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66486发布日期:2018-11-24 12:43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携号转网业务是号码可携带,移机不改号的优质业务,给用户节省了转网成本。用户携带号码转网后,充值业务的办理途径没有转网前方便快捷,用户只能在所属运营商的线下营业厅或官方手机软件上进行话费充值。当转网后的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话费充值时,在操作过程中,该用户会收到“充值成功”的页面提示,但是话费充进携出运营商已作废的号码,并没有成功充进携入运营商用户账户,造成话费“不翼而飞”。也就是说,转网后的用户在充值话费时不能沿袭原有的充值模式和途径,当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话费时往往状况百出,第三方网络平台扣款成功,但是话费没有进入用户账户,因此,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成为客户投诉的焦点。

目前,当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时,根据手机号段识别运营商信息,再到相应运营商boss系统充值。对于携号转网用户来说,所见并非所得,根据手机号段来识别运营商信息的方式已经过时,不能满足当前的携号转网功能需要,单从手机号码无法准确获取携入运营商信息,无法与携入运营商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usiness&operationsupportsystem,boss)对接,因此携号转网用户无法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实现充值操作。例如,138xxxxxxxx用户从中国移动网络转入中国电信网络,由于该用户已在携出运营商(即中国移动)系统中销户,如果到携出运营商系统充值,必然导致充值失败;只有到携入运营商(即中国电信)系统充值,才会充值成功。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解决携号转网用户无法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实现充值操作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方法,包括:

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第一运营商确定所述用户是否是携号转网用户;

当确定所述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时,所述第一运营商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已迁入的本网用户或已迁出的非本网用户;

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非本网用户,则确定所述携号转网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并通知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所述第二运营商为所述用户进行充值。

优选地,所述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第一运营商确定所述用户是否是携号转网用户包括:

所述第一运营商解析来自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的用于为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获取用户号码;

所述第一运营商查询携号转网数据库,若查询到所述用户号码,则确定所述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否则确定所述用户为非携号转网用户。

优选地,所述当确定所述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时,所述第一运营商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已迁入的本网用户或已迁出的非本网用户包括:

所述第一运营商将解析所述充值请求得到的运营商标识和其携号转网数据库中的运营商标识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本网用户或非本网用户。

优选地,所述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非本网用户,则确定所述携号转网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包括:

根据所述携号转网数据库中的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运营商标识,确定所述携号转网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

优选地,还包括:

所述第一运营商利用来自充值系统的用户信息,更新所述携号转网数据库。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方法,包括:

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向第一运营商发送用于为所述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运营商返回的充值失败响应,其中,所述充值失败响应携带所述第一运营商查询携号转网数据库得到的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信息;

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根据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向所述第二运营商重新发送充值请求,实现对所述用户充值。

优选地,所述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向第一运营商发送用于为所述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包括:

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生成第一运营商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和所述第一运营商标识,生成所述充值请求,并向所述第一运营商标识指示的第一运营商发送所述充值请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实现上述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方法的程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装置,设置在第一运营商侧,包括:

转网用户确定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确定所述用户是否是携号转网用户;

归属网络判断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时,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已迁入的本网用户或已迁出的非本网用户;

通知模块,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非本网用户,则确定所述携号转网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并通知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所述第二运营商为所述用户进行充值。

优选地,还包括:

更新用户模块,用于利用来自充值系统的用户信息,更新所述携号转网数据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装置,设置在第三方网络平台侧,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向第一运营商发送用于为所述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

响应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运营商返回的充值失败响应,其中,所述充值失败响应携带所述第一运营商查询携号转网数据库得到的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信息;

请求重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向所述第二运营商重新发送充值请求,实现对所述用户充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系统,包括第三方网络平台、第一运营商和第二运营商,其中:

第一运营商,用于根据来自所述第三方充值平台的用于为所述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确定所述用户是否是携号转网用户,当确定所述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时,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已迁入的本网用户或已迁出的非本网用户,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非本网用户,则确定所述携号转网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并向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回复携带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的充值失败响应;

第三方网络平台,用于向第一运营商发送用于为所述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接收所述第一运营商返回的携带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的充值失败响应,并根据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向所述第二运营商重新发送充值请求,实现对所述用户充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快速高效地找到携入运营商系统,为携号转网用户提供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充值的充值途径,并能够保证充值成功,既方便用户充值,又在一定程度上为运营商增加收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第一充值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第二充值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组网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充值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网一次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消息交互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网两次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消息交互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携号转网数据定时同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第一充值流程图,如图1所示,步骤包括:

