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3523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的普及,移动传输中的通信量已指数级地持续增大,并预计今后还会进一步增大。作为这样的无线通信量增大的一个对策,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远离基站的终端与靠近基站的终端复用于同一资源的noma(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非正交多址接入)。使用noma的基站装置将高功率与低速率的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分配给远处的终端,将低功率与高速率的mcs分配给近处的终端,并将基于这些mcs而生成的调制信号相加。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件

非专利文献1:rp-142315、“enhancedmultiusertransmissionandnetworkassistedinterferencecancellation”、3gpptsgranmeeting#66、2014年12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noma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利用同一资源复用多个终端装置,所以必须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高精度地对发往自身装置的信号进行解调。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可以高精度地对发往自身装置的信号进行解调且可以提高吞吐量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的结构如下所述。

(1)即,本发明的终端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检测部,其在设定了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调制映射来对发往自身装置的信号进行解调,在设定了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以外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基于第二调制映射来对发往自身装置的信号进行解调。

(2)此外,本发明的终端装置是根据所述(1)所记载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二调制映射而求出所述第一调制映射,并对发往自身装置的信号进行解调。

(3)此外,本发明的终端装置是根据所述(1)所记载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二调制映射来对发往自身装置的信号进行解调。

(4)此外,本发明的终端装置是根据所述(3)所记载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部,其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表示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及与干扰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所述信号检测部基于所述表示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的信息、所述与干扰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及所述第二调制映射,对发往自身装置的信号进行解调。

(5)即,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制部,其在设定了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调制映射来对发往多个终端装置的比特进行调制,在设定了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以外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二调制映射来对发往一个终端装置的比特进行调制。

(6)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根据所述(5)所记载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制映射及所述第二调制映射与格雷码对应。

(7)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根据所述(5)所记载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调制映射来决定所述第一调制映射。

(8)此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根据所述(7)所记载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部,其发送表示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的信息及与干扰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基于所述表示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的信息、所述与干扰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及所述第二调制映射来决定所述第一调制映射。

(9)此外,本发明的通信方法是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设定了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调制映射来对发往自身装置的信号进行解调,在设定了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以外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基于第二调制映射来对发往自身装置的信号进行解调。

(10)此外,本发明的通信方法是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设定了规定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调制映射来对发往多个终端装置的比特进行调制,在设定了所述规定的发送模式以外的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二调制映射来对发往一个终端装置的比特进行调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终端装置可以改善传输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示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qpsk(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正交相移键控)的第二调制映射的示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16qam(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的第二调制映射的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64qam的第二调制映射的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调制映射的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调制映射的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发送装置、小区、发送点、发送天线组、发送天线端口组、分量载波、enodeb)及终端装置(终端、移动终端、接收点、接收终端、接收装置、接收天线组、接收天线端口组、ue)。

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或y”的含义。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及y”的含义。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含“x及/或y”的含义。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示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包括基站装置1、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终端装置2-1与终端装置2-2也统称为终端装置2。此外,覆盖范围1-1是基站装置1可以与终端装置连接的范围(通信区域)。

在图1中,从终端装置2到基站装置1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

·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rach(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ucch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information:uci)。此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针对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传输块、downlink-sharedchannel: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ack(apositiveacknowledgement,确认响应)或nack(a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响应)(ack/nack)。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也称为harq-ack、harq反馈。

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针对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csi)。此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该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用于请求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sharedchannel:ul-sch)的资源。

pusch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传输块、ul-sch)。此外,pusch也可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以及ack/nack及/或信道状态信息。此外,pusch也可以仅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此外,pusch用于发送rrc消息。rrc消息是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层中被处理的信息/信号。此外,pusch用于发送macce(controlelement,控制元素)。此处,macce是在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层中被处理(被发送)的信息/信号。

例如,功率余量也可以包含于macce,经由pusch报告该功率余量。即,macce的字段也可以用于表示功率余量的等级。

prach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此外,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referencesignal:ulrs)作为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虽不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使用。此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含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解调参考信号)、srs(soundingreferencesignal,探测参考信号)。

dm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相关联。例如,基站装置1使用dmrs来进行pusch或pucch的传输路径补偿。s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无关。例如,基站装置1使用srs来测定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在图1中,从基站装置1到终端装置2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

·pbch(physicalbroadcast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

·pcfich(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phich(physical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indicator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

·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epdcch(enhanced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bch用于广播终端装置2所使用的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block:mib、broadcastchannel:bch)。pcfich用于发送如下信息,该信息指示用于发送pdcch的区域(例如,ofdm符号数)。

phich用于发送针对基站装置1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即,phich用于发送harq指示(harq反馈),该harq指示符(harq反馈)表示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

pdcch及e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dci)。此处,针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定义多个dci格式。即,将针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字段定义为dci格式,并映射至信息比特。

例如,定义dci格式1a作为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该定义dci格式1a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pdsch(发送一个下行链路传输块)。

例如,在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中,包含与pdsch的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与针对pdsch的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相关的信息、针对pucch的tpc命令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此处,针对下行链路的dci格式也称为下行链路许可(或下行链路分配)。

此外,例如定义dci格式0作为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该dci格式0用于调度一个小区中的一个pusch(发送一个上行链路传输块)。

