影仪改变格式来投射列编号的投射图像。在图16的例子中,分为投射白色背景的投射图像的投影仪101~103和投射浅灰色背景的投射图像的投影仪104和105。在此,白色背景的投射图像是第一格式图案的一个例子,浅灰色背景的投射图像是第二格式图案的一个例子。第一格式图案和第二格式图案的投射根据属于调整用pc300的控制部305的图案投射部的指示来进行。

返回到图17,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的表示负责范围的框f能够变更其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在最上边的单选按钮1404且对左侧的投射图像进行拍摄的摄像机的负责范围的初始值为列编号1~3,列编号1~3由框f包围,进而列编号3的部分的背景颜色与其他不同。通过变更该背景颜色不同的列编号的位置,从而能够变更负责范围。例如,在存在障碍物等而将摄像机配置为对左侧进行拍摄的摄像机的负责范围为列编号1~2且对右侧进行拍摄的摄像机的负责范围为列编号2~5的情况下,需要将负责范围的初始值从列编号1~3变更为列编号1~2。具体地,点击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的列编号2的区域,从而框f包围的范围变更为列编号1~2,列编号2的背景颜色成为与其它不同的颜色。

此外,用户能够变更单选按钮1404所设定的摄像机。如图17所示,在单选按钮1404的右边显示列表框1405,在列表框1405的右边显示有“试拍”按钮1406。若与所选择的单选按钮1404对应的上侧的“试拍”按钮1406被按下,则对与在初始值中设定的“摄像机1”对应的摄像机进行拍摄指示,其拍摄数据显示在下边的确认画面1407。在本例中,“摄像机1”与配置在右侧的摄像机202对应,因此显示对与列编号3~5对应的投影仪的投射图像进行了拍摄的结果。在此,用户能够通过对在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中由框f包围的列编号1~3和显示在确认画面1407中的拍摄图像进行比较,从而确认在初始值中设定的摄像机是否与实际的摄像机的配置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显示在确认画面1407的拍摄图像是列编号3~5,与由框f包围的列编号1~3不同,因此需要变更与被选择的最上边的单选按钮1404对应的摄像机。

为了变更所设定的摄像机,用户按下显示为“摄像机1”的列表框1405,从显示的下拉菜单选择“摄像机2”。于是,与“摄像机1”和“摄像机2”分别对应的摄像机的配置信息被对调。在该状态下,若用户再次按下上侧的“试拍”按钮1406,则如图18所示,由与“摄像机2”对应的摄像机201拍摄的拍摄数据显示在下边的确认画面1407。如图16所示,摄像机201对由投影仪101~103投射到屏幕400的列编号1~3进行拍摄,因此如图18所示,在确认画面1407中显示列编号1~3的拍摄图像。用户能够确认在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中由框f包围的列编号1~3与显示在确认画面1407的列编号1~3一致。

进而,图19示出选中下侧的单选按钮1404且按下下侧的“试拍”按钮1406时的状态。在选中下侧的单选按钮的定时,为了表示对应的摄像机即右侧的摄像机的负责范围为列编号3~5,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的列编号3~5由框f包围。同时,调整用pc300使各投影仪变更列编号的格式进行投射。具体地,与作为所选择的摄像机的负责范围的列编号3~5对应的投影仪103~105投射白色背景的投射图像(第一格式图案),除此以外的投影仪101、102投射浅灰色背景的投射图像(第二格式图案)。然后,若按下下侧的“试拍”按钮1406,则对与显示在下侧的列表框1405的“摄像机1”对应的摄像机202进行拍摄指示,拍摄数据显示在下边的确认画面1407。用户能够确认在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中被框f包围的列编号3~5和显示在确认画面1407的列编号3~5一致。

“还原”按钮1402是在以前进行过调整的情况下读出该设定信息的按钮。在确认了全部的摄像机的负责范围之后,用户按下“下一步”按钮1408来确定对应关系。在应用中,如图20所示的数据作为内部信息而存储到存储部303。即,存储如下内容:摄像机(id=摄像机2)的负责范围为列编号1~3(开始索引=1,结束索引=3),摄像机(id=摄像机1)的负责范围为列编号3~5(开始索引=3,结束索引=5)。在此,单选按钮1404以及列表框1405是摄像装置选择部的一个例子。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是拍摄范围设定部的一个例子。此外,确认画面1407是拍摄图像显示部的一个例子。

图21是用于调整摄像机的曝光、白平衡、聚焦的应用画面1500。若按下“自动设置”按钮1501,则针对所连接的全部摄像机进行自动调整。具体地,调整曝光时间、iso值、光圈等参数,使得即使从投影仪投射全白图案,由摄像机对该状态进行拍摄也不会成为过度曝光。接着,以所投射的全白图案为基准进行白平衡的调整,最后投射交叉阴影等容易对焦的图案,进行聚焦的调整。