步骤s101: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第一运营商确定所述用户是否是携号转网用户。

步骤s101包括:第一运营商侧通过解析来自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的用于为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获取用户号码,在携号转网数据库中查询所述用户号码,若查询到,则确定所述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否则确定所述用户是非携号转网用户,即所述用户是该本网的普通用户。

其中,所述携号转网数据库中仅保存携号转网用户的相关信息,例如用户号码、携出方运营商(即用户从第一运营商迁出后迁入的第二运营商)标识。所述携号转网数据库可以利用来自第一运营商的充值系统的用户信息进行实时或定时更新。

步骤s102:当确定所述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时,所述第一运营商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已迁入的本网用户或已迁出的非本网用户。

步骤s102包括:第一运营商侧将解析所述充值请求得到的运营商标识和其携号转网数据库中的运营商标识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已迁入的本网用户或已迁出的非本网用户。具体地说,若两者一致,则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已迁入第一运营商的本网用户,若两者不一致,说明所述携号转网用户已经从第一运营商迁出,为非本网用户。

步骤s103: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非本网用户,则确定所述携号转网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并通知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所述第二运营商为所述用户进行充值

步骤s103包括:第一运营商查询其所述携号转网数据库,找到所述用户号码对应的运营商标识,根据所述运营商标识,确定该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换句话说,所述运营商标识为第二运营商的标识。

假设运营商中国移动侧解析收到的充值请求而得到用户号码138********,若在携号转网数据库中查询到该用户号码,则说明该用户为携号转网用户,即从中国移动迁出的用户,此时找到该用户号码对应的运营商标识,该运营商标识是该用户从中国移动迁出后新迁入的运营商的标识,例如中国电信,第三方网络平台可以向该新迁入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再次发起充值请求,实现对该用户充值;若在携号转网数据库中未查询到该用户号码,说明该用户为本网的普通用户,即为中国移动用户,可以利用中国移动的充值系统直接对于该用户实施充值。在第三方网络平台向该新迁入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再次发起充值请求后,运营商中国电信侧解析得到用户号码138********和中国电信标识,若在携号转网数据库中查询到该用户号码,则说明该用户为携号转网用户,如果转网数据库中该用户号码对应的运营商标识为中国电信标识,则说明该携号转网用户为中国电信网络用户,可以利用中国电信的充值系统为该用户充值;如果转网数据库中该用户号码对应的运营商标识为中国联通标识,则说明该携号转网用户已从中国电信迁出,并迁入至中国联通,此时中国电信侧需要通知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失败,充值失败原因为该用户已转入新的运营商中国联通,这样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再次向中国联通发起充值请求,实现对该用户的充值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本网用户,则利用第一运营商的充值系统为所述用户进行充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进一步说,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至少实现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3。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为rom/ram、磁碟、u盘、光盘等。

实施例2

本实施提供一种实现实施例1的装置,该装置设置在第一运营商侧,包括转网用户确定模块、归属网络判断模块、通知模块和更新用户模块,其中:

转网用户确定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确定所述用户是否是携号转网用户。

归属网络判断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时,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已迁入的本网用户或已迁出的非本网用户。

通知模块,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非本网用户,则确定所述携号转网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并通知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所述第二运营商为所述用户进行充值;

更新用户模块,用于利用来自第一运营商的充值系统的用户信息,更新所述携号转网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充值模块,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本网用户,则利用第一运营商的充值系统为所述用户进行充值。

转网用户确定模块解析收到的充值请求而得到用户号码,若在携号转网数据库中查询到该用户号码,则说明该用户为携号转网用户,此时归属网络判断模块查找该用户号码对应的运营商标识。若找到的运营商标识是第一运营商的标识,则说明该携号转网用户是本网用户,此时充值模块利用第一运营商的充值系统为所述用户充值;若找到的运营商标识是第二运营商的标识,则通知模块通过充值失败响应通知第三方网络平台可以向第二运营商再次发起充值请求,实现对该用户充值。若在携号转网数据库中未查询到该用户号码,说明该用户为本网的普通用户,此时第一运营商的充值系统直接对该用户实施充值。