例如,在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中,包含与pusch的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与针对pusch的mcs相关的信息、针对pusch的tpc命令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也称为上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分配)。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可以用于请求(csirequest)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也称为接收品质信息)。信道状态信息相当于指定适当的空间复用数的秩指示ri(rankindicator)、指定适当的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指定适当的传输速率的信道品质指示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等。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可以用于表示如下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该上行链路资源映射由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csifeedbackreport、csireporting)。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可以用于表示如下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该上行链路资源定期(周期性)地报告信道状态信息(periodiccsi)。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可以用于定期地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设定(csireportmode)。

例如,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可以用于表示如下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设定,该上行链路资源报告不定期(非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aperiodiccsi)。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可以用于不定期地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设定(csireportingmode)。基站装置1可以设定所述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或所述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中的任一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此外,基站装置1也可以设定所述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及所述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这两者。

此外,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可以用于如下设定,该设定表示由终端装置反馈给基站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有宽带csi(例如widebandcqi)与窄带csi(例如subbandcqi)等。

此外,所述针对上行链路的dci格式可以用于如下模式设定,该模式设定包含所述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或所述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种类。例如,有报告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及宽带csi的模式、报告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及窄带csi的模式、报告不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以及宽带csi及窄带csi的模式、报告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及宽带csi的模式、报告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及窄带csi的模式、报告定期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以及宽带csi及窄带csi的模式等。

终端装置2在使用下行链路分配调度了pdsch的资源的情况下,利用所调度的pdsch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此外,终端装置2在使用上行链路许可调度了pusch的资源的情况下,利用所调度的pusch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及/或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传输块、dl-sch)。此外,pdsch用于发送系统信息块类型1的消息。系统信息块类型1的消息是小区专用(小区固有)的信息。

此外,pdsch用于发送系统信息消息。系统信息消息包含系统信息块类型1以外的系统信息块x。系统信息消息是小区专用(小区固有)的信息。

此外,pdsch用于发送rrc消息。此处,基站装置1所发送的rrc消息也可以由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2共享。此外,基站装置1所发送的rrc消息也可以是某终端装置2专用的消息(也称为dedicatedsignaling)。即,使用某终端装置2专用的消息来发送用户装置专用(用户装置固有)的信息。此外,pdsch用于发送macce。

此处,rrc消息及/或macce也称为上位层的信号(higherlayersignaling)。

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signal:s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referencesignal:dlrs)作为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虽不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但由物理层使用。

同步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2获取下行链路的频率区域及时间区域的同步。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2对下行链路物理信道进行传输路径补偿。例如,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2算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

此处,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含:crs(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小区专用参考信号)、与pdsch相关联的urs(ue-specificreferencesignal:终端专用参考信号)、与epdcch相关联的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nzpcsi-rs(non-zeropowercha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zpcsi-rs(zeropowercha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

crs由子帧的整个频带发送,用于对pbch/pdcch/phich/pcfich/pdsch进行解调。与pdsch相关联的urs由用于发送urs所关联的pdsch的子帧及频带发送,用于对urs所关联的pdsch进行解调。

与epdcch相关联的dmrs由用于发送dmrs所关联的epdcch的子帧及频带发送。dmrs用于对dmrs所关联的epdcch进行解调。

nzp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设定。例如,终端装置2使用nzpcsi-rs来进行信号的测定(信道的测定)。zp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1设定。基站装置1以零功率发送zpcsi-rs。例如,终端装置2对nzpcsi-rs所对应的资源进行干扰测定。

此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也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此外,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也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此外,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及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也统称为物理信道。此外,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也统称为物理信号。

此外,bch、ul-sch及dl-sch是传输信道。mac层所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此外,mac层所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也称为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或macpdu(protocoldataunit,协议数据单元)。传输块是由mac层传送(传递)到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中,传输块被映射至码字,对每个码字进行编码处理等。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框图。如图2所示,基站装置被构成为包含上位层处理部(上位层处理步骤)101、控制部(控制步骤)102、发送部(发送步骤)103、接收部(接收步骤)104及接收发送天线105。此外,上位层处理部101被构成为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无线资源控制步骤)1011及调度部(调度步骤)1012。此外,发送部103被构成为包含编码部(编码步骤)1031、调制部(调制步骤)1032、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步骤)1033、复用部(复用步骤)1034、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1035。此外,接收部104被构成为包含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1041、复用分离部(复用分离步骤)1042、解调部(解调步骤)1043、解码部(解码步骤)1044。

上位层处理部101对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层进行处理。此外,上位层处理部101生成对发送部103及接收部104进行控制所需的信息,并将该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

上位层处理部101从终端装置接收终端装置的功能(uecapability)等与终端装置相关的信息。换句话说,终端装置利用上位层的信号,将自身的功能发送至基站装置。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终端装置相关的信息包含:表示该终端装置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或表示该终端装置对于规定的功能的导入及测试已完成的信息。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是否支持规定功能包含对于规定的功能的导入及测试是否已结束。例如,在该终端装置支持规定的功能的情况下,发送表示该终端装置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或表示该终端装置对于规定的功能的导入及测试已结束的信息。在该终端装置不支持规定的功能的情况下,不发送表示该终端装置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或表示该终端装置对于规定的功能的导入及测试已结束的信息。即,是否发送表示该终端装置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或表示该终端装置对于规定的功能的导入及测试已结束的信息,表示该终端装置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

例如,在终端装置支持规定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在终端装置不支持规定的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不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即,根据是否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来通知是否支持该规定的功能。另外,也可以使用1或0的1比特来通知表示是否支持规定的功能的信息(参数)。

