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副链路通信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7425发布日期:2018-12-22 08:3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副链路通信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文公开的主题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实现副链路通信(例如直接移动到移动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以在这种副链路通信中使用的帧结构。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负责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和长期演进(lte)的标准化。3gpp在lte上的工作也被称为演进通用地面接入网络(e-utran)。lte是一种用于实现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都能够达到高数据速率的高速分组通信的技术,同时还被认为是相对于umts而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考虑到lte(有时也被称为“4g”)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实施,开发人员的重心已经转向下一代无线电通信开发(也被称为即将推出的“5g”技术)。

在一开始被推出之后,lte规范经历了进一步的修改和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各种编号版本中得到了实现。lte的最新版本是版本14。在lte的版本12中,第一次引入了对直接设备到设备(d2d)连接的支持。顾名思义,直接d2d连接意味着设备之间存在直接无线电链路,例如,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无线电链路,无需网络节点参与在这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有效载荷数据的传送。鉴于移动设备中发射机的功率相对较低,d2d连接通常仅能在彼此相对接近的设备之间实现。因此,基于d2d连接的服务有时也被称为邻近服务或“prose”。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供了d2d通信的一些说明性示例。

之所以在lte规范中加入对d2d连接的支持是因为明显存在有对lte无线电接入技术用于公共安全相关通信服务这一方面的关注。对于公共安全用例而言,即使没有可用的无线电通信基础设施,在设备之间至少支持有限程度的本地连接也被认为是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是必要条件。因此,对直接d2d连接的支持被视作是确保lte满足公共安全用例的所有要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d2d连接的支持也可以实现全新类型的商业服务,从而在通常意义上扩展lte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可用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悉传统术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它们指的是被分配来分别实现从用户设备到网络以及从网络到用户设备的通信的无线电资源。然而,对于直接设备到设备无线电链路来说,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方向的概念并不适用。与此相反,3gpp已经引入了术语“副链路”来表征直接设备到设备链路。

由于副链路通信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引入到lte中,因此,自然也就存在一些设计方面的妥协,这些设计上的妥协是使副链路通信能够被添加到已经成熟的无线电通信设计中所必不可少的。举例而言,尽管lte副链路连接在正常蜂窝(lte)频谱(包括成对(fdd)和非成对(tdd)频谱,以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频谱)的任何部分中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是,在设计版本12和13的lte副链路连接时,需要考虑的关键性因素在于相同频谱中副链路传输与正常蜂窝(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传输之间的良好共存性以及现有的监管要求。

这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导致了表征lte中副链路实现的各种设计选择。例如,副链路通信局限于上行链路频谱,而不是(或者替代地)使用下行链路频谱。这种选择是在如下的基础上做出的:例如,监管方面的考虑因素(下行链路频谱上的副链路传输将意味着监管机构所分配的频谱上的用户设备传输仅用于网络设备的传输),以及设备的易实现性(从设备实现的角度来看,与附加发射机功能相比(在下行链路频带中发生副链路连接时需要),将附加接收机功能(支持上行链路频带中的接收)包括在内不是那么复杂)。

另一示例涉及在lte中实现的副链路通信的相对简单的性质。在lte版本12(以及之后的版本)中,所有副链路传输基本上都是广播传输(例如,在相反方向上没有相关联的控制信令),在这种意义上,副链路通信被理解为基本上是单向的。当然也可以存在来自设备a的由设备b接收的lte副链路传输,并且同时可以存在来自设备b的由设备a接收的副链路传输。然而,这些因此都是无线电方式的完全独立的传输。

因此,随着5g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出现,期望开发出如下的副链路通信:这些副链路通信被设计为从新系统开始启用时就与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和谐地共存,并且能够在系统开始启用时更不受限制地平衡副链路通信的复杂性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一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用于第一无线节点与第二无线节点之间的副链路通信的方法,该副链路通信使用第一类型的子帧和第二类型的子帧。第一无线节点确定第一无线节点是副链路通信的发起者还是响应者。如果第一无线节点确定第一无线节点是副链路通信的发起者,则其使用第一子帧类型直接向第二无线节点发送数据。替代地,如果第一无线节点确定第一无线节点是副链路通信的响应者,则其使用第二子帧类型直接向第二无线节点发送数据,第一子帧类型与第二子帧类型不同。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无线节点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配置为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配置为控制收发器向第二无线节点发送并从其接收副链路通信。处理器还配置为确定无线节点是副链路通信的发起者还是响应者。如果无线节点确定无线节点是副链路通信的发起者,则处理器控制收发器使用第一子帧类型直接向第二无线节点发送数据。替代地,如果无线节点确定无线节点是副链路通信的响应者,则处理器控制收发器使用第二子帧类型直接向第二无线节点发送数据,第一子帧类型与第二子帧类型不同。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该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配置为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信号的第一处理器和第一无线电电路;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该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包括配置为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信号的第二处理器和第二无线电电路;以及基站,该基站包括配置为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信号的第三处理器和第三无线电电路。基站还配置为使用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无线通信信号,并使用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上行链路无线通信信号。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配置为在所述下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无线通信信号,并在所述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上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无线通信信号。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还配置为使用副链路无线电资源在彼此之间直接发送副链路无线通信信号。当第一无线设备是副链路通信信号的发起者时,第一无线设备使用第一类型的子帧直接向第二无线设备发送副链路通信信号。当第二无线设备是副链路通信信号的响应者时,第二无线设备则使用第二类型的子帧直接向第一无线设备发送副链路通信信号,第一类型的子帧与第二类型的子帧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相同类型的子帧格式来发送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副链路无线电资源上发送的数据,例如,发起者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第一类型的子帧,而响应者和上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第二类型的子帧格式。换句话说,下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发起者子帧格式,上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响应者子帧格式。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附图中:

图1描绘了与副链路通信相关联的各种网络覆盖情况;

图2示出了lte副链路网络架构;

图3(a)和图3(b)都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可用于副链路通信中的第一类型的子帧和第二类型的子帧及其相关角色;

图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类型1子帧和类型2子帧格式;

图5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涉及三个子帧的副链路传输;

图6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无线节点之间的传输序列;

图7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描绘了根据实施例的各种模块;

图9是用户设备;以及

图10是网络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参考了附图。不同附图中的相同参考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详细描述没有对本发明进行限制。相反,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接下来将要讨论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下面描述的配置,而是可以扩展到稍后讨论的其他布置。

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所公开的主题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中各处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如上所述,当执行副链路无线通信时,两个用户设备(ue)可以彼此之间直接地通信,即,不用通过网络对有效载荷数据进行路由。然而,网络在这种副链路通信中的角色可以基于例如ue相对于网络覆盖的位置而发生变化。在图1的系统100中示出了相对于副链路通信的各种使用/网络覆盖情况。例如,两个ue102和104都可以被同一小区中的网络覆盖(覆盖内、小区内情况),而另外两个ue106、108可以被不同的enodeb110、112覆盖(覆盖内、小区间情况)。在某些情形下,ue114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位于网络的范围内,而第二ue116却不是这样(部分覆盖情况)。最后,两个ue都可以在网络覆盖的范围之外运行,如ue118和120所示(覆盖外情况)。当网络覆盖对于副链路通信中涉及的一个或两个ue来说可用时,网络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进来,例如,通过提供定时/同步信息来帮助建立副链路通信或者(根据一个实施例)向ue通知其在副链路通信中的角色(即发起者或响应者)。

图2中提供了与副链路连接有关的网络架构200的图示。为了支持副链路连接,已经在核心网络中引入了新的prose功能202以及多个新的网络接口。在这些接口中,pc5对应于设备204与206之间的直接副链路,而pc3是具备副链路能力的设备与prose功能202之间的接口。prose功能202负责核心网络200内的所有副链路功能。例如,当设备处于无线电网络覆盖的范围内时,prose功能202向设备204和206提供建立副链路连接(发现或通信)所需的参数。

prose应用服务器208经由pc1接口支持在无线设备204和206上运行的prose客户端应用210,并且经由接口pc2连接到prose功能。在图2的核心网络架构200中示出的剩余节点(即,e-utran、me、s/pgw、hss和slp)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在标准化3gpp技术规范(ts)中进行了定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这些标准,了解与其有关的更多信息。例如,演进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块212表示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网络部分,例如,一个或多个enodeb/基站,它们提供了如上结合图1所讨论的网络覆盖。尽管图2描绘了lte网络架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应用于lte无线电通信系统,而是可以应用于任何这样的系统。

根据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并且与lte版本12/13中的副链路实现不同的是,副链路通信中的两个无线节点参与者被指定为具备以下两个角色之一:(1)发起者角色或(2)响应者角色。根据实施例定义了两种子帧类型,并且用于副链路传输的子帧类型由发送节点在特定时间点的角色确定。因此,无线节点(例如,两个ue中的一个或者两个nw节点中的一个)可以是发起者或响应者,并且用于该无线节点的传输的子帧类型是建立在该节点的角色的基础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入了确定步骤,其中节点确定其是发起者还是响应者并且基于该确定选出待用于传输的特定子帧类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节点随后确定出它具备了新的角色,然后它再使用其他子帧类型进行后续传输。

通过无线信道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数据传输容易出错(注意,本文使用“无线节点”来指代传统nw节点(如基站和中继器)以及其他节点(如ue、传感器、致动器)。为了应对这种错误事件,采用的是重传协议。在从发送节点接收数据时,接收节点可以在某一时刻发送反馈信号,以确认数据是否被成功接收。也可以想到反馈信号可用于其他目的,例如,信道状态反馈、支持各种天线方案的探测信号等。