实施例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实施例1的硬件装置,设置在第一运营商侧,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时,至少实现以下步骤: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确定所述用户是否是携号转网用户;当确定所述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时,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已迁入的本网用户或已迁出的非本网用户;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非本网用户,则确定所述携号转网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并通知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所述第二运营商为所述用户进行充值。进一步地,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时,还可以实现以下步骤: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本网用户,则利用第一运营商的充值系统为所述用户进行充值;

实施例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第二充值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01: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向第一运营商发送用于为所述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

步骤s201包括:当用户携号转网后首次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时,第三方网络平台侧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生成第一运营商标识,例如如果号码是138********,则生成中国移动标识;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和所述第一运营商标识,生成所述充值请求,并向所述第一运营商标识指示的第一运营商发送所述充值请求,其中,所述充值请求可携带用户号码和充值金额,也可以进一步携带第一运营商标识。

步骤s201包括:当用户携号转网后非首次(例如第二次)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时,第三方网络平台侧生成充值请求,该充值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号码、上次充值后得到的迁入的运营商标识,并向所述迁入的运营商标识指示的运营商发送所述充值请求。

步骤s201包括:对于非携号转网的普通用户,按照传统充值方式处理即可,即按号段向指定的运营商发起充值请求,从而通过所述运营商充值系统对该用户号码的账户实施充值。

步骤s202:接收所述第一运营商返回的充值失败响应,其中,所述充值失败响应携带所述第一运营商查询携号转网数据库得到的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信息。

如果在执行步骤s201后,第三方网络平台侧收到的第一运营商回复是充值成功响应,说明该用户是归属该运营商的普通用户或已迁入该运营商的携号转网用户,否则,收到携带第二运营商信息的充值失败响应,说明该用户不是第一运营商的本网用户,即已迁出第一运营商并迁入第二运营商的携号转网用户。

步骤s203: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根据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向所述第二运营商重新发送充值请求,实现对所述用户充值。

由于运营商侧具有仅保存携号转网用户的相关信息的携号转网数据库,当第一运营商侧通过查询其数据库,确定该用户是携号转网的非本网用户时,生成充值失败响应,并在将响应中携带该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的标识,因此第三方网络平台侧收到充值失败响应后,可以根据解析该充值失败响应而得到的信息(即第二运营商的标识),确定该用户迁入第二运营商,并向所确定的第二运营商再次发起充值请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进一步说,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至少实现上述步骤s201至步骤s203。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为rom/ram、磁碟、u盘、光盘等。

实施例5

本实施提供一种实现实施例4的装置,该装置设置第三方网络平台侧,包括请求发送模块、响应处理模块请求重发模块,其中: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向第一运营商发送用于为所述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

响应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运营商返回的充值失败响应,其中,所述充值失败响应携带所述第一运营商查询携号转网数据库得到的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信息。

请求重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向所述第二运营商重新发送充值请求,实现对所述用户充值。

实施例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实施例4的硬件装置,该装置设置第三方网络平台侧,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时,至少实现以下步骤: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期间,向第一运营商发送用于为所述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接收所述第一运营商返回的充值失败响应,其中,所述充值失败响应携带所述第一运营商查询携号转网数据库得到的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向所述第二运营商重新发送充值请求,实现对所述用户充值。

实施例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组网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第三方充值平台、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实现实施例5各模块的功能)、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实现实施例2各模块的功能)和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其中:

1.第三方充值接口机

第三方充值接口机专门用于发送充值请求,根据充值用户号段(首次)或充值用户携入方运营商标识(非首次),向对应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送充值请求;

第三方充值接口机专门接受运营商充值前置机的充值响应,根据充值响应结果决定是否重发充值请求;

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存在重发机制,如果充值响应失败,根据响应消息中的运营商标识重发充值请求;

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存在话单和统计功能,如果充值成功,生成充值成功话单,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充值时间、充值号码、运营商标识、充值金额等,便于后期对账。

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可以包括:

生成默认标识模块:根据充值号码前三位数字,生成运营商标识,通常,运营商的标识可为msisdn的前三位数字,例如,135/136/137/138/139对应的是中国移动运营商,130/131对应中国联通的运营商;

发送充值请求模块:根据充值号码运营商标识向相应的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起充值请求;

重发充值请求模块:当运营商充值前置机返回充值失败响应时,根据响应消息中的运营商标识,向响应的运营商充值前置机重发充值请求;