终端装置的功能中可以包含表示是否支持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noma、mu(multi-user,多用户)-naics(networkassistedinterferencesuppressionandcancellation,网络辅助干扰抑制与消除)、mu-ic(interferencecancellation,干扰消除)、叠加编码(superpositioncoding))的参数。另外,也可以强制(mandatory)由规定版本中的终端装置支持noma。在支持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情况下,可以表示可以接收与非正交多址接入相关的信息即与非正交多址接入相关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及/或与非正交多址接入相关的上位层中的设定信息(辅助信息),及/或可以使用与非正交多址接入相关的信息来消除或抑制同一资源中的pdsch干扰。

基站装置1可以复用多个终端装置而不按时间、频率及空间(例如天线端口、波束模式、预编码模式)分割资源。以下,由基站装置1在同一资源内复用发往多个终端装置的信号所得的信号也称为noma信号,由基站装置1将noma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终端装置的行为也称为noma传输。另外,基站装置1能够以在时间、频率及空间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资源中复用多个终端的方式进行noma传输。

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或从上位节点获取配置于下行链路的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ce等。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将下行链路数据输出至发送部103,将其他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对终端装置2的各种设定信息进行管理。

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可以设定与发送模式(tm:transmissionmode)相关的信息。基站装置1可以基于终端装置2的与uecapability(ue的功能)相关的信息来决定发送模式。例如,发送模式可以包含siso(singleinputsingleoutput,单输入单输出)传输、或发送分集(transmitdiversity)、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等。另外,与uecapability相关的信息是在设定发送模式之前,由终端装置通知基站装置。

基站装置1可以设定进行noma传输的模式。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可以对于支持noma的终端装置2,生成与对应于noma传输的发送模式(以下也称为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此外,noma模式也可以不设定为发送模式,而是通知盲解码次数等信息。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例如作为上位层的信号及/或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发送。终端装置2在设定了noma模式的情况下,使用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来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

此外,基站装置1也可以无论发送模式如何(即,既可以是noma模式,也可以是noma模式以外的发送模式),均将与noma相关的信息(辅助信息、帮助信息、控制信息、设定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与noma相关的信息由上位层的信号及/或物理层的信号发送。与noma相关的信息包含与pa相关的信息、与发送模式、干扰信号的pdsch的发送功率相关的信息、与pmi、服务小区的pa相关的信息、与调制方式、mcs、冗余版本、rnti(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无线网络临时识别码)、dci的盲解码次数相关的信息(或与dci的比特数等大小相关的信息等)、调制映射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另外,pa是未配置有crs的ofdm符号中的pdsch与crs的发送功率比(功率偏移)。发送模式是可以设定(有可能设定)干扰信号的发送模式或服务小区的候选发送模式等供终端装置了解(检测)干扰信号的发送模式的辅助信息。此外,调制映射将后述。此外,调制方式表示发往自身装置的调制方式及/或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及/或复合调制方式。复合调制方式是合并了发往自身装置的调制方式与干扰信号调制方式后的调制方式。例如,在发往自身装置的调制方式为qpsk,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为qpsk的情况下,复合调制方式变为16qam。此外,例如,在发往自身装置的调制方式为16qam,干扰信号的调制方式为qpsk的情况下,复合调制方式变为64qam。另外,由复合调制方式生成的调制符号也称为复合调制符号。

另外,在所述示例中,说明了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调度部1012也可以生成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调度部1012生成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的方法将后述。

调度部1012可以决定分配物理信道(pdsch及pusch)的频率及子帧、物理信道(pdsch及pusch)的编码率及调制方式(或mcs)以及发送功率等。调度部1012可以考虑有无支持noma的终端装置而进行调度。例如,在靠近基站装置的终端装置2-2支持noma的情况下,基站装置可以以利用相同资源与终端装置2-2及远离基站装置的终端装置2-1通信的方式进行调度。基站装置是否进行noma的指标不限于距离,可以设为由终端装置反馈的cqi、pmi、ri等。此外,基站装置仅在终端装置2-1与终端装置2-2均支持noma的情况下,才可以对终端装置2-1与终端装置2-2进行noma。

调度部1012也可以生成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例如,在将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分配至同一资源的情况下,用于调度的信息(例如,资源分配信息)可以成为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即,基站装置1可以将资源分配信息包含于与终端装置2的noma相关的信息。此外,调度部1012可以将用于调度的信息以外的信息包含于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或与noma相关的信息。调度部1012可按资源块(或既可以是传输块,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资源集合)单独地生成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或与noma相关的信息,也可按终端装置2单独地生成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或与noma相关的信息。即,基站装置1可以将与各资源块的noma相关的信息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进行发送。此外,基站装置1在对终端装置2发送多个资源块的情况下,可以将与noma相关的信息仅包含于一个资源块。即,终端装置2按资源块接收与noma相关的信息,并消除或抑制针对接收了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资源块的干扰信号。

调度部1012基于调度结果,生成用于调度物理信道(pdsch及pusch)的信息。调度部1012将生成的信息输出至控制部102。

例如,即使在基站装置1将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2-2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2也可以使用noma传输以外的传输方法,与基站装置1进行通信。即,在基站装置1与终端装置2-2的通信方面,基站装置1可以按资源块,使用noma传输与noma以外的传输方法。在此情况下,终端装置2-2按分配给自身终端装置的资源块,变更接收处理方法。

