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合现实的终端装置、网络侧装置及信息交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7828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用于混合现实的终端装置、网络侧装置及信息交互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混合现实的终端装置、网络侧装置及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常见的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是通过各种即时通信(instantmessenger,im)系统/软件/工具进行,例如qq,微信等。用户利用这些即时通讯工具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交互。

基于服务器的电子邮件,博客等非即时通信系统也可以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例如用户相互之间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可以在他人的博客下面留言,从而实现用户之间非即时的信息交互。

现有技术中,用户之间无论是通过即时通讯还是非即时通讯,用来交互的信息给用户的沉浸感都不强烈,或者说给用户的体验都不深刻。例如,用户a给用户b发送了一条消息,内容是a在某个地方的感想,这时候用户b本身并不在那个用户a所描述的地方,所以只能通过用户a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去感受a所述的感受,信息交互通过这种方式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并不是最深刻的,从而给用户的沉浸感不强烈,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沉浸感。

此外,现有的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方式还仅限于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二维的信息呈现方式。这些信息由于本身的二维属性往往导致和用户接收信息时的周围环境是没有联系的,或者是说给用户的体验不是立体的,这也会造成用户体验到的沉浸感不强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物体识别与网络侧服务的结合,提供给用户一种新的信息交互方式。用户在接收信息与发送信息的时候,用户所处的环境和用户之间交互的信息是融合在一起的,并通过混合现实的方式展示给用户,使用户以立体的方式接收信息,从而给用户的体验具有更强的沉浸感。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用于混合现实的终端装置包括:

验证模块,其被配置为验证用户信息和/或激活用户;

环境感知模块,其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终端装置周围的环境信息;

物体识别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物体识别;

工具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输入指令和验证结果,生成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以及交互信息;

展示模块,其被配置为立体地显示交互信息;以及

通信模块,其被配置为发送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交互信息以及用户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混合现实的网络侧装置包括:

验证模块,其被配置为注册用户和/或验证用户信息;

节点生成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以及交互信息生成数据节点,所述数据节点与用户信息相关联;

节点管理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环境信息对生成的数据节点进行分类和/或检索;以及

通信模块,其被配置为接收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交互信息以及用户信息,并发送与用户信息或者环境信息相关联的数据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激活用户和/或验证用户信息;

采集周围的环境信息;

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物体识别;

基于用户的输入指令,生成和/或编辑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以及交互信息;

立体地显示交互信息;以及

发送所述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交互信息,以及用户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一种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接收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交互信息、以及用户信息;

注册用户和/或验证用户信息;

基于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以及交互信息生成数据节点,所述数据节点与用户信息相关联;

基于环境信息对生成的数据节点进行分类和/或检索;

发送与用户信息或者环境信息相关联的数据节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混合现实的终端装置、网络侧装置及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用户之间的交互信息的呈现和传递方式由传统的二维方式变成三维方式,使得信息能够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此外,用户之间的交互信息、用户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物体是相互辅助,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使用户接收信息时有了更强的沉浸感,用户体验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现实场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混合现实的终端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混合现实的网络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混合现实的网络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典型适用于混合现实(mixedreality,mr)场景,即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的场景。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还可以适用于与混合现实场景相类似的场景,例如,可以将虚拟三维数据与现实物体一起展示的场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现实(mixedreality,mr)场景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用户与混合现实设备之间进行虚拟三维数据交互。混合现实设备可感知环境并识别物体。云管理系统可基于混合现实设备发送的数据生成并管理数据节点,以及将数据节点发送给混合现实设备,最终可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虚拟三维数据的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混合现实设备主要指的是那些具有一个或者多个环境感知模块以及智能识别模块的智能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

这里所述的环境感知模块包含但不仅限于摄像头,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measurementunit,imu),激光雷达,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以及各种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

这里所述的智能识别模块可以是具备图像识别,物体识别等功能的各种模块。

本发明中,混合现实设备也可称作用于混合现实的终端装置、用于混合现实的终端设备、终端装置、或者终端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述的云管理系统可基于混合现实设备发送的数据生成并管理数据节点,以及将数据节点发送给混合现实设备。

