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蚁群功率分配优化无算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5615发布日期:2018-09-08 02:0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5g网络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蚁群功率分配优化算法,属于无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由于所有用户共享频率资源,因此多址接入技术成为核心技术之一。4g中采用了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从多用户信息论的角度看,正交多址方式只能达到多用户容量界的内界,为满足5g对速率等各项指标的要求,需要研究更加先进的多址接入技术以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在现有5g的多址接入技术研究中,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noma)被认为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方案。noma可以在功率域由多个用户共享,在接收端系统采用干扰消除(sic:successiveinterferencecancellation)技术区分不同用户,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从noma工作原理看,功率分配优化算法是noma中核心研究之一,发送端功率分配直接影响接收端译码的性能和用户的信道容量。在现有的noma功率分配优化研究中,比较经典的如全搜索功率分配算法(fullsearchpowerallocation)通过遍历所有的功率分配方案来获得功率分配的最优解,但是复杂度太高,由于终端处于移动状态,所以要求低复杂度的快速功率分配优化算法。

启发式算法是一种基于直观或经验构造的算法,在可接受的耗费(指计算时间、占用空间等)下给出待解决优化问题每一实例的一个可行解,该可行解与最优解的偏离程度未必可事先估计。蚁群算法是现代启发式算法的一种重要方法。

由于蚁群算法收敛速度较慢,本发明将蚁群算法进行优化后应用于noma的功率分配优化,从而显著提高了功率分配优化的速度,满足终端移动性较强的对功率分配优化速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5g网络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蚁群功率分配优化算法,针对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业务种类多样性的需求,为实现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noma)的功率优化,将改进后的具有快速收敛特性的蚁群优化算法应用于noma的功率分配优化,包括四个部分:功率分配优化目标函数确定、终端位置信息上报和更新、终端业务期望速率指标上报、快速收敛的蚁群功率分配优化算法。首先根据不同终端业务对期望速率的不同,确定noma功率分配优化的目标函数,然后终端将地理位置上报基站,基站按照距离远近排序,终端根据业务需求将期望速率上报基站,基站在获得上述数据后,根据终端的距离进行终端编码,然后根据是否相邻编码进行信息素的初始化,并将编码添加到行走概率中,其他再按照蚁群算法的要求进行信息素更新,在经过指定次数的循环后,基站获得优化后的功率分配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为简化分析,本实施例以一个基站bs和m个移动终端的noma系统中下行链路的功率分配优化问题为例说明。

本实施例由4个部分组成,见附图1.

第一部分、功率分配优化目标函数确定

1.1、用户可达速率确定

基站将发送给m个用户的信号进行功率叠加,然后通过相同的发送设备进行发送,终端同基站之间位置不同,信道具有不同的衰减,则任一用户m∈{1,2,...,m}接收到的信号是所有用户信号经过信道衰减后的叠加,如式(1)所示:

其中,ym是m用户接收到的信号,si是发送给i用户的信号,p是基站信号发送总功率,αi是i用户的功率分配系数,nm是附加噪声,其方差为σ2,hm是基站到m用户的信道增益:

gm是瑞利信道增益,d是基站到m用户的距离,γ是衰减因数。

假设基站能获得部分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按照noma功率复用的要求,基站将终端按照信道增益进行排序,设|h1|2≥...≥|hm|2,则功率分配系数按照α1≤...≤αm的顺序进行分配,以保证各个终端用户都能将各自的信息可靠解码,本实施例为简化csi在通信中的传递,采用距离预测信道增益。

接收端采用noma串行sic方法进行信号解码,将接收的各信号按照功率从大到小排序,分别选择待检测信号中最强的信号进行检测,然后从总信号中减去重构的这个信号,再循环检测下一个最强的信号,直到检测出发送给该终端的信号。

按照上述sic的原理,由于比m用户信号弱的用户{m+1,m}信号不能检测出而无法消除,则这部分信号对本用户信号成为噪声,则m用户能达到的速率如式(3)所示:

1.2、优化目标函数确定

5g中不同应用对速率要求不同,根据期望速率进行优化能获得更好的优化性能。因此,满足不同期望速率要求的最小发送功率的优化问题可以描述为:

其中,s.t.(subjectto)指受…约束。从式(4)可见,功率优化的目标是获得功率分配系数αi。

第二部分、终端位置信息上报和更新

2.1、终端发起呼叫时,通过终端配置的gps或者北斗或者终端的地理位置数据,然后发送到基站,格式为{pid,gp},其中,pid是终端的标识,gp是地理位置数据;

2.2、基站将接收到的地理位置数据依次存储,并且同基站本身的地理位置信息运算后,获得各个上报终端到基站的距离;

2.3、基站将各个上报终端到基站的距离排序,获得有序矩阵d={d1,...,dm};

2.4、终端通过自身的地理位置装置不断检测终端的移动情况,当移动距离超过系统设定的门限时,将新的地理位置信息上报基站,格式还是{pid,gp};

2.5、基站将接收到的新的地理位置信息更新到距离矩阵并重新排序;

第三部分、终端业务期望速率指标上报

3.1、终端i开始使用某项业务前,在业务服务器取得该业务需要的服务质量指标其中,pid是终端的唯一标识,是该业务的期望速率;

3.2、服务器接收到终端的服务质量指标后,进行存储

3.3、终端更换业务到新的业务类型后,在新的业务服务器重新取得新业务的服务质量指标,发送给基站,基站更新保存的服务质量指标队列

第四部分、快速收敛的蚁群功率分配优化算法

4.1、终端编码

基站按照终端上报的地理位置信息后根据距离排序后得到有序矩阵d={d1,...,dm},然后进行终端编码t={t1,...,tm}

4.2、初始化信息素

按照下式确定两个终端节点(u,v)之间的信息素初始化值:

其中,q为信息素的初始化总量,m为终端数量,使得人工蚂蚁可低概率选择同一级或者跨一级的终端,这样可以使得人工蚂蚁高概率在相邻终端行走,同时减少无效行走的概率降低,这些无效行走发生在反方向行走、同距离横向行走、跨越相邻终端行走等。

4.4、路径选择概率确定

第k个人工蚂蚁在终端u依照下式选择下一个节点v:

α,β,γ是常数,由系统设定。根据式(6)的节点编码判断规则,在终端距离有序矩阵的反向、横向、跨越两个以上终端等无效方向,都有τu,v(t)=0,使得人工蚂蚁在这些方向的概率为0,避免了人工蚂蚁无效的行走。

4.5、信息素更新按照:

τu,v(t+n)=ρ·τu,v(t)+(1-ρ)·δτu,v(7)

参数(1-ρ)表示了信息素的减弱程度,则各个节点的信息素蒸发按照:

τu,v←(1-p)τu,v(8)

进行刷新,同时,每个人工蚂蚁根据下式对信息素进行增强:

q是信息素总量,lk是第k个人工蚂蚁循环一次的总的路径长度,式(10)中,当第k个人工蚂蚁经过(u,v)节点时,取q/lk,否则取0。循环直到系统设定的次数结束。经过若干次循环,系统得到优化后的各个终端的最优化功率分配系数{α1,...,αm}。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