另外,即使在基站装置1将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分配至同一资源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也可以分别仅获取发往自身终端装置的与调度相关的信息。为了令终端装置2使用与调度相关的信息作为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优选地,由终端装置2中的至少支持noma的终端装置(例如终端装置2-2)取得发往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的与调度相关的信息。基站装置1可以将发往终端装置1的与调度相关的信息包含于发往终端装置2-2的与调度相关的信息。此外,基站装置1可以将对发往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的与调度相关的信息进行解码所需的信息(例如rnti(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等)发送至终端装置2。

例如,在终端装置2-2支持noma,终端装置2-1不支持noma的情况下,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可以仅对支持noma的终端装置2-2,生成与noma发送模式相关的信息/与noma相关的信息。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可以为了终端装置2-1而生成与noma模式以外的发送模式相关的信息。

基站装置1在设定了noma模式的情况及/或设定了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资源中,将发往终端装置2-1及终端装置2-2的信号相加后进行发送。基站装置1可以根据比特与调制符号的映射规则即调制映射,分别生成发往终端装置2-1及终端装置2-2的信号(调制符号)。终端装置2在设定了noma模式的情况及/或设定了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基于调制映射进行解调及/或消除干扰。

此外,基站装置1针对设定了noma模式及/或设定了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终端装置2,可以以如下调制映射生成调制符号,该调制映射不同于设定了noma模式及/或未设定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情况。此外,基站装置1在发送调制映射信息的情况或调制映射信息表示不同的调制映射的情况下,可以以如下调制映射生成调制符号,该调制映射不同于未发送调制映射信息的情况或调制映射信息未表示不同的调制映射的情况。另外,设定了noma模式及/或设定了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情况、或者发送调制映射信息的情况或调制映射信息表示不同的调制映射的情况下的调制映射也称为第一调制映射。此外,未设定noma模式及/或未设定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情况、或者未发送调制映射信息的情况或调制映射信息未表示不同的调制映射的情况下的调制映射也称为第二调制映射。此外,由第一调制映射生成的调制符号也称为第一调制符号,由第二调制映射生成的调制符号也称为第二调制符号。此外,第一调制映射可以设为合并了发往多个终端装置的比特后的调制映射。此外,终端装置2可以在设定了noma模式及/或设定了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调制映射进行解调,并在未设定noma模式及/或未设定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基于第二调制映射进行解调。此外,终端装置2在接收调制映射信息的情况或调制映射信息表示不同的调制映射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调制映射进行解调,在未接收调制映射信息的情况或调制映射信息未表示不同的调制映射的情况下,基于第二调制映射进行解调。另外,调制映射信息是与调制映射相关的信息,例如是表示第一调制映射的信息、表示是第一调制映射还是第二调制映射的信息。

此外,终端装置2可以根据调制映射信息来判断是否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例如,在终端装置2接收了表示第一调制映射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

另外,图3是qpsk的第二调制映射的示例,图4是16qam的第二调制映射的示例,图5是64qam的第二调制映射的示例。

此外,基站装置1在规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的情况与规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以外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不同的调制映射生成调制符号。终端装置在规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的情况与规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以外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不同的调制映射进行解调及/或消除干扰。另外,规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可以是与noma模式相关联的noma模式专用的dci格式,也可以是使用dci格式1c等来通知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dci格式。

此外,基站装置1可以应用第二调制符号中的规则(公式)生成第一调制符号。例如,基站装置1可以基于发往进行noma传输的其他装置的第二调制符号,求出第一调制映射,并生成第一调制符号。此时,终端装置2可以基于检测出的发往其他装置的第二调制符号,对第一调制符号进行解调。

上位层处理部101可以生成用以对第一调制符号进行解调的信息。为了对接收到的第一调制符号进行解调,优选地,终端装置2具有与分配给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的mcs相关的信息、与基站装置1所使用的第一调制映射方法相关的信息、及与分配给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的功率(或功率比)相关的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即,优选地,基站装置1将与分配给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的mcs相关的信息、与基站装置1所使用的第一调制映射方法相关的信息、及与分配给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的功率相关的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通知终端装置2。或者,基站装置1与终端装置2优选具有共享的与分配给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的mcs相关的信息、与基站装置1所使用的第一调制映射方法相关的信息、及与分配给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的功率相关的信息的一部分或全部。

上位层处理部101可以生成与调制映射相关的信息。与调制映射相关的信息是表示基站装置1所使用的调制映射方法的信息。基站装置1可以将与调制映射相关的信息通知终端装置2。

控制部102基于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信息,生成对发送部103及接收部104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此外,控制部102基于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信息来决定mcs。此外,控制部102基于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信息来决定码字数。此外,控制部102基于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信息来决定层数、天线端口号、加扰标识(干扰识别码,scramblingidentity)。

控制部102基于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信息,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输出至发送部103。在基站装置为主小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辅小区的上位层的设定信息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发送部103根据从控制部102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及调制,复用phich、pdcch、epdcch、pdsch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经由接收发送天线105将信号发送至终端装置2。另外,基站装置在使用了第二帧构造的情况下,可以至少复用pdsch而不复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此外,第二帧构造与第一帧构造相比,可以扩大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频率间隔/时间间隔。此外,基站装置可以使用第一帧构造来发送分配至第二帧构造的信号的控制信息。