云管理系统可以是云端服务器,云管理系统、云管理服务器、服务器或者其他管理系统。在本发明中,云管理系统也被称作用于混合现实的网络侧装置、用于混合现实的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装置、或者网络侧设备。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现实设备10的结构框图。

如图2所示,一种混合现实设备10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所罗列的功能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11(也可称作“验证模块”),其被配置为验证用户信息(也可称作“账户信息”)和/或激活用户,并通过通信模块16将用户信息发送到云管理系统。例如,对于未注册用户,提示用户进行注册,并负责激活用户;对于已注册用户,则验证用户信息。

环境感知模块12,其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终端装置周围的环境信息。例如,采集地理位置信息、图像信息、动作信息、方位信息、温度信息、压力信息、电流信息、电压信息等。

智能识别模块13(也可称作“物体识别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物体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物体识别模块13还被配置为联合云管理系统20(即,网络侧)对终端装置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进行识别。

例如,当终端装置性能不佳,识别物体需要消耗较长时间,或者当终端装置所处环境复杂,难以将待识别物体识别出来时,终端装置此时可以将待识别物体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16发送至云管理系统20。云管理系统20通过部署在云端的深度学习网络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并把识别结果返回给混合现实设备10的物体识别模块13。

工具模块14,其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输入指令和验证结果,生成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也可称作“marker信息”、“marker数据”)以及交互信息。换言之,当用户注册或者验证通过后,工具模块14负责提供一系列特定的工具、界面或者端口给用户,使用户可以自由的制作marker数据以及交互信息数据。此处特定的工具、界面或者端口包括但不限于cad、cg软件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工具模块14还可配置为基于环境信息,从云管理系统20发送的数据节点中提取marker数据和/或交互信息数据,并对提取的marker数据和/或交互信息数据进行编辑。

此处,marker数据具体的含义包括特征化的二维图像数据、特征化的三维图形数据、特征化的商标、特征化的包装等用来表征某一个物体的数据集合。

此处,交互信息数据具体的含义包括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以及通过特定软件制作的虚拟三维数据(例如,cad,cg等软件导出的数据)。

展示模块15,其被配置为通过混合现实的方式立体地显示交互信息。将交互信息与识别物体联合展示,例如,将交互信息标识在识别物体虚拟影像的特定位置上,结合识别物体的虚拟影像将交互信息展示给用户,这样用户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像是不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展示模块15还可以通过混合现实的方式立体地显示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交互信息,例如,立体地显示由其他用户制作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交互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展示模块15还可以通过混合现实的方式立体地显示云管理系统20中内容商店中的内容。

通信模块16,其被配置为发送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交互信息以及用户信息至云管理系统20。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模块16与云管理系统20之间的通信可以是有线连接,或者还可以是经由wifi、蓝牙、近场通信(nfc)等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无线通信协议的无线连接。

通信模块16还可以经由网络连接至云管理系统20。网络可以是局域网、广域网、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个域网、或者其组合形式,并且还可以包括英特网。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云管理系统20的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云管理系统20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所罗列的功能模块:

登录模块21(也可称作“验证模块”),其被配置为注册用户和/或验证用户信息。当用户为新用户时,进行用户注册,生成用户简档。当用户为已注册用户时,则验证用户信息。

节点生成模块22,其被配置为基于通信模块24接收到的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以及交互信息生成数据节点,为生成的数据节点赋值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将数据节点与用户信息相关联。例如,把这个数据节点存储到对应于用户的账户下面。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数据节点具体是指在云管理系统20中存在的一个数据集合。这里的数据集合包含前面提到的marker数据、交互信息数据、以及混合现实设备传送到云端的用户信息数据、环境信息数据等所有具有一定关联的数据集合。

节点管理模块23,其被配置为基于环境信息对生成的数据节点进行分类、查询、管理等。节点管理模块23还可配置为对通信模块24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例如,存储其中的marker数据和交互信息数据等。

通信模块24,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混合现实设备10的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交互信息以及用户信息,并发送与用户信息或者与环境信息相关联的数据节点。混合现实设备10和云管理系统20的通信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云管理系统20的结构框图。

与图3的不同之处在于,图4中的云管理系统20还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辅助工具模块25,其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到的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生成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网络侧标识信息。

