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搭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9909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多端共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搭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开发领域的飞速发展,高内聚低耦合的软件系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对软件开发带来了巨大挑战。常见地,一个软件系统往往需要几个甚至几十个后端服务支撑,用于分别获取数据、资源及计算结果等,同时也存在着前端需要与多个后端之间因为处于不同网络而进行复杂的安全验证,另外,前端需要维护和访问多个后端地址的情况,这就为开发和部署过程中前端和多个后端的互联带来了巨大难题。这些挑战增加了软件系统开发和部署过程的复杂性,严重影响软件系统开发设计的验证周期。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搭建系统,一方面,代理层与多个后端之间处于同一内网,安全验证简单甚至无需安全验证,另一方面,使得开发人员无需关注多后端的部署细节,也无需关注不同类型后端服务所需要的不同环境,达到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程序设计开发以及调试效率,避免了因开发过程或者实际项目过于复杂而导致的前端需要维护和访问多个后端地址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搭建系统,包括与多个后端处于同一内网的代理层路由和代理层控制器,其中:

所述代理层路由,用于接收前端发送的请求,并依据预设路由规则确定与所述请求对应的实际请求路径;

所述代理层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实际请求路径确定相应地后端,并从所述后端中获取后端结果,并将所述后端结果通过所述代理层路由返回给所述前端。

优选地,多个所述后端位于多个计算机上,所述代理层路由和所述代理层控制器位于多个计算机中的一个计算机上,且该计算机能够访问多个所述计算机中的除了其之外的其他计算机。

优选地,多个所述后端位于多个计算机上,所述代理层路由和所述代理层控制器位于独立于多个所述计算机的计算机上。

优选地,所述预设路由规则包括所述请求的协议和/或类型与后端之间的映射关系。

优选地,所述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

优选地,所述协议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优选地,所述类型包括格式。

优选地,所述类型包括域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搭建系统,包括与多个后端处于同一内网的代理层路由和代理层控制器,其中,代理层路由,用于接收前端发送的请求,并依据预设路由规则确定与请求对应的实际请求路径;代理层控制器,用于依据实际请求路径确定相应地后端,并从后端中获取后端结果,并将后端结果通过代理层路由返回给前端。

可见,本发明在前端与多个后端之间设置与多个后端位于同一内网的代理层路由和代理层控制器,用于为多个后端提供统一代理,开放独立端口提供给前端,一方面,代理层与多个后端之间处于同一内网,安全验证简单甚至无需安全验证,另一方面,使得开发人员无需关注多后端的部署细节,也无需关注不同类型后端服务所需要的不同环境,达到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程序设计开发以及调试效率,避免了因开发过程或者实际项目过于复杂而导致的前端需要维护和访问多个后端地址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搭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搭建系统,一方面,代理层与多个后端之间处于同一内网,安全验证简单甚至无需安全验证,另一方面,使得开发人员无需关注多后端的部署细节,也无需关注不同类型后端服务所需要的不同环境,达到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程序设计开发以及调试效率,避免了因开发过程或者实际项目过于复杂而导致的前端需要维护和访问多个后端地址的情况。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搭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与多个后端处于同一内网的代理层路由1和代理层控制器2,其中:

代理层路由1,用于接收前端发送的请求,并依据预设路由规则确定与请求对应的实际请求路径;

代理层控制器2,用于依据实际请求路径确定相应地后端,并从后端中获取后端结果,并将后端结果通过代理层路由1返回给前端。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代理层路由1和代理层控制器2与多个后端处于同一内网中,且代理层路由1和代理层控制器2能够连接外网,同时为内网中的后端服务提供跳板。也因此,代理层控制器2与多个后端之间建立连接时的安全验证通常非常简单甚至无需安全验证。

具体地,当前端发起请求时,前端并不直接请求后端服务,而是请求代理层(代理层包括代理层路由1和代理层控制器2),由代理层转发请求到实际后端服务。

代理层路由1在接收到前端发送的请求后,会通过预设路由规则来确定与该请求对应的实际请求路径,并将该实际请求路径发送至代理层控制器2,代理层控制器2依据实际请求路径来确定相应地后端,进而从相应地后端获取响应结果,并将后端响应结果通过代理层路由1返回给前端。

另外,要实现本申请的目的,还需要预先设置路由规则,本申请中是基于前端请求的协议和类型,设计相应的路由,用来接收和理解前端的请求。且,接受和理解前端的请求后,还要将理解后的请求封装发送到实际的后端,用来获取实际后端的响应和结果。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预设路由规则包括请求的协议和/或类型与后端之间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代理层路由1在接收到前端发送的请求后,可以根据请求的协议和/或类型来确定相应的后端,当然,还可以根据请求的其他属性来与后端建立映射关系。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协议包括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协议包括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类型包括格式。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类型包括域名。

当然,这里的协议还可以为其他协议,类型还可以为其他类型,本发明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多个后端位于多个计算机上,代理层路由1和代理层控制器2位于多个计算机中的一个计算机上,且该计算机能够访问多个计算机中的除了其之外的其他计算机。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多个后端位于多个计算机上,代理层路由1和代理层控制器2位于独立于多个计算机的计算机上。

在实际应用中,多个后端可以部署在位于多个内网中的计算机上,也可以部署在一个计算机的不同端口上,当这多个计算机中存在一个计算机既可以连接外网,又能访问上述多个计算机中除了其之外的其他计算机时,则可将代理层路由1和代理层控制器2部署在该计算机上,当然,这里还可以另外单独设置一台计算机用来部署代理层路由1和代理层控制器2,并实现该台计算机与其他多个后端所在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本发明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综上,本申请采用基于代理服务的方法,对多个后端进行统一代理,从而前端可以从代理层获取多后端服务。本发明的架构设计方法是在前端和多后端之间建立代理层,该代理层可调用多后端的全部服务,为前端提供统一路由,并根据前端访问的路由地址,请求对应的后端服务获取正确结果,返回给前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搭建系统,包括与多个后端处于同一内网的代理层路由和代理层控制器,其中,代理层路由,用于接收前端发送的请求,并依据预设路由规则确定与请求对应的实际请求路径;代理层控制器,用于依据实际请求路径确定相应地后端,并从后端中获取后端结果,并将后端结果通过代理层路由返回给前端。

可见,本发明在前端与多个后端之间设置与多个后端位于同一内网的代理层路由和代理层控制器,用于为多个后端提供统一代理,开放独立端口提供给前端,一方面,代理层与多个后端之间处于同一内网,安全验证简单甚至无需安全验证,另一方面,使得开发人员无需关注多后端的部署细节,也无需关注不同类型后端服务所需要的不同环境,达到多端共存的程序自适应环境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程序设计开发以及调试效率,避免了因开发过程或者实际项目过于复杂而导致的前端需要维护和访问多个后端地址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