编码部1031使用分组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预定的编码方式,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或使用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决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

调制部1032利用bpsk(binaryphaseshift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四相相移键控)、16qam(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64qam、256qam等预定的或由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决定的调制方式,对从编码部1031输入的编码比特进行调制。若将分配至某资源元素的比特数设为n,并将比特设为b0、…、bn-1,则qpsk以上的调制方式所可以生成的第二调制符号s能够以下述的公式(1)至公式(3)的方式生成。

[数学式1]

其中,n是大于1的偶数。re[s]与im[s]分别表示s的实部与虚部。此外,在n=1的情况下,即在bpsk的情况下,s=1-b0。图3是表示公式(1)至公式(3)所可以生成的qpsk(n=2)的图。图4是表示公式(1)至公式(3)所可以生成的16qam(n=4)的图。图5是表示公式(1)至公式(3)所可以生成的64qam(n=6)的图。

现对调制部1032所生成的第一调制符号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以下,第一调制符号可以是使用第一调制映射与第二调制映射生成的包含发往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这两者的比特的调制符号,也可以是使用第一调制映射与第二调制映射生成的包含发往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中的任一个终端装置的比特的调制符号。以下,表示包含复合比特的第一调制符号的生成例作为示例。将发往终端装置2-1的比特数设为n1,将发往终端装置2-2的比特数设为n2。将b0、…、bn1-1设为发往终端装置2-1的比特,将bn1、…、bn1+n2-1设为发往终端装置2-2的比特。包含因noma而被复用的一个资源元素的全部的发往终端装置2的比特后的比特也称为复合比特。即,基站装置1在设定了noma模式及/或设定了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调制映射信息表示第一调制映射的情况下,可以将发往终端装置2-1及发往终端装置2-2的比特合并而生成调制符号。换句话说,基站装置1可以将合并了发往终端装置2-1及发往终端装置2-2的复合调制符号发送至终端装置2-2,将发往终端装置2-1的调制符号发送至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在设定了noma模式及/或设定了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在调制映射信息表示第一调制映射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出复合比特中的一部分是发往自身装置的比特,剩余的部分是发往其他装置的比特,并进行解调。

例如,第一调制符号s可以由下述的公式(4)、公式(5)生成。

其中,p1与p2分别表示分配给终端装置2-1与终端装置2-2的功率、或功率的比率、或功率偏移,此处,p1+p2=1。通过以所述方式生成所述第一调制符号,比特整体可以设为与格雷码相同的调制映射,从而可以改善传输特性。此外,因为终端装置2-1是远离基站装置的终端装置,所以通过对p1设定大值,可以改善终端装置2-1的传输特性。图6是由公式(4)至公式(5)生成的第一调制映射的一个示例,且是将qpsk分配给终端装置2-1,并将16qam分配给终端装置2-2时的图。最初的2比特发往终端装置2-1,剩余的4比特发往终端装置2-2。因为采用某个调制点与相邻的调制点仅相差1比特的格雷码,所以可以改善传输特性。此外,图6与图5相比,比特的分配相同,因此只要知道调制映射,则可以利用与第二调制映射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处理来进行解调。另外,分配给各终端装置2的比特的分配顺序并无限定。例如,也可以将第一比特与第四比特发往终端装置2-1,将除此以外的4比特发往终端装置2-2,还可以采用除此以外的顺序。

另外,图7是表示第一调制映射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图6与图7分别实施了不同的映射,但两者均为格雷码。例如,图6与图7所示的第一调制映射的最初的2比特表示发往终端装置2-1的qpsk调制符号的分配,但各个调制符号的分配位置不同。这样,本发明涉及的第一调制映射只要满足格雷码的性质即可,存在多个第一调制映射。

由调制部1032生成用于noma传输的第一调制符号的方法并不限定于基于公式(4)、公式(5)的方法。以下,说明由调制部1032生成用于noma传输的第一调制符号的其他方法。

以下,将如下情况作为一个示例进行说明,该情况是指在基站装置1进行noma传输时,将qpsk分配给终端装置2-1,将16qam分配给终端装置2-2。首先,假设调制部1032分别对于图3所示的发往终端装置2-1的qpsk调制点,复用图4所示的发往终端装置2-2的16qam调制点,并生成调制符号1032a。调制部1032所生成的调制符号1032a的构成与图5所示的调制符号相同。

调制符号1032a的邻接的调制符号点的比特分配不满足格雷码的必要条件(邻接的调制符号点的汉明距离并非全部为1)。调制部1032通过分别对调制符号1032a的四个象限进行不同的操作,可以生成满足格雷码的必要条件的调制符号。例如,调制部1032以第一象限的16个调制点的中心为基准,对第一象限(例如右上的象限)实施点对称移动,由此,可以获得调制符号点(001111)最靠近中心的调制符号构成。同样地,调制部1032以各个象限的16个调制点的中心为基准而实施点对称移动,由此,生成调制符号1032b。在其他方法中,基站装置1可以对于终端装置2-2,生成基于发往终端装置2-1的调制方式(即第二调制映射)的第一调制符号。首先,设定发往终端装置2-1的调制符号点中的基准符号点。此处,因为将qpsk发往终端装置2-1,所以例如将基准符号点设为(00)。对于基准符号点与发送至终端装置2-1的调制符号点,按比特取得异或。例如,在发送至终端装置2-1的调制符号点为(10)的情况下,各比特的异或变为(10)。另外,在qpsk的情况下,当将基准符号点设为(00)时,因为发送的调制符号点变为各比特的异或,所以无需计算异或。只要使与作为异或的结果1的比特对应的第二调制符号点的比特反转,就会变为第一调制符号点。例如,异或的结果设为(10)。在图4的示例中,16qam中的对应于qpsk的比特为第一比特、第二比特,因此,根据异或的结果(10),使16qam的第一比特反转。将qpsk的符号点与比特反转后的16qam符号点合并,从而变为复合调制符号点。若对全部的符号点进行此种操作,则会如图7所示,调制符号1032b可以满足格雷码的必要条件。