在此实施例中,节点生成模块22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网络侧标识信息以及交互信息共同生成数据节点。

辅助识别模块26,其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到的待识别物体的数据(例如,与待识别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以及交互信息),通过部署在云端的深度学习网络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并把识别结果返回给混合现实设备10。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云管理系统20存储环境数据(也可称为“环境信息”)以及物体的marker数据,混合现实设备10结合这两种数据联合云管理系统20的辅助识别模块26对物体进行联合识别。

定价交易模块27,其被配置为对数据节点(例如,数据节点中的交互信息)进行定价并基于数据节点(例如,数据节点中的交互信息)进行交易,由此可交易用户自制的交互信息数据。对数据节点的定价可以由用户完成,也可以由云服务器根据数据节点的属性完成。

定价交易模块27还可以以内容商店的形式体现。内容商店可联合混合现实设备10提供浏览方式给用户,使用户可以浏览商店中的交互信息数据。此外,内容商店还可以联合混合现实设备提供交易功能,使用户可以购买或者是售卖自己制作好的交互信息数据。内容商店可以是各类应用商店,网上商城等进行交易管理等操作的平台。

定制化服务模块28,其被配置为基于用户需求/喜好,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例如,提供定制化的标识信息、定制化的交互信息和/或定制化的技术支持等。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该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涉及用户ue、混合现实设备10和云管理系统20之间的信息交互,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ue通过混合现实设备10发起注册或者登录请求;

s2、混合现实设备10向云管理系统20请求激活用户或者验证用户信息;

s3、云管理系统20根据操作结果向混合现实设备10返回激活或者验证结果;

s4、混合现实设备10采集周围的环境信息;

s5、混合现实设备10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物体识别;

s6、基于用户的输入指令,混合现实设备10生成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marker数据以及交互信息数据;

s7、混合现实设备10通过混合现实的方式向ue立体地显示交互信息;例如,将交互信息标识在识别物体虚拟影像的特定位置上,结合识别物体的虚拟影像将交互信息展示给ue;

s8、混合现实设备10向云管理系统20发送环境信息、与被识别的物体相关联的标识信息、交互信息,以及用户信息。

s9、云管理系统20基于环境信息、标识信息、交互信息生成数据节点,该数据节点具有唯一标识并与用户信息相关联,例如,该数据节点可存储在用户信息中。

在步骤s9中,云管理系统20还可以基于环境信息对生成的数据节点进行分类、查询和管理等。

在步骤s5中,当诸多因素导致物体识别需花费较长时间时,混合现实设备10可向云管理系统20发送待识别物体数据,云管理系统20根据待识别物体数据独立地识别物体,并将识别结果返回混合现实设备10,或者混合现实设备10联合云管理系统20一起识别物体。

在步骤s6中,还可以通过浏览内容商店,并选中其中的交互信息,从而以选中的交互信息作为该用户的交互信息,或者该用户在选中的交互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编辑,从而形成该用户的交互信息。

在步骤s9之前,该信息交互方法还可包括基于从混合现实设备10接收到的marker数据生成网络侧marker数据的步骤。此时,s9可调整为基于混合现实设备10发送的环境信息、marker数据、交互信息数据、以及网络侧marker数据生成数据节点。

该信息交互方法在具体场景下的应用将通过下面的示例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的应用场景不仅限于此。

示例1:

用户a在现实生活中来到某一地点l(如商店,饭馆,酒吧等等)。用户a发现地点l非常漂亮,同时位于地点l处的一个物体o(如商店门口的某个摆件,饭馆或是酒吧里面的某个摆件等等)特别有意思,所以想把此时在地点l对物体o的感想留在这个地方,让其他到了地点l的人可以体会到用户a对地点l以及物体o的感想。用户a通过使用自己的混合现实设备10(如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等)登录到云管理系统20。用户a通过混合现实设备10上的工具模块以及云管理系统20的辅助工具模块联合对物体o制作marker数据。

同时用户a把此时的感想通过混合现实设备10提供的工具用文字(交互信息数据)记录下来,之后用户a选择保存。这时混合现实设备10通过环境感知模块获得当前地点l的环境信息数据,如通过gps获得地点l以及物体o的位置信息,通过摄像头获得地点l和物体o的图像信息等等。混合现实设备10把物体o的marker数据、用户制作的交互信息数据(此示例中是文字)、以及地点l的环境信息(gps位置信息、图像信息等等)连同当前用户a的账户信息一并传送给云管理系统20。