在摄像机的参数确认区域1502显示进行自动调整后的结果。通过选中“手动设置”的复选框,也能够以手动方式设定所希望的参数。如果完成了调整,则按下“下一步”按钮1503而进入下一个步骤。

图22是设定投射图像的屏幕400的区域和邻接的投影仪间的边缘融合宽度的步骤s500的应用画面1600。在显示该应用画面的定时,各投影仪投射显示用于指示屏幕的区域的光标的图像(图23)。

关于指示屏幕的区域的光标的数目,在“十字光标h:”的数字输入框1601以及“十字光标v:”的数字输入框1602中分别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指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5台投影仪101~105对屏幕400进行投射,因此设为水平方向使用6个光标且垂直方向使用两个光标来确定屏幕。用户在光标选择区域1603中选择想要移动的光标,通过鼠标的操作、键盘的操作使光标的位置移动。这样,与其联动,从图23所示的投影仪投射到屏幕400的光标移动,因此能够调整各光标的位置,使得以等间隔包围实际的屏幕400。

返回到图22,接着,指定投影仪间的边缘融合宽度。在“水平”的数字输入框1604对将投影仪向水平方向进行并列配置时的投射区域的左右的重叠部分以像素单位输入进行边缘融合的宽度。同样地,在“垂直”的数字输入框1605对将投影仪向垂直方向进行并列配置时的投射区域的上下的重叠部分以像素单位输入进行边缘融合的宽度。还能够使用位于各数字输入框的右边的滑动条来变更数值。此外,通过选中位于各数字输入框的上边的“自动”复选框,也能够设定为使应用自动计算最佳的宽度。

在以前进行过调整的情况下,“还原”按钮1607读出该光标数、光标位置、边缘融合宽度的信息。此外,“重置”按钮1608使光标位置、边缘融合宽度的各值返回初始值。在完成全部设定之后,按下“开始”按钮1606,转移到自动执行阶段(s600~s1000)。在自动执行过程中,显示如图24所示的包括进度条1701的应用画面1700,随时向用户通知自动执行的进展状况。若按下“中断”按钮1702,则处理在中途中止。

[1-3.效果等]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射图像调整系统具备多个投影仪101~105、多个摄像机201、202、调整用pc300、以及屏幕400。多个摄像机201、202分别对负责的投影仪投射的图案图像进行摄像。调整用pc300若选择多个摄像机中的一个,设定其负责投影仪的投射范围,则使设定在投射范围的投影仪投射第一格式图案,使未设定在投射范围的投影仪投射第二格式图案。然后,调整用pc300显示由选择的摄像机进行摄像的图像数据。

由此,用户能够简单地确认所选择的摄像机的负责范围是否包含指定的投影仪的投射范围,此外,在不包含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摄像机的位置调整、选择变更或者投影仪的投射范围的变更这样的操作。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将白色背景的投射图像作为第一格式图案,并将浅灰色背景的投射图像作为第二格式图案,使用了两种格式图案。相对于此,也可以只将白色背景的投射图像作为一个格式图案投射到屏幕,屏幕的其它区域则设为不对投射图像进行投射的非投射区域。在该情况下,摄像机201拍摄列编号1~3的投射图像,摄像机202拍摄列编号3的投射图像和屏幕的非投射区域。由此,也能知道哪个摄像机负责对哪个投射区域进行拍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对用两台摄像机拍摄5台投影仪的投射图像的投射图像调整系统进行了说明。投影仪和摄像机的台数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投射图像调整系统构成为,由3台摄像机拍摄沿横向排列为一列的7台投影仪的投射图像。在该情况下,摄像机的负责范围能够分为列编号1~3、列编号3~5以及列编号5~7这3个投影仪组。图17所示的单选按钮1404、列表框1405、“试拍”按钮1406可显示为3段。在设定上段的摄像机的情况下,显示在投影仪配置信息1401的列编号1~3由框f包围,与列编号1~3对应的投影仪将第一格式图案投射到屏幕。同样地,在设定中段的摄像机的情况下,列编号3~5由框f包围,与其对应的投影仪将第一格式图案投射到屏幕,在设定下段的摄像机的情况下,列编号5~7由框f包围,与其对应的投影仪将第一格式图案投射到屏幕。

如上所述,作为本公开的技术的例示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为此,提供了附图和详细的说明。

因此,在附图和详细的说明中记载的构成要素之中,不仅包括解决课题所必要的构成要素,还包括用于对上述技术进行例示而对于解决课题并不必要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因为在附图、详细的说明中记载了这些不必要的构成要素而直接认定这些不必要的构成要素是必要的。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对本公开的技术进行例示的,因此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或与其等同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使用了投射型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