基站装置1可以将表示进行了noma及/或需要消除或抑制干扰的信号发送至终端装置2-2。基站装置1可以将p1与p2这两者或其中任一者、或者p1与p2之比(偏移)通知终端装置2-2。终端装置2-2可以从基站装置1接收表示进行了noma及/或需要消除或抑制干扰的信号,并基于该信号而适当地对发往自身装置的比特进行解调。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33生成根据如下规则求出的终端装置2已知的序列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所述规则是基于用以对基站装置1进行识别的物理小区识别码(pci)等而预先决定的规则。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33可以基于扰码生成终端专用参考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33可以生成不同的终端专用参考信号,以用于进行noma的终端装置2-1与终端装置2-2。此时,可以将p1的平方根乘以发往终端装置2-1的终端专用参考信号。由此,终端装置2-1即使不知道p1,也可以对发往自身的比特进行解调。此外,可以将p2的平方根乘以发往终端装置2-2的终端专用参考信号。由此,终端装置2-2对所述终端专用参考信号的功率进行测定,在检测出该功率小于通常功率后,终端装置2-2可以判断出正在进行noma传输。在此情况下,可以基于通过公式(4)与公式(5)生成的调制符号,对发往自身的比特进行解调。

另外,基站装置1也可以将p1与p2中的任一者设为0,并将该信息发送至终端装置2,由此,瞬间使该终端装置2知道并未进行noma。基站装置1在将p1设定为0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第二调制映射生成调制符号。在此情况下,终端装置2即使在设定了noma模式的情况及/或设定了与noma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当接收到或检测出干扰功率为0时,不会消除或抑制干扰信号。此外,终端装置2-2即使在接收了表示第一调制映射的信息的情况下,当接收到或检测出干扰功率为0时,可以基于第二调制映射进行解调。

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33发送同一终端专用参考信号,以用于进行noma的终端装置2-1与终端装置2-2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可以将p1与p2这两者或其中任一者通知终端装置2-1。由此,终端装置2-1可以适当地对发往自身的比特进行解调。

复用部1034复用经调制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即,复用部1034将经调制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于资源元素。

无线发送部1035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ifft),并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对经ofdm调制的ofdm符号附加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无线发送部1035通过使用滤波、da(digital-to-analog,数字-模拟)转换、变频、功率放大等,将生成的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预期频带的模拟信号。无线发送部1035将生成的模拟信号输出至接收发送天线105而进行发送。

接收部104根据从控制部102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接收发送天线105从终端装置2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所得的信息输出至上位层处理部101。

无线接收部1041通过使用变频、滤波、ad(analog-to-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振幅控制等,将经由接收发送天线105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转换为基带的数字信号。

无线接收部1041从转换所得的数字信号中消除相当于cp的部分。无线接收部1041针对消除了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至复用分离部1042。

复用分离部1042将从无线接收部1041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cch、pusch、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另外,该分离预先由基站装置1通过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决定,并基于已通知各终端装置2的上行链路许可中所含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进行。

此外,复用分离部1042对pucch与pusch的传输路径进行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1042对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分离。

解调部1043对pusch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discretefouriertransform:idft)并获取调制符号,并分别针对pucch与pusch的调制符号,使用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预定的或由自身装置预先利用上行链路许可而分别通知终端装置2的调制方式,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另外,离散傅里叶逆变换也可以是与pusch的子载波数对应的快速傅里叶逆变换。

解码部1044用预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定的或由自身装置预先利用上行链路许可而通知终端装置2的编码率,对解调后的pucch与pusch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并向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出解码所得的上行链路数据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重传pusch的情况下,解码部1044使用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harq缓冲器中所保存的编码比特、与解调后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框图。如图8所示,终端装置被构成为包含上位层处理部(上位层处理步骤)201、控制部(控制步骤)202、发送部(发送步骤)203、接收部(接收步骤)204、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步骤)205及接收发送天线206。此外,上位层处理部201被构成为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无线资源控制步骤)2011及调度信息解释部(调度信息解释步骤)2012。此外,发送部203被构成为包含编码部(编码步骤)2031、调制部(调制步骤)2032、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步骤)2033、复用部(复用步骤)2034、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2035。此外,接收部204被构成为包含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2041、复用分离部(复用分离步骤)2042、信号检测部(信号检测步骤)2043。

上位层处理部2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至发送部203。此外,上位层处理部201对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层进行处理。

上位层处理部201将表示自身终端装置支持的终端装置的功能的信息输出至发送部203。

由上位层处理部201参考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终端装置2可以设定noma/或设定noma以外的模式。

