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模拟对讲一呼即通功能的智能守候公网对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9914阅读:935来源:国知局
具有模拟对讲一呼即通功能的智能守候公网对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公网对讲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模拟对讲一呼即通功能的智能守候公网对讲方法。



背景技术:

公网对讲全称为移动公众网对讲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按其使用性质可以分为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和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为客户提供的用于指挥调度、协同工作的移动公网对讲通信系统,利用高效的对讲通信方式提高客户工作效率,专业、强大、丰富的对讲业务功能,提供给用户很好的业务体验。

公网数字对讲系统将专业对讲通信与移动通信相结合,兼容2G/3G移动通信网络,依托移动通信运营商高质量的通信网络,实现跨地市漫游,突破传统对讲应用网络信号覆盖瓶颈,可以节省用户建设专网投资,使客户以较小的投入,获得专业级的移动公网对讲通信服务,为用户提供便利。

相对模拟对讲,模拟对讲的网络性质有自己的基站、后台控制器、终端等,也具有统一分配的、专有使用的频点,有基站支持的模拟系统,其服务范围仅限专网覆盖范围内,通常能提供专业的集群功能,无基站支持的模拟对讲机使用范围更小,支持组呼、单呼等基本集群功能,但模拟对讲通信容易被窃听,安全性差,而公网对讲具有高保密性高可靠性的优点,在安全性方面有很好的保障。

因此,如何能在公网对讲网络上达到和模拟对讲相同或者更好的对讲体验,确实有待提出更佳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模拟对讲一呼即通功能的智能守候公网对讲方法,随时可呼叫,随时可呼通,在公网对讲网络上达到和模拟对讲相同或者更好的对讲体验,启动全时守候,从而无需起呼,达到节约冗余复杂的控制信令节约延时的效果。

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具有模拟对讲一呼即通功能的智能守候公网对讲方法,是由一服务器通过网络与一对讲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用户的一移动装置连结,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该服务器分配一会话标识(r id)、一用户标识(uid);

对需要监听的用户保持一持续不断的心跳讯息;

对在使用对讲功能的用户,直接上传媒体包到该服务器;

由用户通过该心跳讯息,向该服务器订阅除本人外本群组rid的所有媒体;

当该服务器接收到一订阅请求,将用户加入一订阅者列表;

当该服务器接收到媒体包,向其他的订阅用户进行转发;

当某一用户退出该对讲群组,该服务器将该用户从该订阅者列表中删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

在智能守候的公网对讲网络上达到和模拟对讲一呼即通体验相同或者更好的对讲体验,通过智能全时守候的方式,实现无需群组会话起呼,每次呼叫也无需额外的控制信令,随时可呼叫,随时可呼通,在公网对讲网络上达到和模拟对讲相同或者更好的对讲体验,在于客户端在应用启动时,即启动全时守候,从而无需起呼,也在于通过媒体包携带会话标识(rid)、用户标识(uid)、编码类型(codec_id)等会话控制内容,实现通过媒体流触发解码播放通道的动态生成,而根据codec_id和uid,就可以确定一个解码播放通道,同时在没有媒体流的时候动态销毁解码播放通道,从而达到节约冗余复杂的控制信令节约延时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系统架构方块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用户创建通道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用户移动装置解码混音播放模块的方块图。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用户通道销毁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服务器

20 移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关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2所示,其包括一服务器10、设置在一个以上对讲群组的每一群组成员用户的移动装置20,并由该服务器10通过网络与对讲群组的所有群组成员用户的移动装置20连结,如图2所示,该方法是由该服务器10、该移动装置20执行以下步骤:

由该服务器10对每一个对讲群组分配一唯一的会话标识(rid)、对每一个群组成员均分配一唯一的用户标识(uid)(S21);

对需要监听的群组成员用户,自应用(或称为客户端)启动之初,需要监听的用户和该服务器10之间,保持一持续不间断的周期性的心跳讯息(S22),以对该对讲群组进行全时守候;

对每一个在该移动装置20使用对讲功能的用户,在按下对讲机按对讲的用户,不需要话权申请,持续并直接上传媒体包到该服务器10(S23),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媒体包可以是一个语音/视频分包,均携带一编码类型(codec_id),以及媒体上传者的uid,codec_id和uid的组合是媒体流的唯一标识;

全时守候该群组中的用户,由用户的移动装置20通过该心跳讯息,向该服务器10订阅除本人外本群组rid的所有媒体(S24);

当该服务器10接收到一订阅请求,将用户加入一订阅者列表(S25);