根据这些实施例,从一个无线节点到另一无线节点的副链路传输在特定持续时间的子帧中进行组织。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了两种子帧类型:类型1和类型2,如图3(a)所示。子帧格式类型1可以由具备发起者角色的无线节点用于从子帧开始到该子帧之前或结束时出现的点的传输(如阴影部分所示),在时间上后面紧跟空白部分。子帧格式类型2可以由具备响应者角色的无线节点用于从子帧中的某个点到子帧结束的传输(如阴影部分所示),并且在时间上位于其之前的是空白部分。在图3(a)的示例中,发起者可以使用类型1子帧来发送有效载荷数据(在阴影部分中),并且响应者可以使用类型2子帧来发送例如确认消息。当副链路通信中涉及的无线节点是ue时,有效载荷数据和确认都不通过基站或核心网络进行发送,而是直接在两个ue之间发送。

可以看出,在图3(a)的示例中,发起者正在发送数据的子帧部分(阴影)在时间上与响应者正在发送其数据分隔开。这种时间上的分隔例如包括在发起者的数据传输结束与响应者的数据传输开始之间的保护时段,并且可以用于某些实施例(例如其中无线电通信系统为副链路通信分配单个上行链路频率资源,该副链路通信使用半双工通信(如时分双工(tdd)通信)来运行)。

然而,图3(a)的实施例的这种时间分离特性并非必要的。相反并且更普遍地,如图4所示,类型1子帧可以用于在子帧的第一(时间)部分中发送数据,而类型2子帧可以用于在子帧的第二(时间)部分中发送数据,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在时间上重叠。例如,这些类型的子帧可以在使用全双工通信(如频分双工(fdd))来运行的副链路通信中使用。在类型1或类型2子帧中发送的数据量可以有所变化。例如,如图6的实施例所示,发起者可以选择发送针对待由响应者发送的数据的调度请求,由此发起者的类型1子帧包含比响应者的类型2子帧更少的数据。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可以将定时提前量应用于类型1或类型2子帧的传输,使得子帧的开始在时间上发生偏移。

图3(b)示出了另一实施例,其中发起者无线节点调度来自响应者无线节点(例如,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调度的基站)的数据传输。在本实施例中,来自发起者的较小传输是调度命令,而来自响应者的较大传输是响应于调度命令而发送的数据。利用来自图3(a)、图3(b)和图4的这些发起者和响应者子帧构建块组中的任何一组,可以构造出跨越多个子帧的传输,例如如图5所示。

图6示出了使用类型1子帧或类型2子帧的无线节点之间的传输的其他示例。在最上面的示例中,节点i是发起者并且使用类型1子帧进行发送,而节点ii是响应者并且使用子帧类型2进行发送。相反地,在中间序列中,节点ii是发起者并且使用子帧类型1进行发送,而节点i是响应者并且使用子帧类型2进行发送。后一示例示出了无线节点的角色如何相对于彼此随时间变化。最下面的传输序列示出了上述发起者发送针对待由响应者发送的数据的调度请求,由此发起者的类型1子帧包含比响应者的类型2子帧更少的数据。

在图7的流程图中示出了一种用于第一无线节点与第二无线节点之间的副链路通信的方法,其中该副链路通信使用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的子帧。此方法从单个(第一)无线节点(例如ue或nw节点)的视角进行描述。在该方法中,在步骤702处,第一无线节点确定第一无线节点是副链路通信的发起者还是响应者。如果在步骤704处第一无线节点确定第一无线节点是副链路通信的发起者,则其使用第一子帧类型直接向第二无线节点发送数据。另一方面,如果第一无线节点确定第一无线节点是副链路通信的响应者,则它使用第二子帧类型直接向第二无线节点发送数据,第一子帧类型与第二子帧类型不同。本方法适用于上述第一子帧类型和第二子帧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以及其他这样的子帧类型。

根据前述内容将会理解的是,关键点在于无线节点确定它对于具体通信是发起者还是响应者,这样便于它为特定副链路通信资源上的下一次传输选出正确的子帧类型。例如,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此确定。例如,如果无线节点是当前具有无线电网络覆盖的ue或者是基站,则网络可以向无线节点通知其角色。

替代地,如果无线节点是当前没有网络覆盖的ue,或者如果它自主决定发起与附近的另一ue的副链路通信,则它可以自己确定它应该以发起者的角色来运行。此外,可以基于传输所针对的节点的标识或类型来确定角色。例如,如果进行发送的节点是终端并且它正在向基站发送,则子帧类型应该是上行链路的类型。