上位层处理部201具有决定终端装置2使用哪一个调制映射来进行解调的功能。例如,设定了noma的终端装置2可以参考与分配给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的mcs相关的信息,设定为在该终端装置2的mcs大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调制映射进行解调,并设定为在该终端装置2的mcs小的情况下,基于第二调制映射进行解调。

此外,在其他方法中,设定了noma的终端装置2可以参考与分配给终端装置2-1~终端装置2-2的功率相关的信息,设定为在该终端装置2的功率大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调制映射进行解调,并设定为在该终端装置2的功率小的情况下,基于第二调制映射进行解调。

此外,在其他方法中,设定了noma的终端装置2可以参考与映射方法相关的信息,设定为在基站装置1使用了第一调制映射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调制映射进行解调,并设定为在基站装置1使用了第二调制映射的情况下,基于第二调制映射进行解调。

此外,在其他方法中,设定了noma的终端装置2可以设定为基于第一调制映射进行解调。

此外,在其他方法中,设定了noma的终端装置2可以获取关于分配给自身的功率与分配给经noma复用的终端装置2的功率的信息即p1与p2的值,设定为在分配给自身的功率小的情况下,使用第一调制映射进行解调,并设定为在分配给自身的功率大的情况下,使用第二调制映射进行解调。

此外,在其他方法中,设定了noma的终端装置2也可以设定为在设定了由基站装置1对noma用的dci格式进行解码的情况下(或在设定为对与noma用的dci格式对应的比特数的dci进行解调的情况下),使用第一调制映射进行解调,并设定为在设定了由基站装置1对noma专用的dci格式以外的dci格式进行解码的情况下,使用第二调制映射进行解调。

此外,在其他方法中,设定了noma的终端装置2还可以设定为根据dci,使用第一调制映射或第二调制映射进行解调。

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对自身终端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进行管理。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生成配置于上行链路的各信道的信息,并输出至发送部203。

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可以获取从基站装置1得到的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并输出至判断部2013。

调度信息解释部2012对经由接收部204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解释,并对调度信息进行判定。调度信息解释部2012可以判断出是否利用发往自身的资源元素进行noma。此外,调度信息解释部2012基于调度信息而生成控制信息,以对接收部204及发送部203进行控制,并将该控制信息输出至控制部202。

控制部202基于从上位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信息,生成对接收部204及发送部203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202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接收部204及发送部203,从而对接收部204及发送部203进行控制。控制部202将包含终端信息等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及上行链路数据输出至发送部203。此处,终端信息包含表示终端装置是否具有对noma的信号进行解调的功能的信息。

此外,调度信息解释部2012可以获取基站装置1所发送的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并输出至判断部2013。

调度信息解释部2012在分配给自身终端装置的无线资源被重复地分配给其他终端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出基站装置1正在对该无线资源进行noma传输,并可以将表示正在进行noma传输的信息作为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而输出至判断部2013。

判断部2013获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1或调度解释部2012所输出的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判断部2013基于已获取的与noma模式相关的信息,判断基站装置1是否正在使用noma传输来发送pdsch(以下,也称为noma判断信息)。判断部2013可以将noma判断信息输出至接收部204。

例如,终端装置2可以使用noma判断信息,判断是否将pdsch解调为noma信号。此外,例如,noma判断信息也可以是表示基站装置1是否正在进行noma传输的1比特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按资源的集合来设定noma判断信息。而且,虽然在noma模式下,dci由基站装置通知终端装置,但是当在ue专用的搜索空间中检测出了该dci时,判断部也可以判断出发送了noma信号,并对于由该dci指定的pdsch进行信号检测。

此外,终端装置2将pdsch解调为noma信号的处理包含消除(删除、抑制)发往其他终端装置的信号(以下,也称为干扰信号)的步骤。终端装置2消除干扰信号的方法例如包含根据干扰信号的解调结果来消除干扰的slic(symbollevelinterferencecancellation,符号级干扰消除)、根据干扰信号的解码结果来消除干扰的cwic(codewordlevelinterferencecancellation,码字级干扰消除)、从候选发送信号中搜索出最像干扰信号的最大似然检测(mld:maximumlikelihooddetection)等。

控制部202以将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205所生成的csi发送至基站装置的方式,对发送部203进行控制。

接收部204根据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接收发送天线206从基站装置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所得的信息输出至上位层处理部201。

无线接收部2041通过使用变频、滤波、ad转换、振幅控制等,将经由接收发送天线206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信号转换为基带的数字信号。

此外,无线接收部2041从转换所得的数字信号中消除相当于cp的部分,对消除了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并提取频域的信号。

复用分离部2042将提取到的信号分别分离为phich、pdcch、epdcch、pdsch及/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复用分离部2042基于根据信道测定而获得的预期信号的信道推定值,对phich、pdcch及epdcch的信道进行补偿,检测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202。另外,在接收信号为使用第二帧构造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当第二帧构造未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时,复用分离部2042不检测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此外,控制部202将pdsch及预期信号的信道推定值输出至信号检测部2043。另外,基于从控制部202输入的发往自身终端装置的层数、天线端口号、加扰标识进行信道推定。

信号检测部2043使用pdsch及信道推定值来检测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并输出至上位层处理部201。

现对终端装置2-1对noma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情况进行说明。在通知功率p1与功率p2这两者或其中任一者的情况下,可以基于p1进行信号检测。在未通知功率p1与功率p2而是将p1的平方根乘以终端专用参考信号(或crs)的情况下,利用使用该终端专用参考信号(或crs)而算出的信道推定值进行信号检测,由此,可以对发往自身的比特进行解调。