云管理系统20接收到混合现实设备10发送过来的数据集合(包含当前用户a的账户信息,物体o的marker信息,交互信息,地点l的环境信息)对数据集合做处理,首先生成一个数据节点(包含marker信息,交互信息、环境信息),并赋值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给这个新生成的数据节点,然后把这个数据节点存储到对应于用户a的账户下面。同时云管理系统20也会把数据节点中的交互信息数据放置到云管理系统20内的内容商店内。

这些操作结束以后,云管理系统20会发送消息给混合现实设备10通知保存已经成功,混合现实设备10接收到保存成功的消息以后,通过展示模块以某一种方式(例如,声音、振动等)告知用户a刚刚制作保存的内容已经成功。这时,用户a可以通过混合现实设备10中的展示模块预览自己刚刚保存好的交互信息已经和物体o是结合在一起以混合现实的方式展示出来的。

示例2:

现实生活中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墙上,或是其他物体身上,总有游客用各种方式写字在上面,如xxx到此一游、xxx我爱你等。这种行为既不文明,也对名胜古迹是一种损害。

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游客b可以通过为名声古迹中的具体的地点、具体的实物制作marker数据,同时通过混合现实设备提供的工具把自己的感想,如“xxx到此一游”制作成交互信息数据,混合现实设备10把游客b制作的marker数据、交互信息数据、以及当前的环境信息数据一同发送到云管理系统20。

云管理系统20接收到混合现实设备10发送过来的数据集合(包含当前游客b的账户信息,游客b制作的marker信息、交互信息、环境信息)对数据集合做处理,首先生成一个数据节点,包含marker信息,交互信息、环境信息,并赋值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给这个新生成的数据节点,然后把这个数据节点存储到对应于游客b的账户下面。同时云管理系统20也会把数据节点中的交互信息数据放置到云管理系统内的内容商店内。

这些操作结束以后,云管理系统20会发送消息给混合现实设备通知保存已经成功,混合现实设备接收到保存成功的消息以后,通过展示模块以某一种方式告知游客b刚刚制作保存的内容已经成功。这时,游客b可以通过混合现实设备中的展示模块预览自己刚刚保存好的交互信息以混合现实的方式展示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既保护了名胜古迹,又把自己的感受保留了下来。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与图5中信息交互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4或者步骤s5之后,图6中所示方法还包括步骤s10,云管理系统20基于环境信息,查询数据节点,并将查询到的数据节点发送给混合现实设备10。

在步骤s5以及步骤s10之后,图6中所示方法还包括步骤s11,混合现实设备10基于环境信息,从接收到的数据节点中提取marker数据和交互信息数据。

在步骤s11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12,混合现实设备10通过混合现实的方式向ue立体地显示交互信息。将交互信息与识别物体联合展示,例如,将交互信息标识在识别物体虚拟影像的特定位置上,结合识别物体的虚拟影像将交互信息展示给用户。

此时,在步骤s12之后的步骤s6调整为:混合现实设备10对提取marker数据和交互信息数据进行编辑,从而形成新的marker数据和交互信息数据。此处的编辑可以在提取的marker数据和交互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数据,也可以是对提取的marker数据和交互信息数据中部分数据进行替换。当用户对提取的marker数据和交互信息数据不感兴趣时,用户还可以通过混合现实设备10提供的工具生成新的marker数据和交互信息数据。

为了表述的简便,图6所示方法中与图5中相同或者相似的步骤s1-s5,s7-s9在此不再赘述。

该信息交互方法在具体场景下的应用将通过下面的示例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的应用场景不仅限于此。

示例3:

用户b在现实生活中来到某一地点l,用户b通过打开混合现实设备10中的展示模块,这时混合现实设备通过环境感知模块获得的当前的环境信息(gps位置信息、摄像头提供的图像信息)并发送到云管理系统20,云管理系统20查询对应于当混合现实设备10发送过来的环境信息所有的数据节点,并把查找到的这些数据节点发送到混合现实设备10。