不管是将哪个标准或机制用于角色确定,此功能都可以由无线节点自身内的发起者/响应者确定模块或块800来执行,如图8所示。模块800做出的确定可以被转发到类型1/类型2传输模块802,而类型1/类型2传输模块802反过来操作为基于确定模块800是否已如前所述确定无线节点是发起者还是响应者,使用类型1子帧或类型2子帧来发送数据。可选地,确定模块800做出的确定也可以被发送到状态跟踪器模块804,状态跟踪器模块804可以存储所确定的角色的标识以及与该确定相关联的副链路通信的标识,以便将来用于确定该特定无线节点相对于其他特定无线节点的角色。

如前所述,本文使用的术语“无线节点”旨在泛指用户设备、网络节点和诸如传感器、致动器、智能仪表、汽车之类的其他设备以及诸如物联网设备之类的其他设备。尽管根据其他实施例,在副链路通信中仅涉及非网络节点,但是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副链路通信中可以涉及任何成对的这样的设备。为了进一步说明这样的设备的示例,现在将分别参考图9和图10更详细地描述用户设备和网络节点。

图9示出了用户设备900,用户设备900可以是副链路无线通信中的参与者之一并且可以确定其作为发起者或响应者的角色,例如如上面参考图7所述。无线设备包括无线电电路906(如收发器)和处理电路902。处理电路902特别配置为通过使用发起者/响应者确定单元904确定其在副链路通信中的角色。处理电路902还配置为控制无线电电路906基于确定单元904的输出来使用适当的子帧类型(如前所述),从而在副链路信道上发送数据。ue900还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存储器设备908以及用于接收/发送无线电信号的一根或多根天线910。

图10示出了用于分别在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上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和从用户设备接收数据的网络节点1000(例如enodeb)。尽管这样的nw节点可以使用副链路通信信道在彼此之间进行通信,但是,之所以在这里提供对他们的描述主要是为了将这些节点(以及它们与ue的通信链路)与更典型地可能预计会参与副链路通信的那些其他无线节点进行对比。网络节点1000包括处理电路1020,并且可连接到无线电电路1010,例如收发器。在一些变型中,无线电电路1010包括在网络节点1000中,而在其他变型中,无线电电路1010是位于外部。处理电路1020配置为经由无线电电路1010将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900,并且经由无线电电路1010接收来自用户设备900的上行链路数据。

处理电路902,10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以及其他数字硬件。存储器908,1030(其可以包括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闪存设备、光学存储设备等)存储用于执行一种或多种电信和/或数据通信协议和用于实现本文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技术的程序代码。nw节点1000还包括存储器1030以及用于与核心网络相接的网络接口1040。

然而,还应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相同类型的子帧格式来发送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副链路无线电资源上发送的数据,例如,发起者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第一类型的子帧,而响应者和上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第二类型的子帧格式。

并非本文描述的技术的所有步骤都必定在单个微处理器中或者甚至在单个模块中执行。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的是非限制性术语“用户设备(ue)”,该术语指的是通过无线电接口与蜂窝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节点进行通信或者使用副链路通信资源与另一ue或无线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类型的无线设备。ue的示例是目标设备、设备到设备(d2d)ue、基于邻近的服务(prose)ue、机器类型ue或能够实现机器到机器通信的ue(又名类别0ue、低成本和/或低复杂度ue)、pda、ipad、平板电脑、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嵌入式设备(lee)、笔记本电脑安装设备(lme)、usb加密狗、无线设备等。

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涉及网络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非限制性术语“网络节点”是指直接或间接与ue通信的任何类型的网络节点。它可以是无线电网络节点或核心网络中的节点或网络的固定部分。例如,它可以是服务于ue的网络节点、与ue的服务网络节点相邻的网络节点、ue在其中运行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网络或核心网络中的任何网络节点。网络节点的示例是基站(bs)、多标准无线电(msr)无线电节点(如msrbs)、enodeb(enb)、网络控制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基站控制器、中继器、施主节点控制中继器、基站收发信台(bts)、接入点(ap)、核心网络节点(例如msc、mme等)、o&m、oss、son、位置服务器(例如e-smlc)、mdt等。

针对lte和/或lte的下一代演进(即“5g”)描述了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适用于任何rat或多rat系统,其中ue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例如数据),例如ltefdd/tdd、wcdma/hspa、gsm/geran、wi-fi、wlan、cdma2000等。

应该理解,该描述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相反,实施例旨在覆盖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替代物、修改和等同物。此外,在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各种实施例。

尽管在实施例中以特定组合描述了本实施例的特征和元素,但是每个特征或元素可以在没有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元素的情况下单独地使用,或者可以按照或不按照与本文公开的其他特征和元素的各种组合来使用。

本书面描述采用所公开主题的示例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主题,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设备或系统以及执行任何所包含的方法。本主题的可授予专利权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示例。这些其他示例旨在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