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9023发布日期:2018-12-08 06:25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互联化消息传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已经是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如今在各个场合只要有人在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这都是一个信息在交互的终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商家大都会通过消息给用户推送其主观或潜在需要的信息,并提醒用户查收。在现有技术中,商家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将消息推送到每一个用户,但是其推送的效果并不佳主要体现在推送速度、推送稳定性、隐私性。如何能够更好的对现今消息推送体系进行完善,是提高人们信息体验度的根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消息推送效果不佳,导致推送速度慢、消息推送不稳定、隐私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其中,包括:消息输出单元、人员输出单元、信息审核单元、消息推送装置、消息处理器、消息转发基站以及移动设备接收端,所述信息审核单元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设有所述消息输出单元、所述人员输出单元,所述信息审核单元至所述移动设备接收端之间依次设有所述消息推送装置、所述消息处理器、消息转发基站。

上述的消息推送结构,其中,所述信息审核单元外接设有一数据备份储存单元。

上述的消息推送结构,其中,所述信息审核单元与所述消息推送装置之间设有信息认证单元。

上述的消息推送结构,其中,所述移动设备接收端与所述信息审核单元之间设有反馈汇总单元。

上述的消息推送结构,其中,所述消息输出单元包括:消息生成单元、所述消息数据库,所述消息生成单元与所述消息数据库连接,所述消息数据库外接于所述信息审核单元连接。

上述的消息推送结构,其中,所述人员输出单元包括:人员数据管理单元、人员名单录入单元,所述人员数据管理单元与所述人员名单录入单元连接,所述人员数据管理单元外接于所述信息审核单元。

上述的消息推送结构,其中,所述信息处理器包括:消息分类装置、消息加密装置,所述消息分类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消息加密装置的输入端、所述消息转发基站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消息加密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消息转发基站的输入端连接。

上述的消息推送结构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0:通过消息输出单元将生产的消息传输到信息审核单元进行审核,并且通过人员输出单元将人员名单输入到信息审核单元由信息审核单元进行审核;

s20:信息审核单元将内部的数据传送到信息认证单元进行认证;

s30:利用消息推送装置将信息认证单元输出的数据传送到消息处理器进行消息分类处理;

s40:消息转发基站将消息处理器处理后的消息传送至用户所使用的移动设备接收端。

上述的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s10中,消息输出单元输出的消息是由消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并且生成的消息数据由消息数据库进行储存,消息数据库将已经储存的数据传送到信息审核单元;

人员输出单元输出的人员名单是由人员名单录入单元进行录入的,并且人员名单录入单元的人员信息由人员数据管理单元进行储存,人员数据管理单元将已经储存的数据传动到信息审核单元;

信息审核单元由名单上的人员对需要发送的消息进行审核以确定需要发送的消息;

信息审核单元将进入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备份储存单元进行数据储存。

上述的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s30中,消息处理器内的消息分类装置将消息推送装置发送的消息进行分类,分成需要加密消息和不需要加密消息,不需要加密消息直接进入到消息转发基站,需要加密的消息进入到消息加密装置内进行加密,消息经过消息加密装置后转入消息转发基站。

上述的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s40中,反馈汇总单元将移动设备接收端的反馈信息传送到信息审核单元。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该方案具有以下的效果:

1、能够有效的对移动设备接收端接受的消息进行反馈,通过反馈的消息能够取得未被推送消息的用户,能够再次对未被推送到消息的用户进行发送;

2、能够精确、快速的将消息进行推送,并且提高了推送的稳定性以及丰富性、安全性;

3、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的结构框架总示意图;

图2为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的消息输出单元结构框架示意图;

图3为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的人员输出单元结构框架示意图;

图4为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消息处理器结构框架示意图;

图5为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的总框架展开连接示意图。

对应说明书附图内的附图标记参考如下:

消息输出单元100、消息生成单元110、消息数据库120、人员输出单元200、人员数据管理单元210、人员名单录入单元220、信息审核单元300、消息推送装置400、消息处理器500、消息分类装置510、消息加密装置520、消息转发基站600、移动设备接收端700、数据备份储存单元800、信息认证单元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其中,包括:消息输出单元100、人员输出单元200、信息审核单元300、消息推送装置400、消息处理器500、消息转发基站600以及移动设备接收端700,信息审核单元300的输入端分别连接设有消息输出单元100、人员输出单元200,信息审核单元300至移动设备接收端700之间依次设有消息推送装置400、消息处理器500、消息转发基站60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信息审核单元300外接设有一数据备份储存单元80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信息审核单元300与消息推送装置400之间设有信息认证单元90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移动设备接收端700与信息审核单元300之间设有反馈汇总单元。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消息输出单元100包括:消息生成单元110、消息数据库120,消息生成单元110与消息数据库120连接,消息数据库120外接于信息审核单元300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人员输出单元200包括:人员数据管理单元210、人员名单录入单元220,人员数据管理单元210与人员名单录入单元220连接,人员数据管理单元210外接于信息审核单元30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信息处理器500包括:消息分类装置510、消息加密装置520,消息分类装置510的输出端分别与消息加密装置520的输入端、消息转发基站600的输入端连接;

消息加密装置520的输出端与消息转发基站600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消息推送结构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0:通过消息输出单元100将生产的消息传输到信息审核单元300进行审核,并且通过人员输出单元200将人员名单输入到信息审核单元300由信息审核单元300进行审核;

s20:信息审核单元300将内部的数据传送到信息认证单元900进行认证;

s30:利用消息推送装置400将信息认证单元900输出的数据传送到消息处理器500进行消息分类处理;

s40:消息转发基站600将消息处理器500处理后的消息传送至用户所使用的移动设备接收端70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s10中,消息输出单元100输出的消息是由消息生成单元110生成的,并且生成的消息数据由消息数据库120进行储存,消息数据库120将已经储存的数据传送到信息审核单元300,人员输出单元200输出的人员名单是由人员名单录入单元进行录入的,并且人员名单录入单元的人员信息由人员数据管理单元210进行储存,人员数据管理单元210将已经储存的数据传动到信息审核单元300,进一步的,信息审核单元300对消息输出单元100与人员输出单元200进行审核,根据匹配人员的等级限定审核分配各操作人员审核消息的权限。

信息审核单元300由名单上的人员对需要发送的消息进行审核以确定需要发送的消息;

信息审核单元300将进入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备份储存单元800进行数据储存,进一步的数据备份储存单元800用于对信息审核单元300进行储存。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s30中,消息处理器500内的消息分类装置510将消息推送装置发送400的消息进行分类,分成需要加密消息和不需要加密消息,不需要加密消息直接进入到消息转发基站600,需要加密的消息进入到消息加密装置520内进行加密,消息经过消息加密装置520后转入消息转发基站600,进一步的加密消息与不加密消息是为了提供给不同的客户所假设的,便于信息隐私性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s40中,反馈汇总单元1000将移动设备接收端700的反馈信息传送到信息审核单元300,进一步的重新进入信息审核单元300的反馈信息在信息审核单元300进行审核,更进一步的信息审核单元300将未被反馈的消息信息进行审核,再次向消息认证单元900进行认证,再由消息推送装置400向消息处理器500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消息推送结构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对移动设备接收端接受的消息进行反馈,通过反馈的消息能够取得未被推送消息的用户,能够再次对未被推送到消息的用户进行发送,能够精确、快速的将消息进行推送,并且提高了推送的稳定性以及丰富性、安全性,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

以上对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这并不影响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