当该服务器10接收到该对讲群组内的媒体包,向该对讲群组所有的不包含媒体发起方的其他的订阅用户进行转发(S26),不进行转码工作;

当某一用户退出该对讲群组,该服务器10将该用户从该订阅者列表中删除(S27)。

当群组成员的移动装置启动,即启动全时守候,从而无需起呼,并且通过媒体包携带rid、uid、codec_id等会话控制内容,实现通过媒体流触发一解码播放通道的动态生成,而根据codec_id和uid,就可以确定一个解码播放通道,同时在没有媒体流的时候动态销毁解码播放通道,从而达到节约冗余复杂的控制信令节约延时的效果。而且,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对进入群组的用户,进一步的,以一时间间隔T1向该服务器10发送该心跳讯息,该时间间隔T1在正常网络情况下设置为4秒。该心跳讯息一方面可以刷新订阅请求,另外一方面,可以在终端移动网络变化后,可以及时将新的接收地址刷新到该服务器10,避免接收不到该服务器10下发的媒体包。该服务器10设置一个时间T2,对一用户订阅者在T2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心跳讯息,则将该用户从订阅者列表中移除。其中T2建议设置为8个心跳包的时间间格,即8T1,推荐设置为32秒。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对讲成员会接收到其他对讲成员的媒体包,当该方法执行到前述「当该服务器10接收到该对讲群组内的媒体包,向该对讲群组所有的不包含媒体发起方的其他的订阅用户进行转发」的步骤,并当监听用户的移动装置20接收到该服务器10转发的媒体包,如图3所示,该方法由监听用户的移动装置20执行以下子步骤;

接收到媒体包(S31);

从本地的解码播放通道池中匹配uid和codec_id唯一标识的一解码播放通道,根据uid和codec_id查找该解码播放通道(S32),并判断是否找到匹配的通道(S33),若是找到匹配通道,则直接加入该通道等待解码播放;

若未找到匹配的解码播放通道,则创建新的解码播放通道,刷新通道活动时间(S34);

标记该通道的媒体数据uid和codec_id,并将媒体数据输入到匹配的本地解码播放通道(S35)。将媒体数据包添加到通道后,刷新通道活动时间(S36),该用户移动装置20进行解码混音播放(S37);

当前述子步骤执行到「判断是否找到匹配的通道(S33)」的步骤,进一步判断通道是否超过时间T秒没有收到媒体包(S38),若是,则重置通道并删除缓冲数据(S39),接续执行前述「将媒体数据输入到匹配的本地解码播放通道(S35)」的步骤;若否,则直接执行前述「将媒体数据输入到匹配的本地解码播放通道(S35)」的步骤。

为说明用户移动装置20的一解码混音播放模块,请参阅图4所示,在对讲群组中成员,均维护一个按照用户uid和codec_id联合标识的解码混音播放模块的解码播放通道池,并由解码混音播放模块将通道池中各通道的媒体数据,通过一语音混音器及一视频渲染器进行语音混音和视频渲染。

由于前述的解码播放通道是动态创建,因此实现了,任意时刻任何人都可以同时对讲的效果。在实际测试中,人数超过8人,将出现嘈杂听感。亦可在客户端做权限设置,比如特权用户才可以上传语音,或由对讲群组内的用户群组自我动态平衡(常见如,已经有两三个人在对讲,大多数情况下其他人会选择收听,而不是都加入说话中)。

前述通道是通过媒体包触发,动态生成的,为说明在前述创建新的解码播放通道后,如何通过定时检查的方式以销毁通道,如图5所示,该方法更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一定时器触发(S51);

判断是否有未检查的通道(S52),若否,则结束检查;

若是,则检查通道活动时间(S53);以及

判断是否超过另一时间(如设置一个空闲时间间隔T3)没收到媒体包;

若是,则代表任意客户端通道在T3秒内没有接收到任何媒体数据,将自动销毁该通道(S55),节约客户端的资源。典型的,T3的推荐设置为2T2,64秒。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通过客户端的动态创建通道,可以大大的减少信令交互,不再需要和传统对讲那样需要一个起呼过程(一般1-2秒),也节约了申请话权的信令交互,实现立刻可以说话的效果。客户端的自动销毁通道的功能,保证每个人对讲功能使用后,在T3秒后自动销毁,从而客户端不需要创建上千上万的通道,节约了宝贵的内存和处理器(CPU)资源,达到支持大规模群组的特性。T3秒选择为64秒,也来自对讲统计数据,一般人在对讲时长在10秒内,且使用过对讲功能的人,可能会在1分钟内重复使用对讲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