混合现实设备10把接收到的数据节点首先通过展示模块展示给用户b,告知用户b当前地点l有那些数据节点,此时并不会展示给用户b具体的某个物体的交互信息,只是粗略的展示有多少个数据节点。

同时混合现实设备10通过物体识别模块联合从云管理系统20返回的数据节点信息,对当前的环境中物体进行智能识别,同时联合云管理系统20的辅助识别模块进行联合物体识别。当混合现实设备10联合云管理系统20的辅助识别模块协同工作,识别出当前环境中某个特定的物体o后,混合现实设备就会从这个物体o对应的数据节点中提取出对应的所有的已保存交互信息数据,并通过展示模块结合物体o展示给用户b。

如果用户b是已注册的用户,就可以通过混合现实设备提供的工具对物体o现有的数据节点中增加新的交互信息(如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等)。混合现实设备10会把用户b新增加的交互信息再上传到云管理系统20,云管理系统20把新增加的交互信息增加到对应物体o的数据节点里面。当混合现实设备下一次获得数据节点时,就是已经含有新增加交互信息数据的数据节点了。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用户通过混合现实设备10与云管理系统20建立安全通讯,进行注册和/或验证。混合现实设备10通过环境感知模块对所处的环境进行智能感知。用户通过混合现实设备10为当前的环境中的特定物体制作对应的marker数据,同时用户通过混合现实设备10生成了交互信息数据,或是通过连接云管理系统20中的内容商店,从内容商店中选定了交互信息数据。混合现实设备10把用户制作的marker数据、交互信息数据、以及通过环境感知模块获得的当前环境信息一并打包传递给云管理系统20。云管理系统20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包括:为每一个用户上传的数据生成一个数据节点,同时为这个数据节点建立一个唯一的标识,并把这个数据节点中的交互信息数据加入到内容商店中,然后对每一个数据节点进行分类和整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用户通过混合现实设备10的登录模块与云管理系统20建立安全的通讯,进行注册和/或验证。云管理系统20根据混合现实设备10发送过来的用户的信息,通过登录模块进行验证,并把验证结果发送给混合现实设备10。如果是已注册用户,那么云管理系统会根据用户信息,通过云管理系统20提供的搜索功能,把当前激活的用户对应的数据节点也发送给混合现实设备10。此外,云管理系统20也会把当前用户在内容商店中选取的交互信息数据一并发给混合现实设备10。混合现实设备10接收到云管理系统20发送过来的用户的验证结果以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如果是非注册用户,则会提示当前用户注。如果是已注册用户,则开始接收云管理系统20发送过来的对应当前用户的数据节点中的数据,以及内容商店中的交互信息数据;同时,混合现实设备10开放工具模块中的工具给当前用户使用,并把接收到的信息数据利用展示模块展示给当前的用户。

如果当前用户对应的数据节点包括内容商店内的交互信息数据,那么,当前用户可以利用混合现实设备10提供的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编辑,然后保存到云管理系统。如果当前用户没有制作过对应的数据节点和交互信息数据,那么当前用户可以利用混合现实设备10中的环境感知模块对所处的环境进行感知,再通过混合现实设备10中的工具模块14提供的工具联合云管理系统20中的辅助工具模块25为当前的环境中的特定物体联合制作对应的marker数据,同时当前用户可以通过工具生成交互信息数据,或是通过连接云管理系统20中的内容商店,从内容商店中获得交互信息数据,混合现实设备10把marker数据、交互信息数据、以及通过环境感知模块获得的当前的环境信息一并打包传递给云管理系统20。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混合现实的终端装置、网络侧装置及基于物体识别的信息交互方法,用户之间的交互信息的呈现和传递方式由传统的二维变成三维,使得信息能够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此外,用户之间的交互信息、用户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物体是相互辅助,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使用户接收信息时有了更强的沉浸感,用户体验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应当理解,上述提及的功能模块可基于需要进行合并或者做进一步的划分。此处所述的装置和/或方法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这些具体实施例或者示例不应被认为是限定性的,他们存在多种变型。此处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可以按所示次序执行、按其它次序执行、并行地执行、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被省略。同样地,上述过程的次序可被改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