充值响应接受模块:接受运营商充值前置机的充值响应,生成充值话单,便于对账。

2.运营商充值前置机

运营商充值前置机专门存放携号转网用户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号码、携入方运营商标识、号码归属方标识、携入时间等。

运营商充值前置机专门用于定期接受运营商充值系统的更新请求,请求消息中包括用户号码、携入方运营商标识、携入时间等;

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向运营商充值系统返回更新结果;

运营商充值前置机专门用于接受第三方充值接口机的充值请求,在前置机内部数据库中查询充值用户信息,如果查询成功,给第三方充值接口机返回充值失败响应,响应消息中包括用户携入方运营商标识;如果没有该用户信息,则到该运营商的boss充值系统进行充值;

运营商充值前置机负责给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发送充值响应,充值响应分两种:充值成功和充值失败,当充值用户为本网用户时,一般情况下,返回充值成功的响应,当充值用户为非本网用户时,返回充值失败的响应,响应消息中包括充值用户的运营商标识;

运营商充值前置机根据充值结果,生成充值话单,话单包括但不限于:充值时间、充值号码、运营商标识、充值金额等,便于后期对账。

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可以包括:

用户查询模块:在内部系统中查询充值用户信息,返回查询结果,结果包括该用户是否为本网用户、携入方运营商标识、携出方运营商标识等;

缺省充值模块:向缺省的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即号段指示的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例如138号段指示的缺省运营商为中国移动,131号段指示的缺省运营商为中国联通等)发起充值请求,并接受充值结果响应消息;

更新用户模块:接受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的用户数据更新请求,并将用户数据更新到内部系统,包括该用户是否为本网用户、携入方运营商标识、携出方运营商标识等;

发送充值响应模块:将“用户查询模块”的查询结果或“缺省充值模块”的充值结果发送给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如果查询失败,返回操作失败的结果码和用户的运营商标识;

充值响应话单模块:将充值结果生成话单,便于结算和对账;

更新响应模块:将携号转网用户数据的更新结果发送给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

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1: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发起充值操作,比如网银扣款成功后,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向对应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起充值请求。

步骤2:运营商充值前置机收到充值请求,充值请求中包含充值用户号码、运营商标识、充值金额等信息,先在内部系统数据库中查询用户信息,如果用户号码是携号转网号码,返回充值失败响应,以及该用户运营商标识信息。如果用户没有办理携号转网业务,则到该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充值。

步骤3:第三方充值接口机收到充值失败的响应,根据运营商标识向相应的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起充值请求,执行步骤2的业务流程。

步骤4:运营商充值前置机负责将充值结果或查询结果返回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并且出对账话单。

步骤5: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定期接受和处理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提供的用户最新信息,自动更新内部系统数据库。

步骤6: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采用先扣费再充值的方法,通过充值响应告知第三方充值平台,该充值号码携入的运营商标识。第三方充值平台产生扣费话单,运营商充值前置机负责产生充值话单,二者实现对账功能。

实施例8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营商数据同步系统,包括:

更新用户模块,该模块设置在运营商充值前置机中,当用户发起携号转网操作时,携出运营商定期向相应的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送用户最新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第三方充值接口机、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和运营商数据同步系统。第三方充值接口机用于处理和发送第三方充值平台的充值请求,并接受运营商充值前置机的充值响应,生成对账话单;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将充值请求本地化处理,先查询携号转网用户的运营商标识、完成非携号转网用户的充值,并生成对账话单。接受运营商数据同步系统的同步请求,将携号转网用户信息入库;运营商数据同步系统用于定期将携号转网数据发至运营商充值前置机。通过以上3个设备和系统的消息互转,实现充值操作,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智能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占据业务制高点和市场主动。

实施例9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步骤包括:

步骤s401:用户登录第三方网络平台。

步骤s402: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发起扣款请求(即充值请求)。

步骤s403:第三方网络平台判断扣款是否成功,若成功则执行步骤s404,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s404:第三方网络平台通过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向相应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起充值请求。

步骤s405:运营商充值前置机收到充值请求,该充值请求中包含充值用户号码、运营商标识、充值金额等信息,在其数据库中查询是否有该充值用户数据,如果有,说明该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执行步骤s408,否则执行步骤s406。

步骤s406: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到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实施充值。