现说明终端装置2-2对noma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情况。在通知功率p1与功率p2这两者或其中任一者的情况下,可以基于p1与p2进行信号检测。此时,可以判断出已通过公式(4)与公式(5)生成了调制符号。或者,在采用了如图7所示的调制符号的情况下,可以基于该调制符号进行信号检测。在未通知功率p1与功率p2而是将p2的平方根乘以终端专用参考信号的情况下,通过对终端专用参考信号的功率进行测定,可以判定是否正在进行noma。此外,终端装置2-2可以算出p1与p2。可以基于该p1与p2,对发往自身的比特进行解调。另外,关于终端装置2-2的noma的解调,例如,首先检测发往终端装置2-1的比特,从相关的资源元素的接收信号中减去可以由发往终端装置2-1的比特生成的接收信号副本,从而可以根据进行减法后的接收信号,对发往自身的比特进行解调。

另外,以下,说明不通知功率p1与功率p2这两者时的信号检测部2043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信号检测部2043的处理会根据noma判断信息而有所不同。信号检测部2043可以基于noma判断信息来判断是否解调为noma信号。

现对信号处理部2043判断为不解调为noma信号的情况(例如终端装置2-1)进行说明。信号处理部2043使用由基站装置1发送至终端装置2-1的参考信号(例如urs、crs、csi-rs等)算出信道推定值。信号处理部2043可以使用算出的信道推定值,对分配给相关终端装置的传输块的信道进行补偿,并对信息进行解调。

现对信号检测部2043判断为对noma信号进行解调的情况(例如终端装置2-2)进行说明。基站装置1所发送的noma信号包含干扰信号(发往终端装置2-1的pdsch)。信号处理部2043在判断为解调为noma信号的情况下,基站装置1例如使用图7所示的调制符号的标记方法(调制映射)对noma信号进行解调。对于图6与图7所示的调制符号的标记方法(调制映射),因为邻接的符号在比特序列中,必然仅相差1比特,所以比特整体可以维持格雷码,从而改善传输特性。

发送部203根据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而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进行编码及调制,复用pucch、pusch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经由接收发送天线206发送至基站装置。

编码部2031对从上位层处理部2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分组编码等编码。此外,编码部2031基于用于调度pusch的信息进行turbo编码。

调制部2032以bpsk、qpsk、16qam、64qam等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知的调制方式、或按信道预先决定的调制方式,对从编码部2031输入的编码比特进行调制。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2033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的物理小区识别码(physicalcellidentity:pci,称为cell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由上行链路许可通知的循环移位、与dmrs序列的生成相关的参数的值等,生成由预定的规则(公式)求出的序列。

复用部2034根据从控制部202输入的控制信号,并列地对pusch的调制符号进行排序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transform:dft)。此外,复用部2034按发送天线端口,复用pucch与pusch的信号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即,复用部2034按发送天线端口,将pucch与pusch的信号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于资源元素。另外,离散傅里叶变换也可以是与pucch或pusch的子载波数对应的快速傅里叶变换。

无线发送部2035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生成sc-fdma符号,对所生成的sc-fdma符号附加cp,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无线发送部2035通过使用滤波、da转换、变频、功率放大等,将生成的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预期频带的模拟信号。无线发送部2035将生成的模拟信号输出至接收发送天线206而进行发送。

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处理,可以改善传输特性,从而可以改善吞吐量。

另外,利用本发明涉及的基站装置以及终端装置进行动作的程序是控制cpu等以使其实现关于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并且,由这些装置进行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暂时储存于ram,其后存储于各种rom或hdd,然后根据需要,由cpu读出,进行修正、写入。作为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也可以为半导体介质(例如,rom或非易失性的存储卡等)、光存储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带、软盘等)等任一种。另外,有时也通过执行内存的程序,来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基于其程序的指示而与操作系统或其他应用程序等共同进行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

此外,在向市场流通的情况下,可以将程序存储于便携式存储介质进行流通,或者转发到经由互联网等网络而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代表性地设置为集成电路即lsi来实现。接收装置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地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集成而芯片化。在各功能块已集成电路化的情况下,控制其的集成电路控制部被添加。

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局限于lsi,也可以由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通过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此外,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发明的终端装置不限定于到移动站装置的应用,还可以应用于在室内外设置的固定式、或者不可动式的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吸尘/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货机、其他生活设备等,这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等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优选用于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另外,本国际申请以2015年2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36035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将日本专利申请2015-036035号的所有内容援引至本国际申请。

符号说明

1、1-1、2-1:基站装置

1-1:覆盖范围

2、2-1、2-2:终端装置

101:上位层处理部

102:控制部

103:发送部

104:接收部

105:接收发送天线

201:上位层处理部

202:控制部

203:发送部

204:接收部

205:信道状态信息生成部

206:接收发送天线

1011: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2:调度部

1031:编码部

1032:调制部

1033: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1034:复用部

1035:无线发送部

1041:无线接收部

1042:复用分离部

1043:解调部

1044:解码部

2011:无线资源控制部

2012:调度信息解释部

2013:判断部

2031:编码部

2032:调制部

2033: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2034:复用部

2035:无线发送部

2041:无线接收部

2042:复用分离部

2043:信号检测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