步骤s407:返回充值成功响应。

步骤s408:运营商充值前置判断该携号转网用户是否为本网用户,若是本网用户,则执行步骤s406,否则执行步骤s409。

步骤s409:返回充值失败响应,响应中包含该用户的携入方运营商标识。

实施例10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网一次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消息交互图,如图5所示,用户从缺省的a运营商网络携号转入b运营商网络后,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充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501: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充值接口机根据充值用户号段,向a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起充值请求1,该充值请求中可以包含充值用户号码和充值金额,也可以包含a运营商标识等信息。

步骤502:a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在内部系统数据库中查询充值用户的数据,并找到充值用户的数据,此时说明该充值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其中,所述充值用户的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号码和携入方b运营商标识。

步骤503:a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将携带操作失败结果码和查询到的用户的携入方b运营商标识的充值失败响应发送至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充值接口机。

步骤504: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充值接口机根据b运营商标识,向b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起充值请求2,该充值请求中包含充值用户号码、b运营商标识、充值金额等信息。

步骤505:b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在内部系统数据库中查询充值用户的数据,并找到充值用户的数据,所述充值用户的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号码和携入方b运营商标识,此时说明该充值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且是本网用户。

步骤506:b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向b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发送充值请求,该充值请求至少包含充值用户号码和充值金额等信息。

步骤507:b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根据请求,为充值用户号码实施充值后,生成充值话单,并发送至b运营商充值前置机。

步骤508:b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向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发送充值成功响应。

实施例11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网两次的携号转网用户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消息交互图,如图6所示,用户从缺省的a运营商网络携号转入b运营商网络后,然后从b运营商网络转入c运营商网络后,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充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601: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充值接口机根据充值用户号段,向a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起充值请求1,该充值请求中可以包含充值用户号码和充值金额,也可以包含a运营商标识等信息。

步骤602:a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在内部系统数据库中查询充值用户的数据,并找到充值用户的数据,此时说明该充值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其中,所述充值用户的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号码和携入方b运营商标识。

步骤603:a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将携带操作失败结果码和查询到的用户的携入方b运营商标识的充值失败响应发送至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充值接口机。

步骤604: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充值接口机根据b运营商标识,向b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起充值请求2,该充值请求中包含充值用户号码、b运营商标识、充值金额等信息。

步骤605:b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在内部系统数据库中查询充值用户的数据,并找到充值用户的数据,所述充值用户的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号码和携入方c运营商标识,此时说明该充值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但不是本网用户。

步骤606:b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将携带操作失败结果码和查询到的用户的携入方c运营商标识的充值失败响应发送至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充值接口机。

步骤607: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充值接口机根据c运营商标识,向c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发起充值请求3,该充值请求中包含充值用户号码、c运营商标识、充值金额等信息。

步骤608:c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在内部系统数据库中查询充值用户的数据,并找到充值用户的数据,所述充值用户的数据至少包括用户号码和携入方c运营商标识,此时说明该充值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且是本网用户。

步骤609:c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向c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发送充值请求,该充值请求至少包含充值用户号码和充值金额等信息。

步骤610:c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根据请求,为充值用户号码实施充值后,生成充值话单,并发送至c运营商充值前置机。

步骤611:c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向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充值接口机发送充值成功响应。

实施例12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营商携号转网数据定时同步流程图,如图7所示,步骤包括:

步骤s701:设置定时触发器,用来定时触发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内保存的携号转网用户数据。

步骤s702:运营商充值前置机接收来自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的用户数据更新请求。

步骤s703:运营商充值前置机根据请求,将用户数据更新到内部系统数据库。

步骤s704:数据更新后,运营商充值前置机向运营商boss充值系统返回操作结果。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充值的系统,包括第三方网络平台、第一运营商和第二运营商。第三方网络平台向第一运营商发送用于为所述用户充值的充值请求;第一运营商根据所述充值请求,确定所述用户是否是携号转网用户,当确定所述用户是携号转网用户时,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已迁入的本网用户或已迁出的非本网用户,若判断所述携号转网用户是非本网用户,则确定所述携号转网用户迁入的第二运营商,并向所述第三方网络平台回复携带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的充值失败响应;第三方网络平台接收所述第一运营商返回的携带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的充值失败响应,并根据所述第二运营商信息,并向所述第二运营商重新发送充值请求,实现对所述用户充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利用运营商充值前置机保存携号转网数据,实时捕捉携号转网用户的状态,实现为携号转网用户网络充值的功能,从而解决携号转网用户网络充值难的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为携号转网用户提供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充值的充值途径,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智能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占据业务制高点和市场主动。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